当前位置: 100md首页 > 医学版 > 医学资料 > 资料下载2019
编号:9146
针灸初级教程.pdf
http://www.100md.com 2014年10月4日
第1页
第8页
第14页
第21页

    参见附件(385KB,23页)。

    

    《针灸初级教程》 —— 陈兴华 戴奕爽 黎露茜 —— 针灸聚英网: http:www.zhentui.net 【授权:注册会 员 】

    普及针灸知识 · 推广针灸经验 —— 针灸论坛 —— http:bbs.zhentui.net 针灸商城: shop.zhentui.ne t

    第 1 页 共 23 页

    针灸初级教程 针灸初级教程 针灸初级教程

    针灸初级教程

    陈兴华 戴奕爽 黎露茜

    一、概述部分

    1. 针灸的起源和发展?

    针灸是传统中医治疗的一个重要成部份。针灸是不同的、但紧密结合的两种施治方式。针是指针刺。

    是将针刺在穴位上,加以适当的手法以达致治疗目的的一种方法。灸是指利用艾绒(中药的一种)间接 或

    直接燃烧产生温热刺激穴位,道理跟针刺相同。这种治疗方法起源于我国远古时代,在亚洲一些国家如 日

    本及韩国已流行了数千年。针灸的起源和发展经历了漫长的历史考验、亦是中国人民世世代代跟疾病斗 争

    的宝贵实践经验。

    早在石器时代,人类使用砭石作为治病工具,随着历史的发展、由青铜时代进入铁器时代,创制了 金

    属针具代替了砭石。随着生产力的发展,针具不断改良,发展至今天的不锈钢针。

    艾灸起源于人类开始懂得用火的时期。可以推想,古代人类在使用火的时候,不小心烧伤了身体的 某

    一部份又竟然令原先的病痛得到减轻或完全消失。这就意外地发现了灸的方法。至于用艾绒作为灸的材 料

    是因为它易燃和火力温和、持久,且能通经活络、袪除病邪。

    简而言之,从石器时代起,中国人民已开始懂得应用简单的工具及热源以激发身体的抗病能力以恢 复

    健康,从最初的砭石到青铜针及至今天的不锈钢针。时至今日,针灸学术已经有了更大的发展,治疗方 法

    也日趋多样化。

    2. 针灸为什么能治病?

    针灸学是以中医理论为指导,运用针刺和艾灸防治疾病的一门临床学科,它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 分 ,针灸具有适应证广,疗效明显,操作方便,经济安全等优点,数千年来深受广大人民的欢迎。针灸治病 与

    中医药的区别只是治疗手段的不同,一者为药,另一者为穴。

    针灸除了基本的中医基础理论外尚有自己独特的经络理论。经络 (经,为直行的主干;络,为经脉 分

    出的小支) 是人体运行气血,联络脏腑,沟通内外,贯串上下的经路,它 “ 内属于府藏,外络于肢节 ” 。

    经络和脏腑之气在体表输注的特殊部位即腧穴,俗称穴位。医生在诊视患者后,根据辨证论治确定理、 法 、方、穴及具体的针灸手段,以期达到调和阴阳、扶正祛邪、疏通经络的作用而使患者痊愈。

    针灸治疗作用现代研究表明 ,针灸对机体的多个系统及器官功能具有多方面、多途径的调整作用。 大

    体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针灸初级教程》 —— 陈兴华 戴奕爽 黎露茜 —— 针灸聚英网: http:www.zhentui.net 【授权:注册会 员 】

    普及针灸知识 · 推广针灸经验 —— 针灸论坛 —— http:bbs.zhentui.net 针灸商城: shop.zhentui.ne t

    第 2 页 共 23 页

    一、针灸对呼吸系统的作用

    针刺、耳针、艾灸、敷贴、拔罐、激光照射等对哮喘发作均有较好疗效,可迅速解除呼吸困难,增 加

    通气量和最大通气量。针刺对呼吸功能对调节作用一般有两种效应,一种是即时效应,如针刺人迎可立 即

    引起肺通气量增大;另一种是迟缓效应,针刺后并不立刻引起变化,而是经过多次针刺才逐渐产生效应,一旦产生效应则不易消失。

    二、针刺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

    针灸对心律、心率、血压及外周血管、冠状动脉、脑血管、内脏血管、左心功能有明显的调整作用。

    例如,通过 CT 检查,发现针刺内关等穴能使脑出血患者等出血逐渐吸收,血肿减小乃至消失,血肿

    减小和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水平一致,因而认为,针刺穴位治疗脑出血的机制在于针刺能促进脑出血的 吸

    收。

    三、针灸对消化系统的作用

    针灸对消化道对运动,消化腺的排泌,胆汁流量以及胆囊、胆道的舒缩功能等,均有调整作用。

    如,针刺足三里、胃俞等穴可以明显等改变胃和小肠等活动,其作用取决于当时胃肠道所处的功能 状

    态。如胃的运动处于比较抑制的状态,针刺能使胃的活动增强,胃体收缩幅度增大,频率加快,胃液的 酸

    性和酶的活性升高;反之,则出现完全相反的情况。

    四、针灸对泌尿系统的作用

    针刺对肾脏泌尿功能、输尿管运动、膀胱运动和尿道括约肌舒缩功能等,均有一定等调整作用,对 遗

    尿、尿失禁、尿潴留、排尿困难等有良好治疗作用。值得注意的是腧穴的特异性作用较为突出。如针刺 照

    海、阴谷穴对肾脏泌尿功能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而针刺肾俞、京门穴则呈现抑制作用。

    五、针灸对生殖系统对作用

    针灸治疗月经病有较好疗效,对原发性痛经疗效更明显。不少研究结果表明,针灸可通过诱发排卵 治

    疗继发性闭经、丘脑 - 垂体功能失调性闭经、月经稀少症,还可以通过诱发排卵治疗不孕。

    针灸对子宫收缩功能有明显的调整作用。针灸催产比引产效果好,针刺还能有效的解除产痛。对胎 位

    不正的孕妇,艾灸至阴穴可导致子宫紧张性升高,宫缩增加,从个人引起胎动,使之转为正常胎位,转 正

    率约 90 %。

    据报道,针灸治疗性功能障碍(包括阳痿、早泄、不射精和逆行射精等) 847 例,其治愈率为 74.3 % 。

    针灸可能通过调整性激素分泌,以利于精子的成熟和储存,从而维持正常的生育条件。

    六、针灸对运动系统对作用

    针刺可以消除运动疲劳。篮球运动员赛后针刺足三里穴可消除疲劳,赛后升高对血乳酸浓度下降也 较

    对照组为快。

    对骨折患者施行针灸,有明显的消肿、止痛和促进骨折愈合作用,能加速愈合进度,提高愈合质量。《针灸初级教程》 —— 陈兴华 戴奕爽 黎露茜 —— 针灸聚英网: http:www.zhentui.net 【授权:注册会 员 】

    普及针灸知识 · 推广针灸经验 —— 针灸论坛 —— http:bbs.zhentui.net 针灸商城: shop.zhentui.ne t

    第 3 页 共 23 页

    七、针灸对血液成分及流变性的作用

    针刺不仅对外周血中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含量、氧和二氧化碳含量具有一定的调整作用,而且对 外

    周血中白细胞总数、白细胞分类亦有调整作用。

    八、针灸对物质代谢对作用

    当血糖处于不正常状态时,针灸作用比较恒定。实验证明,当外源性胰岛素增加引起血糖降低,针 刺

    足三里可使内源性胰岛素分泌减少,同时还可增强垂体 - 肾上腺皮质和交感 - 肾上腺髓质系统当功能,从 而

    使血糖升高。

    九、针灸对免疫系统和防御功能对作用

    针灸对正常人体及动物均能增强其免疫功能,而对异常免疫状态则可以促进其恢复正常,尤其是近 年

    来研究证明,针灸还能提高某些癌症患者的免疫功能。

    十、针灸对内分泌系统对作用

    针灸对内分泌系统的功能具有调整作用。针刺通过对内分泌系统功能的调整,一方面可以提高机体 的

    防卫、抗病能力,另一方面也是针刺实现对其他器官功能调节的途径之一。针刺对内分泌系统的调整, 一

    般认为主要是通过下丘脑 - 垂体系统完成的,同时也可通过各内分泌腺之间的反馈作用来实现。

    十一、针灸对特种感官对作用

    针灸对多种眼疾有效,如麦粒肿、急性结膜炎、近视、色盲、电光性眼炎、眼肌麻痹、视网膜病变 等 。

    耳聋的质量难度较大,但经针灸治疗后多种神经性耳聋或药物中毒性耳聋患者症状有不同程度的改

    善。其中以突发性耳聋及年轻、病程短者较佳,后天性耳聋较先天性为好。

    针灸对中耳炎、内耳眩晕、慢性鼻炎、过敏性鼻炎、鼻窦炎也有较好疗效。此外,各种原因所致的 牙

    痛、牙周炎、口腔溃疡等针灸治疗也有较好效果。

    十二、针灸对神经系统的作用

    针灸对神经系统的调整作用是多方面和多水平的,针刺能改善脑的氧代谢和脑血流量,可促进脊髓 损

    伤后的功能恢复,改善脊髓的病理损害。通过针灸地周围性面瘫、面肌痉挛、三叉神经痛、肋间神经痛、坐骨神经痛、周围神经损伤等的治疗,以及通过肌电图等指标的观察,证明针灸对周围神经系统有明显 对

    调整作用。

    此外,针灸还有镇痛作用。

    3. 针灸能治什么病?

    根据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 WHO )所公布的有四十三种疾病(实际不 止 此数) , 用针灸治疗会有较突

    出的疗效,分述如下:

    ( 1 ) 上呼吸道疾病: 1. 急、慢 性 鼻窦炎 2 . 急、慢性鼻炎 3 . 普通感 冒 4 . 急、慢 性 扁桃腺 炎 。

    ( 2 ) 呼吸系统疾病: 1 . 急、慢性气管炎 2 . 支气管哮喘。《针灸初级教程》 —— 陈兴华 戴奕爽 黎露茜 —— 针灸聚英网: http:www.zhentui.net 【授权:注册会 员 】

    普及针灸知识 · 推广针灸经验 —— 针灸论坛 —— http:bbs.zhentui.net 针灸商城: shop.zhentui.ne t

    第 4 页 共 23 页

    ( 3 ) 眼科疾病: 1 . 中心性视网膜炎 2 . 白内障 3 . 急性结膜炎 4 . 近视眼。

    ( 4 ) 口腔疾病: 1 . 牙痛 2 . 拔牙后疼痛 3 . 齿龈炎 4 . 急、慢 性 喉炎。

    ( 5 ) 消化系统疾病: 1 . 食道贲门失弛缓 2 . 呃逆 3 . 胃下垂 4 . 急、慢性胃炎 5 . 胃酸增多症 6 . 急、 慢

    性十二指肠溃疡 7 . 急、慢 性 结肠炎 8 . 急、慢性杆菌性痢疾 9 . 腹泻 10 . 便秘 11 . 麻痹性肠绞痛。

    ( 6 ) 神经系统: 1 . 偏头痛 2. 三叉神经痛 3. 外伤后麻痹 4. 周围神经炎 5. 小儿麻痹症 6. 美尼氏综 合

    征 7. 膀胱机能障碍 8. 夜尿症 9. 肋间神经痛 1 0. 肩痛和网球 肘 1 1. 手术后痛 1 2. 中风后遗症。

    ( 7 ) 肌肉和骨骼: 1 . 肌肉痛和萎缩 2 . 坐骨神经痛 3 . 肌肉痉挛 4 . 关节炎 5 . 椎间盘问题。

    经过多年的临床实践,针灸在多个科别中攻克了不少顽难之症。如皮肤病,精神心理病,免疫失调 病 ,抗衰老,美容等,都取得了极大的成效。

    4. 针灸安全吗,为什么?

    针灸医学疗效独特、经济简便、应用范围广泛,只要运用准确,具有安全、无毒副作用的优点,在 药

    物 不良反应 危害严重的今天,针灸因此而得到了广泛认可。但随着针灸的不断普及和发展,因针灸而引 起

    的一些意外事故也时有发生。

    对于针灸可能发生的意外事故和处理方法,我国最早的医学典籍《 黄帝内经 》中就已有记载。 经

    历代医家不断地总结和完善,传统中医对针灸意外事故已经有了比较深入和全面的认识,并把重点放在 了

    预防上。

    针灸 的 意外情况,如轻者可能出现晕针、弯针、滞针,重者出现断针、血肿,更严重者伤及重要的 脏

    器 ( 刺胸部穴位时造成气胸、刺腹部穴位时刺破肝脏、刺哑门时刺入蛛网膜下腔等 ) , 灸法 可能出现烫伤、皮肤感染等。这些意外情况,只要掌握手法、按照规范准确操作,大部分是可以避免的。特别是随着针 具

    的不断改进,针灸从业人员素质的逐步提高,消毒观念和解剖学知识的日益普及,尤其是针灸经穴解剖 学

    专著的问世,更加有效地阻止了针灸意外事故的发生,医疗水平的大幅提高也使针灸意外事故造成后果 的

    严重程度得以控制。如气胸的预防和处理就是明显的例子。目前已有研究人员从解剖学角度对成人和小 儿

    胸背部肌肉的厚度进行测定,以确定进针深度,阐述 针刺 引起气胸的病理学基础,并依据临床治疗学提 出

    了重度和轻度气胸、血气胸、液气胸等的内外科治疗方案。另外,一次性针灸针的出现和应用基本上从 针

    具方面杜绝了感染的可能性。

    然而,由于医学的迅速发展,一些新的治疗药物和方法不断涌现,在应用针灸治疗时也出现了一些 新

    的意外事故。据不完全统计, 20 世纪 50 年代至今的 50 年间,已经公开发表的有关针刺意外的文章已经 达

    312 篇,所致的各类损伤达 1192 例,其中死亡 52 例。

    现在在针灸临床中出现的新的意外事故有以下几种。一是在应用传统针灸疗法时,出现了以往古代 医

    学典籍和教科书中没有介绍过的问题。如患者因服用某些药物产生免疫反应,在接受正常的针灸治疗后,出现皮疹或皮肤痛痒加重的 症状 。二是新的针灸疗法的出现增加了一些新的意外。如使用电针时,常因 针《针灸初级教程》 —— 陈兴华 戴奕爽 黎露茜 —— 针灸聚英网: http:www.zhentui.net 【授权:注册会 员 】

    普及针灸知识 · 推广针灸经验 —— 针灸论坛 —— http:bbs.zhentui.net 针灸商城: shop.zhentui.ne t

    第 5 页 共 23 页

    具电解、电蚀而发生折针事故。同时,也可能因电针频率选择不当,刺激强度过大,导致患者发生神经 损

    伤。再如由于穴位注射的应用,使得针刺所致的化学性损伤大为增加。这时可能取穴、 用药 、手法操作 均

    正确,但由于患者 体质 不同,而出现 过敏 反应。此外,针灸的现代研究表明,以往认为比较安全的穴位,通过新的检查手段发现也存在一些隐患。如以往针灸学讲 “ 腹如井,背如饼 ” ,指腹部肌肉多,因此深 刺

    问题不大。但中国中医研究院广安门医院最近研究发现,经 X 线检测,针刺 “ 天枢 ” 穴过深可能伤及 小 肠 。

    应当清醒地认识到,针灸疗法相对来说是比较安全的,只有在医者掌握不当或出现某些客观原因时 才

    会发生意外事故。因此,准确掌握针灸操作方法,严防针灸意外事故的发生,是值得高度重视的问题。 它

    不仅关系到针灸疗法的声誉,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针灸疗法的进一步发展与推广。

    5. 跟其他疗法相比,针灸有什么特点?

    (1) 针灸疗法不同于药物疗法,它不能直接消除病原体,也不能补充机体必不可少的化学成分,而是

    通过调整机体的生理功能,激发机体固有的抵御疾病和自我修复的能力,以达到医疗和保健的目的。这 种

    以生理机制为基础的作用特点,使针灸具有非常明显的安全优势与应用范围广泛的优势,不像药物疗法 那

    样有明确界定的适应证和禁忌症。有些疾病即使表面看来不是针灸适应证,针灸仍然可以作为辅助疗法 加

    以应用。例如骨折,针灸虽不能代替骨科的整复、固定,却可以帮助消肿、止痛,促进骨痂形成,加速 愈

    合。对健康人也可以进行针灸,因为针灸还有增强免疫力和延缓衰 老的作用。

    (2) 充分考虑病人的个体差异,在中医理论指导下进行辨证论治,是中医临床与西医临床的根本区别 。

    针灸学是中医学的组成部分,当然也十分重视辨证论治。但是针灸毕竟不同于中药,虽然在应用过程中 也

    要遵循辨证论治的原则,侧重点却不一样。对于针灸来说,指导临床的理论核心是经络学说,在辨证时 侧

    重辨别疾病部位,尤其要辨别疾病所在部位的经络及受牵累的经络,为选取腧穴提供依据;同时还要辨 别

    疾病性质,尤其要辨别气血运行状态与虚实寒热,用以指导针灸操作。

    (3) 腧穴是针灸学中特有的概念,以腧穴为施术部位是针灸的又一特色。我们今天所说的腧穴,既包

    括传统意义的经穴、奇穴、阿是穴,又包括各个微小针刺系统之中的针灸施术部位。腧穴具有相对的特 异

    性,这一点同药物有些类似。但是腧穴又具有双向性调整的特性,如中极既治尿潴留,又治遗尿;内关 既

    能止吐,又可催吐;足三里既治便秘,又治腹泻;三阴交既治子宫出血,又治闭经,这又是它同药物性 能

    的最大区别。

    (4) 用特制的针形工具刺人腧穴,或者以燃烧着的艾绒熏烤烧灼腧穴,是针灸操作的基本方式。围绕

    这个基本方式,形成了数十种针刺疗法与灸疗法,其中的毫针疗法,又发展出多种得气、候气、行气、 补

    气、泻气、调气的手法,用以调控经络之气。这些各有特色的针刺疗法、针刺手法和灸疗法,是实现疏 通

    经络、调和气血、补虚泻实、温寒清热、扶正祛邪等作用的重要手段。《针灸初级教程》 —— 陈兴华 戴奕爽 黎露茜 —— 针灸聚英网: http:www.zhentui.net 【授权:注册会 员 】

    普及针灸知识 · 推广针灸经验 —— 针灸论坛 —— http:bbs.zhentui.net 针灸商城: shop.zhentui.ne t

    第 6 页 共 23 页

    二、理论部分

    1. 初学针灸者要先掌握哪些方面的知识?

    《人体解剖学》、 《经络学》、《腧穴学》、《刺法灸法学》、《 针灸 治疗学》 以及必要的中医基 础

    理论。

    2. 针灸的学习重点是什么?

    学习针灸,必须学好中医的基础理论,要在理解的基础上加深对经络的循行分布和腧穴定位、主治

    的掌握,要结合骨度分寸和解剖标志反复点穴,熟练掌握针灸的操作方法,加强针刺手法的练习;掌握 好

    针灸治病的原则和常见病证的针灸配穴处方,为临床实践打下基础。

    3. 针灸的学习难点是什么?

    如果对中医学的基本理论如阴阳五行、脏腑经络、气血虚实等都没有认识,则许多针灸的操作要求 都

    难以深刻理解。例如针灸的补虚泻实如 “ 提插补泻 ” 、 “ 热补凉泻 ” 等问题,必须先认识和理解什么是 “ 虚

    实 ” 。在治疗原则中必须知道应从整体观念出发,辨证施法,并根据患者体质的不同施以不同的针灸手 法 ,采取不同的力度、深度等,而不是千篇一律使用单一手法。

    4. 初学针灸最容易走进什么误区?

    重穴位组合,而轻针刺手法 。

    5. 针灸仅仅是把银针扎进皮肤那么简单吗?

    不是。针灸,是我国传统医学中一门独特的疗法。 “ 针 ” 即针刺,以针刺入人体穴位治病。它依据 的

    是 “ 虚则补之,实则泻之 ” 的辨证原则,进针后通过补、泻、平补平泻等手法的配合运用,以取得人体 本

    身的调节反应: “ 灸 ” 即艾灸,以火点燃艾炷或艾条,烧灼穴位,将热力透入肌肤,以温通气血。针灸 就

    是以这种方式刺激体表穴位,并通过全身经络的传导,来调整气血和脏腑的功能,从而达到 “ 扶正祛邪 ” 、“ 治病保健 ” 的目的。针灸因为易学易用,已经在现代家庭医疗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了。

    三、实践部分

    1. 常用针具的选择原则及方法是什么?

    ( 1 )针具质量的选择

    衡量毫针的质量,主要指针具的 “ 质 ” 与 “ 形 ” 。质,是指制针选料的优劣。不锈钢针,根据 GB 20 24

    — 8 7 《针灸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规定,应以 GB1220 — 7 5 《不锈耐酸钢技术条件》中规定, C r18 Nig

    或 Ocr18 Nig 之不锈钢制成者为优。形,是指毫针的形状、造型。再具体选择时应注意以下几点:《针灸初级教程》 —— 陈兴华 戴奕爽 黎露茜 —— 针灸聚英网: http:www.zhentui.net 【授权:注册会 员 】

    普及针灸知识 · 推广针灸经验 —— 针灸论坛 —— http:bbs.zhentui.net 针灸商城: shop.zhentui.ne t

    第 7 页 共 23 页

    A .针尖 要端正不偏,光洁度高,尖中带圆,圆而不钝,形如 “ 松针 ” ,锐利适度,使进针阻力小

    而不易钝涩。

    B .针身 要光滑挺直,圆正均匀,坚韧而富有弹性。

    C .针根 要牢固,无剥蚀、伤痕。

    D .针柄 柄的金属丝要缠绕均匀,牢固而不松脱或断丝,针柄的长短、粗细适中,便于持针、行针 。

    ( 2 )针具规格的选择

    临床可根据患者的体制、提醒、年龄、病情和腧穴部位等的不同,选用长短、粗细不同规格的毫针。

    2. 针灸需要严格消毒吗?其具体要求是什么?

    针刺消毒,应包括针具、被针穴位和医者手指。其中,针具最为关键,携带有大量细菌和病毒,消 毒

    不严, 不 可植入体内 :

    ( 1 ) 针具消毒一般应采用高压消毒。具体方法是:将毫针等用具用纱布包扎好后,放在高压蒸气锅

    内,于 15 镑汽压, 120 ℃ 高温下,保持 15 分钟以上。每根消毒过的针,使用一次即须再次消毒。在条件

    不具备或应急的情况下,可将针具置于净水锅内,煮沸后再煮 15 分钟以上,或采用 75% 酒精浸泡 20 ~ 30

    分钟。近年,已使用由工厂消毒过之一次性针灸针。

    ( 2 ) 术者手指消毒经常修剪指甲,用酒精棉球擦拭消毒,不宜使用新洁尔灭溶液擦拭方法:先用左

    手持镊夹住酒精棉球,自指尖向下擦拭至根部,换一棉球再依次此法消毒其余部分。待酒精蒸发干后, 右

    手持酒精棉球消毒左侧手指。

    ( 3 ) 穴位消毒每一穴位,用一个酒精棉球消毒,棉球不可太干或太湿,亦不可撕开再用。更不要一

    个棉球消毒数个穴位。消毒后,应等到酒精蒸发后才可施针。取针后,可用一较干之酒精棉球或高温消 毒

    过的干棉球按压针孔。在关节、眼眶、耳廓及有毛发之处,消毒更应严格。

    3. 针灸的指力为什么那么重要?刚开始可以怎么练指力?

    毫针的针体细软,如果没有一定的指力和熟练的手法是很难随意进针,以及进行各种手法操作。为 此 ,指力和手法的锻炼,是针刺技术的基本训练,是初学针刺的基础,是顺利进针、减少痛苦、提高疗效的 基

    本保证,一般进针快,透过皮肤时不痛,手法操作自如,病人乐于接受;不熟练者,难于控制针体,进 针

    慢容易产生痛觉,提插捻转时,动作不协调,病人不适,容易产生畏惧心理,甚至影响疗效,故在学习 针

    刺时,必须进行指力和手法练习。

    指力练习:一般先用纸块练针,即用细草纸或毛边纸折叠成 7 ~ 87 厘米见方,厚约 2 厘米的方形纸 垫

    一块,用棉线绕成数圈即成。练针时用左手严执纸块,右手拇、食、中指执针柄,用针尖垂直抵触在纸 块

    上,捻转针柄,渐加压力刺透纸垫,然后另换一处,反复练习,在捻转时应尽量使针体保持垂直,指力 由

    弱逐渐增强。

    手法练习:《针灸初级教程》 —— 陈兴华 戴奕爽 黎露茜 —— 针灸聚英网: http:www.zhentui.net 【授权:注册会 员 】

    普及针灸知识 · 推广针灸经验 —— 针灸论坛 —— http:bbs.zhentui.net 针灸商城: shop.zhentui.ne t

    第 8 页 共 23 页

    有了一定的指力,还要练习各种操作方法,只有熟练的操作方法,才能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

    练习手法可用棉团练针,即用棉花一团,以棉纱线绕扎.内松外紧,做成直径约 6 ~ 7 厘米的圆球一

    个,外包白布一层即成。练习时根据下面将要讲到的各种进针方法。进针后的方法练习,主要是练习最 基

    本的进针,提插,捻针等。捣捻时要求捻转的角度要均匀,快慢自如,一般每分钟捻转 120 次左右,方 能

    达到灵活自如的程度;练习提插时,则要求提插的深浅适宜,并保持针体的垂直。

    4. 自身练针的时候早期可以扎哪些穴位,哪些穴位不宜自己扎?

    通过练习 , 已达到刺入纸块顺利,提插捻转自如,指力均匀,手法熟练,即可在自己身上进行试针,亦可在学员之间相互试针。试针时先选容易刺的,即肌肉较丰厚处的四肢穴位如足三里、曲池等穴,并 注

    意消毒后方可进针。试针时注意体会进针时皮肤的韧性和用力的大小,体会手法与针感的关系,不同部 位

    腧穴的不同针感反应。要求做到进针无痛,针身不弯,进入后针感较强,并使针感向一定方向扩散。

    5. 临床慎针、禁针的穴位有哪些?

    在针刺胸背腰腹部穴位时,一定要注意针刺的角度、方向和深度,不可刺伤内脏,否则将出现严重 后

    果。

    对于重要血管附近的穴位,必须慎重操作,注意针刺方向与深度,避免大幅度捻转提插,以防刺伤 血

    管引起大出血。

    针刺后项部的风府、哑门、风池、天柱等穴时,一定要注意针刺方向与深度,以免刺伤延髓,引起 剧

    烈头痛、昏迷、休克甚至死亡。

    孕妇不宜刺小腹部、腰骶部腧穴,以及合谷、三阴交、昆仑、至阴等活血通经穴,以免造成流产。

    小儿囟门未合时,囟门部位的穴位不宜针刺。

    6. 常用的针刺的方法有哪些?

    毫针刺法,具有很高的技术要求和严格的操作规程,为医者必须熟练地掌握从进针至出针的针刺技 法

    全过程。

    一、持针法

    (一) “ 刺手 ” 与 “ 押手 ” 毫针操作时,一般将医者持针的右手称为 “ 刺手 ” ,按压穴位局部的左

    手称为 “ 押手 ” (又 称 “ 压手 ” )。刺手的作用主要是掌握毫针,进针时将臂、腕、指之力集于刺手,使针尖快速透入皮肤,然后行针。押手的作用,主要是固定穴位皮肤,使毫针能够准确地刺中腧穴,并 使

    长毫针针身有所依靠,不致摇晃和弯曲。进针时,刺手与押手配合得当,动作协调,可以减轻痛感,行 针

    顺利,并能调整和加强针感,提高治疗效果。

    (二)持针姿势、 持针的姿势、状如执持毛笔,故称为执毛笔式持针法。根据用指的多少,一般又

    分为二指持针法、三指持针法、四指持针法、五指持针法。《针灸初级教程》 —— 陈兴华 戴奕爽 黎露茜 —— 针灸聚英网: http:www.zhentui.net 【授权:注册会 员 】

    普及针灸知识 · 推广针灸经验 —— 针灸论坛 —— http:bbs.zhentui.net 针灸商城: shop.zhentui.ne t

    第 9 页 共 23 页

    1 .二指持针法即用右手拇食两指指腹挟持针柄,针身与拇指呈 90 ° 角。一般用于针刺浅层腧穴的短

    毫针常用持针法。

    2 .多指持针法即用右手拇、食、中、无名指指腹执持针柄,小指指尖抵于针旁皮肤,支持针身垂直 。

    一般用于长针深刺的持针法。

    二、 进针法

    进针法,又称刺针法、下针法、入针法、内针法,是指毫针在刺手与押手的密切配合下,运用各种 手

    法将针刺入腧穴皮下的方法,是毫针刺法的首要操作技术。在进针时要注意指力与腕力的协调一致,要 求

    做到无痛或微痛进针。 毫针进针方法很多,有以进针速度快慢分,以刺手刺入术式分,以押手姿势分,以使用进针器具分等。现代常用的进针法举例如下。

    (一) 以进针速度分法

    1 .速刺法即将针尖抵于腧穴皮肤时,运用指力快速刺透表皮,针入皮下的手法。速刺法适用于四肢

    腧穴和耳穴。

    2 .缓刺法即将针尖抵于腧穴皮肤时,运用指力缓缓刺透表皮,针入皮下的手法。缓刺法适用于头身

    腧穴和头穴。

    (二)以刺入术式分法

    1 .插入法即指针尖抵于腧穴皮肤时,运用指力不加捻转或其他术式,直接刺入皮下的手法。

    2 .捻入法即指针尖抵于腧穴皮肤时,运用指力稍加捻动将针尖刺人皮下的手法。

    3 .飞入法即指针尖抵于腧穴皮肤时,运用指力以拇食指捻动针柄,拇指后退瞬即将针尖刺人,刺入

    皮下时五指放开作飞鸟状的手法。

    4 .弹入法即指针尖抵于腧穴皮肤时,运用指力,并以中指弹动针柄时瞬即将针尖刺入皮下的手法。

    (三)以刺押手势分法

    1 .单手进针法即用刺手的拇食指持针,中指指端紧靠穴位,中指指腹抵住针身下段当拇食指向下用

    力按压时,中指随势屈曲将针刺入,直刺至所要求的深度。此法用于短毫针进针

    2 .双手进针法即刺手与押手互相配合,协同进针。常用的有以下几种。

    ( 1 )爪切法:又称指切法,临床最为常用。即以左手拇指或食指之指甲掐切穴位上,右手持针将针

    紧靠左手指甲缘刺入皮下的手法。

    ( 2 )夹持法:即左手拇食两指用消毒干棉球捏住针身下段,露出针尖,右手拇食指执持针柄, 将 针

    尖对准穴位,当贴近皮肤时,双手配合动作,用插入法或捻入法将针刺入皮下,直至所要求的深度。此 法

    多用于长针进针。《针灸初级教程》 —— 陈兴华 戴奕爽 黎露茜 —— 针灸聚英网: http:www.zhentui.net 【授权:注册会 员 】

    普及针灸知识 · 推广针灸经验 —— 针灸论坛 —— http:bbs.zhentui.net 针灸商城: shop.zhentui.ne t

    第 10 页 共 23 页

    ( 3 )舒张法:即左手五指平伸,食中两指分开置于穴位上,右手持针,针尖从食中两指间刺入皮下 。

    行针时,左手食中两指可夹持针身,以免弯曲,在长针深刺时常用此法。对于皮肤松弛或有皱纹的部位,可用拇食两指或食中两指将腧穴部位皮肤向两侧撑开使之绷紧,以便进针。此法多适用于腹部腧穴的进 针 。

    ( 4 )提捏法:即用左手拇食两指将腧穴部位的皮肤捏起,右手持针从捏起部的上端刺入。此法主要

    用于皮肉浅薄的穴位,特别是面部腧穴的进针。

    (四)以进针器具分法

    1 .针管针进针法用金属、塑料、有机玻璃等制成长短不一的细管,代替押手。选用长短合适的平

    柄针或管柄针置于针管内,针的尾端露于管的上口,针管下口置于穴位上,用手指拍打入或弹压针尾将 针

    尖刺入腧穴皮下,然后将套管抽出。

    2 .进针器进针法用特制的圆珠笔式或玩具手枪式进针器,将长短合适的平柄或管柄毫针,装入进针

    器内,下口置于腧穴皮肤上,用手指拉扣弹簧,使针尖迅速弹入皮下,然后将进针器抽出。

    三、针刺的角度、方向、深度

    针刺的角度、方向、深度,是指毫针刺入皮下后的具体操作要求。在针刺操作过程中,掌握正确的 针

    刺角度、方向和深度,是获得针感、施行补泻、发挥针刺效应、提高针治疗效、防止针刺意外发生的重 要

    环节。取穴的正确性,不仅指其皮肤表面的位置,还必须与正确的针刺角度、方向和深度结合起来,才 能

    发挥腧穴的治疗作用。因此,不能简单地将腧穴看作是一个小点,而应有一个立体的腧穴概念。临床上 针

    刺同一个腧穴,如果角度,方向和深度不同,那么刺达的组织结构、产生的针刺感应和治疗的效果,都 会

    有一定的差异。对于临床医生来说,针刺操作的熟练程度,是 与其能否恰当地掌握好针刺的角度、方向 和

    深度密切相关 的。临证时所取的针刺角度、方向和深度,主要根据施术部位、治疗需要、患者体质体形

    等具体情况,灵活掌握。

    (一)针刺的角度 针刺角度,是指进针时针身与皮肤表面所构成的夹角。其角度的大小,应根据腧

    穴部位、病性病位、手法要求等特点而定。针刺角度一般分为直刺、斜刺、平刺三类。

    1 .直刺即针身与皮肤表面呈 90^ 角,垂直刺入腧穴。直刺法适用于针刺大部分腧穴,尤其是肌肉丰 厚

    部的腧穴。

    2 .斜刺即针身与皮肤表面呈 45^ 角左右,倾斜刺入腧穴。斜刺法适用于针刺皮肉较为浅薄处,或内 有

    重要脏器,或不宜直刺深刺的腧穴和在关节部的腧穴,在施用某种行气、调气手法时,亦常用斜刺法

    3 .平刺又称横刺、沿皮刺,即针身与皮肤表面呈 15^ 角左右,横向刺入腧穴,平刺法适用于皮薄肉 少

    处的腧穴。如头皮部、颜面部、胸骨部腧穴,透穴刺法中的横透法和头皮针法、腕踝针法,都用平刺法。

    (二)针刺的方向 针刺方向,是指进针时和进针后针尖所朝的方向,简称针向。针刺方向,一般根

    据经脉循行方向、腧穴分布部位和所要求达到的组织结构等情况而定。针刺方向虽与针刺角度相关,如 头

    面部腧穴多用平刺,颈项,咽喉部腧穴多用横刺,胸部正中线腧穴多用平刺,侧胸部腧穴多用斜刺,腹 部《针灸初级教程》 —— 陈兴华 戴奕爽 黎露茜 —— 针灸聚英网: http:www.zhentui.net 【授权:注册会 员 】

    普及针灸知识 · 推广针灸经验 —— 针灸论坛 —— http:bbs.zhentui.net 针灸商城: shop.zhentui.ne t

    第 11 页 共 23 页

    腧穴多用直刺,腰背部腧穴多用斜刺或直刺,四肢部腧穴一般多用直刺等。但进计角度主要以穴位所在 部

    位的特点为准,而针刺方向则是根据不同病症治疗的需要而定。仅以颊车穴为例,若用作治疗颔病、颊 痛 、口噤不开等症时,针尖朝向颞部斜刺,使针 感放射至整个颊部;当治疗面瘫、口眼歪斜时,针尖向口吻

    横刺;而治疗痄腮时,针尖向腮腺部斜刺;但治疗牙痛时则用直刺。

    (三)针刺的深度 针刺深度,是指针身刺人喻穴皮肉的深浅。掌握针刺的深度,应以既要有针下气

    至感觉,又不伤及组织器官为原则。每个腧穴的针刺深度,在临床实际操作时,还必须结合患者的年龄、体质、病情、腧穴部位、经脉循行深浅、季节时令、医者针法经验和得气的需要等诸多因素 作综合考虑 ,灵活掌握。

    1 .年龄 : 老年体弱,气血衰退;小儿娇嫩,稚阴稚阳,均不宜深刺。青壮之龄,血气方刚,可适当

    深之。

    2 .体度患者的体质、体形,有肥瘦、强弱之分。对形瘦体弱者,宜相应浅刺;形盛体强者,可适当

    深刺。

    3 .部位凡头面和胸背部腧穴针刺宜浅,四肢和臀腹部腧穴针刺可适当深刺。

    4 .经络经络在人体的分布和属性是有深有浅,属阴属阳之不同。古代文献认为经脉较深,刺经可深 ,络脉较浅,刺络宜浅;阳经属表宜浅刺,阴经属里宜深刺 。 大凡循行于肘臂、腿膝部位的经脉较深,故 刺

    之宜深;循行于腕踝、指蹠部位的经脉较浅,故刺之应浅。

    5 .病情《灵枢 · 卫气失常》指出: “ 夫病变化,浮沉深浅,不可胜穷,各在其处。病间者浅之,甚

    者深之,间者小之,甚者众之,随变而调气 ” ,《灵枢 · 终始》亦说: “ 脉实者,深刺之,以泄其气; 脉

    虚者,浅刺之,使精气无泻出,以养其脉,独出其邪气 ” ,说明针刺深浅必须根据病性病机辨证而施。

    6 .手法 : 说明针刺手法中的深浅要心中有数,有的放矢。如当深反浅,则未及于营而反伤于卫;当

    浅反深,则诛伐太过而损及于荣。

    7 .时令人体与时令息息相关,针刺必须因时而异,一般认为春夏宜浅刺,秋冬宜深刺,这如果不按

    时令规律,那么就要像《素问 · 四时刺逆从论》指出的 “ 凡此四时刺者,大逆之病,不可不从也。反之,则生乱气相淫病焉 ” 。

    8 .针感施针时针下痠麻胀重感应大、出现快的,以及精神紧张、俱怕针刺的患者,针刺应当浅些;

    感应迟饨或感应小的患者,针刺应当深些 。 针刺深浅从针感来讲,以得气为度。 针刺的角度、方向和深

    度,这三者之间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一般而言、深刺多用直刺,浅刺多用斜刺或平刺。对延髓部、眼 区 、胸腹、背腰部的腧穴,由于穴位所在处有重要脏腑、 器官,更要掌握好针刺的角度、方向和深度,以防

    针刺意外的发生。

    四、行针手法《针灸初级教程》 —— 陈兴华 戴奕爽 黎露茜 —— 针灸聚英网: http:www.zhentui.net 【授权:注册会 员 】

    普及针灸知识 · 推广针灸经验 —— 针灸论坛 —— http:bbs.zhentui.net 针灸商城: shop.zhentui.ne t

    第 12 页 共 23 页

    毫针进针后,为了使患者产生针刺感应,或进一步调整针感的强弱,以及使针感向某一方向扩散、 传

    导而采取的操作方法,称为 “ 行针 ” ,亦称 “ 运针 ” 。行针手法包括基本手法和辅 助手法两类。

    (一)基本手法 行针的基本手法是毫针刺法的基本动作,从古至今临床常用的主要有提插法和捻转

    法两种。两种基本手法临床施术时既可单独应用,又可配合应用。

    1 .提插法即将针刺入腧穴一定深度后,施以上提下插动作的操作手法。这种使针由浅层向下刺入深

    层的操作谓之插,从深层向上引退至浅层的操作谓之提,如此反复地上下呈纵向运动的行针手法,即为 提

    插法。对于提插幅度的大小、层次的变化、频率的 快慢和操作时间的长短、应根据患者的体质、病情、腧穴部位和针刺目的等而灵活掌握。使 用提插法时的指力要均匀一致,幅度不宜过大,一般以 3 ~ 5 分 为

    宜,频率不宜过快,每分 钟 60 次左右,保持针身垂直,不改变针刺角度、方向和深度。通常认为行针 时

    提插的幅度 大,频率快,刺激量就大;反之,提插的幅 度小,频率慢,刺激量就小。

    2 .捻转法即将针刺入腧穴一定深度后,施以向前向后捻转动作的操作手法。这种使针在腧穴内反复

    前后来口的旋转行针手法,即为捻转法。捻转角度的大小、频率的快慢、时间的长短等,需根据患者的 体

    质、病情、腧穴部位、针刺目的等具体情况而定。使 用捻转法时,指力要均匀,角度要适当,一般应掌

    握在 180 ~ 360^ 左右,不能单向捻针,否则针身易被肌纤维等缠绕,引起局部疼痛和导致滞针而出针困难 。

    一般认为捻转角度大,频率快,其刺激量就大;捻转角度小,频率慢,其刺激量则小。

    (二)辅助手法 行针的辅助手法,是行针基本手法的补充,是为了促使针后得气和加强针刺感应

    的操作手法。临床常用的行针辅助手法有下列几种。

    1 .循法 针刺不得气时,可以用循法催气。其法是医者用指顺着经脉的循行径路,在腧穴的上下部 轻

    柔地循按。此法能推动气血,激发经气,促使针后易于得气。

    2 .弹法 针刺后在留针过程中,以手指轻弹针尾或针柄,使针体微微振动,以加强针感,助气运行。

    本法有催气、行气的作用。

    3 .刮法 毫针刺入一定深度后,经气未至,以拇指或食指的指腹,抵住针尾,用拇指、食指或中指 指

    甲,由下而上频频刮动针柄,促使得气。本法在针刺不得气时用之可以激发经气,如已得气者可以加强 针

    刺感应的传导与扩散。

    4 .摇法 针刺入一定深度后,手持针柄,将针轻轻摇动,以行经气。摇法有二,一是直立针身而摇,以加强得气感应;一是卧倒针身而摇,使经气向一定方向传导 。 ”

    5 .飞法 针后不得气者,用右手拇食两指执持针柄,细细捻搓数次,然后张开两指,一搓一放,反 复

    数次,状如飞鸟展翅,故称飞。本法的作用在于催气、行气,并使针刺感应增强。

    6 .震颤法 针刺入一定深度后,右手持针柄,用小幅度、快频率的提插、捻转手法,使针身轻微震 颤 。

    本法可促使针下得气,增强针刺感应。 毫针行针手法以提插、捻转为基本操作方法,并根据临证情况,选用相应的辅助手法。如刮法、弹法,可应用于一些不宜施行大角度捻转的腧穴;飞法,可应用于某些 肌《针灸初级教程》 —— 陈兴华 戴奕爽 黎露茜 —— 针灸聚英网: http:www.zhentui.net 【授权:注册会 员 】

    普及针灸知识 · 推广针灸经验 —— 针灸论坛 —— http:bbs.zhentui.net 针灸商城: shop.zhentui.ne t

    第 13 页 共 23 页

    肉丰厚部位的 腧穴;摇法、震颤法,可用于较为浅表部位的腧穴。通过行针基本手法和辅助手法的施用 ,主要促使针后气至或加强针刺感应,以疏通经络、调和气血,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

    五、针刺得气

    得气,古称 “ 气至 ” ,近称 “ 针感 ” ,是指毫针刺入腧穴一定深度后,施以提插或捻转等行 针手法 ,使针刺部位获得 “ 经气 ” 感应,谓之得气。

    (一)得气的临床表现

    针下是否得气,可从临床两方面来分析判断。一是患者对针刺的感觉和反应,另一是医者对刺手指 下

    的感觉。当针刺腧穴得气时,患者的针刺部位有痠胀、麻重等自觉反应,有时或出现热、凉、痒、痛、 抽

    搐、蚁行等感觉,或呈现沿着一定的方向和部位传导和扩散现象。少 数患者还会出现循经性肌肤 动 、震颤等反应,有的还可见到受刺腧穴部位循经性皮疹带或 红、白线状现象。当患者有自觉反应的同时,医者的刺手亦能体会到针下沉紧、涩滞或针体 颤动等反应。若针刺后未得气,患者则无任何特殊感觉或

    反应,医者刺手亦感到针下空松、 虚滑。

    (二)得气的意义

    得气,是施行针刺产生治疗作用的关键,也是判定患者经气盛衰、病候预后、正确定穴、行针手法、针治效应的依据。古今医家无不重视针刺得气,得气的意义如下。 1 .得气与否和疗效有关《灵枢 · 九 针

    十二原》说: “ 刺之要,气至而有效 ” 。针刺的根本作用在于通过针刺腧穴,激发经气,调整阴阳,补 虚

    泻实,达到治病的目的。针刺气至,说 明经气通畅,气血调和,并通过经脉、气血的通畅,调整 “ 元神 ”

    (人体内在调整功能),使元神发挥主宰功能,则相应的脏腑器官、四肢百骸功能亦起到平衡协调,消 除

    病痛。所以,针刺得气与否和针治疗效有其密切的关系。 2 .得气迟速与疗效有关针下得气,是人体正 气

    在受刺腧穴的应有反应。针下气至的速迟,虽然表现于腧穴局部或所属经络范围,但是能够观测机体的 正

    气盛衰和病邪轻重,从而对判断病候好转或加重的趋向以及针治效果的快慢等有一个基本了解。《针灸 大

    成》说: “ 针若得气速,则病易痊而效亦速也;若气来迟,则病难愈而有不治之忧 ” 。一般而论,针后 得

    气迅速,多为正气充沛、经气旺盛的表现。正气足,机体反应敏捷,取效相应也快,疾病易愈。 若针后

    经气迟迟不至者,多因正气虚损、经气衰弱的表现。正气虚,机体反应迟缓,收效则相对缓慢,疾病缠 绵

    难愈。 若经反复施用各种行针候气、催气手法后,经气仍不至者,多属正气衰竭,预后每多不良。临床 常

    可见到,初诊时针刺得气较迟或不得气者,经过针灸等方法治疗后,逐渐出现得气较速或有气至现象, 说

    明机体正气渐复,疾病向愈。 3 .得气与补泻手法有关针下得气,是施行补泻手法的基础和前提,《针 灸

    大成》说: “ 若 针下气至,当察其邪正,分清虚实 ” 。说明针下得气,尚有正气、邪气之分。如何分辨 ,则 根据《灵枢 · 终始》所说 “ 邪气来也紧而疾,谷气来也徐而和 ” 的不同,辨别机体的气血、阴阳、正

    邪等盛衰情况,施以或补或泻的刺法。

    (三)影响得气的因素《针灸初级教程》 —— 陈兴华 戴奕爽 黎露茜 —— 针灸聚英网: http:www.zhentui.net 【授权:注册会 员 】

    普及针灸知识 · 推广针灸经验 —— 针灸论坛 —— http:bbs.zhentui.net 针灸商城: shop.zhentui.ne t

    第 14 页 共 23 页

    一般情况下,毫针刺中腧穴后,运用一定的行针手法即能得气。如不得气或气至不够理想时,就要 分

    析原因,针对有关影响得气的因素,采取相应方法,促使得气。影响针刺得气的因素很多,主要有下述 几

    个方面。 1 .与患者的关系针刺得气与患者的精神状态、体质强弱和机体阴阳盛衰等情况密切相关。一 般

    地说,新病、体形强壮、病证属实者,针后出现感应较快、较强;久病体衰、病证属虚者,针下出现感 应

    较慢、较弱,甚或不得气:有些患者阳气偏盛、神气敏感,容易得气,并 可出现循经感传。多数患者机

    体阴阳之气无明显偏颇者,气血润泽通畅,脏腑功能较好, 故 针刺时感应既不迟钝,亦不过于敏感,得

    气适时而平和。如属阴气偏盛的患者,多需经过一 定的行针过程方有感应,或出针后针感仍然明显存在

    等,必须因人而异。 2 .与医者的关系 “ 中气穴,则针游于巷 ” (《灵枢 · 邪气脏腑病形》),如取穴 不

    准,操作不熟练,未能正确掌握好针刺的角度、方向、深度和强度,或施术时患者的体位和行针手法选 用

    不当等,都是影响针刺不能得气或得气较慢、较弱的因素。若医者在施术时精神不集中、注意力分散、 不

    能 “ 治神 ,也会影响针刺得气。 3 .与环境的关系环境对于机体无时无刻不在发生影响,就气候而言,在晴天 、气候较温暖时,针刺容易得气;而阴天、气候较寒冷时,针刺得气较慢或不易得气。如《素问 · 八

    正神明论》所说: “ 天温日明,则人血淖液而卫气浮,故血易泻,气易行。天寒日阴,则人血凝 泣而卫

    气沉, …… 是以因天时调气血也 ” 。环境的因素很多,除气候的阴晴,冷热外,还有空气、光线、湿度。

    海拔高度、电磁、音响、气味、卫生等,都会对针刺得气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 (四)促使得气的方

    法 针刺时,如不得气或得气较迟者,在分析其原因后、要采取相应措施,促使得气,以发挥针刺治疗的

    效果。具体方法如下。

    1 .纠偏法 针刺不得气或得气不满意,可能是因为腧穴的体表定位不准确,或者虽然腧穴定位准确 而

    针刺入喻穴内的角度、方向、深度和强度不恰当所致。腧穴是脏腑、经络之气输注于体表的特定部位, 刺

    中腧穴,才能得气。所以,针刺时既要取穴准确,更要掌握好不同穴位的针刺角度、方向、深度和强度,以达到得气为准。如果腧穴的定位相差较大,应出针重新定准腧穴正确位置后,再行针刺。

    2 .候气法 《针灸大成》说: “ 用针之法,以候气为先 ” 。当针下不得气时,需取留针候气 的方法

    等待气至:亦可采用间歇运针,施以提插、捻转等手法,以待气至。前者为静留针候 气法,后者为动留

    针候气法。留针候气,要有耐心,不可操之过急。

    3 .益气法 对于少数机体虚弱、正气不足而致针刺不易得气的患者,可根据其具体情况,在其他已 得

    气的腧穴(多用具有强身保健的腧穴,如足三里、气海、关元等)上加强补的手法,或在未得气的腧穴 上

    施以温针灸法、艾灸法以温经益气;或加服适当的补益药物,使机体正气渐复,经气充实,促使针刺得 气 。

    六、催气、守气、行气法

    (一)催气法 催气,是指通过各种手法,催促经气速至的方法。《神应经》云: “ 用右手大指及食

    指持针,细细动摇、进退、搓捻,其针如手颤之状,是谓催气 ” 。此外,如刮动针柄、弹摇针身、沿经 循

    摄等法,也都有催气的作用。临床常用的催气法有:《针灸初级教程》 —— 陈兴华 戴奕爽 黎露茜 —— 针灸聚英网: http:www.zhentui.net 【授权:注册会 员 】

    普及针灸知识 · 推广针灸经验 —— 针灸论坛 —— http:bbs.zhentui.net 针灸商城: shop.zhentui.ne t

    第 15 页 共 23 页

    1 .搜气法如针入所定深度后,尚不得气或气至不明显,可将针退至浅层,改变针刺方向,再行针刺 。

    如仍不得气,再向前后或左右有目的地直刺或斜刺,反复进退搜索,以催其 气至。

    2 .循按法针后气至不畅,或得气后瞬即消失。可用手指于针穴附近向上下、左右循按、爪摄或叩击 ,以催引其气至。

    3 .弹震法 “ 弹 ” 是用手指弹动针柄,促其气至,使针下沉紧: “ 震 ” 是用右手半握拳状将 中指突 出 ,敲震穴位周围,或用手指弹震,以振动经气促使气至。

    (二)守气法 守气,是指在使用候气、催气之法针下得气后,患者有舒适的感觉时,医者需采取守

    气方法,守住针下经气,以保持感应持久。《素问 · 宝命全形论》指出: “ 经气已至,慎守勿失 ” ,《 灵

    枢 · 小针解》也说: “ 上守机者,知守气也。 …… 针以得气,密意守气勿失也 ” 。只有守住针下之气, 才

    能在此基础上施以不同手法,使针刺对机体继续发生作用。常用的守气方法有:

    1 .推弩法即将针尖顶住有感应的部位,推弩针柄,或用姆指向前或向后捻住针柄,不使针尖脱离经

    气感应处,稍待 1 ~ 3min ,以保持感应时间延长。

    2 .搬垫法即在针下得气后,患者有舒适感觉时,医者刺手将针柄搬向一方,用手指垫在针体与被针

    穴位之间,顶住有感觉的部位。如用拇指搬针,即用食指垫针。反之,用食指搬针,即用拇指垫针,以 加

    大经气感应。如配合补泻者,用于补法时,针尖要往里按着,搬垫的角度要小;用于泻法时,针尖要往 外

    提着,搬垫角度要大。

    (三)行气法 行气,是指在针下得气基础上,医者运用的特定手法,促使针刺感应向患部传导或扩

    散,称为行气。行气的目的在于,为了进一步激发经气,推动经气运行,使之 “ 气至病所 ” 。《针灸大 成 · 经

    络迎随设为问答》指出: “ 有病道远者,必先使气直到病所 ” 。说明针刺得缺后要行气,使气至病所, 气

    至前有效。施用各种促使经气运行的针刺手法,统称行气法。行气法常用的有以下几种。

    1 .循摄法《金针赋》云: “ 循而摄之,行气之法 ” 。临床常用于经气不足,气行缓慢的病 例。施 术

    时,用左手食、中、无名指平按在所针穴位的经络道路上,顺着经脉循行的方向,上下往来轻柔循摄, 以

    使气行加速,气至病所。

    2 .逼针法得气后如气不行或气行不远,可将针尖于得气之处,压住不动,欲使经气向上行时,针尖

    略朝向上方。欲气向下行时,针尖略朝向下方。医者施术时,要集中精神,意气于 针,停留片刻以逼使

    经气运行。《席弘赋》在用此法时指出: “ 逼针泻气便须吸,若补随呼气自调 ” ,说明施用行气手法时 要

    配合呼吸补泻进行。

    3 .推气法得气后,若气行不远时,可用拇食指将针由得气处轻轻提起,使针尖朝向意欲行气的方向 ,拇指向前均匀而有力地推捻针柄,当拇指推至指腹后横纹时,即轻轻退合,然后再用力向前推第二次。 如

    此反复施术,直至针下之气至病所。此即《金针赋》中 “ 动而进之, 推气之法 ” 与《针经指南》中 “ 推

    之则行 ” 的行气手法。《针灸初级教程》 —— 陈兴华 戴奕爽 黎露茜 —— 针灸聚英网: http:www.zhentui.net 【授权:注册会 员 】

    普及针灸知识 · 推广针灸经验 —— 针灸论坛 —— http:bbs.zhentui.net 针灸商城: shop.zhentui.ne t

    第 16 页 共 23 页

    4 .按截法针刺得气后,右手握住针柄,左手按压针穴的上方,然后施以捻转、提插等手法,可使经

    气下行,反之,按压针穴下方,可使经气上行。《金针赋》说: “ 按之在前,使气在 后,按之在后,使

    气在前 ” 。应用此法,必须掌握好针刺方向。如在病所下方取穴针刺时,针尖应斜向上,在病所上方取 穴

    针刺时,针尖应斜向下。此外,要充分运用押手的按截,才能达到行气的目的。

    七、针刺手法的轻重

    针刺手法轻重,是指毫针行针(运针)时所用的刺激量而言。针刺时手法的用量,应有轻、中、重 不

    同的刺激量之分,才能产生不同的针刺效应。

    (一)针刺手法轻重的意义 施行针刺手法的轻重,其目的在于通过手法的不同量,以激发经气,调

    整经络、脏腑功能,达到补虚泻实、扶正祛邪的目的。由于机体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不同,加之患者 的

    体质、年龄、病情、病程、腧穴部位、耐受度、初诊复诊等具体情况的差异,医者必须采用相应针 刺手

    法的轻重刺激量,才能有效地调整功能,促进机体恢复正常。所以,针刺手法的轻重也 是决定针刺作用

    的重要因素之一。

    (二)针刺手法轻重的量化要求 针刺手法轻重,目前尚无统一的量化标准。但是如果把针刺手法的

    刺激量分为不同的强度,使之达到量化的基本要求,这要比无量化要求客观得多。针刺手法的轻重,大 体

    上可分轻、中、重三种不同的刺激量;轻者,即在针下得气基础上,施用轻微的提插或捻转等行针手法,针下感应柔和,行针时间不宜长;中者,是在得气情况下,行针时的手法适当加大刺激量,针下感应明 显 ,行针时间要适中;重者,则在原针下气至基础上,加大行针的力度,使针下 感应强烈(患者能耐受为度 ),行针持续时间要长。拟定了一个量化要求,有利于临诊 针治。

    (三)针刺手法轻重的构成因素 针刺手法的轻重,不是单一的手法用量,而是与使用的针具粗细、长短,刺入的角度、深度,行针时的幅度、频率等直接有关。一般来说,粗毫针用的指力要重,刺激量 大 。

    细毫针用的指力较轻,刺激量就小,毫针刺入腧穴的角度、深度不同,其刺激的轻重程度也不同,一般 直

    刺、深刺的量要大些,平刺、浅刺的量就小些。行针时的幅度、频率不同,与针刺手法轻重密切相关, 提

    插的幅度大于 0 . 5 cm 、捻转的角度大于 180^ 者,其刺激量就大。反之,提插的幅度小于 0 . 3cm 、捻转 的

    角度小于 90^ 者,其刺激量就小。施行手法 时的频率每分钟 90 次以上者,其刺激量大,反之每分钟 60 次

    以下者,其刺激量小。 如何掌握毫针针刺手法的轻重,主要对针刺手法量化要求的各个方面基本熟悉后 ,多练常练,熟能生巧,就可做到心中有数,指下分明。

    (四)针刺手法轻重与针刺补泻法的关系 针刺补泻法,是针对病证的虚实而施以补法或泻法的针刺

    方法,《灵枢 · 经脉》指出: “ 盛则泻之,虚则补之 ” 的治疗原则。针刺手法轻重。是行针时所用的刺 激

    量,两者之间是相辅相成、辨证施法、有同有异的关系。古代医家对针刺补泻与手法轻重,既有补法宜 轻

    刺、泻法宜重刺的 “ 轻补重泻 ” 说,又有补法宜重刺、泻法宜轻刺的 “ 重补轻泻 ” 论,更有补法可轻可 重 、泻法可重可轻的 “ 大补大泻 ” 、 “ 平补平泻 ” 观。可见,尽管提法不同,经验各异,但都说明了针刺补 泻《针灸初级教程》 —— 陈兴华 戴奕爽 黎露茜 —— 针灸聚英网: http:www.zhentui.net 【授权:注册会 员 】

    普及针灸知识 · 推广针灸经验 —— 针灸论坛 —— http:bbs.zhentui.net 针灸商城: shop.zhentui.ne t

    第 17 页 共 23 页

    与手法轻重的相关性,就是说针刺补法的刺激量有轻有重,针刺泻法的刺激量也有重有轻。单纯的针刺 手

    法轻重,不能替代针刺的补泻刺法,而针刺的补泻效应产生,离不开手法的轻重刺激量。 总之,针刺手

    法的轻重和刺激量的大小,都是相比较而言的。施术时,不能以医者的主观愿望而定,必须客观地依据 辩

    证施治的原则,掌握 “ 毋太过,毋不足 ” 的刺激量,防止太过易 伤正,不足则留邪之弊,以针下气至,切中病机为要。

    八、留针法

    当毫针刺人腧穴,行针得气并施以或补或泻手法后,将针留置在穴内者称为留针。留针是毫针刺法 的

    一个重要环节,对于提高针刺治疗效果有重要意义。通过留针,可以加强针刺感应和延长刺激作用,还 可

    以起到候气与调气的目的。 针刺得气后留针与否以及留针时间久暂,应视患合体质、病情、腧穴位置等

    而定。如一般病症只要针下得气并施以适当补泻手法后,即可出针,或留置 10 ~ 20 min 。但对一些特殊 病

    症,如慢性、顽固性、痉挛性疾病,可适当延长留针时间。某些急腹症、破伤风角弓反张者,必要时可 留

    针数小时;而对老人、小儿患者和昏厥、休克、虚脱 患者,不宜久留针,以免贻 误病情。留针方法主要

    有下列两种。

    (一)静留针法 《素问 · 离合真邪论》有 “ 静以久留 ” 之说,即是针下气至后,让其自然地留置穴

    内,不再 运针,到时出针。临床多用于对针感耐受性较差的慢性、虚弱性患者。此外,病情属虚或寒 需

    行补法时,按 “ 寒则留之 ” 也用本法。

    (二)动留针法 《针灸大成》云: “ 病滞则久留针 ” ,即将针刺入腧穴先行针待气至后,留置一定

    时间;在留针时间反复运针;称为动留针法,亦称间歇行针法、本法的作用,在于增强针刺感应,达到 补

    虚泻实的目的,此外,临床用于针后经气不至者,可边行针催气,边留针候气,直待气至。 医者对留针

    必须重视,首先要排除不适于留针的患者,如不能合作的儿童、惧针者、初诊者、体质过于虚弱者;其 次

    要排除不宜留针的部位,如眼区、喉部、胸部等;再次要排除不适宜留针的病情,如尿频、尿急、咳喘、腹泻等类病症,对需要留针、可以留针者,在留针期间, 应 时刻注意患者的面色和表情,防止晕针等意

    外发生。

    九、出针法

    出针法 出针,又称起针、退针。在施行针刺手法或留针、达到预定针刺目的和治疗要求后,即可出

    针。出针是整个毫针刺法过程中的最后一个操作程序,预示针刺结束。

    (一)出针方法 出针的方法,一般是以左手拇食两指持消毒干棉球轻轻按压于针刺部位,右手持针

    作轻微的小幅度捻转,并随势将钟缓缓提至皮下(不可单手猛拔),静留片刻,然后出针。

    (二)出针要求 出针时,依补泻的不同要求,分别采取 “ 疾出 ” 或 “ 徐出 ” 以及 “ 疾按针孔 ” 或 “ 摇

    大针孔 ” 的方法出针。出针后,除特殊需要外,都要用消毒棉球轻压针孔片刻,以防出血或针孔疼痛。 当《针灸初级教程》 —— 陈兴华 戴奕爽 黎露茜 —— 针灸聚英网: http:www.zhentui.net 【授权:注册会 员 】

    普及针灸知识 · 推广针灸经验 —— 针灸论坛 —— http:bbs.zhentui.net 针灸商城: shop.zhentui.ne t

    第 18 页 共 23 页

    针退完后,要仔细查看针孔是否出血,询问针刺部位有无不适感,检查核对针数有否遗漏,还应注意有 无

    晕针延迟反应征象。

    7. 常用的灸法有哪些?

    艾炷直接灸

    将灸炷直接放在皮肤上施灸的方法,称为直接灸。根据灸后有无烧伤化脓,又分为化脓灸和非化脓 灸 。

    化脓灸(瘢痕灸) 用黄豆大或枣核大的艾炷直接放在穴位上施灸,局部组织经烫伤后,产生无菌性化脓

    现象,能改善体质,增强机体的抵抗力,从而起到治疗和保健作用。目前临床 上,常用此法对哮喘、慢

    性胃肠炎、发育障碍等疾病和体质虚弱者进行施治。 操作方法:

    ① 体位的选择和点穴:因灸治要将艾炷安放在穴位表面,并且施治时间较长,故要特别注意体位的 选

    取,要求体位平正、舒适。待体位摆妥后,再在上面正确点穴。

    ② 艾炷的安放和点火:首先按要求制作好所需的艾炷,除单纯采用细艾绒外,也可在艾绒中加入一 些

    芳香性经末,如丁香、肉桂(丁桂散)等,有利于热 力的渗透。然后,在施灸的穴位处涂以少量的葱、蒜汁或凡士林,以增强粘附和刺激作用。艾炷放好后,用线香将之点燃。每灸完一壮,以纱布蘸冷开水 抹

    净所灸穴 位,复按前法再灸,一般可灸 7 ~ 9 壮。

    ③ 敷贴药膏:灸治完毕后,应将局部擦拭干净,然后在施灸穴位上敷贴玉红膏,可 1 ~ 2 日换贴一次 。

    数天后,灸穴逐渐出现无菌性化脓反应,如脓液 多,膏药亦应勤换,约经 30 ~ 40 天,灸疮结痂脱落, 局

    部留有疤痕。在灸疮化脓时,局部应注意清洁,避免污染,以免并发其他炎症。同时,可多食一些营养 较

    丰富的食物,促使灸疮的正常透发,有利于提高疗效。如偶尔发现有灸疮久不愈合者,可采用外科方法 予

    以处理。 非化脓灸(无瘢痕灸) 近代对灸法的应用,有以达到温烫为主,不致透发成灸疮,称为非化 脓

    灸。其方法是,先将施灸部位涂以少量凡士林,然 后将小艾炷放在穴位上,并将之点燃,不等 艾火烧到

    皮肤,当患者感到灼痛时,即用镊子将艾炷夹去或压灭,更换艾炷再灸,连续灸 3 ~ 7 壮,以局部皮肤出

    现轻度红晕为度。因其不留瘢痕,易为患者接受。 本法适用于虚寒轻证。

    2 艾炷间接灸

    又称间隔灸或隔物灸 , 指在艾炷下垫一衬隔物放在穴位上施灸的方法,称间接灸。因其衬隔药物的不

    同,又可分为多种灸法。其火力温和,具有艾灸和垫隔药物的双重作用,患者易于接受,较直接灸法常 用 ,适用于慢性疾病和疮疡等。

    ① 隔姜灸:将新鲜生姜切成约 0.5cm 厚的薄片,中心处用针穿刺数孔,上置艾炷,放在穴位施灸,当患者感到灼痛时,可将姜片稍许上提,使之离开皮肤片刻,旋 即放下,再行灸治,反复进行。或在姜

    片下衬一些纸片,放下再灸,直到局部皮肤潮红为止。本法简便易行,一般不会引起烫伤,临床应用较 广 。

    生姜味辛,性微 温。具有解表,散寒,温中,止呕的作用。故此法多用于治疗外感表证和虚寒性疾病,如感冒、咳嗽、风湿痹痛、呕吐、腹痛、泄泻等。《针灸初级教程》 —— 陈兴华 戴奕爽 黎露茜 —— 针灸聚英网: http:www.zhentui.net 【授权:注册会 员 】

    普及针灸知识 · 推广针灸经验 —— 针灸论坛 —— http:bbs.zhentui.net 针灸商城: shop.zhentui.ne t

    第 19 页 共 23 页

    ② 隔蒜灸:用独头大蒜切成约 0.5cm 厚的薄片,中间用针穿刺数孔,放在穴位或肿块上(如未溃破

    化脓的脓头处),用艾炷灸之,每灸 4 ~ 5 壮,换去蒜片,每穴 一次可灸 5 ~ 7 壮。因大蒜液对皮肤有刺

    激性,灸后容易起泡,故应注意防护。大蒜味辛,性温。有解毒,健胃,杀虫之功。本法多用于治疗肺 痨 、腹中积块及未溃 疮疖等。

    ③ 隔盐灸:又称神阙灸,本法只适于脐部。其方法是:患者仰卧屈膝,以纯白干燥的食盐,填平脐

    孔,再放上姜片和艾炷施灸。如患者脐部凸出,可用湿面条围脐如井 口,再填盐于脐中,如上法施灸。

    加施姜片的目的是隔开食盐和艾炷的火源,以免食盐遇火起爆,导致烫伤。这种方法对急性腹痛、吐泻、痢疾、四肢厥冷和虚脱等 证,具有回阳救逆的作用。凡大汗亡阳、肢冷脉伏之脱症,可用大艾炷连续施

    灸,不计壮数,直至汗止脉起,体温回升,症状改善为度。

    ④ 隔附子(饼)灸:以附子片或附子饼(将附子切细研末,以黄酒调和作饼,厚约 0.5cm ,直径约

    2cm )作间隔,上置艾炷灸之。由于附子辛温火热,有温肾补 阳的作用,故用来治疗各种阳虚证,如阳 萎 、早泄以及外科疮疡窦道盲管,久不收口,或既不化脓又不消散的阴性虚性外证。可根据病情选取适当部 位

    灸治,饼干更 换,直至皮肤出现红晕为度。近人有以附子,或其他一些温热、芳香药物制成药饼作间隔

    灸。灸时在药饼下衬垫纱布,以防烫伤,药饼灸后可重复再用。

    3 艾条灸

    是将点燃的艾条悬于施灸部位之上的一种灸法。一般艾火距皮肤有一定距离,灸 10 ~ 20min ,以灸至

    皮肤温热红晕,而又不致烧伤皮肤为度。此为悬起灸。悬起灸的操作方法又分为温和灸、回旋灸和雀啄 灸 。

    ① 温和灸:将艾卷的一端点燃,对准应灸的腧穴部位或患处,约距离皮肤 2 ~ 3cm ,进行熏烧,使患

    者局部有温热感而无灼痛为宜,一般每穴灸 10 ~ 15min , 至皮肤红晕为度。如遇到昏厥或局部知觉减退 的

    患者及小儿时,医者可将食、中两指置于施灸部位两侧,这样可以通过医生的手指来测知患者局部受热 程

    度,以便随 时调节施灸距离,掌握施灸时间,防止烫伤。

    ② 雀啄灸:施灸时,艾卷点燃的一端与施灸部位的皮肤并不固定在一定的距离,而是像鸟雀啄食一

    样,一上一下地移动。

    ③ 回旋灸:施灸时,艾卷点燃的一端与施灸皮肤虽保持一定的距离,但位置不固定,而是均匀地向

    左右方向移动或反复旋转地进行灸治。

    4 药条灸

    是指用药物与艾绒卷成艾条。临床上常用的有: 太乙针灸 施灸时,将太乙针的一端烧着,用布七 层

    包裹其烧着的一端,立即紧按于应灸的腧穴或患处,进行灸熨,针冷则再燃再熨。如此反复灸熨 7 ~ 10 次

    为度。此法治疗 风寒湿痹、顽麻、痿弱无力、半身不遂等均有效。 雷火针灸 其制做方法与 太乙针 相

    同,惟药物处方有异。 施灸方法与 太乙针 相同。

    5 温针灸《针灸初级教程》 —— 陈兴华 戴奕爽 黎露茜 —— 针灸聚英网: http:www.zhentui.net 【授权:注册会 员 】

    普及针灸知识 · 推广针灸经验 —— 针灸论坛 —— http:bbs.zhentui.net 针灸商城: shop.zhentui.ne t

    第 20 页 共 23 页

    温针灸是针刺与艾灸结合应用的一种方法,适用于既需要留针而又适宜用艾灸的病症,操作方法是,将针刺入腧穴得气后并给予适当补泻手法而留针时, 将纯净细软的艾绒捏在针尾上,或用艾条一段长约

    2厘米左右,插在针柄上,点燃施灸。待艾绒或艾条烧完后除去灰烬,将针取出。此法是一种简而易行 的

    针灸并用 方法,值得推广。

    6 灯火灸

    方法是用灯心草一根,以麻油浸之,燃着后,于应灸的腧穴上爆之。可听 叭 响,为一壮功能疏风 解

    表,行气化痰,清神止搐。多用于治疗小儿脐风和胃痛、腹痛、痧胀等症。

    7 天灸

    本法又名自灸 , 因其敷贴药物后,发泡如灸疮而得名。古人文献中记载的天灸很多,兹择要介绍数种

    如下:

    ① 毛茛灸:采取毛茛叶子揉烂,贴于寸口部,隔夜就发生水泡,如被火灸。可以治疗疟疾。

    ② 斑蝥灸:斑蝥乃一种甲虫。灸治时,将斑蝥浸于醋中,擦抹患部,能治癣痒。

    ③ 旱莲灸:用旱莲草捣烂,敷置穴位上,使之发泡,可以治疗疟疾等症。

    ④ 蒜泥灸:用蒜泥贴于手太阴经的鱼际穴处,使之发泡,可治喉痹。

    ⑤ 白芥子灸:用白芥子研末敷患处,使局部充血,发泡,可以治疗阴疽、痰核、及膝部肿痛。

    8. 针刺异常情况的预防及处理方法是什么?

    针刺治病是一种安全、有效的疗法,但由于种种原因,有时也可能偶然出现某种异常情况,如晕针、滞针、弯针等,必须立即进行有效处理。

    一、晕针

    (一)现象 轻度晕针,表现为精神疲倦,头晕目眩,恶心欲吐;重度晕针、表现为心慌气短,面色

    苍 白,出冷汗,脉象细弱,甚则神志昏迷,唇甲青紫,血压下降,二便失禁,脉微欲绝等症状。

    (二)原因 多见于初次接受针刺治疗的患者,其他可因精神紧张、体质虚弱、劳累过度、饥饿空腹 、大汗后、大泻后、大出血后等。也有因患者体位不当,施术者手法过重以及治疗室内空气闷热或寒冷等。

    (三)处理立即停止针刺,起出全部留针,扶持患者平卧;头部放低,松解衣带,注意保暖。轻者 静

    卧片刻,给饮温茶,即可恢复。如未能缓解者,用指掐或针刺急救穴,如人中、素髎、合谷、内关、足 三

    里、涌泉、中冲等,也可灸百会、气海、关元、神阙等,必要时可配用现代急救措施。晕针缓解后,仍 需

    适当休息。

    (四)预防对晕针要重视预防,如初次接受针治者,要做好解释工作,解除恐惧心理。正确选取舒 适

    持久的体位,尽量采用卧位。选穴宜少,手法要轻。对劳累、饥饿、大渴时,应嘱其休息,进食、饮水 后 ,再予针治。针刺过程中,应随时注意观察患者的神态,询问针后情况,一有不适等晕针先兆,需及早采 取

    处理措施。此外,注意室内空气流通,消除过热过冷因素。《针灸初级教程》 —— 陈兴华 戴奕爽 黎露茜 —— 针灸聚英网: http:www.zhentui.net 【授权:注册会 员 】

    普及针灸知识 · 推广针灸经验 —— 针灸论坛 —— http:bbs.zhentui.net 针灸商城: shop.zhentui.ne t

    第 21 页 共 23 页

    二、滞针

    (一)现象 针在穴位内,运针时捻转不动,提插、出针均感困难。若勉强捻转、提插时,则患者感

    到疼痛。

    (二)原因 患者精神紧张,针刺入后局部肌肉强烈挛缩;或因行针时捻转角度过大过快和持续单向

    捻转等,而致肌纤维缠绕针身所致。

    (三)处理 嘱患者消除紧张,使局部肌肉放松;或延长留针时间,用循、摄、按、弹等手法,或在

    滞针附近加刺一针,以缓解局部肌肉紧张。如因单向捻针而致者,需反向将针捻回。

    (四)预防 对精神紧张者,应先作好解释,消除顾虑。并注意行针手法,避免连续单向捻针。

    三、弯针

    (一)现象 针柄改变了进针时刺入的方向和角度、使提插,捻转和出针均感困难,患者感到针处疼

    痛。

    (二)原因 术者进针手法不熟练,用力过猛,以致针尖碰到坚硬组织;或因患者在针刺过程中变动

    了体位,或针柄受到某种外力碰压等。

    (三)处理 出现弯针后,就不能再行手法。如针身轻度弯曲,可慢慢将针退出;若弯曲角度过大,应顺着弯曲方向将针退出。因患者体位改变所致者,应嘱患者慢慢恢复原来体位,使局部肌肉放松后, 再

    慢慢退针。遇有弯针现象时,切忌强拔针、猛退针。

    (四)预防 医者进针手法要熟练,指力要轻巧。患者的体位要选择恰当,并嘱其不要随意变动。注

    意针刺部位和针柄不能受外力碰压。

    四、断针

    (一)现象 针身折断,残端留于患者腧穴内。

    (二)原因 针具质量欠佳,针身或针根有损伤剥蚀。针刺时针身全部刺入腧穴内,行针时强力提插 、捻转,局部肌肉猛烈挛缩。患者体位改变,或弯针、滞针未及时正确处理等所致。

    (三)处理 嘱患者不要紧张、乱动,以防断针陷入深层。如残端显露,可用手指或镊子取出。若断

    端与皮肤相平;可用手指挤压针孔两旁,使断针暴露体外、用镊子取出。如断针完全没入皮内、肌肉内,应在 X 线下定位,用手术取出。

    (四)预防 应仔细检查针具质量,不合要求者应剔除不用。进针、行针时,动作宜轻巧,不可强力

    猛刺。针刺入穴位后,嘱患者不要任意变动体位。针刺时针身不宜全部刺入。遇有滞针、弯针现象时, 应

    及时正确处理。

    五、针后异常感

    (一)现象 出针后,患者不能挪动体位,或重、麻、账的感觉过强,或原有症状加重,或针孔出血 ,或 针处皮肤青紫、结节等。《针灸初级教程》 —— 陈兴华 戴奕爽 黎露茜 —— 针灸聚英网: http:www.zhentui.net 【授权:注册会 员 】

    普及针灸知识 · 推广针灸经验 —— 针灸论坛 —— http:bbs.zhentui.net 针灸商城: shop.zhentui.ne t

    第 22 页 共 23 页

    (二) 原因肢体不能挪动,可能是有针遗留,未完全出完,,或体位不当,致肢体活动受限;对过

    于重、麻、胀针感者,多半是行针时手法过重,或留针时间过长有关;原有病情加重,多因手法与 病情

    相悖,即 补泻反,病益笃 之由;局部出血、青紫、硬结出现者,都因刺伤血管所致,个别可能由凝血 功

    能障碍引起。

    (三)处理 如有遗留未出之针,应随即起针,退针后让患者休息片刻、不要急于离开;对原病加重

    者,应查明原因,调整治则和手法,另行针治;局部出血、青紫者,可用棉球按压和按摩片刻;如因内 出

    血青紫块较明显者,应先作冷敷以防继续出血,再行热敷,使局部癣血消散。

    (四) 预防 退针后真清点针数,避免遗漏。行针手法要柔和适度,避免手法过强和留针过时。临 诊

    时要认真辩证施治,处方选穴精炼,补泻手法适度。要仔细查询有无出血病史,对男性患者,要注意排 除

    血友病。要熟悉浅表解剖知识,避免刺伤血管。

    六、针刺引起创伤性气胸

    (一)症状患者突感胸闷、胸痛、气短、心悸,严重者呼吸困难、紫绀,冷汗、烦躁、恐惧,甚则 血

    压下降,出现休克等危急现象。检查时,肋间隙变宽,外胀,叩诊呈鼓音,听诊肺呼吸音减弱或消失, 气

    管可向健侧移位。 X 线胸透可见肺组织被压缩现象。有的针刺创伤性轻度气胸者,起针后并不出现症状,而是过了一定时间才慢慢感到胸闷、胸痛、呼吸困难等症状。

    (二)原因 针刺胸部、背部和锁骨附近的穴位过深,刺穿了胸腔和肺组织,气体积聚于胸腔而导致

    气胸。

    (三)处理 一旦发生气胸,应立即起针,并让患者采取半卧位休息,要求患者心情平静,切勿恐惧

    而反转体位。一般漏气量少者,可自然吸收。医者要密切观察,随时对症处理,如给予镇咳、消炎类药 物 ;

    以防止肺组织因咳嗽扩大创口,加重漏气和感染。对严重病例需及时组织抢救,如胸腔排气、少量慢速 输

    氧等。

    (四)预防 医者针刺时要集中思想,选好适当体位,根据患者体形肥瘦,掌握进针深度,施行提插

    手法的幅度不宜过大。胸背部腧穴应斜刺、横刺,不宜长时间留针。

    七、刺伤脑脊髓

    (一)症状 如误伤延脑时,可出现头痛、恶心、呕吐、呼吸困难、休克和神志昏迷等。如刺伤脊

    髓,可出现触电样感觉向肢端放射,甚至引起暂时性肢体瘫痪,有时可危及生命。

    (二)原因 脑脊髓是中枢神经统帅周身各种机体组织的总枢纽、总通道,而它的表层分布有督脉

    和华佗夹脊等一些重要腧穴,如风府、哑门、大椎、风池以及背部正中线第一腰椎以上棘突间腧穴。若 针

    刺过深,或针刺方向、角度不当,均可伤及,造成严重后果。

    (三)处理 当出现上述症状时,应及时出针。轻者,需安静休息,经过一段时间后,可自行恢复 。

    重者则应结合有关科室如神经外科等,进行及时抢救。《针灸初级教程》 —— 陈兴华 戴奕爽 黎露茜 —— 针灸聚英网: http:www.zhentui.net 【授权:注册会 员 】

    普及针灸知识 · 推广针灸经验 —— 针灸论坛 —— http:bbs.zhentui.net 针灸商城: shop.zhentui.ne t

    第 23 页 共 23 页

    (四)预防 凡针刺督脉腧穴 --12 胸椎以上及华佗夹脊穴,都要认真掌握针刺深度、方向和角度。

    如针刺风府,哑门穴,针尖方向不可上斜,不可过深;悬枢穴以上的督脉腧穴及华佗夹脊穴, 均不可深

    刺。上述腧穴在行针时只宜捻转手法,避免提插手法,禁用捣刺手法。

    八、刺伤内脏

    (一)症状 刺伤肝、脾,可引起内出血,肝区或脾区疼痛,有的可向背部放射。如出血不止,腹

    腔聚血过多,会出现腹痛、腹肌紧张,并有压痛及反跳痛等急腹症症状。刺伤心脏时,轻者可出现强烈 刺

    痛,重者有剧烈撕裂痛,引起心外射血,即刻导致休克等危重情况。刺伤肾脏,可出现腰痛,肾区叩击 痛 ,血尿,严重时血压下降、休克。 刺伤胆囊、膀胱、胃、肠等空腔脏器时,可引起疼痛、腹膜刺激征或急

    腹症等症状。

    (二)原因 主要是施术者缺乏解剖学、腧穴学知识,对腧穴和脏器的部位不熟悉,加之针刺过深 ,或提插幅度过大,造成相应的内脏受损伤。

    (三)处理 损伤轻者,卧床休息一段时间后,一般即可自愈。如损伤较重,或继续有出血倾向者 ,应加用止血药,或局部作冷敷止血处理,并加强观察;注意病情及血压变化。若损伤严重,出血 较多,出现休克时,则必须迅速进行输血等急救措施。

    (四)预防 术者要学好解剖学、腧穴学;掌握腧穴结构,明了腧穴下的脏器组织。针刺胸腹、腰

    背部的腧穴时,应控制针刺深度,行针幅度不宜过大。

    9. 其他疗法介绍

    针灸疗法经过数千年的发展,治疗方法日趋多样化,主要包括:拔罐法、电针法、穴位埋线法、穴 位

    注射法、皮内针法、皮肤针法、三棱针法等。简要介绍如下:

    ( 1 )拔罐法:拔罐法具有通经活络、行气活血、消肿止痛、袪风散寒等作用,其适用范围较为广泛 ,如风湿痹痛、各种神经麻痹,以及一些急慢性疼痛,还可用于感冒、咳嗽、哮喘、消化不良等脏腑功能 紊

    乱方面的病证。

    ( 2 )电针法:电针是在针刺得气后,在针上通以接近人体生物电的微量电流,利用针和电两种刺激

    相结合,以防治疾病的一种方法。其优点是能代替人作长时间的持续运针,节省人力,且能比较客观的 控

    制刺激量。

    ( 3 )穴位注射法:穴位注射法是一种针刺和药物相结合来治疗疾病的方法,可根据所患疾病,按照

    穴位的治疗作用和药物的药理性能,选择相适应的腧穴和药物,发挥其综合效应。

    针灸聚英网( http:www.zhentui.net )

    2006-12-01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 详见PDF附件(385KB,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