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100md首页 > 医学版 > 医学资料 > 资料下载2019
编号:9161
腰背痛与针灸(主 姜a 平懌^+).pdf
http://www.100md.com 2014年10月4日
第1页
第4页

    参见附件(234KB,6页)。

    

    1

    東華三院東華東院─香港理工大學

    中醫藥臨床研究服務中心

    中醫專題講座(三)

    腰背痛與針灸

    姜愛平醫師

    二○○五年四月九日

    腰痛是日常生活中最常見的毛病。據統計, 65%的成人曾有過腰痛,有 16%

    的病症是因腰痛造成的。腰痛不是一個獨立的疾病,它是許多全身或腰部疾患的

    伴隨症狀。

    《金匾翼》說:“ 蓋腰者,一身之要,屈伸俯仰,無不由之” 。人體的頭、頸、上肢及軀幹的重量全部由腰部承擔,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人的姿態、負重、運

    動均以腰部為中心,因而腰部是日常生活和勞動中活動最多的部位之一。所以,腰部的肌肉、筋膜、韌帶、小關節突、椎間盤等非常易於受損,從而出現腰痛症

    狀,此乃損傷性(勞損性)腰痛,臨床最多見,此外腰痛也是腹腔內臟器的疾病

    在臨床上的表現之一。

    一. 腰背痛的分類與病因

    內科、外科、婦科及骨科的疾病均可出現腰痛的症狀,一般可以分為以下幾類:

    (一) 脊柱的疾患

    各種脊柱炎如風濕性脊柱炎、 強直性脊柱炎、 肥大性脊柱炎、 結核性脊柱炎、化膿性脊柱炎及脊柱的腫瘤等均可引起腰痛。

    (二) 脊柱旁軟組織的疾患

    腰肌的急慢性勞損和纖維組織的炎證都是導致腰痛的主要原因:

    1. 急性腰扭傷

    2. 慢性腰肌勞損

    3. 腰部軟組織炎症

    2

    (三) 脊神經根受壓的疾患

    椎間盤突出、脊椎的退化性病變以及腫瘤等壓迫神經造成腰腿痛。

    (四) 骶髂關節的炎症及錯位

    (五) 內臟疾病

    (六) 盆腔疾病

    1. 子宮頸炎

    2. 盆腔炎症

    3. 子宮後傾

    4. 子宮脫垂

    5. 妊娠腰痛

    6. 生育因素

    7. 患急性輸卵管炎、子宮內膜炎、卵巢炎時,如治療不當或不徹底,可能會

    導致盆腔內發生廣泛粘連而致腰痛。

    8. 生殖器腫瘤

    9. 女性月經期間盆腔充血

    10. 男性慢性精囊炎、前列腺肥大或前列腺腫瘤等

    (七) 焦慮

    焦慮也會導致腰背痛。焦慮性腰背痛是由於心理、精神及情緒的異常,導致腰

    背部肌肉出現特殊的痙攣和非正常收縮所引起,主要見於中年婦女。

    二. 中醫對腰背痛的認識

    中醫認為,腰為腎之府,乃腎之精氣所溉之域,所以腰痛與腎有著密切的關係。

    足太陽膀胱經及督脈分佈於背部,故感受外邪,或閃挫扭傷導致經脈阻滯也是引

    起腰痛的主要原因。

    (一) 腰背痛的病因病機

    1. 感受寒濕

    由於起居不慎,久居陰寒潮濕之地,或冒雨涉水,或身勞汗出衣著冷濕,使寒濕之邪留於腰脊,以致經脈滯塞,氣血運行不暢,而產生腰痛。正如《金

    匱要略》所說:“ 身勞汗出,夜裏冷濕,久久得之。”

    3

    2. 感受濕熱

    長夏之際,天熱地濕,濕熱交蒸,濕熱之邪乘虛而入,或寒邪蘊積日久,鬱而化熱等,病邪鬱滯腰部,阻遏經脈,而致腰痛。

    3. 腎精虧損

    素體腎氣不足,或年老體衰,或久病體虛,或房勞過度等,致使腎臟精血

    虧損,無以濡養經脈,而發生腰痛。《素問.脈要精微論》所說:“ 腰者腎之

    府,轉搖不能,腎將憊矣。” 即描述了腎虛腰痛的特徵。

    在臨床上腰痛一證大多見於中老年人,或素體虛弱者,其他因素所致者次

    之。正如《證治準繩》所說:“ 有風,有濕,有寒,有熱,有挫閃,有瘀血,有滯氣,有痰積,皆標也;腎虛其本也。 ” 說明了腎虛為本病發生的主要關鍵。

    有調查顯示,隨著年齡的增長,腰痛的患病率有增高趨勢,41歲以上的患

    者約占全體病人的63.4%。另外,腰痛病多反復發作,纏綿難愈,病程長久,久病必虛,而且腰部勞損,必傷及腎。所以,腎虛為腰痛之本的觀點為歷代醫

    家所共識。

    4. 氣滯血瘀

    多因跌仆閃挫,或強力勞損,以致損傷經脈氣血;氣滯血瘀,阻塞脈絡,致使經脈失於濡養,均能發生腰痛。

    (二) 腰背痛的辨證論治

    腰痛之診治,務必依據臨床症狀特點,分辨是外感,還是內傷,或是因閃挫跌

    仆而致,並宜分辨其虛實。一般而言,起病急驟,痛勢劇烈,多屬實證;發病徐

    緩,隱隱而痛,多屬虛證。若痛如錐刺,痛處不移,日輕夜重,則屬血瘀;若久

    病,症多虛象者,在治療上,應時時以腎虛為念。在治療以外亦須妥為調攝,始

    能鞏固療效,使腰痛不再發作。

    1. 寒濕腰痛

    主證: 腰部感沉重冷痛,甚至疼痛不能屈伸轉側,遇陰雨、寒冷氣候則痛

    劇,雖靜臥休息亦不減輕,舌苔白膩,脈沉緊。

    分析: 寒濕之邪留著腰脊,阻滯經絡,氣血運行不暢,故腰部重著冷痛。

    寒主收引,濕性沉滯,故疼痛不能屈伸轉側;遇陰雨氣候寒冷,則

    寒濕更甚,故腰痛加劇,雖靜臥亦不減輕,舌苔白膩,脈沉均為寒

    濕停聚之象。

    治則: 祛寒化濕,溫經通絡。

    2. 濕熱腰痛

    主證: 腰髖弛痛,痛處覺熱,熱天或雨天疼痛加重,活動後或可減輕,小

    便短赤,舌苔黃膩,脈濡數。 4

    分析: 素體濕熱較盛,或感受熱邪,或濕邪鬱久化熱,濕熱壅滯經脈,筋

    脈弛長,故見腰髖弛痛,痛處覺熱;濕熱壅滯下焦,小便短赤;活

    動後氣機稍有舒展, 故疼痛略減。 舌苔黃膩, 脈濡數均為濕熱之象。

    治則: 清熱化濕,舒筋止痛

    3. 腎虛腰痛

    主證: 腰痛以酸軟為主,喜揉喜按,雙膝無力、遇勞更甚,臥則減輕,常

    反覆發作,陽虛者見手足不溫,面色白,舌淡,脈沉細無力;陰虛

    者,則心煩失眠,口乾咽燥,手足心熱,舌紅少苔,脈弦細數。

    分析: 由於年老體衰或久病體虛,或勞累過度,致使腎臟精血內虧。腰為

    腎之府,腎虛不能主骨生髓,充養於骨,故腰膝隱痛;酸軟無力,勞累則傷氣,是以痛甚;臥則氣靜精蓄,是以痛減;陽虛不能溫煦

    四肢,故手足不溫;陽虛精氣不足,不能上榮於面,故面色光白;

    舌質淡,脈沉細無力,都是腎陽虛的徵象。

    治則: 補腎強腰

    4. 瘀血腰痛

    主證: 腰痛如刺,痛有定處,日輕夜重。輕者俯仰不便,甚者轉側不能。

    若因跌仆閃挫者,多有外傷史;若因氣滯血瘀所致者,則多兼有氣

    滯症狀(但主要以腎為主),舌質紫黯或有瘀斑,脈弦澀。

    分析: 瘀血留滯,瘀阻經脈,氣血運行不暢,故腰痛如錐刺,痛有定處而

    拒按;舌質紫黯,或有瘀斑,脈弦澀,均為瘀血內停之證。

    治則: 活血化瘀

    (三) 腰背痛的針灸治療

    1. 針灸取穴

    針灸治療腰痛多選用足太陽膀胱經,督脈以及足少陰腎經和足少陽膽

    經的穴位,多針灸並用,並配合拔火罐。常用的穴位有阿是穴,腎俞,大

    腸俞、關元俞、次髎、環跳、殷門、腰陽關、陽陵泉、足三裏、太溪、照

    海、崑崙等。

    2. 針灸的療程

    針灸治療腰痛的療程依據病情不同而定,有些急性腰扭傷及寒濕性腰

    痛往往一次即可見效,而腎虛腰痛或慢性腰痛則需要多次治療方可獲得較

    好的療效。

    3. 針灸治療腰痛的中醫學原理

    i. 解表散寒祛濕 5

    ii. 運行氣血,通調經脈

    iii. 疏通經絡,活血止痛

    iv. 調節陰陽,補虛瀉實

    4. 針灸治療腰痛的現代醫學原理

    i. 改善局部及整體的血液循環,減少及清除致痛物質

    ii. 緩解肌肉痙攣,糾正不良姿勢,打破惡性循環

    iii. 減輕或消除炎症及水腫,解除神經壓迫

    iv. 刺激內源性嗎啡類物質—內啡肽,腦啡肽及強啡肽的產生,以發揮

    止痛作用

    v. 提高痛閾

    vi. 改善神經和肌肉的功能

    三. 腰背痛的預防及調護

    (一) 注意保暖,避免受寒濕之邪的侵襲

    (二) 避免過度勞累

    (三) 保持正確的姿勢

    1. 彎腰角度在20度以內

    2. 睡眠最好選用硬板床

    3. 提取重物時要屈膝下蹲

    4. 鞋跟不要太高

    (四) 適當的運動

    平日進行適量的運動,不但有助鍛鍊肌肉,保持腰背部的健康,對緩

    解腰背痛亦有幫助。例如游泳是放鬆肌肉、減輕腰痛的好辦法。以下介紹

    的一套動作,適合沒有腰背痛或曾患有腰背痛但已沒有明顯痛楚或麻痹症

    狀的人士練習。進行練習前,最好先諮詢醫生的意見。

    動作一 仰臥屈膝,雙手放胸前,把腹部及臀部肌肉收緊使腰部壓向地下,盤骨向前傾,同時呼氣。維持該動作數10下,然後放鬆,再重覆

    動作。

    動作二 仰臥屈膝,雙手放身旁,把雙膝提起至緊貼胸前,雙手抱膝。維

    持動作一會兒後放鬆,再重覆動作。 6

    動作三 仰臥屈膝,雙手放胸前或身旁。用腹部肌肉坐起並向前伸展,然

    後慢慢回到原來位置。

    動作四 開始時擺出準備開跑的姿態 (一隻腳向後伸直,另一隻腳在前,雙手按地) 。向前按下,前腳屈曲,使肩膀貼近大腿,重覆數次。

    然後用另一隻腳重覆動作。

    動作五 開始時雙手按著椅背,然後蹲下,保持腰背伸直,再站起。重覆

    動作。

    動作六 坐在椅上,雙手並抱自然放在腿上,向前彎身把下顎置於兩膝之

    間,接著收緊腹部肌肉慢慢回到原來位置,放鬆。重覆動作。

    注意上述動作最好在較硬的墊上進行,而且應量力而行,不可勉強為之。

    每一項動作開始時每日做1-2次己足夠。以後可逐漸增加至10次或以上,但應

    以舒適為度。若出現疼痛但無不適亦表示應停止動作。

    註: 以上有關治療方法須在中醫師指導下使用。如有疑問,可先諮詢註

    冊中醫師及醫生的意見。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 详见PDF附件(234KB,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