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100md首页 > 医学版 > 医学资料 > 资料下载2019
编号:8618
《易筋洗髓经系统修炼法要》.佚名.扫描版.pdf
http://www.100md.com 2015年1月1日
第1页

    参见附件(181KB,3页)。

     中文名: 易筋洗髓经系统修炼法要

    作者: 佚名

    资源格式: PDF

    版本: 扫描版

    出版社: 人民体育出版社

    书号: N/A

    发行时间: 1989年

    地区: 大陆

    语言: 简体中文

    易筋洗髓经系统修炼法要 简介:

    易筋洗髓经系统修炼法要 内容介绍:

    《易筋洗髓经系统修炼法要》
中介绍 洗髓经每一项功夫都能伤人要害、取人性命,凌厉狠辣,每一项绝技,均须有相应的慈悲佛法为之化解,只是一人练到四五项绝技之后,在禅理上的领悟,自然而然的会受到障碍。《易筋洗髓经系统修炼法要》中:只有佛法越高,慈悲之念越盛,武功绝技才能练得越深,因此洗髓经是内家功夫,练习时需要修大悲咒化解凌厉狠辣。

    易筋洗髓经系统修炼法要 目录:练功总则

    第一节 手三阳桩势

    第二节 手三阴桩势

    第三节 足三阴桩势

    第四节 足三阳桩势

    易筋洗髓经系统修炼法要 相关资料:

    易筋经与洗髓经

    子午门洗髓经图解

    洗髓经:锻炼身体、改变身体素质的不二法门

    文易筋经十二势

    图解南少林易筋经

    心意门拳谱:易筋经贯气


    系统修炼法要 中医学认为, 人体的十二经脉运行气血, 十二经脉通

    畅则气血调和, 身体健康。反之, 十二经脉不通则气血瘀

    阻, 百病始生。人体周身肌肉, 按十二经筋循行路线划分

    为十二经筋。 十二经脉循行于十二经筋之中, 对十二经筋

    起着营养和主导作用,而十二经脉对十二经筋也起着保

    护和调节作用。所谓的《 易筋经》 之筋, 指的就是十二经

    筋。“ 易” 是改变、 改善, “ 易筋” 就是改善十二经脉。 《 易

    筋经》 就是改善十二经筋的方法( 经典 ) , 而根本 目的是

    修炼十二经脉。具体分析,站桩时整条经筋处于激发状

    态, 从而加强了循行于经筋之中的经脉的传导性。 这里的

    关键是站桩时要姿势准确,因为每一势桩的姿势都是针

    对所练经筋而设定的, 若有的动作姿势做不到位, 也要清

    楚标准姿势, 尽量去做。易筋经区别于一般的肢体活动,一

    般的肢体活动也锻炼十二经筋,但不是系统地对某一

    条经筋进行修炼, 所以很难启动十二经脉。 而易筋经的玄

    妙之处, 就是通过特定的姿势, 使整条经筋处于激发态,从而刺激了所对应的整条经脉,使整条经脉处于有序的

    状态, 加强了经脉的通导性 , 使气血通畅, 增强人体的内

    动力——真力( 内劲内力 ) 。

    练 功 蕙 则

    1 . 《 易筋经》 每势皆为桩功, 不可理解为动功, 现今

    流行的各种版本的错误, 就是把很多姿势当作动功来练,喜爱易筋经的朋友可以通过站桩的体会得到印证。

    2 . 每一桩势皆分为左势与右势, 以足为准, 左足在前

    练的是左侧经筋, 为左势; 右足在前练的是右侧经筋, 为

    右势。 即使正立的各桩势也分为左势与右势。 仔细观察古

    传的图示, 就能发现每势双足都不平齐, 正立桩势的双足

    前后相差三寸许。

    3 . 《 易筋经》 各桩势的共同要点是头领身松。头领,用头领周身, 站桩时, 意念不用身体各部位的支撑力支撑

    周身, 而是用头之领劲把全身领起, 领劲要达足跟, 整个

    身体仿佛吊起来一样。 身松, 身体要放松, 自然下坠, 不用

    支撑力, 只有放松得好, 头领之劲才能到达足跟。所以站

    桩时要反复检查身体各部 , 看是否有用支撑力的地方, 要; |

    8

    及时放松下来。 头领时隔肌最容易紧张, 放松心口窝使隔

    肌放松, 周身也容易放松, 重心 自然下降。 总之, 头领使精

    神提起, 身松使重心下坠, 二者一上一下的对立统一, 使

    经筋处于激发状态。加强经脉通导性。

    4 . 心要宁静而深邃, 无思无为, 寂然不动。 多读《 老子

    道德经》 能提高自己的心境, 此为易筋经之心法。

    第 一 节 手 三 陌 桩 努

    手三阳经皆循行于上肢外侧, 其中手阳明经在上, 手

    太阳经在下, 手少阳经在中间。

    手阳明经生向前之真力,手太阳经生向左右开之真

    力, 手少阳经生向下之真力。 -

    1 . 韦驮献杵第一势——手阳明经筋 ( 经脉 )

    桩势要领: 如图 1 , 左势双足立定外八字, 夹角成 9 0

    度 , 左足在右足前方三寸许, 双肘与肩同高 , 双手心斜向

    相对, 约成6 0度角, 左手比右手向前三寸许。 站桩时背要

    裹圆, 内腰脊要直。头领身松, 目视前方。右势反之。

    经筋 ( 经脉 ) 循行: 手阳明经筋( 经脉 ) 分布于食指、臂的外侧前缘 、 肩前肩胛及面颊。初站此桩, 首先是肩前

    和上臂前缘酸麻热胀, 常练自然消失, 渐会感到手阳明经

    图 1

    图 4 图 5 图 6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 辅别报道

    筋 ( 经脉 ) 循行部位有通畅之感 , 并且掌上生出向前之

    真力。

    2 . 韦驮献杵第二势——手太阳经筋( 经脉)

    桩势要领: 如图2 , 右势, 双足并拢成外八字, 右足比

    左足向前三寸许。上身前倾 3 0度左右, 头正, 目平视、 双

    臂侧平举, 掌心向上。注意: 身体倾时不可弯腰凸背, 腰

    脊要直, 是以髋关节为轴前倾上身的。

    经筋 ( 经脉 ) 循行: 手太阳经筋分布于手小指 、 臂的

    外侧后缘 、 耳周围及面颊。初站此桩, 肩后侧、 上臂后侧

    会出现酸麻热胀等现象 , 久站 自然消失 , 随后出现通畅

    轻快之感, 双掌生出向左右开的真力。

    3 . 韦驮献杵第三势——手少阳经筋( 经脉 )

    桩势要领: 如图3 , 右势丁八步, 右足比左足前三寸

    许, 双臂前平伸, 双手心向内( 向自己的颈部 ) , 指尖向

    上, 注意腰背要直。

    经筋 ( 经脉 ) 循行: 手少阳经筋分布于无名指、 臂的

    外侧中间( 介于手阳明和手太阳经筋之间 ) 、 肩上颈侧

    与面颊两侧。初站桩, 肩上端易酸胀, 久之自然消失。劲

    到一定程度,手少阳经筋循行部会出现通畅轻快之感,随之掌上生出向下之真力。

    第 二 节 手 三 阴 桩 努

    手三阴经循行在上肢内侧, 其中手太阴经循行于上

    肢上缘, 手少阴经循行于上肢下缘, 手厥阴经循行于上

    肢中间。

    手太阴经生向后之真力,手少阴经生相合之真力,手厥阴经生向上之真力。

    1 . 九鬼拔马刀势——手太 阴经筋 ( 经脉 )

    桩势要领: 如图4 , 此为左势, 左足在右足前三寸许,右手置于头后, 掌心向后 , 拇指侧在上; 左手置于背后,拇指侧在下, 掌心向前 (向自身 ) , 腰脊要直, 头面向左

    上方。注意: 双肘向后背 , 不可松懈向前。

    经筋循行 : 手太阴经筋分布于大拇指 、 上肢内侧前

    缘及肋问。初站此桩, 臂前肩下发酸发胀, 久之自然消

    失。若常练此桩, 手太阴经筋循行部位会有麻热的感觉,进而畅通轻快, 随之掌上生出向后之真力。

    2 - } 商星换斗势—— 手少阴经筋 ( 经脉 )

    桩势要领: 如图 5 , 此为左势, 左足向前三寸许, 左手

    置于臀后, 掌心向下, 臂要伸直; 右手置于头顶 , 掌心向

    上, 臂要伸直。头面向右侧, 下颏微抬起。右势反之。

    经筋循行 : 手少阴经筋分布于小指 、 臂的内侧后缘

    及胸肋部位。初站此桩, 小鱼际会有酸胀感, 久之手少阴

    经循行部位则生通畅感, 掌上生出向内相合之真力。

    3 . 出爪亮翅势——手厥阴经筋 ( 经脉 )

    桩势要领: 如图6 , 此为右势, 右足在前三寸许。 双手

    置于头顶, 掌心向上, 手指相对 , 右掌比左掌略在前寸

    许, 腰脊要直, 头要领, 身要松。注意: 双肩不可端, 要沉

    肩。

    经筋 ( 经脉 ) 循行: 手厥阴经筋( 经脉 ) 分布于中

    指、 臂内侧中间( 介于手太阴与手少阴之间 ) 、 腋下及胸

    肋间。初站此桩, 掌根手腕内侧酸胀, 久炼则手厥阴循行

    部位有通畅感, 掌上生出向上之真力。

    第 三 节 罡 三 阴 檐 努

    足三阴经主要分布在下肢内侧, 其中足太阴经分布

    在下肢内侧前缘, 足少阴经分布在内侧后缘, 足厥阴经

    分布在中间。

    足太阴经筋( 经脉 ) 生向后之真力, 足少阴经筋( 经

    脉 ) 生向下之真力, 足厥阴经筋 ( 经脉 ) 生向内相合之真

    力。

    1 . 倒拽九牛尾势——足太阴经筋 ( 经脉 )

    桩势要领: 如图 7 , 此为左势, 左足为虚步 , 足尖点

    地, 足趾向左侧, 足跟提起, 重心在右足; 右手拇指 、 食指

    指向自己的印堂, 其余三指自然握拳, 右手距头约一尺,右肘与肩同高。左手置于左胯后, 小指 、 食指伸直, 指向

    身后, 中指、 无名指回勾, 拇指扣在食指指端, 掌心向右。

    经筋( 经脉 ) 循行: 足太阴经脉分布在足大趾 、 下肢

    内侧前缘及胸腹部。常练此桩, 足太阴经筋所循行部位

    生通畅感, 并且足下生出向后之真力。

    2 . 三盘落地势—— 足少阴经筋( 经脉)

    桩势要领: 如图8 , 此为右势, 右足在左足前三寸许,双足之间相距约一足, 双足成外八字。屈膝下蹲, 收臀,腰脊要直, 头要领起。双手置于两胯旁, 五指自然张开,图 l 0 图 l l 图 l 2

    9 ,精

    武

    、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转别报道

    虎口向前, 手心向下, 双肘由后向外、 向前翻拧, 与双膝向

    后翻拧相对。右手比左手略向前寸许。

    经筋( 经脉 ) 循行: 足少阴经筋循行于足小趾 、 足心、下肢内侧后缘及脊柱前侧。常练此桩, 可以强脊柱, 经筋

    ( 经脉 ) 循行处有通畅感, 足下生出向下之真力。

    3 . 吊尾势——足厥 阴经筋 ( 经脉 )

    桩势要领: 如图9 , 此为左势, 左足略在前三寸许, 双

    足外分成 1 8 0度角, 双足尖向外, 足跟向里, 双足跟相距

    约一足, 弯腰, 抬头, 双手十指交叉, 手指交于对侧掌心而

    非掌背, 掌心向下。注意: 膝不可弯屈, 头不可低下。右势

    反之。

    经筋循行:足厥阴经筋循行于足大趾、下肢内侧中

    间, 介于足太阴与足少阴之间。常练此桩, 可使经筋所过

    之处生通畅之感, 足下生出向内相合之真力。

    第 四 节 足 三 阳 桩 势

    足三阳经筋主要分布于下肢外侧,其中足阳明经分

    布在外侧前缘, 足太阳经分布在外缘, 足少阳经分布在中

    间。

    足阳明经生向前之真力, 足太阳经生向上之真力, 足

    少阳经生向外开之真力。

    1 . 卧虎扑食势——足 阳明经筋

    桩势要领 : 如图 l 0 , 此为左势, 左足为虚步, 重心在

    右足, 双手十指并拢支地, 双手与肩同宽, 腰脊要直, 头要

    抬, 要有领起全身之意。注意: 腰背要平, 右膝不可过屈。

    经筋循行: 足阳明经筋分布于足二趾、 三趾 、 四趾、 下

    肢外侧前缘、 胸腹、 面颊等部。 常练此桩, 足阳明经筋循行

    部有通畅感, 足下生出向前之真力。

    2 . 打躬势—— 足太阳经筋

    桩势要领 : 如图 1 1 , 此为右势, 右足略前, 重心在左

    足, 双足相距约一横足宽。 俯身下腰, 双手十指交叉, 手指

    交于对侧手的手背, 置于头后, 掌心向上。 注意: 双肘不要

    夹, 要展开, 前臂成一直线, 腰脊要直, 不可凸背 , 颈不可

    弯。

    经筋循行:足太阳经筋分布于足小趾、下肢外侧后

    缘、 腰背及头顶等处。常站此桩, 足太阳经筋循行部位会

    有通畅之感, 足下生出向上之真力。

    3 . 青龙探爪势——足少阳经筋

    桩势要领: 如图 l 2 , 此为左势, 左足在前, 右足外摆,双足成 9 0度角, 右掌推向左侧 ; 左手半握拳, 置于左胯

    旁, 头歪向左侧。注意: 头要领, 虽然是头歪的姿势, 但意

    领要强。

    经筋循行: 足少阳经筋分布于足第四趾、 足背、 下肢

    外侧中间、 身体的左右两侧及头的侧部。常站此桩 , 足少

    阳经筋循行部位有酸麻胀热及通畅感,足下生出外开之

    真力。

    通过站易筋经桩势, 可生出一种内在的真力, 此力外

    柔内刚, 具有极强的穿透力。此力生于命门( 第二腰椎棘

    突下的凹陷中 ) , 通过十二经筋 ( 经脉 ) 而从手足发出,对应如下: 十二经脉中, 阳阴经脉相表里对应, 而二者生

    出之真力的方向正相反。掌上真力上下、 左右、 前后共三

    维六向, 足下真力亦是上下、 左右 、 前后三维六向, 如此手

    足相合, 正如著名武术家王芗斋所云 “ 三劲成体 、 六力错

    综”(《 断手述要 》) 。

    ( 上接 1 2页) 而服气, 竟得多历年, 人何不如物, 只贪衣

    与食, 忘却生与死。苟能绝嗜欲, 物我皆一致。

    行住 坐卧篇 第五

    行如盲无杖, 内观照性分, 举足低且慢, 踏实方更

    进。步步皆如此, 时时戒急行。 世路忙中错, 缓步保平安。

    住如临崖马, 亦如到岸舟。回光急返照, 认取顿足处。不

    离于当念, 存心勿外务。得止宜知止, 留神守空谷。立定

    勿倾斜, 形端身自固。耳目随心静, 止水与明镜。事物任

    纷纷, 现在皆究竟。坐如邱山重, 端直肃容仪。闭口深藏

    舌, 出入息与鼻。 息息归元海, 气足神 自裕。浃骨并洽髓,出神先入定。卧如箕形曲, 左右随其宜。两膝常参差, 两

    足如钩钷。两手常在腹, 扪脐摸下体。睾丸时挣搓, 如龙

    戏珠势。倦则侧身睡, 睡中自不迷。醒来方伸脚, 仰面亦

    不拘。梦觉浑不异, 九载征实际。超出生死关, 究竟如来

    意。行住坐卧篇, 只此是真谛。

    洗髓 还原篇 第六

    ≤ · 1 0

    易筋功已毕, 便成金刚体。外感不能侵, 钦食不为

    积。 犹恐七情伤, 元神不自持。虽具金刚相, 犹是血肉躯。

    须照《 洗髓经》, 食少多进气。搓摩干抹浴, 按眼复按鼻。

    摸面又旋耳, 不必以数拘。闭眼常观鼻, 合口任鼻息。度

    数暗调和, 身定神即定。每 日五更起, 吐浊纳清熙。开眼

    即抽解, 切勿贪酣睡。厚褥跏趺坐, 宽解腰中系。右膝包

    左膝, 调息舌抵腭。胁腹运尾闾, 摇肩手推肚。分合按且

    举, 握固按双膝。 鼻中出入绵, 绵绵入海底。 有津续咽之,以意送入腹。叩牙鸣天鼓, 两手俱掩脐。伸足扳其趾, 出

    入六六息。两手按摩竟, 良久方盘膝。直身顿两足, 洗髓

    功已毕。徐徐方站起, 行稳步方移。忙中恐有错, 缓步为

    定例。三年并九载, 息心并涤虑。浃骨更洽髓, 脱壳飞 身

    去。渐几浑化天, 末后究竟地。即说偈曰: 口中言少, 心头

    事少, 腹里食少, 自然睡少, 有此四少, 长生可了。

    注: ①造, 《洗髓经》 作透。

    注: ②燠( 音v u郁) , 暖。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 详见PDF附件(181KB,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