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100md首页 > 医学版 > 医学资料 > 资料下载2021
编号:154
别让情绪毁了你的努力.pdf
http://www.100md.com 2019年12月18日
第1页
第6页
第20页
第21页
第41页
第105页

    参见附件(1948KB,210页)。

     别让情绪毁了你的努力是一款正能量类的书籍,是由作者剑圣喵大师所写,里面的内容可以帮助用户能够正确的找到努力方向,本站提供别让情绪毁了你的努力

    别让情绪毁了你的努力介绍

    对大多数人来说,失败不是因为不够努力,而是因为不能没有掌控好自己的情绪。

    剑圣喵大师从认知格局、好好说话、掌控情绪、亲密关系和学会拒绝五个方面,教你打开努力的正确方式,赢得优秀人生。

    掌控情绪本能,培养理性决策。深度掌控情绪,让你的每一分努力都有价值、有意义。

    写给渴望终身成长的的年轻人。

    别让情绪毁了你的努力作者简介

    剑圣喵大师

    青年作家,高校心理学教师,2017中国心理学ZUI JV响力50人之一,知名自媒体“剑圣喵大师”主理人。

    著有百万册畅销书《优秀的人,从来不会输给情绪》《掌控情绪,从来都不靠忍》等。

    曾获“京东2017年度影响力作家”、“DANG DANG 2018年ZUI JV正能量作家”等称号。

    别让情绪毁了你的努力特点

    对大多数人来说,失败不是因为不够努力,而是因为没有掌控好自己的情绪。

    如果你发泄了一个错误的情绪,可能毁掉的,是你的人生。

    提供情绪价值最好的方法,就是好好说话。

    每一次情绪的产生,其实都是一个觉察自我的机会。

    任何一种情绪都是有价值的,就像一颗颗子弹必须不断打磨、不断微调尺寸和强度,才能精准地突破逆境。

    深度掌控情绪,让你的每一分努力都有价值、有意义。

    别让情绪毁了你的努力目录

    01认知格局,决定人生成败

    02好好说话,高情商精英的必修课

    03掌控情绪,才能掌控人生

    04亲密关系,找到通往爱和幸福的桥

    05学会拒绝,是人生精进的智慧

    别让情绪毁了你的努力截图

    图书在版编目(CIP)数据

    别让情绪毁了你的努力剑圣喵大师著.—北京:文化发展出版社

    有限公司,2019.6

    ISBN 978-7-5142-2669-0

    Ⅰ. ①别… Ⅱ. ①剑… Ⅲ. ①情绪—自我控制—通俗读物 Ⅳ.

    ①B842.6-49

    中国版本图书馆CIP数据核字(2019)第115639号

    别让情绪毁了你的努力

    著 者:剑圣喵大师

    责任编辑:司 璐

    特约监制:魏 玲 潘 良 宋美艳

    产品经理:周亚菲

    出版发行:文化发展出版社有限公司(北京市翠微路2号 邮编:

    100036)

    网 址:www. wenhuafazhan.com

    经 销:各地新华书店

    印 刷:河北鹏润印刷有限公司

    开 本:880mm×1230mm 132字 数:169千字

    印 张:8

    印 次:2019年7月第1版 2019年7月第1次印刷

    定 价:45.00元

    ISBN:978-7-5142-2669-0

    未经许可,不得以任何方式复制或抄袭本书部分或全部内容

    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本书若有质量问题,请与图书销售中心联系调换。电话:010-

    82069336自序

    30岁以前的你,过的是什么样的生活?

    | 01 |

    17岁,我上高三。一天,班主任走进教室,大家都看到她背后拿

    着我的周记本,同桌的女生笑嘻嘻地对我说:“渔,恭喜你啊,老班又

    要表扬你了。”

    谁知班主任讲了会儿课就开始说:“当语文老师这么多年,我最讨

    厌两种人,一种是心思不在学习上的人,另一种是韩寒那样狂妄的人。

    我们班恰好有一个这样的人,可惜他没有韩寒的才华,却有韩寒的盛气

    凌人。”

    我想起我在昨天的周记里引用了韩寒的名句:“在这个社会里,嚣

    张的人必定有自己的绝活,因为没绝活的人,嚣张一次基本上就挂

    了。”

    班主任接着说:“渔,你有什么绝活?上来表演下给大家看看!”

    我当时还不知道自己已经被班主任讨厌了,就在台上表演了一个游

    戏《三国战记》里张辽的飞踢,这是下课后练了好久的绝活。结果全班

    哄堂大笑,班主任趁机嘲讽道:“有些人啊,街上的电子游戏机打多

    了,脑子不正常了,还嚣张呢。”

    我气极了,我讨厌老师当众侮辱我的偶像,我回敬她:“你有什么

    资格评价韩寒?”

    班主任让我出去,我在教室门口哭了一节课。自此,我遭受了全班的孤立。也许大家都以为全班成绩第一的同学

    应该很受老师喜爱才对,这话不尽然,像我这种怪胎就是个例外。

    某天,历史老师从我身旁路过时,悄悄在我耳边说了一句

    话:“渔,你们班主任快调走了!”我还来不及反应,她就快步离开

    了。

    两周后,班主任被调到其他学校去了,听说是得罪了人。

    晚上睡觉前,某男生阴阳怪气地说:“老班被人挤走了,你们知道

    吗?有些人真是牛啊,背后花了多少钱也不知道,真是个小人!”我反

    驳了一句,他一拳就打过来,我随后和他扭打在一起。舍友立马来拉

    架,不过他们拉架是有选择性的,就是我被打时,他们是放手的,我刚

    想还手,他们就来拉。

    第二天,新任班主任给我换了宿舍,她觉得我有机会成为韩寒那样

    的人。

    高考结束公布分数那天,所有人都知道,我考了全校第一名,我亲

    眼见到有几个男生当着我的面把书砸在了地上。

    | 02 |

    18岁,我上大一,正是春风得意的时候。那年我作为某活动的志

    愿者搀扶过一位老教师进场演讲,和蔼的老人笑嘻嘻地问我:“什么专

    业的?”

    “心理学!”我告诉他。

    我还告诉老人,我将来要成为弗洛伊德那样的心理大师。老人说他

    相信我,希望我再接再厉。

    老人进场演讲时,说了自己的名字,我才知道,他就是学校里传说中的卢老,心理学大师皮亚杰的中国学生。

    19岁,也就是大二下学期那年,因为受到点儿在今天看来微不足

    道的挫折,我就自暴自弃,躲进了网络世界里。

    那时,我在《魔兽世界》里活得一塌糊涂,至今都记得拉格纳罗斯

    的名言:“让烈焰吞噬一切”。

    我学会了逃课、逃寝,跑到学校对面的网吧玩得昏天黑地,我丝毫

    感觉不到自己的颓废,因为我是全服务器最大的公会“失乐园”的会

    长,我靠倒卖游戏装备换金币,一天可以挣80块哦,刚好抵我的上网

    费和伙食费。

    20岁,我上大三。我已经有八门功课挂科,全班只有一个人还理

    我,那就是学习委员蓓竹。她虽然是系花,但我却给她起名老妖妇,因

    为她总是在我打着游戏的时候来电话。

    有一次,游戏打得太沉迷,我的钱包被人偷了,无奈只好请蓓竹来

    网吧拯救我。

    当我提出想还钱的时候,蓓竹说:“明天有省首席心理专家赵教授

    的课,你去上一节,这钱就不用还了!”

    这件事改变了我,蓓竹和赵老师用了一个小小的“阴谋”,把我从

    游戏里拯救了出来。

    你问我当时为什么不追蓓竹,我觉得我这样的人,实在是配不上她

    吧!

    21岁,我上大四。有一次,我在马政经老师家门口蹲守了一天,就为了让她给我一个补考的机会。用她的话来说,我实在是太奇葩了,开卷考都不来。

    我很惭愧,我想起那天好像正在开荒“克尔苏扎德”呢!

    马政经老师让我给她一个理由,我把我的故事“吹”给她听了,她老公无比感动地说:“这孩子浪子回头,你就帮他补个考吧!”

    22岁,我考上了赵老师的研究生。我跟着他走遍了云南的许多地

    方去演讲,他的讲座风格非常特别,我除了帮他拎包和做PPT,还悄悄

    把他的技术在大脑里学得滚瓜烂熟。

    某天导师告诉我,男人独当一面的象征就是:“无论在街上看见什

    么馆子,价格都不用看,就可以直接带着人进去吃!”

    “赵老师,我30岁就可以达到这个目标。”我赶忙表现自己。

    “你还嫩着呢!”导师笑着打击我。

    23岁,我跟着导师做一项省级课题。某次,我跟随一群领导来到

    一个中学调研时,见到了高中被调走的那位班主任,她看见我也无比震

    惊。

    她悄悄和我说:“渔,你飞黄腾达了嘛,你和教委的领导很熟

    吗?”

    我连忙纠正她:“×老师,这不是教委,这是教育厅的人,我是跟

    着导师来做课题的。”

    她疑惑不解地问:“什么课题?就是写教材吗?能把我写进编委

    吗?老师老了,职称上不去很着急!”我一时间不知道该怎么回她。

    24岁,我在某中学实习,做心理教师,一个女生在周记中这么

    写:渔老师,他憨豆似的外表下,有着别人看不见的雄心壮志。第二

    天,我把她叫出来谈话,说不准给老师起外号叫憨豆。她像个小精灵似

    的笑了,我也被她逗得笑了起来。

    25岁,我进入大学工作,刚好省里第一次举行高校心理学教师教

    学比赛,我就报名参加了。也许大家的教法都太严谨了,而我已得导师

    的真传,把整场气氛调动得很好,成功夺得了第一名。| 03 |

    26岁,我在云南边疆贫困地区支教,语文、数学、英语都教,但

    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太差了,尤其是英语。

    班上有个男生说:“老师,我汉语都才学会不久,我学英语干什

    么?难道放羊时,我对着羊说go,go,go?我这一辈子就想留在乡

    里,这里有酸奶喝。”

    我说:“你不要总想着在乡里,你将来还会去昆明,去北京,甚至

    去巴黎,英语很有用的!”

    男生说出的一句话把我噎得半死,他说:“那么,老师,你怎么还

    从昆明来到我们这里了?”

    27岁,我在支教的地方写书。

    29岁,我在新书签售会上看到了很多读者,那一刹那我以为自己

    是歌星。一个长得很像林志玲的女生问我:“喵大师,如果你能见到十

    年前的自己,你会对那个自己说句什么话?”

    告诉他*****中奖号码?

    告诉他一定要追蓓竹?

    告诉他一定要提醒人们在地震之前赶紧去避难?

    我不知道答案,我陷入苦思中。

    我隐约看到一个人,他灰头土脸,胡子很久没刮了,饱经风霜的脸

    上有一双眼神坚毅的眼睛,但眼神里充满了疲惫也充满了温柔。

    “你是谁?”

    “我就是十年后的你啊!”

    “我才不想成为你这样呢!”“那好啊,就看十年前的你,愿意牺牲多少来改变命运喽。”

    我突然想到答案了,我告诉台下的读者,如果我见到十年前的自

    己,我会问他:“为了十年后的自己,你愿意牺牲多少?”目 录 自序 30岁以前的你,过的是什么样的生活?

    PART 1 认知格局,决定人生成败

    谁说寒门难出贵子,你是困在了认知的天花板里

    比过去的自己优秀,才是真正的优秀

    成功者的本质是什么?

    一个人是否成熟,看他被欺负时的样子

    层次越低的人,越是害怕得罪人

    学会读书,是通往高贵的捷径

    你认为社交无用,是因为你不懂这些“潜规则”

    别拿你的错误逻辑来要挟我

    真正的高手,都能不被外界声音所扰

    自黑,是内心强大的极致

    PART 2 好好说话,高情商精英的必修课

    高情商的人,是怎样“好好说话”的

    常说这句话的成年人,多半都废掉了

    好好说话,才懂得做人的滋味

    最高级的教养,就是说话前“多想一点儿”

    高情商的成功者,都懂得有效社交

    PART 3 掌控情绪,才能掌控人生

    情绪调节得有多好,人生就有多高

    清清吧,别让拉黑你的人占空间

    嫉妒,是检验修养的“试金石”

    所谓情商高,就是心里装着别人

    PART 4 亲密关系,找到通往爱和幸福的桥梁

    我化好了妆,却没有约会

    这四个话题,让你的相亲秒变有趣

    真正的女王,都有十足的底气婚后,有一种心理病正在毁灭女人

    妈妈情绪稳定,是对孩子最好的教养

    过年不伤人,我们还是亲戚

    妈妈,别吼我

    家庭式“激将法”,会吃人

    PART 5 学会拒绝,是人生精进的智慧

    学会拒绝,是对自己最起码的尊重

    我发个朋友圈,招惹你了吗?

    你不知我的苦,就别劝我大度

    “有话不说”,正往你的心口插刀

    我会忘记你,但也不原谅你

    什么样的人配得上你的善良?

    微信头像会影响人的第一印象吗?

    喂,不要在朋友圈里闪耀,好吗?

    你也许不知道,不会拒绝已经让你得罪了很多人PART 1

    认知格局,决定人生成败谁说寒门难出贵子,你是困在了认知的天

    花板里

    | 01 |

    《寒门难出贵子,是对奋斗者的公平》,这篇文章曾刷爆朋友圈。

    作者提出了一个挑战大众日常认知的观点:寒门之所以难出贵子,很重要的原因是寒门的父母不努力奋斗、不上进。

    作者在文中说,等到孩子没出息的时候,就开始抱怨阶层固化,却

    忘了别家孩子的父母在搏命的时候,你在钓鱼、打麻将、玩游戏。

    而我想告诉大家另外一个事实,那就是:寒门想出贵子,光靠努

    力,有可能换回的只是笑话而已。

    在纯体力劳动变得越来越廉价的今天,如果你的父母漫无目的地去

    努力,不仅不能给你足够的关爱,说不定他们自己还会落下一身病,给

    你今后的发展造成巨大的负担。

    我们这一代的父母都十分节约,过年不敢买新衣服,放假不敢出去

    旅游,甚至不敢下馆子,一分一分地把钱都存进银行,把自己一辈子的

    生活质量和购买力都存给了下一代。

    当你刚刚工作两三年,在父母的帮衬下终于付了首付,买上了车或

    房子的时候,你得明白,父母能给你的,只不过是一个机会罢了。

    这个机会是他们曾经没有把握住的。如果你没抓住这个机会,你最

    该抱怨的人,其实是自己。但我也能理解,因为有时候,这个世界越来越难以让人读懂了。

    秦博是一个学术达人,整天缩在实验室里,成果很丰富,每个月都

    往家里寄钱。他最看不起自己的某个同事,刚工作就逼着父母买房,简

    直不孝。

    可是三年后,同事的房子涨了80万元时,秦博蒙了。当同事把全

    家搬到城里来住时,他发现他才是不孝。

    当你强打精神开会、努力工作,却被领导批得一无是处时,你

    的“95后”小学妹,却开始了她的自媒体之路,公众号内容十分荒

    诞。

    你一直不明白,她每天写的内容到底意义何在。某天,当你知道她

    年收入百万,早已辞职在家全职写作时,你的精神崩溃了。

    生活中,你就是这么被别人碾压的,你觉得自己更聪明、更努力,但为什么没有蠢货有钱呢?思来想去,你开始怀疑自己才是蠢货。

    为了消除这种怀疑,你也许还会开始抱怨上天的不公,抱怨父母的

    不努力,或者开始批判成功者的不道德,等等。

    但你是否可以换个认知方式好好想想,这些人是怎么把握住机会

    的?

    你有没有想过,其实在几十年前,你身边的一些蛛丝马迹,早已预

    言了房价的泡沫经济?

    你有没有想过,当代人恋爱困难,结婚更是遥遥无期,“95

    后”小女生写的文章,到底在提供一种什么样的情绪价值?

    那么,你再想一个问题,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当代人会有什么新

    的特殊需求,我们又可以做点什么呢?

    “君子有所为,有所不为”,我们该认真思考下,要怎样以自己的

    方式,搭上时代的列车,改变自己的命运。| 02 |

    老白是我的大学同学,家里非常贫困,他一向勤勉节俭。大学毕

    业,他靠着优异的成绩和良好的人际关系,留在省内一所高校任职。

    要知道,这种单位一般都要求硕士以上学位。然而老白工作了八

    年,却依旧在原地踏步。

    几天前见到老白时,我简直不敢相信,他怎么活成了这个样子。

    当年风靡全校的少年,如今,头发已经秃成了地中海,啤酒肚也挺

    了起来,厚重的方框黑眼镜下,是一个长满了黑头的鹰钩鼻。虽然和我

    同岁,但和我站在一起,简直像差了辈分一般。

    老白在他们单位有个外号叫“老棺材”,寓意又想升官又想发财,但却“只进不出。”

    曾经有个领导想提拔老白,让老白下乡挂职锻炼。没想到挂职了一

    个月,老白突然潜回来,挑明了询问领导,自己挂职结束后,能否得到

    提拔?

    领导为了给自己留有余地,没有给他明确的答复。谁知老白回去后

    突然患了高血压,逼迫学校重新派人。这可把领导气坏了,没过多久,领导以他“身体不好”为由,将他调离了原部门。

    接着,省里举办心理教学比赛。作为首届第一名,老白向我请教。

    就十分钟的课,我基本帮老白想好了内容,他照着我讲的唱下卡拉OK

    就OK。结果,报名截止的前一天,老白又不愿意去了。

    老白告诉我,他害怕自己讲砸,算了。最主要的是,他想留在学校

    监考和值班,一天两百块呢!我简直要被气晕了,但我明白了他长久以

    来难以进步的原因。

    他结婚生子后,害怕失败丢面子,不敢舍弃已有的安稳,惧怕与新事物共存的潜在风险……诸如此类的种种约束,让他不敢越雷池半步。

    在这个时代,光靠努力是不行的。如果努力没有遇上机遇,那再多

    的努力都可能只是廉价的努力。廉价的努力只能保证你吃饱,却不能保

    证你过好。如果想把机遇和努力结合,就需要智慧了。

    而寒门出身的人,因为自身资源的薄弱,他可能会更聚焦于一些平

    稳的上升方式。一种从小就被灌输的“防骗意识”,根深蒂固,阻止了

    他对新事物进行学习。

    贫穷的世界,常常是一片失去机遇的土地。那里的人们往往会怀疑

    各种机遇、怀疑其生活中必将产生的各种变化。

    | 03 |

    阿比吉特·班纳吉在《贫穷的本质》一书中提出了穷人的三种思维

    局限。

    (1)穷人缺乏有效的避险工具。

    (2)穷人不做远期规划。

    (3)穷人对超出认知的东西充满执拗和偏见。

    作者认为,导致这样的思维局限,是有原因的。

    (1)人们缺乏有效的信息来源,祖辈留下的一些观念会阻止人们

    接受新事物。

    (2)人们背负着巨大的压力,这些压力会逼着他们做出一些“正

    确”的选择(比如结婚生子),然而这些选择会极大消耗他们的精力,剥夺其成长的空间。

    书中有一句话很让人绝望:他们懒惰而上进、高尚而鬼祟、愤怒而

    顺从、无助而自强。他们缺乏信息导致无法做出正确决策,朝不保夕,因而放弃投资,及时行乐,出身卑微只能自怨自艾、自生自灭,一辈子

    逃离不出“贫穷陷阱”。

    太忙和太穷,把人一步步变傻,然后更忙更穷。

    因此,作为一群“没有资本的资本家”,我们就必须把我们仅有的

    最大资本——时间和才智,放到更有价值的地方。

    寒门再难出贵子,不怪门,怪子。

    哪怕命运的魔掌再一手遮天,也总能有漏网之鱼。你要学会的不仅

    仅是十年如一日地低头耕耘,还要时常抬头看看天,看风云变幻,四季

    更替。

    然后,再听听周围有没有抱怨的声音,如果有,也许你的机会就来

    了。

    有了抱怨就有了需求,有了需求就有了机会。因此你还得学会,不

    要总是先抱怨,那会让别人先发财。比过去的自己优秀,才是真正的优秀

    | 01 |

    前段时间,一篇题为《摩拜创始人套现15亿:你的同龄人,正在

    抛弃你》的文章在朋友圈刷屏了。

    该文讲到摩拜单车被美团收购的事,其创始人胡玮炜,不过仅仅三

    年,便把企业做成了当红的创业公司,这次收购,她可能从中套现15

    亿元。

    几天前大润发被收购,一篇题为《时代抛弃你,不会打招呼》的文

    章又一次刷屏。

    短短一个月时间,我们就已经被抛弃两次。

    如果列举上下五千年的历史,我们的自信心会被碾压得渣都不剩。

    尤其是这些作者一篇文章的阅读量顶我一个月的,我不得不感叹,人和

    人之间的差距咋就这么大。

    当然,葫芦娃出生就会打妖怪;哈利·波特1岁就能弹死伏地魔;

    鸣人一出生就带着九尾查克拉,站在人柱力的顶端。

    如此说来,我们的同龄人岂止是抛弃了我们,人家的起跑线,也许

    是我们一辈子都达不到的终点。

    这些少年的存在,简直就像一道光闪瞎了我们的眼睛,难道我们只

    想回去重新投胎?

    但仔细一想,我们也不用那么自卑啊,我立即查阅了历史文献,发

    现了许多让我们备感欣慰的历史。黄忠六十才跟刘备走。

    德川家康七十打天下。

    姜子牙八十为丞相。

    佘太君百岁挂帅。

    孙悟空五百岁还西天取经。

    白素贞一千多岁下山谈恋爱。……

    看到这些例子,我刚才的焦虑感瞬间就没有了。心想,既然我已经

    比不上套现15亿的摩拜创始人,那我还不如打打游戏,发发呆,悠闲

    地度过一天。兴许等我到了70岁,还会有周文王请我下山平定天下,不是吗?

    年轻人的时间就是这样浪费的。

    当大学老师这么多年,我一直强烈抵制成功学大师进校演讲,为此

    我和某些教授发生过激烈冲突。每当成功学大师进校煽动,许多学生当

    即热泪盈眶。发誓一个晚上要看五个小时的单词,每天要读两本书,每

    天早上要跑五公里。

    而实际上呢,一个发誓要看五个小时书的学生,通常只会看一个小

    时。开始半个小时在看书,接着一个小时在发呆。又用一个小时批评自

    己为什么发呆,内心大喊:“难道你不是要改变命运的吗?”接着用一

    个小时给自己打鸡血,再用一个小时强迫自己集中注意力,最后也只是

    再看半个小时就看不下去了。

    这样的努力毫无意义,坚持一段时间后,学生会因为毫无成效而自

    信心受挫,再也难以振奋起来。

    学生真正要学会的,不是打鸡血,更不是什么一骑绝尘地往前冲。学生要学会利用学校资源,想办法让自己加入项目,加入课题组,加入

    校级的比赛团队,加入知名老师的副业中,让这些成为自己的宝贵财

    富,为自己的求职加码。

    可惜他们不懂,他们更相信自己可以在某一瞬间力量爆发,把同龄

    人远远地甩在后面。

    生活不需要鸡血,生活本身就是一种永恒沉重的努力,努力使自己

    在自我之中,努力不迷失方向,努力在原位中坚定存在。

    人不需要放得下,但一定要学会看得开。看得太重,就会在乎。太

    过在乎,就有压力。压力太大,心会沉重。心若沉重,就会无限焦虑。

    而无限焦虑,就会破绽百出,就会智慧停摆,就会在小小的失败后一蹶

    不振。

    | 02 |

    两年前,我刚开始写作时,曾经花钱报名参加了一个写作营。

    写作营只有两件事要做:

    (1)每人每天必须写一篇两千字以上的文章。

    (2)听各路自媒体“大神”、签约作者、写作经济人吹牛。他们

    如何凭借一篇文章就吸粉上万,如何把一条广告卖10万元。

    很快,我就退出了这个写作营,因为我实在没办法每天写一篇文

    章,用他们的话说,这叫日更。不仅有日更,还有日两更、日三更,里

    面的人相互攀比谁能写得更多。

    写作营的领袖,是一个每篇文章都超过十万字的“大神”,曾多次

    吹嘘他在三个月涨粉上百万。他断言,我这种没毅力的人,会被写作圈

    抛弃。一年过去了,写作营里,我当年认识的一百多个作者全部在公众号

    圈“阵亡”了。

    两年过去了,我打开领袖“大神”的公众号,阅读量已经远没有我

    高了,每一篇文章下面的评论寥寥无几。

    有广告商告诉我,这位“大神”的公众号不真实,阅读量虚高。

    这位“大神”一年前就不写文章了,把文章交给请来的写手。按篇

    拿钱的写手,哪里还会考虑文章的质量。结果公众号不断被曝出洗稿、三观不正等负面新闻,关注人数锐减。

    在一次自媒体大会上,我再次见到了他,他满怀惭愧地对我

    说:“日更不仅掏空了我的知识,更掏空了我的精神。”

    我告诉他,我之所以退出写作营,不是因为我知道日更会榨干自

    己。而是我发现,我不行。

    我强迫自己试过,但结果不仅文章质量差,我还需要消耗更多的时

    间和精力才能恢复自己的思考能力。

    因为我不行,所以我只能按照我的节奏走。我没想过,我最终能超

    越他们。在当时的我看来,他们是否能成为大佬,和我无关。我的任务

    不是抛弃他们,也不是不被他们抛弃。我的任务是,让我和我最重要的

    人,日子过得好一点。

    严重的焦虑化,严重的过度产出,必然会大量磨损你的精神。很多

    人在这样的磨损中成了炮灰,努力成了终生平庸岁月里的昙花一现。

    当代人真的很缺乏接纳不完美自己的能力,我们有时真的很蠢,喜

    欢到别人的世界里沉浮,开启一些莫名的战争和自我强迫。

    总想通过努力让别人高攀不起,但其实如果我足够强大,你理不理

    我,都难在我心中泛起一点涟漪。

    你不需要优秀,但一定要内心强大。| 03 |

    小时候,你的妈妈告诉你,小明的妈妈整天打麻将,小明的成绩照

    样比你好。

    长大后,公众号又和你说,你看看你的同龄人已经走上了人生巅

    峰,成为CEO。

    你的妈妈不知道,小明的妈妈除了打麻将,还每天接送孩子上学,每晚给孩子熬稀饭,陪着孩子一起去看电影。

    阅读量上百万的爆文作者不会告诉你,年轻人的股份,大多都是替

    大佬代持的。

    摩拜创始人胡玮炜意味深长地对吴晓波说过:“资本是助推你的,但是最后,其实你都得还回去。”

    也许当胡玮炜看到这篇爆文时,她只会莞尔一笑,感叹作者文字煽

    动情绪能力之强,却对金融和创业的残酷一无所知。

    如果不是美团接了盘,也许她会成为第二个贾跃亭。

    不是你的同龄人在抛弃你,而是你的同龄人坐在大佬的车上,从天

    窗探出头来向你招手。

    他的笑中带着一丝自信,也带着一丝苦涩,但这时有个人突然过来

    告诉你:“看啊,你被他抛弃了!”你只能气得在地上跺脚。

    请远离这样的人,因为他除了带来焦虑,使你一叶障目不见泰山,给不了你解决问题的方法。

    所谓强大,是任何事物都无法破坏你内心的平和,你需要接受目前

    这个不完美的自己,按自己的节奏缓步前进。

    心理学上有著名的耶克斯——多德森定律,对于焦虑水平对工作效率的影响,它有着经典的描述。

    动机不足或过分强烈,都会使工作效率下降。研究还发现,动机的

    最佳水平随任务性质的不同而不同。

    在比较容易的任务中,工作效率随动机的提高而上升;随着任务难

    度的增加,动机的最佳水平有逐渐下降的趋势。也就是说,在难度较大

    的任务中,较低的动机水平反而有利于任务的完成。

    改变命运这件事,是一件难度极大的任务,所以我建议你把动机水

    平放低一点。与其了解谁谁又套现了几十亿,放纵你的情绪在脑海里翻

    腾,浪费宝贵的时间进行自我批评,不如关注一个不是那么容易对付,却又和你息息相关的人。

    那就是过去的你。

    比别人优秀不算优秀,比过去的自己优秀才是真正的优秀。成功者的本质是什么?

    | 01 |

    在我的心理课上,有一项非常独特的期中作业,我把它坚持了六

    年。

    这项心理作业完成得最好的人,都已经在各企业里小有成就,未来

    说不定可以大展宏图。但我渐渐发现,这项作业的质量一届比一届差,而且越来越多的人没办法完成。

    这项作业就是:学生以十二人为一组,用手机拍摄一段小短片,时

    间在五到十分钟,反映大学生的心理变化。

    每年省里都要组织心理剧大赛和心理微电影大赛,我这样做也是为

    了选拔人才参加比赛,但更重要的,我是为了告诉学生一个浅显的道

    理:很多事情,看起来很高大上,实际做起来并不难!

    李敖的一句话,在我年轻时就深得我心。大意是说,人生第一快乐

    是做到自己认为自己做不到的事;人生第二快乐是做到别人认为自己做

    不到的事。可以说,我今天过得还不错,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我对这句话

    的深入理解。

    出身寒门的我们,从小到大都经历了父母的不断“泼冷水”,经历

    了“隔壁家孩子”的打击,有一个观念其实早早地就被植入到我们心

    中,那就是“我不行”。

    心理学研究表明,自我设限极大影响了一个人在社会上的地位。

    “自我设限”就是在自己的心里默认了一个“高度”,这个“心理高度”常常暗示自己:这么多困难,我不可能做到的,也无法做到,成

    功的机会几乎是零。“心理高度”是人无法取得成就的重要原因之一。

    它是一块巨石、顽石,在人生及事业成长道路上,阻碍着人们前进。

    自我设限也不是完全没有好处,它可以避免你把所有的资源投入到

    一场不可能赢的战争里。

    自我设限,是为了保护你的自我不被外界完全击垮。但大脑是懒惰

    的,它很难同时思考两件截然相反的事情,它会让你产生一个否定性错

    觉,即“我不是那块料”,用以继续逃避现实。

    李敖还有一句话说的就是这件事:前进的理由只要一个,后退的理

    由却要一百个。许多人都是找一百个理由证明他不是懦夫,却从不用一

    个理由证明他是勇士。

    李敖是个不断打破自我设限的人,但他没有意识到,人这么做并不

    是因为自己是懦夫,而是因为大脑中有一台“超级否定计算机”在运

    转。

    在任何事情之前,大脑都会先输入“做不到”这个概念,还没有开

    始做,它就会想象这件事的灾难性后果(被同学嘲笑、被父母批

    评……)。

    带着这种心态,这件事的完成度肯定是很低的,最后就真可能发生

    大脑之前担心的灾难性后果,于是大脑又会对你说:“看吧,我说的没

    错吧!”进一步强化这种消极记忆。

    但进入大学乃至进入社会,随着评价机制多元化,社会竞争残酷

    化,你就需要学会解除自我设限。

    想要做到这件事,在欧美电影里,你得目睹身边重要的人离开;在

    日本动漫里,你得在强大的敌人面前濒临死亡;在印度电影里,你需要

    学会跳一支舞;而在中国宫斗剧里,你需要经历闺密背叛、绿茶婊挖

    眼、丈夫出轨等折磨。其实解除自我设限没这么难,没必要付出这么大的代价。只需要从

    小事做起,然后有一个能对你的成果进行积极关注的评价者。我的心理

    作业就是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学生拍出来的小视频,肯定比他们心中的

    电影要差很多。但只要在课堂上播放,由于更加接地气,会引来一阵阵

    笑声和掌声。而我只需要对里面的闪光点进行放大化表扬,表现出一种

    对学生成果高于预期的惊讶,就能增强学生的自我效能感,鼓励他们不

    断尝试。

    日本神经心理学家西田文郎把这一技巧称为“错觉的法则”,它的

    核心在于识破大脑的偷懒诡计,摧毁大脑中的“否定计算机”。即我们

    需要通过一些小事,让学生认识到“这些都是错误”,让大脑意识

    到“灾难性后果”根本就不会发生。用大脑习惯的方式制造出“肯定性

    错觉”,鞭策个体为改变自己的命运付出努力。

    人最大的痛苦就在于,有着很强的欲望,却没有与欲望相匹配的自

    律和自信去完成目标。

    西田文郎认为,所谓自信和自律都是需要欺骗大脑的,经过他对大

    脑四十五年的研究,他认为大脑认为正确的事情,其实99%都是错误

    的。

    成功会垂青欺骗大脑的人,而失败会造访被大脑欺骗的人。

    | 02 |

    有一招,我经常用来欺骗大脑,那就是:“我别无选择!”

    我发现大脑有这样一个习惯,一般大脑会根据本能先做决定,然后

    它会开始搜索相关证据去支持这个决定,同时会忽略相反决定的依据。

    当我出于本能不想做一件事情时,我会第一时间想到“我时间不

    够”“我能力不足”“条件不成熟”“风险太大”等理由。如果有人告诉我做这件事“能赚很多钱”,我硬着头皮去做,心中就会产生这样的

    想法:“虽然本能告诉我不要去做这件事,但这件事很赚钱,我姑且一

    试吧!”

    在这样的想法下做事,结果往往不尽如人意,因为这样的想法会在

    潜意识中限制你的投入,故此,也就限制你的智慧。

    所以我换了一种本能,那就是“我不得不做”!

    当平台邀请我在网上讲课时,我在第一时间也会感到危险,万一讲

    不好被千万人唾骂怎么办?但此时“我别无选择”这五个字也同时出现

    了。

    我脑海中立即浮现出了那一幕,当我花了几个月写出来的论文即将

    获得第一名时,某位教授悄悄跑了上去,和评委们协商了一下,最终把

    我的名次改成了第二名,把另外一个他看好的人作为第一名推荐给了省

    里。

    是不是觉得自己窝囊?是不是觉得生气?是不是觉得自己面前挡着

    一座大山,永远无法翻过去?

    教授给的理由很简单:你的研究没有他的有价值,你只不过是依靠

    口才欺骗了评委。

    那一刻我必须明白,想跳出这个死循环,就必须到更大、更广、更

    新的天地里去战斗。

    所以我“别无选择”。

    其实理性地说,我怎么可能没选择。

    身边多少人选择了放弃,选择了妥协,选择了拿着死工资的稳定。

    反正又饿不死人,慢慢熬着吧。

    其实再理性地说,混着也没我说的那么惨,也是可以追求家庭幸福

    的嘛,把精力用来教育孩子,这也没啥失败的。但我对自己的暗示太强了。为了帮助我导向成功的一面,我的大脑

    已经成功地被我“欺骗”了,它无比地相信,如果此时后退,那将是死

    路一条。

    不过嘛,我之所以对这样的“错觉”放任不管,是因为这个错觉此

    刻是能帮助我成长的,如果有一天这个错觉已经不适合我,我相信自己

    有能力把它纠正过来。

    和自己的大脑斗智斗勇,是我一辈子的乐趣。

    | 03 |

    可惜的是,我不能再把我的心理作业坚持下去了,因为那些早早就

    断定自己完不成作业的人,为了避免挂科或者被我批评,学会去教务处

    告状了。他们的理由是,他们不是电影专业的学生,不可能完成这种作

    业。

    我告诉领导,类似抖音、快手一类的短视频已经火遍全网,这个作

    业真心不难,不是电影专业的学生也能完成。领导告诉我,多一事不如

    少一事,当老师要学会“佛系”一点儿。

    我又想起李敖的一句话:只有性格上大智大勇又光风霁月的人,才

    能自己同自己作战。随着李敖的离开,我想能同自己作战的人,恐怕会

    越来越少吧!

    成功的人生一开始是观众,接着是演员,最后是后台老板。

    自我设限的人,最喜欢的便是当观众,因为当观众是最“舒

    适”的,演员要付出辛劳,而老板要担当风险。

    如果布置作业给观众,那就是大大的不敬。我只想坐在沙发上吃着

    爆米花看你表演,你给我添什么麻烦啊!我也曾常年当观众。突然有一天我发现,在生活这场戏里,当观众

    是最危险的。因为不上台的人,最终会被生活逼着加戏,这样的戏多半

    是原谅他人,被对方伤害,被对方背叛,为某人付出。这样的戏不仅很

    难退场,而且连盒饭都拿不到。

    所以,人生这场戏,必须得亲自编剧,亲自扮演。毕竟李敖还有句

    话,停在苍蝇拍上的苍蝇,才是最安全的。一个人是否成熟,看他被欺负时的样子

    | 01 |

    有一款女生热爱的手游叫《恋与制作人》,里面有一位26岁就是

    博导加教授的许墨博士,让无数少女为之尖叫,疯狂氪金。

    可我的好友石博士,快30岁了,还在读着博士后。

    据说有一天他去相亲,对方问他:“30岁了,有多少存款?”石

    博士悄悄地结账离席了,要知道,这个问题,对他是一种精神暴击。

    为什么呢?

    石博士特别能吃苦耐劳,但是却一直被压榨,没有拿到过应得的报

    酬。

    很长一段时间,石博士感觉自己抑郁了,多次去心理科求诊。但他

    依旧天天保持现状,没有做出任何改变。在我看来,这叫“习得性无

    助”。

    美国心理学家塞利格曼用狗做了一项经典实验。起初他把狗关在笼

    子里,只要蜂音器一响,就给以电击,狗被关在笼子里逃避不了电击。

    多次实验后,蜂音器一响,在给电击前,先把笼门打开,此时狗不

    但不逃,还会在电击开始之前就呻吟和颤抖。本可以逃跑,却绝望地等

    待痛苦来临,这就是习得性无助。

    当石博士和我说了他的遭遇后,本来他以为我会像其他朋友一样,安慰一下他,然后祝愿他明年被导师放走。

    可我不愿意这样,我让他不要勉强自己继续为导师卖命了,也不要隐瞒病情了,就整个人垮掉吧!石博士不解。

    我解释道:“如果你以前拼命证明自己优秀,却没法让你毕业的

    话,不妨试试证明自己是个废人!”

    这叫“反生产行为”,当权力者利用欺负行为作为控制手段,试图

    混淆利益分配和晋升政策时,“反生产行为”能有效威胁权力者的心理

    自信。

    其实石博士逃跑的大门,是开着的,因为他罢工就等于小组罢工

    了。

    没过几天,石博士就因为抑郁症住院了,理由是30岁去相亲的时

    候被人问到存款,结果精神崩溃了,我让他把这个故事戏剧化地讲给了

    几个八卦人士。

    这件事被当成段子传遍了整个学院,学院领导开玩笑似的问他的导

    师:“你对学生是不是太严厉了?”一位同情他的导师甚至愿意把他调

    到自己的组里去。

    石博士住院期间,导师的很多工作瘫痪了。这时,导师终于知道,自己是留不住这个人了。第二年,石博士顺利拿到一所“211大学”的

    教职。

    情绪不成熟的人,他在被欺负时,脑海中总是思考一个问题:“他

    为什么这么对我?”

    石博士是可以通过不断抗争摆脱他的导师的,只是他被困在了一个

    认知陷阱里,即“我并没有做错什么,他不应该这么对待我啊”!

    实际上,一个人对另外一个人发出恶意攻击,纯粹是因为自私,有

    时甚至不需要理由。在错误的认知下,人们在恶意面前,会顾影自怜,内心不断声讨对方,仿佛对方有可能突然良心发现,从而撤回恶意攻

    击。这会产生强大的情绪负荷,浪费宝贵的时间,还会让一个人沉浸在

    痛苦的虚无哲学里,进而享受痛苦。甚至让一个人把心思都用在“如何

    讨好伤害者”上,彻底忘记其实有人悄悄爱着他。

    有时候,逃跑比留在原地受折磨,更需要勇气。

    羚羊如果能跑得过狮子,就能生存;如果跑得慢,抱怨狮子残暴却

    没有任何作用,只能沦为狮子的口中餐。

    | 02 |

    欺负人不算本事,但学会战术性的“被欺负”,绝对是一种天大的

    本事。

    《棋经十三篇》说:“古之善理者不师,善师者不陈,善陈者不

    战,善战者不败,善败者不亡。”

    善败者不亡,是一个人战术的最高境界,它的意思是,面对强大的

    力量时,不要拒绝失败,你得学会失败时,不被打得丢盔弃甲;被人欺

    负时,不被打得遍体鳞伤。

    诸葛亮为“善败者不亡”增加了新的解释,他认为,遇上失败,要

    抛弃自己的自尊心,利用现有条件反击或者向敌人的敌人求助。

    实际上,真正把这个战术用到极致的,是诸葛亮一生的敌人——司

    马懿。

    司马懿说过,一心只想着赢的人,就真的能赢到最后吗?打仗先要

    学的是善败,败而不耻,败而不伤,才能真的笑到最后。

    司马懿知道自己在战术上无法和诸葛亮相抗衡,于是他选择消极避

    战,这使诸葛亮每次都能在局部地区小胜,但是诸葛亮七次北伐却没有

    办法赢得主导战局的军事成果,最终病死在五丈原,蜀国也耗尽国力。诸葛亮曾经在打败曹真后,写信羞辱他,曹真直接被气死。而当诸

    葛亮因为司马懿避战,派人送去女装羞辱司马懿时,司马懿却淡定地穿

    上,更在渭水边吟诵起了《出师表》。

    这一神补刀反而伤到了诸葛亮,让诸葛亮想起自己的雄心壮志,想

    起刘备的恩情。想到自己根本伤不了他,诸葛亮顿时情绪崩溃。

    这就是善败的力量。

    | 03 |

    教育界有一个难题:孩子被欺负时,要不要教他打回去?

    打回去吧,会让孩子变得暴力,说不定孩子还会受更多的伤害。亲

    自去威胁对方吧,有那么点不体面,还会激化矛盾。不打回去吧,孩子

    内心非常委屈。

    我们不妨教育孩子“善败”,让孩子思考我们可以用什么样的战术

    避免自己与力量强大的敌人正面对抗,并且在这个过程中,减弱对方的

    实力,减少自己的损伤。

    心理学家李松蔚讲过他的一个育儿故事。

    他不到五岁的女儿被朋友在手上涂鸦,起初他教育女儿要学会严厉

    地对朋友说“不行”。后来他发现严厉拒绝别人是不行的,这是成人的

    生活逻辑,而小孩子的世界是一个野蛮生长的无序世界(对于这方面内

    容,可以参看一本叫《小牲口》的书)。

    但女儿自己想出了解决方法,她对朋友说:“你画吧,画在我手上

    洗不掉的,画了以后我们就再也不是朋友了!”

    接着,女儿又补充了一点,她告诉朋友:“我家里有能洗掉的水彩

    笔,我们用那个好不好?”他女儿不到五岁就明白了“善败”的道理。

    面对轻微欺负她的朋友,她打定了“绝交”的主意来隔绝伤害,同

    时又提出了减轻伤害的办法——“洗得掉的水彩笔”。

    别说是在小孩子的世界里,在成年人的世界里也有着太多的无序,你说声“住手”,对方就会罢手的现象不一定有,至于“你再这样我就

    生气了”这样的话,从来都是句废话。

    本来在这个世界上,会伤害你的一般都不是文明人,大多数是野蛮

    人。

    你得学会防,必要的时候还得学会藏,这没有什么可耻的,所

    谓“让对方知道分寸”的技巧,不一定管用。保存实力,伺机而动,才

    是弱者战胜强者的不二法门。

    比起“如何回怼讨厌的亲戚”“如何有修养地表达愤怒”,也许这

    样的技巧让大家觉得软弱,让大家觉得不爽。但你要知道,如果有人欺

    负你,你当场发怒或者使用语言技巧回怼,那说明,这个问题在当时的

    情景下,你可以利用情绪或者现有条件打败对方。如果你无法打败对

    方,特别是在你的核心利益被侵犯时,你选择默不出声,甚至还满脸堆

    笑。那么这个欺负你的人,一定会在将来付出惨重代价。

    你在内心已经判定他不会放过你时,愤怒是没用的,愤怒情绪的作

    用只是警告对方要有分寸感。如果对方并不打算收手,那它就是无用情

    绪,不要让它占据你的大脑。你的大脑要留出足够的空间,寻找对方的

    弱点,寻找你的盟友。

    要知道,你见到他就绕道走,不是因为你害怕他,而是因为此时的

    你,尚不具力量打击他。你惦记着他,但你不想他惦记着你。

    你希望他忘了你,去撕咬他的其他敌人,把他的后背露出来。

    被欺负不是一件礼物,但韬光养晦后的反击,就是一件大大的礼物。

    胜败这件事,从来都没有光荣和耻辱,只有夺走与失去。

    “二战”时,英勇的指挥官去完成最艰难的任务前,都会对士兵们

    如此训话:“这次任务只有两种结果:牺牲或者更多的牺牲!所以你们

    有三条选择:一、活下去;二、坚持活下去;三、活下去,藏起来,然

    后伺机消灭对方。”

    我想,这就是最成熟的人,在面对真正的欺负时,最该有的情商。层次越低的人,越是害怕得罪人

    | 01 |

    我在网上看到的一篇爆文,让我明白了一件事——为什么好人总是

    被欺负。

    爆文用排比的方式,列举了六种不能得罪的人。

    一是闲人,因为他有大把时间对付你。

    二是穷人,因为光脚的不怕穿鞋的。

    三是有钱人,因为他们可以用钱把你砸死。

    四是爱在背后说人坏话的人,因为他们搬弄是非的能力很强。

    五是小人,因为你永远不知道他们会耍什么手段。

    六是善于讨好别人的人,因为他指不定就有什么靠山。

    我看完后内心惊呼:完蛋了!上面列举的六种人,可以说在生活中

    随处可见,如果我们谁都不能得罪,那我们能得罪谁?

    答案显而易见,我们唯一能得罪的,只有好人。似乎好人是最没有

    威胁性的一类人,也是最弱、最没有力量的一类人。照这样下去,谁还

    愿意做一个好人?

    你这么担惊受怕,这么拼命解释,就是因为害怕得罪人,害怕别人

    一时兴起就把你灭了,那你有没有想过一个问题,别人为什么就不害怕

    得罪你呢?

    当然是因为你是一个好人!然而,做一个好人,不等同于做一个软弱的人,你的善良必须带点锋芒。

    刘同说过,不要怕某种性格会得罪人,要知道世界上没有任何一种

    性格能避免得罪人,既然都会得罪人,那就做你自己,做好了自己,就

    不怕得罪人,因为你可以承担后果。

    真正的安全感是不绑定在别人身上的,人生唯一的安全感,来自充

    分体验人生的不安全感。换句话说,安全感不来自不得罪人,而是来自

    你懂得如何应对那些被你得罪的人。

    越是害怕得罪人,就说明你越是没有办法面对生活中的恶意,越是

    没有办法前进。

    在你开口笑就会得罪人的今天,要想谁都不得罪,除非你站在社会

    的最低谷。即便这样,某些“大人物”还是会觉得你碍眼。

    | 02 |

    在成人的世界里,比起你的为人处世,他们更看重你所站的立场。

    比起你的人情世故,他们更在乎你的基本三观。

    如果三观不一致,即便你人情再练达也会有触犯对方边界的时候。

    如果两人立场不同,哪怕再能照顾彼此情绪,也很难向对方掏心掏肺。

    八面玲珑,在官场上是一种可怕的品质。

    在我当辅导员时,有间男生宿舍刚入学时经常出事。晚上熄灯后,因为有人用笔记本电脑玩游戏,宿舍里的同学大吵了一架;因为谁来值

    日的问题,又大吵了一架;为公用刮胡刀的事,还差点打起来。但有趣

    的是,这个宿舍的男生从来没要求过换寝室。

    后来大家都明显地感觉到,这个宿舍的男生关系特别好。我问过他

    们原因,他们说这叫不打不相识。其实不完全是这样,这几个男生在一开始就挑明了自己的态度,在

    宿舍小小的天地里划定了彼此的雷区,并在数次争吵中撕下了伪装进行

    了深度沟通。

    聚餐时,我观察到一个现象,有个男生离席去接听电话,旁边的人

    都在调侃:“女朋友让他回去交作业了。”然而他们宿舍的另外三个人

    却是不说话的。

    我觉得,这就是一个宿舍的人该有的边界感。

    很多女生常抱怨自己的朋友:“她变了!”事实上,她从来没有变

    过,她只是变得不能再掩饰下去了。

    何必呢?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私密空间,本就应该在刚开始时亮明态

    度:非请勿入。

    | 03 |

    传统文化让我们“不要得罪人”,是不要把自己的外部世界无限延

    长,肆意破坏别人的人际边界,这样的得罪是万万不应该的。

    导致自身灭亡的,不是得罪了别人,而是没有边际地膨胀。

    如果在生活中,别人的触角已经越过彼此关系中不该越过的那堵

    墙,那我们应该毫不犹豫地得罪他。

    因为他的手如果伸得太长了,那对我们的内心世界就是一种摧毁。

    如果别人的行为严重违背你的价值观,或者行业内部里约定的规

    则,你也可以毫不犹豫地得罪他。

    你必须明白,正是因为有了底线,我们才不会一无所有。正是因为

    大家都不容易,所以才更应该坚守道义。

    某位伟人说过:一仗打出十年和平。我们自古就是爱好和平的民族,但只要对方侵犯了我们的底线,我们就必须狠狠地得罪他。

    所谓骄纵的孩子有人疼,懂事的孩子无人理。一个关键因素就是,由于太懂事抬高了对方对我们的期望值,所以对方也就不那么看重我们

    的付出了。

    八月长安说过:人和人之间也真奇怪,明明是越靠越近,边界却越

    来越模糊。愣头青凭着一股热情往他人的内心闯,总要被电网伤过一

    次,才知道哪里需要绕着走。

    不敢得罪,不仅是一种自我折磨,更是一种自我放弃。当一个人因

    为害怕,不断丧失自己的尊严和立场时,他就会变得面目全非,直到有

    一天彻底失去自己的心灵边界,他就变成了一个没有灵魂的躯壳。学会读书,是通往高贵的捷径

    | 01 |

    中国人的平均阅读量偏低,这是大家的共识。

    现在的大学生阅读兴趣在逐年下降,三年读不完一本书也很正常。

    高校大学生不爱读书是因为在他们看来读书是一件痛苦的事。因为老师

    发到他们手中的教材或是经典名著都存在两个问题:一是不接地气;二

    是读起来晦涩难懂。

    即便是职场上的员工,也不会多读书,大多数人都局限在仅有的基

    本工具书里。

    虽说我们不爱读书,但是一些网站的修仙小说、丧尸小说却很受欢

    迎。

    此类小说中经常讲到,一个男子,他开始是多么平庸,某个瞬间突

    然获得了某种神奇的力量,然后他就变厉害了。接着周围的女性不断地

    被他征服,那些欺压过他的男人一步步被他打倒。之后他要么拯救全人

    类,要么心情不好大开杀戒……男生特别爱读这类小说,但其实这类小

    说一点“营养价值”都没有,它只会满足两个字:“意淫”。

    而在女生爱读的小说中,主角往往是一个长相一般、性格憨憨的女

    孩。某天,她憨憨地出门,被法拉利撞了,但她却没被撞死,接着从车

    上下来一个高富帅,还是某个大集团公司的总裁。哇,女生发现自己撞

    了大运,和高富帅擦出了爱情火花。

    某天,总裁温柔地告诉这个憨女生,他其实是从清朝穿越过来的乾

    隆皇帝,要带她回到清朝享受荣华富贵,只要女生在某个电闪雷鸣的夜晚,让雷劈一下就可以啦。

    于是憨憨的女生就照做了,结果她不是穿越到了清朝,而是被雷劈

    进了医院,可能还小命不保……

    从今天开始,大家都不要看这类小说了,虽然听说有些外国人对咱

    们的玄幻小说、玛丽苏文学迷得不得了,但是这种小说实在是让读者得

    不到知识上的提高,只能让人们陶醉在一种虚幻的世界里。

    我觉得这样的文学对人的心理成熟是有负面影响的,我们应当建立

    正确的读书习惯。

    | 02 |

    怎样建立正确的读书习惯?先从灵魂之书开始。

    什么是灵魂之书?

    有这么一本书,书里面的东西可能随时随地跟随着你生活的各种行

    为,就像令狐冲时刻记着他的独孤九剑一样。这本书是你的内功、心

    法,它的内容指引着你整个人的人生修为。它的内容和基本价值观影响

    和改变了你的整个人生观,甚至改变了你的人生。这本书就是你的灵魂

    支柱,是你内心的支持,是你的灵魂之书。

    说起我的灵魂之书,我很想说是弗洛伊德的《梦的解析》、马尔克

    斯的《百年孤独》之类的,但其实不是。

    我可以坦白地说,对我影响最深的,是年轻作家李尚龙的《你只是

    看起来很努力》,因为这本书确确实实改变了我。

    去怒江支教的时候,虽然我是心理学老师,但是在那里语文、数

    学、英语我都要教。某天我无意中看到李尚龙的这本书,就推荐给了大

    家。作者认为,现代人普遍存在一个问题,他们所有的努力都是要发在朋友圈的,所以看起来很努力。而实际上,发在朋友圈里只是提前满足

    了努力这件事,却没法静下心来真心去努力了。

    正是这本书让我接触到了李尚龙这个人,我看他因为写书开了公众

    号,又在各大平台讲课。我认为自己也可以像他一样,我想试试。

    于是我就在他的公众号给他留言,他也鼓励我去尝试。

    于是,我花了一年时间写公众号,然后在网上开课,一直到今天。

    可以这么说,是这件事改变了我的人生轨迹。

    所以,灵魂之书对人的作用不容小觑,我们必须有一本属于自己的

    灵魂之书。

    | 03 |

    怎样爱上读书呢?

    最重要的是激发自己读书的动力。大学教育虽然拼命强调要努力、要向上,但从来没有告诉过你,怎样才能拥有读书和学习的动力。

    那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学会和作者互动。

    读者首先要成为作者的朋友,之后再成为作者。我和李尚龙老师就

    是这样认识的。

    可能有人会说,作者很少回复读者的消息,包括我。关于这一点我

    真的很抱歉,每天三百多条信息,我一个人很难全部回复的。但是我告

    诉你一个方法,作者一定会理你的,你去他的公众号留言,写一大段对

    这件事情的评论,那么你的留言一定会被放在文章下,而且他也一定会

    回复你。

    (2)可以先了解作者的趣闻。有人说读一本书就相当于和一个作者聊天,这话不错,但有人也会

    说,老师,有些作者已经离世,我找谁聊天去?那我告诉你,你可以去

    百度搜索作者的奇闻趣事。

    我特别喜欢荣格的书,因为我知道他做过一件很了不得的事。作为

    一个心理学家,他居然在患精神病期间突然发现“集体无意识”这个概

    念,进行了一定的心理研究后,他竟然脱离了精神病。

    还有苏格拉底,我对他的“苏格拉底产婆术辩论法”是深入研究过

    的,因为我之前就对苏格拉底非常好奇,他的老婆是著名的悍妇,他经

    常被老婆欺负得抬不起头来。我有时在想,他这么细腻有才华的人,怎

    么能被老婆压着打?

    在阅读他的作品时,我会被自动带入一个妻管严的男人的形象中,这让我在读他的书时多了一种乐趣。

    还有一本书,我也读得非常专注,甚至在读这本书时落泪了。这本

    书叫《房思琪的初恋乐园》,是林奕含的小说,因为读之前我就知道了

    作者的悲惨经历和她自杀的消息。

    (3)学会和作者“对话”。

    我们可以去参加作者的微课,从声音中勾勒出这个作者的形象。当

    你再去读他的书时,你会发现,他的作品不仅通俗易懂,还有一种莫名

    的亲切感。

    我有个学生是写作高手,他的文章被《意林》和《读者》多次转

    载。某天,他的一篇文章被他的学校拿来作为月考试卷题,老师要求学

    生为这篇文章写阅读理解。结果这个学生的答案被打了个大大的叉。我

    的这个学生感叹地说:“我这辈子就被中学语文坑了。”最摧毁读书兴

    趣的方法,就是让你从头读到尾,逼着你有感情地诵读,按标准答案理

    解。

    所以,读书最大的乐趣就是学会和作者对话。作者可以是你心中的一个人,也可以不是一个实际的形象,但却真真切切活在你的心中。

    | 04 |

    如何快速、高效地读书?

    进入大学或社会后,大家发现时间的应用效率大大下降了,有时候

    一整天什么也没做就过去了,简直是浪费时间和生命。这其实是因为大

    家的生活越来越模式化,生活被某些东西带着走了,导致你停下来专注

    的能力越来越差。

    想想中学的时候,课间休息最多十分钟,你却可以做很多事,可以

    搭讪前桌的美女,也可以戏弄一下同桌,还可以到黑板上乱画。

    为什么?因为你在下课的时候,情绪是放松的,你放松的情绪能让

    你做很多的事。而在上班时,你的情绪是压抑的,所以你会感觉时间飞

    快,却什么事也没做。

    在我的微课课堂上,我做了几次实验,同样是一篇文章的两段内

    容,均取自《史记》。

    一组人阅读时刷着牙,另一组人正常阅读。

    实验结果显示,一边刷牙一边读的人能比正常阅读的人理解更多的

    内容。

    这是为什么呢?因为面对你难以了解的人和事,你的内心会有一种

    恐惧,而你内心的某个系统怕你受伤,会封闭你感知恐惧的能力。所以

    刷牙封闭了一些感知,克制了你的焦虑与恐惧,却帮助你解放了一部分

    潜力,这样你理解这些事物的能力就上去了。

    所以,当面对一件痛苦或者是自己不情愿做的事时,封闭一些感知

    反而可以克制住焦虑和恐惧,之后便能集中注意力,解放出先天的某些智慧来克服当前的困难。有了这样的技能,将来就可以在社会上绝地逢

    生、转危为安,而这个技能是从读书练起的。

    季羡林说过:如果读书也能算是一个嗜好的话,我的唯一嗜好就是

    读书。人必须读书,才能继承和发扬前人的智慧。人类之所以能进步,靠的就是既能读书又能写书的本领。你认为社交无用,是因为你不懂这些“潜

    规则”

    | 01 |

    前段时间曾经风靡一时的“社交至上论”销声匿迹后,最近“社交

    无用论”又开始甚嚣尘上了。

    某公众号上几百万阅读量的文章开始大骂情商害人,无用社交浪费

    了当代人的宝贵时间,鼓吹“别去经营无聊的人际关系,当你有了实力

    后,所有的大佬都是你的朋友,都会向你低头”。

    我想说,社交是有用的,所谓“施比授有福,助人为快乐之本”这

    句话本就是国学经典。

    当代助人行为日渐减少的最大原因就在于:求助者的求助态度和交

    流方式,不能让施助者感到快乐。于是他们把得不到帮助的原因推给别

    人,认为别人“寡情薄义”,之后又定义这样的交往是“无用”的,简

    直是浪费时间。

    我希望这样的人能坚信“社交无用论”,因为我不愿意成为这种人

    的人脉。我是一个活生生的人,我有我自己的情感。我无法像一个冷冰

    冰的工具一样,被他使用得称心如意。

    另外,一个人愿不愿意和你成为朋友,受多种因素制约,不完全取

    决于你的个人价值。

    首先,鼓吹“实力决定社交”的人,肯定从来没拥有过实力,否则

    他一定明白“高处不胜寒”的道理。其次,如果一个人的个人修养跟不上他的实力,那他过高的自信只会进一步摧毁他的人际关系。

    其实,大佬是愿意帮助我们的。前提是我们能找准机会,利用自己

    的高情商,不要让人为难。他的举手之劳,也许对你而言意义非凡。

    前年我在边疆贫困山区支教时,有一天浏览微博看到了这么一个

    ID:乡村教师代言人——马云。

    我很好奇,马云什么时候成乡村教师代言人了?于是我点进去一

    看,原来马云在搞一个陕甘宁云贵川乡村教师的鼓励计划,活动将评选

    100位优秀乡村教师,并给予相当的经济扶持。

    我把这件事告诉了支教山村的领导和老师,可惜老师们对网络不是

    很了解,不知道该怎么做。

    于是,我想起了平日里忙里忙外的李老师,她本来是城市人,跟着

    老公来到山区后,担任乡村教师二十多年,村里都公认她是为学校奉献

    最多的人。

    我赶忙帮李老师填写了材料,还用英文写了一封信给马云,介绍了

    当地的情况,随后通过昆明报社的朋友,把材料报到了马云乡村教师基

    金会。

    过了一段时间,李老师成功入选。李老师见到马云时,马云还对她

    说:“你的英文信写得很有感染力。”

    大家都为李老师感到高兴。很多不明真相的人总是问我:“你是怎

    么认识马云的?你到底用什么方法打动了他?”

    我哭笑不得。

    不单单是马云,刘强东最近的名片也变成“村长”了。他竟然担任

    起了平石头村的村长,并定了一个小目标,五年内让该村的家庭平均收

    入提高十倍,不是用捐赠的方式,而是用产业的方式。

    其实,并不是所有的帮助都是在明智原则下的利益交换,从康德的绝对命令观点来看,提供对别人力所能及的帮助,是我们对他人负有的

    一种责任。这不是一种能被情绪渲染的偶然行为,而是为了构建一个心

    理共同体的必然行为,而这种潜在的共同体联盟能帮助成员抵抗潜在的

    危险。

    马云热衷于当“乡村教师”,他无数次在演讲中说过,当老师的日

    子是他最快乐的时光。接着是刘强东扶贫,他也毫不掩饰地说,村长是

    他儿时的梦想。

    所以,马云和刘强东的自发助人行为,不仅仅是为了让自己高兴,更在试图把自己拉进一个群体中,这个群体让他们感到安全,这种安全

    感来自他们过去的经历。

    遗憾的是,当代人在人际交往中,考虑更多的是人脉“有没有

    用”。这使得他们的要求过于露骨和直接,往往会让被求助者感受到危

    险。

    | 02 |

    江师兄就是一个求助的高手。在我们的圈子里,他是一个人缘很棒

    的人。某天江师兄打电话给我,客套了几句话之后,开始了他的求助。

    “老弟啊,我这里有个事情要麻烦你一下!”

    说实话,我听见这种话,内心是会紧张的。当年大学毕业时,江师

    兄曾经为了帮助我进他们单位,给领导打过报告,申请招人。不过我后

    来选择了读研究生,但内心总觉得对他有所亏欠。

    江师兄请求我的帮助,那一定是很重要的事。我大概担忧了一秒,立刻平静地回复他:“师兄,别客气,你说!”

    “我姐姐家的儿子,今年要考研,选择了你的导师,初试已经过

    了,但成绩不占优势……”听到这里我就明白了,我的导师是一位热门导师,师兄这次多半是

    找我要导师的联系方式,甚至需要我去找导师为他外甥美言几句。

    这种电话我接过不少,实际上让我很为难。因为我的导师很讨厌走

    关系,为了保证公正,他在复试之前是不见学生的。

    虽然这很尴尬,但我还是想跟江师兄说明情况,刚打好了拒绝的腹

    稿,结果江师兄接下来的话却没按我的剧本走。

    “他对此很重视,想报一个××考研的补习班。想问问你,××考

    研的补习班靠不靠谱啊?你有更好的推荐吗?”

    哎呀,就给个建议嘛,有啥为难的!我当即帮江师兄分析了考研补

    习班的利弊。

    可是说了很多,感觉又对不住当年江师兄帮我的恩情,我就又讲了

    一些,包括导师的研究方向和知识专精。

    突然,我意识到自己是不是说多了,感觉自己无形中降低了底线,仿佛有一种想法——我都做了这么多了,就送佛送到西吧!

    我立即明白,这就是江师兄情商高的地方。虽然他有恩于我,可是

    他对我提出要求的口子是很小的,就算我只提供了一些建议,他也一定

    不会被我拒绝,我们俩的关系也不会遭到破坏。

    心理学家艾略特·索伯(Elliott Sober)和大卫·威尔逊(David

    S. Wilson)对于利他提出了自激励效应,自激励效应的存在指出了利

    他者在适应性方面获得提升的一种新途径:在危机情境下,虽然利他在

    客观上消耗了行为者的物质资源,降低了利他者的外部效用,但利他行

    为能够为利他者带来内部效用的增益,那么个体的助人行为便会增加。

    也就是说,当我给予江师兄关于考研的建议时,我似乎梳理了毕业

    五年来,对导师和专业的理解。而且他不断暗示我,我已经不是毕业时

    那个可怜兮兮要他帮忙找工作的鼻涕师弟,而是一个可以独当一面的专家了。

    理查德·道金斯(Richard Dawkins)也认为,当我们的利他行

    为能够充分彰显自己在群体中的优势时,利他行为便会得到强化。

    | 03 |

    经常有公众号和个人来申请转载我的文章,但有一部分人我是不理

    的,他们也许不明白原因,他们的请求向来是这样的:

    “你好,请问你的文章可以转载到我的公众号个人空间吗?”

    在微课直播间里,大部分同学看不出来这个请求有什么问题。

    有人说,是没谈钱吗?不是,我的转载不要钱!

    有人说,是不够礼貌客气吗?不是,我没有那么大牌。

    有人说,是不能转载给小号吗?不是,我愿意转载给任何人。

    那原因是什么呢?我把成熟编辑的请求信息,发出来给大家看看。

    “您好,剑圣喵大师,我是××公众号的运营××,希望转载您

    《××××》一文,我们平台粉丝××,头条阅读××,会按照转载需

    求标明出处,保证文章不会用于商业用途,我们的公众号ID是

    ××××。”

    现在你明白了吧,我之所以不理前者,是因为他们的信息太过简

    单。首先,我需要浪费很多时间提出一个个问题向他们询问。其次,他

    们的这种不成熟,会让我极大怀疑文章有滥用的可能。

    还有些读者的大段文字,可能让我很难帮助他们。他们经常发一大

    段话,然后接着问这样的问题:

    “老师,你说我到底该怎么办?”“老师,我到底要不要离婚?”

    “老师,我是不是该立马辞职离开这个单位?”

    心理学研究表明,网络求助一旦有责任转移的语气,对方给予帮助

    的可能性就会大大降低。

    我很想告诉这些读者,我不能帮你做决定。一方面,我不了解你的

    具体情况,你描述给我的事实存在被加工过的可能性,我轻易给你提出

    建议,出现灾难性后果我负不了责。另一方面,我随意插手你的生活,这会阻碍你自我成长的能力。

    我喜欢那种让我做选择题的读者,因为这个选择的基础是他自己已

    经想好的,我喜欢这种为自己负责的态度。

    | 04 |

    我就是不愿意像某些人一样,为了所谓的人脉刻意交朋友,又为了

    某些“有用社交”放弃朋友,带着虚伪的面具和伤害自我的笑容活着,最后用这些人脉去完成他想要做的事情。

    当然,他们达不到目的,因为对每个人都热情,就意味着在每个人

    心目中的分量都不重。所谓得道者多助,把别人装在心里,别人自然会

    来帮你。要想获得有用的人脉,你就要牢记以下“潜规则”:

    (1)所有的帮助,都是为了和对方拉近心理距离,盛气凌人和道

    德绑架式求助,只会让人生厌。

    (2)请求中要考虑对方的立场,对方有拒绝你的权利,建立一个

    安全舒适的交流环境。

    (3)求助不要浪费对方时间,小事宁愿花费金钱,也不要消耗朋

    友的时间。(4)在人际关系中,没谁喜欢被别人单方面消耗。想要认识厉害

    的人,不只有必须成为厉害的人一条路。你可以给厉害的人展示你有某

    种方面的潜力,也可以让厉害的人觉得,他对你的帮助,可以让他变得

    更厉害。

    这个世界上有一半的问题和麻烦来自:请求别人请求得过多;考虑

    别人考虑得太少;答应别人答应得太早;而拒绝别人又拒绝得太晚。

    参考文献

    胡天翊.(2013).义不容辞还是情有可原:危机情境中的道德判

    断(博士学位论文).北京大学.

    姜丽萍,姚岚,王玉玲,王一婷,金伟琼.(2008).桑美台风灾

    害对幸存者心理影响的定性研究.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2,929–933.

    李建会.(2009).自然选择的单位:个体、群体还是基因.科学

    文化评论,6(6),19–29.

    李靖宇.(2014).低自我控制状态增加危机情景中的利他行为

    (硕士学位论文).北京大学.

    Darwin, C.R.(1871). The descent of man, and selection in

    relation to sex.London: John Murray.

    Dawkins, R.(2006). The selfish gene(30th

    ed.).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Eldakar, O.T., Wilson, D.S.

    (2011). Eight criticisms not to make about group selection.

    Evolution, 65, 1523–1526.别拿你的错误逻辑来要挟我

    | 01 |

    红拂姑娘在父母离婚后,就一直跟着妈妈过。

    她的继父对她同母异父的妹妹非常宠爱,却对她百般限制。甚至总

    让她们处于一种竞争的状态下,当然,这种竞争无论最后是什么结果,都会被继父判定是妹妹赢了。

    这样的家庭环境让她越来越自闭,越来越不愿意和别人讲话。

    可她的继父总喜欢拿她炫耀,有一次,继父当着很多狐朋狗友的

    面,要求红拂叫他“爸爸”,叫一次给10元钱。红拂不愿意叫,让继

    父丢了面子,继父不仅当晚打了她,还连续几天都没给她吃饱饭。

    妹妹也时常嘲笑她,在爸爸妈妈眼里,妹妹是百依百顺的,红拂却

    是叛逆冷漠的。

    继父去世后,把所有财产都留给了妹妹,妹妹似乎完全不想分享财

    产。这使得红拂必须打工赚钱养活自己,这也使得她们之间再无任何姐

    妹情。

    上大学后,红拂选择了国家报销学费的师范专业,由于成绩优异,她不仅被保送上研究生,毕业后还进入一所省重点中学当老师。

    而妹妹在经历了一次失败的婚姻,被前夫骗走了众多家产后,依旧

    纸醉金迷,丝毫不愿意降低生活标准。

    这天,红拂接到了妹妹的电话。妹妹找她借十万元钱,目的是开火

    锅店。要知道,这可是学校给她的安家费,红拂的全部财产。红拂不愿意,妹妹开始哭诉自己的悲惨遭遇。

    “我被前夫骗得好惨啊!我现在的丈夫又只听婆婆的,一分钱不愿

    意出,我差点就抵押了房子。”

    妹妹听出红拂不愿意帮助她后,使出了“撒手锏”。

    “我已经走投无路了,只能求助我的姐姐了。如果你遇到困难,最

    可靠的人难道不是家人吗?”

    红拂此时心中浮起了一种恐惧感和内疚感。

    接着,妹妹一改往日傲慢的讲话方式,温柔地提出让妈妈和红拂谈

    话。妈妈说了很多关心她的话,但话锋一转,又提到自己的身体每况愈

    下,希望红拂能够帮助妹妹渡过难关。

    这一招重重击中了红拂的软肋。

    这几年虽然一个人坚强地活着,但她真的幻想着某一天,在可恶的

    继父离开后,她能够和自己的妈妈甚至妹妹一起生活,一起吃晚饭。每

    到春节这样阖家团圆的日子,她都会悄悄流泪。甚至她连恋爱都谈不

    好,总感觉自己对人际关系充满了排斥和警惕。

    “如果借了钱给妹妹,我就又有家了!”

    于是,红拂把钱借给了妹妹。

    可惜,她没能再次得到家人的爱。甚至,她还打听到,妹妹把钱借

    走,根本不是去开火锅店,而是为了维持她极尽奢侈的生活。

    “老师,我该怎么办?”

    隔着屏幕,我都能感受到她的悲伤。

    该怎么办?其实很简单,运用法律武器要回自己的安家费。但在此

    之前,我要告诉红拂一件事。

    “傻姑娘,你被骗了!”一段亲密关系,尤其是家庭亲密关系,是不可能靠钱来弥补的。妹

    妹和妈妈所承诺的“家庭温暖”,根本就是海市蜃楼。

    这个世界的幸福是无常的,有些东西逝去了,就不要再想办法把它

    抓住,否则到头来只是一场空。

    这个世界的爱还有很多方式,太执着于某种方式的人,会坠入地

    狱。

    | 02 |

    其实,红拂姑娘遭受了一种人际暴力。

    这种人际暴力比语言侮辱、冷暴力隐蔽得多,杀伤力也更强。

    它的名字叫“情感勒索”。

    美国心理学博士苏珊·福沃德在《情感勒索》一书中说,“施暴

    者”们的标准台词是:“如果你真的爱我……”

    情感勒索者会为“付出”和“责任”之间设定新的界限,具体点就

    是:他完全不需要付出,但你一定有天大的责任。

    他会告诉你,不管你喜不喜欢,你都必须按照他们的要求去做,甚

    至要对他们的无礼要求有求必应。

    从此,一段关系中再也没有了“自愿”“真心”“奉献”和“守

    护”。有的只是“责任”“义务”和“守规矩”。

    这种不平等的人际条约,有一个错误的假设,那就是:好像一个人

    对别人的关怀可以永远不会枯竭,而且永远不需要对方有同等的情感付

    出。

    这段扭曲的关系里没有爱,一个是“忠犬”,另一个是主人。他们会想办法在你心中建立起一个奇怪的逻辑,那就是明明是他自

    己伤害自己,可你要是不满足他的要求,那他受到的任何伤害,都是你

    的行为导致的。

    这充分利用了我们的“罪恶感”。

    因为作为一个有良知、有道德的人,我们不能容许自己的行为伤害

    到别人。

    “罪恶感”会让我们对自己善良、正直的自我评价产生动摇,让我

    们突然产生一个错觉,“我们该为情感勒索者自己导致的痛苦负责”。

    我必须帮天下的受害者厘清一个思路。

    第一,“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真正爱你,并值得你珍惜的人,即使你的行为真的伤害到了他们,他们也一定不会拿这种行为来要挟你做什么事。

    第二,你帮了他才是真罪恶。

    上文中的妹妹之所以会陷入困境,是因为她明知自己的能力不足,却还想过曾经的花天酒地的生活,丝毫不愿意降低自己的消费标准。

    你要在此时借钱给她挥霍,只会让她更加看不清现状,所谓“肉包

    子打狗,一去不回”。说句实在话,是我的错又怎么样,你伤害我的时

    候,你考虑过弥补你的过错了吗?

    | 03 |

    情感勒索还有一种很明显的特征就是,勒索是无止境的。

    无论付出多少,你永远都没有办法堵住他们的缺口。

    在许多家庭里,孩子永远都亏欠着父母。只因为他们生你养你,所以你永远都必须向他们妥协。

    无论你的岁数有多大,无论他们用什么样的态度对你,无论他们怎

    么粗暴地干涉你的决定,然后把你的人生弄得乱七八糟。只因为他们给

    予你生命,所以他们有借口要求你做一切事,无论任何时间。

    旧事重提根本就是他们的家常便饭。至于他们做过的对不起你的

    事,就选择性忘记。

    女儿要远嫁,爸爸以自杀要挟道:“养了你这么大,你居然背叛

    我!”

    儿子结婚后,妈妈躲在门口偷听:“我把你拉扯大,我就有权知道

    一切!”

    一段没有爱只有情感绑架的关系,早已经名存实亡了。

    我希望天下的父母明白一点,如果你选择给予孩子生命,却没有给

    予他自由,那这就不是一份恩惠,而是一种祸害。

    希望我们的身边,再也没有情感勒索。好的关系是两颗心彼此温

    暖,而不是一颗心对另外一颗心的单方面付出。真正的高手,都能不被外界声音所扰

    | 01 |

    “微信的发明人”张小龙,近日在“2019微信公开课”上分享了

    他对新版微信始终如一的坚持。面对用户对新版微信7.0的吐槽,张小

    龙说:“每天有5亿人在吐槽,有1亿人想教我做产品……不过我都习

    惯了。”

    交流在张小龙眼中不是桥梁,他认为沟通是把自己的人设强加给对

    方。张小龙在产品创设方面非但不听旁人意见,反倒装“聋”。有朋友

    说,在互联网界,微信就是一个异类,跟其他产品不一样。

    许多互联网公司为了尽可能实现流量变现,都会在进入APP的页面

    插入广告。张小龙说:“微信有8年了。如果微信是一个人,它一定是

    你最好的朋友,你才愿意花那么多时间给它。那么,我怎么舍得在你最

    好的朋友脸上贴一个广告呢?你每次见它,都要先看完广告才能揭开广

    告跟它说话。”

    只有张小龙把微信当成产品,也只有微信把用户当成客户。

    张小龙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坚持你的原动力,不要让无谓的沟通将

    它抹去。

    一个26岁的姑娘,正处于工作上升期,每天忙得不亦乐乎,对未

    来充满希望,一直坚信只有更努力的自己才能等来足够优秀的他,因此

    姑娘每天努力工作,认真健身,状态好得不得了。

    亲戚和朋友看不下去了,告诉她,她这是在拿自己的命运开玩笑,女生26岁还没有男朋友太可怕了。你没有工作可以,但你不能嫁不出去,再说你挣那点钱算什么,不

    够买房也不够买车,白忙一通。

    如果姑娘不够坚定,就此盲目地去相亲约会,很可能一无所获;倘

    若姑娘够坚定,能稳住阵脚随心走,很可能就会在进取的同时遇到对的

    人。

    然而,人最不易的事就是面对奋斗路上的反对声。

    总有人在你满怀热情、脸涨得通红的时候,站出来泼一盆冷水。有

    的人瞬间结了冰,而有的人却只是洗了个澡。后者就是成功者。

    | 02 |

    想必大家都知道大名鼎鼎的beats耳机吧,就是那个无论是大人物

    还是小人物都愿意挂在脖子上遛大街的耳机,其品牌的两位创始人最初

    是美国的嘻哈歌手和制作人。

    曾有记者采访其中一位创始人,问他为何在商业领域如此优秀。这

    位创始人说,其实做商业就和赛马一样。

    为什么要给赛马戴上眼罩,就是因为如果它总看着左边的马或右边

    的马,就会踩空。人也需要眼罩这个东西。当你在追求什么的时候,你

    就不应该左顾右盼,去做就是了。

    人生的每一次选择都像是赛马,在赛马跑道上,只有坚持初心,不

    顾他人影响,走你自己的路,才能不畏首畏尾,被别人左右。

    那个曾被人视为全靠父母的星二代、反叛又桀骜的窦靖童,在北京

    卫视的跨年演唱会上,身披军大衣,头戴雷锋帽,冻得哆哆嗦嗦地演唱

    完了自己的曲目,并向观众鞠躬露出天真的笑容。

    你很难想象,此刻舞台上认真、专注、可爱的小姑娘,是天后妈妈和巨星爸爸的宝贝女儿。

    她尊重观众,热爱音乐,坚持自己喜欢的音乐风格。

    人们说她的声音像王菲,应该唱抒情慢歌。可窦靖童偏不,她喜欢

    什么就唱什么,她的歌基本都是英文歌,风格轻松惬意,和老妈的音乐

    风格南辕北辙。

    其实这种看似“固执”的神经质性格,反而是很多人达成梦想的必

    备品质。

    与其说是“固执、一头撞在南墙上”,倒不如说是不轻易妥协。不

    轻易向生活、向现实妥协。

    窦靖童曾这样阐述自己的人生观:“你在这个社会给你既定的这条

    线外,找一条属于自己的平行线,你要活在这个社会的大环境里,但可

    以保持一点点距离。”

    她从不妥协,不在乎外界赋予她的压力和条条框框,她只想在有限

    的自由中,拼命精彩地生活,热烈地做自己喜欢的事情。

    王小波曾说:“永不妥协就是拒绝命运的安排,直到它回心转意,拿出我能接受的东西来。”

    现在的窦靖童,就像是一路披荆斩棘的战士,在重重压力下闯出属

    于自己的一片天。

    在你给别人展示出自己的主张时,别人也会提出自己的主张,冲撞

    就产生了。很多人试图沟通,却发现,很难改变别人,却也不愿轻易被

    别人带着走。这种无效的沟通有太多,或者说,双方谁也没有可以深入

    对方的能力。

    《奇葩说》的辩手臧鸿飞,因为留着一头长长的“脏辫”,每次回

    到家乡的胡同,都会被街坊四邻指点:“你看那孩子留着长头发、不上班,早晚都要进监狱。”他就这样被人指着后背指了十年。

    然而臧鸿飞就是想证明,那个留长头发、天天不上班的人,他也可

    能进不了监狱,他也可能走到一个很大的梦想的舞台。

    但现实是,我们不可能会花很多时间去向不了解自己的人解释,我

    为什么有8个耳洞,我为什么文了身,我为什么抽烟,我为什么会有抑

    郁症,我为什么放弃铁饭碗去追梦……即便你说了,别人也不一定信

    你。

    因为总有人觉得,你与他不同的生活状态,是对他生活的亵渎甚至

    威胁。

    直到现在,臧鸿飞路过某公司的大门时还会被当作是要饭的,而他

    却戏谑地对保安说:“我进去拿几个瓶子就走。”

    所以,装聋作哑、顶着不被理解过生活是一种非常有勇气的常态。

    臧鸿飞说:“我特别希望当我老了,最引以为傲的作品,就是我不

    妥协的一生。”

    我们也一样,因为,最闪耀的星星总是独自绽放光芒。

    | 03 |

    周国平曾说:“被人理解是幸运的,但不被理解未必就是不幸。一

    个把自己的价值完全寄托于他人的理解上面的人往往并无价值。”

    成功是由一次次的困难撑起来的,所以碰壁不可怕,可怕的是一辈

    子顺风顺水,从未认清过自己。

    当我们害怕做自己时,实际是在害怕什么?

    当你要一心一意做一件事的时候,得不到“重要的人”的支持怎么

    办?形单影只怎么办?每个人其实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但是有些人特别怕自己是独立个

    体,他就靠拢到一些群体里,每一个独立的个体都会是鲜活一点的,而

    不是完全没有缺点的。

    世界这么大,即使没有大多数人的支持,也并不代表没有和你频率

    很相近的人存在。然而最难的是,我们一起出发,你却在半路返航。

    不变的初心,才是纯粹的真心。

    日本动画大师宫崎骏,早年丧母,又目睹了父亲因利益犯下罪行,少年时期一直孤独无助,到了中年,事业也一直没有发展,如今77

    岁,依旧一个人生活。

    可以说他的生活就是灰色的,但他的每一部作品都充满童真的颜

    色。在他的影片中,只有孩童、森林和绿色。

    宫崎骏一生都坚持着童真般的美好,从未向心中的黑暗妥协。

    有了宫崎骏,多少人才得以在电影中找到心灵的栖身之所。

    为什么总有人坠入万丈深渊?因为人经不起诱惑,在困难面前你若

    掉头回去,一定不会再来了。

    或许我们都只是普通人,没有豪言壮志也缺少雄心。

    但是哪怕此刻无法踏上征途,那么,至少将我们的初心好好地珍藏

    在心中,不让它因岁月的冲刷而斑驳失色。自黑,是内心强大的极致

    | 01 |

    很多同学问我,经常被别人笑话怎么办?

    我想告诉这些同学,你跟着他们一起笑自己啊,如果他们看不到你

    的难堪,这份无趣就会转移了他们的注意力。

    真正热爱生活的人,都是擅长自黑的人。

    老舍就说过,一个会笑,而且能笑自己的人,绝不会为一件小事而

    急躁怀恨……嬉皮笑脸并非幽默,和颜悦色,心宽气朗,才是幽默。

    大家肯定会问,自黑,那不是让自己更加无地自容了吗?

    心理学中有个概念叫作“犯错误效应”,也叫“瑕不掩瑜效应”,指的是对于有实力的人,犯下某个小小的错误反而会提高他们的魅力

    [阿伦森(Aronson,1966)]。

    但这个效应有一个关键的地方就是,自黑时,你必须彰显你的实

    力,否则就会适得其反。

    因此你就要学会以下两个技巧:以柔克刚和欲褒先黑。

    以柔克刚展现的是自己的口才,能够通过语言引导,化解对方的恶

    意笑话。

    欲褒先黑展现的是自己的真正实力,即通过黑自己来表现自己的雄

    厚实力,就像拿过别人攻击你的长矛,在自己的盔甲上戳两下,结果长

    矛断了。对方此时一定心胆俱裂,再也不敢发动进攻。你便证明了,你

    是一个“黑不动”的人。| 02 |

    自黑的高级:以柔克刚。

    当对方对你发出语言攻击的时候,你把对方的侮辱,通过自黑的方

    式放大化、夸张化,让对方这个侮辱看起来像个笑话。如果对方再继续

    侮辱,那他自己就成笑话了。

    比如,某次自媒体人聚会,有一个自称很牛,但我却没听过名号的

    作者,用阴阳怪气的语句嘲讽我:“喵大师,听说你们知乎几十万粉的

    大V,都经常有女粉丝投怀送抱,要不跟我们分享分享?”

    大多数人遇到这种情景,肯定会选择断然否认:“你别乱说啊,根

    本没有的事,你们大家不要信他!”

    原谅我的直白,许多人就是这样。如果你此刻如此反应,在场的所

    有人都只会觉得你欲盖弥彰,被人说到了痛处。

    这时采用自黑法是最棒的了。

    “其实,情况比你说得严重,我写一篇文章大概涨三千粉,其中就

    有一千多女粉和我约会。”

    使用这种自黑法,就把对方的一个恶意攻击变成了一种玩笑。成为

    玩笑后,这个哏不仅对你毫无杀伤力,还成为你博众人一笑的哏。对方

    再使用,就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了。

    明星杨幂就经常被人黑“脚臭”,“演技差”,其实这是有侮辱性

    质的。杨幂不但不在意,反而主动“黑”自己,常常拿“脚臭”来自

    嘲,而且她把这个哏已经玩到了不可自拔,甚至在《分手大师》里还出

    现了这个段子。这就是一种高情商。

    | 03 |自黑的最高级:欲褒先黑。

    戴维·迈尔斯在《社会心理学》里描述了这种方法:人们对外展示

    的自我和他们的自我感觉是不同的。最明显的例子不是虚伪的傲慢,而

    是虚伪的谦虚。

    这种自我贬低是一种很巧妙的自我服务,因为它很像安抚心灵的定

    心丸。

    比如,我有个朋友在一次聚会上说出这么一句话:“听说你们学心

    理学的,心里都有病是不是?”

    她才一说完,就觉得自己失言了,但一时不知道怎么缓解尴尬,只

    能嘟囔一句,让我不要把她的话放心上。

    “是的,我们学心理学的,可能过于关注别人的心情,从而忽略了

    自己的感受,这可能是一种病吧!”

    这时,我接了她的哏,不仅让她有台阶下,还让自己显得很幽默。

    又比如,我某天在一个学校演讲,有个学生站起来挑衅我:“老

    师,你觉不觉得你今天讲得很‘垃圾’?”

    这种场合对演讲老师是不公平的,如果你回避了这个挑衅,会被认

    为软弱,如果你反击这个学生,又会被说成“不够大度”。于是,我使

    用了“自黑法”。

    “觉得啊,我今天讲的不仅垃圾,而且三观尽毁,是大部分老师不

    屑讲的内容。可是,同学们,如果我今天讲的是非常‘正确’的内容,比如好好学习、天天向上,你们想坐在这里听吗?”

    自黑是一种高情商技巧。很多时候,你越是要守住道德高地,越是

    在乎你在别人心中的形象,就越让你显得破绽百出,陷入被动挨打的境

    地。

    这个时候自降身份,主动跳出对方给你设的圈套,就尤其重要。如何避免和强大的敌人同归于尽,关一帆是这么教程心的:

    “我知道你想不出来,因为你太善良了。很简单:攻击者首先改造

    自己,把自己改造成低维生命,比如由四维生命改造成三维生命,当然

    也可以由三维改造成二维,当整个文明进入低维后,就向敌人发起了维

    度打击,肆无忌惮,在超大规模上疯狂攻击,不需要任何顾忌。”

    通俗地说,把自己抬得高,就会处处受到制约。把自己降低一点

    儿,就可以疯狂攻击,不需要任何顾忌。

    泰戈尔在《园丁集》里也说,我把我的痛苦说得轻松、可笑,因为

    怕你会这样做。我粗暴对待我的痛苦,这样你便不会发现我的弱点。

    泰戈尔很早就发现,诙谐与不羁才是面对生活最安全的方式,而幽

    默是最安全的保护色,能坚固地将你与伤害隔离开来。

    《天龙八部》里武功深不可测的扫地僧也只是自称“区区老僧”。

    一个真正的高手,即使是说自己“只有织鞋贩履之能,鸣金打更之

    志”也是带着自信的笑容的。往往到最后你会发现,他其实文武双全。

    这个世界有太多自以为是的人,所以能自黑的人,都是生活里真正

    的强者。PART 2

    好好说话,高情商精英的必修课高情商的人,是怎样“好好说话”的

    | 01 |

    同样的一段话,有人能用它改变命运,你信吗?

    考研分数线一出来,我的邮箱里就塞满了调剂信。

    原因是我的导师的好多重磅论文,通讯作者都是我,联系邮箱留的

    也是我的。主要是投稿时,很多审稿专家的意见,确实很奇葩,所以往

    往由我先过滤一道,再提交导师修改。于是,很多考生的调剂信就发到

    我这里来了。

    其实我的导师的研究方向每年都很抢手,有一年甚至达到四十比一

    的录取比例,一般是不接受调剂的。对于这样的邮件,我只能回他们一

    个导师的正确邮箱。不过我知道,导师没什么时间看。

    但有那么一位同学的调剂信,我不仅破例将它转发给我的导师了,而且更神奇的是,我的导师最终还真录取了她。

    为什么呢?

    80%的考生,调剂信都是这么写的:

    “你好,我叫×××,我毕业于×××,原本报考×××,估计分

    数不够,想调剂到您执教的专业,不知道您有没有名额,我的成绩是

    ×××××。”

    这样的调剂信,我的第一感觉就是群发的。就像你追了一个女神,被女神给拒绝了,于是你只能降低要求追求别人。这样的人再优秀,也

    很难有女生接受。因为但凡有点自信的女生,都不会觉得,她比所谓的女神要差。

    调剂也是这样,你必须解释一下,你退而求其次选择我的原因是什

    么?难道仅仅是因为我的分数线比那边低吗?如果是,对不起,我拒

    绝,我也是有人追的好不好?

    梅同学的调剂信是这样写的。第一段她也是写了自己的基本信息。

    但第二段,她写道:“通过网上查阅和学姐介绍,知道老师您风趣幽

    默,学术底蕴丰厚,一方面我对老师您的口碑和人气十分驰往,另一方

    面我不想放弃学习心理学的梦想,所以我希望调剂到贵校深造。”

    接着她列举了导师的一些研究,显然是看过导师的著作,引用的一

    句名言,还是我的导师做讲座时的口头禅。

    最让我高兴的是,她还写道,我的导师的研究覆盖了哪些人群,她

    打算如何扩大下受众类型,还打算将导师的研究同她的毕业论文结合在

    一起,形成一个全新的研究方向。

    这封调剂信让我感到很亲切,她对我们研究方向的了解就像一个小

    师妹一样。

    既然她下了这么大功夫了解我们的研究方向,我也就想想怎么样用

    个恰当的方式把她的调剂信转给导师吧,哪怕我的导师不接受调剂。

    后来,在一次给导师祝寿的聚会上,她亲切地和我打招呼,谢谢我

    的推荐。

    我悄悄问过导师:“您为什么会破例录取她?”

    导师说:“她的言语智力很高,相当适合做心理咨询。”

    所谓情商高,就是懂得好好说话,而好好说话最重要的一条标准就

    是——心里装着别人。

    | 02 |有一幅搞笑漫画是这样的。

    A说自己之所以有好人缘,是因为他经常邀请朋友去他家带游泳池

    的别墅聚会,经常开着自己的游轮载着朋友去三亚度假,经常一言不合

    就发几十万的红包。

    于是他问B:“你凭什么有好人缘?”B说:“我靠颜值。”

    A的心灵遭受了成吨的暴击。

    其实在我看来,靠别墅、游轮建立起来的好人缘,不叫人际交往,叫“仗势欺人”。

    靠在朋友圈里无限发自拍,用美图秀秀把自己P得跟个妖怪似的,希望靠颜值去吸引别人,也不叫人际交往,叫“色诱术”。

    靠钱累积的朋友,钱尽即散;靠脸吸引来的情人,卸妆即分。当岁

    月爬上脸颊时,那个曾经最爱你的人,只会陶醉在另外一张脸上。

    真正稳定而良好的人际关系,靠的是给予对方情绪价值。

    什么是情绪价值?

    如果你是我的朋友,每一次你和我交谈,我都能让你对自己更满意

    一点儿,对未来的生活更乐观一点儿,在压力巨大的生活中更快乐一点

    儿。

    这便是情绪价值。提供情绪价值最好的方法,就是好好说话。

    一个没有情绪的聊天只能是尬聊,我说过,聊天聊的不是内容,而

    是内容背后所折射出来的情感。

    低情绪价值的聊天,就像这样的一问一答。

    A:吃饭了吗?

    B:吃了。A:吃的什么?

    B:鱼香肉丝!

    A:谁做的?

    B:我妈。

    A:你亲妈吗?

    B:是的。

    A:是生你的那个妈吗?

    B:是的。

    A:生你的时候疼吗?

    B:疼!!!

    还有这样忽略对方背后的情绪感受,喜欢对聊天进行“总结式发

    言”的对话。

    A:刚刚看到一句话,游戏掉线了可以重连,女朋友没了可以一直

    玩游戏(哭笑不得的表情)。

    B:说得很有道理。

    还有这样不关注对方,喜欢自开话题的对话。

    A:你看我的指甲好不好看?

    B:我最怕和同学说话了,脱口就出川普!

    A:像不像一个老妖怪?

    B:老妖怪?谁?川普?

    A:去死吧,我和Siri聊天都比你有趣。

    当我发了某条吐槽的朋友圈后,某读者“安慰”我。“大师,我知道的,你内心其实还是个孩子,想哭就哭出来吧,会

    好一点。情绪不要压抑,释放出来会好很多。虽然你看起来很坚强,但

    是我能感受到你不为人知的悲伤。”

    大哥啊,你知不知道“优秀的人,从来不会输给情绪”这句话是谁

    说的?是我啊!

    我“内心其实还是个孩子”,这不是打自己耳光吗?我的这条朋友

    圈纯粹只是吐槽一下,不要过度解读好吗?

    况且能靠哭就解决的情绪,从来都不是什么真正的情绪,人要化解

    一个情绪靠的是对情绪的认知,而非宣泄。

    一段好的亲密关系,最终走向悲剧,往往是从不好好说话开始的。

    总把消极和负面的东西扔给对方,只会让人感到别扭。

    毕竟打着“真爱”的旗号,让别人为你的糟糕情绪和言行埋单,是

    情商极低的表现。

    | 03 |

    真正的好好说话,该是什么样子的呢?

    我有一个学生毕业了,我也就是在大一教过她心理学,不是很熟

    悉。一天她来找我咨询,她毕业后,有好几个单位愿意要她,她不知道

    该如何选择。

    我建议选择工资最高的那个,其他因素先不考虑,让供养你这么多

    年的父母,好好歇一歇吧!

    但是工资高的有两家,于是我建议选择休息时间多的那家。

    女生不解:“老师,刚毕业不是应该更努力一些吗?你为什么让我

    选择休息时间多的那家?”我告诉她,方便她再找一份兼职。于是女生回了我这么一段:“周

    老师你才华横溢,你又当老师又当作家又当主播,可以兼三份工。而我

    这样的小菜鸟,恐怕只能多看看书了!”

    这个时候我该回什么呢?

    首先你要知道这个女生想要什么。

    微课直播间里,很多同学说,这个女生有点不自信,她想要一点安

    慰。

    她想要的不是安慰,她想要的是鼓励。安慰是你告诉一个人情况没

    那么糟,鼓励是告诉一个人“你可以的”。

    有同学说,她不想兼职,我应该换一个建议。兼不兼职,此时重要

    吗?不要总想着帮别人做决定,也不要想着迎合别人的想法。理性的建

    议太冷,真正的情商高手,从不说冷话。

    她想要的是什么?

    她想要成为我这样的人。

    那么我就给予她这份支持吧!我这么说:“在这个狰狞的世界里,你要在这么多的企业里做选择,就好像与众多怪兽搏斗一样,这样的精

    神怎么会是一只小菜鸟?况且,我能兼这么多工,不是因为我才华横

    溢,而是因为我别无选择,在这一层面上,我相信你和我一样。”

    大部分时候,人们说出一句自嘲的话,不是为了让你迎合,或者是

    安慰他,而是为了让你否定这句话,这便是一种情绪价值。

    心理作家大将军郭这么说过:提供情绪价值,就是先学会积极关

    注。

    这样做的好处是,你不但能在这个过程中学会如何积极地回应对

    方,提供高情绪价值,更重要的是,你能渐渐获得明朗而乐观地看待世

    界的角度,当你变得更积极,你自然能做到提供高情绪价值的第二步——更倾向于提供正面的信息。你会发现值得抱怨的事越来越少,而你

    想要分享的快乐越来越多。

    高情商的人,为什么一开口就赢了,因为他提供的情绪价值,是无

    价之宝啊!

    人与人之间,最大的吸引力,不仅仅是你的容颜、你的财富、你的

    才华,而是,你传递给对方的温暖和踏实,以及那份正能量。常说这句话的成年人,多半都废掉了

    | 01 |

    公孙姑娘是一个知名语言类节目的编导,最近她们上线了一个新节

    目,她要我推荐嘉宾。

    她的要求有:

    (1)长得帅,年龄在30岁以下。

    (2)多才多艺,尤其要有好的表达能力。

    (3)要有一份体面点的工作,学历本科以上,研究生更好。

    (4)有成为网红的潜质。

    可惜啊,要不是因为我不满足第一条要求,我一定亲自去。

    这时,我想起了我的好友彭帅。

    彭帅不仅帅,而且还是高校老师,名校硕士学历,更是他们学校的

    各类晚会的主持人,又能唱歌又能弹吉他。很多女生来蹭他的选修课,就为了要他的微信,仰慕他的女生还经常争风吃醋,让他很狼狈。

    我多次跟彭帅说,他的这份潜质就应该C位出道。

    他告诉我,他上大学时就兼职当模特,要不是父母逼着他当老师,他也有当明星的梦想。

    彭帅还打趣地说:“你这么红,以后我就抱你大腿实现梦想了。”

    结果机会说来就来了!我当即把彭帅的照片、工作性质和他的艺术特长等资料,全部发给

    了公孙姑娘。我还特别嘱咐她,如果彭帅上节目了,我这边会帮忙宣传

    提高热度。

    公孙姑娘看了彭帅的情况后很满意,找我要了他的微信号,她要亲

    自和彭帅谈。

    当时我很高兴,结果一个月过去了,节目第一期出来后,我看了

    下,男嘉宾里并没有彭帅。

    说实话,我真觉得第一期的男嘉宾没有彭帅优质。我连忙问彭帅是

    怎么回事。

    彭帅说,公孙姑娘加了他后,简单聊了几句就失踪了。

    我说:“那你主动联系下她啊!”

    彭帅说:“我不了解具体情况啊,我到底问她什么啊?”

    我说:“好吧,我去问问她。”

    我发消息给公孙姑娘,她告诉我,彭帅不过关!

    哪里不过关?在我看来,无论颜值、口才、个人情况都非常OK

    啊!

    公孙姑娘一字一句地说:“参加节目的意愿不过关!”

    原来,她对彭帅的情况确实是满意的,但她在选嘉宾时,往往有一

    个小考验,那就是她会故意失踪,看看候选者能否主动联系她。

    因为朋友介绍来的候选者,经常会出现这样的问题:一旦在节目中

    面临巨大挑战,或者有淘汰的环节,他们意识到自己有丢脸的可能性

    时,便会以各种各样的原因提前退出节目。

    这不仅会浪费节目组为他们精心包装的人设,也会打乱整个节目的

    进程。所以,总需要众星捧月的嘉宾,她是不敢要的,无论他的条件有多好。

    于是,我继续劝说彭帅主动一点儿,但我没有告诉他这是个考验。

    彭帅告诉我,他有A、B、C、D四件事还没有做,做好了他就去。

    “过段时间我再忙这件事吧!”

    我不得不承认,公孙姑娘的考虑是正确的。

    在我看来,A、B、C、D四件事不至于忙得连联系下别人的时间都

    没有。更重要的是,日常工作就能占用自己一切时间的人,要么懒惰,要么效率低。

    下班后把足够的时间用于提升自己,这样才能让你走得更远。

    日本奈良的鹿,一直都吃不饱,体重只有普通鹿的60%,健康状况

    和寿命都非常堪忧。不应该啊,游客天天都给它们喂鹿仙贝,它们不缺

    食物啊。因为它们真正想吃的是草,而且是森林里植物纤维丰富的野

    草。为此,有些鹿尝试逃走,甚至做出攻击人的举动。

    虽然奈良县开始诱杀逃走的鹿,但由于鹿在很多日本人心中是神圣

    的动物,大部分鹿成功逃到了森林,并逐渐恢复了健康。

    而那些留下来“等一等”的鹿,则永远以亚健康的状态活在公园

    里,随着岁数的增大,逐渐失去了逃跑的能力。

    饭要靠别人来喂的人,永远都吃不饱。而在饥饿面前选择了“等一

    等”的人,命运总会让他的一切机会变为不可能。

    | 02 |

    为什么空有上进心的人,永远都成不了行动上的巨人。因为他们陷

    入了一种“退强攻弱”的恶性思维中。在很多高校做演讲时,我都要给学生做一个实验。我问在座的同

    学:“关注新媒体,比如微博、微信公众号、抖音、知乎等的请举

    手。”

    超过七成的学生会举手。

    我接着问:“谁愿意做一个内容产出者,我认识一家网红公司,可

    以把你包装成网红,愿意尝试的请上台来。”

    一般情况下,根本没有人愿意上台。

    我让同学在纸上写一下,你大脑中“愿意尝试”和“不愿意尝

    试”的理由。

    “不愿意尝试”的理由非常多:

    我没有兴趣。

    我最近很累。

    我父母不太支持。

    我的专业不太对口。

    我的颜值不够。

    我最近忙于学生会的事,没时间。

    我这个人脸皮薄,害怕被别人评论。

    喜欢上微博、微信公众号、抖音、知乎的人都是二货,我才不跟他

    们一样。

    理由很多,我不一一列举。

    “愿意尝试”的理由就非常少了,很多人写不出来,写得出来的大

    概是这几种。

    我想挑战一下自己。我想让世界听到我的声音。

    我想借着某个平台实现我的梦想。

    为了我的父母。

    对比就可以发现,促使我们尝试一件事的内心理由,往往都大而

    空,都是些既神圣又伟大的终极动机。

    原谅我的直白,“为了爱与和平,为了理想与正义”这种非现实理

    由,很难在具体的事件上让你产生动力。最重要的是,这种理由有一个

    极大的弊端。那就是,它们似乎都是长远目标,没有时间限制。

    就好比,你想要一个彭于晏式的男朋友,一个年薪百万的工作,一

    张倾倒众生的迷人的脸,满柜子人鱼色的YSL口红。

    有多想要?

    我想要得不得了!

    但是等一等行吗?目前我们先单身、吃着泡面、素颜宅在家里可以

    吗?

    似乎也还是可以的。

    那这些事以后再做吧!

    结果说着“以后再做”的事,就再也没有“以后”了。

    相反,阻止我们尝试某件事的理由,那就强大得多了。不仅内容具

    体,有时间限制,而且处处针对我们的个人现实情况,根本无法反驳。

    所以我们内心的逻辑是:

    “做一件事很难啊,要求天时、地利、人和等条件全部满足。这事

    做成了吧,固然不错,但要是不做的话,也无伤大雅,反正我的爹妈会

    养活我。况且做不好,还会丢人,算了吧!算了吧!”为什么空有上进心的人,永远都做不了行动上的巨人?

    因为内心中负责“进攻”的脑区很苍白,没有花费大量时间思考,而填充了大量具体信息的“退缩”脑区却十分发达。

    | 03 |

    为什么在机会面前,我不喜欢“等一等”呢?

    因为上天很有意思,一旦你放弃他在命运中给予你的宝贵机会,他

    就会以最快的速度收回给你的一切天赋,又会以你最意想不到的方式,把恶魔派到你的面前。

    感谢我的敌人,他们教会了我一件事。提升自己,并不是一件“锦

    上添花”的事,而是一件攸关生死存亡的大事。

    活在这个世上,虽说性命无虞,但其实仍然有人把枪顶在你的头

    上。

    你必须提升,因为你不知道明天和意外,到底哪个先来。

    相信我,你根本等不了。

    因为命运无常,所以我锁住悲欢只为变强。这是我的一个很重要的

    前进动机。

    接着,你得学会为“前进”附加更加琐碎而具体的理由,来对抗前

    半生为“后退”附加的那些因素。

    比如,尝试了就可以吹牛。

    别觉得这个理由很庸俗,很多时候,庸俗的动机比高尚的更有力

    量。

    我有一个朋友考上某“985高校”的博士,就是抱着吹牛的动机。由于他的坚定,在失败了两次后,他终于考上了。

    又或者,努力了才可以实现自己的小愿望。

    有一款游戏叫《英雄传说》,在学生时代,它每次出新,我都买不

    起,跪求破解组破解。

    而现在每次出新我都可以买正版,甚至我还买了自己已经通关的旧

    作,就为了致敬制作者。

    所以,我必须坚持写书,哪怕这真的很累,但省吃俭用买游戏,更

    累。

    在大脑议会里,负责“前进”的声音越多,行动起来就越发不需要

    意志力,就越容易改变自己的命运。

    请学会做一只船,孤独地航行在海上,它既不寻求幸福,也不逃避

    幸福,它只是向前航行,底下是沉静碧蓝的大海,而头顶是金色的太

    阳。好好说话,才懂得做人的滋味

    | 01 |

    知乎上有一个问题很火:“年轻人,最核心的能力是什么?”我认

    为是人际沟通能力,也就是如何好好说话。

    《奇葩说》中的黄执中有句名言:懂说话,才懂得做人的滋味。

    我们每个人都不是一个孤岛,再内向的人都必须和外界进行资源互

    动,无论是现实资源还是情感资源。但很多时候,一句话就可能会改变

    你的命运。

    比如,魏徵一句话就避免了被李世民杀头,此后他甚至还备受宠

    幸。

    当我们回头再去想,当时话应该如何说才正确时,多半已经晚了。

    建立一个良好的关系,沟通能力最关键。所以,现在你们就要培养

    这个能力。

    如何说话,可以赢得别人的信任?

    如何说话,可以更好地和对方达成合作,而不被拒绝?

    如何说话,别人才会听,才会改变?

    通常别人拒绝和我们来往,对我们冷淡,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

    (1)本能的自我保护,墨守成规相对来说比较安全。

    (2)对方从你的语言中感受到攻击或者怀疑,从情感上排斥你。

    (3)对方的关注点与你不同,而你们未能找到相互理解的方式。因此,我们需要对症下药,从而走进对方内心:

    (1)非暴力沟通,让对方感受到尊重,消除气氛中的阻抗。

    (2)用柔性的方式引导对方思考。

    (3)理解对方的情绪,充分站在对方的立场上思考。

    其实,说句大实话,不知道是不是原生家庭的原因,中国当代人,无论老少,言语里的潜在攻击力都很强,总是让人感到不舒服。大家好

    像都有一个错觉,只要声音大,对方就会听话了!

    | 02 |

    “命令式口吻”在当代人的沟通里极其普遍,不管双方是何种关

    系。

    好像我们都急于在对方面前展现权威似的。

    事实上,对人语气越强烈的人,其内心越不自信,更加害怕被对方

    拒绝,也更容易被对方拒绝。

    比如,作为一个老师,很多同学会邀请我去参加他们的社团活动。

    他们的开场白通常是这样的:“老师,我们想邀请你参加明天晚上

    的社团活动,请问你有时间吗?”

    大家也许觉得这句话很客气,完全没有攻击性。

    但从被邀请的一方的角度来看,这句话其实是隐藏着傲慢的。那就

    是,如果你明晚有时间,就必须来参加我们的社团活动!

    当然,我知道学生并不是故意的,而是他们长年累月的错误沟通习

    惯导致的。

    从我的立场出发思考的话:我确实非常忙,但时间也还是可以挤出来的,而对于这件事我倾向于拒绝。

    人是一种奇妙的生物,如果摆在我们面前的只有“接受”和“拒

    绝”这两个选项,我们往往会选择“拒绝”。

    一方面是因为人是生而自由的,天生就有抵抗命令的倾向,无论我

    们的关系是不是上下级。

    潜意识里,我会这么认为:“我去了,就是向你低头服输了!”

    当然,人是不喜欢低头的。

    认识自己和他人的潜意识,是良好沟通中最关键也最难的一步。要

    知道,一个人90%的决定,都是在潜意识的辅助下做出的。

    另一方面是因为人还有一个潜意识,“不安全就不做”。如果我们

    不能确定,接受对方的请求是安全的、快乐的,那我们通常会拒绝请

    求。

    因为我们本能上的自我保护认为,拒绝虽然没有风险,但也避免了

    可能会导致的伤害。

    而同学对我的这个请求,有一个很大的弊端就是,他没有说清,社

    团活动邀请我到底是去干什么。

    虽然我可以猜到,也许就是坐着鼓鼓掌,看看表演。但万一要我发

    言,要我现场唱一下《沙漠骆驼》,八卦下某明星家暴的事,或者要我

    整晚守在学校呢?

    这些事不确定,我真的倾向于不去。

    但我又不想一一询问同学,因为我也不一定能精准地发现,我对这

    个活动的担忧到底在哪儿?所以我选择不去。

    即便我明白同学说得如此简单,可能是因为面对我有点胆怯。也有

    朋友认为,同学之所以说得这么简单,本来也就是意思下请请老师,我们不去,他们玩得更开心。

    可以肯定的是,这种请求法,大多数人是不会接受的。即便你用了

    敬语,语气也客气,但仍然充满了给对方的压力,增加了对方的抵触

    感。

    | 03 |

    下面我教大家一个正确的沟通方法——“WWRO”模型,即

    What,Why,Recede,Option。

    前面案例中的同学,可以这么对我说:

    “老师,我们有一个社团活动,希望您能参加。”(What,什么

    事)

    “这次活动希望您能在开场时发个言,因为社团的人都是您的粉

    丝。”(Why,什么原因)

    “如果您的时间比较匆忙的话,您可以参加完开幕式就离

    开。”(Recede,退让)

    “如果您实在是没有时间的话,不妨给我们写一段话,祝贺我们活

    动成功吧!”(Option,备用选项)

    这种沟通模式的好处就在于:

    (1)给了对方选择的空间,不仅让对方有了掌控自我的感觉,还

    让对方觉得你能站在他的立场上思考问题,比较体贴。

    (2)讲清了事情的主要内容,并为对方参加你的活动预留了后

    路,这就会让对方觉得,参加你的活动是安全的。

    比如,你想约人共进晚餐时,你可以说:“我知道有一家餐厅的三层滚刀肉很好吃,你周末想不想出来和我

    品尝一下?如果你事情多,我可以点一个外卖给你,但似乎没有现烤的

    味道棒!”

    这么说,对方赴约的概率就比较高。

    因为你给了对方选择的空间,把“来”或者“不来”的纠结选项,隐约换成了“现场吃”还是“外卖吃”。这个小暗示,就会让对方倾向

    于选择“现场吃”,对方就赴约了。

    又比如,领导让我写论文去参加省里的征文比赛。

    “周老师,周末省里有个征文比赛,你看你是重新写一篇交上去,还是把你去年写的文章,再补充点内容?选择权在你,我们不要求一定

    获奖,重在参与。”

    其实,这么说和“周老师,麻烦你在周末以前写篇论文交上来,这

    是任务”相比,要委婉好听得多,虽然我确实没法拒绝。

    所谓“懂说话”的人,能让别人更好地体会“做人的滋味”,也能

    把这种奇妙的体验分享给其他人。

    懂得“好好说话”的人,也就真正理解了喜怒哀乐,这才是真正

    的“好好做人”。最高级的教养,就是说话前“多想一点

    儿”

    | 01 |

    我们时常听到这样一句话:

    “她这个人啊,就是说话难听,其实她人不坏。”

    我们要是反对这句话,就会被人说“没有修养”,不理解别人对我

    们的善意。

    然后他们又会抬出类似“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一类

    的话来搪塞你,丝毫不想改变他们的口无遮拦。

    我讽刺挖苦你,那是因为我“好心指出了你的缺点”。

    我侮辱伤害你,那是因为我“不小心说了真话”。

    我嘲讽打击你,那是因为我“真心为你着想”。

    其实,说话难听的人,就是坏。刀子嘴豆腐心的人很少,玻璃心的

    人却很多。

    他们对你和对这个世界的恨都是真心的,他们期待厄运降临在你的

    头上。当看到你摔得血肉模糊时,他们脆弱的自尊又再次得到了保全。

    好友珍妮乔有过这么一段话。

    不会好好说话、对他人施加言语暴力的行为被套上“都是为你

    好”的面具肆意横行,却终究掩盖不了其本质上所体现出来的低情商和

    低素养。有些和你特别亲密的人,他们真正为你考虑,不过是用戏谑的形式

    表达出来。这种人的表达形式和“嘴巴毒”有显著区别。

    导师说:“你不要一天自称‘大师’,你就是个心理学工作者,低

    调务实一点不行吗?要不要我给你买个喇叭,天天对着全校师生广

    播?”

    我说:“师父,我这个是‘喵大师’啊。其实这无所谓啦,对于那

    些不喜欢我的人,无论我是啥都入不了他们的法眼。”

    导师说:“你成绩斐然,这点大家有目共睹,上次我还听××老师

    夸你。但我担心你过早自称‘大师’,会抹杀你不断提高自己的潜

    力。”

    可以看出,因为我的导师和我关系铁,所以一开始说话时,确实没

    有太多注意。

    可当他从我的话里隐约感觉到,他给我的建议似乎打击了我的自尊

    心时,他会修正他的说话方式来照顾我的感受。

    是啊,如果一个人连“自己的话会给我带来伤害”这一点他都完全

    不知道,我有什么理由相信,他是替我着想,他是为了我好。

    他在我身上用了心,能注意到我注意不到的缺点,却偏偏忽略了我

    此时的心理感受。难道这不是一种自相矛盾吗?

    | 02 |

    有一个有趣的现象。

    当年我身边说话能够“多想一点儿”的人,如今大多前程似锦。

    我身边身居高位的人,不管他是否真的友善,很少有说话难听的。

    可以这么说,跃升阶级一个必备的技能就是,多为别人考虑一点儿,别人才会听你的话。

    因为一些个人恩怨,我时常在学校教师群、论坛等一些地方公开反

    驳某个曾经想毁灭我理想的人。

    很多人都劝我不要这样,即便是我也隐约感觉到这样不好,但我看

    见她的发言就生气。

    有人劝我:“你应该感谢她,她用特别的方式帮助了你,成就了你

    今天的辉煌。”

    可是她不是善意的啊!

    不听!

    有人劝我:“别这样,这样对你不好,也许大家会对你有看法。”

    战斗了这么久,我早就不担心“别人的看法”了。我只想更多地去

    了解别人,不太在意别人怎么看待我。

    不听!

    有人劝我:“如今,你远比她强大了,就不要在乎她了!”

    这就奇怪了,我比她弱小时,我动不了她。我比她强大时,我又得

    原谅她。好像伤害别人完全没有代价啊!

    不听!

    这里面的大多数朋友,反倒被我说服了。他们不仅认为我的做法正

    确,甚至有的想起自己被人欺负的样子,号啕大哭起来。

    但某位领导的一番话,却让我彻底改变了做法,他是这么说

    的:“确实,年轻人满腹才华,如果因为个别人的原因就被浪费了,这

    是我们学校领导的失职。那除了在公开场合和她发生争执,你还有什么

    好的方法可以让自己消消气?毕竟,我们都是高级知识分子,有没有更

    体面的方式可以达到你的目的?”所谓话有三说,巧说为妙。

    领导这番话的技巧在于:你并没有做错,我也不是要你改正错误,而是要你调动自己的智慧,选择更为高尚和有效的做法。

    别人为什么不听我们的建议?因为我们的建议中包含了隐性攻击。

    在家庭关系里,妈妈经常会这么吼孩子:“你这个懒鬼,居然连自

    己的房间都不收拾干净,还不赶快动起来!”

    其实我们知道妈妈说的是对的。但此刻如果立刻照她说的做,就默

    认了一个事实,那就是:我是个懒鬼。

    之前朋友劝我的话,我之所以不听,也是因为,如果我改变了自己

    的行为,就等于承认自己“小心眼”。

    有时,维护自己的观点,不是因为我们真的觉得它无懈可击,而是

    为了维护自尊。

    所以情商高的人在说话时,会先保护你的自尊,再提出他的观点。

    你必须确保一件事,对方即便是听了你的意见,改变了现在的行为

    方向,他的行动依然是正确的。

    | 03 |

    再给大家举个例子。

    金博士是一位优秀的青年学者,是学术界冉冉升起的一颗新星。可

    惜他的个人问题实在是很难解决。

    据说有一次他去相亲,看到姑娘后很满意。于是他立即离开咖啡

    厅,从车后备厢里拿出一块化石和一把铁镐,丢到桌子上,和姑娘介绍

    了一下午“寒武纪化石的形成与发现”。如果你想每天晚上听恐龙的故事,你嫁给他准没错。

    相亲失败次数多了以后,金博士开始拒绝一切热心人士为他张罗的

    相亲。你和他提这事,他和你急。

    要知道,他之所以不愿意去,不是因为他“醉心科研”,也不是因

    为他“没时间”,而是你一说这事,就会刺痛他的内心——他缺乏应对

    女孩的社交技巧。

    而某位领导对他说的一番话,就恰到好处地保护了他的内心,同时

    给了他建议。

    “金博士,像你这样优秀的老师迄今为止依旧单身,这是我的失

    职,也许是我给你派了太多的工作,让你无暇考虑感情,这我得向你道

    歉。但是我有时候在想,事业和爱情真的不能兼顾吗?”

    你可以看出,领导在交流此类问题时喜欢先把责任归到自己头上,这就极大地保护了对方的自尊。

    他也不会直接给出建议,而是用诱导的方式,期待他想要的正确答

    案从你嘴里说出。

    所以,一个人修改了行为,不是被另外的人说服的,而是他凭着自

    己的智慧,自己调整了战术。

    心理咨询师胡慎之有一段话我很赞同,在控制、服从、对立这样的

    关系里,只会充满“你对了”或者“我错了”,这样权力式的交流方式

    是很伤人的。

    所有不伤感情的关系,只有在合作和自我负责的状态下建立才能长

    久、和谐、稳定。

    会说话,是一个家庭最好的风水,也是一个人最极致的修养。高情商的成功者,都懂得有效社交

    | 01 |

    有句话非常有哲理:

    高端、有教养的人,大都相互支持,抱团发展,因为他们懂得你好

    了大家都好。

    层次越低的人,越是喜欢互相诋毁嫉妒、拆台、鄙视,因为他不

    好,他也不想让你好。

    所以,影响一个人的首要因素是境界及思维,和一群有同样格局和

    思维的人一起前行才是最重要的。

    这句话可以从社会心理学经典理论中得到解释。

    先举个例子。

    今年春节,出现了一个新的现象。那就是,大家对跨年档电影的关

    注远超以往。

    郭帆的《流浪地球》、宁浩的《疯狂的外星人》、韩寒的《飞驰人

    生》都是大众一致称赞的好电影。

    而这三部电影在刚上映的头几天,票房竞争可以说是异常激烈,从

    微博打到豆瓣,甚至波及了知乎。

    所谓商场如战场,三位导演本该是杀红眼的竞争对手,但他们却在

    微信、微博等各种平台,互相点赞。

    首先是导演郭帆感谢宁浩。因为宁浩不仅亲自在《流浪地球》中客串群众演员,甚至把《疯狂的外星人》中的太空舱和衣服都借给了《流

    浪地球》用于拍摄。

    其实,《流浪地球》里客串的导演不仅有宁浩,还有《绣春刀》的

    导演路阳,以及张小北和张子贤。

    可以说,郭帆是一个非常善于搞好平行关系的人。哪怕在这些平行

    关系里,很多人是竞争对手。

    宁浩在和郭帆聊天时说道:“《流浪地球》看了!牛!满工活儿,情感也重。导演三蹦子骑得也快,稳了!”

    可以看出,宁浩和郭帆是真心互相欣赏的。同时郭帆赞扬韩寒:三

    天一秒没睡了!

    韩寒也回应郭帆,评价《流浪地球》是:国产硬科幻的元年,中国

    科幻电影的里程碑。

    三人抱团点赞后一个重要的结果,就是三部电影的粉丝,在关注了

    导演的微博后,都去看了这些被导演称赞的片子。

    真心希望所有同行都能够像他们这样亲近友好,因为在大多数情况

    下,朋友真的比努力重要得多!

    | 02 |

    为什么优秀的人总是能看到别人的优秀,甚至抱团取暖呢?

    这里要先说一个理念——邓巴数字定律,由英国进化心理学家罗宾

    ·邓巴提出。

    即我们每个人只能有大约一百五十个朋友。这是因为大脑皮层只有

    这么大,它所提供的认知能力只能维持这么多人。

    这个限制是很难突破的。所以,微信上那些点赞之交,并不算朋友。

    一个组织要是超过一百五十个人,就会不稳定。

    “邓巴数字定律”告诉我们,一个人不可能有许多朋友。所谓朋友

    遍天下,不是一种诗意的夸张,就是一种浅薄的自负。因为君子之交淡

    如水,真正的友谊是不喧嚣的。

    其实你从来也没有失去过朋友,只是随着年龄的增长,你懂得了,谁才是你真正的朋友!

    这一百五十个好友,分为四个层级。

    第一个圈子:密友。

    有五到十个人。包括亲属和伴侣以及患难与共的生死之交(比如刘

    关张)。

    他们和你的联系很紧密,却未必对你很了解。但对你的影响是巨大

    的。遇到重大事情时,最能依靠的,恰恰是这些人。

    这个圈子的人是非常固定的,外人很难进入,里面的人也很难出

    去。

    比如,刘备封五虎上将时,关羽一听名单就不满意了,他说:“翼

    德吾弟也;孟起世代名家;子龙久随吾兄,即吾弟也,位与吾相并,可

    也。黄忠何等人,敢与吾同列?大丈夫终不与老卒为伍!”

    大概意思是,张飞和赵云是他弟弟,马超家世显赫,而黄忠就是一

    老兵油子,凭什么要进我们的圈子?

    后来有人劝他,国事和你们的圈子应该分开,你和刘备关系还是铁

    的。关羽这才罢休。

    由此可见,这个圈子是排外的。

    第二个圈子:好友。十五到二十人。

    这个圈子的人,主要是你选择的。而选择的依据则是,三观相合。

    可以说,这是你主要的社交圈。遇到重大事情时,部分人是可以依

    靠的。但他们主要是给你意见,以及为你加油打气,同你分享喜怒哀

    乐,从精神层面给你支持。

    第三个圈子:普通朋友。

    三十到四十人,互动多,却没有情感联系,而选择的依据则是由于

    利益绑定在了一起,这个圈子一般是同事或同行。

    第四个圈子:泛泛之交。

    人数一百到一百五十个。

    几乎没有互动,有互动的,是你打算往前三种关系发展的。

    | 03 |

    邓巴教授认为,高情商的人之所以能有效社交,不在于扩充三个圈

    子的人数,而在于如何准确对待这三个圈子的人。

    第一个圈子,决定了你的归属感。很多人感到孤独,就是因为第一

    个圈子的关系处理失败了。人之所以在亲密关系中感到备受煎熬,主要

    是在和这个圈子里的人互相伤害。总感觉对方可能离不开自己,于是任

    性、随意,说话毫无顾忌。这是一种错误的行为。

    对第一个圈子的人要:关爱并信赖。

    第二个圈子,决定了你是否快乐。

    他们要同你分享你的喜怒哀乐。遇到问题时,他们可以给你提供真

    诚的建议。但太多的人喜欢跟这个圈子里的人发生利益纠葛。很多人想不明白一点,这种行为其实是一种降维打击。因为当大家

    都赚钱的时候,彼此好感度虽然有所提升,关系却不可能亲密无间。

    而当对方开始用利益的眼光来看你,你们的关系就会很快掉入第三

    个圈子里,你的好友就丢失了。

    对第二个圈子的人要:尊重对方的感受。

    下面就是关键所在了,决定一个人事业高度的,主要是第三个圈子

    ——同行以及同事关系。

    邓巴教授认为,我们需要花费60%以上的精力去处理这三个圈子的

    关系。但第一个圈子羁绊强,第二个圈子三观合,并不耗费精力。你主

    要的精力,是放在第三个圈子上的。

    和这个圈子的人来往,就必须把互惠互利放在第一位。

    当代人在这个圈子里所犯的最大错误有两个。

    (1)把同事关系当密友关系来相处。

    江湖人称:付出型人格。

    满足对方一切要求,生怕对方和自己有半点疏远。一旦对方拿终结

    亲密关系来威胁,自己就可以毫无保留地被对方榨干。

    当你被对方榨干后,会发生什么呢?你对对方来说失去了价值,再

    也无法提供利益,最后关系结束。

    (2)把同事关系当好友关系来相处。

    江湖人称:长不大。

    动不动就对别人进行道德绑架,标准台词是:“你为什么不在意我

    的感受?你为什么不帮我?”

    有句话说得好,成年人,请在做完自己的工作之后再崩溃,而很多

    刚入职的大学生,却把职场当成了情感宣泄的地方。| 04 |

    学生思维的人意识不到,第三个圈子的人,是要换种思维去相处

    的。

    准确来说,就是你为别人创造了多少价值,决定了别人对你的态

    度。

    郭帆、韩寒、宁浩,徐峥、沈腾、黄渤,他们就精准把握了关系的

    最好相处模式——互惠互利。

    为什么低层次的人喜欢打压别人,而不是互惠互利呢?

    因为他们的认知过于狭隘。

    确切地说,在他的世界里,只有你和他。打倒了你,他的自我就稳

    固了。他根本不知道天地有多大,或者是他根本不想知道。

    社会心理学家费斯廷格把这个叫作认知失调。

    如果你身处这样一个环境,我建议你尽快脱离。

    认知失调是会传染的,你会不由自主地降低自身认知,以适应低认

    知环境,减少自身与环境的冲突,而这种做法对你而言也许是致命的。

    有一句话是这样说的:我以为别人尊重我,是因为我很优秀。慢慢

    地,我才明白,别人尊重我,是因为别人很优秀。真正优秀的人,懂得

    看到别人的优秀,更懂得利用别人的优秀。PART 3

    掌控情绪,才能掌控人生情绪调节得有多好,人生就有多高

    | 01 |

    在我一直以来的印象中,秦博就是一个情商很高的人。

    但前几天,他在会上因为议题没有顺利通过就破口大骂的事大家都

    传遍了。

    我实在不理解秦博的行为。难道他被情绪所蒙蔽,一时冲动所致?

    我决定约他出来聊聊。

    聊完之后才发现,是我对情绪的理解太肤浅了。

    对秦博来说,最重要的真不是那个课题,而是他做课题时的热烈感

    和迫切感,这种不顾一切要实现自己理想的冲动,会帮助他正面突破眼

    前的一切难题。

    这在心理学中被称为“内隐情绪调节”,内隐情绪调节的内部机制

    是自动反向调节,它能让个体的情绪保持平衡,具有自我保护作用。

    当你对某种社会现象感到绝望或者恐惧时,你可以把你的感觉表达

    出来,用一些情绪标签定义你的情绪体验,结果也许会引发与原本的刺

    激相反的反应。

    这是“内部情绪调节”的重要策略“情绪标签法”。

    通俗地说,正面对抗是要有点艺术的,要学会“拉大旗做虎皮”,情况合适就立即给别人“戴高帽子”,不仅能增强正面与对方抗衡所需

    要的心理自信,更能避开在对方已经构建了完美防御体系的地方作战。

    当秦博把自己的愤怒用得如此艺术而有魅力时,我只觉得他帅气。大脑永远是主观的,永远是归你自己去塑造的。

    所有的利益较量,其实都是智慧的较量,但没有情绪支持,大脑没

    法把最好的智慧拿出来。

    | 02 |

    现在的人总认为,“情绪好”的人,都是一群没有负面情绪的人。

    遇到事情不会动怒,碰上强敌不会恐惧,人生受阻时不会绝望,被人抛

    弃时不会难过。相反,他们的正面情绪是无穷的。一点感动就流泪,一

    点友好就掏心掏肺,一句鸡血就光芒万丈,一句安慰就烟消云散。

    实际上,情绪回路越简单的人,他的情商就越低。

    比如,“绝望”这种情绪为大家所诟病,鸡汤文里经常有这样的句

    子:“你的人生一定不要绝望。”

    其实“绝望”是很有用途的,它可以帮助你降低对某些人或事的期

    待,帮助你用最坏的打算来应对可能出现的最糟糕局面。

    在一次优秀评选中,我本来得票第一,但是最终宣布结果时,一个

    基本没啥票数的老牌大咖突然抢了我的冠军,我只能沦为第二。

    长辈打电话安慰我说:“不要难过,以后还有机会,大家知道你是

    第一就行了。”

    我立即就笑了,我大脑中一点难过的情绪都没有出现,为什么?因

    为我绝望啊!

    即便因为某些情况显得结果不公正,那我也是第二啊。得第一的

    人,好歹也是辉煌过的人啊!

    在某些单位,你哪怕在网络上有千万人气,也丝毫动摇不了你讲课

    是该校倒数第一的现状。所以,“绝望”不是完全没有好处的,它会避免你陷入一些无意义

    的担忧里。

    真正伤人的不是“绝望”这种情绪,而是当“绝望”出现时,人们

    担心自己失去了更多的时间,流失了更多的力量。

    当你绝望时,你不妨给自己打上几个好的标签,比如“破釜沉

    舟”“韬光养晦”。

    豆瓣9.1分的韩剧《迷雾》里的主角就有一段内心台词可以用来诠

    释绝望。

    “这样的绝境我遇到过几次,穷途末路又无法后退的这种情况,我

    从来都没有逃跑或是躲避,绝对的正面突破,要么你破碎,要么我破

    碎。”

    她这段话激发了一个“绝望”的新功能,那就是:当人绝望时,可

    以解除自我设限,做一个与平时不一样的自己。

    | 03 |

    任何一种情绪都是有价值的,就像一颗颗子弹必须不断打磨、不断

    微调尺寸和强度,才能精准地突破逆境。

    如果你把原始情绪直接丢出,那无论它是正面的还是负面的,都只

    会伤害武器本身,也就是你的身体。

    虽然情绪调节行为本身可能需要一定的认知资源,如自我反思当前

    的情绪状态,并用言语表达出来,但是就调节情绪这一过程而言,它是

    自动化、习惯化的过程。

    研究证明,当一个人对情绪进行重新评估,最后形成了全方位立体

    思考的结构方式,这将大大提升被试者情绪反应的效率和速度。比如,司马懿在前期任职时,当亲人被抓,总是到处去求人。这

    时,他被委屈和恐惧所支配。

    一心想提拔他的荀彧看不下去了,怒骂他:“你要知道,能改变曹

    操决定的,不是证据,不是自我牺牲,而是形势!你想救回亲人,就必

    须看清形势后,进行造势。”

    此后司马懿的亲人再出事,他总是第一时间告诉自己的儿子“越是

    危险,越要冷静”。片刻之后,他就知道这个死局该怎么破解了。

    这便是情商高的一个表现,内隐情绪调节自动化了,便不再需要

    忍,不再需要压抑。

    最新心理学研究发现,抑郁症、易激惹、易冲动在很大程度上是内

    隐情绪调节系统异常导致的,因为情绪回路错乱了。

    人有情绪,情绪的外泄,倘若只是一味地散发,只会浪费时间。我

    们不能否认情绪的产生,也不能抵御它的来袭,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让情绪走一条它该走的路。

    心不动,则动亦静;心动,则静亦动。清清吧,别让拉黑你的人占空间

    | 01 |

    有一天,一个叫桃子的网友加我,好友申请里写明,她喜欢我的文

    章,是我的忠实粉丝。我当然立即就通过了她的请求。

    成为我的好友后,她连发了几个激动的表情,然后开始说起自己的

    故事。似乎她上大学以后,朋友就越来越少。我给了她一些建议,她高

    兴地说,我是她这辈子最崇拜的人。

    几个月后,桃子发来一长段信息,开头显示“我想你了”。我内心

    暗自窃喜,脑补出一段明星作家和迷途少女,两人相知相恋的狗血电

    影。

    可惜梦无情地碎了,接下来的内容是:想证明我在你心中的位置,给我发个红包就知道了。

    2.2一起玩耍

    5.2亲密好友

    8.8心灵深处的人

    13.14陪伴我一生一世的人

    33.44永不分开的恋人……(后面不列举了)

    发完红包后,我也会告诉你,我对你的感觉。

    桃子的消息,就好像一块蛋糕摆在你面前,但吃进去就是一股“翔”味。我当然知道桃子是群发的,我是非常想迎合她,但很明显

    她在我心目中只是一个读者。

    我问她,我是她这辈子最崇拜的人,她该发给我多少?

    桃子的回答干脆利落,她无比真心地回我:“请问,你是?”

    对于一个自媒体人来说,粉转路人,再正常不过了,于是我也没回

    她的消息。

    又过了一个月,桃子再次给我发来消息,内容是:

    清清吧,不要让拉黑你的人占用你的空间,您也试试吧,复制我的

    消息,找到微信里的设置,通用,群发助手,全选,复制粘贴消息发送

    就行,谁的名字变色了,删掉就行!不用回,清僵尸粉。

    终于,我从一个“这辈子最崇拜的人”变成了“僵尸粉”。估计桃

    子的朋友圈里爆发了生化危机,到处是“僵尸”。形势这么凶险,我也

    不好意思再占用她宝贵的手机空间,就默默地删除了桃子的微信。

    我原本还抱有一点希望,她某天会想起我,然后加回我,但最终希

    望落空。

    我不会告诉桃子,群发是清不了人的。群发出去的信息,根本没有

    发送报告,之后会提示你谁谁收不到信息,然后提示你重新验证或者删

    除对方。

    我不知道微信为什么不设置成QQ那种——你删除对方后可以从对

    方的好友列表消失。我想最大的原因并不是怕麻烦,而是拉黑你的人其

    实占用不了多少手机空间,拉黑你的人最占用的是你心里的空间。

    | 02 |

    群发短信的人,一定是不懂人情世故的,否则他们必然会明白:人际关系同人性一样,是禁不起检验的。测试的结果,唯有绝望而已。

    有一个笑话是这么说的。一家人为了测试入赘女婿的爱情忠诚度,派了漂亮的小姨子去勾引准姐夫,小姨子假装邀请姐夫上床,姐夫二话

    不说逃出了家门。

    在家门口,妻子流下了感动的眼泪,当全家都为这个男人的品性自

    豪时,男人在心中默默地说——事实证明,把套套落在车上是多么重要

    啊!

    如果我是这个男人,我第二天就会退婚,不会因为侥幸而沾沾自

    喜。因为这个家族的套路,会是婚姻不幸的根源。

    微博上也有用美女帅哥去检验自己恋人是否忠诚的业务。也许他们

    不明白,测试的结果无论忠诚与否,测试本身就是对两者关系极大的毁

    灭。

    搞个群发,基本上就是向对方赤裸裸地宣告:你删我没啊?你要删

    我,我就马上删掉你啊。本来没有删除的好友,看到这样的测试,干脆

    心一狠,删掉吧。

    所以,这类好友测试,本身就非常不友善。任何人际关系都是需要

    尊重和引导的,每一段苦心经营的关系,都是在不越界的情况下,一点

    一滴为双方创造价值的。

    正如一个合理的社会脱贫方式应该是,建立最基本的社会安全体

    系,同时保有社会竞争上升通道,资源入口向全社会开放,使得个人能

    保持正常思维,有尊严地生活。

    如果你把某个口子放开,把人的欲望和道德放在一个天平上去测

    试,得到的结果只会触目惊心。

    人性如此,人际关系亦如此。不要在人格上轻易怀疑别人,不要在

    识见上过于相信自己。| 03 |

    好友测试还体现了发信息的人自卑的一面,他表现了某种内心独

    白:我已经没有朋友了,你们不要删我好吗?

    有一类关系是强关系,比如患难与共的战友,家族世交,血脉亲人

    等,这类关系不需要检验,因为他知根知底。哪些人靠得住,当事人是

    心知肚明的。

    而微信好友,它是一种弱关系,朋友圈的很多好友只是一面之缘,甚至素未谋面。这类半生不熟的关系联结力是很弱的,整体来看,黏性

    不强。

    搞得好,会发展成熟人;搞不好,则会沦为陌生人。故此,关系非

    常敏感和微妙,可能因为一个观点,甚至一个嗜好不同,便会拉黑乃至

    绝交。

    况且你拉不拉黑,还不是一样的没人联系你。好友测试,证明不了

    你在别人心目中的位置,只会让你离你所渴望的亲密关系越来越远。

    因为它的结果只有两个:

    (1)别人早就把你删了,哭去吧。

    (2)别人还没有删你,现在别人有理由删你了。

    某些喜欢好友测试的小伙伴,我想大声告诉你:你只有在群发好友

    测试的时候,才想得起我吗?我每天看你的朋友圈,希望了解你,甚至

    想和你成为亲密恋人或生死兄弟,而我对你而言,只是一个烂头像是

    吗?

    我教你一招,你实在要测试,聊上两句便心中有底。实在不会,你

    可以发红包啊!

    我们都只喜欢喜欢我们的人,而那些害怕被人抛弃的人,终将被人抛弃。

    | 04 |

    罗曼·罗兰说过,世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就是在认清生活真相之

    后依然热爱生活。而生活的真相之一就是,这个世界你并不需要太多的

    人喜欢你。真正内心强大的人,是不会因为几个人删除了你,就失去了

    自我价值感的。

    别人删你,一定有他的理由,多半是因为你对他不再具有价值,这

    跟你本身没有价值是有很大区别的。实际上,真正有价值的东西,是不

    能轻易提供给别人的。

    所以那些群发的人,别魔怔了,与其害怕被删,不如大胆地和这个

    世界“发生关系”吧。就像萤火一般,也可以在黑暗里发一点光,不必

    等候天亮。

    你不需要寻找爱情,只需要不断去爱;你也不需要成功,只需要去

    做;你更不用拼命强大,只需要不断成长。

    最后,如果有一天你能不用讨人喜欢,即便朋友圈里躺着一堆把你

    删除的人,但你还能不断地和人建立关系,我相信,你一定是这个世界

    的英雄。嫉妒,是检验修养的“试金石”

    | 01 |

    曾有一张小学三年级家长群的聊天记录截图走红网络。

    事情的起因是,有一些家长反映某位有钱的家长开跑车接送孩子。

    他们认为这样不太好,会引起孩子们的攀比心理。

    老师在群里把这个意见反馈给了该家长,其他家长七嘴八舌地对这

    位家长说,再有钱也要低调一些。不就是送个孩子嘛,普通点的车也行

    啊,反正你们也不差钱。

    这位家长据理力争,认为,我辛苦赚的钱,又不偷不抢,给孩子最

    好的有什么不对?更何况,就算我不差钱,我也不愿出钱买辆普通车,就为了迎合你们脆弱的自尊。

    让他万万没想到的是,在他说了这些话之后,他就被群主移出了群

    聊。被踢群的他说出了广大网友的共同心声:有病吧!

    如果按照我的观点,这真的有病,这种病叫“不能正确使用嫉

    妒”。

    一提到嫉妒,大家都把它归为一种极度糟糕的情绪。然后什么周瑜

    嫉妒诸葛亮被气死的例子就被搬出来了,也不管这符不符合史实。似乎

    成熟的人是不会嫉妒的,一切都云淡风轻。

    我与大多数心理老师观点不同的是,我认为情绪没有好坏之分,能

    量也不分正负。

    情绪只是一个传令官,真正让你生活变糟糕的,不是负面情绪,而是你对负面情绪的解读不够。你把情绪戒了,就好比,你把传令官斩

    了。

    只可惜这个传令官是很执着的,白天进不来他会晚上托梦给你,表

    面意识被压制了,他就去你的潜意识里作乱。丢掉嫉妒就好比,看到一

    盆水很脏,就把里面洗澡的婴儿一并倒掉了。这无异于自废武功。

    嫉妒,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情绪,它在告诉你,你真正想要的东西是

    什么。

    人是一种奇怪又复杂的生物。当有一些东西很想要,但是又得不到

    时,人会回避、扭曲,甚至自以为是地消除自己的内在需要。

    比如,我们是很想要钱的,可是当我们得不到钱时,我们就告诉自

    己,钱买不到一切快乐。

    这句话没错,但我们不能否认一个事实。有钱,在大多数情况下,是比“没钱”要快乐很多的。

    这种自我逃避也并非完全没有意义,它能暂时压抑住欲望,维持你

    的自我价值。但这种自我逃避用太久的话,人就会一直维持原状,迟迟

    不去争夺自己想要的东西,眼看着自己的力量一点点在内心中失去。

    为此,我经常提醒我的学生:“最怕你碌碌无为,还安慰自己平凡

    可贵。”

    但如果教育和心理学都已经无法改变你坚持已久的“不上进优越

    论”时,情绪的终极大杀器——嫉妒,就会闪亮登场。它告诉你,你饿

    了,你需要吃东西。有些东西,你放不下,放不下,放不下。

    | 02 |

    情绪是一把“双刃剑”,无论是正面情绪还是负面情绪都是这样。嫉妒的两面性就在于,它可能会唤醒你内心的真实欲望,鞭策你为

    了实现理想不懈奋斗,学习被嫉妒对象的长处。

    也可能会引发你对某些无关之人的仇恨,因为他拥有了你想要而得

    不到的东西,你想攻击他,剥夺他的价值,哪怕这种价值不会转移到你

    身上,至少你能维持住自己的内心价值。

    心理学家把前一种创造性嫉妒称作“善意嫉妒”,把后一种攻击性

    嫉妒叫作“恶意嫉妒”。

    心理学家托马斯·布拉斯(Thomas Blass)、巴特菲尔德

    (Butterfield)等通过多项调查结果发现,在生活中,能更好地运用善

    意嫉妒的人,才能获得更高的社会地位和财富。

    在“开跑车接小孩被踢出群”这件事中,所有家长和老师,考虑的

    并不是这种行为会引起攀比心理。而是这位开跑车的家长再次引发了他

    们的生活焦虑,使得他们在孩子面前丢了面子,因此要逼着这位家长降

    低身段,为的是维持他们的自尊。

    知乎网友说得好:这位家长真的错了,因为他选择了一个和自己的

    认知和地位不匹配的学校。

    中国有一句名言:越是优秀的地方,大家越是互相成就。越是愚蠢

    的地方,大家就越是互相踩踏。

    从心理学上来解释,优秀的人,普遍使用的是“善意嫉妒”。相

    反,另外一群人使用的是“恶意嫉妒”。

    当发现身边一个人有卓越之处时,优秀的人立即抱团,统一力量来

    排挤外来势力,巩固自己的阵地。愚蠢的人,当发现身边人有卓越之处

    时,恨不得立马把他踩死。

    为什么?因为我得不到的东西,你也别想得到。这便是心理学家认

    为的,人之所以会有“善意嫉妒”或者是“恶意嫉妒”的一个关键——自我评价。

    当一个人觉得他能更加优秀时,他更倾向于激发善意嫉妒。

    当一个人觉得自己也就那样了,他们就更倾向于激发恶意嫉妒。

    顺便一提,作为一名专科学校的心理老师,我曾经在知乎发表了很

    多文章。在我累计获得近三十万粉丝后,我遭到了“××帮”一致的批

    评。因为我写的东西不够学术。

    但我真的很欣赏“××帮”对于本校校友的维护和赏识。虽说在我

    看来,也许他们和我一样,彼此看不懂对方到底在写什么,但他们真心

    觉得他们所有人是有才华的,并竭尽全力想要维护这个团体。

    如果你真是个有才华的人,一定宁在凤尾,也不要当鸡头。因为凤

    凰和鸡,在对待嫉妒这件事上,态度是截然相反的。

    | 03 |

    《笑傲江湖》里,令狐冲从来都没有得罪过林平之,更是对《辟邪

    剑谱》毫无兴趣,虽然林平之还抢走了他最爱的小师妹。但林平之却恨

    死了令狐冲,因为嫉妒!

    林平之曾说:“令狐冲,你在江湖上呼风唤雨,出尽了风头,今日

    却死在我的手里,哈哈,哈哈!”

    当然,结局大家都知道了,一个死状悲惨,痛失一切;另一个成为

    武林盟主,无数美女钦慕。

    为什么?因为他们两个在“面子”这些事上,有着截然不同的看

    法。

    令狐冲在打败东方不败后,东方不败道:“令狐冲,你剑法极高,但若单打独斗,也打不过我。”令狐冲道:“正是。其实我们便是四人联手,也打你不过,只不过

    你顾着那姓杨的,这才分心受伤。阁下武功极高,不愧称得‘天下第

    一’四字,在下十分钦佩。”

    东方不败微微一笑,说道:“你能这么说,足见男子汉大丈夫气

    概。”

    林平之在打败了任何敌人后,都有一句话,×××,任凭你

    ××××,又怎能和我家的辟邪剑法相比?

    由此可见,令狐冲从来都不需要外界对他有多高的评价,他懂得尊

    敬和欣赏对方。而林平之不仅以自我为中心,还妄自尊大,追求整个武

    林对他的追捧。

    令狐冲不需要这样,他有酒就够了。

    按照心理学的解释,令狐冲是个内在评价机制者,自我价值不受外

    界评价所动摇。林平之是个极度渴望外在评价的人,这使得他的自我脆

    弱不堪。

    心理学家曼弗雷德·凯茨·德·弗里斯(Manfred F. R. Kets de

    Vries)通过研究发现,“面子机制”是引发两种不同嫉妒机制的关

    键。外在评价的人,很容易触发“恶意嫉妒”。

    古人云,心性决定了命运。其实是,情绪处理方式决定了命运。

    嫉妒,是一个人成熟的终极“试金石”。在真正成熟的人眼中,嫉

    妒是一座看得见的灯塔。在狭隘的人眼中,嫉妒是潜藏在心中,时刻会

    被唤醒的恶魔。

    用好情绪这把“双刃剑”吧!所谓情商高,就是心里装着别人

    | 01 |

    “德不配位,必有灾祸。”这句话大家非常熟悉,但更多的人把这

    句话理解为“宿命论”!即德行不好,人又身居高位时,上天就会惩罚

    你。

    其实不然,这句话是有科学依据的。

    我可以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来为大家解读。

    “德”是什么?

    德的本意是“七曜(日月金木水火土)的运行”,后来引申为顺应

    自然、社会、人类的客观规律去做事。

    老子认为“德善”是: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

    所谓“德行”的关键在于:一个人能够在恰当的时候、恰当的关系

    模式下,说恰当的话,做恰当的事。而这种恰当,是基于他人的感受和

    动机的。

    而“德不配位”则指的是,一个人的社会适应能力,无法应付他现

    有的较高的社会层次所必须处理好的社会关系。

    这样的人能取得高地位,多半是借助了外力作用。而一旦社会关系

    崩溃,那么,无论多强大的外力,都无法拯救他。

    社会心理学家、被誉为“21世纪社会学之父”的哈佛大学教授查

    尔斯·蒂利,也有这样的论断。我们微观的社交行为,构成了整个社会体系。一个人如果无法从复

    杂多变的社会关系里正确了解对方的理由,继而做出正确的互动行为,那他不仅社会关系会被破坏(人设崩塌),他背后的社会组织都有被瓦

    解的可能。而人之所以会发生这样的情况,则是因为他没经过修炼。

    | 02 |

    查尔斯·蒂利在《为什么》一书中提到了人际互动的四种基本模

    式。

    惯例、举例、准则、专业表述。

    这里的惯例,指的是一般的问候,比如:“今天你吃饭了没?”

    惯例没有什么实际意义,不足以影响你的人生,这里我们先不提。

    举例、准则、专业表述这三种模式是否能准确运用,是一个人最基

    本的情商。

    我们来模拟一个情境。

    某天,一个疑似自闭症的中学生来我这里咨询,我发现他之所以有

    问题,主要是家庭原因。

    妈妈问我:“孩子今后还有救吗?”

    我告诉她:“我有个表弟以前也这样,后来父母换了种方式和他沟

    通,他就逐渐开朗了,现在都成为金牌房屋中介了!”

    我的方法就是在举例,也称故事法。

    举例的关键在于,用通俗易懂的小故事、小事例,让对方了解内

    情。

    接着孩子爸爸问我,能不能告诉他,孩子到底和我说了什么?我告诉他:“作为心理咨询师,我有保密义务,孩子和我说的话是

    不能告诉你的,我违反的话要被吊销资格的。”

    这样的方法叫作准则。

    准则的关键在于,为自己的行为赋予正当性,用权威规定来应对那

    些知识经验难以接受你解释的人。

    听到这是规定,爸爸就放弃了!

    最后孩子的舅舅凑上来,用客气的语气问我,他们带孩子看过很多

    医生,很多医生都给孩子开药了,我为什么不给孩子开药呢?

    我告诉这位舅舅。首先,孩子本身没有器质性问题,其次,孩子所

    有的异常行为都有明确的诱因,最后,心理咨询师没有处方权。这样的

    方法叫作专业表述。

    专业表述是要使用行话的,目的是排除那些非专业人士对你的质

    疑。

    它力求精准和严谨,如果对方不理解,你确实可以换更通俗的方式

    解释,但这样对方也就没法从更深的角度对你发出质疑了。

    同样的情境,我如果胡乱使用回应模式会怎么样呢?

    妈妈问我:“孩子今后还有救吗?”

    我来准则:“对不起,孩子的情况没有彻底摸清之前,我无法对孩

    子贴标签,并给你一个结论性的答复!”

    妈妈一听就急了,以为孩子真的没救了。

    爸爸问我:“孩子和你说了什么?”

    我来专业阐述:“信任是心理咨询的关键,破坏信任就破坏了咨询

    关系,我泄露孩子的对话,孩子可能会对我防备,因而不会吐露心

    声……”爸爸不高兴地说:“老师你告诉我,我们不告诉孩子不就行

    了!”于是我还要告诉爸爸一大堆不利因素,最后爸爸对我不信任了,认为我在找借口。

    舅舅问:“为什么不给孩子开药?”

    我来举例法:“我有个表弟,以前也没吃药就好了,这次孩子也不

    用吃。”

    你信不信,明天我就会接到这家人的举报和投诉。

    应对模式的胡乱运用,会直接导致个人的社会关系崩塌。

    我对妈妈使用举例,因为妈妈沟通的理由是“了解情况”。对爸爸

    使用准则,因为爸爸的理由是“企图违规”。对舅舅使用专业阐述,因

    为他的理由是“质疑我”。

    查尔斯·蒂利认为,一个人如果过于迷信某一种应对方式,不屑理

    解对方的理由,不愿意改变自我和学习多种模式,那这个人迟早会完

    蛋。

    | 03 |

    明星刘谦,也经常遭受质疑。

    每年春晚的魔术都要被人从头到尾扒个精光,不把原理和秘密刨根

    问底绝不罢休。“用托说”“换壶说”……众多指责和辱骂声多次把刘

    谦送上热搜。

    刘谦是怎样化解质疑的呢?刘谦说:“大家可以批评我的人格,但

    是请不要质疑我的业务能力。”

    其实,刘谦是不方便用专业来解释自己并没有用托的。因为,魔术

    的具体技巧是不能暴露的,这是业界法则。但刘谦换了一种方式表达专业性。

    “我在专业上付出过巨大的心血,也获得了国际的认可!”

    确实,他获得了FISM(世界上最具权威性的魔术联盟组织)颁发

    的十年一度的亚洲魔术师大奖。

    十年一度,要付出多少心血和精力,才能捧起这座分量十足的奖

    杯。

    他为魔术付出了三十五年,超乎常人的热爱和执着支撑他走到现

    在。现在却有人用所谓的“真相”抹杀他三十五年来无数个日日夜夜付

    出的满腔热血。于心何忍呢?

    于是,刘谦得到了大多数人的理解。

    归根结底,为什么刘谦会选择正确方式呢?

    查尔斯·蒂利认为,真正成熟的人,都是尊重陌生人的。

    因为他们知道,要让一个人相信你,最重要的是你能厘清你们双方

    的关系,而不是你多么富有口才。

    这也是所谓情商高,就是心里装着别人。

    查尔斯·蒂利也说道:“了解别人的‘为什么’,远比你的话术重

    要得多。”

    很多人是不愿意学习沟通技巧的,他们只愿意固守自己常年的坚

    持,或者从父母身上学来的老一套。但我相信,我们心中是有爱的。

    为爱学会温柔,为爱学会改变,期待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 详见PDF附件(1948KB,2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