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100md首页 > 医学版 > 医学资料 > 资料下载2021
编号:2223
6岁入学期,陪孩子做好幼小衔接.pdf
http://www.100md.com 2020年1月23日
第1页
第5页
第16页
第29页
第50页
第206页

    参见附件(2164KB,303页)。

     6岁入学期,陪孩子做好幼小衔接是作家马利琴写的关于孩子教育的书籍,主要讲述了如何让孩子养成生活好习惯,爱上学习,激发孩子动力等等。

    6岁入学期,陪孩子做好幼小衔接内容简介

    每年的九月一日,很多孩子都会经由幼儿园步入小学,升入一年级。在新校园,他们要面对陌生的老师、新的学科、新的同学,还要面对和幼儿园有很大差别的生活……看着孩子离开的背影,很多家长都会感到些许欣慰,感叹“孩子长大了”。但是没过多久,细心的家长就会发现问题来了:孩子不适应学校环境、没有规矩、不想学习、贪玩、没礼貌、不尊敬老师、不懂得关心同学……凡此种种,都会让家长大伤脑筋。尽管很多家长在孩子上幼儿园的时候已经有意识地进行幼小衔接的准备,可是事实,很大一部分孩子在进入小学后仍然存在“水土不服”的现象:不适应课堂时间,不适应相对严肃的环境,不适应纪律要求,不适应新的老师和同学等。在一年级这个关键时期,如果没有家长的指引,孩子很可能会被问题打倒。在本书中,笔者结合多年的工作经验,详细解读了一年级孩子身上容易出现的问题,内容涉及思想、兴趣、学习、人际、健康、品格等方面,并提供了解决问题的办法,供家长参考。

    6岁入学期,陪孩子做好幼小衔接作者简介

    马利琴,从事一线教育工作多年,现致力于家庭教育、儿童心理等方面的研究,对相关热点问题有着独特的认识和理解,在多种期刊杂志发表评论、随笔百余篇。至今已出版多部作品,深受家长的好评。

    6岁入学期,陪孩子做好幼小衔接精彩内容

    提到预习,可能很多家长都会问,一年级的课程也需要预习吗?没错!因为预习本身不但可以让孩子提前了解知识,也能让他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孩子的学习能力。所以,家长如果想对孩子负责,就应该在孩子上一年级时引导他学会预习。儿子每天放学回家就知道玩,每次都是马马虎虎地把作业写完了,然后着急忙慌地跑出去玩。妈妈经常提醒他,要他好好预习新功课,可他总拿妈妈的话当耳旁风。妈妈担心儿子第二天跟不上老师的讲课进度,但也找不到好的方法说服孩子。

    6岁入学期,陪孩子做好幼小衔接截图

    6岁入学期,陪孩子做好幼小衔接

    马利琴 著

    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图书在版编目(CIP)数据

    6岁入学期,陪孩子做好幼小衔接马利琴著.——北京:中

    华工商联合出版社,2017.9

    ISBN 978-7-5158-2088-0

    Ⅰ.①6… Ⅱ.①马… Ⅲ.①学前儿童-家庭教育 Ⅳ.

    ①G781

    中国版本图书馆CIP数据核字(2017)第211601号

    6岁入学期,陪孩子做好幼小衔接

    作 者: 马利琴

    策划编辑: 胡小英

    责任编辑: 李健 邵桄炜

    装帧设计: 胡椒书衣

    责任审读: 李征

    责任印制: 迈致红出版发行: 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

    印 刷: 大厂回族自治县彩虹印刷有限公司

    版 次: 2018年1月第1版

    印 次: 2018年1月第1次印刷

    开 本: 710mm×1000mm 116

    字 数: 205千字

    印 张: 15

    书 号: ISBN?978-7-5158-2088-0

    定 价: 38.00元

    服务热线: 010-58301130

    销售热线: 010-58302813

    地址邮编: 北京市西城区西环广场A座19-20层,100044

    http:www.chgslcbs.cn

    E-mail:cicap1202@sina.com(营销中心)E-mail:gslzbs@sina.com(总编室)

    工商联版图书

    版权所有 侵权必究目 录

    作者简介

    序 教育关键期,家长要学会陪伴

    第1章 初入小学校园,温和地帮孩子走出困惑

    不良反应1 孩子不喜欢学校,一提上学就哭闹

    不良反应2 如厕不及时,上课铃声响了才去

    不良反应3 孩子不喜欢班主任,总将幼儿园老师挂在嘴边

    不良反应4 孩子不和同学交流,课间总是独自坐在那里

    不良反应5 孩子讨厌教室的布置,不适应教室氛围

    不良反应6 课堂时间改变,孩子坐不住

    不良反应7 学习内容大变样,孩子觉得乏味

    本章小结

    第2章 七个小技巧,让孩子愉快地爱上学习

    技巧1 帮孩子一起发现学习的乐趣

    技巧2 让孩子知道:自己为什么要学习

    技巧3 从好奇心入手,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

    技巧4 孩子喜欢听故事,将学习内容故事化

    技巧5 不要随意给孩子设置“标准答案”

    技巧6 鼓励孩子多想一想、问一问

    技巧7 眼过百遍,不如手做一遍

    本章小结

    第3章 好方法才有好结果,激发孩子内在学习力

    要点1 帮孩子制订一份合理的学习计划要点2 学会课前预习,听课效果才能更好

    要点3 做好课后复习,方能牢固掌握知识点

    要点4 独立完成作业,才能发现知识盲区

    要点5 抛开课本做练习,只会徒增烦恼

    要点6 语文学习,学好拼音最关键

    要点7 数学学习,掌握计算能力很重要

    本章小结

    第4章 培养孩子的社交商,让孩子在人际交往中找到快乐和自

    信

    原则1 让孩子积极主动地和同学打成一片

    原则2 多参加班级活动,才能快速融入集体

    原则3 教孩子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

    原则4 学会帮助同学,才能赢得好人缘

    原则5 让孩子学会在分享中得到成长

    原则6 拒绝脏话,文明用语挂嘴边

    原则7 不给同学起绰号,要学会尊重别人

    本章小结

    第5章 提高生活品质,积极培养孩子的生活好习惯

    习惯1 培养孩子规律的作息习惯

    习惯2 排便要及时,否则会让孩子很尴尬

    习惯3 早上起床跑一跑,带孩子一起锻炼身体

    习惯4 学习用品不乱丢,养成及时整理的好习惯

    习惯5 个人卫生要讲究,脏了就要马上换洗

    习惯6 让孩子亲近家务,这种成长才健康习惯7 培养孩子的理财观念,要从小抓起

    本章小结

    第6章 品格的力量,积极塑造孩子的优良品格

    品格1 好孩子都要尊敬师长

    品格2 孩子也要“言必行,行必果”

    品格3 如何培养孩子自信的品质

    品格4 如何让孩子变得更有责任感

    品格5 要让孩子养成不依赖他人的品格

    品格6 不能放任孩子的傲慢

    品格7 不要盲目攀比,虚荣心是坏习惯

    本章小结

    第7章 身体是本钱,要重视对孩子的健康诱导

    诱导1 孩子不喜欢刷牙,怎么办

    诱导2 孩子只吃肉不吃菜,怎么办

    诱导3 孩子不愿意走着去上学,怎么办

    诱导4 孩子喜欢吃小摊上的零食,怎么办

    诱导5 孩子喜欢玩手机,怎么办

    诱导6 孩子不喜欢洗澡,怎么办

    诱导7 孩子体质虚弱,怎么办

    本章小结

    第8章 心理健康很重要,合理引导是关键

    引导1 孩子的小嫉妒心理,也要防微杜渐

    引导2 如何防治孩子的“自大”

    引导3 孩子有自闭倾向,父母要提高警惕引导4 脾气大的孩子,该如何教育

    引导5 好动的孩子,该如何指导

    引导6 勇气诚可贵,盲目冒险却不可取

    本章小结

    第9章 防患于未然,安全教育从一年级抓起

    警告1 不在楼梯上打打闹闹,校园生活“安全第一”

    警告2 不可以将尖锐的东西带进学校

    警告3 放学家长来迟了,应该怎么办

    警告4 一定要将回家路线和家长电话记牢靠

    警告5 走在路上,一定要注意遵守交通规则

    警告6 遇到陌生人搭讪,要如何应对

    本章小结

    第10章 增进家校良好沟通,共同促进孩子成长

    方法1 将孩子的性格、爱好等提前告诉老师

    方法2 不要轻视第一次家长会的作用

    方法3 给孩子办个校讯通

    方法4 和老师沟通,QQ、微信都可用

    方法5 与学校教育理念冲突时可以和老师单独聊

    方法6 针对老师反馈孩子的缺点,要先调查

    方法7 不要走入“人情世故”的误区

    本章小结

    后记 把所有的不安都放到心里吧作者简介

    马利琴 ,女,从事一线教育工作多年,现致力于家庭教

    育、儿童心理等方面的研究,对相关热点问题有着独特的认识

    和理解,在多种期刊上发表评论、随笔百余篇。至今已出版多

    部作品,如《挫折教育——用逆境培养最优秀的孩子》《每天

    10分钟,高效提高孩子阅读力》《不打不骂,这样给孩子定规

    矩》等,深受家长的好评。序

    preface

    教育关键期,家长要学会陪伴

    每年的九月一日,很多孩子都会经由幼儿园步入小学,升

    入一年级。在新校园,他们要面对陌生的老师、新增的学科、新的同学,还要面对和幼儿园有很大差别的小学生活……

    看着孩子离开的背影,很多家长都会感到些许欣慰,感

    叹“孩子长大了”。但是没过多久,细心的家长就会发现问题来

    了:孩子不适应学校环境、没有规矩、不想学习、贪玩、没礼

    貌、不尊敬老师、不懂得关心同学……凡此种种,都会让家长

    大伤脑筋。

    其实,人生本来就是一个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我

    们的主要工作就是陪伴孩子、引导孩子、鼓励孩子。家长不要

    觉得孩子上了一年级自己就解脱了,就可以放心地将孩子交给

    学校。在一年级这个关键时期,孩子会接触学习、生活、文明

    礼仪、安全、人际等方面的知识,没有家长的指引,孩子很可

    能会被问题打倒。朋友的女儿非常优秀,在美国留学。很多人都羡慕她,向

    她请教教育秘诀。她回答道 :“教育孩子,要从一年级开始抓

    紧。”

    希望孩子成才,是每位家长的夙愿。要想达成这个美好的

    期望,就要从孩子小学一年级开始抓起!

    在本书中,笔者结合多年的工作经验,详细解读了一年级

    孩子身上容易出现的问题,内容涉及思想、兴趣、学习、人

    际、健康、品格等方面,并提供了解决问题的办法,供家长参

    考。

    “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与其羡慕别人家的孩子适应

    能力强,学习习惯好,不如仔细研读一下本书,吸取精华,帮

    助孩子做好幼小衔接!第1章 初入小学校园,温和地帮

    孩子走出困惑不良反应1 孩子不喜欢学校,一

    提上学就哭闹

    很多孩子升入一年级后,在最初的几天时间里,都要哭闹

    一番,搞得家长措手不及。其实,从孩子的发展特征来看,这

    种现象的出现是很普遍的,孩子哭闹、不愿上学也是正常的。

    这时,只要给出正确的引导,孩子一般都会慢慢适应;反之,不对孩子进行积极的引导,孩子就更不愿意去学校了,继而产

    生恶性循环。

    夏天的傍晚,每天晚饭后,小区的空地上都会出现很多带

    孩子的家长。孩子们在一起玩,大人们则在一边聊天。

    “现在,带孩子真是不容易!”

    “是啊!既要上班,又要管孩子!”

    “幼儿园事情多点,等上了小学,孩子懂事了,就好了。”

    “别提了!上小学,更糟糕!今年9月,我儿子乐乐上小学

    了,本以为自己可以清闲一点儿,可是从上学的第一天起,乐

    乐就没停止过哭闹,这已经成了他每天早晨都要上演的戏码。

    不管我怎么哄、怎么劝,乐乐就是不愿去上学。”“你没问问孩子是怎么回事?”

    “问了啊!可是不管我怎么问,他都说自己不喜欢这个学

    校。一会儿说班里的同学对他不好,一会儿又说怕放学后妈妈

    不接他。反正开学这几天,他每天都是从家一路哭到学校

    的。”

    在孩子的成长中,上学是一件必然的事,就像冬去春来、草长莺飞一样。可是,离开了家,离开了家长,要面对新的、陌生的环境,接触新人,孩子往往既新奇又紧张。这样复杂的

    情绪,就会让孩子无所适从。

    在孩子刚入小学时,家长往往会遇到头痛的问题:孩子不

    喜欢学校,一提上学就不高兴;有些孩子甚至还会一路哭着

    去……无论是在生理、心理上,还是在生活、学习环境上,孩

    子都要经历巨大的变化。他对新鲜的生活环境既好奇又担心,身处陌生的环境,孤独无助自然如影随形。

    那么,作为家长,该如何应对孩子的哭闹呢?此时,家长

    应该勇敢地放手,给孩子“断奶”才能帮助孩子成长,使孩子尽

    快融入学校的新环境中;果断帮孩子克服心理障碍,勇敢地面

    对新生活。

    问题出现的原因

    要想让孩子喜欢上学,就要从源头找原因,然后再通过教育,帮助孩子健康成长,从而使其顺利地融入小学生活。通常,孩子不喜欢学

    校主要有五个原因。

    刚刚离开家,不适应。孩子之所以不爱上学,一个重要原因就

    是,他害怕离开家长,离开已经熟悉的家。一去上学,孩子就会感到焦

    虑不安,如果家长反应不当,会让孩子更加焦虑。

    知识点掌握不牢。有些孩子讨厌去学校,是因为跟不上课程,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老师讲的听不懂”。孩子刚进入小学,不适应小学的

    学习环境和学习内容,就会无所适从。如果发现其他同学都将知识掌握

    了,而自己却还是不会,他的心里就更慌张,更不愿意去上学了。

    怕老师。幼儿园的老师通常是“保教并重”,一边充当老师,一

    边扮演着家长的角色。但到了小学,老师的职责多是教育教学,随着保

    育色彩的逐渐降低,师生关系也会渐渐发生变化,孩子就会感到不适

    应。一旦产生心理落差,孩子就会过度紧张、精神疲劳,甚至厌学、恐

    学。

    不善于社交。有部分孩子不太善于社交,这种情况也会导致孩

    子不愿意一个人身处校园。任由这种情况发展下去,孩子只会越来越不

    想上学。

    担心自己在学校受欺负。有些孩子不仅没朋友,还害怕与人交

    往,不是对自己没信心,而是害怕其他同学欺负自己。“孤身一人”在学

    校,得不到家长的支援,孩子自然就会讨厌待在学校。 马老师有办法

    其实,以上只是孩子不愿上学的一部分原因,每个孩子的心理发

    展程度不同,不愿上学的原因也不一样。如果您的孩子不愿上学,就要

    让他说出真正的原因,然后再和孩子共同解决。

    对孩子进行正确引导。发现孩子不愿意上学时,要给孩子做出

    正确的引导。比如:积极配合孩子的言行,用和缓的语气询问。要知

    道,以恐吓、责备的口气训斥孩子,只会适得其反。

    跟孩子进行良好沟通。有效的沟通,可以帮助孩子缓解压力,当孩子认识到学校可能出现的情况,或者学校里能遇到什么新奇的事

    情,就会大大降低他的紧张情绪,从而喜欢上学。

    主动找老师询问情况。有些孩子口头表达能力较弱,家长可以

    和老师联系,切实了解孩子在学校的情况,或向专业医师求助,让孩子

    知道逃避是于事无补的。不良反应2 如厕不及时,上课铃

    声响了才去

    有的孩子经常会出现“上课铃响了以后,才想起要上厕

    所”的现象。对于孩子来说,这是一个非常不好的习惯。因

    此,作为家长,一定要多加重视这个问题。

    有一位家长这样描述道:“女儿上幼儿园时特别懂事,从

    来没有尿过裤子。可是不知怎么回事,自从上了一年级,上厕

    所反而成了负担。上个星期居然还尿裤子,我问她为什么,她

    说课间只顾着玩了,等打了上课铃才想起自己没去厕所。可是

    她又不敢跟老师请假,就一直憋着,最后还是憋不住了。要是

    一直憋着,还不把孩子憋坏了!”

    小学与幼儿园不同,幼儿园上课的时间没有小学固定,孩

    子还可以随意走动。但到了小学,所有的事情都要按规矩行

    事,如果孩子还保持着不定时上厕所的习惯,就很容易遭遇尴

    尬。为此,提醒家长:一定要让孩子养成课间上厕所的习惯。

    对于刚进入一年级的孩子来说,没有了幼儿园老师和家长

    的提醒,孩子很容易耽误了如厕的时间。等到自己真正要上厕

    所的时候,可能已经上课了。好的如厕习惯,不仅是自我控制力的良好体现,更是保持

    身心健康的良药。为了让孩子养成及时如厕的习惯,家长要多

    跟孩子沟通,提前将跟如厕有关的事情都告诉孩子。

    问题出现的原因

    孩子之所以不及时上厕所,原因有很多,如果想改掉孩子的坏习

    惯,就要先找出主要原因,才好对症下药。一般说来,孩子不及时上厕

    所的主要原因有三点。

    贪玩忘了时间。不少孩子贪恋游戏,一下课就开始跟同学玩,根本不会想到上厕所。即使有点想上厕所,也会在玩乐的诱惑中让自己

    等一等。可是,孩子又没有时间观念,等来等去,一会儿就上课了。

    没有养成规律上厕所的习惯。俗话说,习惯成自然,有些孩子

    上厕所没有规律,在家有家长提醒,在幼儿园有老师提醒,而到了小

    学,没有人提醒,就经常会忘记上厕所。

    胆子小,不敢跟老师开口。有时孩子在课间确实没有上厕所的

    意思,但一上课就想上厕所。可是,孩子害羞、胆小,迟迟不敢开口向

    老师请假,只能忍着、憋着。

    马老师有办法在孩子的教育历程中,一年级属于起始阶段,良好的行为会影响

    孩子的一生,家长一定要帮孩子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

    家长要提醒孩子。通常,教一年级的老师也了解孩子上学之初

    的行为特点,因此,多数老师都会同意孩子在上课时去厕所。但上课去

    上厕所,一定会影响听课质量,不利于孩子学习。所以,家长要积极引

    导孩子,比如:“课间时先去上厕所,然后再玩儿”,“上课之前,即使

    感觉不强烈,也要去厕所转一圈”。

    孩子尿裤子了,不要责备。如果孩子确实尿湿了裤子,家长不

    要急躁。吼叫不但解决不了问题,还会打击孩子的自尊心,不利于孩子

    的健康发展。况且,他已经觉得很丢脸了,你的指责只会加剧这种羞耻

    感。倒不如帮孩子分析原因,引导孩子建立“利用课间上厕所”的观念。

    跟老师提前沟通。如果确实发现孩子存在不懂如厕的问题,就

    要提前跟老师打招呼,让老师在下课的时候提醒一下孩子。如此,时间

    长了,孩子自然也就能够养成及时如厕的习惯了。不良反应3 孩子不喜欢班主任,总将幼儿园老师挂在嘴边

    小学和幼儿园的差别,不只体现在环境上,老师的教学方

    式也有很大的不同。有些孩子习惯了幼儿园的教育方式,怀念

    幼儿园老师,而不喜欢现在的班主任。这时候,就要想办法让

    孩子认可班主任及任课教师。

    张妈妈这段时间特别发愁,因为每次回家孩子都跟她说,他不喜欢现在的班主任。每次跟他提起老师,他就一脸的敌

    意。连续两次单元测试,孩子的语文成绩都考得一塌糊涂。问

    其原因,孩子说:“我就不喜欢他,就不给他考好。”在孩子眼

    里,老师就像他的敌人一样。张妈妈想了很多办法都不管用,孩子始终都很抗拒班主任,后来索性说不想上学了。

    在幼儿园,老师以保教为主,孩子们是在游戏和实物接触

    过程中逐渐学习新知识的,再加上老师的细心照顾,孩子们自

    然有一种依赖感。而到了小学校园,孩子每天要在集中的时间

    里接受很多抽象的知识,而且要遵守校纪校规,要独立完成大

    多数事情。如此,老师的工作会更多,自然不能像保育员一样

    来管理孩子。

    小学一年级是孩子从幼儿园到小学的过渡时期,孩子不喜欢任课老师,就会不喜欢上课。因此,为了提高孩子对学习的

    兴趣,就要从引导孩子喜欢上老师开始。

    一年级是孩子与老师交往的初始阶段,与老师相处质量的

    好坏,会直接影响着接下来的学习质量。尤其是班主任,很可

    能会一直陪伴孩子六年,如果孩子不认可班主任及任课教师,情况就更糟了。家长一定要引导孩子,促使他在最短的时间里

    迅速适应新环境,接受新老师。

    问题出现的原因

    孩子离开家庭、幼儿园,进入小学校门,周围的环境和人都会发

    生变化。环境的改变,也要求孩子有改变,不仅需要孩子自己努力,还

    需要家长的回应和引导。概括起来,孩子不喜欢一年级老师的原因有四

    点。

    “老师”的新身份,让孩子惧怕。幼儿园老师与孩子相处时,都

    比较像妈妈,以照顾为主。而小学老师往往更注重孩子的学习成绩,因

    此就会对孩子严格要求,孩子错了,会批评,甚至为了让孩子引以为

    戒,可能会将孩子的问题比较直接地指出来。孩子如果接受不了这种方

    式,就会产生惧怕心理。

    对老师有偏见,认为自己不受老师喜欢。有的孩子上学第一天

    回家,就对妈妈说:“我要换班,我们老师一点也不喜欢我,还是幼儿

    园的老师好。”孩子主观臆断,认为老师没有像幼儿园老师那样照顾自己,就是不喜欢自己,就会产生偏见。

    家长给孩子带来压力。在孩子开学前有些家长会反复叮嘱孩

    子:要听老师的话,要如何如何……无形中,就会给孩子造成一定的压

    力,甚至还会令孩子惧怕老师。孩子可能会认为,不这样做,老师就不

    喜欢自己。

    老师里也有新手。有些老师资历尚浅,无法掌握每个孩子的特

    殊需求,容易照顾不周,忽略孩子的一些情绪。再加上家长没有跟老师

    沟通,也没有提前跟孩子介绍老师,孩子自然就不会喜欢老师。

    马老师有办法

    让孩子打心眼儿里接受新老师,需要经历一个缓慢的过程,不能

    一蹴而就。那么,作为家长,我们到底应该怎样引导孩子,让他渐渐喜

    欢自己的老师呢?

    做好沟通很重要。沟通环节非常重要,家长不但要和老师沟

    通,还要跟孩子进行充分的沟通。在老师方便的情况下,家长应该主动

    找老师,把孩子的脾气秉性、兴趣爱好、特殊需求等都如实地反映给老

    师,同时了解一下老师的教学方法;接着,跟孩子进行充分沟通,告诉

    孩子,小学不同于幼儿园,老师是知识的传递者,让孩子尊重老师,并

    学会正确地跟老师交流。 不要当着孩子的面说老师的坏话。孩子刚上小学,还没有形成

    自己的价值判断,如果家长因不满老师的某种行径而在孩子面前抱

    怨:“这老师太不负责了,除了讲课什么都不管”“他们班主任的性格也

    太奇怪了,看起来不好相处”……在孩子心里,就会形成“老师不好”的

    坏印象,从而影响师生关系。

    维护老师的形象。当孩子表达自己对老师的反感情绪时,家长

    既不应支持,也不要反对,要站在自己的立场,主持公道,让孩子客观

    地认识到老师的重要性,从而维护老师的形象。不良反应4 孩子不和同学交流,课间总是独自坐在那里

    调查显示,目前很多刚升入小学的孩子,都存在不同程度

    的孤僻性格,不喜欢主动与人交往。这一现象在独生子女人群

    中显得尤为突出。任由孩子这样发展下去,就无法形成正常的

    同学关系,还会对孩子性格的塑造造成负面影响。

    玲玲上幼儿园时,跟小朋友们玩得很好,可不知为什么,上了一年级却变得不爱说话了。路上看到同学就低着头,下课

    就一个人坐在那里,总是一副闷闷不乐的样子。每天放学的时

    候,看到来接自己的妈妈,玲玲都会欢呼雀跃不已。开学已经

    有两个月了,她都是如此。

    比如:同学都在教室里玩,她就直直地坐在那里,盯着

    看;同学在一起聊天,她也一动不动地不说话。即使有人跟她

    说话,她也不愿多与人交谈几句。开始的时候,还有人跟她

    玩,后来同学们索性都不再理她了。

    不喜欢跟其他同学说话,也是初入小学的孩子经常出现的

    一个问题。有的孩子不愿意跟其他同学说话,即使人家找他,他也懒得张嘴;有的孩子不敢跟其他同学说话,胆子小,放不

    开……孩子要跟同学一起学习,整天坐在那里不说话,结果可想而知。

    小学也是个小社会,班级则是个集体,孩子不懂与人相

    处,不能主动跟同学说话,仅仅独坐在那里,不仅无法在最短

    的时间里融入班集体,还容易跟其他同学脱节。

    作为家长,一定要在孩子正式上小学前就让孩子认识到集

    体的重要性,让他明白没有人可以脱离集体独立存活。一定要

    教导孩子,让他积极主动地和同学交往。

    问题出现的原因

    一位哲人曾说:“人是社会性动物,任何人都不可能脱离社会独立

    存在,必须与他人交往,才能完成个人的社会化,使自己逐渐成

    熟。”身处密集的人际关系网,任何人都不能离群索居,成年人如此,孩子也如此。孩子不愿意跟同学交流,通常有三方面原因。

    孩子性格内向。性格内向的孩子一般都喜欢独来独往,不喜欢

    人多热闹的地方,即便是在家里,话也不太多。更何况孩子刚刚进入一

    年级,没有熟悉的小朋友。

    害羞是个大问题。有些孩子胆子小,说话做事都容易害羞,与

    同学相处的时候,自然也会如此。因此,当其他同学在一起打闹的时

    候,他很可能就会独自坐在那里。再加上一年级的孩子多半还没有掌握

    社交技巧,自然就很难打开局面。明明心里很想认识新朋友,但就是不

    敢开口,不敢主动跟人聊天。 找不到共同话题。共同话题,是人与人之间交流的一个触发

    点,孩子之间的交往也是如此。有些孩子也想融入集体,但每次想插

    话,都不知该如何说。有些孩子即使遇到了问题,也不敢张嘴向同学求

    助。找不到共同话题,怎么进行交流?

    马老师有办法

    孩子不喜欢跟同学说话的原因有很多,家长要帮助孩子找到最直

    接的原因,帮助孩子和同学建立交往关系。具体说来,我们可从四个方

    面努力。

    鼓励孩子多参加集体活动。进入一年级后,鼓励孩子经常跟同

    学接触,便能使其更快地适应新环境。小学的集体活动比较多,比如一

    起打扫卫生、一起做操,还有运动会、比赛等,鼓励孩子多参加这样的

    集体活动,孩子自然就能学会与人交往。参加集体活动,孩子不但可以

    认识更多的同学,还可以调整自己的言行,学会尊重、信任和谅解他

    人,变得更加乐于助人。

    为孩子创造交流机会。如果想让孩子更快、更顺利地跟同学和

    谐交往,就要在日常生活中多为孩子创造与人交流的机会,鼓励他多跟

    不熟悉的人接触。比如,周末陪他到广场、游乐园里玩,或者带着他走

    亲访友,或者让孩子的同学、邻居到家里来跟他一起玩……

    教育孩子交友要平等。虽然孩子刚上一年级,但已经成为社会关系网中的一员,要想形成良好的同学关系,就要鼓励他跟同学平等交

    往,不攀附、不撒谎,平等待人、宽以待人、相互理解、彼此尊重,这

    样也有助于孩子良好人格的塑造。

    帮助孩子改掉不良品格。如果孩子任性、自私、吝啬,一定要

    使其改正。这些不良品格会对孩子的人际交往造成很大的阻碍,如果放

    任发展,一定会影响孩子的成长。因此,要让孩子养成诚实、向上、团

    结、勇敢的品格,使孩子成为受人欢迎的同学。不良反应5 孩子讨厌教室的布

    置,不适应教室氛围

    很多时候,我们都会受到环境的影响,孩子也是一样。教

    室环境,是影响孩子校园生活的重要外部条件。某种程度上,学校的环境是孩子对物质和精神的双重追求。

    有一个女孩放学回到家,跟妈妈抱怨说:“我觉得我们班

    的教室简直太难看了。幼儿园的墙壁都是彩色的,教室里还有

    我最喜欢的积木、小皮球;平时我们都围在一张桌子上,座位

    上还有小垫子。可是,现在教室里只有白白的墙,除了黑板、讲台和桌椅,什么都没有;要不就是一些名人名言,那些人的

    照片都好难看。教室那么小,却挤了一屋子人,我都不想待在

    里面。”

    因为功能的不同,小学和幼儿园在教室布置上也大不相

    同:小学教室的墙壁上,没有了卡通画,换上了名人语录;桌

    椅摆得整整齐齐,不能随便挪动变化,对孩子来说确实缺乏吸

    引力。

    幼儿园的布置,主要以激发孩子的兴趣为主,因此会显得

    非常有趣、形象、美观。但小学教室作为教学地点,最忌花哨

    的室内装饰,以免影响学习,因此就会单调一些。然而这些变化对初到小学的孩子来说终归是有些不适应的。

    家长要引导孩子实现角色的转变,不要让他觉得自己还是

    幼儿园的小朋友,要直接告诉他:“你现在已经是小学生了,已经升级了,要让自己快速长大。”

    在孩子的一生中,需要经历很多次环境变迁,一年级时不

    能迅速适应新环境,孩子就会产生恐惧、无助的不良情绪,影

    响身心健康和未来的发展。相反,如果孩子可以很快融入新环

    境中,就会保持心情舒畅,进而激发潜能。

    问题出现的原因

    就如我们前文所讲,一年级是孩子人生的一大转折点,此时的孩

    子还不能像大人一样很快适应新的环境。孩子之所以会有这种心理差

    异,原因不外乎三点。

    对新环境存在戒备心理。通常,六七岁大的孩子还没有很强的

    适应能力,面对突如其来的陌生环境,都会充满了戒备,会对所见的任

    何不满提出质疑。如果发现过去的五颜六色的图画都不见了,他多半会

    心生不满。

    对熟悉的环境依赖性强。有些孩子比较习惯待在熟悉的环境

    里,这样会让他很有安全感,一旦进入陌生环境,就会心生抵触,无法

    接受、适应新环境。 环境的变化造成心理落差。过去经常能看到五颜六色、稀奇古

    怪的新东西,到了整齐划一、单调平静的小学环境里,有些孩子就会产

    生强烈的心理落差。

    马老师有办法

    聪明的家长会积极引导孩子,帮助他调整心态,尽快适应现在的

    校园生活。

    给孩子讲清楚为什么发生变化。六七岁的孩子虽小,但也已经

    懂得一些基本道理。面对孩子的疑惑,家长可以坦诚地告诉他:进了小

    学,就要以学习知识为主,教室布置都是为了帮助学习,装饰太多会分

    心;有些名言警句则是为了激励他好好学习,因为他的任务已经不再是

    简单地识图看画,而是学习知识。

    从卧室做起,让孩子的生活风格也有所转变。如果家庭和学校

    是完全不同的两种风格,孩子的心理落差就会很明显。因此,可以从孩

    子的卧室入手,适当地把玩偶、贴画等移开,将含有知识性内容的东西

    放到孩子的卧室里。

    培养孩子的适应力。在孩子刚上学之初,家长可以带着他到一

    些文化气息较浓的地方去参观,比如当地的中小学校、博物馆、图书馆

    等,让孩子逐渐接受学习环境的氛围。坚持一段时间,孩子就会慢慢适

    应。 和老师一起帮孩子调整。家长可以向老师提出建议,在一年级

    的教室里,稍微贴一些彩图,让孩子能在相对熟悉的环境下慢慢过渡。

    孩子适应了教室的布置与环境后,再向知识化方向过渡。不良反应6 课堂时间改变,孩子

    坐不住

    当孩子进入小学后,就会发现课堂时间有了明显变化,课

    间也变短了。如果不适应这种时间安排,孩子就会在课堂上走

    神,没听多久就开始坐不住,东张西望,或者玩弄文具等。

    京京每天放学回家都会跟爸爸说,自己很不习惯学校的上

    课时间,感觉一节课太长,根本坚持不下来,头10分钟还能认

    真听讲,过了20分钟,心思就不在课堂上了。而且有时候,他

    会忍不住犯困,还时常走神儿,甚至想上厕所……总之,很难

    适应课堂时间,不知道该做什么。

    为了了解孩子的情况,爸爸给老师打了电话,老师说,京

    京确实存在这样的问题,但这类问题在一年级孩子身上很普

    遍。之后,教师便给爸爸介绍了几个引导孩子的方法。之后,爸爸积极实践,京京的问题慢慢得到了解决,稳坐教室的时间

    越来越长了。

    其实,很多刚上一年级的孩子都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小学

    课堂时间一般都是40~45分钟,孩子毕竟还小,不可能长时间

    坚持,能够坚持20分钟就已经算不错了。因此,孩子在课堂上

    走神是常见的现象。问题出现的原因

    孩子上小学后,家庭环境、学习环境、课堂时间等方面都会发生

    巨大变化。很多孩子都会对此感到无措,因为他还不懂得以时间为单位

    进行学习。通常,孩子上课坐不住的原因有三个。

    容易受到外界影响。六七岁的孩子好奇心都很重,很容易受到

    外界环境或他人的影响,如果听课的时候,忽然看到外面有只鸟飞过,或者听到外面有消防车经过的声音,他们就会扭头向窗户看。容易受到

    外界的影响,自然就坐不住了。

    孩子本来就爱动。由于年龄的原因,让刚上一年级的孩子长时

    间保持一个姿势听课几乎很难,因为他们本来就爱活动。因此,上课的

    时候,就会看看这、看看那,动动笔、画画线……

    孩子缺乏集中注意力的能力。有些孩子没有养成良好的注意力

    习惯,做事的时候无法集中注意力,容易分心,如此,上课的时候多半

    就会坐不住。再加上孩子刚上一年级,注意力集中的时间本来就短,自

    然就会觉得一堂课的时间无限漫长了。

    马老师有办法

    孩子不能遵守学校的上课时间,就更难以利用上课时间好好听

    讲。因此,家长要帮助孩子养成惜时、守时的观念,提高他的注意力,从而提高听课效率。

    给孩子规定作息时间。当孩子升入小学,可以给他制作一份时

    间管理表,规定每天几点起床、几点睡觉,先写完作业再玩游戏等。开

    始时,孩子可能会不太适应,可以陪着孩子一起按作息时间学习和休

    息,等孩子养成了习惯,时间观念自然也就增强了。

    量化时间,让孩子自己做计划。刚上小学的孩子,还是以玩为

    最大的乐趣,家长不妨把时间当作孩子的新“玩具”,让孩子自己规划每

    天的时间。有了计划,知道了自己在某段时间该做某件事,孩子的注意

    力就会集中起来,慢慢地,也就能够集中注意力听课了。

    让孩子知道规矩。如果孩子做事不专心或者不守时,就会对今

    后的学习和成长带来很大障碍。因此,孩子一旦出现这种情况,家长就

    要从旁指导,鼓励孩子改正。如果不听,必要时也要狠下心,给孩子一

    点小小的惩罚,让他引以为戒。不良反应7 学习内容大变样,孩

    子觉得乏味

    与小学相比,幼儿园更注重在游戏中开阔眼界,而上了小

    学,孩子就得自己直面抽象的知识了。对于很多孩子来说,这

    一变化来得太快,他们无法在短时间里适应。

    儿子入学已经三个星期了,但妈妈总感觉他不适应学校生

    活。每次妈妈去接儿子放学,问他当天都讲了什么,儿子总是

    支支吾吾地答不上来,还经常忘记家庭作业;晚上写作业时,也心不在焉、磨磨蹭蹭的。幼儿园时期,老师一直夸他聪明,可上了小学,竟然是这样的情况,妈妈都不知道该怎么办了。

    幼儿园的学习内容跟小学完全不同,虽然一年级的教材中

    也会有很多插图,可是依然是以知识的传授为中心的。没有了

    幼儿园时的趣味,多了乏味的知识,孩子自然就会不喜欢。

    问题出现的原因

    现在,越来越多的家长已经认识到了小学一年级对孩子的重要

    性。虽然是教育的初级阶段,但孩子要完成的学习任务的难度一点也不

    低。

    语文。语文,学起来并不难,但根据现行的语文教学大纲,在一年级的人教版最新的实验语文教材中,需要孩子掌握950个汉字。

    数学。在小学1~3年级,主要内容是“万以内的数”全部认识,并学会加、减、乘、除等四则运算,还要掌握小数、分数、简单的几何

    体、平面图形等。另外,还要掌握对数据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技

    巧。

    英语。比如有的地方小学一年级的英语教学要求为:第一,听

    懂老师给出的英语指令,并根据图片和动作提示,听懂简单的英语小故

    事;第二,会用英语和他人进行个人信息和情感交流,会唱十几首英文

    儿歌;第三,会用英语进行游戏、表演童话剧等;第四,能看图识字,能通过图片读懂英文小故事,并能正确书写简单的英文短句。

    至于音乐、美术、体育等其他科目,学校也非常重视;另外,还

    有思想品德课、劳技课、自然课……而这些仅仅是在校学习的课程。

    马老师有办法

    对于小学一年级的学生来讲,兴趣是关键,要让孩子爱上学习,首先就要提高他对学习的兴趣。

    增加孩子对学习的向往。要想提高孩子对学习的兴趣,首先就

    要增加孩子对学习的向往。比如:告诉孩子,上学究竟是怎么回事;带

    着孩子到书店选购课外书,教他如何正确使用,激发孩子的好奇心;引导孩子对小学生活的向往,增加好感度。

    让孩子自己整理学习用具。学习用具的准备跟学习是联系在一

    起的,孩子做完作业后整理课本和学习用具,就会对第二天的课堂产生

    向往,慢慢地就不会再讨厌学习了。

    让孩子讲讲学校里发生的故事。每天放学回来,可以让孩子讲

    讲,今天学校发生了什么事情、班里有哪些有趣的见闻、课堂上出现了

    什么小插曲……这时候,孩子往往会滔滔不绝地跟你说。当家长对孩子

    所说的事情做出回应时,他便会对第二天的学校生活充满期待。本章小结

    1.如何应对孩子的哭闹?家长要勇敢地放手,让孩子

    快速成长,尽快融入学校的新环境中;帮助孩子克服心理障

    碍,勇敢地面对新生活。

    2.如厕,对于刚进入一年级的孩子来说,是个重要的

    问题。家长要多跟孩子沟通,提前将跟如厕有关的事情都告

    诉孩子。

    3.班主任可能会一直陪伴孩子六年,如果孩子不喜欢

    班主任,家长一定要引导孩子,促使他在最短的时间里迅速

    适应新环境,接受新老师。

    4.一定要在孩子正式进入小学前,就让孩子认识到集

    体的重要性,让他明白没有人可以脱离集体独立存活。一定

    要教导孩子,让孩子学会与人相处,主动跟同学交往。

    5.一年级不能迅速适应新环境,孩子就会产生恐惧、无助的不良情绪,影响身心健康和未来的发展。相反,就会

    保持心情舒畅,进而激发孩子的潜能。

    6.做事时不专心或者不守时,会给今后的学习和成长带来很大的障碍。因此,孩子一旦出现这种情况,家长就要

    从旁指导,鼓励孩子改正。

    7.这一时期的孩子,兴趣是关键,要让孩子爱上学

    习,首先就要提高他对学习的兴趣。在孩子正式上学之前,就要帮孩子制订合理的作息计划,让孩子按时睡觉和起床。第2章 七个小技巧,让孩子愉快

    地爱上学习技巧1 帮孩子一起发现学习的乐

    趣

    为什么孩子对学习不感兴趣?怎样让孩子自主学习?这是

    困扰很多家长的问题。

    小宝上一年级已经有一个月了,可是对学习一点也不上

    心。开始妈妈还以为是儿子不适应,可是这个月以来,每次小

    宝写作业都是一副愁眉苦脸的表情。他还不止一次地对妈妈

    说:“妈妈,我讨厌上学,讨厌做作业,讨厌看书。我就想和

    其他同学一起玩。”

    遇到这种问题,家长先不要着急,首先要分析原因,调整

    教育方法,或寻求心理专家的帮助。

    问题出现的原因

    导致孩子对学习没有兴趣的原因有很多。家长要积极寻找原因,对症下药,提高孩子对学习的主动性。

    孩子还没有发现学习的乐趣。只有遇到自己感兴趣的事物,孩

    子才会将注意力集中在上面,因此,如果想激发出孩子学习的热情,就

    要让孩子认识到学习的乐趣。比如:学习了圆角分等概念,就能够换算

    钱了。 培养兴趣需要过程。任何兴趣的培养和保持都需要一个过程,需要孩子不断地自我磨合。因此,孩子突然要面对枯燥、重复的读写、背诵时,就很难像玩游戏一样从中发现乐趣。

    家长疏于对孩子兴趣的培养。有些家长不注意开发孩子的兴

    趣,也不在意孩子对哪些方面感兴趣。幼儿园阶段疏于引导,使孩子难

    以发现自己的兴趣所在,也不懂得如何寻找兴趣。

    马老师有办法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孩子对某件事有了兴趣,一定会

    自觉克服困难,激发无限潜能,学习也一样。因此,作为家长,就要多

    花些时间激发、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让孩子爱上学习。

    用表扬来鼓励孩子产生学习兴趣。孩子一般都喜欢听到家长的

    表扬,如果家长认同他所做的事情,他就会更加努力地去完成。家长要

    多观察孩子,从他的言行中发现闪光点,并毫不吝啬地给予表扬。当孩

    子体会到自身的价值后,就会因为喜悦而更喜欢做这件事。同时,当孩

    子有了小进步,家长也要适当表扬,要肯定他的努力,对他多加鼓励。

    让学习保持新鲜感。学校的学习模式是重复、单调、乏味的,时间长了,孩子往往会产生厌倦情绪。家长要充分利用课余时间,将孩

    子的学习兴趣点燃。比如,可以带孩子到户外,并趁机输送一些有关学

    习的内容,让孩子对学习充满新鲜感。这样,孩子才不会对学习失去兴趣。孩子都喜欢尝试新东西,要让孩子在学习过程中不断产生新鲜感,从而在扩大孩子视野的同时,不断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

    寓教于乐始于游戏。孩子天生爱玩,在孩子的教育初期,游戏

    就是最好的学习工具。比如:学习了圆角分等概念后,可以跟孩子一起

    过家家,你当消费者,孩子当收银员,锻炼孩子对相关知识点的认识和

    理解。不过使用这个办法,要多下些功夫,给孩子正确的引导。技巧2 让孩子知道:自己为什么

    要学习

    很多时候,孩子之所以对学习不感兴趣,主要是因为他根

    本就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要学习,认识不到学习的重要性,自然

    也就不会主动学习了。

    佳佳吃完晚饭后,一直窝在沙发里看电视,不想写作业,妈妈问:“今天老师没留作业吗?”佳佳说:“留了,但我不想

    写。”

    妈妈追问她为什么,佳佳却给不出理由,只是说:“不想

    写。”

    妈妈严肃地说:“作业是你自己的事,成绩好坏跟别人没

    有任何关系。如果因为成绩不好考不上好中学,也跟任何人没

    关系。”

    佳佳想了想,觉得妈妈说的有道理,便立刻回房,认真地

    写作业去了。

    看到孩子不想学习,采用逼迫、哄骗、催促等方式只能治

    标,不能治本。如果能像这位妈妈一样,把学习的理由都给孩

    子摆出来,让孩子认识到自己的责任,他就会自觉地学习了。由此可见,激发孩子学习兴趣的一个重要方法就是,将上学的

    原因告诉孩子。

    问题出现的原因

    孩子虽然已经踏入了校门,却仍不知道学习为何物,自然也就不

    会明白自己为什么要学习。通常孩子会出现这种状况的原因,主要有这

    三个。

    孩子没有养成学习习惯。在幼儿园阶段,孩子的“学习”主要来

    自游戏,更多的时间都在玩,对小学“学习”没有任何概念。一旦教学脱

    离了游戏,有些孩子就会觉得自己现在并不是在学习,也就不会主动学

    习了。

    孩子没有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幼儿园阶段,很少有老师会直

    接采用小学式的教育方式,因此孩子对分数、成绩都很模糊。但是到了

    一年级,教育理念发生了变化,孩子仍然不清楚学习的重要性,也就对

    学习提不起兴趣了。

    家长没有做出正确引导。在孩子快要上小学时,有些家长并没

    有对孩子进行适当的学习引导,孩子根本就不知道什么是学习,学习有

    多重要……家长疏于引导,孩子也就缺少了对学习的认知。

    马老师有办法如果想让孩子了解学习的原因或重要性,可以从四方面做起。

    让孩子为发展兴趣而学习。有些孩子虽然知道自己喜欢什么,但他不清楚该如何做好自己喜欢的事。此时,家长就需要告诉孩子,让

    兴趣得以发展的唯一途径就是学习。比如,孩子喜欢摆弄汽车、闹钟等

    机械物品,家长就可以告诉他:“只要好好学习,将来考上知名大学,就能成为一个发明家,发明出更好的机器。”

    让孩子为提升能力而学习。对于每个人来说,能力训练都是一

    个艰苦的过程,大人尚且需要坚定的意志,何况还是一年级的孩子?因

    此,家长要有耐心,从生活点滴中培养孩子的观察力、理解力、思考

    力、表达力、专注力及忍耐力。一旦孩子具备了更强的学习能力,就会

    自觉地将这些能力运用到学习和生活中。如此一来,孩子才会学得更

    好、发展得更快。

    让孩子为自力更生而学习。对于六七岁的孩子而言,看似不用

    考虑“生存”问题,但孩子目前的学习状况会影响将来的人生走向,自然

    就会和“生存”紧密相连。所以,家长要告诉孩子:“每个人都是独立的

    个体,长大成人后都要自己养活自己,现在好好学习,掌握扎实的知

    识,长大后才能更好地解决生活问题,生活才能更好;否则,就很难在

    社会上生存。”这样,孩子就会明白,只有努力学习,才能吃饱穿暖有

    房住。当孩子对未来充满希望时,学习兴趣也就浓厚了。

    让孩子为实现理想而学习。要让孩子有学习的动力,就要先让

    他有理想和责任。家长应该帮助孩子,引导他树立理想;同时,要引导和鼓励孩子,为实现理想而努力学习。当孩子每天都在为实现理想而努

    力时,学习就会成为他生活的重要部分。技巧3 从好奇心入手,激发孩子

    的学习兴趣

    每个孩子都有好奇心,面对新鲜事物,总忍不住想问,忍

    不住想了解,只不过有的孩子表现出来了,有的孩子没有表现

    出来罢了。在孩子上一年级的时候,就要利用孩子的好奇心,鼓励他不断地尝试学习、探索创新。因为,这也是孩子主动获

    取知识的主要途径。

    儿子从小就很调皮,看到家里有什么新东西,就喜欢摸一

    摸、动一动。小时候,带他逛街,也不让人抱,就喜欢自己到

    处走走看看,打量周围的一切。发现儿子对一切都充满好奇,妈妈就着重培养他的这一优点。经过一段时间的尝试,妈妈发

    现这个办法很管用。

    儿子四岁时,就认识了简单的汉字,还能认识十几种动

    物。上了小学后,为了引导和培养孩子对学习的兴趣,妈妈总

    会针对教材给孩子提一些问题,当儿子寻找问题答案的时候,也就将书本中的内容掌握了。

    遇到稀奇古怪的东西,很多孩子都会尝试了解,有时甚至

    还能有意想不到的创新。想想看,当你把孩子不认识的东西带

    回家,他会不会好奇地问这是什么,会不会想要打开看看?当你给孩子提出一些问题时,孩子会不会感到好玩,继而去找答

    案?

    每个孩子都是探险家,好奇是他探寻世界的天然工具。如

    果孩子不知道如何对待学习,不妨把它当作一个礼物,激发孩

    子的好奇心。此外,如果孩子喜欢提问,家长就要积极回答;

    即使自己不知道答案,也不要敷衍了事,要跟他一起寻找答

    案。

    美国著名教育家、心理学家杜威曾指出:调查和探究,是

    儿童生来的本能,探索是他们的本能冲动。好奇、好问、好探

    究,是儿童与生俱来的特点。要想激发孩子对学习的兴趣,就

    要从孩子的好奇心入手。

    问题出现的原因

    之所以要让家长从孩子的好奇心出发来引导孩子,原因主要有两

    点。

    孩子对万物都充满好奇心。一般来说,六七岁是孩子对世界最

    有探索欲望的时期。这时候,他们什么都想知道,比如:为什么汽车可

    以跑、为什么冰块会冒气、为什么蚂蚁要搬家……他们虽然还没有学到

    相关的理论知识,但依然会对背后的原因充满好奇。

    不能漠视孩子的好奇心。家长要重视孩子的好奇心。如果孩子

    展现出好奇或疑问,家长不要不以为然,更不能批评、训斥孩子,否则会让孩子的好奇心遭到重创。如此,孩子就不愿意再去探索;一旦对学

    习失去了兴趣,学习就难上加难了。

    马老师有办法

    发现孩子有很强烈的好奇心,作为家长,应该如何应对,并通过

    怎样的方式激发孩子对学习的兴趣呢?以下几点应该能够帮到你。

    耐心给孩子解答,家长即使不懂也不能敷衍。如今,孩子可以

    通过各种渠道获取知识;而且,因为好奇心强,接受新鲜事物的速度非

    常快,孩子经常会独立思索,甚至向家长发问。这本是一件好事,但如

    果家长心不在焉,或者随便编个答案糊弄孩子,不但无法让孩子收获有

    益的知识,还会让孩子伤心难过。因此,如果孩子有了问题,一定要认

    真解答,不要敷衍。

    充分满足孩子的求知欲。当我们与孩子接触时,千万不要认为

    孩子什么都不懂。孩子之所以会提出问题,是因为他知识、经验不足,而非对世界一无所知,没有思考能力。面对孩子的好奇心,处理不当,就会挫伤孩子探求新知识的勇气。因此,要尊重孩子的自尊心和求知

    欲,尊重他的能力和判断。

    表扬孩子的长处,引导孩子培养爱好。每个孩子都有与众不同

    的优点。不管是调皮的孩子,还是文静的孩子,在某个领域都有自己独

    特的闪光点。家长要充分发展孩子的兴趣爱好,时常表扬他的优点,帮助孩子找到发展爱好的动力和方法,让孩子的个性健康发展。

    培养孩子独立探索的能力。在与孩子互动时,不要只顾着给孩

    子灌输知识,要利用有效的引导让孩子在互动过程中提高独立思考能

    力,利用想象力,找出问题的答案。一年级的孩子都喜欢模仿,要让他

    多动手,充分调动各种感官,在实践中学习知识、掌握技能。技巧4 孩子喜欢听故事,将学习

    内容故事化

    故事是一种口语化的艺术表现形式,其最大的特点就是有

    内容有情节,形象生动,孩子们都喜欢。给孩子讲故事,不但

    可以让孩子储备丰富的知识,还能扩展视野,让孩子学到人生

    哲理和人生价值。另外,新奇好玩的剧情也能激发孩子的好奇

    心,丰富他的想象力,从而激发旺盛的求知欲。

    正在上一年级的玲玲不喜欢学数学,每次单元测试,数学

    成绩都排在最后。

    对于“分数”这个概念,玲玲理解起来特别吃力,总是跟不

    上老师的讲课进度。为了帮女儿尽快接受这个新知识,妈妈想

    了一个有趣的故事:有一天,狐狸和狼狗都想吃西瓜,狐狸更

    聪明,提议把西瓜分成5份……

    玲玲听了这个故事,居然明白了分数的概念。妈妈信心大

    增。感受到了讲故事的好处,在之后的学习中,妈妈都会想些

    故事,融合到数学的学习中。渐渐地,玲玲不再抵触数学了。

    玲玲妈通过一个有趣的故事,成功地让女儿学会了分数,还让她重拾了学习数学的信心。从表面上看,讲故事只是一种休闲娱乐的方式,但孩子最容易在故事中吸取知识和道理。在

    轻松的氛围中,孩子才能很快地接受学习内容,同时感受到学

    习的无限乐趣。

    每个孩子都喜欢听故事,从新奇有趣的童话、寓言、小故

    事里,孩子很容易找到学习的兴趣。鉴于此,我们不妨把孩子

    的这个爱好利用起来,将学习内容、知识要点融入故事中,以

    便孩子更好地消化和吸收。

    问题出现的原因

    一年级的小学生都不喜欢枯燥的学习氛围,家长完全可以用生动

    有趣的方式来引导孩子学习,用故事来演绎知识,就是有效手段之一。

    原因主要有三点。

    孩子都爱听故事。孩子们从小就喜欢听故事,大多数孩子都是

    听着故事度过幼年时光的。对于刚进入一年级的孩子来说,陌生的知识

    点学起来确实枯燥,倒不如给孩子编个故事,将知识点融合到故事中,让孩子一边听,一边理解,这样孩子才能更容易接受。

    故事本身具有吸引力。相较于抽象知识的枯燥,有情节、有场

    景、有人物的故事更容易将孩子的注意力吸引过来。如果故事情节还跌

    宕起伏,或者正好是孩子喜欢的类型,就更容易将孩子的关注点吸引过

    来了。

    故事可以促进孩子生理和心理的成长。从生理上讲,处在孩童时期的孩子,大脑正在飞速发育成长。聆听好故事,能让孩子将左右脑

    充分配合起来,促进大脑的协调发展。从心理上讲:第一,孩子可以通

    过故事,理解现实生活中的现象,并整合起来,形成自己的判断;第

    二,听故事,不仅可以让孩子汲取故事内容和知识,更可以获得情感满

    足。

    马老师有办法

    故事确实是培养孩子学习兴趣的一个重要方法,那么具体来说,应该给孩子讲什么样的故事,才能让他对学习产生兴趣呢?

    给孩子讲些勤奋学习的故事。自古以来,我国就有很多勤奋学

    习的好故事,比如凿壁偷光、头悬梁锥刺股、囊萤映雪等,故事中的主

    人公之所以要努力读书,能够克服千难万阻,都是为了得到更多知识。

    这种发奋读书、刻苦学习的精神,可以通过故事的方式传达给孩子,让

    孩子以此为榜样,积极效仿。为此,应该多让孩子听听这类故事,激励

    他努力学习。

    给孩子讲一些传统故事。很多传统故事都以生动的情节将深刻

    的道理蕴含其中。比如,“曹冲称象”隐含着数学知识,体现着等价代换

    的概念;“田忌赛马”则启发孩子要学会转换思路,寻找最佳的解决问题

    的策略。作为家长,可以有意识地搜集相关故事,讲给孩子听。当他可

    以直观地感受知识的应用之处时,就会对学习充满兴趣。 给孩子选择合适的童话、寓言故事。生动有趣的小童话、小故

    事,都是孩子的最爱。另外,寓言类故事对孩子也有很好的启迪作用。

    让孩子阅读这些内容,不仅能激发孩子主动阅读的兴趣,还能让他自己

    获取知识、独立思考。比如,《格林童话》《伊索寓言》等书平时都可

    以作为孩子的课外读物。技巧5 不要随意给孩子设置“标准

    答案”

    一年级的孩子都有着丰富的想象力,他们会想象浩瀚的宇

    宙、广阔的大自然,在学习的时候,如果孩子能够将自己的想

    象力充分地发挥出来,对知识的学习可能会更省力。比如,学

    习汉语拼音的时候,将拼音字母想象成小动物,记忆起来就容

    易了。

    苗苗是邻里街坊公认的小机灵鬼,想象力很丰富,总能从

    嘴里蹦出令人惊喜的话。可是如今已经上一年级的她,想象力

    却好像在逐渐减退。

    上小学前,妈妈总是逗她,比如,问她饺子像什么,她说

    像元宝、像月亮、像奶奶鼓鼓的零钱包……可是现在,苗苗却

    懒得动脑,大人说是什么,就是什么。

    妈妈很疑惑,这是成长的必然,还是教育出了问题。如果

    真是教育问题,又该如何纠正、维护并开发孩子的想象力?

    “发明大王”爱迪生也曾这样讲:“想象力永远比知识更重

    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并推动

    着人类的进步,想象才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可见,对孩子来说,想象力是开发思维、培养创造力的重要因素。

    如今的家长跟以前的家长比起来更加博学多才。因此,只

    要孩子一提问,有的家长就会立刻回答,生怕破坏了孩子的求

    知欲,更不想被孩子“看扁”。可是,如果孩子总是能在提问的

    第一时间得到“标准答案”,就剥夺了他独立思考的机会,更不

    用说发挥想象力了。而让孩子爱上学习的一个有效方法就是激

    发孩子的想象力。

    对一年级的孩子来说,想象力就是他们的画笔,能为这个

    世界增添许多奇妙和惊喜。想象力强的孩子,会有与众不同的

    思维,能说出出人意料的话语;学习完一篇课文后,他们会天

    马行空地遥想一番,对于知识的学习会更有兴趣。因此,想让

    孩子爱上学习,完全可以从激发孩子的想象力开始。

    问题出现的原因

    为什么说激发孩子的想象力有利于孩子的学习呢?

    孩子的想象力最丰富。一般来说,六七岁是孩子想象力最活跃

    的时期,每看到一个事物,孩子们就会在头脑中想象出其他事物,甚至

    比现实中的事物更加形象生动。重视孩子的想象力,对刚升入一年级的

    孩子来说有很好的辅助学习的作用。

    孩子的接触面更广。上了一年级,孩子会接触更多的新景象、新声音、新感觉,头脑中就会出现一个更大、更精彩的世界。所以,完全可以结合学习内容,利用想象力进行思考,比如:“看,‘f’像不像小

    伞?”这就是在激励孩子采用联想法进行学习和记忆。

    马老师有办法

    了解了想象力的重要性之后,那么家长应该如何保护和挖掘孩子

    的想象力,具体应该怎么做呢?有这样一些方法。

    引导孩子编故事。孩子都爱听故事,这是毋庸置疑的,但想象

    力丰富的孩子还会编故事。因此,可以通过编故事训练孩子的想象力。

    比如,妈妈先说一两句,让孩子接下面的内容,接着妈妈再接下去,如

    此循环。比如,妈妈说:“有只小兔子出去玩,遇上一只小猫。”孩子

    接:“小猫嘴里叼着鱼。”妈妈接:“小兔子对鱼很感兴趣,眼巴巴地望

    着小猫。”孩子接:“小猫想把小鱼分给小兔子吃。”……如此,引导孩

    子编故事不仅有利于孩子语言表达能力的提升,还可为将来的看图写话

    打下基础。

    多问孩子“像什么”。在日常生活中,可以随时随地培养孩子的

    想象力。看到某个事物,可以问问孩子“像什么”。每个孩子的脑海中都

    有一个丰富的世界,家长只要问他像什么,他就会从脑部资源里检索出

    相像的内容。当然,因为认知范围的局限性,孩子也许只会说出一两

    样,但随着见识的不断增长,想象力就会越来越丰富。

    让孩子多接触东西,增加表象知识储备。创造不是凭空捏造,要有现实参照作为基础。因此,要让孩子尽可能地多接触真实世界,如

    自然、社会、人事等,孩子接触得多了,就会形成对现实事物的自我认

    知;孩子积累到一定的表象知识,就更容易进行自主想象,从而开启非

    凡的创造力,形成良好的创造性思维。技巧6 鼓励孩子多想一想、问一

    问

    一年级的孩子进入了新环境,开阔了新视野,进入所谓

    的“询问期”。此时他们对什么都充满好奇,看到什么都想问。

    提问,不但可以锻炼孩子的思维,还能提高孩子的注意力和语

    言表达能力,有助于学习动机、社会性交往等非认知因素的发

    展。因此,认真对待孩子的提问,采取正确的应对策略,就能

    使孩子成长得更好。

    小波今年刚上一年级,有一次他和妈妈一起去买东西。看

    到妈妈在收银台付钱,他好奇地问:“妈妈,钱是怎么来

    的?”妈妈当时没有反应过来,不知道怎么回答,只好敷衍了

    一句:“我也不知道。”

    还有一次,小波问她:“妈,风是从哪里来的?”妈妈回

    答:“空气流动起来就有风了。”接着,妈妈又向小波吹了一口

    气,说:“看,这不是有风了?”小波好像没弄明白,失望地跑

    开了。

    在不同年龄阶段,孩子提出的问题会不尽相同,渐渐地,涉及基础信息的问题会越来越少,有关事物关系类的问题会逐

    渐增多。面对孩子的这些问题,家长不必大谈道理,也不用解释高深的科学知识,只要用一两句简洁的概括,让孩子了解即

    可。这样不仅能扩展孩子的知识面,还能启发孩子进行自我思

    考。

    在这个创新为王的时代,千金难买孩子的一句“为什么”。

    有的家长甚至还希望自己就是一本百科全书,能回答孩子提出

    的所有问题。其实,让孩子立刻知道答案并不是最好的方法,虽然孩子能得到相应的理论知识,但剥夺了孩子思考的机会,不利于孩子今后的学习。一旦孩子的思维受到限制,后期学习

    成绩就会下降。

    一切思维都要从提问开始,让孩子多接触新事物和新环

    境,有助于激发孩子的探索欲望,从而产生疑问。之后,如果

    家长能耐心并热情地解答这些疑问,孩子就会更加积极地开动

    脑筋,发展思维。

    问题出现的原因

    提问,对孩子的学习很重要。那么缘何如此呢?这里总结了两条

    原因。

    可以满足求知欲。提问是孩子的天性,孩子爱问的问题不但数

    量多,而且千奇百怪。家长应该知道,孩子在3~4岁时,喜欢提问是一

    种正常的表现。一般来说,孩子大约从2岁开始就会喜欢提问,到6岁时

    达到高峰。在这一时期,孩子所提出的问题也会逐渐深入,经历从“是什么”到“为什么”的阶段。因此,家长要积极回应孩子的提问,满足孩

    子的求知欲。

    提问可以引导学习。重视孩子的提问,就可以利用问题引导孩

    子进行学习。比如:孩子学完一篇课文后,可以引导他提一些问题。同

    时,通过提问,还能激发孩子对知识的好奇心,进而提升求知欲;而

    且,勇于提问的孩子会比其他同学更善于独立思考和交流。

    马老师有办法

    如果想引导孩子主动思考,主动提问,家长就可以从以下几方面

    做起。

    让孩子知道提问的重要性,帮他克服心理障碍。如果想让孩子

    多提问,就要让他们发现提问的乐趣。针对这一点,可以给孩子讲讲爱

    迪生“我能孵出小鸡吗?”和牛顿“苹果为什么会往地上掉?”等事例,让

    孩子明白,要想提高学习效率,就要善于思索和探究。

    不管什么问题,首先都要鼓励孩子。孩子在不同的成长阶段会

    问出不同的问题,虽然有些问题令家长感到为难,但孩子提问的行为是

    值得表扬的。所以,在回答孩子的问题时,可以找些符合孩子理解能力

    的答案,多使用比喻、借喻、讲故事等方法。但在态度上,回应一定要

    积极、正面。 面对孩子提问,家长要认真启发和引导。孩子提出问题,家长

    不但要认真回答,还要适当予以启发和引导,让孩子进一步思考,并提

    出更深入的新问题。当孩子能在家长的引导下找到答案,或者发现更深

    入更有意思的问题时他就会很高兴,并因此获得自信心和成就感。

    创造一个宽容的提问氛围。面对孩子的提问,家长一定要认真

    对待,不能敷衍,更不能阻止孩子提问。孩子由于年龄小,有可能提出

    一些荒唐、冒失的问题,或者因为语言表达能力不强,无法将问题说清

    楚。对此,家长千万不能训斥,更不能讥讽、嘲笑,要给孩子创造一个

    宽松的提问环境。

    耐心教育,让孩子养成良好的提问习惯。要让孩子知道,学习

    就是问问题,不会问问题,就无法学到真本领,从而帮孩子养成寻求问

    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习惯,克服提问题时的害羞心理。技巧7 眼过百遍,不如手做一遍

    孩子刚上一年级时,因为年龄较小,还没有完全摆脱好动

    的特点,所以动手操作类的学习内容更容易吸引他参与。如果

    孩子不喜欢学东西,那么完全可以让他的手动起来。

    一天,母亲跟孩子一起逛街,孩子的鞋带忽然开

    了:“妈,我的鞋带开了。”孩子无助地看着松开的鞋带,又向

    母亲投来求助的眼神。母亲很无奈,都上一年级了,怎么这种

    小事都不会做。

    路上,他们遇到了孩子同学的妈妈。两人聊着聊着,竟然

    发现对方的孩子身上也有这种毛病:“我家淘淘现在也这样,小时候日常生活都是我和他爸给打理:晚上我陪儿子写作业,写完作业后帮他把书包收拾好,他爸则负责给儿子洗脸、洗

    脚。早上,我准备早饭,他爸给他穿衣服,我俩轮流接送孩

    子。接送完孩子,我们再去上班,一天下来别提多累了。”

    如果孩子操作能力差,动手、实践的能力就比较弱,最明

    显的表现就是生活不能自理,什么事都要靠家长。现在,很多

    一年级学生的动手能力都不太强,有些孩子连穿衣、系鞋带这

    种小事都做不好,就是典型的动手能力差的表现。

    动手操作,可以让孩子同时运用手、口、眼、耳、脑等感官,扩大信息源,给思维创建良好的情境;动手操作,还可以

    满足孩子好动、好奇的心理需求。毫无疑问,动手能力对每个

    人都极为重要。

    我们常说“心灵手巧”,“手巧”代表“心灵”,而“心灵”的孩

    子的动手能力都不会太差。双手的操作能力,直接体现着一个

    人大脑发育的程度。手是人类最重要的感觉器官,只有让孩子

    多动手,才能激发他的想象力,才能培养他对学习的兴趣。因

    此,聪明的家长都会重视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懂得让孩子多

    动手、勤动脑,变得心灵手巧。

    问题出现的原因

    手脑发育是相辅相成的,要想达到心灵手巧的境界,就要从培养

    孩子的动手能力入手,这也是教育培养目标之一。之所以会有这样的认

    识,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多动手,创造力更卓越。科学证实,动手能力强的孩子,其创

    造力也比同龄孩子要高,孩子的智力表现也更优秀。很多不安分的孩

    子,虽然好动,但却非常聪明。而且,创造力、想象力特别丰富的孩子

    会经常动手做一些小东西。所以,多让孩子动动手,绝对是明智之举。

    多动手,有利于对事物的理解。“眼过百遍,不如手做一遍”,只有通过动手操作,孩子才能更好地认识同类事物的共性,形成更具体

    的知觉,并因此产生相应的表象和概念。 多动手,便于知识的学习。孩子勤动手,有助于理解知识。比

    如,孩子在学习数学运算时,单纯讲数字,孩子不太容易理解,但如果

    让孩子摆弄同等数量的实物,他就很容易理解运算概念了。

    马老师有办法

    应试教育实行了多年,很多家长已经习惯按学习成绩的好坏来评

    价孩子,从而忽略了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结果给孩子的全面发展带来

    严重的负面影响。明智的家长不仅会重视成绩,更会通过多种方式,培

    养孩子的动手能力。

    让孩子乐于动手。六七岁的孩子在认识事物时,通常都以情绪

    控制为主,即有兴趣就学,没兴趣就不学。因此,家长可以通过激发孩

    子的兴趣来引导孩子通过动手进行学习。

    相信孩子能行。到了小学,孩子学到的知识多为抽象的理论,要想让孩子真正理解这些知识,并转化为经验和财富,就要通过实践进

    行炼化。同时,家长也要对孩子有充足的信心,当你把对孩子的信心传

    递给他时,孩子也会认为自己可以学会,从而积极进取。在孩子动手操

    作时,孩子最关心的是家长的态度,而不是家长能不能帮忙。不断告诉

    孩子:“你能行,你是最棒的”,他就会对自己充满信心。

    让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家长要尽量减少为孩子做事的冲

    动,只要是在孩子能力范围内的事情,就让孩子尝试自己完成。学习上,要让孩子独立完成作业,在孩子遇到问题时,只需适当地做出引导

    即可,锻炼孩子自己学习的能力。如此,孩子就会逐渐摆脱对家长的依

    赖,具备动手实践能力。

    给孩子提供自己动手的条件。在日常生活中,家长可以有意识

    地为孩子安排一些操作活动,比如,给孩子买些制作类的模型、玩具,也可以引导孩子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科学小实验;还可以引导孩子处理

    自己的日常生活,比如整理玩具、修补图书、洗鞋袜等。通过这些活

    动,既能锻炼孩子的动手能力,又能活跃家庭气氛。本章小结

    1.如果孩子对学习缺乏兴趣,那么必然会导致学习成

    绩不佳。当然,导致孩子对学习没有兴趣的原因有很多,家

    长要积极寻找原因,对症下药,提高孩子对学习的主动性。

    2.激发孩子学习兴趣的一个重要方法就是,将上学的

    原因告诉孩子。

    3.好奇、好问、好探究,都是儿童与生俱来的特点。

    要想激发孩子对学习的兴趣,就要从孩子的好奇心入手。

    4.把孩子的爱好利用起来,在孩子课余时,多给他讲

    些童话、寓言故事,说不定就能很好地激发他的学习兴趣。

    5.学习完一篇课文后,孩子会天马行空地遥想一番,对于知识的学习会更有兴趣,因此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可以

    试着从激发他的想象力开始。

    6.一切思维都要从提问开始,让孩子多接触新事物和

    新环境,有助于激发孩子的探索欲望和求知心理。

    7.聪明的家长都会重视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懂得让

    孩子多动手、勤动脑,变得心灵手巧。第3章 好方法才有好结果,激发

    孩子内在学习力要点1 帮孩子制订一份合理的学

    习计划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要想在学习上取得好成绩,就要

    事先做好计划,否则就会一团糟。学习计划对学习效果的影响

    显而易见。一年级的孩子,自制力相对较差,学会制订和执行

    学习计划显得尤为重要。

    有个孩子回家后,向妈妈抱怨:“每天放学后有那么多事

    情要做,我既想出去玩,又想把作业赶紧写完。但不知道为什

    么,最后哪件事都没做好。”出现这种情状的原因就是,学习

    没有计划。面对孩子手忙脚乱的生活,妈妈给孩子列出了放学

    后的时间表。

    5∶00—6∶00 写作业

    6∶00—6∶30 看动画片

    6∶30—7∶30 吃晚饭,帮妈妈收拾碗筷

    7∶30—8∶00 预习第二天的功课

    8∶00—9∶00 课外阅读

    9∶00—9∶30 自由活动、准备睡觉面对一大堆事,成年人都会手忙脚乱,更何况是刚上小学

    的孩子?面对蜂拥而至的学习任务,多数孩子都会乱了方寸。

    有的孩子虽然学习刻苦,可成绩上不去;有的孩子拿起语文课

    本,读了两句就放下了,又拿起数学课本看两眼;有的孩子不

    知道是该先写语文作业,还是数学作业……孩子们之所以会出

    现这类问题,根本原因就是没有制订合理的学习计划,东一榔

    头西一棒槌,学到哪儿算哪儿。

    孩子进入小学之后,随着学习科目的增加,学习任务和难

    度会逐年增加,在校授课时间有限,为了让孩子能获得更好的

    学习效果,取得更理想的成绩,让他尽快消化知识,就必须制

    订科学的学习计划。

    引导孩子制订一份学习计划,孩子的学习也就有据可依

    了。

    问题出现的原因

    学习计划对学习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通常制订学习计划且执行下

    去,对学习有明显的好处。

    有了计划,学习效果会更好。进入小学一年级后,每个学期都

    会开设新课程,每天的学习内容也不同,再加上很多课外习题,没有学

    习计划,孩子必然会手忙脚乱、杂乱无章,学习效果也会差很多。只有

    明白了制订学习计划的重要性,对学习内容有了明确的认识和掌控,才能更好地投入学习。

    不制订,不执行,光喊口号没有用。孩子刚刚从幼儿园走出

    来,对学习一知半解,更不要说制订学习计划了。这时候,就需要家长

    从旁引导和协助。可是,很多家长虽然重视这个问题,但不知道怎样给

    孩子制订学习计划。即使制订了计划,孩子也无法严格地执行;或者计

    划本身就存在问题,孩子遵循计划后却适得其反。

    马老师有办法

    那么,应该怎样为孩子制订完整的学习计划呢?可以从以下几方

    面入手。

    明确孩子的学习目标。在给孩子制订学习计划时,首先就要针

    对他当前的学习水平,对单个学科进行目标规划,同时要兼顾整体;既

    要有阶段性目标,也要有长远目标。要根据孩子当下的情况来制订学习

    目标,既不能太低,也不能太高。太低,会让孩子失去前进的动力;太

    高,会让孩子看不到成果而灰心丧气。

    针对学习问题制订计划。要引导孩子主动发现自己目前的不

    足,针对这门课程或某个知识点进行重点学习,争取在计划时间内将所

    有的问题都解决。同时,在具体操作上还要帮助孩子合理分配时间,制

    订学习计划的内容,做到有的放矢。 制订详尽的学习任务表。所谓“详尽”的学习任务表,就是要详

    细到每个时间段,把孩子每周的学习时间拆分成小段,逐一进行安排。

    比如,周六早上几点到几点写作业,几点复习、几点预习等。这样,不

    但规划了学习时间,还能督促孩子提高效率。应该注意的是,计划不能

    订得太死,要给孩子留出必要的自由支配时间,不然孩子会因为沉闷失

    去学习动力,从而影响学习计划的执行。要点2 学会课前预习,听课效果

    才能更好

    提到预习,可能很多家长都会问,一年级的课程也需要预

    习吗?没错!因为预习本身不但可以让孩子提前了解知识,也

    能让他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孩子的学习能力。所以,家

    长如果想对孩子负责,就应该在孩子上一年级时引导他学会预

    习。

    儿子每天放学回家就知道玩,每次都是马马虎虎地把作业

    写完了,然后着急忙慌地跑出去玩。妈妈经常提醒他,要他好

    好预习新功课,可他总拿妈妈的话当耳旁风。妈妈担心儿子第

    二天跟不上老师的讲课进度,但也找不到好的方法说服孩

    子……

    为了突出预习的重要性,妈妈从网络上找了一些事例讲给

    孩子听。孩子似乎懂了,虽然不会主动预习,但当妈妈建议他

    预习功课的时候起码不抗拒了。

    在学习环节中,预习是非常重要的一环。懂得主动预习的

    孩子,一般都有着较强的学习自主性,课堂上也容易吸收老师

    讲授的知识,与老师实现“互动”。预习还能提前让孩子知道所

    要学习的知识,提前找到自己不理解的地方,从而有针对性地听课、学习,进而提高学习效率。

    预习本身,就是主动学习的一种表现。虽然让孩子在一年

    级时就学会预习,短期看来没什么明显的效果,但随着孩子一

    天天长大,学习难度也会跟着增大,预习的效果就会越发明

    显。“先学后讲”是很多学校都提倡的学习方法,这就需要孩子

    自觉养成课前预习的好习惯,从而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要想让孩子学习更高效,就要让孩子掌握预习、听课、记

    笔记、复习、自习、归纳知识、记忆等重要步骤。在这个体系

    中,每个环节都十分重要,缺失任何一环都会影响学习效率。

    问题出现的原因

    为什么要让孩子学会预习?原因主要有几个方面。

    预习是非常重要的学习习惯。幼儿园教学以游戏方式为主,并

    不是很重视预习。而且,很多家长在孩子上小学之前并没有对此进行专

    门的指导,导致很多孩子都不知道上学需要预习,更不清楚预习的重要

    性。事实证明,成绩优秀的孩子都有良好的预习习惯。虽然孩子才上一

    年级,不必花太多的时间进行预习,但这一环节依然必不可少。

    家长对预习认识不当。虽然有些家长明白预习的重要性,但在

    具体实施上,看法不尽相同。有的家长不得要领,不知道如何正确引导

    孩子预习;有的家长认为孩子才上一年级,所学知识又少又简单,用不

    着进行预习;有的家长认为,让孩子提前预习会使孩子不认真听讲。这些认识都是阻碍孩子养成良好预习习惯的原因。

    马老师有办法

    作为一名负责任的家长,如何做才能让孩子养成课前预习的好习

    惯呢?

    做好预习时间安排。通常情况下,预习可以在孩子写完作业后

    进行。因此,要促使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就应帮助孩子合理安排

    时间。每天放学回家后,要让孩子按照“复习——作业——预习”的规律

    学习,并将预习的时间设定在20分钟左右。

    教给孩子正确的预习方法。孩子刚上一年级,对预习很陌生,在孩子学会自主预习之初,要将正确的预习方法教给他。比如,预习语

    文,可以用“一画一圈一注”的方法。“画”,即把课文的自然段标出

    来;“圈”,则是圈出课文中的生字;“注”,就是对一些有难度的生字进

    行注音。具体步骤如下:(1)让孩子先大概了解课文内容,用序号标

    画出自然段。(2)让孩子仔细阅读课文,把生字圈出来。(3)按照生

    字表里的生字,在课文中找出相应的位置,并注音。(4)引导孩子熟

    读课文,至少读三遍,达到流利程度。

    定期检验孩子的预习效果。在孩子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之前,家长最好陪在孩子身边,和他一起预习。当孩子渐渐掌握了预习方法

    后,就可以让孩子独立进行预习了。之后,家长要及时检验孩子的预习效果,看他课文读得是否流利、生字是否记忆牢固,以此来判断孩子的

    预习效果如何。

    预习要有针对性。虽然孩子需要通过预习来了解第二天要学习

    的新知识,但在预习前应该让孩子明白:预习要根据具体情况来定,不

    一定每堂课都必须预习,也不是每门课程都要预习。比如,孩子有很多

    作业要做,逐一预习每门课程,预习质量就会受到影响。这时,不妨鼓

    励孩子找出自己不太容易理解的科目预习,或挑选重点进行预习。要点3 做好课后复习,方能牢固

    掌握知识点

    孩子的记忆力是有时限的,如果没有养成定时复习的学习

    习惯,孩子就会边学边忘,最后一无所获。正确的做法应该

    是,认真做好复习,巩固知识点,才能将知识全盘掌握。

    在家长交流群里,家长们经常讨论孩子的学习状况,有位

    妈妈这样说:“每天晚上,女儿都急匆匆地写作业;写完之

    后,把书本、文具都放进书包里就跑去看电视了。我问

    她:‘作业这么快就写完了?有没有复习?’女儿说:‘不用复

    习,离考试还早呢!到时再复习也不迟。’说完,就兴致勃勃

    地看起了电视。”

    “重复是学习之母”,复习的作用就是在不断重复记忆,不

    断熟悉知识、牢记知识。每个人的记忆都是有限的,遗忘不可

    避免。虽然孩子在一年级阶段对知识的接受能力非常强,可学

    过的知识一旦不常接触或使用,就会很快遗忘、荒废。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及时复习可以有效巩固对学习

    内容的理解,避免学习之后很快遗忘所学知识。根据艾宾浩斯

    的遗忘曲线理论,在大脑识记后的两三天内,遗忘速度是最快

    的,之后便会逐渐缓慢下来。因此,孩子刚学过新知识后,应让他及时复习。复习可以使记忆中的知识点得到巩固,可以相

    应地减少复习次数,间隔时间也可以逐渐加长。

    预习、上课、复习,是一整套相互联系的学习体系,课前

    预习能帮助孩子快速了解知识,而课后复习则能帮助孩子巩固

    知识。通过复习,可以让孩子从旧知识里得到新收获。这

    个“新”指的是将知识系统提升到新高度,融会贯通。所以,即

    使孩子刚刚上一年级,课后复习也是非常必要的。

    问题出现的原因

    俗话说“温故而知新”,复习不但能帮助孩子巩固知识,还能使他从

    中得到新启发。因此,对于一年级的孩子来说,每天做好复习,是提高

    学习效率、巩固学习内容、开启新思维的必要步骤。通常,孩子不懂课

    后复习的原因主要有三方面。

    孩子不知道复习的重要性。课后复习是将课堂内容延续到课后

    的过程。对一年级的孩子而言,仅凭有限的课堂时间很难掌握所有的知

    识点。况且,孩子六七岁时,上课很容易开小差、不专心听讲,必然会

    影响学习质量,课后复习再做不好,所学知识就会因记忆不牢固而轻易

    忘记。

    孩子没有树立复习意识。孩子刚上小学,还处于贪玩的年龄,没上几分钟课,就眼巴巴地盼着下课、放学。他都将注意力集中在玩耍

    上,回到家以后没有要复习功课的意识。 孩子不了解复习。由于年龄的限制,孩子不能完全理解复习这

    回事。他认为,只要下课了、放学了,就不需要学习了。正因为不理解

    复习是怎么回事,也就无法自觉地去复习功课。

    马老师有办法

    为了加强对所学知识的印象,保证学习效果,在孩子遗忘之前,要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复习习惯。具体来说,家长应该怎么对孩子进行

    指导呢?

    复习要及时。要想提高复习效果,就要及时复习,比如:今天

    学了汉语拼音,放学回家之后,就要让孩子先复习一下。间隔时间太

    长,等到半个月之后才复习,也就失去了复习的意义。

    复习要长期系统地进行。复习是学习的一部分,而不单是为了

    应付考试。所以,家长应该让孩子了解复习的作用,并帮他养成及时复

    习的好习惯,而不是到了考试时才去督促他复习。复习的方法也很简

    单,只要提高主动性,及时完成复习就好。一般说来,课后复习可以遵

    循这种步骤:(1)静心回忆。回忆老师在课堂上都讲过哪些知识,让

    孩子认真梳理一遍,看看哪些知识已经掌握,哪些知识还不理解或者没

    记住。(2)细读书本。重读所学知识内容,从整体出发,看看有没有

    忽略和遗漏的地方。(3)深入思考。认真思考,做到“知其所以然”,灵活运用知识。(4)反复记忆。使用适合的记忆方法,强化知识记忆,进行知识储备。

    周末学习应以复习为主,而非补课。周末时间,很多家长都会

    给孩子补课,其实大可不必,多给孩子安排一些以总结为主的复习任务

    要好得多。有些缺乏经验或不负责的补课老师,会拿一大堆题目来应

    付,不会针对学生特点进行个性化补课,只会做一些低效率的重复劳

    动,无法产生积极的效果。只有当孩子知识基础特别差时,才考虑用补

    课这种办法来弥补。周末的复习安排,最好以阶段性为主,也就是针对

    一周、一个月所学的知识,查漏补缺和归纳总结。要点4 独立完成作业,才能发现

    知识盲区

    一年级的孩子写作业时,一般都需要家长陪伴。单从培养

    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来看,陪孩子写作业确实有必要。但

    如果陪伴的方式不对,很容易让孩子养成依赖性。因此,最好

    的方法就是,从一开始就鼓励孩子自己独立写作业。

    孩子放学回家,从来都不会自己做作业,非要等妈妈回

    来,或者吃完饭后才做。可是,妈妈每天下班都很晚,还要做

    饭,等到有时间陪孩子写作业时都已经很晚了。

    妈妈让孩子自己写,孩子却说,只有妈妈坐在旁边,他才

    愿意写。

    妈妈督促过孩子几次,可是如果妈妈不陪着,孩子完成作

    业的时间就会无限拉长,半小时的作业有时居然需要两三个小

    时才能完成。

    相信很多一年级的孩子都会出现这种问题。

    为了让孩子在一年级就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很多老师都

    会要求家长对孩子做好监督,甚至还要家长为孩子检查作业。

    这样做固然有好处,但坏处也很多。家长在身边陪着,孩子如果遇到不会的题,可能就会直接

    问家长,这样就少了独立思考的过程,长期如此,孩子在学习

    上就会养成较强的依赖性。家长陪同做作业并不能帮助孩子真

    正学懂、学通知识,反而掩盖了孩子真实的学习状况,与做作

    业的目的相悖,弊大于利。

    做作业的过程,是自主检验学习状况、巩固学习成果、发

    展心智技能、寻找新的“学习生长点”的过程。家长陪同孩子做

    作业,会妨碍孩子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久而久之,孩子在学

    习上就会自主性差、依赖性强、自卑感重、成就感低。因此,正确的方法应该是,鼓励孩子自己写作业。

    问题出现的原因

    如果想解决问题,首先就要找到问题出现的原因,那么一年级的

    孩子为何喜欢让家长陪着写作业呢?概括起来,不外乎有几个原因。

    开始写作业确实有些困难。幼儿园孩子没有学习识字,数学也

    学得很少,基础一般,没有掌握老师当天讲授的知识,不会做作业。这

    时候,他就希望大人陪着,让大人帮着解答。

    习惯还没有养成。孩子原来晚上在家里基本都是玩儿,现在要

    写作业,习惯不能立刻养成。受到幼儿园学习习惯的影响,孩子还没有

    养成独立做作业的习惯,更不知道独立做作业的好处,因此喜欢让家长

    陪着写作业。 兴趣还没有培养。写作业与玩游戏、玩玩具相比缺乏吸引力,如果孩子觉得作业困难就更不容易喜欢了,所以不专心、想玩儿是正常

    的。

    不懂得写作业是自己的事情。孩子刚上一年级,还不知道学习

    对自己的意义,不知道写作业是自己的一项重要生活内容,因此没有把

    完成作业当作一件重要的事来做。

    写作业时心情不好。如果孩子本来就觉得费劲,不想写,家长

    还去批评指责,这样就更容易使孩子变得烦躁。有时遇到困难的作业,孩子如果心情不好,自然就不愿意去完成了。

    孩子没有“断奶”。有些孩子做任何事都离不开大人,这是心里

    没有“断奶”的表现。这种孩子写作业时,如果家长不在身边,他就会感

    到不安。

    马老师有办法

    自主做作业,是一年级的孩子应该养成的习惯。虽然在开始的时

    候,可能要陪伴一段时间,可即使陪着孩子写作业,也要讲究一定的策

    略,不能全程监督。

    跟孩子都有事可干。孩子在写作业时,家长陪坐在身边,眼睛

    紧盯着孩子手里的铅笔转,时间长了,孩子很容易对家长产生依赖感,以至于只要一遇到问题就要问家长;同时,家长的监督还容易给孩子造

    成巨大的压力,无法将自己的能力发挥出来。为了消除这种情况的出

    现,在孩子写作业的时候,即使陪在孩子身边,也要找些事情做,如读

    书、看报等。

    不要总是帮孩子解决难题。家长陪在身边,遇到问题时,孩子

    就会向家长求助,时间长了,就懒得动脑了。而且,看到孩子连简单的

    问题都不会做,有些家长就会恼羞成怒,继而不耐烦,将答案直接告诉

    孩子。如此,对孩子独立思考习惯的养成不利。因此,遇到孩子的提

    问,家长最好引导孩子翻课本、查字典解决;如果题目确实有一定的难

    度,更要引导孩子自己思考。

    将检查作业的工作直接交给孩子。刚上一年级,有些老师会要

    求家长帮孩子检查作业。这种要求虽然没有错,但也容易让孩子产生依

    赖心理。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将检查作业的工作交给孩子。即使孩子因

    为粗心大意没检查出错误,第二天受了老师的惩罚,孩子也能有个教

    训。要知道,老师批评一次远比家长叮嘱十次还管用。

    陪伴写作业的时间要逐渐减少。一开始,为了让孩子养成好的

    作业习惯,固然需要家长的监督;接着,一旦孩子能够独立做作业了,家长就要尽早减少陪伴。当然,整个过程要循序渐进地进行,才能让孩

    子慢慢养成独立写作业的习惯。要点5 抛开课本做练习,只会徒

    增烦恼

    一年级的知识基本上都是需要死记的,灵活的知识并不

    多,因此课外练习题也都围绕可能的基础知识点展开设计。因

    此,只要让孩子将课本充分利用起来,作业也就不难了。而

    且,只要孩子掌握了课本基础知识,就能以不变应万变。

    同事的孩子已经上三年级,不但成绩好,还兴趣广泛,代

    表学校参加过几次知识竞赛,都拿到了不错的名次。有人向她

    请教教育秘诀,她说:“过去她也不知该采用什么教育方法,只觉得让孩子多做练习,就能提高学习成绩。”

    后来,她发现孩子不但没有提高成绩,反而下降得很快,孩子甚至还开始讨厌学习了。她开始反思自己的做法,不再逼

    孩子每天做练习,孩子完成家庭作业后就让他回忆课本上的知

    识点,让孩子模仿老师的样子,把学到的知识给她讲一遍。

    很多家长发现,孩子一旦上了小学,自己就多了一项新任

    务:辅导孩子学习。所以每天做完饭、洗完碗,还要陪孩子写

    作业。但在这一问题上,每位家长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

    智”。于是,家长就分成了两派:一派是每天孩子写完作业,就陪孩子聊天,帮他回忆书中的知识点,有时候让孩子扮演老师,让他给自己讲;而另一派,买回各大权威习题,让孩子

    做。究竟哪种方法更适合孩子呢?

    小学一年级,尤其是前半学期,知识点没有多少,每天只

    要十五分钟,孩子就能把全部的知识点复述一遍。学习不是只

    做题就可以的,知识的灵活运用,题目的解决,都离不开知识

    点,所谓“万变不离其宗”就是这个道理。所以,书本知识才是

    根本。很多孩子不会做题,根本原因就是没有吃透知识点,没

    做到活学活用。

    课本是学习的根本,所有题目的设置都是为了巩固所学的

    知识,都是围绕课本展开的,因此在孩子学习的时候,一定要

    让他重视教材的学习和运用,千万不要为了做题而做题。让孩

    子投身于题海,不仅不利于基础知识的掌握,还会给孩子增加

    负担,让孩子在一开始就对学习产生厌倦。

    问题出现的原因

    辅导孩子作业,只靠题海战术效果不大,关键是让孩子把书本上

    的知识彻底吃透。之所以这样说,主要有这几点原因。

    小学一年级的学习,知识是基础。在小学初级阶段的学习中,知识是基础。孩子基础打不扎实,就搞题海战术,任意拔高,只会让孩

    子厌恶学习。打着“为了孩子”的旗号,让孩子忽视了知识点的学东西,只会给孩子带来巨大的压力。 孩子精力有限。读小学一年级的孩子精力有限,学习的重点应

    该在于兴趣,而不是多做题,应该多激发孩子的求知欲。忽视了书本知

    识的掌握,只会耗尽孩子的精力和注意力。

    孩子从内心深处抵触做练习。在此之前,如果孩子没在幼儿园

    接触过练习题,对学习没什么兴趣,就会讨厌做题。

    孩子还没有认识到课本知识的重要性。很多孩子认为,只要上

    课认真听老师讲就行了,不会自觉去理解、识记。孩子每次看起来好像

    都懂了,但一做题就出错,即使遇到不会做的题,也不知道去翻课本,其实答案就在课本上的知识点里。

    马老师有办法

    让孩子打精神消耗战,让孩子每天筋疲力尽,都不是好的教育方

    式。正确的做法是,紧抓课本,抓住重点,激发孩子的发散性思维,培

    养举一反三的能力,让孩子主动爱上学习。事实证明,家长这样做能教

    育出优秀的孩子。

    告诉孩子,老师所讲的知识点都是围绕着课本的。小学一年级

    的知识点并不太多,重点是掌握基础知识,因此老师讲课的时候都会围

    绕课本展开。只要掌握了课本中的知识,在考试中就能考出好成绩。这

    一点一定要提前告诉孩子。 告诉孩子,练习题都是根据课本上的知识设计的。作业的设置

    都是围绕课本展开的,而且很多知识都是死知识点,比如汉语拼音,并

    不需要什么发散思维。如果想提高作业效果,只要将课本中的知识点掌

    握即可。

    做作业前,先让孩子回想今天课堂上都讲了什么,想不起来先

    看书,然后再做题。如果想提高学习效果,就要让孩子先翻看一下当天

    讲授的内容,搞明白之后再做作业。这是一个复习的过程,也是一个熟

    练利用课本的过程。

    让孩子学会翻课本。做作业时遇到不会做的题目很正常。这时

    候,就要将课本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让孩子从课本中寻找答案,反复

    的次数多了,对于知识点的掌握也就牢固了。还可以让孩子把有疑问的

    地方在书中标出来,强化对知识点的记忆。要点6 语文学习,学好拼音最关

    键

    小学一年级的前半学期,拼音是重中之重,只有将这部分

    内容学好了,才能顺利认字、读文。因此,在开学的前两个

    月,一定要让孩子重视拼音。

    两个孩子高兴地在一旁玩闹,妈妈们则在一起谈论起孩

    子。

    妈妈甲说:“我家孩子上小学前能认不少字,可是一上小

    学,我就发现她语文学得很吃力。尤其是汉语拼音,孩子根本

    分不清声母、韵母,对整体认读音节也很陌生,很多过去认识

    的字,如今却不知道拼音怎么写。”

    妈妈乙说:“汉语拼音很重要。小学、初中、高中,拼音

    都是重点。你忘了,咱们上学那会儿,语文卷的第一题一般都

    是拼音。”

    毋庸置疑,学好语文非常重要,而拼音则是学好语文的基

    础。汉语拼音是小学生打开知识大门的神奇密码,是迈向科学

    高峰的天梯。学好拼音,不但可以提升孩子学习汉字、阅读、写作的能力,还能营造良好学习的氛围,形成良好的语言环境,为孩子学好普通话奠定良好的基础。

    很多刚上一年级的孩子都会遇到这种问题。如今,为了让

    孩子不输在起跑线上,在上小学之前,很多家长就会让孩子认

    识上百个汉字;有的更夸张,甚至达到一千多个。把注意力集

    中在汉字上,却偏偏忽视了拼音问题。

    拼音是一切汉字识记的基础。作为小学生,只有学好了拼

    音,才能更快地认识生字,才能进一步学习。比如,孩子在一

    篇课文中,遇到生字,借助拼音就能很快知道这个字的读音,从字音、字形上记住汉字,甚至还能学会查字典,提高学习效

    率。因此,聪明的家长都会在孩子刚上一年级时,辅导孩子学

    好拼音。

    问题出现的原因

    拼音是小学一年级学生的重点学习内容。然而,很多孩子在这方

    面都存在问题,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学前教育不规范。调查发现,有些孩子学拼音很吃力,主要是

    因为没有接受过学前教育;即使上过学前班,老师也没有进行规范的拼

    音教学;有的孩子则是因为年龄小,无法理解和记忆这些知识。其实,拼音教学非常讲究方法。教学方法不规范,凭自己的经验教学,不从实

    际出发,只能让孩子更加茫然。孩子拙劣地模仿、重复、练习、记忆,记住的只是单个音,没有掌握整个拼音方法。这种方法的效率非常低,孩子也就学不到真正的要领。

    家长辅导跟不上。有一部分家长还没有养成教育的自主性,认

    为教育是学校的事,把孩子送到学校后,自己就做起了“甩手掌柜”,家

    庭辅导跟不上,孩子的拼音学习效果自然不会太好。有的孩子虽然上过

    学前班,但连最基本的单韵母、四声调都没学会。

    家长、孩子不重视拼音的学习。有些孩子之所以学不好拼音,主要在于家长的忽视。一说起拼音,很多家长都觉得很简单,没有和孩

    子强调拼音学习的重要性。孩子学得稀里糊涂,等到拼音都讲完了,家

    长才发现,自己的孩子什么都不会。

    马老师有办法

    家长是孩子的启蒙老师,也是孩子的终身老师。孩子上了一年

    级,家长一定要采用合理方法,帮孩子学习好拼音。

    通过儿歌学拼音。大部分家长都学过英语,当初老师教我们的

    英文字母发音时,是不是编了一首英文字母歌?即使今天你不会用英语

    对话,至少这首歌还记得吧!所以,汉语拼音也是一样,家长可以把拼

    音字母编成儿歌,用同样的方式,加强孩子的记忆。如果不会谱曲,儿

    歌或顺口溜也可以,这样一来,孩子就会产生学习兴趣了。

    通过动画学拼音。动画片是孩子童年时必不可少的玩伴,聪明的家长都会利用好这一工具。无论是教材上原有的动画,还是自己在网

    上搜到的,都可以直接拿来用。也可以直接做一个简单的动画PPT来教

    孩子,把拼音字母变成能动的小卡通人物,提起孩子对学拼音的兴趣。

    通过游戏学拼音。爱玩是孩子的天性,家长不应该扼杀孩子的

    这种天性,相反还可以利用这种天性,帮助孩子完成拼音的学习。比

    如,可以把拼音字母写在纸片上,设计一些小游戏,让孩子反复进行识

    记,有效帮助孩子学习。要点7 数学学习,掌握计算能力

    很重要

    数学是一年级的重要学习内容,而对于数学来说,学习重

    点则是计算能力。计算能力也是小学数学学习的基本能力,倘

    若忽视了这一点,与之相关的其他内容也学不好。

    点点上小学已经半年了,数学怎么也学不好,就连一位数

    的计算都错误百出。

    有一天,妈妈带他去逛超市。结账前,妈妈特意让他去计

    算总价。那天,他们根本没买几样东西,总共不超过二十块

    钱,可是孩子算了半天,也没算对。真不知道他在学校是怎么

    学的,连个数也算不好……妈妈对此感到很疑惑。

    数学是一门逻辑严密的学科。其中,计算是这门学科最基

    础也最重要的部分。要想学好数学,就要在一年级时培养扎实

    的计算能力。

    计算能力,对一年级的小学生来讲是个大考验,但同时也

    是非常重要的学习内容。其能力强弱,直接影响接下来的学

    习。

    在一年级教育阶段,教育的目标主是培养孩子的计算能力,而且基本上还是生活中可以接触到的计算。因此,培养孩

    子的计算能力,对小学数学的学习非常重要,因此如何让孩子

    提高计算能力,也就成了家长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

    问题出现的原因

    孩子总是算错数,原因有很多,但最主要原因是,孩子在计算时

    存在各种心理障碍。

    感知粗略。有的孩子对数理感知比较粗浅、笼统,面对相似的

    数据或符号时,难以辨认清楚,导致出错。

    固定思维。固定思维有好的一面,也有消极的影响。孩子学习

    了新的计算方法之后,固定思维可以很好地加强记忆,但如果他习惯于

    这种思维方式,长此以往,又会出现思维惰性,从而影响运算速度。同

    时,如果孩子同一类型的习题做得过多,思维模式重复次数多了,就会

    产生先入为主的思想,面对性质完全不同的题目,习惯用旧的方法解答

    新的问题,必然会产生错误的结果。

    记忆偏差。学习一段时间后,储存信息会不断增加,又因为时

    间、复习量等诸多因素的影响,致使所学知识不能一下子全部调出,造

    成“遗忘性差错”。

    表象模糊。表象是大脑对已感知事物进行再现的过程,是向思

    维过渡的桥梁。孩子在进行运算前,会从题目中感知已学到的知识,然

    后回想运算法则,再进行抽象运算。然而孩子刚上小学时,更多感知来自于具体形象,而非逻辑,很容易出现表象模糊的现象。

    受其他信息干扰。人的视觉、听觉有时会有选择性,接受信息

    的强弱程度不同,也会影响孩子的思考方向。在计算时,孩子很容易接

    收强信息而忽视其他信息,比如隐含条件。

    “轻敌”思想与厌烦情绪。计算时,很多孩子都希望很快得出结

    果,急于求成,忽略细节问题,造成计算错误。基本上这些错误都发生

    在数目少、算式简单或者数目多、算式复杂的情况下。题目简单时,孩

    子容易轻敌,计算草率;题目难时,孩子又会出现不耐心、厌烦等情

    绪。做题时,还没看清题目,就匆匆下笔,做完之后没有养成检查的习

    惯,自然会造成计算失误。

    马老师有办法

    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计算能力的高低,主要看其计算是否正

    确,计算速度是否快,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又对又快”。那么,要让孩子

    做到这点,该怎样做?这里有几点建议供家长参考。

    建立情境,理解算理。一年级学生的思维模式以形象思维为

    主,因此在帮孩子提高计算能力时要注重建立情境,让孩子通过具体事

    物来理解算理。

    例如,计算“9+4”,可以给孩子准备13支笔,把9支放在一起,另4支放在一起,然后让孩子自己观察,并鼓励他动手摆一摆。如此,孩子

    就会直观地认识到,只要把4支中的一支拿出来,放到9支的那一组里,就能凑成10支;当孩子计算“10+3”时,就能得到正确结果,同时也能理

    解为什么“9+4=13”了。通过这种方法,可以让孩子在动手实践的同时,开动脑筋,自觉地去理解算理,从而掌握数学的计算方法,进一步提升

    计算能力。

    视听结合,强化口算。在孩子掌握好笔算之前,应该先锻炼他

    的口算能力,家长可以有意识地对孩子进行口算训练,培养孩子的思维

    敏捷性。视算和听算是口算训练的两种基本形式。视算,即通过眼看、脑算、口说等方式得出最后结果;听算则要通过耳听、脑记才说出结

    果。在训练孩子的口算能力时,最好变换两种形式,交替使用、灵活配

    合,提高孩子的口算能力。

    开展竞争,形成技能。竞争是每个人基因里都存在的,一年级

    的孩子同样如此,也会争强好胜、不甘落后,最突出的表现就是喜欢被

    大人表扬。因此,为了提高孩子的计算能力,可以举办几次家庭竞赛,促使孩子掌握计算技能。

    严格训练,养成习惯。要想让孩子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就要

    先从书写开始。而且,今后的学习要进行大量笔算,只有让孩子认真书

    写数字和运算符号,才会让错误更直观,便于计算后的检查。本章小结

    1.为了让孩子能获得更好的学习效果,取得更理想的

    成绩,让他尽快消化知识,就必须制订科学的学习计划。

    2.要想让孩子学习更高效,就要让孩子掌握预习、听

    课、记笔记、复习、自习、归纳知识、记忆等步骤。

    3.通过复习,可以让孩子从旧知识里得到新收获。这

    个“新”,指的是将知识系统提升到新高度,融会贯通。所

    以,即使孩子刚刚上一年级,课后复习也是非常必要的。

    4.陪孩子写作业,容易使孩子在学习上变得自主性

    差、依赖性强、自卑感重、成就感低。因此,正确的方法应

    该是,鼓励孩子自己写作业。

    5.让孩子投身于题海,不仅不利于基础知识的掌握,还会加重孩子的负担,浪费孩子的时间,打击孩子的学习积

    极性。

    6.拼音是一切汉字识记的基础,是阅读和写作的前

    提,是小学生学好汉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7.培养孩子的计算能力对小学数学的学习非常重要。计算能力是解决数学问题的基石,因此,如何让孩子提高计

    算能力,也就成了家长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第4章 培养孩子的社交商,让孩

    子在人际交往中找到快乐和自信原则1 让孩子积极主动地和同学

    打成一片

    进入了小学,同学之间产生交往在所难免,且同学交往还

    是孩子的一种心理需求。可是,如果孩子比较被动,别人不叫

    他,他就不和人家玩,就有点问题了。同学之间的交往需要主

    动,太被动会失去很多乐趣。

    家人都将女儿视作掌上明珠,从小就给孩子买漂亮的衣

    服,给她最好的玩具,女儿要什么都满足她。只是,因为大人

    平时都太忙,没时间陪伴女儿,所以女儿经常是一个人玩儿、一个人看电视。

    女儿现在上小学一年级,可妈妈渐渐发现,她在学校里不

    太喜欢和同学交流,每次接她放学,其他同学都有说有笑地相

    互道别,只有女儿沉默寡言,显得郁郁寡欢。妈妈试探着问女

    儿:“你在班上有没有好朋友?”女儿重重地摇了摇头,显得很

    落寞。

    家长都希望自己孩子的性格是外向开朗、活泼大方的,但

    孩子的表现却不尽相同:有的孩子活泼、开朗,喜欢主动与人

    交流;有的孩子胆小、内向,不敢与人说话……性格本身没有

    好坏之分,孩子不合群也不能被认为是有缺陷,但它给孩子带来的影响却不容忽视。

    心理学家丁赞教授说:“人类的心理适应,最主要的是对

    人际关系的适应,所以人类的心理病态,主要是由人际关系的

    失调而来。”因此,在上小学一年级时,就应该有意识地培养

    孩子的交际能力,这对孩子今后的发展非常重要。

    孩子性格孤僻,显得很不合群,不但会让孩子脱离群体,还会影响孩子的进取心,甚至给身体健康带来危害。

    问题出现的原因

    孩子交往不主动,首先跟先天性格有关,家长要注重营造良好的

    家庭环境。概括起来,造成孩子交往不主动的原因主要有六点。

    孩子的性格原因。有些孩子是因为遗传、家庭条件等方面的影

    响,性格比较内向,只愿意和动物、物品打交道,而不愿主动与人打交

    道。

    失败的交往经历给孩子带来的负面影响。有的孩子是因为经历

    过失败的人际交往,比如被同伴欺负等,不愿意与他人交往。他之所以

    拒绝同学交往,主要是为了保护自己免受伤害。

    家庭生活环境的影响。现在的孩子大都是独生子,家庭结构小

    型化,居住环境单元化、高层化,孩子难以体会“大杂院”式的交流体

    验,缺少与同龄伙伴游戏、学习、交往的经验,到了学校,就会表现出一定的交往障碍。

    家庭教育方式太过压抑。在家庭的重重保护下,独生子女会被

    大人溺爱,因此过分依赖家庭。加上每个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子女有所成

    就,往往从孩子一上学就规定了严格的作息时间表及大量的学习任务,导致孩子没有多少自由活动的时间和空间,产生沉重的心理压力,不愿

    意与人交往。

    家庭和学校的环境差异。在学校里,孩子要面对很多人,随着

    同龄人的增多,会让在家中习惯受保护、受照顾的孩子感觉很不适应。

    学校的人人平等原则,跟家庭的个体化生活之间形成了反差。加上有的

    老师不会着意培养孩子的合群心理,导致很多孩子不知道该怎样跟周围

    人相处。

    忽视孩子的心理健康教育。学校教学更多地重视孩子的智育,对孩子的心理健康教育有所疏忽,不利于培养孩子的健全人格。而在家

    庭中,多数家长也更关注孩子的智力,轻视对孩子心理健康的关心。

    马老师有办法

    要想让孩子主动地跟同学交往,家长就应主动对其进行教育,不

    要等到孩子已经脱离群体后才被动进行纠正。

    为孩子创造良好的交往环境。如果想让孩子学会与人交往,节假日时就可以把孩子带到公园等公共场所,或到亲朋好友家走走,为孩

    子创造与同龄人交往的机会。开始时,家长可以参与到孩子的交往中;

    当孩子跟其他孩子熟悉后,再放手让他们自己玩。游戏结束后,可以用

    比较夸张的方式表扬孩子,称赞他玩得好、玩得有趣,这样孩子就能体

    会到跟同学一起相处的欢乐了。

    协助孩子培养合作能力。为了增加孩子与人交往的机会,可以

    让孩子去做一项很难单独完成的任务,并鼓励孩子找其他人帮助。当孩

    子懂得一个人力量有限,需要大家协力才能完成时,就会想办法和别人

    交流了。

    教会孩子如何交朋友。当孩子与其他同学交往时,一定要让他

    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并与他人互相信赖、彼此尊重,努力培养团结合

    作的精神。如果孩子爱捣乱、逞能、惹是生非,就要着重纠正他的行

    为,努力帮孩子融入集体。

    鼓励孩子积极参加体育活动。学校中的体育运动多是群体性

    的,能帮孩子与同学正面接触和竞争。无论是球类比赛,还是围棋竞

    技,都需要两个及两个以上的参与者。

    引导孩子不断完善自我,增强吸引力。平常时,要尽可能地鼓

    励孩子,让他在适当的场合表现自己,努力给别人留下好印象;还要引

    导孩子记住对方的名字,也让对方记住自己;在其他同学需要帮助时,要让孩子主动伸出援助之手,结交到更多的朋友。原则2 多参加班级活动,才能快

    速融入集体

    作为一个班集体,经常会举办一些团体活动,这时候,是

    鼓励孩子积极参与,还是让孩子只当观众?正确的做法是,如

    果孩子确实有一技之长,就要鼓励他主动参与。

    女儿长得乖巧文静,成绩也不错。但妈妈最近发现,女儿

    不喜欢和班上的同学一起玩,集体活动也不参加。从其他家长

    那儿了解到,他们班经常会搞聚会,孩子们都会积极参加,可

    是她却从没听女儿说过,也没见她去参加。她问女儿为什么,女儿只说跟同学不熟,没什么话题,不愿意参加。

    学校要举办运动会了,老师要求每个学生都要准备一个项

    目。按照女儿的特点,爸爸鼓励她报个跳绳,可是女儿却摇摇

    头。结果,班里只有三个同学没有报比赛项目,一个是因为生

    病了,一个是因为家中有事缺席了,另一个就是女儿。

    学校的集体活动是培养孩子与人交往的好途径,不但可以

    帮孩子培养对新鲜事物的兴趣,还可以让孩子学会与人交往。

    因此,一定要鼓励孩子积极参与。可是,现实生活中,学校组

    织集体活动时,有些孩子会积极地参加,有些孩子则能躲就

    躲,即使被强制参加,也不会表现得很活跃,更不会主动发言。他们只会躲在角落里看着别人,做个旁观者。

    所谓“班集体”,是在班级各成员通过不断参加集体活动形

    成的。通过班集体活动,可以促进孩子良好个性的形成;反过

    来,学生的个性品质、兴趣爱好等也能在集体活动中充分表现

    出来,可以让孩子调整巩固、发展自我。特别是性格内向的孩

    子,还可以通过在集体活动中扮演角色,发挥自己的特长,进

    而变得活泼、开朗,喜欢与人交往。

    人类是群居动物,社会交往是我们的天性,孩子在刚进一

    年级的时候就不参与集体活动,对于后续人际交往会产生很大

    的影响。因此,一定要鼓励他积极参与集体活动。

    问题出现的原因

    在枯燥的学习之余举办一些班级活动,孩子们都是乐意的,可是

    为什么依然有很多孩子不愿意参加呢?原因无非有四种。

    孩子本来就性格胆小、内向。有些孩子天生就比较胆小,面对

    陌生人比较腼腆,性格安静、温和、忍让、软弱,很少主动提出要求。

    这种内向的性格一般都来自遗传,不会轻易改变。让他们主动参与班级

    活动,就更加难上加难了。

    孩子在学校遇到了不开心的事。孩子不愿意参加班级活动,可

    能是某些“心理阴影”造成的,比如,在集体活动中留下过不开心的回忆

    和感受,孩子总想逃避班级活动,避免接触他不喜欢的人。 孩子对家庭过于依赖。有些孩子在家里做惯了“小祖宗”,不愿

    到学校。在学校优越感的缺失,使他们渐渐疏离群体,变得不愿意参加

    集体活动。

    孩子缺乏社交技巧。有些家长忽视了传授孩子社交技巧的重要

    性,孩子不懂得怎样融入集体,更不知道如何与人正常交往。孩子手足

    无措,不知道怎么办,即使想参加,也会感到力不从心,从而厌倦参加

    集体活动。

    马老师有办法

    要想让孩子积极参加班级活动,就要主动激发孩子的兴趣和热

    情,推动孩子参加班级活动。

    鼓励孩子主动与集体中的同学交往。如果孩子不愿意参加集体

    活动,就要鼓励孩子多与同学交往,比如:让孩子与同学结伴上学、结

    伴回家,邀请孩子的同学来家里做客等。一旦孩子跟同学熟悉了,也就

    乐意参加集体活动了。

    找些资料让孩子体会集体活动的乐趣。为了调动孩子参与活动

    的乐趣,可以在网络上找些班集体活动的例子来让孩子看。一边看,一

    边让孩子感受其中的乐趣,孩子就会对班级活动多一些了解和兴趣。当

    下次班级再组织集体活动时,孩子自然就不会抵触了。 培养孩子的兴趣爱好。有些孩子之所以不愿意参加集体活动,是因为自己什么都不会。比如,庆元旦活动,孩子们会跳舞的跳舞,会

    唱歌的唱歌,会吹口琴的吹口琴……如果孩子什么都不会,自然就不愿

    意参加了。因此,如果想让孩子参与集体活动,就要努力挖掘孩子的兴

    趣爱好,让孩子有一技所长。原则3 教孩子学会控制自己的情

    绪?

    如今,很多孩子都是暴脾气。甚至有时候,刚刚还好好

    的,一扭头就生气了。这样的孩子不在少数。同学之间的交往

    需要忍耐,没人愿意跟脾气暴躁的人交朋友。

    孩子上了小学,家长既开心又紧张:开心的是,自己的孩

    子长大了,进入了新的成长阶段;担心的是,孩子还不成熟,在学校遭人欺负怎么办。

    那天,妈妈接儿子放学,老师反映说,儿子在班里跟同桌

    打了一架。起初,两个人只是因为一点小矛盾,可是吵着吵着

    同桌就骂了儿子一句,儿子气不过,挥起拳头朝他身上打了一

    下。同桌不甘示弱,上来就是一脚,两个人很快就打了起来。

    同学都不敢拉架,直到有人喊了一声“老师来了”,他们才停了

    下来……

    因为一言不合,最后大打出手,导致两个人都挂了彩,这

    种情况经常会发生在一年级孩子身上。究其原因,就在于孩子

    不懂得忍让。在集体中,每个人只有相互宽容礼让,才能创造

    和谐的集体氛围;当孩子没有完全融入集体前,在相处过程中

    就容易产生矛盾。孩子跟同学发生了矛盾就发脾气,并不能解决问题,家长

    要教育孩子忍一忍。法国文学大师雨果曾说:“世界上最宽阔

    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宽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宽阔的是人的胸

    怀。”在人际交往中,忍让代表了一个人的良好品德,更彰显

    着他的处世智慧。对他人忍让,也是对自己的宽容,斤斤计较

    的人无法获得他人尊敬,也难以获得真正的快乐。孩子上了一

    年级,已经成为集体中的一员,要和更多同龄人一起生活、学

    习,期间难免发生一些小矛盾,容易发火,不懂忍让,是不会

    受到同学欢迎的。

    问题出现的原因

    六七岁的孩子,接触外界事物多半还是以个人需要和兴趣为主,思考问题也是从自我角度出发,从自己的经验去解决和认识问题,很少

    会关心他人的感受,更别说忍让他人了。细数起来,原因主要有以下几

    点。

    孩子凡事以自我为中心。如今的孩子普遍“以自我为中心”,看

    待问题总是以自己的想法为出发点,很少主动去满足他人需要,所以在

    行为上不懂得忍让。

    在家习惯了“独霸一方”。很多父母都只有一个孩子,在家里孩

    子吃着最好的,玩着最好的。孩子缺乏与人分享的体验,长此以往,自

    然就容易形成“唯我独尊”的心理,在家“独霸一方”,在外不懂忍让。 孩子根本不知道什么是忍让。随着家庭经济收入的普遍提高,多数家长把资源投入到了提高孩子的智力上,而忽视了对孩子品质的培

    养。因此,很多孩子根本连“忍让”是何物都不知道,更不要说让他忍让

    别人了。

    家长对孩子缺乏正确的引导。有些家长担心亏待了孩子,任何

    事都以孩子为先。比如:孩子和同学发生了矛盾,本来问题已经解决

    了,家长还要在孩子面前指责、训斥对方的不是。这样只能给孩子做出

    反面示范,不利于孩子形成良好的性格与品德,更不利于孩子学会忍让

    他人。

    孩子缺少与同伴交往的机会。只有在实际交往中,孩子才能通

    过实践切身体会到“争”和“让”。然而,很多家长在课余,不是让孩子上

    补习班,就是使其闷在家里,很少与周围的同学接触,孩子自然也不会

    体会到忍让的要义了。

    马老师有办法

    忍让这种品质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需要家长足够的耐心和

    细致的引导。具体来说,可以从几方面做起。

    帮助孩子找准自己在家中的位置。要让孩子在小学一年级时就

    懂得,他是家庭中的普通成员,而不是“小皇帝”“小公主”。日常生活中

    不能太娇惯孩子,不能任由孩子霸占特权,更不能把他“供”在高位,无限度地满足他的愿望。

    教育孩子要为他人着想。要让孩子知道,外面的世界不是以他

    为中心的,要懂得照顾他人。比如,有了好吃的、好玩的,要鼓励孩子

    与他人分享,而不是自己独占;看电视时,家长最好跟孩子轮流看自己

    想看的节目,不能过分迁就孩子。当孩子在满足自己需要的同时,意识

    到其他人的存在,就能养成谦让、宽容的品质。

    必要的吃亏,让孩子锻炼克制力。要想锻炼孩子的克制力,可

    以有意识地制造一些挫折,让孩子“碰碰钉子”,并适时地对其进行引导

    教育,这样孩子就能认识到:不懂忍让是不会受到欢迎的,只有友善地

    帮助他人,才能赢得大家的喜欢。

    让孩子多一些与同伴交往的机会。一味地给孩子讲道理,没有

    实际操作,即使讲再多,孩子也无法体会到。因此,在告诉孩子少发脾

    气的同时,还要积极创造机会,让孩子与伙伴友好相处;与同伴发生矛

    盾时,再给孩子适时的指导,孩子就能体味到宽容的力量,就能感受到

    和同伴交往的快乐。

    培养孩子尊重长辈的观念。如果孩子经常和家里的老人发脾

    气,就要让孩子学会尊重长辈。比如,教导孩子体谅长辈的辛苦,珍惜

    长辈的劳动成果;尊重家长和长辈,有礼貌;不吃独食,不与长辈顶嘴

    等。原则4 学会帮助同学,才能赢得

    好人缘

    孩子的心灵是单纯的,看到别人遇到了困难,多半都会主

    动帮忙。对于他人的袖手旁观,孩子多半都会心生不满。因

    此,如果想让孩子跟同学友好相处,就要培养他乐于助人的品

    质。在上一年级时,孩子就要懂得这个道理,自然会成为受欢

    迎的人。

    爸爸:“儿子,今天在学校有没有帮助同学和老师做事

    呀?”

    儿子:“有啊,上数学课时,同桌忘了带铅笔,我就把自

    己的借给他了。而且,我还帮老师收作业本了。”

    爸爸:“真棒,你要记住,喜欢帮助别人的孩子才是好孩

    子。”

    这位父亲的不同之处在于,别的家长接孩子放学最先问的

    一般是“今天听老师的话了吗?”“在学校有没有和同学打

    架?”“学习辛苦吗?”“有没有受欺负?”而这位父亲是问孩子

    有没有帮助别人,这也从侧面反映了一个现象:一年级的孩子

    很少有人会主动帮助别人。高尔基曾在一封给儿子的信中写道:“给,永远比拿愉

    快。”给予和帮助,永远都是值得称颂的美德。懂得给予,才

    会收获快乐。乐于助人的人,都能为他人着想;这种人,同样

    会得到他人的帮助。

    孩子长到6岁左右,身心正处在一个快速成长的阶段,会

    出现自私、霸道、冷漠、任性、占有欲强等性格缺点。六七岁

    之前孩子能力不强,出现以上情况可以理解,但孩子上了一年

    级之后,各方面的能力都要不断提升,这时候就应该在能力允

    许的情况下,主动帮助别人做事。

    问题出现的原因

    现实中,很多孩子都不懂主动帮助同学,主要有三方面原因。

    孩子情感发展不稳定。孩子年龄小,情感发展处于初步阶段,非常不稳定,个人的意识水平有限,是非判断能力不强,对很多事难以

    判断准确,很容易受外界影响,无法很好地控制和调节自己的情感。

    家长对孩子的溺爱。现在很多家庭都是独生子女,家长、长辈

    对孩子可谓关怀备至、百依百顺,甚至到了溺爱的程度,使孩子心里只

    有自己没有他人,也就不懂得关爱和帮助他人了。

    家长没有做好榜样。有些家长没有掌握正确的教育方法,简单

    粗暴地把成人社会的生存法则传达给孩子,如教育孩子:只有敢于去

    拼、去抢、去夺,才能超过别人。接受了这样的价值观,孩子自然会变得自私自利,霸道无礼。当孩子出了事,家长还帮着出面承担责任,这

    就让孩子形成了“唯我独尊”的自我意识,缺乏对别人的关爱。

    马老师有办法

    家长有责任把孩子的善心激发出来。不积极引导孩子,孩子必然

    会越来越冷漠、自私、任性,长此下去,后果不堪设想。因此,明智的

    家长都善于找到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来培养孩子的善心。

    在小事中给孩子做好榜样。不仅是在家,带孩子外出时,也不

    要忽略在小事上给孩子做榜样。比如,发现有人迷路了,要主动停下来

    询问是否需要帮助;看到楼道脏了,要带着孩子主动清洁;在电梯里,要主动帮同乘的人按按钮……这些虽然都是芝麻蒜皮的小事,但只要家

    长能主动做,孩子也能从中学会助人为乐。

    培养孩子的同理心。拥有同理心的人会想人之所想、急人之所

    急,会把他人的痛苦当作自己的痛苦。培养孩子的同理心,他就能够敏

    锐地察觉到他人的情绪,不会不顾他人感受地说出伤人的话,也不会做

    出令人难堪的行为。相反,他会善解人意、安慰别人,会自然而然地关

    心、帮助他人;在别人请求帮助时,也会施以援手。

    让孩子相信自己可以帮别人。在同伴需要帮助时,有些孩子表

    现得非常冷漠,或者明显迟疑,其实他们并不是不想帮助他人,只不过

    对自己缺乏信心罢了。他们觉得,以自己的能力不足以帮助别人,甚至会担心给别人带来麻烦,因此对他人的求助视而不见。如果发现孩子身

    上存在这种情况,首先就要帮孩子找回自信,不断鼓励孩子多帮助别

    人。

    让孩子多观察别人需要什么。当同伴处于困境中时,有的孩子

    不是不帮,只是没有意识到对方需要帮助而已,所以,会表现得熟视无

    睹,毫无反应。对于这种孩子,要让他记住别人需要帮助时的表情、状

    况、行为,孩子再看到别人有同样的表现后,就会意识到该伸出援手

    了。原则5 让孩子学会在分享中得到

    成长

    人性有很多弱点,自私就是其中之一,这是我们都不能否

    认的,它是人性中最古老、最深切的禀赋。但是,如果放任天

    性,任自私横行于世,我们必将生活在一个冷漠的世界中。所

    以,在孩子很小时就要教导他有爱心、要无私,要学会与人分

    享。

    小可快7岁了,最大的缺点就是太自私,平时在家,自己

    喜欢吃什么都要霸占起来,自己的玩具也从来不让别人碰,只

    要是自己喜欢的东西就说“都是我的”。

    一天,姑姑带孩子来串门,表弟比小可小两岁,妈妈就让

    小可带着弟弟一起玩。可是,弟弟刚拿起一辆小汽车,小可就

    一把抢了过去,大声嚷道:“这是我的!”

    弟弟见状,只好去拿小飞机,小可再次把玩具夺过来,理

    直气壮地说:“这也是我的!”

    接下来,不管弟弟拿什么玩具,小可都要夺过来。最后,弟弟索性不再玩玩具,想从小书柜里拿本书看,可小可还是不

    让……在生活中,类似小可这样的孩子有很多。他们有着强烈的

    占有欲,只要是自己的东西,就不允许别人碰一分一毫,更不

    会主动拿出来分享,甚至连家长都不行。可是大量的事实告诉

    我们:自私自利,只能让孩子永远活在封闭的自我世界里;只

    有懂得分享,才会结交到真朋友。

    在成长过程中,每个孩子都离不开与同龄人交往,不懂得

    分享,就会造成交往的不顺,使孩子难以很好地融入集体。分

    享是每个人都应该具备的品质,更是孩子在一年级时就需要养

    成的好品质;只有懂得分享的孩子,才能受到他人的欢迎,才

    能快速融入班集体。

    问题出现的原因

    自私的问题在一年级孩子中很普遍,具体原因有四点。

    独生环境的影响。如今,自私似乎已经成为独生子女的普遍特

    质。孩子是家中独苗,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甚至垄断了家长全部的爱和

    关怀。无论孩子提出怎样的要求,家长都会在第一时间满足,甚至孩子

    没要的,家长也要想尽办法让孩子享有。久而久之,孩子就会养成自私

    的毛病。再加上,没有兄弟姐妹,孩子不懂得合作、分享和谦让,就很

    容易变得以自我为中心。

    周围充斥着“自私”的环境。孩子毕竟还小,心智发育不完善,很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因此,看到周围环境中的人是怎么样的,他就会学习、模仿。如果家长或者家庭成员表现出自私的行为,比如贪

    图小便宜、斤斤计较、待人小气等,孩子就会有样学样。有的家长或家

    庭成员甚至还会直接叮嘱孩子:不要把自己的东西给别人。久而久之,孩子的自私心理自然就形成了。

    物质生活条件太优越。随着家庭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家长越

    来越舍得在孩子身上花钱,在无限制地获得满足后,孩子就会变得霸

    道、自私。例如,看到别人那里有好吃的、好玩的,自己却没有,有的

    孩子就会哭闹,如果家长立刻满足,孩子就会不断地向家长提出物质要

    求。不断滋生的欲望,是孩子自私的根源;欲望无止境,自私便如影随

    形。

    家长没有进行正确引导。虽然孩子已经上过幼儿园,与同龄孩

    子有了接触、了解,在主观上已经产生了你我区别,已经逐步学会从客

    观的视角来看待自己,但如果家长忽视了对孩子的进一步引导,孩子就

    会变得自私自利。

    马老师有办法

    如果孩子已经变得自私自利,家长也不要恐慌,只要认真对待这

    一问题,并采用恰当的方法,也可以收到良好的效果。

    创造分享的家庭气氛。为了让孩子懂得分享,就要给孩子创造

    分享的家庭氛围,可以从孩子最在乎的东西开始,比如食物。如果孩子想独占自己喜欢的食物,就要将食物拿过来平分,不能放任孩子独自霸

    占。开始的时候,孩子可能会哭闹、反抗,家长坚决不能让步,一定要

    坚持到底。长此以往,孩子自私的毛病就能改过来。

    为孩子创造分享的机会。要鼓励孩子拿出自己的食物、玩具、图书等和其他同学分享。同时,还要告诉孩子:没有人喜欢自私的孩

    子,只有乐于分享、共同娱乐,才能赢得大家的喜欢。比如,周末可以

    带着孩子走亲访友,参加兴趣班,加强孩子与他人接触和合作的机会,帮助孩子在游戏中体会分享、谦让的乐趣。

    不要让分享变成强迫。孩子的分享行为必须建立在自觉的基础

    上。如果孩子不愿分享,家长应询问孩子是什么原因,如果某个东西在

    孩子眼里确实有特殊意义,就不要强制孩子分享。可以选择对孩子来说

    不太重要的东西,让他与人分享,否则不但不能让孩子学会分享,还可

    能适得其反。原则6 拒绝脏话,文明用语挂嘴

    边

    虽然很多家长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教育他要文明用语,但

    依然无法阻挡孩子突然爆出的粗口。说脏话是不被社会认可的

    行为,如果孩子不能及时改正,那么日后一定会带来负面影

    响。

    小凯在幼儿园时非常乖巧懂事,可是一上了小学,竟然发

    生了很大的变化。跟别人说话时,小凯时不时就会冒出一两句

    脏话,比如:“赶快滚蛋”“你个蠢猪”之类的话。

    某个周末,妈妈带着小凯去邻居家串门,小凯拿着自己最

    喜欢的变形金刚开开心心地去了。邻居家的小男孩也喜欢变形

    金刚,跑过去说:“小凯,你的变形金刚真好,能不能让我玩

    玩?”

    小凯同意了,但教了他几遍,他好像还是没搞清楚。

    小凯感到不耐烦,一把抢过玩具,说:“你个大蠢蛋,这

    都学不会,滚开!”

    妈妈听到后超级尴尬,邻居当时脸都青了。孩子进入一年级后,接触的东西会越来越多,各种信息更

    是鱼龙混杂,难免会接收不良信息,从而学会说脏话。粗俗的

    语言与孩子的正面教育格格不入。如果发现孩子出现了这类情

    况,一定要及时帮他改正。

    有些孩子在家里还不错,可是一到学校,就会出口

    成“脏”。说脏话是不礼貌的表现,不仅不利于孩子的成长,还

    很容易伤害到别人。任何人都不喜欢跟说脏话的人交往,在引

    导孩子跟其他人交往时,要让孩子文明用语。

    问题出现的原因

    说脏话的最直接影响,就是引起人际关系的不和。说脏话,会招

    致他人厌恶,反过来又会对孩子的心理发育和个人成长造成负面影响。

    那么,孩子为什么会说脏话呢?

    孩子模仿别人说脏话。一年级的孩子善于模仿,看到什么就会

    模仿什么,与此同时,他们又缺乏判断是非的能力。看到同学说脏话,或者家人说脏话,他们就会学着说。

    孩子为了缓解压力。班级也是个小社会,孩子之间也容易发生

    矛盾和冲突。如果孩子知道哪些话是骂人的,当与他人发生冲突,或者

    不能满足自己的愿望时,孩子就会用说脏话的方式来发泄情绪,以此来

    舒缓压力。

    家长带来的记忆强化。有些孩子之所以会说脏话,是因为他们觉得好奇,根本不了解这句话的意思。孩子说脏话,有的家长看到孩子

    年龄小甚至还会觉得有趣,反而哈哈一笑;而大一点的孩子,一旦说脏

    话,有的家长就会立即训斥,甚至施以暴力……家长的这两种反应,都

    会在一定程度上强化孩子说脏话的记忆。

    马老师有办法

    毫无疑问,孩子爱说脏话,不仅会让自己远离他人,还会进一步

    影响孩子的人际关系。因此,家长要尽快采用正确的方法,改正孩子说

    脏话的毛病。

    给孩子创造良好的语言环境。要想让孩子言语文明,就要先从

    家庭环境着手。如果家长说话粗俗,满口脏话,孩子就很容易把这些都

    学了去。因此,家长首先要对自己严格要求,提高自身修养,为孩子做

    个好榜样。

    让孩子学会用适当的言语表达。要让孩子明确一点:说话要讲

    文明,好孩子是不会说脏话的。同时,还要让孩子知道家长的态度,要

    用积极正面的教育方式,让孩子改变自己的说脏话行为。此外,还要教

    导孩子用正确的方式处理与他人的矛盾,引导孩子用文明语言来表达。

    不要强化孩子说脏话的行为。孩子首次说脏话,家长的反应会

    给孩子留下强烈的印象,你表现得有趣、紧张、愤怒,孩子也会觉得说

    脏话是有趣的、特别的,从而会有意无意地重复练习。此刻,家长应尽量保持平静,让孩子觉得这是一句非常平常的话。当孩子觉得说脏话不

    能引起别人注意时,就会觉得无趣,自然就不会再说了。

    教会孩子学会自我控制。孩子之所以要说脏话,其中一个主要

    的原因是不懂自我控制。因此,家长要引导孩子学会自我控制,逐步纠

    正他爱说脏话的不良习惯。家长一旦发现孩子要说脏话,就要帮孩子用

    合理的方式进行宣泄。例如:鼓励孩子把心里的想法告诉家长,建议孩

    子用自我隔离法让自己冷静下来,培养孩子乐观的心态等。

    孩子故意说脏话时要及时惩戒。如果孩子总是故意说脏话,而

    且多次教育后仍无济于事,家长就要采取措施,及时制止孩子说脏话的

    行为,要让孩子深刻地认识到:自己要为说脏话付出代价。如此,他就

    会诚心改正了。原则7 不给同学起绰号,要学会

    尊重别人

    说到绰号,相信很多家长都会心有余悸,因为我们在上学

    的时候,同学之间也会经常起绰号。如果把握不好绰号的度,起了伤害他人自尊的绰号,非常容易引发同学之间的矛盾。

    儿子在学校经常给同学起绰号,有些绰号让人听了很反

    感。比如,班上有个叫宋玥的,他叫人家“宋要饭的”;有个同

    学叫卢强,身材矮胖,他管人家叫“胖炉子”,搞得人家大半个

    学期都不愿理他。

    为了让儿子引起注意,爸爸想了一个办法,便给他起了个

    绰号,叫“猪头”。因为儿子的脑袋很大。儿子不喜欢这个绰

    号,很不高兴,可是爸爸依然每天都喊他“猪头”。最终,儿子

    忍无可忍地说:“不要喊我猪头!”

    看到儿子生气了,爸爸说:“你也知道不高兴啊,那你怎

    么还给其他同学起绰号?”儿子知道了爸爸的用意,之后再也

    不随便给同学起绰号了。

    在一年级的孩子中间,起绰号这种现象很普遍。孩子之所

    以喜欢取绰号,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好奇、有趣,不一定是有意的人身攻击,常常是有口无心,但这种行为却会给孩子的人际

    关系带来不良影响。

    问题出现的原因

    一年级的孩子,为何喜欢给同学起绰号呢?总的来说,原因主要

    有三个。

    受环境影响。有些孩子之所以喜欢给他人起绰号,主要是受周

    围同学的影响,或者高年级哥哥姐姐的影响。

    觉得好玩。一年级的孩子玩心都很重,当他们通过谐音等方法

    给同学起了绰号的时候会觉得好玩,他们感受到乐趣之后,就会再给其

    他同学起绰号。如此恶性循环,班级就会形成起绰号的风气。

    为了显示友谊。有些孩子之所以要给他人起绰号,主要是为了

    彰显两人关系好、亲密。这一点可以从孩子一开始都喜欢给关系不错的

    同学起绰号的行为中得到体现。

    马老师有办法

    了解孩子给别人取绰号的原因后,就要给孩子进行正确指导。

    了解孩子为何要给同学起绰号。一旦听到孩子喊同学绰号,首

    先就要了解孩子为何要这样做。是因为好奇,还是因为乐趣?但不管是什么原因,家长最好先表示接受,然后告诉孩子哪类绰号可以取,如何

    取绰号不会伤害同学……例如:喊人家“饭桶”时,看看对方心情如何,以此引导孩子。

    给同学起绰号,不能伤人心。不可否认,起绰号确实可以给孩

    子的生活增添一些乐趣,可是,也要明确告知孩子:不管给同学起怎样

    的绰号,都要以不伤人为出发点,要谨言慎行,多体谅别人。

    不要嘲笑他人的绰号。要让孩子明白,对待他人的绰号,嘲笑

    是不礼貌的。要告诉孩子,当你自己的缺点被暴露时,你也会觉得不高

    兴,以此来引导孩子学会严于律己,宽以待人。本章小结

    1.孩子性格孤僻,显得很不合群,不但会让孩子脱离

    群体,还会影响孩子的进取心,甚至给身体健康带来危害。

    2.社会交往是我们的天性,孩子刚进一年级就不参与

    集体活动,对于后续的人际交往会有影响。因此,一定要鼓

    励他积极参与集体活动。

    3.孩子上了一年级之后,各方面的能力都会不断提

    升,这时候就应该在能力允许的情况下,主动帮助别人做

    事。

    4.分享是每个人都应该具备的品质,更是孩子在一年

    级时就需要养成的好品质;只有懂得分享的孩子,才能快速

    融入班集体。

    5.宽容是一种美德,孩子学会宽容,也就掌握了为人

    处世的智慧。因此,家长要在生活中的点点滴滴里,把宽容

    的品质渗透给孩子。

    6.说脏话是不礼貌的一种表现,不仅不利于孩子的成

    长,还很容易伤害到别人。在引导孩子跟同学交往的时候,要教孩子使用文明用语。

    7.孩子之所以喜欢取绰号,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好奇、有趣,不一定是有意的人身攻击。但这种行为却会给孩子的

    人际关系带来不良影响,一定要及时纠正孩子的这种行为。第5章 提高生活品质,积极培养

    孩子的生活好习惯习惯1 培养孩子规律的作息习惯

    在孩子进入小学的初期,很多孩子都无法做到早睡早起,往往不能按时起床,到深夜才睡觉。孩子的学习是紧张的,倘

    若保证不了睡眠,必然会影响第二天的学习。因此,一定要让

    孩子养成按时起床、睡觉的好习惯。

    明明已经上一年级了,可是每天早上都不愿意起床,除非

    父母叫好几遍,他才会拖拖拉拉地起床。有时,眼看上课时间

    就要到了,但明明依然赖在床上。虽然妈妈想了很多办法,可

    无论怎么做,依然收效甚微。

    这天早上,闹钟响过两遍,明明还没起床,等他猛然惊醒

    的时候,离上课时间就差10分钟了。或许是因为着急了,明明

    快速从床上跳起来,以最快的速度穿衣、洗漱,急忙赶往学

    校。当他跑到校门口的时候,上课铃正好响起。

    想起自己当天的速度,明明现在都很佩服自己,往日需要

    30分钟解决的事情,居然用10分钟就解决了。不过,从那以

    后,他再也不敢睡懒觉了。

    孩子在一年级时,正处于身体发育的关键时期,保持良好

    的生活作息,才有利于接下来的身心发展。身体是人生最大的

    资本,早睡早起就是给这份资本增值的保证。孩子养成了睡懒觉的习惯,到时间了都不起床,不但会让他养成懒散的性格,还会导致生物钟的紊乱,不利于今后的成长和健康。

    我们从小就被家长和老师教导,“早睡早起身体好”。的

    确,早起早睡是有科学道理的,当人们进入睡眠状态时,神经

    是非常放松的,意识也会逐渐模糊,身体的各个部位也在休

    息,这样才能恢复体力,巩固记忆力。睡眠的重要性,仅次于

    心跳和呼吸。根据个人身体状况的不同,各个年龄段需要的睡

    眠时间也不同。一般来说,青壮年需要7~9个小时,而小孩子

    则需要更长的睡眠时间。

    问题出现的原因

    很多孩子都有睡懒觉的毛病,因而早晨起床是一百个不愿意。概

    括起来,孩子之所以会出现这种状况,主要原因有五点。

    家长作息不规律。家长的作息时间直接影响着孩子,尤其是一

    些“80后”家长,生活作息不规律,特别是习惯夜生活的家长,孩子自然

    也会跟着“昼夜颠倒”。

    睡前玩得太兴奋。有些家长认为,孩子睡觉前多玩一会儿就会

    累,这样就能睡得好一些。殊不知,这样做只能让孩子越玩越兴奋,导

    致难以入睡。

    临时事件延误了休息。有时,家长会带着孩子探亲访友,或者

    家里来了客人,都有可能推迟孩子的入睡时间,扰乱孩子的作息。 家长的“补偿”心理。孩子整天都在学校上课,有些家长一回到

    家就会迫不及待地“补偿”他,孩子有任何要求都会顺着他,任由他玩到

    很晚。

    孩子学习负担重。有的孩子需要长时间写作业,或者写完作业

    还要练习书法、绘画、钢琴等,不得已推后睡觉时间,从而打乱作息时

    间。

    马老师有办法

    要想让孩子养成早睡早起的习惯,就要在弄清楚孩子赖床的原因

    后“对症下药”,用正确的方法,让孩子早睡早起。

    让孩子在安静的环境中睡觉。要想让孩子按时睡觉,就要给孩

    子营造一个安静的睡眠环境,比如睡觉前,可以让孩子做一些安静的活

    动,讲故事、看书、温和地聊天等,千万不要做剧烈运动,因为孩子过

    于兴奋是很难入睡的。在孩子睡前的一两个小时里,尽量不让他看电

    视,否则孩子就无心睡觉了。另外,当孩子准备睡觉时,要把卧室的光

    线调暗,尽量保持安静。

    制定合理的作息时间表。给孩子制作作息时间表时,要提前征

    求孩子的意见,甚至可以辅助孩子自己做这张表。这样一来,孩子就会

    有责任感和使命感,对待作息时间也会更严格。执行的时候,要做孩子

    的良师益友,以朋友的姿态善意地提醒,不能强制孩子必须执行;遇到特殊情况也要酌情变动时间,等孩子对作息表产生了依赖,自然就养成

    了早睡早起的好习惯。

    控制孩子晚餐的进食量。晚间的饮食对睡眠也会有影响。如果

    晚餐吃得太多,超出了胃的承受能力,孩子就会觉得腹胀,不容易入

    睡。另外,孩子在晚上摄入的热量过高,也会导致精力太过充沛,从而

    不容易入睡,或者影响睡眠质量。习惯2 排便要及时,否则会让孩

    子很尴尬

    排便不及时,不仅会让同学笑话,自己尴尬;憋得时间太

    久,还会对身体造成危害。因此鼓励孩子及时排便非常重要。

    孩子上小学后,妈妈不止一次地叮嘱他课间一定要去厕

    所,不能憋着。可是,孩子依然会尿裤子。

    这天,上午十点多的时候,正在上班的妈妈接到了老师打

    来的电话,说儿子尿裤子了,让他带条裤子去学校。妈妈只好

    跟领导请了假去学校。

    原来,儿子上课的时候想去厕所,但不敢跟老师说,最后

    憋不住尿裤子了。同桌发现后,告诉了老师,老师才给家长打

    了电话。听完老师的话,妈妈简直哭笑不得。

    作为成年人,我们已经习惯了及时排便,可是当孩子只有

    六七岁时,经常会因为贪玩而忽视这些事情。上幼儿园时,老

    师会时不时地提醒孩子上厕所。然而上了一年级,没了老师的

    叮嘱,很多孩子就会忽视这一点。想上厕所了,也不和老师打

    报告,或者只顾着和大家一起玩,结果延误了上厕所的时间,不是尿了裤子,就是耽误了上课。对于小学生来说,定时排便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家长

    必须让孩子养成这一习惯。小学教师承担得更多的是教学工

    作,很难像幼儿园教师那样给孩子如母亲般的照顾。因此定时

    排便这种事,只能靠孩子的自觉,但如果孩子没有这种自觉,总要等老师提醒,就很容易造成尴尬,或是损害身体。

    问题出现的原因

    孩子初进小学,很多事情都没有自觉力,再加上孩子又比较贪

    玩,这就让事情变得更加糟糕。概括起来,孩子没有及时排便,主要有

    三点原因。

    由孩子的年龄特点决定的。一般来说,六七岁是孩子进入小学

    的衔接阶段,这个年龄段的孩子自觉性很差,凡事习惯于被大人提醒、督促,一旦没人管,就忘记洗手、上厕所这些事了。

    贪玩是主要原因。上课都在学习,好不容易下课了,孩子们都

    想利用课间时间好好玩,结果玩着玩着就忘了上厕所。

    不敢跟老师说。一年级的孩子大多数都怕老师,如果孩子的胆

    子本来就小,就更不敢直接跟老师说了。

    马老师有办法小学是孩子“第二个断奶期”,在学校里孩子不能全靠他人的提醒来

    做事,所以,让孩子养成自觉上厕所的习惯,更有利于他的健康成长。

    及时叮嘱孩子。对于上厕所这件事,家长一定要有先见之明,要提前叮嘱孩子记得上厕所。比如:下课之后,不管想不想去,感觉是

    不是很强烈,都要去厕所蹲一下;上课时,如果想上厕所,要及时跟老

    师说。

    跟老师多沟通。如果自己的孩子确实不知道上厕所,就要跟老

    师提前做好沟通,让老师多留意孩子。这样,孩子的问题就解决了。

    使用反例告诫孩子。一年级的孩子还小,可能还没有意识到尿

    裤子是多么尴尬的事情,并不觉得尿裤子是丢人的。这时候,就可以使

    用一些反面例子告诉孩子:尿裤子,会被其他同学笑话。反复教育几

    次,孩子也就明白了。习惯3 早上起床跑一跑,带孩子

    一起锻炼身体?

    现在,很少有人能每天坚持锻炼身体。成年人如此,孩子

    更是如此,以至于一提到运动就躲。

    丁丁是个虎头虎脑的小男孩,可是偏偏喜静不喜动,同学

    找他踢球,他说:“脚疼。”他宁愿远远地看别人踢,也不愿自

    己上场。

    平时出门时,丁丁只喜欢坐车,走一会儿就嚷嚷着累。要

    让他主动出门找同学玩,更是难上加难,他只愿待在家看电

    视、玩玩具,活脱脱一个小“宅男”。妈妈想让丁丁早上起来跑

    跑步,他却赖在床上不起来。

    为了引导丁丁爱上运动,妈妈索性早上也早起半小时,陪

    孩子在小区里跑步。有了妈妈的带动,丁丁也开始主动尝试着

    晨练了。

    “生命不息,运动不止”是自古流传下来的养生经验,它告

    诉我们:运动对身体健康是多么重要。从人类文明的发展历史

    来看,体育运动一直是非常重要的文化,伟大的古希腊哲学家

    亚里士多德就认为,儿童在训练智力之前,一定要先训练身体,按照体、德、智的顺序发展。

    小学一年级的孩子其实都“闲”不住,即使是在睡觉前都要

    跑跳、运动,可是唯独到了早上,连平时喜欢运动的孩子都懒

    得起床,更不要说晨跑了。

    事实告诉我们,儿童的生长发育离不开体育锻炼,它不但

    能帮助孩子完成骨骼发育、强化肌肉、增强体能,还可以帮助

    孩子形成健康的品质。通过运动,可以很好地促进身体发展。

    因此,要想方设法地让孩子走出去,多运动,保持身体健康。

    问题出现的原因

    孩子之所以不喜欢起床后跑步,原因主要有四点。

    不习惯晨跑。有些孩子已经习惯了这种作息:晚上不睡觉,早

    晨不早起。如果家长突然强行让他们进行晨跑,孩子当然不愿意。

    不懂得晨跑的好处。一天之计在于晨,早晨起来散散步、慢跑

    一下,都是锻炼身体的好方法。但很多刚上学的孩子并不懂得早起跑步

    的好处,因此他们不愿意去做。

    孩子还没睡够。有的孩子晚上睡得比较晚,早晨不愿意早起。

    当孩子没有睡够时,就会觉得非常疲惫,当然就不想早起,更不要说起

    来跑步了。

    家长没有做出榜样。有些家长不喜欢早晨运动,孩子自然也就有样学样,不会养成早起运动的好习惯。如果家长不喜欢运动,孩子多

    半也不会主动晨跑。

    马老师有办法

    知道了孩子不愿意晨跑的原因,我们就可以想办法了。

    从孩子的兴趣出发选择晨练项目。如果孩子不愿意晨跑,家长

    也不要太着急,首先要搞清楚孩子的运动心理,然后从孩子的兴趣出

    发,选择合适的运动项目,有意识地培养孩子的运动兴趣,最后带着孩

    子一起体验运动的乐趣,直至孩子养成晨练的好习惯。

    让孩子明白早晨运动的重要性。家长要明确告诉孩子,早晨运

    动不但可以锻炼身体,还会让学习状态更好。或者让孩子亲自尝试和体

    验一下,说不定孩子就会因此爱上早晨运动。

    根据孩子的年龄和体质,制订私人化的锻炼项目。为孩子制订

    锻炼计划时,要根据孩子的身体素质来定,切不可盲目选择锻炼项目,超出了孩子的承受范围只会适得其反。一般来说,六七岁的孩子比较适

    宜活动性较强、较柔和的运动,不宜做负重、憋气、用力过大的项目。

    运动习惯的养成贵在持之以恒。任何体育锻炼都只有持之以恒

    才会显现出应有的效果,才能形成习惯。因此,家长可以为孩子制订一

    份锻炼计划,并从旁协助孩子每天坚持。如果时间和条件允许,最好跟孩子一起锻炼,提高孩子对晨练的兴趣。习惯4 学习用品不乱丢,养成及

    时整理的好习惯

    孩子刚上小学,多半都不会整理学习用品。不管是在家

    里,还是在学校,桌子上经常会摆一大堆东西。因为孩子不会

    整理东西,所以经常会丢学习用品。调查显示,全国98%的家

    长都对孩子的自理能力表示担忧,这一问题甚至成了某些家长

    的心病。

    这天,我刚进朋友家门,就看到她在为女儿收拾学习用

    品,她一边整理,还一边向我抱怨道:“女儿上小学都三个月

    了,可是你看看,到现在她都不懂得自己收拾文具。每天写完

    作业,课本、作业本、铅笔、橡皮丢得到处都是,我让她自己

    整理,她马上就跑去看电视。有时候我真生气了,她就自己整

    理,可她还是不知道怎么整理,干脆直接把所有东西都塞进书

    包里,搞得书包里面一团糟,还不如不整理。”

    我看了看周围,不禁一笑:“现在的孩子都这样。也是,你怎么原来不教孩子?”

    朋友说:“惭愧啊!幸亏发现得早,得立刻教孩子收拾东

    西。”用完东西就乱丢,是很多一年级孩子身上都存在的问题。

    这个习惯可不好,家长一定要将整理学习用具的方法教给孩

    子,这才是上策。

    要想让孩子尽快脱离对大人的依赖,变得独立自主,就要

    有意识地提升孩子的自理能力。这样,不仅会使孩子懂得如何

    照顾自己的衣食住行,还有助于孩子形成独立的人格,进而逐

    渐摆脱对家长的依赖。

    一年级的孩子不但要学会自己起床、穿衣叠被、洗脸刷牙

    等,还要学会自己整理书本、玩具及学习用品等。在现实生活

    中,很多家长都觉得孩子的主要任务就是学习,其他事情都由

    自己代办。这是非常错误的教育方式。读书固然重要,但孩子

    学习的目的不只是为了考高分,而是成为独立健全的人。因

    此,自理能力就相当重要了。

    问题出现的原因

    孩子自理能力差,连学习用品都整理不好,已经成为很多家长的

    心病。其实,这种状况的出现也是有原因的。

    家长的大包大揽。很多家长都会以爱的名义,为孩子做了所有

    事情,帮他处理好一切困难。写完作业,或看完书后,孩子自然就不懂

    整理和收拾自己的物品了。

    孩子没有整理意识。因为自己的事情一直都是由家长代劳,孩子便不知道自己的东西还要整理。脑海中没有这个概念,他自然就不会

    付诸行动。

    孩子不知道怎么整理。有的孩子本来想整理学习用品,但没有

    条理性,面对众多的课本、作业本、文具,根本不知道该如何分类整

    理。

    课间太短,根本来不及。很多孩子在学校顾不上整理课桌,多

    半是因为课间时间太短,时间都用来玩了,自然就来不及整理课桌了。

    马老师有办法

    不管是因为哪种原因,孩子自理能力差,多数都是因为没有养成

    好习惯。那么,作为家长,该如何帮助孩子养成自己整理学习用品的习

    惯呢?

    孩子刚入学,家长要边帮边教。刚上一年级,孩子一般都不会

    马上学会自己整理学习用品。这时候,孩子识字不多,物品的整理自然

    需要家长从旁协助。家长可以将文具的摆放顺序告诉孩子,也可以将书

    本的摆放顺序教给孩子。同时,要根据课程表准备第二天的书籍和文

    具。此外,要引导孩子将课本、练习册和作业本等按照科目分好;水

    壶、卫生纸、跳绳等物品要分门别类地放在书包侧袋,以免把课本弄

    脏。 两周之后,家长要半帮半放。两周之后,家长就不要主动给孩

    子准备东西了,要提醒孩子先看课表,准备相应的课本、练习册、文具

    等。这时候,家长的作用就是提醒孩子,让孩子注意音乐、美术、体育

    等课程需要的东西。然后让孩子自己动手去做,家长从旁观察并及时提

    醒、纠正就可以了。

    一个半月后,家长要完全放手。一个半月后,就可以放手让孩

    子自己对照课表进行整理了,家长只要定期抽查即可。认为孩子自主能

    力很差,对孩子一百个不放心,只要有任何差错就忍不住代劳,这样做

    的话孩子的自理能力永远都得不到提升,将来也会变得毫无主见,时时

    处处都要依赖家长。

    上学前,多叮嘱。孩子在上学前,家长就要叮嘱孩子上课前要

    一本一本地整理书本,不要一下子全都倒进柜子里,否则下课时收拾起

    来就比较麻烦。

    在物品上写好名字,方便保管。孩子年龄小,一方面不懂得珍

    惜学习用品,另一方面也不懂得妥善保管,导致经常丢失。针对这一

    点,家长要告诉孩子,可以在每件学习用品上写上自己的名字,如果没

    法直接书写,就贴上小纸条,用胶带贴好。习惯5 个人卫生要讲究,脏了就

    要马上换洗

    俗话说“病从口入”,即使是成年人,如果不讲究卫生,也

    会直接影响身体健康。这一问题对孩子来讲尤为重要。六七岁

    的孩子抵抗力本身就比较差,很容易感染疾病,更应该注意个

    人卫生。

    阳阳今年上小学一年级,但没养成讲卫生的好习惯。妈妈

    要求他每天晚上睡觉前都要洗澡,他却总是推三阻四,不肯进

    浴室。平时不注意洗手,吃完东西不知道刷牙,为此,阳阳没

    少闹肚子,还长了几颗蛀牙。原本崭新洁净的校服,穿了两三

    天就被阳阳磨得又脏又破。看着他的同学个个整洁干净,阳阳

    却像只小脏猪,妈妈对此非常苦恼。

    星期天,阳阳从外面回来,进了屋子,抓起包子就吃。包

    子上立刻出现了五个手指印,显然,他在外面玩沙子了。“洗

    手去!”妈妈一边说一边夺过包子:“不洗,就别吃!”阳阳没

    办法,只好到洗手间洗手了。

    生活中这种孩子并不少。不管家长怎么唠叨,他们就是不

    把讲卫生当回事。要知道,让孩子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非常重

    要,它关系着孩子生活的方方面面。让孩子从小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不但可以有效预防疾

    病、保障健康,还能改变孩子的精神面貌。要想保障孩子的身

    体健康,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必不可少。因此,要让孩子从小

    就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问题出现的原因

    孩子不讲卫生,最头痛的还是家长。其实,只要知道孩子为什么

    不讲卫生,“对症下药”就容易了。

    家长教育不到位。很多家长忙于工作,没有足够的时间照顾和

    教育孩子,所以对孩子个人卫生行为的监督力度也不够。孩子在家娇生

    惯养,就很难养成讲卫生的好习惯,结果造成无论走到哪儿都不爱清洁

    的情况。

    家长要求不严格。家长对孩子要求不严格,孩子必然会觉得无

    所谓,有时还会对家长的告诫予以反击,找各种理由为自己不讲卫生开

    脱。比如:孩子饭前不洗手,就会说“我的手很干净,不用洗”等。长期

    纵容下去,孩子就容易养成不讲卫生的坏习惯。

    家长卫生习惯不好。孩子有很强的模仿能力,如果看到家长不

    讲卫生,自己也就不会讲卫生。比如:晚上睡觉之前,想让孩子洗脚,孩子就会说:“我爸晚上都不洗,我也不洗。”如果想让孩子饭前洗手,而你却不洗,孩子很可能会说:“你的手还没洗呢。”

    孩子懒惰成性。有些孩子之所以不愿意经常洗手,是因为懒。虽然知道手脏不好,也知道时间长了该洗澡,衣服要经常换洗,可就是

    懒得动手。

    孩子不知道不讲卫生的坏处。成年人都知道不讲卫生的坏处,但一年级的孩子可能不知道。仅仅给孩子提出讲卫生的要求,而不将不

    讲卫生的坏处告诉孩子,孩子也就不会引以为戒。

    马老师有办法

    一年级的时候,必须注重培养孩子良好的卫生习惯,这对孩子未

    来的健康和成长都很重要。为了实现这一点,可以从四方面做起。

    制定卫生规则。如果想让孩子养成卫生好习惯,就要将讲卫生

    的重要性直接告诉孩子,比如:“饭前不洗手,病菌易入口。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 详见PDF附件(2164KB,30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