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100md首页 > 医学版 > 医学资料 > 资料下载2021
编号:3335
你就是孩子最好的玩具.pdf
http://www.100md.com 2020年2月21日
第1页
第10页
第16页
第27页
第35页
第140页

    参见附件(1059KB,239页)。

     你就是孩子最好的玩具,这是一本父母们必读的与孩子亲密情感引导书籍,书中的情感引导5步法,能够有效的帮助孩子学会解决问题,让您的孩子学会独立思考!

    简介

    你是否知道,你本人(没错,就是你!)比任何玩具都更让孩子喜欢和着迷呢?

    孩子们并不需要智力玩具或者电视节目,他们需要的是你!他们真正看重的是和你在一起的快乐时光,他们需要被重视,需要和父母单独相处而不被打扰的时间,需要和父母建立一生的亲密关系!

    在处理与孩子沟通的问题时,控制、放任、贿赂、威胁都是家长们常用的方法。这些不同类型的教育方法都有一个严重的缺陷,那就是可能导致孩子无法以恰当的方式来表达情感和进行沟通,从而无法建立起父母与孩子的亲密关系,孩子也就无法得到家庭关系所带来的归属感和安全感。

    与这些方法相比,情感引导的教育方法更加充满关爱,也更符合逻辑和人性。因为只有情感引导型父母才会把这些棘手的情况当成了解孩子内心世界的好机会,并且对孩子的情绪给予同情和理解,在沟通中增进亲子关系,进而提高孩子的情商和沟通能力,为他们将来的成长打下有益的基础。

    作者

    金伯莉·布雷恩,早就在世界上提出“情感引导式教育”的儿童教育专家,注册家庭与儿童心理治疗师,同时也是两个孩子的母亲。金伯莉是网络教育电视的创始人和制作人,同时还是雅虎的节目制作人、雅虎妈妈博客协会的成员。她还经常在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开办早期儿童大脑发育和正面管教策略方面的讲座,并担任美国健康和人文服务部下属的SAMHSA分支发起的一项早期儿童心理健康促进活动的社会推广总监。

    主目录

    第一章 管教孩子的常见难题:情感引导能帮你做什么?

    第二章 情感引导的重要性:奠定父母与孩子一生的亲密关系

    第三章 婴儿期:开始种下亲密基因

    第四章 两岁的乖宝宝,三岁的淘宝宝:建立亲密关系的关键时期

    第五章 伴随成长而来的挑战:与四到七岁的孩子保持亲密

    第六章 无条件的爱:育儿是世间唯一无法辞掉的工作

    本书适合多大的孩子

    我认为这是我人生当中读到的非常幸运的一本书,所以我把它推荐给所有准备当父母或者已经当了父母的家长。几乎所有人读完这本书,都会觉得非常的感激。

    这本书对婴幼儿,3岁以上的孩子都适用。

    其实,在我看来,你的孩子就算20多岁,这本书也同样适用。随时改变,都有机会让家庭变得不同。

    你就是孩子最好的玩具截图

    目录

    编者的话

    序言

    第一章 管教孩子的常见难题:

    情感引导能帮你做什么?

    情感引导是什么?

    情感引导的常见误区

    避免消极的教育方法

    第二章 情感引导的重要性:

    奠定父母与孩子一生的亲密关系

    为什么要进行情感引导?

    建立情感的纽带

    同情的力量

    了解孩子的性格

    要认识不同的发育阶段

    情感引导的关键步骤

    情感引导的其他注意事项

    情感引导实践

    该认错时就认错

    第三章 婴儿期:

    开始种下亲密基因

    你开始影响发育的进程

    安抚毯、毛绒玩具和安抚奶嘴

    晚间作息规律的重要性

    不眠之夜

    带婴儿外出

    如何处理孩子的分离焦虑

    开始与人交往

    适当接受帮助可以防止过度疲劳

    让宝宝尽早学会向家长求助

    当妈妈去上班的时候

    和孩子保持紧密的联系

    第四章 两岁的乖宝宝,三岁的淘宝宝:

    建立亲密关系的关键时期设定限度

    孩子需要自信心

    为什么打屁股没用?

    为什么暂停活动法不起作用?

    为什么奖励无法奏效?

    当孩子耍脾气的时候怎么办?

    当孩子在公众场合耍脾气的时候

    有些烦人的行为其实是正常发育的一部分

    教会幼儿和学龄前儿童如何分享

    在游乐场所应该遵守的礼貌

    童年初期常见的恐惧

    带孩子外出就餐

    幼儿的牙齿保健和第一次看牙医

    如厕训练

    睡眠问题

    关于电视和 DVD

    第五章 伴随成长而来的挑战:

    与四到七岁的孩子保持亲密

    哭鼻子的问题

    难过的时候

    文明礼貌和社交礼仪

    孩子爱抱怨

    武器玩具和超级英雄游戏

    专横的孩子

    爱吵闹和尖叫的孩子

    容易害羞的孩子

    孩子说谎怎么办

    尿床的毛病

    收拾玩具和物品

    挑食的孩子

    “我要我要”类型的孩子

    未来的弟弟或妹妹

    第六章 无条件的爱:

    育儿是世间唯一无法辞掉的工作

    认识你自己的弱点

    正视你的过去

    了解并尊重孩子的个性离婚和单亲家庭

    留些时间给自己

    附录 作者回答父母的常见问题

    后记

    :

    书名:你就是孩子最好的玩具

    作者:(美)金伯莉·布雷恩

    译者:夏欣茁

    出版方:南方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1年8月

    ISBN:978-7-5501-0299-6

    品牌方:北京天下智慧报刊发行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侵权必究 本书谨献给全天下所有的孩子

    你们理应享受安定、关爱和呵护

    一并献给我至亲至爱的儿子特维斯和休斯敦

    有朝一日你们定会成为了不起的父亲

    编者的话

    如果孩子们正在走廊里来回奔跑,密集的脚步声和尖锐刺耳的叫声

    让正在煲电话粥的妈妈不胜其烦,妈妈们会怎么做?

    控制型妈妈会丢下电话,一把拉开房门,大声吼道:“都给我停

    下! 我快被你们逼疯了!不许再跑了,立刻都给我回房间去!现在就

    回 去!都玩游戏去!如果你们再继续淘气,饭后就没有冰淇淋吃!绝

    对 没有!”

    放任型妈妈面对同样的状况只能唉声叹气,无奈地摇头,然后对电

    话另一端的朋友说:“哦,不过是孩子们在乱闹……的确太吵了……他

    们 都快要把屋顶掀翻了,可是又有什么办法呢?”最后挂掉电话,然后

    任 由噪音持续下去。

    这两种不同类型的妈妈通常会得到两种不同的结果:控制型妈妈也

    许能够一时控制住孩子们的行为,但孩子们并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放任型妈妈则是“无为而治”,等到孩子的精力发泄完毕,自然就不再 吵

    闹。然而,不管这两种处理方式最后的结果如何,它们都有一个严 重

    的缺陷,那就是可能导致孩子无法以恰当的方式来表达情感和进行沟

    通,从而无法建立起父母与孩子的亲密关系,孩子也就无法得到家庭关

    系所带来的归属感和安全感。 无论这些父母因为何种原因失去这种亲密关系,相信他们都不希望看到这种局面。因为父母和孩子之间的亲密

    关系是家庭中所有温暖和快 乐的源泉,失去这种亲密关系,意味着父

    母在家庭生活中很难体会到与 孩子在一起的快乐。这种亲密关系也是

    家庭教育的基本目的之一,失去 了这种亲密关系,也意味着家庭教育

    的失败。更重要的是,如果孩子无 法在家庭中满足归属感和安全感的

    需求,自然就会跑到家以外的地方去 寻找,在某些情况下,这会引起

    许多严重问题(如涉及毒品、早孕和帮 派活动等)。

    也许这两种类型的父母也想培养与孩子的亲密关系,却不知道除了

    这些传统的教育方式之外还有什么方法可以采用。事实上,控制或放任

    的教育方法不但无法完成这个任务,而且有可能适得其反。亲密关系的

    培养并不取决于父母对孩子行为的严厉约束或放任自流,而是取决于父

    母在孩子的幼年时期(0 ~ 7 岁)对孩子进行的情感引导。

    情感引导是充满关爱的人性化的教育方法,比那些已经过时的育儿

    理念更符合逻辑和人性。在前面的案例中,如果运用情感引导的方法,妈妈不但能够顺利得到孩子的合作,让孩子停止吵闹,而且还能够将

    这种棘手的状况变成一个增进亲子关系的绝佳机会。控制型妈妈更关注

    孩子的行为,放任型妈妈多是无所作为,只有情感引导型妈妈会把这当

    成了解孩子内心世界的好机会,并且对孩子的情绪给予同情和理解,这

    样,自然就能在沟通中增进亲子关系。

    情感引导的概念并不复杂。简而言之,情感引导就是要让孩子从出

    生之日起就懂得自身情感的重要意义,能够识别和利用不同的情绪,并

    且能进一步认识和管理自己的情绪变化。情感引导的本质就是允许和鼓

    励孩子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意见,通过和孩子共同分担责任来建立一种

    “分享权力”的平等关系,以此来调动孩子的内在能动性,让孩子学会 在

    成人的帮助下自己解决问题,并学会如何与他人建立起良好、亲密的关系。

    本书作者金伯莉·布雷恩在世界上首次提出了“情感引导式教育”。

    在此之前,对孩子的情感培养在西方早已深入人心。西方家长们已经把

    处理孩子的各种情感纳入养育子女的日常任务当中,并且能够运用简单

    有效的方法把情商培养融入日常教育中去。20 世纪 90 年代中期,丹尼

    尔 ·戈尔曼(Daniel Goleman)出版了划时代著作《情商》(Emotional

    Intelligence),这是情感培养的概念首次被明确提出。而在此之前数

    年, 金伯莉就已经在圣地亚哥的一所幼儿园开始采用情感引导的教育

    方法, 只是她并没有意识到。数年之后,她正式提出了“情感引导式教

    育”的 概念。金伯莉是注册家庭与儿童心理治疗师,经历过幼儿园教

    师、儿童 心理治疗师、防止儿童受虐项目组织者、家庭教育项目负责

    人等多种角 色后,她成为两个孩子的母亲。此后,金伯莉决定将事业

    的重心转移到 促进儿童的健康成长。她将自己的专业经验和育儿心得

    融合到一起,并 开始通过在网络上发布视频等方式向家长们推广情感

    引导的教育方法, 以便让更多的家庭拥有亲密的亲子关系。

    金伯莉将自己多年的育儿心得与许多情感引导的真实案例记录下

    来,这就是你现在所看到的这本《你就是孩子最好的玩具》。我们希望

    你能从这本书中获得培养孩子的关键密码,帮助你培养出一个快乐、友

    善、坚强、自立且有责任感的孩子,并和孩子建立起一生的亲密关系!

    序言

    在 Go-To Mom 网站工作时,我主要是和家长们打交道,但这之前

    的好几年时间里,我曾在圣地亚哥婴幼儿学习中心担任主要教师,专门

    负责四岁儿童的教育。

    大多数人——包括父母在内——面对满满一间教室的学龄前儿童可

    能会不知所措,我却觉得和那些最需要引导和关注的调皮鬼们在一起并

    没有什么难的。于是很快,我的同事们只要遇到“问题儿童”就会直接 送

    到我的班级里来,而不是把他们遣送到校长办公室去。

    很多老师都声称会关注和听取孩子们的想法,但实际上当他们忙

    于管理一屋子活泼好动的孩子时,压根顾不上那么多。我之所以比别

    的老师更喜欢和所谓的“问题儿童”在一起,是因为我从不指望他们 会立

    刻变好。我不会挖苦或者羞辱这些孩子,相反,我尊重他们的感 受,理解他们的困难,但同时也会严格地设定限度。我会首先观察和 判断

    他们的情况,然后尽我所能去鼓励他们拥有丰富的情感,而不是因 为

    他们的不乖行为而惩罚他们。我会陪伴在他们左右,允许每一个男孩

    和女孩去表达他们的感情。世上没有什么神奇的教育方法——我是依靠

    和孩子们建立起来的感情纽带来促使他们合作。那时候,其实我就已经在采用情感引导的教育方法了,只是自己还没有意识到而已。数年 之

    后,约翰?戈特曼(John Gottman)博士在对儿童教育的研究中正式 提

    出了“情感引导”这个概念。

    早年我还曾担任过心理治疗师,在一个名为“儿女联合会”的州内项

    目中负责为遭受过性虐待的学龄前儿童进行康复治疗。在和这些儿童

    相处的日子里,我开始认真地研究这个年龄段孩子的特殊需要。

    多年以后,我成为一名拥有从业资格证书的婚姻和子女教育治疗

    师,并且系统地学习了神经学和大脑发育方面的知识。研究证明,孩

    子在非惩罚性的环境下学习效果最好,接受能力也最强。在理念的层面

    上,我赞同那些提倡温和教育和尊重教育的专家们——我们可以称之为

    和平式育儿。

    20世纪90年代中期,丹尼尔·戈尔曼(Daniel Goleman)的划时代著

    作《情商》(Emotional Intelligence)出版了。戈尔曼指出,一个孩子

    如果想要获得幸福和成功的话,拥有良好的交际能力和情感智慧要比学

    业上的成就重要得多。戈特曼也撰写了类似理念的育儿书籍《培养高情

    商的孩子》(Raising an Emotionally Intelligent Child)。十年之后,儿

    童 情商教育的概念已经深入人心,父母希望运用简单有效的方法把情

    商培 养融入日常教育中去。

    有几年,我在组织呵护儿童和预防暴力的培训项目,这让我得以直

    接面对受到创伤的儿童,并且熟知目前防止儿童遭受虐待和保障儿童福

    利的相关议题。此后,我还担任过家庭教育项目的负责人,组织过关于

    儿童虐待的全国大会。

    不久之后,我就在洛杉矶开设了自己的私人诊所,同时结婚并生下了长子。就是从这时开始,我发现自己摘下了治疗师的帽子。我开始和

    妈妈们走在一起,渐渐远离了心理培训行业。当我自己也成为一位母亲

    之后,我开始把对孩子的希望与育儿理论和实践结合在一起。我决定把

    我的事业从心理治疗转为促进儿童的健康发育。我深信,如果父母们

    能够在孩子幼年时掌握足够的育儿知识,虐待儿童的事件就可以有效

    减少。

    如今,我已经是两个活泼可爱的男孩的母亲了。我过去不曾、以后

    也绝不会惩罚我的孩子们,我也不会贿赂他们,也不会动用任何的光荣

    榜或者施加暂停活动的惩罚,我尽可能不去逼迫孩子或者剥夺他们的任

    何权利。虽然我也会有情绪激动的时候,但我知道自己是不完美的,需

    要时时反省自己的教育方式。我坚信父母无需依靠强制或贿赂来获得子

    女的合作,因为最能够塑造孩子行为的手段是依靠深厚的亲子关系——

    这正是情感引导的核心。然而,这并不意味着我不会设定严格的限度或

    者使用有效的策略来引导我的孩子们做出最正确的选择。这本书将着重

    介绍一些宝贵的方法来帮助家长们有效地引导孩子顺利度过那些最具有

    挑战性的发育阶段。

    情感引导是充满关爱的人性化的教育方法。我接触过的很多老师和

    家长都逐渐接受了情感引导,因为他们发现它是那么的合情合理,比那

    些已经过时的育儿理念更符合逻辑和人性。打骂和恐吓是对待宠物都不

    应该使用的方式,更何况是对我们的孩子呢?光荣榜、贿赂和奖励等方

    式虽然看似温和,但也不能彻底解决问题。

    我经常会收到别人对我的孩子们的评价,总会觉得颇有趣味。当其

    他父母或者朋友见到我的大儿子时,他们经常会问:“为什么你的孩子

    这么乖呢?”我的回答是:“我只不过是知道该如何去尊重孩子,所以他才在大

    多数时候都很合作。” 然而,当他们遇到我的小儿子时——他爱吵爱

    闹、活蹦乱跳,时常不听我和丈夫的教导——我看得出来他们心里在

    想:一个儿童教育专家 怎么连自己的孩子都教育不好呢?

    答案是这样的:因为我的两个孩子性格迥然不同,因此我对他们所

    采用的教育方法也完全不同。无论他们各自有怎样的性格,情感引导都

    让我们之间感情深厚。

    凭借情感引导,我顺利地解决了如厕训练、噩梦的困扰、挑食的毛

    病、上学恐惧症和极度令人尴尬的超市耍赖行为,以及让众多父母头痛

    的外出就餐的烦恼。情感引导对我的两个孩子是如此奏效,想要不成功

    都很难。

    情感引导就是要让你的孩子从出生之日起就懂得自身情感的重要意

    义,并能够识别和利用不同的情绪。在掌握语言能力之前,孩子内心有

    很多焦虑无法表达出来,父母可以通过情感引导教会孩子如何在幼年就

    合理控制自己的焦虑。随着年龄的增长,情感引导会让孩子觉得自己的

    感情被父母所接受,并且能进一步认识和管理自己的情绪变化,防止过

    分的冲动。

    在父母的情感引导下,孩子将从很小的时候就知道如何去掌控自己

    的生活,这样即使在步入青春期的时候,他们也不至于迷失方向。我们

    都知道,处于青春期的青少年和即将升入小学的儿童有一个共同之处,就是一方面寻找安全感的来源,另一方面又想去尝试刚刚获得的自由。

    受益于情感引导的孩子善于和同龄人相处,他们能和他人很好地协作并

    容易融入新的集体。总而言之,情感引导让孩子懂得对自己负责,这会

    让孩子终生受益。 成为“知心妈妈”并同时在网络上发布我的视频节目是一个再好不 过

    的主意了,它让我可以有效地把多年的专业经验和自己的育儿心得融

    合在一起。在这些年与父母和孩子打交道的过程中,我亲眼见证了情感

    引导的惊人效果。

    我尤其要感 谢:海 姆·G. 吉诺 特(Haim G.Ginott)、阿黛尔·法

    伯 (Adele Faber)、鲁道夫·德雷克 尔(Rudolf Dreikurs)、凯瑟 琳· 沃

    尔斯 (Kathryn Kvols)、阿尔菲·科恩(Alfie Kohn)、詹姆斯·加布里

    诺(James Garbarino)、莫雷·施特劳斯(Murray Strauss)、马歇尔·卢

    森堡(Marshall Rosenberg)、路斯·比格尔霍尔(Ruth Beaglehole)、约

    翰·戈特曼(John Gottman)、玛丽·伊蒙斯(Mary Emmons)和布鲁斯·

    佩里(Bruce Perry), 是你们让我懂得了捍卫儿童权利的意义,也是你

    们影响了我对早期儿童行为和儿童教育的认识和研究,没有你们就不可

    能有这本书的诞生。

    我或许无法解答所有关于儿童教育的问题,但我希望我的努力至

    少可以促使家长们去反思那些妨碍儿童潜能发挥的错误教育方式。和所

    有父母一样,我也在育儿的过程中不断探寻着一个又一个挑战的解决方

    案,但有一点我可以肯定,那就是尊重孩子的想法和感受是最好的教育

    方法。你应该相信自己的直觉,并时常在与孩子一同成长的过程中问自

    己:“我的教育方式是会加深我和孩子之间的感情,还是会给他们的成

    长带来潜在的危害呢?”

    希望这本书能够为你提供情感引导所需的技巧、捷径和解决方案,也希望你也能从我和众多家长的亲身经历中获得启发。我很荣幸能有机

    会和家长们分享这些信息,在培养出快乐、坚强、有责任感的孩子的道

    路上助你们一臂之力! 第一章 管教孩子的常见难题:

    情感引导能帮你做什么?

    孩子们从体验中学习。他们就像尚且湿软的水泥,所听到的每 字

    每句都会在他们身上留下印记。

    ——海姆· G. 吉诺特(Haim G.Ginott)

    我成长于一个除了感恩之外不包容任何其他情感的家庭。我的父母

    都是上进心极强的企业家,忙于经营业务,他们并没有因为我是一个极

    其敏感的孩子而给予我额外的关注。在成长的过程中,我不知道该如何

    去表达那些隐藏的情感,无处宣泄内心压抑的愤怒、悲伤和不安。我害

    怕有人发现我的恐惧,于是就把这种情绪掩盖起来。

    当年的我只能在日记中倾诉所有的烦恼。长大成人之后,我慢慢学

    会了自我调节。就这样,天生的性格再加上环境的塑造,让我成为一个

    自学成才的情感专家。大学一年级的时候,我曾在一家幼儿园工作,在

    那里我萌生了一种强烈的愿望,就是希望能够超越教学的范围去帮助孩

    子们。本科毕业之后我修读了心理学的研究生课程,专攻创伤儿童的治疗。

    我在学术研究和实际考察中发现,创伤儿童的首要特点就是缺乏最

    基本的自我表达能力。他们不仅在情感表达方面存在巨大的障碍,就连

    讲述自己的经历或描述现状都应对不了。我发现几乎所有年龄段的创伤

    儿童往往都生活在一个极度缺乏安全感和归属感的环境当中,他们表达

    情感、对人倾诉的机会实在太少了。他们只能隐藏情感,同时又没有机

    会向任何人倾诉——这些孩子过的是怎样一种生活啊!

    然而,这些孩子却发展出一种额外的能力,就是能够敏锐地观察所

    处的环境。他们能觉察到危险的到来,并知道该在何时远离或者自保。

    同样在幼年时备尝无人聆听之苦的我很容易理解这些孩子的感受。

    念初中时,我还曾因为冷漠和内向而遭到嘲讽。同龄人无法理解我害羞

    的性格和内心的恐惧,我也很难与其他人沟通。和人交往对我来说是一

    件很困难的事情,有时候我甚至还会出现读写障碍。因为我无法专心致

    志,总是在时刻担心自己的安全。我既拙于认识自己的情感,更不会展

    现内心的世界。

    在研究生实习的中期,我担任过受虐儿童的法庭代理人,在虐待儿

    童的案件中,我是孩子们的发言人,也是他们唯一的依靠,因为有些孩

    子才三岁。只有当他们渐渐地感到和我在一起很安全的时候,康复的过

    程才算开始,才能让他们逐渐用语言来讲述自己的经历。

    就在那时我意识到了情感引导的重要作用,受益的不仅仅是创伤儿

    童,所有的孩子都能受益。例如,有表达障碍或者害怕表达的孩子长大

    以后可能会在社会交往和事业发展上遭遇困难,而情感引导能够有效地

    帮助他们克服这些障碍。对孩子的情感培养已经成为我和父母及孩子们打交道的前提条件。情感引导是什么?

    情感引导其实就是向孩子传授情感规则,让他们知道如何辨认情感

    并且以恰当的方式来表达。通过引导,父母可以根据孩子的发展阶段来

    帮助他们认知情感和表达自我。

    情感引导需要时间的投入和不懈的努力——为人父母本该如此,所

    以也不足为奇。情感引导一般不受场合限制,但在孩子情绪激动的时

    候,情感引导最好不要受到外界的打扰。尤其是当孩子遇到难以理解和

    表达的强烈情感时,这种引导尤为重要。我把情感引导视为一种生活方

    式,而不是处罚所有错误行为的万能战略。有时候情感引导也会失效,但只要能够投入 50% 以上的努力,其结果总会是积极的——父母与子

    女的关系将会更加亲密。

    父母在情感引导中的角色

    作为孩子的首位教育者和引导人,父母和子女的关系至关重要。采

    用情感引导的家庭规矩分明,在这样的环境中成长的孩子更加坚韧、听

    话且善于交际。父母作为长辈,应该有更丰富的生活经验,因此,完全

    可以胜任孩子的优秀榜样和情感引导师。

    情感引导的核心就是由父母来帮助孩子认识情感、人际关系、社会

    行为和他们所生活的世界。为了能够提供最好的引导,父母应该对孩子

    有一个深入的了解。 情感引导的基本要素

    情感引导的本质就是允许孩子自由轻松地表达情感,而不受任何压

    抑或否定。为了促进与子女的良性沟通,父母应当:

    ● 了解并尊重孩子。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个性和脾气,所以情感 引

    导也要因人而异。

    ● 了解孩子的发育阶段,以避免设定不切实际或者不适当的目标。

    ● 密切注意孩子想要表达的任何情感,并把孩子最难管教的时刻 看

    做了解他们的良好机会。

    ● 对孩子各种情感都要表现出同情和支持。

    ● 通过和孩子共同分担责任来建立一种“分享权力”的平等关系, 但

    同时也要设定界限。

    ● 调动孩子的内在能动性,而不是依靠外部奖励来纠正行为。

    ● 为孩子树立三思而后行的良好典范。

    ● 避免否定、怀疑或者轻视孩子的情感。

    ● 通过聆听孩子的心声并加以复述来丰富孩子的情感词汇量。

    ● 提前让孩子知道应该怎样做,可以让他们更合作。尽管出发点是好的,但是现代的父母还有好多在沿用他们父母辈的

    传统方式去教育孩子,或者反其道而行之。

    我在讲授情感引导课程时偶尔会遇到有抵触情绪的父母。例如有些

    母亲自身就无法在感情上接受这种方法,她们会说:“我可做不来情感

    引导。”或者“我觉得不应该总用询问孩子感受的方式来关心他们。”这

    样的父母不知道该如何应对孩子强烈的情感,并认为情感引导可能会

    导 致溺爱或者纵容。我告诉这样的父母要相信我,并坦言我自己就是

    这种 禁止情感表达的家庭教育的受害者。这样的教育曾导致我在幼年

    和青少 年时期都处于劣势,最终足足用了二十五年的时间才学会如何

    达到健康 的情感平衡。幸运的是,今天已经把处理孩子的各种情感纳

    入了父母养 育子女的日常任务之中。

    我采用的是以事实为基础的教育方法,科学研究和临床试验证明

    情感引导确实具有积极效果的方式和方法。那些你在杂志和电视上看到

    的所谓立竿见影的教育技巧和行为学手段,例如“暂停活动法”(time-

    outs)或者以剥夺某些权利相威胁的方法,从长远的角度讲都是没有效

    果 的。情感引导饱含尊重和温柔,并且行之有效。我有信心这样讲,是因 为我对此做过广泛深入的研究,并且已经在我的客户和自己的孩

    子身上 得到了验证。我的两个儿子个性迥然不同:一个安静害羞,另

    一个执著 难缠且精力超常。这就决定了我必须用不同的方式来开展教

    育,但我一 直都在坚持运用情感引导。

    本章里有些内容可能会让某些父母感到不舒服,因为在教育子女方

    面我们都有需要改进的地方。我希望家长们不要轻言放弃——坚持把这

    本书读完,并学会原谅自己,谁不知“可怜天下父母心”啊 ! 如果你尚 且

    对处理自己的情感问题感到困难,那么就请先从自我改造开始——任

    何人都可以克服消极的情感经历,我就是一个最好的例证。我相信你也会和我一样,与孩子共同成长、共同进步。我是情感引导的忠诚信徒,因为它是成功的保证:你将获得一个合作、自立且有责任感的孩子。这

    难道不是每一位家长的梦想吗? 情感引导的常见误区

    如果情感引导真的那么有效,为什么还没有得到普及呢?我总结出

    了四种常见的误区,这些误区让用心良苦的父母在管教孩子的时候变得

    事倍功半。无论是在迪斯尼乐园还是在超级市场,或者当我带着孩子在

    公园里玩的时候,我所遇到的众多父母管教孩子的方法不外乎以下几种

    类型。

    误区一:控制型父母与放任型父母

    家长们普遍认为对付不乖的孩子只有两种选择:一种是控制,也就

    是惩罚孩子,因为其行为举止令自己完全无法接受。另一种办法则是反

    向的极端——放任,因为他们感到无可奈何,所以只能两手一摊干脆放

    弃,任由孩子熬夜、逃避洗澡、想吃什就吃什么——无论是什么要求都

    加以满足。放任型父母缺乏坚持,对规定限度或者严格要求缺乏信心。

    当然,也可能是他们认为没有管教的必要,和孩子平等地做朋友才是最

    好的办法。总而言之,这两种类型的父母都不知道除此之外还有什么更

    好的处理方法。让我们来举个例子:

    孩子们正在走廊里来回奔跑——脚步在木制地板上所发出的轰鸣声

    中掺杂着他们尖锐又刺耳的叫声。这让正在煲电话粥的妈妈不胜其烦,她越发难以忍受这种噪音了。

    控制型妈妈终于丢下电话,一把拉开房门,大声吼道:“都给我停下!我快被你们逼疯了!不许再跑了,立刻都给我回房间去!现在就

    回去!都玩游戏去!如果你们再继续淘气,饭后就没有冰淇淋吃!绝

    对没有!”

    我们别忘了,孩子们其实并没做什么危险的举动,不过是让妈妈的

    神经很难受而已。小家伙们年纪小但精力充沛,就是喜欢到处跑,他们

    到底做错了什么呢?他们玩得正在兴头上,非常开心,当然不想突然间

    停下来去下什么棋,让他们回到房间里去其实是一种惩罚,取消冰淇淋

    也同样是惩罚手段——命令和威胁就是控制型父母的典型策略。

    放任型妈妈面对同样的状况只能唉声叹气,无奈地摇头,然后对电

    话另一端的朋友说:“哦,不过是孩子们在乱闹……的确太吵了……他

    们都快要把屋顶掀翻了,可是又有什么办法呢?”最后挂掉电话,然后

    任由噪音持续下去。

    无论是控制型妈妈还是放任型妈妈,都不能教会她的孩子们如何去

    尊重他人的需要——而这正是孩子们在上小学之前必须学会的规矩。

    我这里有一个折中的办法可以供父母们参考,那就是利用情感引导

    和规定限度的方式来包容孩子的行为。对于例子中的这种状况,其实没

    有必要施加惩罚,但也不应该任由孩子去干扰母亲的电话和宁静,妈妈

    们完全可以选择另外一种更恰当的方法来教育尚且不懂事理的孩子。

    情感引导型妈妈会先做一个深呼吸,然后对孩子们说:“亲爱的,你们的声音有点太大了,看来大家今天心情都不错嘛——个个跑得跟小

    火车似的——不过你们能不能到外面跑去?我可以帮你们布置一个障碍

    跑道,屋里可不方便赛跑,等妈妈一打完电话就出去帮你们建造好不

    好?请你们也帮妈妈一个忙,自己先去后院玩可以吗?”这种处理办法既有效果又很包容。妈妈不需要怒吼,更不需要威胁

    和惩罚。

    控制型父母和放任型父母的处理方式都有可能导致孩子无法以恰

    当的方式来表达情感,这两种父母也都没有让孩子学会对自己的行为负

    责。控制型父母所信奉的是老一辈的观点:“孩子就应该听爸妈的话,让做什么就做什么,一切父母说了算。”家长的话就是命令。他们要求

    孩子必须尊重长辈,但不会和孩子分享权力或者教导他们对自己的行为

    负责。这种类型的父母既不给孩子什么表达的机会,也不考虑孩子内

    心的感受,动不动就板起面孔,对孩子进行威胁或者惩罚,甚至对孩

    子动粗。

    控制型的父母更注重孩子的行为,但我们都知道单看一个人的行为

    是片面的——因为除此之外还有感情、思想、观点和意见等许多方面。

    我发现爸爸们尤其倾向于采用控制型的策略,因为他们更在乎结果,总

    是想要立竿见影地解决问题,而且比妈妈们更爱展现威仪。人类的天性

    决定了母亲更注重和孩子的关系,她们会在下意识里采用情感引导的方

    式却不自知。注重结果当然是教育孩子的基本原则,但是如果父母从情

    感引导方面入手的话,就可以事半功倍。

    我曾询问过那些控制型父母对于自己教训孩子的感受,不少家 长

    都说:“我是不得已才这么做的,因为实在没有别的办法。”或者

    说:“我的父母就是这样教育我的,既然他们是成功的,没有理由我就

    不能成功。”

    于是我问他们:“如果有一种更好的方法,你们愿意尝试吗?” 他们

    无一例外地表示愿意尝试,因为绝大多数的家长都对大喊大叫或者打孩子屁股感到非常歉疚,他们只是不知道还有其他方式可以

    采用。 我问他们:“你们希望孩子比你们生活得更好吗?”接着再

    问:“你们希望他们发挥出自己全部的潜能吗?” 答案永远都是肯定的,当然是这样。

    我给这些父母的建议是,改用尊重和鼓励孩子的方式去实施教育

    ——如果家长们继续使用那些无效甚至有害的管教方式的话,他们的

    孩子将很难超越平凡,实现梦想。

    一旦爸爸们认清了教育的终极目标,他们就会敞开心扉去接纳情

    感引导的方法——情感引导绝不是要把爸爸们变得像妈妈一样的心慈

    手软。爸爸们一旦尝试了情感引导之后,就会感到教育的过程和结果

    同样美好。

    如果我仅仅是建议那些控制型的父母停止威胁、喊叫和赏罚的话,他们多半不会采纳,他们必须先弄清楚为什么要停止这类手段,并确切

    地了解这样做的好处。爸爸们不妨暂且后退一步,回顾一下自己的童

    年,想想你是怎样长大的,小时候的你喜欢什么、讨厌什么——当然,我是指情感方面的好恶。

    从长远角度讲,无论是威胁、惩罚还是放任自流,都不会让孩子成

    为有责任感的人。所有孩子在离开父母、迈入社会的时候都应当具备符

    合社会要求的社交能力。然而,每个孩子的性格都不同,有些比较敏感

    或害羞,有些则比较外向或固执。父母有必要采取折中的全新的教育方

    式,停止沿袭那些极端而又无效的传统的教育方式。

    无论是控制型父母还是放任型父母,所取得的教育结果通常都是不

    尽如人意的。那些在控制型或者强制型家庭环境下长大的孩子,由于长期受到压抑,会渴望一切可以放纵的机会。当这种机会出现的时候——

    通常是在少年时期——他们会毫不犹豫地抓住并肆意利用。

    相反,在“怎么都行”的放任型家庭中成长起来的孩子则缺乏约束 和

    规矩,而且没有群体归属感。这些孩子往往个性散漫,他们因为没有

    得到管教,所以不具备对人类发展至关重要的依赖感。他们常常会感到

    恐惧,因为他们无法得到家庭关系所带来的归属感和安全感——爸爸妈

    妈没能为他们建立起一个正常的家庭结构关系。结果导致许多被放任的

    孩子变得和被控制的孩子一样:在某些情况下,他们会在是非观念和情

    感上遭遇严重的困难,更容易涉及毒品、早孕和帮派活动,因为他们渴

    望找到一个可以归属的地方和某种亲密的依赖关系。如果孩子无法在家

    庭中满足这些需求的话,自然就会跑到家以外的地方去寻找。

    情感引导的目的是要给予孩子选择的机会,父母们既要保有同情之

    心,但也要规定限度,只有这样,当青春期到来的时候,你的孩子才会

    说:“毒品?我才不需要毒品呢!妈妈今晚要给我烤比萨饼吃,所以我

    想回家去。”如果孩子们不能从家里得到关爱和指导的话,他们就会转

    投其他地方。如果家里没有人为他们烹制比萨饼的话,他们就会去寻找

    替代品,结果就可能会遇上某些炮制违禁化学品的人。

    误区二:轻视、低估和否定孩子的感受

    午饭过后才一个小时,孩子就说:“我饿了。”

    妈妈轻描淡写地回答:“你怎么可能会饿!我一个小时前才给你吃

    过。”这是轻视孩子感受的一个典型例子。轻视是一种最简单、最下意

    识的反应,每个人都有可能会这样做,但这并不意味着这是正确的或者有益于孩子健康的行为。

    试想一下,如果一个成年人对你说出同样的话,你会作何感想。如

    果妈妈和爸爸刚刚外出吃饭回来,一个小时之后,爸爸对妈妈说:“我

    饿 了。”难道妈妈也会同样不以为然地 说:“得了 吧!你怎么可能会

    饿!”她更有可能会这样说:“是晚饭时没吃饱吗?是不是你今天健身 的

    时候太卖力了?”妈妈极有可能会采用沟通的方式来查找缘由,而不 是

    直接拒绝爸爸的要求。

    情感引导就是一个了解的过程,以避免像上述案例那样随便忽略或

    者否定孩子的说法和感受。有时候,家长们会把自己的感受和观点凌驾

    于孩子之上。妈妈自己刚吃过,自然不饿,因此就推论孩子也不可能会

    饿,所以才会回答说:“你怎么可能会饿!”而不是说一些关心孩子的

    话,例如:“你又饿了吗?真的吗?是你的肚子咕咕叫了吗?会不会是

    渴了呢?”

    当孩子从秋千上跌落下来的时候,目睹了全部经过的父母可能心

    想,他正好落在一堆木屑上,所以不会有多严重。于是对孩子说:“好

    了,艾登,你自己站起来吧!没什么大不了的。”这位家长的初衷其实

    是好的,他不希望孩子过于娇气或者养成爱哭鼻子的毛病。

    但是,我们有没有认真地想过当孩子从秋千上掉下来时心里的感

    受呢?这一过程所引发的是一连串的情绪,首先是害怕:前一分钟他

    还在高兴地飘荡,下一刻就重重地摔在了地上。随之而来的感受是尴

    尬,他心里在想:“噢,我的天哪,每个人都在看着我!我一定看起来

    很蠢……”这种尴尬可能比任何实际的创伤更让孩子难受。总之,类似

    于荡秋千摔下来这样的轻微事故所引发的感情变化,家长们都往往考虑

    不到,更不用说更加重大的事件了。永远从同情的角度出发。作为孩子的情感引导者,你应当学会换

    位思考。不要贸然轻视或者低估孩子身上正在发生的事情或者他们对你

    说的话,你应该首先考虑:“我的孩子在想什么?”在上述情况下,父 母

    应当立即赶到现场,确认孩子的状况,并询问:“嘿,艾登,你没事

    吧?”你这样做可以让孩子知道,你随时都守候在他身边。

    有一半可能是艾登自己站起来说:“我没事!”然后又去接着荡秋

    千。这种情况很简单,你已经成功了。

    但还有一半可能是,艾登静静地站着,眼睛里闪着泪花,似乎被吓

    到了,在这种情况下,你最好关心地问道:“是不是摔伤了?还是吓了

    一跳?”艾登的回答可能类似于:“我害怕了,我荡得很高,然后就摔下

    来了。”

    “妈妈看到了,艾登飞得非常高。掉下来确实很吓人,要不要我们

    一起坐一会儿,然后再回去玩?”你需要给予孩子的是支持,而不是轻

    视或者否定。类似于“行了,站起来,不要大惊小怪”这样的语言对孩 子

    没有任何帮助,反而会让他觉得,妈妈认为自己受到伤害、感到害怕和

    尴尬都是无足重轻的事情,所以他必须在你面前装出一副坚强的模样

    来。表面上看,这样做好像没什么不妥,许多父母甚至还会为此而称赞

    孩子的表现:“看看我们家艾登,马上就站了起来,真让人骄傲。”但父

    母的这种反应并没有让孩子懂得该如何去面对痛苦,而这正是他在未来

    的生存中必须掌握的能力。

    倘若家长能够以理解和同情的态度来回应孩子的痛苦、羞耻、内疚

    乃至愤怒等等消极情绪的话,他们会因此学会恰当地处理这些感情,这

    种能力会帮助他们在成年以后的生活中处理工作中和感情上所遇到的

    问题。“你真的喜欢我吗?你真的爱我吗?那你爱我有多深呢?你为什么

    没有给我打电话呢?”可能每个人都曾遇到过这种缺乏自信和安全感的

    人——那种一天打几遍电话都不够放心的女朋友或者男朋友。如果这种

    类型的人在童年时期接受过情感引导的话,就不至于对自己如此没有信

    心。受过情感引导的人很清楚何谓自我、何谓他人——二者之间有着非

    常基本而又重大的区别。

    引导不等于溺爱。情感引导是先判断情况,然后再做出处理。这不

    是在溺爱,而是在塑造和引导孩子的情感经历——无论是悲伤、饥饿、疲倦还是恐惧。我们的目标是要让孩子学会调控自己的感情,但也要给

    他们规定适当的限度。

    我并不是主张每次学步的宝宝跌倒后父母们都要这样去处理。在多

    数情况下你只需让他自己站起来,而无需小题大做,也没有必要进行干

    预。只有当孩子开始哭起来或者明显情绪低落的时候,才需要你为他进

    行情感引导。在这种情况下,你就不能再轻视或者否定孩子的情绪了。

    情绪低落意味着需要情感引导,你要让孩子知道,你可以给他强有力的

    支持。

    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父母轻视孩子感受的例子。例如,父母会

    对孩子说:“你已经是个男子汉了,应该能自己走到公园。加油,别停

    下!”或者有的家长会对恐惧游泳的孩子说:“尽管往水池里跳。不要 担

    心,我会抓住你的,你要是再不跳的话我就再也不带你来了!”结果 不

    肯跳的孩子就被领走了。

    如果一个年幼的孩子由于父母的压力而不敢承认自己的疲惫、恐惧

    或者厌倦的话,其实是等于把父母的愿望置于自己的需要之上,是在否

    认自己的真实感受。只有当你包容孩子的感受并表示同情的时候,真正的合作才能够开

    始。以下是一些比较恰当的交流方式:

    ●“要不要让妈妈抱着你休息一会儿?”

    ●“也许我们应该在树荫下喝点果汁。”

    ●“我们待会儿再尝试好吗?”

    一味地强求是对孩子的不尊重,你会让他们觉得,如果不遵从你的

    命令,就无法让你满意。

    在童年时期坚持情感引导,会减少孩子对你的过分依赖,而又不会

    影响到你们之间的亲密感。频繁地否定或者轻视孩子的感受——“好

    了, 根本不疼,快起来!”“路又不远,快,继续走!”——这一类语言

    会 让孩子觉得你并不重视对他的理解,于是他们从此不再依靠你或者

    指望 你(也包括其他人)来帮助他。这会导致孩子长大以后不懂得设

    身处地地为他人着想。 如果你对孩子使用的语句是论断式的,例

    如:“那只胳膊看起来好 像是断了。好了,别哭了!我们看医生去……

    你可是个男子汉,不要再 抱怨了……”等你的孩子长大以后,也会沿用

    同样错误的方式去教育他 们的孩子,导致下一代也缺乏同情心并以自

    我为中心。孩子们在难过的 时候需要得到成年人的安慰。无论是对社

    会还是对他人的关怀,孩子们 最早都是从家庭中学到的。我们如何对

    待我们的孩子,他们就将会如何 对待别人。

    误区三:采用外部激励和奖赏的手段在我的家长学习班上,我会问家长们,当孩子不听话的时候他们是

    如何处理的。结果经过我的估算,至少有 70% 的父母采用的是外部激

    励或者负面威胁的办法。

    一个常见的例子就是:“为了训练我的女儿学会使用便盆,她每成

    功一次我就奖励她一张贴纸。”父母还为她制作了一张光荣榜,经过一

    周的贴纸积攒,孩子可以赢得一次去玩具商店的机会或者其他奖励。这

    就是典型的以奖赏激励进步的手段。但是为什么你没有因为她学会了走

    路而奖给她一张贴纸呢?还有当她学会了说第一句话的时候?还有诞生

    到这个世界上的时候?你都没有那么做,为什么偏偏她学会了控制自己

    的膀胱就可以赢得贴纸呢?

    不错,孩子会为了贴纸的奖励而去坐在便盆上尿尿,但是倘若她

    还不具备控制膀胱的生理能力,还不能使用便盆,难道就意味着她无法

    赢取贴纸吗?孩子的思维方式是直截了当的,她很可能会因此而告诉自

    己:“我不想要什么贴纸或者其他奖品!”她决定从此鄙视贴纸或者任何

    奖品的价值! 家长们于是向我反映:“如厕训练顺利地进展了两三个星

    期,可在 那以后……”他们所采用的外部激励手段不再奏效。不要误解

    我的意思——我也喜欢给孩子贴纸和奖励,但不会把这些 和纠正行为联

    系在一起。没有人是完美的,当我们希望促使孩子做一些 事情的时

    候,可能常常会采用这种“如果你这样做,我就会怎样怎样” 的战术。偶

    尔在某些特殊的场合下,我也会使用奖品或者威胁来让孩子 乖乖听

    话,但是特别的恩惠更适合长途旅行,因为就像是给一个坐在学 步车

    里的孩子吃爆米花一样,为的是让妈妈可以在商场里的试穿鞋子。 这

    种做法没什么大不了的,因为确实可以转移孩子的注意力。然而,事

    情的本质仍然没变,用奖励来操纵孩子的表现是错误的。

    绘制光荣榜之类的方式不应该成为你的基本教育策略,用类似于贴纸这样的奖励来哄得孩子乖乖合作也不是一个好的模式。在学习、工作

    或者生活中,我们每时每刻都必须按章办事。所以,我们也有责任让孩

    子们知道,即使没有奖励也应该去做正确的事情。

    更好的策略。孩子们最希望得到的不是贴纸或者什么新玩具,而

    是你的关注。我喜欢送给孩子们礼物,有时我会带着最新、最受欢迎的

    玩具回家(当然一定是和孩子们的发育阶段相适合的)——但不是作为

    我对他们的行为的奖赏。我不会依靠玩具来让我的儿子们听话。他 们

    如果合作的话,一定是因为我们之间所建立起来的特殊情感;如果 他

    们不乖,则通常是因为发生了让他们不愉快的事情。单单给个玩具 并

    不会解决问题,作为父母,我们应该及时去发现问题的根源并加以 处

    理。

    假设你刚从超市回家,车上装满了冷冻食品,需要尽快拿进屋里

    去,但你两岁半的儿子却在哭闹,因为他想继续留在车里玩。你很可

    能会说:“如果你马上下车,妈妈就给你一块饼干。”如果他还是拒不合

    作,你可能就会说:“如果你不下车,我就不让你看你最喜欢的电视节

    目。”然而,这是一个反思的好机会,先不要去管冰冻食品将会如何,你应该集中精力思考一个更重要的问题,那就是怎样教导孩子听话、与

    人合作和做正确的事情。因此,不要急着施行贿赂,你可以从情感上引

    导他说:“妈妈知道你喜欢在车里玩,因为妈妈要你下来你才生气,但

    是对不起,宝贝,我们必须进屋去。你能帮助妈妈吗?”然后让孩子帮

    你拿点东西,并趁势轻轻抱起他,一同进屋去。孩子可能依然不满,但

    之前的大吵大闹很有可能会因为你同情和安慰的话而很快消退。如果你

    能够试着理解并且重视他的小小世界的话,将会让他感到备受尊重,他

    的愤怒就会消退得更快。如果你贿赂他,没准下一次他又想在车上玩的

    时候,还会期望同样的回报才肯合作。误区四:以消极后果作为惩罚

    无论是奖励还是惩罚都要事出有因,而这正是许多家长们糊涂的地

    方。我经常听到有人说:“我们从不惩罚孩子,而是让他承担后果。”我

    的回答是:“但是你这样做是为了让你的孩子感到后悔吗?”

    “不是,”他们回答,“我们只是想给他一个教训。” 让我们来探讨一

    下什么是真正的教训吧!无论具体情况如何,教训的潜台词都是:“现

    在你知道后果的严重性了,你以后还敢这样做吗?” 这种态度将对孩子

    产生负面的影响。而最有利于孩子茁壮成长的条件是 获得父母的支

    持、指导和建议。

    如果换做是你的老板用严厉的语调教训你说:“我叫你用 Excel,不

    是 Word,你这个白痴!”你会因此而表现得更好吗?还是会感到羞辱

    和不满呢?如果你的老板温和地教给你一种更好的方式来完成任务,你

    当然会照做——而且是快乐和自信地去做,我敢肯定。用消极后果来惩

    罚只会引发抗拒,而不是心悦诚服。

    四岁的彼得从他三岁的妹妹珍妮手中抢走了水管。妈妈命令他物

    归原主,彼得无视这个命令,所以被妈妈施以“暂停活动”的惩罚。妈 妈

    认为,因为彼得不和妹妹分享而且不听指挥,就应该让他对自己的行

    为负责。但是,光是让他暂停活动,是否真能帮助他理解分享的重要性

    呢?如果妈妈换一种说法可能会更奏效:“彼得,我知道你也想要水

    管, 但是珍妮正在用它。请还给她,然后问她可不可以在她不用的时

    候给你 玩。”如果他继续无视妈妈的指令的话,她还可以坐下来和他聊

    聊。相 对于暂停活动的惩罚,用讲道理的谈话方式更能教会孩子如何分享和正 确处事。如果彼得仍然无法控制自己的抢夺行为,妈妈则可

    以把他暂时 带走,直到他愿意分享后再回来。

    利用直接后果来教育孩子。直接后果不等于消极后果,应该让孩子

    对自己行为的直接结果负责,而不是非要给他“上一课”。我可以介绍 一

    下怎样用情感引导的方式来教育我的大儿子。在他五岁的时候,我没

    有试图“给他一个教训”,而是让他切切实实地为自己的行为去承担责

    任。在他去后院玩球之前,我提醒他说:“如果你因为玩球而晚回来吃

    饭的话,就必须和大家一起吃完,否则的话你可能就来不及吃甜点了。

    晚餐七点钟开始,而你要在七点半钟去洗澡,然后上床听故事。”然后

    我用五分钟的时间解释了现在距离七点钟还有多长时间,以及可能会发

    生的事情,并告诉他我会在七点钟准时叫他进来。

    如果他晚十分钟进来的话,那是他的选择,我不会干涉。但如果他

    在七点半到来的时候跟我抱怨:“妈妈,我还想吃甜点。”我则会

    说:“我 知道,我也希望可以给你一些,但是晚餐已经结束了。明天如

    果还是同 样的情况,你还会因为贪玩而错过你的甜点吗?”

    我对他因为喜欢户外玩耍而错过了甜点深表同情,但是,我们也讨

    论了他不顾我的提醒仍然迟到回家,所以才耽误了晚饭的时间。他的迟

    到是问题的症结所在,而丧失甜点只是它所引发的一个直接后果。

    这个后果不是为了惩罚他,而是让他从此习惯于在我刚一召唤他的

    时候就立刻回家。我已经提醒过他晚餐的时间和作息安排,并告诉他,之所以所有人都必须在同一时间进餐,正是为了让每个人都能享用到

    甜点。

    即便他每天都在院子里玩到很晚而从来吃不到甜点,我也不担心。因为我已经给了他自主选择的权力和机会,我们之间不存在对控制权的

    争夺。我让儿子来分担责任,并鼓励他去思考和做出自己的决定。这种

    方法只适合五岁以上的孩子。

    我没有给儿子吃甜点,不是因为我要惩罚他,而是因为他有必要学

    会在吃晚饭的时候准时回家。而甜点和晚餐的时间是直接关联的。但倘

    若我是这样对他说的:“由于你没有按时回家吃饭,所以今晚不准看电

    视。”那么这件事的结果就不是直接的,因为看电视和按时回家吃晚饭

    没有任何关系。

    看到儿子哭了,我也觉得难受,但我仍然不会给他任何甜点。我会

    给予他同情,并和他讨论解决的方案,以免他养成吃饭迟到的坏习惯。

    “没吃到甜点确实很糟糕,”我会说,“让我们来确保你明天晚上能 吃得

    到甜点吧!那么怎样才能保证你明天会准时回来呢?”我会启发他去思

    考解决方案。我们家对孩子的日常教育基本上都遵循这样的程序, 因为

    我不愿意在必须要做的事情上和他竞争谁说了算。 父母应当依靠共同

    承担的责任,而不是消极的后果,来教导孩子下 次应该怎么做——或者

    至少应该激发他们去思考解决方案。作为情感引 导者,你要跟孩子换

    位思考,分析是什么地方出了问题,克服所有负面 的情绪,然后拿出

    一个计划。让孩子合作的关键是要激发他们的内在能 动性,要让孩子

    因为自己会受益而去做某件事情,而不是因为他们受到 了威胁或是逼

    迫。避免消极的教育方法

    情感引导就是要通过观察找出孩子行为背后的动机和心理。孩子们

    不乖通常都是事出有因的:过度兴奋、缺乏约束、寻求关注或者过度疲

    劳……在许多情况下,孩子的需求没有得到满足,但家长却未能意识到

    他们的这些需求,就直接施加了惩罚。暂停活动、打屁股、训斥和板起

    面孔都是惩罚性的消极驱动手段。

    采用消极的驱动手段,意味着要让孩子受到一些打击或者教训,好

    让他以后不会再犯同样的错误。但是惩罚孩子坐在房间的角落里并不会

    让他吸取教训,因为感情上的折磨不会带来任何积极的结果。

    尽管如此,家长们还是不断地让孩子受到挫折,指望孩子会因此更

    听话。举个例子,女儿塔莎正和妈妈在咖啡馆里吃晚饭,席间她不停地

    敲打桌子。她的母亲严厉地说:“立刻给我停止,吃饭的时候不能敲桌

    子!”

    塔莎安静了几分钟,然后又开始“砰、砰、砰”!这一次她不但 敲桌

    子,而且还用上了两只手。妈妈接下来对她说:“你再敲一下试试看?

    你再敲一下就到一边罚站去!”妈妈的言外之意是,你再敲,我就会给

    你点颜色看看。 惩罚性的威胁可能会暂时阻止孩子敲打,但塔莎从中

    学到唯一道理 就是因为害怕母亲发火或者失去关爱而不得不顺从。然而

    我们不希望孩 子们产生这样的想法:想要如愿以偿,就必须先服从父

    母的指挥。

    如果换了是我的孩子在敲打桌子,我努力的目标就不会是让他顺从。我首先会尊重他的愿望,并找出他敲桌子的原因。也许是因为晚餐

    迟迟没上,他已经坐烦了;或者时间已经晚了,他觉得太累了。总之,要先找出根源,而不是急着惩罚。威胁不会让孩子领会我们想要教给他

    们的道理。不妨试试下面的这种方式:

    妈妈:“塔莎,你怎么了,亲爱的?你看桌子都在摇晃。是小蚂蚁

    钻进你的裤子了吗?要不要妈妈和你出去走走,把它们赶出去?”

    塔莎:“不是的,妈妈,我不想散步。我觉得很闷。” 妈妈:“我知

    道等着上菜很没劲,但是就为了这而敲桌子对吗?” 塔莎:“不对。”

    妈妈:“为什么不应该敲桌子呢?” 塔莎:“会把东西碰倒,打

    碎……” 妈妈:“对啊,那样的话我们就得打扫,你也不想这样做,是不

    是?” 塔莎:“是的。”

    妈妈:“我们不敲了,因为那样做不对。你想画画吗?妈妈有笔。

    或者,如果你想出去走走,妈妈和你一起去。想做什么告诉妈妈。”

    打屁股

    如果你用巴掌来惩治淘气的孩子,他迟早还是会重复犯错,因为你

    并没有告诉他怎么做才是对的。打屁股无法教会孩子该做什么、不该做

    什么,而只会导致他哇哇哭闹,并且从此相信谁的力气大谁就说了算。

    这种教育方法暂时的效率确实高,但为此付出的代价值得吗?小时候被

    打的孩子在成人之后很可能会对他们的孩子沿用同样错误的教育手段。在第四章中,我将详细分析打孩子的长期危害。

    把孩子送回房间关禁闭同样是错误的方法。家长认为是在给孩子一

    个教训,而所有的孩子却都在想妈妈是这么的不通人情,以及等会儿在

    房间里可以玩什么玩具——或者祈祷上帝给自己换个更好的妈妈。

    如果孩子被父母过度地控制(包括行为上和情感上),他会渐渐养

    成以下两种对待事物的态度中的一种:一种是不当回事。这样的儿童将

    变得善于压抑自己的感情。另一种就是叛逆。这种孩子可能会在私下里

    伤害无辜的同伴、兄弟姐妹或者宠物,长大以后,他们还喜欢操纵别

    人。 我们都希望孩子长大以后能够善于与人交往,待人有同情心。而

    打 屁股、威胁、贿赂和奖励都是饮鸩止渴式的教育手段。你对孩子喊

    叫动 粗,他们也会对别人喊叫动粗。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个也是最有影

    响力的 老师,因此要以身作则,学会尊重孩子的不同想法和感受,你

    可以约束和管教,但不要使用暴力。 相信情感引导的家长认为,教育

    子女是一项需要学习才能掌握的技 能,他们会阅读育儿的书籍,参加家

    长培训班,或者在孩子难以管教的 时候咨询朋友的意见。我还从来没

    遇到哪位父母是真的喜欢打孩子的。

    抱有不切实际的期望

    我常常看到下面这种情景:父母带着两岁的孩子到饭店吃饭,孩子

    的不乖让他们不胜其烦。让我告诉你,这个年纪的孩子是肯定不会听话

    的——这个要求超越了小家伙的能力!家长必须要带上玩具和准备好游

    戏,让孩子能在餐桌上玩,逗他开心,不时地带他去外面走走。关键是

    父母要包容年幼的孩子,而不是让孩子来顺从父母的心愿,因为处在这个发育阶段的孩子还不会顺从父母的心愿。

    那些期待孩子能老实坐着的父母不断地叫喊:“住手!我叫你停

    止!”——这和放任型父母恰好相反,后者任由他们两岁的孩子在餐厅

    过道里撒野,二者都是错误期望的典型范例。面对同样的场景,这两种

    父母的期望一个过高、一个过低。任何人都不应该指望两岁的孩子能在

    一个小时的晚餐中一直老实坐着,这个要求太高了。家长应当知道,他们最多只能得到十五分钟或者二十分钟的安静就餐时间,所以最好

    接受这个事实并感到知足。包容孩子实际上是种乐趣,因为你总是知

    道会发生什么事情。

    从你开始考虑参加某项活动的那一刻起,例如一场公园音乐会,你

    就得接受你的两岁孩子不会让你一直看完的现实。所以尽情享受那开始

    的二十分钟吧,能听多少就听多少,然后就打道回府。如果你能做出符

    合现实的期望,生活会变得更加愉快。

    某个爸爸对他四岁的儿子有很高的期许,可是每当十七个月大的妹

    妹弄坏他的玩具时,儿子都会打她。父亲认为儿子早就应该懂事了,所

    以每次打妹妹,他都会被罚暂停活动。显然,我们可以得出结论,这种

    惩罚没什么效果,因为男孩仍然在打妹妹。这个做哥哥的受到惩罚以后

    会怎么想呢?可能他会觉得自己不受重视,而且不能也不该表达自己

    的沮丧和愤怒。孩子往往不善于控制情绪,所以当他们感到过于沮丧的

    时候可能会通过攻击他人来发泄。尽管四岁的孩子看起来已经是小大人

    了,但实际上他们还不是。在孩子上小学之前乃至之后,都需要父母对

    他们加以引导。在这种情况下,爸爸应该承认,有个不懂事的小妹妹确

    实很麻烦,但同时也必须说清楚:“她这样做是很讨人厌,我知道和比

    你小的孩子玩确实很困难……但我们绝对不可以打人。和妹妹好好说

    话,下次她再弄坏你的玩具就马上叫我,我来帮你解决。”家长们还对另一件事情抱有不切实际的期望——如厕训练。你认

    为孩子到了某一个时期就应该学会自己上厕所,为达到这个目标你可能

    会采取贿赂、奖励、恳求甚至是惩罚和威胁的手段,然而你会发现它仍

    然不会按照你的时间表来发生。结果无论是你还是孩子都会觉得压力很

    大,你会失望,而孩子则会感到羞耻。

    这种无休止的尿尿难题往往导致家长们神经紧张,总在担忧并频繁

    地检查孩子的裤子。实际上,父母根本不需要制定不切实际的如厕时间

    表,因为只有孩子自己才知道每隔多久他的膀胱需要释放一回。尽管让

    你的孩子穿上开裆裤吧,他们迟早会有办法将它脱下来。就算我的儿

    子一直到初中还要穿开裆裤,我也完全不介意,来自同龄人的压力自

    然会让他改正过来。实际情况是,如果孩子们准备好了,自然就会去

    使用便盆,这通常是在三岁左右的时候,这个问题我们将在后面的章节

    中详细讨论。

    如果你把自己的问题和期望强加给你的孩子,教育子女就不再是一

    个有趣的过程了,你会让自己和孩子都变得焦虑。而当你面对现实的时

    候,会发现为人父母不是那么困难的事情,甚至是很享受的事情!

    无视孩子的天生性格

    如果你能多了解自己和你的孩子的话,很多难题都会变得更容易解

    决。解决这些难题的秘诀就是预防。例如,如果你知道你的孩子对适应

    变化感到格外困难,就可以制定一个策略来照顾他的特殊需要。 如果

    你的孩子和其他孩子在一起时容易过于热情,你可以鼓励他去

    尊重别的孩子的私人空间,当他们不听他的话的时候,也不要推搡或者 打人,而是来找爸爸妈妈解决问题。根据孩子的个性来进行教育

    会奠定 他将来的成功。如果你能让孩子以积极的态度回应你的教育方

    式,同时 还能种下良好行为的种子,那么你和孩子之间就不会总在斗

    争。

    吉尔的女儿蒂芬妮在到别的小朋友家做客时总是比较慢热。她常常

    要在妈妈身后躲上十五分钟,然后才肯试着和小朋友接触,这让吉尔有

    时会颇感尴尬。但她能充分理解孩子的这一特点,所以她从不要求蒂芬

    妮立即和小朋友们打成一片——她知道,这种压力很有可能让孩子难以

    承受。吉尔会提前和女儿说,妈妈知道马上和小朋友熟悉起来是很困难

    的事,但如果她愿意的话妈妈会帮助她。吉尔还告诉女儿,妈妈要和其

    他大人们谈话,所以不能一直陪着她玩。吉尔的这一策略充分体谅了蒂

    芬妮慢热的性格,避免了引发孩子不必要的焦虑。

    能解决孩子的所有教育问题的万能方法是不存在的。父母必须自

    己判断哪种方法最适合你和孩子。如果你能意识到自己的性格和脾气也

    在左右你的决定和选择的话,将有益于你更好地了解孩子。当你发现教

    育子女的奥秘有一半取决于孩子本身的性格的时候,你会因此而放松心

    态。当然,另一半则要仰赖于你的教育技巧。

    教育子女如同进行投资,我们所有的努力都是为了确保他们能健康

    成长,投资的回报会在眼前和未来慢慢兑现。你应该多陪孩子玩,给他

    支持和理解,关心他的需求,但最重要的还是聆听孩子的心声。良好的

    亲子关系会鼓励孩子学会和别人相处与合作——这对于他们日后成为健

    康的成年人来说是再重要不过的性格因素了。

    当你管教孩子的时候,请自问: “我有没有否定、忽视或者轻视孩子的感受?”

    “有没有用打击孩子的方式去惩罚或者教训他们?”

    “有没有用消极的办法去驱动他们?”

    如果你的任何一个回答是肯定的话,请修改你的策略并思考 替代方

    案,让你的孩子也分享一些掌控权。 第二章 情感引导的重要性:

    奠定父母与孩子一生的亲密关系

    为人父母的生活里充斥着数之不尽的小意外、循环往复的矛盾和

    亟待解决的突发事件。我们都宁愿相信,只有心理变态的父母才 会用

    损害孩子的方式去解决问题。遗憾的是,即使是充满了爱和 善意的父

    母,也免不了对孩子进行责备、羞辱、指责、嘲笑、威 胁、贿赂、否

    定、惩罚、说教和宣讲。

    ——海姆 · G. 吉诺特(Haim G.Ginott),《孩子,把你的手给我》(Between Parent and Child)

    克尔顿的父母对他从小就进行情感引导,对他的各种情绪都给予了

    体谅和包容,这使得克尔顿逐渐成长为一个心智非常成熟的四岁孩子。

    一天,克尔顿正在公园里和几个孩子一起玩,他们不停地推着玩具绕圈

    跑,玩得不亦乐乎。这时,一个还在蹒跚学步的小女孩闯入了他们的游

    戏路线,结果两个男孩子居然把他们的玩具直接从她的脚上压了过去。

    受了伤的小女孩一时间呆住了,惊吓过后开始大声啼哭起来,可两个始作俑者却一副若无其事的样子。小女孩的母亲闻声赶来。

    这时,克尔顿走到了这位妈妈面前对她说:“我为我的朋友这样做

    感到很抱歉!他们甚至没有停下来避开她。”

    稍后,这位妈妈走过来对克尔顿的母亲说:“我想和你谈谈,那边

    穿蓝色衬衫的孩子是你的儿吗?”她指向了克尔顿。

    克尔顿的妈妈感到十分意外,因为还从来没有人向她投诉过儿子的

    行为。但她转念一想:“凡事都有第一次。”于是回答说:“是的,他是

    不 是做错了什么事?”

    小女孩的妈妈说:“我还从来没遇见过一个孩子像他这样为他人着

    想。你的儿子刚才替他的伙伴们的行为向我道歉,所以我想要感谢你教

    育出来这样一个好儿子,他真让我刮目相看。”

    在情感引导下长大的孩子会待人如待己。当他们看到某个小朋友把

    牛奶弄洒了或者弄坏了玩具的时候,他们会感同身受。所以当克尔顿看

    到啼哭的小女孩时,他的同情态度一如他的父母对待他的方式。我很欣

    慰地看到克尔顿的父母能够这么快就获得了周围人对他们教育成果的肯

    定。克尔顿甚至还没到上学的年龄,生活在同一社区的人们就已经对这

    个四岁孩子的同情心给予了肯定。为什么要进行情感引导?

    情感引导不仅会帮助你的孩子学会认识、表达和调节自己的情绪,还有助于他的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掌握了丰富的情感表达词汇的孩子

    会较少耍脾气或者用行为来发泄情绪。

    情感引导还可以促进你和孩子之间的沟通,加深你们之间的感情。

    在你的引导下,孩子将学习到宝贵的社交技能,以及如何去照顾别人的

    情绪,他还会学到如何结交新朋友,并和他人愉快地相处。

    情感引导会为你的孩子打造一件“保护盔甲 ”,在逆境时庇护 他

    ——让他能够更快地从消极的情绪和经历中恢复过来。情感引导会让

    孩子学会忍耐,让他们知道快乐来之不易,同时还能提高他们控制冲动

    行为的能力。获得情感引导的儿童在学校里学习更专心,也学得更轻

    松。

    你的孩子会通过情感引导认识到沟通、尊重和交流对于增进感情的

    重要性,所以在他们成年之后也就更能理解和安慰他人的情感。在合适

    的时机到来的时候,情感引导会让你的孩子也成为富有同情心的父母。

    来参加我的培训班的家长们都希望能够学到崭新而又积极的教育方

    法,因为他们常常对子女的行为感到束手无策。我的培训目标是要帮助

    父母培养出坚强、合作、有责任感且善于调节自己情绪的孩子。通过我

    的课堂,家长们会掌握到教育子女的新策略,使他们无需再无休止地跟

    孩子斗争或者因为绝望而甩手不管。我也会提醒家长们,真正的成功是

    父母和孩子的双赢。建立情感的纽带

    情感引导的关键在于你和孩子之间的亲密程度,这是你们所有互动

    的前提条件。在前一章中所讨论过的四种常见的误区,就是由于家长

    只注重纠正孩子的不良行为而忽视甚至伤害了正在构建中的亲子关系

    造成的。

    父母与孩子的每一次互动都会对彼此之间的关系产生影响,不是

    加深就是削弱。互动的过程也是家庭中权利和责任进行分配的过程,不

    是一方被另一方所制服就是亲子之间分享权利,不是父母来承担全部的

    责任就是允许孩子也分担责任。总而言之,父母要重视沟通的艺术,寻

    找良好的互动方式。在对孩子的行为做出回应之前,父母都应该问自

    己:“我即将要做的事情和要说的话会不会增进我们之间的感情,并且

    有 助于他在现在和未来做出更明智的选择呢?”

    孩子在不乖的时候更需要父母的指导和支持。正在耍脾气的孩子的

    确非常棘手,但是如果家长也一时冲动而大发雷霆的话,就会伤害到亲

    子关系。其实,我们只需花上几分钟的时间,就可以弄清楚孩子真正的

    要求。父母应当事先种下正确的种子,换句话说,就是提前告诉孩子你

    的期望是什么,这样可以帮助孩子调节和控制某些情绪,起到预防针的

    作用。当孩子情绪激动的时候,家长最好正视他们的感受,忽视或者轻

    视都只会令孩子感到沮丧和被误解。想要通过孩子的行为来弄清楚他们

    的感受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因为你自己也会有脾气。但是,倘若忽

    视孩子的感受,只会导致他们认为表达感情是毫无意义的——而我们都

    知道事实并非如此。 让我们来看一个例子。当萝拉因为一个孩子抢走了她的玩具而发

    脾气的时候,她的妈妈并没有责骂她,而是深吸了一口气,对女儿

    说:“你好像生气了?你需要妈妈来帮忙吗?”这样一来,萝拉的妈妈 就

    等于是教会了女儿一个新的情感词汇——生气。她会因此而学会如何

    识别自己以及其他人的类似感受,同时也看到了妈妈在支持和指导着

    她,这又巩固了她们母女之间的情感。

    这位母亲通过接受孩子的情绪变化,让女儿知道了自己和自己的感

    受都很重要,值得妈妈为之付出时间和精力。萝拉将因此懂得接受自己

    的情感,并开始通过适当的方式去表达。家长的急躁和冲动是得不偿失

    的行为,不仅会导致孩子因为得不到支持而变得封闭起来,甚至危及亲

    子关系。多花一点时间来引导孩子是非常必要的,这将有助于建立孩子

    的自信心和提高他们的社交能力。

    陪孩子一起玩的重要性

    相处和亲昵对于增进亲子关系至关重要!父母和子女相处的方式有

    很多,其中最好的一种就是陪孩子一起玩。因为玩耍不仅可以释放孩子

    的能量,还为父母提供了走进孩子世界的契机。儿童通过玩耍来排遣内

    在情感和处理他们小小世界里的各种烦恼。花时间和孩子们一起玩,父

    母将会加深对孩子情感世界的了解。

    我喜欢和儿子们一起玩。这让我更深切地理解他们的生活,并给

    予我参与其中的机会。例如,有一次我三岁的小儿子抢走了他哥哥的玩

    具。大儿子很生气,开始冲着小家伙大喊大叫。当时,我可以用责备或

    者教训的方式介入,那样确实可以速战速决,或者我也可以选择和两个儿子谈一谈,让每个人都满意。

    儿子们:“给我那个玩具,呜!住手!妈妈,他欺负我!”

    妈妈:“哦,孩子们,看来大家都不高兴。任何人没有经过我们的

    同意就拿走我们的玩具都让人生气,不是吗?”

    大儿子:“是的,那样做很讨厌。”

    妈妈:“你还有没有什么玩具可以让你的弟弟玩呢?如果没有,我

    可以带他去别的房间,你想好了怎么办就告诉我。(然后我过去和三岁

    的儿子坐在一起)我知道你喜欢玩哥哥正在玩的玩具,但是他还没有用

    完呢。我知道你也很生气!也许他过一会儿会借给你玩。来吧,妈妈给

    你拿些饼干和果汁。”

    大儿子:“好吧,他可以玩两辆卡车,但只能玩一辆火车……”

    一旦孩子看到大人尊重了自己的意见,他们心里的不满和对立情绪

    就会得到削弱。给孩子表达自己情绪的权力,会让他们感觉自己受到了

    重视,而一个受到重视的孩子更愿意与人和睦相处。

    提供选择

    虽然条件和规矩都是由父母规定,但我们还是可以尽可能地为孩子提供一些选择的机会。适当赋予孩子选择的权利,能够训练他们的独立

    性,以便父母不在身边的时候能自己做决定。给孩子选择的机会等于是

    在对孩子说你重视他们的意见,这会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妈妈:“请把鞋子穿上。该上车去奶奶家了。”

    孩子:“不,我不去奶奶家。”

    妈妈:“你好像在生气。你觉得在家比在奶奶家好吗?”

    孩子:“是的!我爱我的家。”

    妈妈:“我也是。我也爱我们的家。”

    孩子:“我要留在家里。”

    妈妈:“我也想和你一起留在家里。我真希望我们能在家里呆上一

    周!但是,奶奶会想念你的,妈妈的工作也会想念妈妈的!”

    孩子:“但我不想穿鞋子。”

    妈妈:“我可以帮你穿鞋,你也可以自己来。”(给孩子足够的时间

    去考虑。)

    孩子(喘着气,极力想要行使权利):“那你来给我穿吧!” 妈

    妈:“谢谢你帮助妈妈。今天你能不能在奶奶家给我画幅画呢?你最喜

    欢什么颜色?”与其在孩子不听话的时候威胁或者拒绝他们,不如把这当做和他们

    拉近距离和增进了解的好机会。学习调节情绪对孩子来说是个循序渐进

    的过程,他们需要依靠你来引导他们化解各种不愉快的情绪。同情的力量

    我的课程核心和情感引导的成功基础都是同情。同情其实很简单,就是感受孩子的感受。情感引导就是让家长把自己放在孩子的位置上去

    感同身受,然后再做出恰当的反应。

    撇开自己的情绪

    对父母而言,同情所遇到的最大阻碍也许就在于要同时控制自身的

    情绪和反应。你如何理解、体会和表达自己的感情必定会影响到你理解

    他人的方式。而文化、性别和家庭背景等都会影响到你对自己感情的

    处理。

    同情的威力是巨大的,尤其是在孩子情绪低落的时候。例如,你因

    为外面太热而不让孩子出去玩,他因此而生你的气,迟早会发泄出来。

    最具有同情心的反应是抑制住你自己心里的怒气而对孩子说:“我知道

    你因为爸爸不带你去外面玩而生气,你一定非常难受。我很抱歉。你想

    玩点别的游戏吗?”

    你是在传递一个信息,就是即使是孩子也有权力生气。更重要的

    是,通过陈述孩子的感受,你可以帮助他扩充现有的情感词汇量,同时

    你也在告诉孩子,生气也是一种可以控制的情绪。

    在适当的情况下同情孩子的感受,能够让任何消极的情绪都很快过去,这远胜于你用转移孩子注意力的策略或者出于对孩子感情的轻视而

    对他说:“行了,有什么好生气的!你整天都在外面玩,别不高兴,在

    家一样有好多事情可以做。”上述两种处理方式都只会让你的孩子更生

    气或者让他困惑于自己的感受。

    如何在日常生活中给予孩子同情

    有天晚上,我的大儿子不想去洗澡,而且非常大声地在抱怨。我那

    天非常累,而且还有无数的事情在等着我去做。我的神经再也受不了这

    种刺激了。我冲出客厅直奔卫生间,猛地拉开了浴室的门。我的儿子正

    站在那里,又伤心又疲惫,号叫着:“妈妈,妈妈……”

    我真正想脱口而出的话是:“马上给我停止抱怨!妈妈正忙着做晚

    餐。快点洗澡,而且只许用正常的声音说话。”不过,这样做的话等于

    是在和孩子叫板,我不想那样,如果我放纵自己的冲动的话,只会让紧

    张的局面进一步升级,从而引发更多的麻烦。

    就在打开浴室门的那一瞬间,我看到了戴在手上的那条粉红色的同

    情提示腕带。腕带上所印着的同情二字时刻提醒着我,在孩子的生活中

    最需要的关爱就是同情,它提醒我必须冷静下来去试着同情孩子的感

    受。于是我深吸了一口气,决定拿出几分钟时间来进行情感引导。

    我:“亲爱的,你看起来真的很疲倦。你是不是太累了?”

    儿子:“是的,妈妈,你能给我洗澡吗?” 我:“我知道你喜欢妈妈给你洗澡,特别是在像今晚这么累的时

    候, 但妈妈必须去把晚餐做完。请你快快把澡洗完,因为妈妈不能在这

    里陪 你。我很抱歉你这么累还得洗澡,但你真的弄得很脏。赶快去把

    澡洗 完,然后下来吃饭,亲爱的。”

    儿子:“好吧。”

    回到厨房,我很庆幸自己没有忘记发挥同情的威力。没有哪个父母

    是完美的——这就是为什么我要发明同情腕带的原因,因为当教育孩子

    遭遇到困难的时候,即使像我这样的专家也需要提醒自己暂停一下,三

    思之后再用同情的方式去对待孩子。了解孩子的性格

    在展开情感引导之前,还有一些其他重要的因素要牢记。父母首先

    要认识和了解孩子的个性和他们在平日里的正常表现。有些孩子天生比

    较活泼和喜爱自由,有些则害羞和内向一些。一个孩子的异常行为,换

    成是其他孩子可能就是正常行为。作为家长,你是最了解孩子的人,应

    该根据孩子的特点来调整你进行情感引导的方式。

    我的大儿子做事很专注,而且愿意听从指挥。如果我要求他必须在

    五分钟之内把东西收拾好,完全可以放手让他去做。而我那外向且精力

    充沛的三岁的小儿子就完全不是这样。他根本不听警告,我必须走到他

    身边,把手放在他的背上,近距离地和他说话。他的注意力是分散的,所以我必须面对面地提醒他。无论哪一个儿子抗拒或者抱怨,我都会在

    阐明要求和设定限度的同时对他们进行情感引导。

    成功的情感引导也意味着你要处理自己的情绪。了解什么样的情况

    容易挑起你的愤怒,可以帮助你提前做好准备,避免让自己的情绪成为

    教育的障碍。要认识不同的发育阶段

    了解孩子所处的发育阶段也是情感引导的一个重要前提,它能让你

    避免设定不切实际的期望。一旦满足了这个关键条件之后,你就可以开

    展情感引导了!

    如果你的孩子是两岁或两岁以下的话,转移注意力通常是最有效的

    手段。举例来说,因为户外太热,所以你的孩子因为不能出去玩而生

    气, 你不妨先对他表示同情,然后再试图把他的注意力转移到别的事

    情上去。

    为了达到转移注意力的目的,你可以说:“我知道你很喜欢在院子

    里玩,不想待在家里,但我们现在只能留在家里,让我们去找你的小木

    马好吗?你看,原来它在这里啊!”你也可以问孩子有没有什么特别想

    玩的玩具或者特别想读的书,这可以让他逐渐学会主动思考解决问题的

    办法。

    我最不能容忍的事情就是儿子擅自离开我的身边,那会让我立刻就

    火冒三丈。我的大儿子一直非常听话,即使他不同意我的某项要求,也

    会和我商量着解决。不过,我那个天不怕地不怕的小家伙却总是在该吃

    饭或者该洗澡的时候满屋子乱跑。

    自从我意识到小儿子不会因为妈妈是一名儿童心理专家就乖乖听

    话之后,心里就感到平和多了,因为我明白了他不过是和所有同龄的正

    常孩子一样爱疯爱闹罢了。无论我有多么生气,我都会先冷静一下,绝

    不会在房间里冲他大喊大叫:“你给我过来!”我只会用实事求是的语 气告诉他,等他跑够了,就过来帮助妈妈。我对他喜欢被人追逐表示理

    解,然后问他需要多长时间。他通常的回答是:“一个长长的一分钟。”

    当他旋风一般疯跑过后,我会给他一个警告:“你可以选择让我过来抓

    住你,也可以自己主动去洗澡。”我让他自己选择。大多数的时候他会

    自己去,其余的时候则由我抱着他或者温柔地推着他去洗澡。

    随着孩子逐渐长大,你可以鼓励他自己想办法来解决问题或者应对

    挑战:“既然我们不能去外面玩,你想要做什么呢?”如果他的回答是

    “我想不出来,家里没有什么好玩的事情可做”的话,你可以把这当成 是

    表达同情的好机会,先给他一些思考的时间。你可以说:“我看你还 在

    生气。什么时候你愿意想办法了,就告诉我。”如果他请求你的帮助,你可以提供一些建议,但也要让他自己想出一些来。你这是在尊重他的

    想法,让他知道你不会因为他发表意见而讨厌他,无论他是生气还是沮

    丧,你都会陪在他的身边——这会让你们之间的关系更加亲密。 情感引导的关键步骤

    随着不断地实践和努力,情感引导将成为你的第二天性。让我们回

    顾一下公园里的那个富有同情心的小男孩克尔顿吧!他的父母究竟是怎

    么教育他,才使得他能够如此体谅别人的感受呢?以下是他的父母所遵

    循的步骤,对他们而言,这是“习惯成自然”的教育方式。

    播下种子

    播下种子是要提前让孩子知道,在特定的情况下会发生什么事情,以及你对他的要求是什么。如果事先知道要求是怎样的,孩子就更有可

    能合作。

    每次我和丈夫打算带孩子们出去吃晚饭的时候,我都会在早上就

    提起这个话题。我会告诉孩子们:“今天晚上爸爸妈妈要带你们去饭店

    吃晚餐,你们明白我们要去做什么吗?也就是说,我们一家人要在包间

    里坐在餐桌前吃东西。所以你们不可以大喊,也不能乱跑哦!”就像这

    样,简单的解释可以让他们为接下来的活动开始做准备,让孩子们知道

    在饭店里什么事情可以做,什么不能做。我们还会带上一个玩具包,里

    面装着各种可以在餐桌上玩的有趣的东西。

    在乘车去饭店的路上,我会再次提醒孩子们:“我们现在要去吃饭

    喽!也就是说我们要坐在包厢里安安静静地吃饭,不可以到处乱跑,也

    不能大吼大叫。”我还会在进入饭店之前提醒我的小儿子:“我们就要进饭店吃饭

    了,你还记得我对你说过的话吗?”在坐下之后,我们会对孩子这样

    讲:“这里可真棒啊!我们马上就会吃到一顿美味的大餐。”然后我们会

    分给每个孩子一个玩具,并和他们做互动游戏来吸引他们的注意力。一

    家人出去吃饭不就是为了享受一下吗?所以我们尽可能地让孩子们也觉

    得舒服,在必要的时候包容他们的请求。但最重要的是,我们要提前种

    下合作的种子。

    观察和判断

    观察和判断的本质是关注。你需要关注孩子的行为——观察他在什

    么情况下最容易显得烦躁、吵闹或者沮丧?孩子的个性是怎样的?什么

    样的事情最让他不满?当然,这些诱因会随着孩子的长大而改变。两岁

    时会让他烦恼的事情将不再困扰四岁时的他,因为他已经具备了更加成

    熟的应对能力和更加坚强的忍耐力。

    如果你知道某个玩具会让孩子遇到难题的话,一定要陪他一起玩。

    观察他如何想方设法地去弄明白,并在他需要的时候提供帮助。不要直

    接告诉他答案或者干脆代劳,而是要引导他去掌握方法。你可以示范,但一定要给他自己动手的机会。仔细观察你的孩子并了解他的个性,这

    会有助于你预测何时可能面临挑战,并提前做好准备。

    观察的目的还在于体察孩子的需要。例如,他是不是饿了、渴了、累了、热了、冷了或者过度兴奋了?不乖的行为往往是孩子表达这些基

    本需求的手段。一旦满足了这些需求,孩子很快就会恢复正常。聆听

    我们都希望自己能够认真听取孩子们的意见。聆听似乎是一件很容

    易的事情,也没有人质疑它的重要性。然而根据我在幼儿园就职时所了

    解到的事实,许多成年人都声称他们在聆听,但实际上他们的注意力过

    于分散,并没有真正注意孩子们在说些什么。 很多压力过大的家长确

    实如此。如果你愿意尽最大的努力去认真倾

    听和理解孩子们的想法的话,他们其实会非常有耐心地讲给你听。

    更加 幸运的是,倘若你有哪一次没有聚精会神地当个好听众的话,孩

    子们是 一定不会忘记提醒你的。例如:

    儿子(正在读书):“你能来看看这个吗,妈妈?这不是国王,他

    应 该是个王子。”

    妈妈(在洗碗):“对,是个国王。”

    儿子:“哦,你根本没在听。算了吧!”

    妈妈:“我就在你身边,我在听,亲爱的。”

    儿子:“我知道你在这里,但我觉得你没有认真听我说话。”

    聆听的能力对于情感引导而言至关重要。听年幼的孩子说话和听成

    人说话有所不同,你需要同时用上你的眼睛和耳朵去关注他。你甚至可

    能需要蹲下来和他的视线齐平,以便能直接和他进行眼神的交流,让他知道你确实在专心致志地关注着他。此外,良好的聆听不仅意味着要注

    意孩子所说的话,也包括去观察他的肢体语言。

    阿黛尔·法伯(Adele Faber)和伊莱恩·玛兹丽施(Elaine Mazlish)

    所合著的具有开创性的著作《如何说孩子才会听,怎么听孩子才肯说》

    (How to Talk So Kids Will Listen and Listen So Kids Will Talk)中有这

    样一 句至理名言:“先听后说。”

    体察并理解孩子的感受

    当孩子遇到让他情绪激动的状况时,或者在他表现不好的时候,他

    最需要你去接受并回应他的感受。想要分辨孩子是否在借用不乖的行为

    来发泄情绪可能有点困难,因为正如我之前所提到的,你自己或许也正

    在因为孩子的不合作而闹情绪。无论在何种情况下,你作为情感引导者

    的责任都是要帮助孩子认识自己的感受。

    比方说,当你的孩子因为有人对他恶言相向而红着脸哭鼻子的话,你有两种方式可以处理这种情况:一种是不把孩子的感受当一回事,立

    即试图说服孩子不要去理睬别人说的话;另一种是承认并接受他的情

    绪:“我知道你在生气。你需要爸爸的帮助吗?”这样说可以帮助他扩 充

    情感词汇量,他很快就会记住,这种内心的感觉原来就叫做生气。他

    还由此而得知人们在生气的时候就是这个样子,渐渐地他便也能够判断

    别人的情绪了,并且知道如何去应对自己的情感。父母应当鼓励孩子把

    自己的感受说给其他孩子听,但绝对不能允许孩子把情绪发泄在另一

    个孩子身上。父母只能鼓励孩子用语言去表达,并给他们示范该如何

    去做。同情

    同情的力量是惊人的,特别是当孩子经历消极情绪的时候。如果你

    能把自己放在他的角度上去思考,而不是轻视他的感受或者试图转移他

    的注意力的话,这种消极情绪会更快地消失。当我感到有人理解我的时

    候,我就不会那么有敌对情绪,也更愿意和人去交流。儿童和成人在这

    点上并没有什么不同,当关爱我们的人聆听和理解我们的时候,我们同

    样会感到安慰。情感引导的其他注意事项

    概括地说,经过情感引导的孩子都知道,任何一种情绪都是重要

    的、具有影响力的。这些孩子长大以后会更加坚强,并对自己和父母的

    沟通能力更有信心。

    让你的言行保持一致

    情感引导最关键的事情之一就是要注意让你的肢体语言和你的话语

    保持统一。当孩子把牛奶洒在地板上的时候,如果你一边叹气一边言不

    由衷地说“没什么大不了的”,同时却又带着怒气擦拭地板的话,你的口

    气和肢体语言显然和你的语义不一致,孩子会觉察出你言行之间的矛

    盾, 并为之困惑。为了有效地进行情感引导,你的言行必须是和谐统

    一的。

    我的大儿子很敏感,而且非常善于判断他人的情绪。有一次,我

    在和丈夫发生了小小的不愉快之后走进厨房,我的儿子问我说:“妈

    妈, 你高兴吗?”我说:“亲爱的,我很高兴。”并试图继续隐藏我因为

    和丈 夫争吵而燃起的怒气。我的儿子接着又说:“可你的表情和动作都

    并不 像是高兴的样子啊!”可见,受过情感引导的孩子通常善于捕捉语

    言和 肢体上所流露出来的蛛丝马迹。让孩子知道大人会帮助他们

    教会孩子们说“帮助”这个词,可以大大地减少尖叫和牢骚的次数。

    对于年纪太小还不具备必要的语言表达能力的孩子来说,尖叫是获 得

    大人注意的首选方式。通过教你的孩子说“帮助”,他会用这个新词 来取

    代尖叫。

    随着孩子的成长,他们有时候不确定在什么情况下应该找谁帮助,所以你一定要让他知道你和其他的大人都会帮助他。例如,你可以告诉

    他:“妈妈在这里,妈妈随时都会帮助你的。”这种提醒会让他们在需要

    的时候知道来找你。当孩子们所掌握的词汇尚且有限的时候,会很容易

    冲动,所以在这种时候要特别鼓励孩子动“口”而不是动“手”——在 需要

    的时候应该去找大人帮助。

    为了扩充孩子的情感词汇量,你要在他请求帮助时态度始终如一。

    别忘了发挥你的各方面技能,包括观察、倾听、辨别情感,跟孩子反复

    说“帮助”这个词,然后再给予他们帮助。要知道,这些棘手的情感状

    况,正是你和孩子增进感情的绝佳机会!

    当孩子情绪激动的时候,没有什么比被他们所爱的人理解和帮助更

    能让他们感到满足的了。这样做将会巩固你和孩子之间的感情。你越是

    坚持这样帮助孩子——或者和他们齐心协力完成一项工作,或者给予他

    们情感引导——你的孩子就会越发把你当做一个可靠的盟友。同时他们

    也会更好地知道该如何去运用你所教给他的技能,因为他们会不断地观

    察和学习,并效仿你的行为。情感引导实践

    情感引导会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练习而变得更加容易。它的前三个要

    素——播种、观察和判断,还有倾听——将很快成为你的第二天性。你

    将会更好地给予孩子理解和同情,并让他积极地动脑去寻找解决办法。

    当你坚持把成为最好的情感引导者当做自己的目标而去努力的时候,如

    同其他技能一样,情感引导也会熟能生巧!

    何塞和他的倔强女儿的故事

    何塞有个四岁的女儿叫玛丽,她正在经历一个非常叛逆的时期。她

    对父母的任何要求的回答都是:“现在不行,现在不行。”一个三岁的孩

    子顶多只会说不,但四岁的孩子更加独立,他们拒绝的方式也更高超。

    何塞对我们说:“当我的女儿顶嘴的时候,我觉得她欠缺管教。要知

    道,我是她的父亲!我说什么她就应该做什么,不是吗?”

    我很理解何塞的感受,没有人喜欢被孩子顶嘴或者彻头彻尾地拒

    绝。我建议他朝着共同承担责任这个方向去做一些尝试,这意味着父

    母要在严格约束孩子的同时还要抱有同情之心,既要让孩子知道该做什

    么,又要指导她怎样去做。有时候,既要严格约束又要给予支持是非常

    具有挑战性的,但我还是鼓励何塞去勇敢尝试。

    一个星期之后,当我再见到何塞的时候,我问他:“昨天晚上你遇

    到了什么样的难题?”他告诉我:“玛丽又拒绝洗澡,而且是断然地拒绝。她除了不停地说‘不、不、不’之外再没有别的话。我给她玩具,还

    给她示范那是多么有趣的东西,可是都没用。于是我告诉她,如果不

    洗澡就没有故事听,她仍然不听。结果到最后我还是只能抓住她强行把

    她带到浴室里去,而她则没完没了地尖叫。”

    接下来我们一起讨论了可以消除这种对立的方法:

    练习播种。预防是关键。何塞应该在洗澡的时间到来之前播下合作

    的种子。他可以在游乐场告诉女儿:“玛丽,今天晚餐过后你要洗澡。

    你能不能在我叫你去洗澡的时候,自己主动进浴缸呢?”这永远是防止

    对立的第一步,事先提醒会减少孩子的抵触。

    也许玛丽还是会坚决反对洗澡,她可能会挑衅父母的权威甚至直接

    反问:“为什么我不能不洗澡就去睡觉呢?”

    何塞可以给女儿解释说:“我们只有干干净净才能不生病,所以我

    们要经常淋浴或者泡澡。尤其是我们在外面玩的时候会把身体弄得很

    脏,所以必须得洗澡。”何塞做出这样的解释就足够了,至少他认真聆

    听了女儿的意见,也回答了她的问题。

    这也是一个表达同情的好机会。何塞还可以对玛丽说:“我知道,有时候把自己弄得脏兮兮的很好玩——就像我们去郊游和露营的时候。

    虽然那样做是很有趣,但我们不能每天都那样做,所以今晚你就必须去

    洗澡。”

    观察和判断。我建议何塞当天晚上回家的时候首先进行观察和判

    断。当他看到玛丽正在开心地玩她的波莉口袋娃娃时,就知道她肯定不

    愿意被打断。如果直接命令她去洗澡,肯定会遭遇很大的阻力。即使何

    塞提前播种和表示同情,最终他也只能给玛丽提供两种选择,因为洗澡是不能回避的事情。但是如果给孩子选择的机会,会让他们感觉拥有了

    一部分的权力或者能够参与决策。例如,何塞可以问玛丽是更愿意带着

    玩具去洗澡还是不带玩具。但有一点何塞必须始终坚持,那就是如果白

    天弄得很脏,晚上就必须洗澡。他需要做的就是给予同情,然后提供两

    个选择或者给孩子自己思考解决办法的机会。

    何塞对玛丽说:“我知道让你在玩得正开心的时候停下来去洗澡很

    困难,换了是我也会不想走开。我也知道洗澡有的时候是件苦差事,但

    我们必须洗干净,因为我们不能脏兮兮的上床去睡觉。玛丽,你说我们

    该怎么办呢?”

    玛丽:“我不知道。反正我要和波莉玩。我不洗澡。”

    何塞:“洗澡时间已经到了,就像我们之前所说的,我们得去洗澡

    了。也许波莉可以和我们一起去,让她看着你洗澡。”

    玛丽:“不,爸爸,波莉在她的房子里很开心。她不想去看洗澡。”

    何塞:“我明白了。波莉喜欢她的房子,但是她的浴缸在哪里,我

    怎么没有看到呢?”

    玛丽:“她没有浴缸,如果我必须洗澡,她也必须洗!”

    何塞:“也许我们可以给她做一个浴缸。我们用什么来做呢?嘿!

    一个 杯子怎么样?我们把波莉放进一个杯子里,就像你在浴缸里一样,等稍后我们再给她做一个真正的浴缸。”(何塞正在帮助玛丽思考解决

    办法。)玛丽(一边说一边高兴地朝浴缸走去):“好的,我要拿一个杯

    子!”

    尊重孩子是最好的鼓励。何塞没有直接告诉他的女儿应该做什么,而是让她自己来做一些决定,这样就解决了父女之间的斗争,更避免了

    陷入和一个四岁孩子的拉锯战当中。他在约束女儿的同时采取了同情的

    态度,孩子顺利地理解了他的意思,所以没有抵制地服从了要求。该认错时就认错

    你不仅是孩子的情感引导者,更是他们的榜样。当你表现出同情的

    时候,你的孩子也将学会同情别人。当你解释和谈论情感的时候,你的

    孩子也因此而懂得情绪是可以控制的,他也会乐于以适当的方式去表

    达感情。长此以往,他就会懂得如何进行自我引导和如何寻找问题的

    解决办法。

    在你“扮演榜样”的过程中,要牢记你自己首先是一个正常人,其 次

    才是一位家长,所以难免也会偶尔倒退到过时和无效的教育手段上

    去。只要能够及时地终止自己的错误行为,并马上修复你与孩子的关

    系,你的一时不慎和缺点反而会激励你成为更好的榜样。在这种情况

    下,“低头认错”格外有用。认错意味着你真诚地为自己所犯的错误而 向

    孩子道歉。道歉的内容一定要具体,要点明自己的错误所在,并和孩子

    分享你当时的心理状态和之后的感受。这样,你也向孩子证明了自己并

    不是十全十美的。

    你要让孩子知道,不完美并不是错误,所有的人都会犯错。父母勇

    于承认错误,就是在用自然和健康的方式来帮助孩子去面对世界的不完

    美,并指导他们去建立和维持与他人的关系。

    就拿我来说,我就没少犯错!每当我特别忙碌或者压力过大的时

    候,我常常会忍不住大喊:“现在就给我去做!”——但是我马上就会 接

    着说:“我很抱歉对你们用了不恰当的语调,但是妈妈又热又累,我 只

    有在没有办法的时候才会这样说话。我只是希望我们都能按时出发,所以我需要一点帮助。可以请你们帮忙吗?”

    当你发现自己因为不堪重负而无法对孩子进行情感引导的时候,首

    要的是让你的孩子知道,即使是父母也同样会犯错,但你会因为自己的

    不恰当反应而感到懊悔。孩子们的伟大之处就在于,他们天生富有同情

    心和宽容心,会竭尽全力地去帮助你。孩子们不会同情那些惩罚他们的

    家长,但如果你是孩子的情感引导者的话,他们就会在你遇到困难和倒

    退的时候给予你同情。无论你为孩子付出了多少,你都只会从他们那里

    收获更多。

    事实上,有一天你甚至可能会发现,你的孩子已经在情感上和社

    交能力上超越了你!因为你曾教导过他们如何细心地去体会他人和自己

    的情感,所以他们才能更清晰地判断环境。接受过情感引导的孩子知道

    该如何分辨是非,他们也更善于捕捉他人流露出来的线索。当你做错了

    事的时候,他们立刻就会觉察然后当场指出。接受过情感引导的孩子会

    在父母一时失误的时候帮他们指正。我的儿子就不止一次抓住了我的错

    误——我从不羞于承认我是一个真实的不完美的母亲。这种清醒的认识

    让我时刻牢记要脚踏实地!

    当孩子情绪激动的时候,你的第一反应可能是为他们提供解 决方

    案或者加以管教。但是在这种时候,你更应该除了给予同情 之外什么

    都不做。最好等到每个人都平静下来之后,再和孩子一 起去探讨解决

    的方法。通过同情孩子所培养起来的感情是一种无 比奇妙的感觉,它

    也是我鼓励各位家长都去尝试的首选策略。 第三章 婴儿期:

    开始种下亲密基因……我们的孩子正栖息在巢边。他们扇动着稚嫩的翅膀,叽叽 喳

    喳的叫个不停,并朝我们昂起他们的脖颈。……要知道,这 每一次展

    翅都是一个契机,每一声呢喃都是一条信息,每一次 昂首都是一份礼

    物。

    ——玛丽·希迪·柯琴卡(Mary Sheedy Kurcinka)

    在孩子出生之后的第一年,父母总是迫不及待地想要看到他们迈入

    下一个发育的阶段。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精神病学和行为学系的教授

    艾伦?舒尔(Alan Schore)把这个时期亲子之间的互动称之为激发阶段

    (Excitatory Phase)——我们会积极地鼓励孩子去探索、发声和交流,来激发他们的潜能。我们会逗着孩子玩,帮助他保持站立的姿势,或者

    观 察他是不是想要去拿某个玩具。我们努力寻找着任何进步的蛛丝马

    迹, 并激发孩子去拓展他所有的技能。

    幼儿生命的第二年则主要是在父母的严密保护下度过的。这标志着激发阶段的结束和限制阶段(Inhibitory Phase)的开始。这个时期的婴

    儿开始四处活动、爬行,直至学会走路和奔跑。这时的父母们寸步不离

    地跟在孩子身后,告诉他们:不要摸这个,小心那个,不要去那里,这

    个小孩子不能碰!既然你已经越来越多地对探索中的宝宝发出口头指

    令,也就可以开始在这个阶段对孩子进行情感引导了,这个时间大体上

    是在他们过完第一个生日之后。你开始影响发育的进程

    你在孩子生命的前两年里所做的一切不仅会影响到他现阶段的状

    况,也将决定他在未来的发展,这是你和孩子建立情感纽带的最关键时

    期。当你抱起正在哭泣的孩子的时候,他会因此而知道有你在照顾着

    他;当你抱着他轻轻摇晃哄他入睡的时候,他会因此而感到安全和平

    静;当你在他遇到挫折和困难的时候来到他身边,他会因此而知道你对

    他的重视和关心;当你爱他并珍惜他的时候,他也会因此而学会去同样

    对待别人。

    父母在这两年中的所作所为将对宝宝大脑中诸多重要的神经网络

    产生深远的影响,结果有可能是积极的,也可能是消极的。这就是布鲁

    斯?佩里(Bruce Perry)1 所说的“得之”(use it)与“失之”(lose it)的

    概念。一个不曾得到过爱抚、拥抱和柔声细语的孩子是无法和他人正常

    交往的。即便是在他长大以后,也没有能力去维持长期和健康的情感关

    系。年幼的孩子需要父母来引导他们度过童年的初期,你有两年的时间

    去把这项任务完成。

    婴儿是如何学习的?

    婴儿的大脑拥有比成人更多的神经联结,却远不如成人的大脑那

    么有效率。随着宝宝大脑的发育,一些没有用处的神经联结会慢慢消

    失,余下的逐渐稳定下来并开始自动运转。大脑具有应用所学知识的能

    力:如果孩子在一个充满敌意和混乱的家庭环境下生活,他们就会优先发展那些有助于适应这种环境的技能;如果孩子生活在一个只有少量的

    或者根本没有互动的环境里的话,他们就无法掌握在成年以后所必须具

    备的社交能力;如果我们能给予孩子一个充满爱、平静和安全的环境,他们也会把这些特质融入自身的性格当中并进一步强化。

    从神经学的角度讲,你所做的任何事情都会对孩子的大脑产生影

    响。尽管宝宝生来就已经具备了所有的神经细胞、神经元和突触,足以

    满足学习的需要,但是他们的大脑仍在发育当中,所以部分地取决于环

    境对他们的塑造。幼儿期是大脑发育的敏感时期,消极或者有害的体验

    很不容易被遗忘。当然,即使过了这个阶段,你也仍然可以影响孩子的

    大脑发育和情感经验,所以用不着气馁——我只是想强调,对孩子的一

    生来说,最关键的时期就是他们的情感发育开始萌动的时候。

    现在你知道自己有着多么大的权力和影响力了,是不是很想为你的

    孩子做到最好呢?你可以让他们“得之”或者“失之”,就是这么简单。 请

    给予宝宝正常的呵护,教导他如何恰当地表达感情,但最重要的,是

    要无条件地去爱你的孩子。

    新生儿不会被惯坏

    婴儿不会用语言或者其他直截了当的方法来告诉我们他们需要什

    么,唯有通过哭泣来传达这些愿望,而我们所能做的就是认真观察他们

    的肢体语言(微笑、皱眉、流泪,疲惫地揉眼睛等),并慢慢成为一个

    解读孩子的专家。

    六个月以下的婴儿由于大脑发育水平的限制,还无法控制自己的

    行为,自我安慰的能力也极其有限,因而几乎完全依赖于照顾他们的人。研究表明,经常被拥抱和安抚的婴儿哭得更少,更信任他人,也

    更加独立。

    父母要随时关注宝宝的每一个反应,掌握他的特点,才能搞清楚孩

    子什么时候需要单独待着或者安静一会儿。过多地对婴儿说话、抚摸和

    唱歌有可能会导致他们过度兴奋。有些婴儿会因此而转移视线、咳嗽或

    者变得暴躁,这是他们想让我们知道他们已经玩够了。

    你的直觉会告诉你什么时候应当去呵护、摇晃和拥抱你的宝宝,也

    会告诉你什么时候该让孩子休息和享受宁静。

    该让孩子一直哭下去吗?

    关于“是否应该让孩子一直哭下去”的争论可谓是铺天盖地,足以 让

    你为此而感到眩晕和困惑。作为父母,我们本能地想要避免让孩子受

    苦,而且让婴儿一直哭其实对父母的折磨要远大于对宝宝的。

    我个人不建议让新生儿哭太长时间。因为四个月以下的婴儿的神经

    系统还非常不成熟,因此在他们哭泣的时候需要被摇晃或者被拥抱。

    许多专家和家长们认为,孩子应该学会自己入睡并养成良好的睡眠

    习惯。我并不反对这种观点,宝宝当然需要习惯自己睡觉。不过,我认

    为六个月以下的孩子仍然需要父母用哄劝和安慰的方式来帮助他安心和

    平静地入睡。

    妈妈们都非常清楚看着孩子哭个不停是什么滋味——我们的心仿佛

    都要被撕碎了,并且觉得自己是一个不称职的坏妈妈。我更倾向于在宝宝的腹肌强壮到可以自己坐在小床上之后,再允许他在入睡之前哭闹一

    会儿——大概是在他们六个月大以后——因为我知道在孩子学会了坐着

    以后这样做才是安全的。最好再用一个迷你视频监视器来随时掌握孩子

    的状态,以便知道什么时候需要去照顾他们。

    父母应该学会分辨疲倦的哭声和疼痛的哭声之间的差异。爸爸妈妈

    们还应该充分了解自己孩子的特点,知道哪种方法最有助于他入睡。有

    些宝宝在温暖舒适的大床上睡得最好,有些则喜欢睡在小床上。美国儿

    科学会(AAP)不建议共眠(父母和婴儿在一张床上睡觉)。他们认

    为,为了降低婴儿猝死综合症(SIDS)的风险,婴儿应该和父母在同一

    房间里,但要睡在附加床上或者睡在摇篮里,我认为这很有道理。不

    过,如 果你服了药或者喝过酒的话,绝对不要和孩子同眠,那样做不

    安全。

    我最喜欢使用宝宝安乐窝(cozy-nest)——一种可以放置在父母大

    床上的好东西,可以确保孩子的睡眠安全。它既方便我夜间哺乳,又可

    以让我整夜都伴着小家伙的呼吸安心睡觉。当我一周工作了四十小时之

    后,最期待的事情就是和我的宝宝一起窝在大床上。更何况,孩子一

    眨眼的工夫就会长大成人,你还没回过神来,他们就已经上大学了。所

    以,抓紧时间充分享受眼前的幸福时光吧 !

    婴儿不需要智力卡片或者电视节目——他们需要的是你!

    婴儿最需要的是你的时间和精力、一个安定的环境和不间断的呵

    护。儿童创伤学院的布鲁斯?佩里博士针对儿童生活环境的稳定性做了

    深入的研究。他发现,在温馨和丰富的社交环境下长大的孩子更有满足感,心理也更加平衡。

    佩里还谈到,有些细心的父母会给他们的孩子做“体感浴”:包括 拥

    抱、摇晃、亲吻、唱歌、洗澡、哺乳以及眼神交流等等。随着时间的

    推移,这种体感浴的内容会更加复杂,并逐渐被成人之间的互动所取

    代。这就是为什么成年人喜欢被拥抱的原因,因为它会让我们回忆起一

    生中最安全和最被疼爱的时期。

    你是否知道你本人(没错,就是你!)比任何玩具都更让宝宝喜欢

    和着迷呢?宝宝最爱看你的眼睛、听你的声音和观察你的表情。给孩子

    唱歌、按摩,哪怕只是胡言乱语,或者玩躲猫猫的游戏,都会让你和

    宝宝更加贴心。小孩子随时都在观察你,甚至在你以为他没有看你的

    时候。

    孩子是最了不起的模仿者,所以我们一定要随时随地表现良好。和

    他们最亲近的人是孩子最早的模仿对象——这种行为很早就已经开始

    了。幼儿对世界的认知从观察开始,然后才是模仿。如果我们有意为他

    们树立良好的榜样,孩子们是一定会注意到并加以效仿的。反面教材也

    同理可推。如果父母使用粗言秽语,而且动不动就发脾气的话,那么你

    的孩子也会找机会仿效你的作风。孩子自己没有判断能力,只会效仿他

    们生活中最信赖的人——他们的父母。

    如果你的宝宝已接近十个月大,却不模仿你的动作(例如不跟你一

    起笑)或者不能跟你进行眼神交流的话,立即打电话给你的儿科医生。

    早期干预对于有特殊需要的儿童非常有效。

    能够促进良性沟通和加深感情的活动:● 反复模仿宝宝所发出的声音。宝宝都喜欢有人跟他说话。与宝 宝

    面对面坐着(使用婴儿摇椅是最理想的),当宝宝发出某种声音的时

    候,重复他的发声。这可以帮助他建立起信心,鼓舞他 的自尊心,因

    为他意识到妈妈和爸爸不仅仅是在看着他,也在 听他说话。

    ● 享受触觉游戏。用宝宝的小毯子摩擦你的脸,然后说:“噢!好

    软啊!”然后再用它去摩擦宝宝的脸颊或者大腿,并问他:“喜 欢吗?是

    不是很软呢?”暂停一会儿等待宝宝的回应。如果宝 宝咯咯笑着伸出他

    的小手的话,继续这个游戏。

    ● 通过动作和歌唱,让孩子和你一起做运动。宝宝喜欢听到父母 的

    声音。在播放 CD 之前先自己来唱歌,并抱着宝宝随着节奏 一起移动。

    你也可以问孩子:“想不想听音乐?”然后放上一张 CD。

    ● 说个不停。婴儿通过听你说话来学习语言。在把宝宝抱起来换 尿

    片之前,先说:“妈妈要把你抱起来——我们要换尿片喽!” 或者在喂他

    吃饭之前,先说:“吃饭饭了,饿不饿啊?”

    ● 早点开始情感启蒙。婴儿通过被照顾和被疼爱来学习如何去关 爱

    别人。你可以用语言来描述宝宝的情绪,你可以说:“哦,你 好像有点

    烦。妈妈在这里,一切都会好的。”或者如果宝宝正在 长牙,你可以

    说:“长牙痛痛是不是?妈妈在,不怕不怕。很快 就不疼了,妈妈在这

    里。”

    引导和转移注意力

    管教意味着引导。当你检查家里的设施以确保它们对孩子足够安全的时候,你会发现总有些东西无论怎么改造都不可能适合孩子接触!在

    孩子学会爬行之后,调转行进的方向和转移他们的注意力是保障孩子安

    全最管用的方法。不要轻易说“不行”,只有在孩子抓你的热咖啡或者 进

    入了危险区域之类的危急时刻才能使用。如果你过度地使用“不行” 的命

    令,孩子迟早会不再理睬你。总之,允许孩子做可以做的事情,否 则

    就转移他的注意力。

    简单的一句“这不适合宝宝玩”就足以让孩子明白某件物品或者某 个

    区域不适合婴儿,然后再给孩子展示什么是适合宝宝玩的,给他一个

    新的感兴趣的东西或者把他引导到其他有趣的地点。尽管你不得不反复

    这样做,但孩子慢慢会明白的。安抚毯、毛绒玩具和安抚奶嘴

    几年前,我曾被聘请去当一家婴儿毛毯公司的首席执行官,但我

    最终选择了只做他们的顾问。我曾因此而组织了一些父母讨论小组,来

    调查家长们是否知道让孩子依赖安抚毯和毛绒玩具的真正意义。在那之

    前,我还不知道有那么多的家长在孩子还很小的时候就把这些东西都收

    了起来,并自以为时机已经“成熟了”——甚至有不少父母从一开始就 不

    想让自己的宝宝依赖任何物品。大多数家长都认为,这类物品会导致

    孩子在情感上一直长不大。

    我永远不会忘记,其中有一位爸爸在我们的讨论活动结束后哭 了

    ——他终于明白了安抚毯对于他儿子的象征意义和重要性。在之前的

    活动中,我向家长们解释了,一件心爱的具有安抚作用的物品可以帮助

    各个年龄段的孩子培养自我安慰的能力。由于年幼的孩子不善于调节自

    己的情绪,因此需要一个过渡性的物品来安慰他们。安抚毯就成了父母

    或者照顾者的象征——因为二者都可以提供平静和喜乐,依赖安抚毯的

    孩子其实是在依赖父母的替代品。这就是为什么孩子们会要求带着小毯

    子去幼儿园或者郊游的原因。

    这位父亲向我们诉说了他如何在儿子四岁的时候把他的小毯子收走

    了(他的儿子如今已经十八岁了)。这位爸爸说,他当时不明白为什么

    儿子已经不再是婴儿了还需要到处都带着小毯子。他说,如果他当时知

    道这是“爸爸”的象征,绝对不会那样做的。

    婴儿往往在五到九个月开始对毯子和毛绒玩具产生依赖情绪——这时他们逐渐能够抓握东西了,并意识到自己有时会和父母分开,因此开

    始建立起独立性。当然,孩子在任何年龄都有可能形成对物品的依赖,但这是通常的时间。

    当你把一条毯子和一个毛绒玩具拿给孩子的时候,一定要多准备一

    套。你需要对它们进行定期清洗和更换,确保每一套都被宝宝使用过。

    我的两个儿子都有好几条小毯子,他们称之为“咪咪”,我绝对不能把 它

    们中的任何一个弄丢!我小时候用的小毯子直到现在还珍藏在我的珍

    宝箱里——我甚至带它上了大学!每当我的儿子们问我:“妈妈,你的

    咪咪在哪里?”我的心头都会涌上一股暖流。

    关于安抚奶嘴的争议

    你可能会问,那么安抚奶嘴呢?如果你担心孩子会带着安抚奶嘴上

    大学去的话,未免太多虑了!大多数孩子三岁以后就不再使用安抚奶嘴

    了。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来自同龄人的压力与日俱增,通常仅仅这一

    个因素就足以让孩子放弃自己的宝贝奶嘴了。

    安抚奶嘴提供给婴幼儿的是平静和安详的状态——美国儿科学会指

    出,使用安抚奶嘴实际上可以防止婴儿猝死综合症,因为吸吮奶嘴要求

    保持呼吸道通畅,所以专家们推荐一岁以下的孩子在午睡时和夜间持续

    使用安抚奶嘴。毛绒玩具或者安抚奶嘴也是可以帮助孩子适应新环境压

    力的过渡性物品。

    我在大儿子九个月之后开始停止让他使用安抚奶嘴,因为他在夜间

    对它的依赖性引发了很多问题。我们每天晚上都不得不起来两三次去搜

    寻它的踪影,于是我们选择了摒弃它。幸运的是,大儿子的脾气非常的随和,只闹了两天就不再要求了。

    不过,我的小儿子现在已经三岁了,他直到最近才放弃奶嘴。他是

    个精力充沛、性格倔强的孩子,很不好安抚,但只要一抱上他柔软的小

    毯子并咬上安抚奶嘴,他就会立即平静下来。所有家长都会需要这种帮

    助,不是吗?但我们还是逐渐帮助他摆脱了安抚奶嘴,因为咬着它没法

    清楚地说话。(我们使用的是下面列出的第四种方法。)当儿子发现他

    最 后一个安抚奶嘴也破了一个洞的时候,他就把它扔进了垃圾桶,然

    后就 走开了。我原以为他会因此大闹一场,正准备打电话请求支援,可他却 在几秒钟之内就彻底放弃了最后一只坏了的奶嘴。我觉得自己

    比孩子还 难以接受这个事实!

    如果你想要减少孩子对安抚奶嘴的依赖的话,可以尝试以下方法:

    ● 试着用镶边的毯子或者毛绒玩具来替代,这样当他放弃安抚奶 嘴

    的同时,还有其他的安慰品。

    ● 只允许在睡觉和乘车的时候使用安抚奶嘴。

    ● 和孩子达成协议,不能带安抚奶嘴外出或者旅行。

    ● 把家里的一部分安抚奶嘴头上挖一个一毫米的小洞——注意不 是

    所有的安抚奶嘴。当孩子发现奶嘴“破”了的时候,向他解释说安抚奶嘴

    迟早都会破的。这会让他逐渐接受没有奶嘴的概念——这是一个艰难的

    过渡。

    ● 开个派对把安抚奶嘴送给更小的宝宝。(祝勇于尝试这种方法的

    父母们好运!)● 把安抚奶嘴绑在气球上,举行一个放飞仪式。告诉孩子气球会 把

    奶嘴带给一个需要它的初生婴儿。

    吸吮拇指

    爱吸吮拇指的孩子已经发明了一种自我安慰的方法。是不是很奇妙

    呢?吸吮拇指的优点是拇指随身配备,而安抚奶嘴必须由家长买给孩

    子。然而,有些家长可能对吸吮拇指的行为感到难堪或者反感,因为他

    们认为孩子会一辈子都延续这种习惯。

    吸吮拇指其实是很自然的行为,只有在孩子整天都吸的时候才需要

    担心。年幼的孩子通过吸吮拇指来平静或者放松,所以倘若你发现他

    每时每刻都在这样做的话,或许应该查一查孩子是否遇到了什么压力或

    者问题。事实上,健康和有安全感的儿童通常会在五岁之前停止吸吮拇

    指,因为那时会出现来自同龄孩子的压力。

    婴儿需要一种自我安慰的方法,吸吮手指或拇指可能是最自然的手

    段。因为我的大儿子是母乳喂养的,因此他有足够的吸吮练习。然而哺

    乳停止之后,他就改用抚摸毯子的缎子花边来安抚自己。他是一个容易

    平静下来的孩子,所以我很幸运。晚上我们会通过监视器看见他醒来,本以为他会哭着找我们。令人惊讶的是,他却搂紧小毯子,然后继续睡

    觉。他从来没有吸吮过他的大拇指,这可能是因为我们在他五个月大的

    时候给了他一个安抚奶嘴的缘故。

    我的小儿子也没有吸吮拇指的习惯,这可能也跟我有意让他使用安

    抚奶嘴有关。我在他出生几天之后,在确认他知道该如何吮吸之后就给他用了安抚奶嘴。正如我之前所说的,我倾向于使用安抚奶嘴,所以直

    到小儿子三岁时我依然使用它。他是个非常难管理的孩子,发起脾气来

    连我和我丈夫都不理睬,反而喜欢用安抚奶嘴——可能那让他觉得自己

    更说了算吧。我们尊重他的这一特点,因为即便是亲兄弟也不可能有一

    模一样的性格。

    没有人能够真正预测一个孩子会吸吮拇指到什么时候。我有一个客

    户,从小生长在一个混乱的家庭里,小时候就靠吸吮拇指来给他带来平

    静和安详。当我问他成年之后如何让自己平静下来的时候,我以为会听

    到类似于“读书、喝杯啤酒、看看电视”之类的回答,结果他说:“我 有

    时还会吸吮拇指。”这是一个罕见的范例,但我敢肯定,它一定比我 们

    预想中的要更加普遍。为什么不可以呢?我们都有自己的自我安慰方

    式,吸吮自己的拇指远比具有破坏性的自我药疗更好。 晚间作息规律的重要性

    你的孩子越放松,就越容易按时去睡觉,并很快入睡。遵守固定的

    睡前时间表并保持每晚的作息习惯,可以对孩子产生舒缓效果,会让他

    们感 到安全、稳定并容易入睡。如果没有固定的作息习惯的话,孩子

    可能会 很难入睡。让睡前固定程序早早开始,好让你有时间来完成睡

    前的每 一个步骤。不妨从浴室或者其他房间开始这一流程,最后抵达

    孩子的 房间。

    建议遵循的睡前程序:

    ● 洗澡或洗手和脸。

    ● 擦拭牙龈或刷牙。

    ● 更换尿片,并换上睡衣。

    ● 消耗体力。儿童有时会在临睡之前突然爆发出极大的活力,可以

    让他们尽情地疯玩,上蹿下跳,或者逗孩子们大笑一会儿。

    ● 唱歌或玩游戏,但不要让孩子过度兴奋!

    ● 大声读书。即便是六个月以下的婴儿也喜欢听人读书,并逐步 熟

    悉里面的文字和故事。其实他们主要是喜欢你具有安慰效果 的声音。

    ● 演一出晚安手偶戏。

    ● 向家里的东西道晚安。● 播放舒缓的音乐,打开自然催眠机(white-noise machine),或

    者两者并用。

    ● 每晚告别的时候都说“妈妈爱你,明天早上见”或“做个好梦, 我

    们都爱你”。不眠之夜

    新生婴儿正在学习如何适应新的睡眠模式,所以夜间醒来可能有多

    种原因。如果你的宝宝不是生病了或者没有耳朵感染的话(我的儿子们

    经常有这种问题,但只有在晚上才会发生),他最有可能是因为出牙而

    醒来。长牙的宝宝通常醒来后会哭闹并吸吮手指,而且白天会流口水。

    有时,长牙还会伴随着发烧。在最痛苦的长牙夜晚,我们会让儿子上我

    们的大床去睡,然后给他一条冰凉的毛巾咬。有一次他的牙实在太难受

    了,我甚至允许他拿了一桶冰玩——他立刻就把疼痛的事情给忘了。但

    最终还是儿童用的止痛药效果最好。

    其他可能让孩子无法安睡的原因则是由于他即将迈入新的发展阶

    段。T.贝里·布雷泽顿(T.Berry Brazelton) 发明 了“转折点”(TouchpointsTM)这个概念,用以形容当孩子在某一个发展领域里突

    然 发生飞跃的时候,往往会在其他方面发生倒退。这可能会给家长们

    造成 困扰,因为转折点会扰乱孩子的行为和习惯。不过,一旦家长了

    解了这 种现象的存在,就可以更好地分辨和理解孩子的举动和进步

    了。

    我听许多母亲提到过,在宝宝迈出第一步的前一天晚上,孩子整整

    一夜都没睡。我的两个儿子在他们第一次走路的前一天也都是在大半夜

    里哭了很长时间。

    也有家长提到,他们的孩子在出现语言上的飞跃之前会折腾几个晚

    上。我的小儿子就闹了三个晚上,翻来覆去,睡不好觉,结果到了第三天,他竟然在一天之内说出了三个新词。我们既震惊又欣喜——孩子真

    是神奇,不是吗?

    所以,下次你的宝宝让你彻夜难眠的话,有可能将有惊喜在早上等

    着你哦!带婴儿外出

    有时,新晋父母会害怕把他们刚出生的宝宝带去公共场合。这可能

    跟母亲害怕孩子哭闹起来让她手足无措有很大关系。

    如果母亲能了解自己孩子的特点的话,她就会知道什么时候不能带

    孩子出去,例如在午睡时间或者哺乳的时间。不过,母乳喂养的母亲就

    有得天独厚的条件了,可以带孩子去任何地方,随时随地都可以喂养孩

    子。母乳喂养的母亲所面临的最大难题是要找到一个既有隐私又安静的

    地方给孩子喂奶。如果她知道宝宝什么时间会饿,就尽量不要在这段时

    间去杂货店购物。

    关键是要提前计划。如果你知道宝宝早上更乖的话,那就最好在

    这段时间里出去。如果孩子需要的只是妈妈的微笑或者一个安抚奶嘴的

    话,那么不妨考虑出去走走!如果你知道孩子能在便携式汽车安全座上

    睡一个马拉松午觉的话,那么这将是你和朋友共进午餐的绝佳时机。

    做好准备

    你或许已经得知,只需经过儿科医生的许可,你就可以带孩子出门

    了。如果宝宝是新生儿(没错,新生儿也可以出去!),那么你通常需

    要有人陪你出去。

    妈妈通常在婴儿两三个月之后才更愿意带孩子出门,我称这段时间为调整阶段。外出之前,一定要注意根据天气给宝宝穿衣。这可是一个

    展示你给孩子准备的漂亮衣服、可爱毯子、酷酷的宝宝背袋和儿童推车

    的大好机会。

    多给宝宝一些适应外出的练习机会,经常把他放在婴儿车里推着

    走,或者用背袋或背巾背着孩子。别忘了还有坐车的问题!宝宝也需要

    适应在汽车行驶的时候坐在安全椅上。如果你的宝宝经常在家里家外跑

    来跑去的话,那么他可能不会觉得“出门”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情。

    我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经常带他们一起出去吃饭,以至于现在他们

    已经把饭店当成是很平常的地方了。但父母应该注意选择适合婴儿和儿

    童吃饭的饭店。我喜欢在 Nordstrom 购物,因为每当儿子开始烦躁的时

    候,我都可以立即奔向那里的休息室去喂奶。等他吃完之后,我还可以

    继续购物,我甚至还会约朋友在那里喝咖啡!所有这一切都让我更有信

    心成为一个“走出去”的妈妈。

    我会趁儿子睡长觉的时候外出。他在他的便携式婴儿椅里呼呼大

    睡,我则跑去杂货店、药店或者邮局,有时我甚至可以去美甲!

    大多数人都喜欢孩子,所以经常带你的小宝宝出去吧!你会发现在

    棘手的情况下,许多陌生人都会给予你同情和帮助——除非你是在飞机

    上,那就完全不同了!

    你的心态很重要

    如果妈妈和爸爸认为带新生儿出去是很平常的事情,那么孩子也会

    感染上这种情绪。婴儿在公众场合下啼哭并不意味着他不喜欢出门,因为我们都知道,孩子即使在家里也经常哭!所以尝试一次,带着信心走

    出去,向世界展示成为父母是多么伟大的一件事。下面还有一些建议供

    你参考:

    ● 找个人陪你一起出去。

    ● 买一个可以安在婴儿车上的便携式汽车安全椅。

    ● 从宝宝三个月的时候(或者当他开始伸手拿东西的时候)起, 给

    他提供一个可以依赖的物品(安抚奶嘴、安抚毯子或毛绒玩 具),出

    门时带上这个依赖的对象。

    ● 在到达目的地之后找一个可以哺乳的地方。

    ● 如果不是母乳喂养的话,准备一瓶奶。

    ● 如果孩子已经可以吃正常食物了,带点小吃和一瓶水。

    ● 带全套的尿布包,装上湿巾、尿片和护臀霜。

    ● 带两套衣服备用。(婴儿有的时候会边吐边拉!)

    ● 学习童谣或婴儿歌曲,因为宝宝喜欢听你唱歌。

    ● 带一个拨浪鼓或者带铃铛的玩具,可以用来逗他玩。

    ● 如果宝宝有点吵闹,让你感到尴尬,你要保持冷静,从容地面

    对,并且让孩子知道你了解他的感受,而且会帮助他。● 做好随时离开的准备而丝毫不影响心情。你要明白,这个阶段 正

    是需要妈妈包容宝宝的时候。

    你和孩子的外出将会是一次愉快的旅程,只要你知道哪里可以哺

    乳、哪里可以换尿布、哪里可以让孩子睡觉就够了。

    带着婴儿去度假——趁你还有机会的时候

    偶尔,你可能会想带着宝宝去旅行或者度假。此时是带宝宝旅行的

    最佳年龄,因为宝宝还不会走路或说话,基本上可以在任何地方睡觉,所以好好利用这一特点,计划一趟外出旅行吧!相信我,当我可以抱着

    婴儿或者用背袋把他背在胸前的时候,比现在再带着他旅行容易多了,如今他已经可以到处乱走,充分利用他新获得的独立权了!

    要保持一个良好的心态,告诉自己说,旅行没什么不可以,孩子也

    会享受这段旅程。这种积极的情绪是会传染的。

    这里有一些事情要牢记:

    ● 查询一个你将要去的地区的儿科医生,把该医生的联络方式随 身

    携带,以防孩子突然生病。可以让你在当地的朋友推荐一名 医生,或

    者让你的家庭医生提供给你一个该地区的医生名单。 你也可以在互联

    网上搜索,然后打电话到医生的办公室,确认 该医生是否接受新患者

    和你的医疗保险。

    ● 一定要携带的宝宝装备:便携式婴儿床

    哺乳用具 婴儿背袋或者背巾 替换的毯子

    替换的奶瓶

    换洗的衣服

    足够的尿片

    零食

    奶粉

    玩具及磨牙胶

    ● 宝宝的娱乐活动:

    把玩具、拨浪鼓、铃铛、书籍等分几次拿给孩子玩。你当然希 望

    能让孩子尽可能久地保持好心情,所以不要一下子把全部招 数都使出

    来。

    由你或你的伴侣给宝宝唱歌听。

    ● 如果是在飞机上的话: 在起飞和降落时给婴儿喂奶或者使用安抚

    奶嘴可以有助于释放 内耳的压力。

    如果宝宝烦躁的话,带他在舱内到处走走或者和周围的人交谈,宝宝喜欢新鲜的面孔。最好和能够帮助你的人一起出行,因为在有帮手的情况下更容易

    让你保持良好的心态。而你不就是为了全家人能一同出门开心一下才

    旅行的吗? 如何处理孩子的分离焦虑

    婴儿最早在六个月的时候就会显现出分离焦虑的征兆来,但对于大

    多数的宝宝来说,最难受的时候是在十三到二十个月之间。这个年龄段

    的宝宝刚迈入幼儿阶段,已经意识到自己是个完全独立于父母之外的个

    体。夜间哭闹有可能就是分离焦虑的表现——和爸爸妈妈分开睡对孩子

    来说是件可怕的事情。幼儿会先了解分离的含义,然后才会明白重聚的

    概念,他们可以从你的行为中看出你将要离开。分离的焦虑在你还没迈

    出门槛的时候就开始酝酿了,而且焦虑是可以传染的。你越是不放心离

    开宝宝,不放心把他交给别人看护,你的宝宝也会越发忧虑。

    分离焦虑有许多表现形式。你的孩子可能会在你离开房间时哭泣或

    者因为知道你要离开而拒绝被放下。有些孩子会一整天都跟在他们父

    母的身后从一个房间走到另一个房间。最让家长难受的情景之一就是把

    一边哭一边黏着自己的孩子送去幼儿园。这种折磨会让父母的心揪在一

    起,甚至让你怀疑自己的决定是否正确。

    好消息是,分离焦虑总会过去,而且有办法控制。以下是一些能够

    帮助你和孩子适应分离的办法:

    ● 提供一个过渡性物品。鼓励孩子依赖一个过渡性物品,如可以 抱

    在怀里的毯子或毛绒玩具,你可以在婴儿早期就把这样的物 品送给孩

    子来培养他们对它的依恋。宝宝喜欢丝绸制品,那种 触感会让他们重

    温在子宫里的安全感。● 用频繁的短暂的分离来让孩子逐渐适应。如果你预先知道要离 开

    一段比较长的时间的话,为了让孩子有充分的心理准备,可以不时地离

    开孩子一会儿,例如去邻居家待一会儿或者快速地 出门办点琐事。和

    宝宝演习一下短暂的分离,告诉孩子你要去 隔壁的房间,但马上就回

    来。

    ● 让你的保姆早点来。如果你雇了人来看护孩子的话,可以让她

    (或者他)早一点来,好让你们三方能花一些时间在一起,然后 再离

    开。

    ● 高高兴兴地离开。如果你想让宝宝把你的来去当成是一件快乐 的

    事情,就不要偷偷摸摸地走。尽管偷偷走开会让你觉得更好 受一些,但对于孩子可不是。你应该让他看到你离开,即使他 眼里含着眼泪。

    如果你总是溜走的话,他会更加担心你会随时 消失。你要说再见,然

    后尽量让他忙于一个有趣的活动来分散 注意力。

    ● 不必内疚。最后一点是不要因为孩子的眼泪而感到有负罪感。 要

    知道这都是暂时的,你和孩子都会熬过来的!但不要不在乎 孩子的痛

    苦,也不要因为孩子吵闹着不让你离开而对他们发火。 父母时而会因

    为孩子的依赖而感到满足,但时而也会因为他们 的黏人而感到焦躁和

    厌烦,这些都是非常正常的情绪。所以, 父母要设法在培养孩子的独

    立性和尊重孩子对安全感的需要之 间找到一个平衡。开始与人交往

    婴儿非常喜欢和人交往,所以很早就让你的宝宝和年龄相近的孩子

    交往并不为过。宝宝们对彼此很有兴趣,常常会伸出手去触摸对方,这

    表明他们享受并且受益于早期的社会交往。

    父母也应该走出家门,去建立他们的社交网络和加入互助团体。我

    就发起了一个社区家长小组,事实证明是大有用处的。我的许多邻居都

    在我需要有人临时看护孩子时充当了叔叔阿姨。

    孕婴店、健身房是很好的社交场所,加入游戏小组或者高品质的育

    儿课程也是让孩子与其他孩子互动和认识世界的绝佳机会。

    同龄孩子的家长们同样需要交流。关起门来养孩子是没有多少乐趣

    的,所以要积极地和同龄孩子的家长建立友谊。交朋友其实很容易,你

    可以在超市、公园或者孩子的健身课上和其他家长闲聊。如果你是妈

    妈,那么你的丈夫显然不会喜欢陪你话家常或者交流一些妈妈们的话

    题,所以加入一个很酷的妈妈圈子会让你更开心。

    发起游戏小组

    你有没有想过建立一个活跃的有组织的游戏小组呢?现代育儿有时

    候更具有挑战性,因为很多家庭都生育较晚,因此不如早先的父母那么

    有精力、经验和亲人的帮助。多数家庭会抽出几个月时间不工作来照顾新生的婴儿,但通常父母中的一方会选择回到全职的工作中去,只留一

    方继续在家里照看婴儿。一个家长真的能够满足孩子的身体、交际、情

    感、智力、语言、精神和文化的需求吗?不太可能。经常参加游戏小组

    或许可以解决这个难题。

    成功的游戏小组需要具有组织能力、友好并且善于交际的人来领

    导。以下是创建一个游戏小组的步骤:

    1.给你的小组取一个有趣的名字。

    2.制作简报、传单、网站或这些媒体的自由组合。

    3.选择一个活动地点,如临近的公园或者你家后院。

    4.向推着婴儿车散步的家长们宣传。

    5.创建一个群发邮件通讯录。

    6.鼓励家庭在各自的住所举办活动。

    7.每年选举新一届的小组长。

    8.和邻居及他们的孩子们愉快相处。

    我在大儿子一岁的时候创建了游戏小组,后来它逐渐壮大成为拥有

    六十多个家庭组员的本地社区团体。五年后的今天,我们的游戏小组依

    然 在蓬勃发展,我非常庆幸有那么多家庭在任何组员有需要的时候都

    会伸出 援手。创建自己的游戏小组可能在一开始非常困难,但努力绝

    对是值得的。适当接受帮助可以防止过度疲劳

    不要以为养育孩子和操持家务是件容易的事情,应该由一个家长

    单独承担!如果你还有工作的话,那么你等于是一心三用。即使你不工

    作,专心养育孩子,也应该接受所有你能获得的帮助。如果有人提出给

    你送食品、洗衣服、帮你看孩子或者购买日用品的话,你的回答应该永

    远是:“好的,谢谢你。”而不要觉得你是在给别人添麻烦。事实上,人

    们喜欢帮助别人,那是一种很棒的感觉。(在你不需要帮助的时候,不

    妨把援手伸给游戏小组的其他成员。)

    开口求助不是件容易的事。你可能认为,既然选择了做父母,就

    要能够承担所有的重担。但这是一种误解,有可能会导致你最终筋疲力

    尽。寻求少许帮助并没有错,你会发现向你的朋友或者家人求助会让生

    活变得轻松很多。有时候人们不知道如何去帮助你,如果你能明确而具

    体地告诉他们你的需要的话,他们会更乐于去帮助你。

    如果你身边没有游戏小组、家人或者朋友可以帮助你的话,不妨雇

    人帮你。无论你是职场妈妈还是全职妈妈,有人定期给你帮忙都会让你

    更安心,有什么比雇人更好的方式来确保得到帮助呢?让宝宝尽早学会向家长求助

    在还没学会说话之前,婴儿和幼儿都只能依靠哭泣作为沟通的主要

    手段。婴儿最早从九个月开始理解语言,所以宝宝很有可能在第一个生

    日之后不久冒出他的第一个单词,男孩子会稍晚一些。有些家长会在这

    之前用手语和宝宝沟通。我教我的两个孩子学会了说“帮帮我”,你不 知

    道这句话避免了多少无谓的尖叫和吵闹。

    当孩子需要你帮助的时候,走到他的身边确认他的感受:“你遇 到

    麻烦了,需要帮忙吗?”每当你听到他哭的时候,都向他重复一句

    话:“帮帮我,妈妈帮帮我。”

    这样坚持做几天,他的哭声可能会减少,并有可能说出:“帮帮

    我, 帮帮我。”

    生活里少一点喊叫,就会多很多轻松。首先要确定孩子是不是受伤

    了,如果没有,你可以接着解决他的需求,因为现在孩子已经学会了向

    家长求助。 当妈妈去上班的时候

    并非所有的母亲都能够留在家里,许多女性也不适合做全职妈妈。

    许多妈妈,无论是已婚的还是单身的,都会因为经济原因而不得不去

    工作。有些人则需要通过工作来保持健康的心态,或者出于保持职场

    竞争力的目的而工作,或者为了赢得事业上的成就感而工作。我们任

    何人都无权评价其他母亲的个人需要和选择。最重要的是要享受你与

    孩子在一起的时间,并确保你有足够的时间来培养你们之间的情感纽

    带。一个快乐而自信的妈妈无论工作与否,都会养育出幸福而有安全

    感的子女来。

    两次生小孩,我都是在孩子出生后三个月之内就恢复了我的咨询工

    作。我从来没有真正停止过工作,我很幸运,不仅能够在家里工作,还

    能出去接触客户。整天待在家里对我来说太单调了,我渴望接触其他的

    成年人来发挥我的才智。因此,我选择每周把孩子送到一个高品质的托

    儿 所去托管两天,每天托管三个小时。

    是不是有人告诉过你,只有整天待在家里才能给你的孩子提供最

    好的照顾呢?研究表明,高质量的儿童教育中心往往能比全职工作的

    家长更能满足孩子复杂的需要。好的育儿中心可以为孩子提供良好的社

    交、娱乐和体验的机会,其环境是专为满足不同年龄段孩子的发展需要

    而设计的。

    在选择托管孩子时,一定要选择有资质和小班教学的幼教机构,并

    且是已通过美国幼儿教育协会(NAEYC)认证的。任何具有认证的幼儿中心都会允许你随时参观考察。 和孩子保持紧密的联系

    我们做父母的应该在什么时候完全放手让孩子自己去培养韧性和责

    任感呢?任何时候都不能。我们只是需要给他们成长的空间,无论在感

    情上还是在人际交往方面。

    在每一个发展的关键阶段,孩子都对父母有着完全不同的需要。一

    个三岁的孩子显然更需要密切的监管,而一个九岁的孩子则可能需要时

    间来独自完成他的新游戏。一个五岁的孩子可能仍然希望妈妈拉着他的

    手去上幼儿园,而一个即将进入青春期的十二岁孩子则需要妈妈给他更

    多的生活空间和情感空间。

    总而言之,孩子在生命的任何一个阶段都不能断开和父母的联系。

    父母了解孩子生活中的大小事情对孩子和父母都有好处。这当然并不意

    味着我们有权翻看孩子的日记,但我们确实应该随时关注并积极参与他

    们的生活——不管他在什么年龄。

    没有一个孩子会在被父母忽视的环境下茁壮成长,不管少年时期的

    他如何想摆脱父母的约束。

    有疑问的时候咨询其他家长

    你有没有过这种时候,对一个难题百思不得其解,但给朋友 打个

    电话就迎刃而解了呢?我总是遇到这样的情况。有时候,我 们是当局者迷,所以需要从一个过来人的视角去寻找答案。有什 么方法比向更

    有经验的家长咨询更好呢?

    让宝宝自己选择零食

    一旦孩子学会了爬行,就可以尝试把零食存放在不含双酚

    A(BPA)的透明食品容器里,然后放在低矮的位置上。这样孩子 可以

    自己爬到零食边上,并选择喜欢吃的零食。他会喜欢这个自 己挑选零

    食的机会的。

    让猫咪远离婴儿床

    猫咪都害怕气球,所以在你带宝宝回家之前,或者婴儿没有 躺在

    他的婴儿床或摇篮里的时候,就在婴儿床或摇篮周围放几个 气球。这

    可以确保小猫躲得远远的。当然,你要随时注意气球有 没有爆炸,如

    果有,一定要检查看有没有碎片残留在婴儿床或摇 篮里。

    让换尿片成为乐趣

    随着宝宝长大,他可能会开始抵制换尿片。你可以试着把一 篮子

    能吸引孩子注意力的玩具放在手边,然后对孩子说:“看看这 个!”然后

    给他一个玩具。这样你就能顺利地给他换尿片了。让安抚奶嘴随时待命

    你是不是经常在抱着孩子的时候发现安抚奶嘴掉在了不干净 的地

    板上?你可以试试把奶嘴和口水巾或者围嘴拴在一起,然后 把口水巾

    搭在你的肩上,或者让婴儿穿上围嘴。当然前提是安抚 奶嘴上有地方

    可以穿线,例如 Nuk 牌的奶嘴。

    第四章 两岁的乖宝宝,三岁的淘宝

    宝:建立亲密关系的关键时期

    最好的教育源自内心,体现在日常生活中的每时每刻。孩子的 每

    一次激动、悲伤、愤怒或者害怕,你都要陪伴他们度过。为 人父母其

    实就是要在孩子最需要你的时候以他最需要的方式去 帮助他。

    ——约翰·戈特曼(John Gottman)

    伴随着蹒跚学步和牙牙学语,你已经启动了对孩子的情感引导,而

    孩子也迈入了糟糕的两岁,不过依照现在最时髦的叫法,我们改称为精

    彩的两岁!你将会发现,两岁到三岁之间是最具有挑战性的一段时期。

    在这个阶段,你的工作最多,你的责任也最大,因为你将极大地影响并

    决定孩子的情感发育。

    曾经活泼开朗的孩子现在变成了一个能量小超人!你至爱的宝贝如

    今不仅仅在探索着世界,更在迅速地掌握新词汇、新短语和新脾气!你

    依然可以像他学走路时一样通过转移注意力的方式来引导他,但是一旦

    孩子开始会说话了,你就应该按照情感引导的步骤逐步来施行了(详见

    第二章)。在这个阶段,如果孩子遇到危险或者不听话,你可以逐渐减

    少分散和转移他注意力的次数。设定限度

    父母应该注意拿捏控制和引导之间的细微差别,这一点非常重要。

    如果你试图约束一个爱讲话的孩子,他可能会觉得你在否定或者轻视他

    的想法。因为如今孩子已经能够表达自己的想法了,你必须尊重他的这

    一进步,并且要采用更为复杂的教育手段。在这一章中,我将列举许多

    常见的错误的教育方式,并且讲述更加有效的方法,让家长们既可以保

    持和孩子的亲密关系,同时还能设定明确的限度,从而让孩子更合作。

    单靠情感引导是不够的——在孩子成长的全过程中,父母都应该对

    孩子加以约束,让他们清楚什么事情可以做,什么事情绝对不可以做。

    情感引导和设定限度是教育孩子的两个最关键的环节——一个是要给予

    孩子无条件的爱,另一个则是制定简单明了的规则。孩子要靠我们来为

    他们说明在怎样的年纪应该做怎样的事情,没受过父母严格约束的孩子

    很难理解遵守制度的重要性。在人类的社会里显然有被允许和不被允许

    做的事情,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这些概念是在家里学到的。孩子们当然

    总是想要挑战规定——这是人类的本性决定的——但是作为父母,我们

    有责任引导和塑造孩子的行为,积极地帮助他们掌握社会生存技能。

    设定限度或者制定家规并不意味着要威胁或者恐吓孩子,你只是要

    让他知道做什么事情“行”,做什么事情“不行”。因为孩子正处在学习和

    培养道德观念的过程中,父母应该向他们解释可以做和不可以做某些事

    情的理由。用理性和逻辑来说服孩子的父母比那些经常说“让你做什么

    就做什么”的父母更能让孩子信服。虽然父母制定了不可动摇的家规,但孩子并不一定会心甘情愿地一

    直遵守下去。事实上,在外面适应能力强的孩子往往在家里更加淘气,因为家里比其他任何地方都让他们更有安全感。孩子可能会让你抓狂,而你唯一能做的就是做好准备!你必须既温和又坚定,严格按照定下的

    规矩执行。此外,请记住你的任何情绪波动都是无可厚非的,不存在对

    错的问题,因为每一个正常人都会有喜怒哀乐。孩子需要自信心

    权力和自立会让孩子感到自信满满。那些整天自感弱小的孩子容

    易丧失信心——其结果可能会表现为叛逆或者有意和他人作对。事实证

    明,如果我们能坚持给予孩子适当的决策权的话,他们会感到更有尊

    严,所以更有可能做出正确的选择。

    如果你希望孩子拥有充分的自由,并对自己的决定充满信心的话,那么你需要为他们创造一个成功的环境——这往往意味着你要让他们有

    “我说了算”的感觉。父母不应该频繁地否决孩子们的决定,所以,倘 若

    你知道孩子的自制能力有限的话,就不要带他们去玩具店或者糖果店

    这样的场所,以免不得不一再拒绝他们的要求。父母应该为孩子提供一

    个既自然又容易掌控的成长环境,前提是必须是有益于健康的和充满社

    会责任感的——所以要避免让孩子接触到武器、毒品以及儿童不宜的媒

    体节目,等等。

    学龄前的儿童大多数时候都沉浸在一个以自我为中心的世界里,说

    白了就是以为“地球是围着我转的”。因此,无论你如何努力避免让孩子

    吵闹,作为家长,你都难免要经受不少考验。当你觉得孩子在跟你较

    劲的时候,别和他硬碰硬,只要冲突双方中有一方退让,争斗就会立刻

    停止——就像在拔河比赛中一边松了手,比赛就宣告结束。为什么打屁股没用?

    许多家长都逐渐意识到打屁股是没用的。打屁股只会起到一时的警

    戒效果,却会带来一连串的潜在恶果。

    没有暴力只有呵护的环境才最利于发育

    小时候的你是不是对一切都充满好奇呢?那时候的世界一片美 好

    ——没有批评,没有责任,还不需要工作——你想做什么就可以做什

    么。那个阶段可能是你学得最多的时期。

    正如我在第三章中所说的,幼儿时期是大脑发育的敏感和关键时

    期。体罚所引发的恐惧会对儿童的大脑功能和发育产生不良的影响。然

    而,就是在这个具有极大的可塑性和脆弱性的阶段,许多儿童都遭到过

    父母的体罚。

    马萨诸塞州麦克林医院的研究员马丁·泰切尔博士(Dr. Martin

    Teicher)指出:“我们发现,在大脑发育早期遭受过忽略和压力的动物

    在成年后更容易恐惧、焦虑和紧张。我们认为人类也是如此。”

    我还没见过哪对父母是有意想要自己的孩子大脑发育异常的,然

    而,打孩子的父母却会在无意之中造成这种恶果。 打屁股会损害孩子的学习能力,影响孩子的在校表现

    研究表明,打屁股会降低孩子的智商,而平静和安定的状态是最利

    于大脑学习的。如果孩子因为挨打而感到愤怒或是害怕的话,他就会变

    得提心吊胆,学习的进展也就戛然而止。经常生活在对暴力的恐惧中的

    孩子会处于半惊慌的状态,在学习上自然也难以提高。

    我们发现,在学校里表现最差的孩子往往都来自有问题的家庭。不

    正常的家庭生活容易导致孩子成绩不好、辍学、早孕或者吸毒。这种孩

    子的父母通常有暴力倾向或者对子女缺乏关爱,结果导致这些孩子为了

    自我保护而自然而然地与有类似经历的人走到一起,甚至可能会为了寻

    找家庭的温暖和弥补情感上的空虚而加入帮派团伙。

    打孩子就是唆使他们使用暴力

    父母是孩子的榜样,一个打孩子的家长如何能教育子女不去打他的

    兄弟姐妹呢?你的言行不一只会让孩子感到无所适从。如果孩子因为挨

    了打才听话,你所给他的教训就是“用拳头说话”。我敢跟你打赌,他 会

    从你这里学会使用暴力去解决问题。当你的孩子长大以后并组建了他

    自己的家庭的时候,你是希望他用对话的方式还是用武力去解决他和配

    偶之间的矛盾呢?

    我们都知道暴力犯罪的常见根源和土壤是什么:贫困、歧视、家

    庭破裂、毒品、黑帮和唾手可得的致命武器。反暴力家长教师联合教

    育有限公司的创始人乔丹?利亚克(Jordan Riak)曾指出:“上面所列出

    的每一种因素都可能会导致暴力和犯罪,但为什么没有包括打孩子的行

    为呢?” 研究人员谢尔顿(Sheldon)和埃莉诺·格卢克(Eleanor Glueck)夫

    妇对正常孩子和犯罪少年做了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研究。他们发现,某

    些儿童在早期发育阶段所受到的影响导致了他们在日后做出反社会的暴

    力行为。在他们的调查结果中,违法犯罪的苗头早在孩子三岁时就有所

    体现——早在他们接触到家庭以外的不良影响之前。格卢克夫妇还发

    现,那些脾气暴躁、缺乏耐心的父母由于管束不了孩子而采取暴力的手

    段,结果导致子女也变得有暴力倾向和具有攻击性。这种暴力行为发生

    得越早,性质就越严重,后果也越可怕。他们还发现,从小在关爱和鼓

    励的家庭氛围下长大的孩子,出现反社会行为的几率最低。

    如果你想要尽一切努力防止你的孩子变成暴力的父母的话,就请温

    柔地教导他,适当地约束他,同时尽可能地使用情感引导。请父母们避

    免我之前所提到的四种常见的教育误区(详见第一章),而且永远都不

    要打孩子。

    体罚可能会造成伤害

    那些体罚论的支持者认为,只要把握分寸和注意方法就没有关系。

    他们说:“永远不要带着怒气打孩子。”这等于是说,只要父母能足够冷

    静,就尽可以去伤害孩子。但研究表明,随着时间的推移,父母打孩子

    的力气会越来越大。当打屁股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时,家长们会下意识

    地使用更多的武力,这只会让孩子更加容易受伤。

    许多家长之所以捍卫自己打孩子的权力,是因为暴力为他们提供了

    发泄失望和愤怒的渠道,而不是因为他们认为这是一个行之有效的教育

    方法。世上根本不存在打孩子的恰当时机和安全方法,因为暴力行为的本质决定了它只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升级。

    打孩子会伤害他们的自尊心

    你还记得自己被打之后的感受吗?你是不是感到愤怒、悲伤和困惑

    呢?你甚至可能觉得爸爸妈妈并不爱你。尽管父母们并不希望让孩子产

    生这样的感受,他们的行为却往往会造成这样的后果。

    很多人会说:“我从小就挨打,现在不是很好吗?”或者“我当时 太

    淘气了,确实欠揍。”固执于这种观点的人,其实是不愿意承认一直 保

    护他们的父母确实做了错事。父母是我们生命中最重要的人之一,倘

    若我们承认他们犯了错或者心理病态的话,就等于是在说我们自己是受

    害者。为了不至于让自己觉得丧失了父母的疼爱,我们宁愿否认曾经受

    过的伤害——无论父母做错了什么事情,我们都会为他们辩护,只是我

    们不愿意承认这个事实。

    随着孩子的长大,他们会继承父母的某些优良品质。如果你小时候

    挨过打,但长大以后依然成了一个优秀的人,这绝不是得益于你所受的

    那些体罚。很多成功杰出的人士小时候都挨过几顿打——但并非所幸如

    此,而是所幸没有造成恶果。

    不能打,那该怎么办?

    想要孩子合作其实有更好的方法,暴力和恐惧不会达到你想要的效

    果。“管教”的真正含义其实是“引导”,而引导则意味着指教。当我们在惩罚孩子的时候,其实忽略了对他们的指教。

    孩子通过效仿榜样来培养良好的行为举止,父母则是孩子在道德、品行和同情心方面的导师。想要让你的孩子带着宝贵的生活技能迈入成

    人世界的话,就要教会他自我激励的意义、如何与人协商、在必要的时

    候妥协以及用和平的方式顺利地解决矛盾。

    你可以尝试用以下和平的方式来引导孩子:

    ● 先弄清楚你自己的“心结”在哪里,以确保自己不会把怒气和 烦躁

    趁机发泄到孩子身上。

    ● 如果你发现自己火气太大而无法冷静教育孩子的话,就找个地 方

    先“降降温”。

    ● 从婴儿阶段就开始引导孩子并适当约束。

    ● 经常和孩子沟通你的想法和感受。

    ● 讨论你目睹某些事情的感受。

    ● 关注并包容孩子的感受,但同时也要设定限度。

    ● 为孩子提供选择的机会。

    ● 转移孩子的注意力。

    ● 言行一致,说到做到(承诺过的事情一定要兑现)。

    ● 如果你的孩子做到了言而有信,就要给他鼓励。● 给孩子提供一段“反思的时间”或是“冷静的时间”,如果是三 岁以

    上的孩子,你可以和他一起聊聊他刚才的行为,并问他下 一次是不是

    可以做得更好。(我将在下一节讨论该种方法。)

    ● 提供解决方案或者引导孩子思考解决办法——有时候孩子可能 确

    实不知道该怎么做,他需要你的指导。为什么暂停活动法不起作用?

    你能相信吗?居然有家长把孩子受暂停活动惩罚的录像发布到

    YouTube 上去。其中有的孩子还不到两岁——还穿着纸尿裤呢。难道那

    些父母觉得观看一个小孩受惩戒是一种娱乐吗?一个还不到两岁的孩子

    根本无法明白被暂停活动是什么概念,更不可能理解爸爸妈妈为什么会

    对如此年幼的他们有这么高的要求。

    首先,这些家长并没有恰当地运用暂停活动的教育方法——他们把

    这作为惩罚而不是引导的手段。其次,他们把孩子的痛苦当成娱乐发布

    到网络上去,这显示出他们对孩子的不尊重,使得这种教育方式等同于

    虐待。在家里受到父母的处罚已经足以让孩子感到羞辱了,更不用说在

    互联网上公开了。家长们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呢?阿尔菲·科恩(Alfie

    Kohn)在他的《无条件育儿》(Unconditional Parenting)一书指

    出,“许 多父母正在摧毁孩子的天性,这真是令人心碎的场景”。能够认

    清孩子 发育水平的父母则往往能以一种合理、冷静和耐心的态度去对

    待孩子。 研究表明,同情孩子可以加深和巩固亲子关系。同情是正确

    育儿的 基础——父母越是能够理解孩子,他们之间的关系就越亲密,孩子也就 越听话。幼儿调节情绪的能力有限,需要一个有爱心的成年

    人去理解他们、安慰他们、引导他们。经常被暂停活动的孩子可能会更

    加不善于控 制自己的情绪,因为在他们情绪激动的时候,父母还要逼

    迫他们在没有 支持和理解的环境中独处。这类孩子容易被当做难以管

    教的对象或者被怀疑有多动症。在最坏的情况下,这些儿童可能会做出

    压抑内心痛苦的 反应(隐藏情绪或者干脆放弃表达),最终演变成幼

    儿抑郁症。年幼的孩子不理解暂停活动的意义

    那些用暂停活动法来处罚幼儿的家长通常缺乏儿童发育方面的知

    识,因此对孩子抱有不切实际的期望。孩子们发起脾气来会大吵大 闹

    ——这说明他们体内的压力荷尔蒙正在喷涌,此时孩子控制自己情绪

    的能力几乎为零,因此他们比平时更加需要父母。滥用暂停活动法对孩

    子来说不仅仅是惩罚,更是孤立,并有可能引发孩子长期的生理反应。

    如果那些把孩子受罚的视频传到 YouTube 上的父母能够多去理解

    孩子的情感需要,或者对孩子加以情感引导的话,会大大减轻孩子的焦

    虑和不安。任何懂得同情孩子的家长都知道,一个十五个月大的幼儿根

    本不知道把水果圈扔在地上然后用脚去踩会有什么后果,他不过是在玩

    而已,而且他喜欢听脚下所发出的声音。我在视频中目睹了一个两岁的

    孩子在角落里罚站,她的妈妈反复质问:“你还闹不闹?”孩子呜咽着摇

    摇头。这孩子之所以摇头其实是在心里说:“不,我不喜欢受罚。”然

    而,妈妈却坚持要让她的女儿亲口说:“是的,妈妈,我不闹了。”

    这位母亲不明白,孩子在情绪压力(被暂停活动所引起的)下很难

    理解父母所说的话和要求。她根本就不清楚“不闹”是什么意思,所以 即

    使孩子点头答应了,她也不知道她答应的是什么。所以极有可能她要

    不了多久又会被送到角落去罚站,甚至还不知道这次又是为什么。

    我所看到的另一个视频拍摄的是一个大概二十个月大的小男孩——

    在他的爸爸对着他录像时无助地坐在角落里哭。我们都知道,让这个年

    龄的孩子坐着不动本身就是件非常困难的事情,而这个小男孩之所以不

    动,并不是因为他受到了教育,而是因为惧怕才遵守命令——也就是拿着相机的那个他称之为爸爸的人。

    还有一个只有十二个月大的婴儿,他的父母把他的高脚餐椅推到了

    角落里,因为他往麦片粥里吐泡泡,还把食物弄洒了。他的父母在嘲笑

    他说:“我敢打赌,你下次再也不敢这样做了。”

    这些儿童正在被毫无效果的方式管教着,而他们的父母却没有意识

    到这一点。而后果呢?幼儿暂时停止了错误的行为并不意味着他们真的

    明白了为什么受惩罚。他们只是暂时停止了他们的行为——因为他们害

    怕失去父母的爱——而并不会从此不再犯同样的错误。更何况,研究早

    就证明了,负面威慑根本不会起作用。

    让孩子有冷静和思考的机会

    三岁以下孩子的大脑发育水平决定了他们无法分析和理解暂停活

    动法这样复杂的教育方式。我个人反对对任何年龄的儿童使用传统的

    暂停活动法,因为把孩子遣送到角落或者回他自己的房间永远达不到想

    要的效果。孩子需要知道怎样做才是对的,下一次才不会重复同样的错

    误——最恰当的教育方式是情感引导和设定限度,这些都可以在冷静的

    时候去完成。

    对大多数两岁以上的孩子,我建议父母放弃传统的暂停活动法而采

    用谈心的方式。这种谈心的方式是温和且不带惩罚意味的,它的目的是

    让孩子在父母的陪伴下逐渐冷静下来,反思他的所作所为,并为他提出

    一个更好的解决方案。

    不过无论是谈心还是各种形式的暂停活动,都不适用于两岁以下的儿童,因为正如我刚才所说,这些都是行不通的。就好比一个成年人从

    来没有摸过车,你能期待他知道如何开车吗?除非你给他们示范,否则

    幼 儿不知道该怎么做。所以,在孩子可以独立面对世界之前,家长都

    要给 予他们指引和教导。

    沟通对于我们引导孩子至关重要。处罚会让我们和孩子疏远,妨

    碍我们帮助他们成为独立的 人。《父 母、子女与权力斗争》(Kids,Parents, and Power Struggles)一书的作者玛丽·希迪·柯琴卡(Mary

    Sheedy Kurcinka)认为,如果父母能花时间来倾听和回应孩子的需求,而不是孤立和拒绝他们的话,孩子们会更愿意和父母亲近。孩子需要以

    父母为榜样,学习如何建立健康的关系。如果父母能够花时间和孩子交

    流,来帮助他们选择适当的行为的话,就无须动用伤害孩子感情的暂停

    活动法。

    以下是采取冷静法则或者谈心策略的具体步骤。要记住,如果你的

    孩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 详见PDF附件(1059KB,23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