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100md首页 > 医学版 > 医学资料 > 资料下载2021
编号:4486
可怕得让人睡不着的科学.pdf
http://www.100md.com 2020年4月11日
第1页
第5页
第13页
第26页
第33页
第80页

    参见附件(1983KB,103页)。

     可怕得让人睡不着的科学是关于科学知识的书籍,主要讲述了生活中的可怕科学,关于疾病的可怕话题,关于宇宙的可怕故事,关于地球的可怕科学,以及科学家的可怕故事。

    内容介绍

    是从什么时候开始觉得,科学变得可怕了呢?飞机让人的出行变得很方便,但如果它一旦坠毁,那将是一场灾难。个人电脑和智能手机的存在对信息社会来说是至关重要的,但同时带给你的还有高额的费用,眼睛的疲劳,以及失眠。还有核能发电的安全问题……

    我们都知道科学技术会给生活带来巨大的便利,但同时也不要停地告诫自己,科学技术本身是一把“双刃剑”。本书旨在引导读者在了解科学背后的知识基础上,再进一步深度思考科学。现在,请跳过那些令人头痛的科学理论,就像逛鬼屋,读恐怖小说一样,去体验“可怕”的科学世界吧!

    书籍作者资料

    竹内薫,日本科普作家,生于1960年,毕业于日本东京大学理学部物理系,获加拿大麦吉尔大学博士学位。以“科学支援团”身份常年活跃于科学评论、随笔及演讲等领域,曾在NHK《科学ZERO》节目中担任主持人,在富士电视台《北野武的驹大数学科》节目中担任特别顾问。著有《假设的世界:一切不能想当然》《2035年火星地球化计划》《天才的时间》《一本书治好你讨厌数学的病》等。

    自序

    是从什么时候开始觉得,科学变得可怕了呢?

    我记得大概是在小学的时候,我一个人躺在自己房间的被窝里,一边抬头看着头上的天花板,一边想象着“宇宙中是否有和地球完全一样的星球,那里是否有和自己完全相同的人”的时候,突然感觉到非常害怕。

    上中学的时候,当我看到卓别林演的《摩登时代》(Modern Times),在已经完全机械化的世界里,人类没能追上传送带而引起的混乱,以及被强行要求刷牙的场景,在感到非常好笑的同时,也莫名地担心,如果人类真的追不上科学技术的发展脚步,那会是多么可怕的一件事情。

    这种对科学恐惧的根源,或许能从科学的发展史中找到答案。和伽利略出生在同一时代的乔尔丹诺·布鲁诺(Giordano Bruno),为反对“地心说",并主张“在宇宙中有无数个像地球一样的天体”的宇宙观,被宗教裁判所判为“异端”,最终被活活烧死。

    在工业革命之后,一场抵制工厂恶劣劳动条件并摧毁机器的“卢德运动”爆发了。这场抵抗运动发生的背景或许很复杂,但可以肯定的是,当时人们对科学技术的“单纯的恐惧”或者“厌恶感”是起因之一。

    虽然在日常的工作中,我一直致力于传达科学技术所带来的便利并享受那种令人兴奋的感觉,但同时也不停地告诚自己,科学技术本身是一把“双刃剑”。例如,飞机让人的出行变得很方便,但它一旦坠毁,那将是一场灾难。个人电脑和智能手机的存在对信息社会来说是至关重要的,但同时带给你的还有高额的费用,眼睛的疲劳,以及晚上的睡眠不良。日本以前一直通过核能发电来获取廉价的电力,但自从福岛第一核电站发生事故以来,核能发电的安全问题遭到质疑,核能发电的政策和方针开始逐渐被修改。

    在本书中,将重点关注这种科学的“背面”,并通过各种与科学相关的主题,来进一步思考,科学的什么地方是可怕的,以及为什么科学会令人感到可怕。当然,可怕的程度本身存在个体差异,因此可能会有一些读者觉得“这并不可怕呀”或者“还有更可怕的东西啊”。本书收集到的一些与可怕的科学相关的内容,都是按我个人的可怕程度为基准的,所以读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跳过那些不感兴趣的主题。

    在了解科学背后的面孔的基础上,再进一步深度思考科学。这种想法,支撑我写完了这本书。

    哎呀,一不小心变成一个复杂的话题了。一定要反省,再反省。首先,请跳过那些令人头痛的理论,就像逛鬼屋,读恐怖小说一样,去体验科学的可怕吧。

    那么,请随我一起进入“可怕”的科学世界!

    可怕得让人睡不着的科学目录

    Part 1 关于人类的可怕科学

    记忆会撒谎

    不存在所谓的自由意志?

    那些让人感到恐怖的实验

    Part 2 关于疾病的可怕话题

    切除脑部的脑叶白质切除术

    食人细菌的恐怖

    断头台科学化

    希特勒所推崇的优生学

    强毒性流感的恐怖

    小儿麻痹症活疫苗的悲剧

    Part 3 关于宇宙的可怕故事

    穿着便服进入宇宙空间会如何?

    去时美好,归来可怕—黑洞

    如果外星人真的存在的话

    无限宇宙和有限宇宙

    Part 4 关于地球的可怕科学

    人类灭绝的可能性:磁极反转,陨石撞击,全球冻结

    地震、海啸、核电

    火山群岛日本活火山有108个!

    原因在棕榈树?不断减少的热带雨林

    事实上不够吗?日本的水

    超巨型海啸的可能性

    Part 5 关于科学家的“可怕”故事

    恐怖科学家的系谱

    伽利略审判的真相

    番外篇 武器、模拟科学等

    天上掉下铁锤

    在《天使与恶魔》中出现的反物质炸弹

    血型性格判断的谎言

    相信伪科学是很危险的

    可怕得让人睡不着的科学截图

    目录

    关于作者

    自序

    前言 其实重要的是名为恐惧的这种感情

    Part 1 关于人类的可怕科学

    记忆会撒谎

    记忆在多大程度上可以被相信呢?

    精神创伤导致记忆被封印吗?

    催眠治疗和记忆的谎言

    “孩子说的都是事实”的主观信念

    可以相信最新的测谎仪吗?

    不存在所谓的自由意志?

    自己的行动是已经被决定好的吗?

    会产生通过电磁波操控人行动的装置吗?

    那些让人感到恐怖的实验

    把老鼠与恐怖联系起来的实验

    失去责任人就变了

    Part 2 关于疾病的可怕话题切除脑部的脑叶白质切除术

    脑切除治疗法?

    科学的局限性

    食人细菌的恐怖

    致死率30%的恐怖细菌

    断头台科学化

    断头台是人道的刑法吗?

    人类的处刑史

    发明安乐死机器的医生

    希特勒所推崇的优生学

    什么是优生学?

    换个形式卷土重来的优生学

    优生学和健康保险

    优生学会加重歧视

    强毒性流感的恐怖

    新型流感危险吗?

    一周内扩展到世界各地?

    日本预防政策的摇摆不定

    一旦流感蔓延开来……故意制造通过空气传染的强毒性病毒

    小儿麻痹症活疫苗的悲剧

    活疫苗的使用仅限于日本?

    为什么不引入灭活疫苗呢?

    Part 3 关于宇宙的可怕故事

    穿着便服进入宇宙空间会如何?

    人类无法在外太空生存的原因

    去时美好,归来可怕——黑洞

    黑洞是如何产生的?

    只许进不许出的“事件地平线”

    人被挤压成意大利面的恐怖

    黑洞可以人为制造吗?

    在我们的银河系中心也有……

    星系和星系之间的碰撞?

    如果外星人真的存在的话

    与地球相似的五颗行星

    可接触的外星人是……

    用虫洞将时间缩短

    无限宇宙和有限宇宙如果宇宙无限延续的话……

    这个宇宙的某个地方有和自己一样的人!?

    终极智慧的生物创造宇宙?

    模拟宇宙中神将诞生?

    Part 4 关于地球的可怕科学

    人类灭绝的可能性:磁极反转,陨石撞击,全球冻结

    北极是S极?南极是N极?

    人类被地磁保护着

    大规模生物灭绝过去发生过11次

    濒临灭绝的命运在1亿年前就已成定局

    我们可以像《世界末日》中描绘的那样去保护地球吗?

    地球已经冻结了好几次

    地震、海啸、核电

    地球上可能发生的最大地震震级是M10

    过去也有过超过30米的海啸

    危险的是核辐射?还是放射线?

    使用放射性物质的暗杀案

    究竟什么是β射线、γ射线?

    核电、火电、水电,哪一个死亡人数多?不结婚,寿命将会缩短?

    火山群岛日本活火山有108个!

    世界上7%的活火山都在日本

    原因在棕榈树?不断减少的热带雨林

    事实上不够吗?日本的水

    人均年降水量约为沙特阿拉伯的一半

    地球上可以饮用的水有多少?

    超巨型海啸的可能性

    最大的海啸有多大?

    Part 5 关于科学家的“可怕”故事

    恐怖科学家的系谱

    原子弹和氢弹

    科学家是否缺乏常识?

    被曼哈顿计划所利用的科学家

    原子弹打开了潘多拉的盒子

    斯大林和悲剧的科学家

    伽利略审判的真相

    伽利略审判进行了两次

    并不存在科学与宗教之间的对抗在学校学到的是谎言科学史?

    番外篇 武器、模拟科学等

    天上掉下铁锤

    美国正在开发的新武器

    因推特而被强制遣返

    在《天使与恶魔》中出现的反物质炸弹

    具有惊人威力的炸弹

    血型性格判断的谎言

    喜欢血型性格判断的日本人

    “科学绝对正确”也很可怕

    相信伪科学是很危险的

    要怀疑听起来似乎很科学的话

    这与科学无关!

    后记

    参考文献关于作者

    【日】竹内薫

    日本科普作家,生于1960年,毕业于日本东京大学理学部物理系,获加拿大麦

    吉尔大学博士学位。以“科学支援团”身份常年活跃于科学评论、随笔及演讲等领

    域,曾在NHK《科学ZERO》节目中担任主持人,在富士电视台《北野武的驹大数学

    科》节目中担任特别顾问。著有《假设的世界:一切不能想当然》《2035年火星地

    球化计划》《天才的时间》《一本书治好你讨厌数学的病》等。

    自序

    是从什么时候开始觉得,科学变得可怕了呢?

    我记得大概是在小学的时候,我一个人躺在自己房间的被窝里,一边抬头看着

    头上的天花板,一边想象着“宇宙中是否有和地球完全一样的星球,那里是否有和

    自己完全相同的人”的时候,突然感觉到非常害怕。

    上中学的时候,当我看到卓别林演的《摩登时代》(Modern Times),在已经

    完全机械化的世界里,人类没能追上传送带而引起的混乱,以及被强行要求刷牙的

    场景,在感到非常好笑的同时,也莫名地担心,如果人类真的追不上科学技术的发

    展脚步,那会是多么可怕的一件事情。

    这种对科学恐惧的根源,或许能从科学的发展史中找到答案。和伽利略出生在

    同一时代的乔尔丹诺·布鲁诺(Giordano Bruno),因为反对“地心说”,并主

    张“在宇宙中有无数个像地球一样的天体”的宇宙观,被宗教裁判所判为“异

    端”,最终被活活烧死。

    在工业革命之后,一场抵制工厂恶劣劳动条件并摧毁机器的“卢德运动”爆发

    了。这场抵抗运动发生的背景或许很复杂,但可以肯定的是,当时人们对科学技术

    的“单纯的恐惧”或者“厌恶感”是起因之一。虽然在日常的工作中,我一直致力于传达科学技术所带来的便利并享受那种令

    人兴奋的感觉,但同时也不停地告诫自己,科学技术本身是一把“双刃剑”。例

    如,飞机让人的出行变得很方便,但它一旦坠毁,那将是一场灾难。个人电脑和智

    能手机的存在对信息社会来说是至关重要的,但同时带给你的还有高额的费用,眼

    睛的疲劳,以及晚上的睡眠不良。日本以前一直通过核能发电来获取廉价的电力,但自从福岛第一核电站发生事故以来,核能发电的安全问题遭到质疑,核能发电的

    政策和方针开始逐渐被修改。

    在本书中,将重点关注这种科学的“背面”,并通过各种与科学相关的主题,来进一步思考,科学的什么地方是可怕的,以及为什么科学会令人感到可怕。当

    然,可怕的程度本身存在个体差异,因此可能会有一些读者觉得“这并不可怕

    呀”或者“还有更可怕的东西啊”。本书收集到的一些与可怕的科学相关的内容,都是按我个人的可怕程度为基准的,所以读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跳过那些不感

    兴趣的主题。

    在了解科学背后的面孔的基础上,再进一步深度思考科学。这种想法,支撑我

    写完了这本书。

    哎呀,一不小心变成一个复杂的话题了。一定要反省,再反省。首先,请跳过

    那些令人头痛的理论,就像逛鬼屋,读恐怖小说一样,去体验科学的可怕吧。

    那么,请随我一起进入“可怕”的科学世界!

    竹内薰

    于女儿节

    前言 其实重要的是名为恐惧的这种感情

    首先,什么是恐惧?

    恐惧的情绪来自哪里呢?首先,我想从科学的角度,对恐惧产生的机制进行分

    析。

    恐惧的情绪和大脑的杏仁核有关。大脑是如何产生恐惧的呢?事实上,恐惧的激发机制直到现在还没有完全被阐明。但唯一已知的是,大脑的杏仁核是感觉到恐

    惧所必不可少的东西。杏仁核的“杏仁”二字就指的是“杏仁”的意思。如其字面

    那样,呈杏仁形状的杏仁核在人的大脑中一共有两个。

    例如,在动物实验中,杏仁核被损伤的小白鼠,似乎根本不害怕猫。换句话

    说,当杏仁核因为某些原因不起作用时,人或动物就不会感到恐惧。

    在人类的世界中,也有一位非常著名的罹患杏仁核损伤的病人。由于无法进行

    相关的人体实验,因此此类病人的病例就显得尤为重要。

    这位患者是一位名叫S·M的女性,2001年12月的时候满44岁,她患有一种称为局

    灶性双侧杏仁核损伤的疾病。这是一种非常罕见的遗传性疾病,遗传病的名称叫作

    类脂质蛋白沉积症(又称Urbach-Wiethe病)。

    科学家们对这位女患者做了一系列的实验,得到的结果是,她即使见到别人由

    于恐惧而表现出的面部表情,也“不会意识到对方是在害怕”。

    然后,科学家们对这位女患者做了进一步的实验,让她体验“看蛇和蜘

    蛛”“看恐怖电影”“参观鬼屋”“回忆过去的惨痛经历”等,然后询问她在特定

    情况下感觉到的恐惧程度。

    这个实验持续了三个月,通过其随身佩戴的设备随机询问这位患者“现在感觉

    到的恐怖程度大概有多少?”来记录她在各种情况下是否感觉到恐惧。

    她虽然不喜欢蛇和蜘蛛,但她一旦去宠物店,就会马上用手去触摸蛇和蜘蛛。

    这是因为,她没有恐惧的概念,所以不可能克服自己的好奇心。由于人类具有冒险

    精神和好奇心,对于未知的东西,人类都喜欢去探索答案。然而,另一方面,人类

    又会担心,如果那个未知是具有攻击性的东西或动物,自己则有可能会被杀死。我

    们总是在平衡着恐惧心和好奇心。

    当我看到我6个月大的孩子第一次接触猫的时候,感到非常有趣。由于孩子一开

    始还没有对猫的恐惧感,刚接近猫就突然抓住了猫的毛发。在被生气的猫用爪子拍

    打过后,当孩子再接近猫时,最初试图以同样的方式触摸猫,但他的手刚伸出去,马上又缩了回来。我想孩子试图抚摸猫时,手伸出去又收回来的动作,正是因为产

    生了某种接近于恐惧的情感。换句话说,想要抓住这猫的毛发的“好奇心”与害怕受到猫爪子攻击的“恐惧

    心”并存,即使在婴儿时期,人类已经开始在平衡这两种心理了。

    正是因为恐惧,人类才能保护自己

    患者S·M的情况是,“恐惧”的那部分消失了,只有好奇心在推着她前进。她似

    乎永远不会成为PTSD(创伤后应激障碍)的患者。因为她的杏仁核无法发挥正常功

    效,所以即使在很危险的情况下,她也无法意识到那是危险,因此不会感觉到恐

    惧。由于没有恐惧的记忆,所以她不会患上PTSD。

    有一次,她被一个貌似吸毒成瘾的男人用一把刀威胁,但是她并没有感到害

    怕。当时正好附近教堂的合唱团在唱圣歌,她听到歌声后对着歹徒说:“如果你杀

    了我,天使都不会沉默下去!”那个歹徒看她根本不害怕甚至说着一些莫名其妙的

    话后,就惊慌失措地逃走了。

    因为感觉不到恐惧,所以即使在遇到生命危险时也根本不会想到要逃跑。很幸

    运的是在那种情况下歹徒逃跑了,如果歹徒没有选择逃跑的话,她或许就会失去生

    命。如果这样想,你会发现恐惧的情绪对于人类的进化是非常必要的。也就是说,感觉不到恐惧的人会有很大概率无法生存下去。

    当感觉到恐惧的时候,人类会退缩,隐藏或者逃跑。如果感觉不到恐惧,人类

    就会一步步走向危险,然后被吃掉或被杀死,他们的后代也就不会传承下来。因

    此,那些容易感到恐惧的人往往有更高的概率活下来。

    然而,在现代社会,却有一种奇怪的现象是“容易感到恐惧的人反而过得不是

    很好”。

    本来,“在多数人面前讲话会感到害怕”的心理是非常正常的。很多陌生人聚

    集在一起的时候,周围的人有可能全都是敌人,自己有可能被他们捕获,奴役或者

    屠杀。所以,在人面前大声说话是一种很危险的行为。

    但是在现在的社会,如果无法在多数人面前流利地说话,就不能成为领导者。

    政客是最能说的,不是吗?即使政客说再多的话,他们也不会被暗杀(除了一些国

    家),所以他们才会说那么多。关于恐高症,人类的祖先可能有一段时间在树上生活过。因为有在树上生活过

    的经历,去到太高的地方的话,会有一个很大的概率,那就是会掉下去摔死。这就

    是为什么人类有“我不想去高的地方”的自然生理反应。因此恐高症也是生存所必

    要得一种心理机能。

    不过,现在的社会里,越来越多的富裕人群开始住在高层的公寓,游乐园里从

    高处急速冲下的过山车也比比皆是。从这个角度看的话,对于现代社会中生活在都

    市的人们来说,恐高症并不是一种好的生理机能。

    各种各样的恐惧症

    在各种各样的恐惧症中,有“幽闭恐惧症”和“广场恐惧症”。

    幽闭恐惧症是指,被逼迫到一个非常狭窄封闭的地方,因为无法逃脱,所

    以“有可能被其他动物吃掉”的恐惧心理。换句话说,这是一条“作为猎物被追逐

    时不应该进入死胡同”的生存准则。所以说幽闭恐惧症是以前人类生存的必要的心

    理机能。

    相反地,在开阔的地方,比如广袤的大草原中,因为太显眼,人类会有被其他

    食肉动物当作猎物吃掉的风险。这种恐惧症叫作广场恐惧症。这与幽闭恐惧症没有

    任何冲突,而且相关联的是,在这些类似的极端情况下失去生命的风险都会很高。

    如果这样考虑的话,可以说“×××恐惧症”是人类艰辛备尝之后而获得的生存所必

    需的战略本领。

    另外还有巨大物体恐惧症。这是指对巨大的物体感到害怕的一种恐惧症。这也

    许是人类最原始的情感。在恐龙称霸的时代,我们哺乳类动物的先祖们,通过体积

    变小些并且变成“夜行侠”来四处逃亡。如果大型生物来了,那么被吃掉的可能性

    很大,自然而然地,对巨大的物体抱有恐惧心理也就可以理解了。例如类似《哥斯

    拉》[1]

    那样的恐怖电影,怪物比人类大了好多倍,就是通过人类潜在的对巨大物体

    的恐惧心理来渲染恐怖。

    然后还有害怕尖锐物体的尖端恐惧症。在接近尖锐物体时有很高的概率会受

    伤,所以远离尖锐物体是为了避免危险的一种本能。在阿尔弗雷德·希区柯克

    (Alfred Joseph Hitchcock)导演的恐怖片《惊魂记》(Psycho)中,有一个主人公拿刀反复刺入女性受害人身体的场景。即使无法看到被刺伤口的镜头,观众

    也会因为自动“脑补”血流满地的画面而感到恐惧。虽然这是一部黑白电影,但通

    过巧妙地利用了人类的尖端恐惧症,所造成的恐惧效果会翻倍。

    此外还有害怕水的水恐惧症。虽然在生活中,水是一种很普通而且必不可少的

    物质,但实际上水真的很危险。根据日本年度死亡人数的统计(2008年),交通事

    故死亡人数为7499人,跌倒和高处跌落致死的人数是7170人,意外溺水致死的人数

    为6464人。由此可见,因为水而死亡的人数非常多,和交通事故的死亡人数不相上

    下。

    新闻经常会报道,在河水泛滥和避难警报出来之后,有人会去看河水泛滥的情

    况而被淹死的事件。这正是由于这类人对水没有太大的恐惧感而造成的悲剧。所以

    对水抱有一定程度的恐惧其实是非常有必要的。

    如上所述,恐惧这种情感,是人类生存下来所必需的情感。

    然而随着时代的进步,现代社会为人类提供了足够甚至过多的安全保护措施,出现了“容易感到恐惧的人反而过得不是很好”的奇怪现象。敢于在多数人面前讲

    话,敢于故意挑战危险的事情的人,比如电视节目中的艺人之类的,反而能赚到很

    多钱,不是吗?

    现代社会已经变得足够安全,但是现代社会对于具有恐惧心理的人来说,反而

    是非常不利的。这真是一个非常耐人寻味的现状。

    和恐惧相类似的肥胖问题

    这里讨论一个稍微有点偏题的话题,其实肥胖的问题也和恐惧相似。人体在进

    化的过程中变得能够抗拒饥饿。换句话说,因为有许多人饿死了,为了抵抗这种由

    饥饿导致的死亡,人类进化出了能在体内积累脂肪进而保存营养的能力。由于并不

    是任何时候都可以找到吃的东西,所以在食物稀缺的时代,能把食物转化为体内脂

    肪的人,有更大的可能性能存活下来。

    然而,现代社会是一个食物丰富的时代,吃饱肚子变得毫无困难。这样一来,多余的食品最终转变成过剩的脂肪,然后引发糖尿病等疾病。这时,身体内的营养

    保存机制反而成了人类的敌人。曾经有利于适应环境的那些本能,在这个现代社会反而会变得不利。

    换句话说,恐惧和肥胖是人类经过数万年甚至数十万年进化及适应环境而造就

    的最优化的身体机制,但却由于人类社会这短短几百年里变化之巨大而无法跟上时

    代。

    现在的这个“文明社会”是持续发展了数十万年的结果,如果突然倒退回去应

    该是一件很恐怖的事吧。或许那个时候,今天不曾崭露头角的鲜为人知的人们会生

    存下来,与之相反,曾经幸福至极讴歌人生的人们可能却会灭绝。

    好吧,在科学地,基于进化论地,了解了恐惧之后,我们终于可以进入关于可

    怕的科学主题了。

    [1] 科幻怪兽电影“Godzilla”。(译者注)Part 1 关于人类的可怕科学

    记忆会撒谎

    记忆在多大程度上可以被相信呢?

    我们认为记忆是值得相信的。没有人会认为其记忆中生动的画面是“谎言”。

    我们每个人都认为自己记住了真实的现实。

    但是,记忆其实是非常不可靠及危险的。因为大部分的记忆都是后来主观“覆

    盖”上去的。

    这里有几个著名事件,能够帮助我们了解记忆的危险性。第一个案例,发生在

    1990年,一位加州的名叫乔治·富兰克林的退役消防员的案件。

    他被指控为1969年谋杀8岁小女孩苏珊·内森的凶手。而告发乔治·富兰克林的是

    他的女儿。有一天,他的女儿突然指控乔治·富兰克林说“我目睹了父亲在二十年前

    犯下的罪行。因为当时太过害怕而忘记了当时的情况,但是二十年后,那段尘封的

    记忆突然涌入脑中”。

    最终乔治·富兰克林被判入狱6年,于1996年被释放。因为他女儿艾琳的证词里

    包含了一些只有知情人士和警察才知道的情况,由此乔治·富兰克林是凶手一事被认

    定为是来自于真实的“事实”。然而,后来经过各类学者的调查发现,艾琳所说

    的“事实”全部都是来源于报纸及其他报道所披露的情节。

    事实上并没有相关的所谓只有罪犯或者目击者才知道的特殊信息。最终的事实

    认定竟然来自于一份报纸的错误报道。艾琳的证词就包含了与报纸报道相同的错误

    信息。

    到底为什么女儿会诬陷自己的父亲呢?实际上,这和“记忆的谎言”是相关

    的。

    艾琳以前接受过相关的催眠治疗。那是一种名叫“年龄退行催眠”,即告诉心理咨询师其童年时期所发生的事情的一种心理疗法。

    艾琳的记忆并不是其儿时的真实经历,而是由心理咨询师在催眠治疗过程中通

    过无意识的诱导而植入的结果。虽然心理咨询师并没有恶意,但由于为艾琳植入了

    虚假的记忆,导致艾琳误认为自己目睹了一起谋杀案。

    这一案件的庭审中,并没有任何的物证,只有证人的相关证词。因为女儿虚构

    的记忆,乔治·富兰克林无辜地被关在监狱里6年,这是多么痛苦的事情啊!

    精神创伤导致记忆被封印吗?

    在20世纪80年代的美国,“小时候的某一天,突然遭到了父亲的性骚扰,被父

    亲强奸了!”之类事件经常发生。结果,有很多人因此被送进监狱。当时,“超出

    人承受上限的精神创伤,会令人封存当时的记忆”的这一毫无根据的假设被许多人

    认同。虽然在电视和电影中经常会出现类似的场景,但专家们一致认为,实际上这

    种情况在现实中并不存在。

    事实上是,精神创伤不但不会被封印,而且会被反复不断地想起来。因为创伤

    是一件坏事,它会不断在我们的脑中发酵,以致最终我们完全记住它。除了丧失记

    忆之外,一般人是不可能忘记痛苦的精神创伤,并且目前为止没有人能证明精神创

    伤是可以被封印的。

    目前,在认知心理学领域成就非常突出的伊丽莎白·洛夫特斯(Elizabeth F.

    Loftus)教授,正在致力于为类似的诬告事件出庭作证,在否定精神创伤会导致记

    忆被封印的错误认知的同时,强调虚构的情节有可能被植入人的记忆。洛夫特斯教

    授已经成为这类冤罪的救世主般的存在。

    洛夫特斯教授还曾做过以下研究。她对24个成年人做了一个实验,让他们回忆

    一下“4到6岁时发生的事情”。接受试验的当事者,需要采访他们自己的长辈和亲

    戚,并通过询问他们当事者自己童年时期的四个记忆片段的方式,来回忆自己童年

    时期的经历。

    然而,四个记忆片段中有一个是虚构的。在这个心理学的实验中,对于那个虚

    构的片段,洛夫特斯编造了在购物中心迷路的情节。为了增加可信度,在调查了被试验者们小时候居住的地方附近,是否有购物中心,以及在购物中心迷路的可能性

    的基础上,编造了相关的情节。

    结果是,24个人中有5个人详细讲述了他们本不存在的在购物中心迷路的经历。

    这5个人并没有说谎,他们只是把在电视上看到的购物中心迷路的孩子的报道,误认

    为是自己经历的事实。他们无法区分哪些是真正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事情,哪些不

    是。

    后来,许多心理学家通过大规模的研究调查发现,大约有50%的人,倾向于相

    信他们在无意识中虚构的记忆是真实的。也就是说,记忆是可以被篡改,被覆盖,被误解的。

    催眠治疗和记忆的谎言

    最常见的情况是,在催眠治疗的过程中,有可能会植入虚构的记忆。这是有心

    理问题或者精神障碍的患者,在开始咨询心理咨询师的时候发生的。通常而言,在

    接受所谓“在催眠状态下回忆过去的事情”的相关催眠治疗的患者群中,经常会出

    现记忆的谎言。

    目前还不清楚,虚构的记忆,比如“被父母虐待”是如何形成的。但是,如果

    严重到了需要心理咨询师介入的情况,多数患者应该是在最初的智力发育阶段就产

    生了问题,这导致他们可能会有很大的概率,把自身所面临问题的根源归结于父

    母。

    当在烦恼为什么偏偏是他们患有精神疾病时,患者们可能会在某个瞬间,将事

    实上并不存在的父母虐待强加到自己的童年记忆里。

    接下来,我们来介绍一个当事人名为保罗·英格拉姆的案例。1988年,一位名叫

    保罗·英格拉姆的警察被他的两个女儿以性侵犯的罪名告上法庭。这两个女孩也接受

    过催眠治疗。关于这起案件的可怕之处在于,最初一直声称无罪的保罗·英格拉姆随

    着庭审的进行,态度开始逐渐改变,并最终承认了自己的罪行。

    甚至,他在法庭上说,他不仅强奸了自己的女儿们,还虐待儿童并参加了信仰

    魔鬼的仪式。在信仰魔鬼仪式上献祭了二十五个婴儿,使全美一片哗然。他的这个申明成为左右案情的决定性因素,最终被判入狱服刑直到2003年。

    可是,在这个案情庭审过程中,同样没有出现任何物证。判决的依据仅仅是孩

    子们的证词。一位名叫理查德·奥菲的心理学家在庭审的最终阶段对保罗·英格拉姆进

    行了调查。然后,他发现了很多不合理的情节,并开始怀疑保罗·英格拉姆的记忆是

    虚构的。为此,他专门进行了一个相关实验。

    实验的内容是,让英格拉姆的女儿和儿子谎称,他们迫于父亲的淫威,被强迫

    乱伦,而且保罗·英格拉姆全程目睹了他俩的乱伦行为。然而,在他儿子和女儿之前

    的证词中,已经确认过事实上并没有这样的事情发生。面对这莫须有的指证时,保

    罗·英格拉姆虽然一开始声称无罪,但最终却承认了所有的罪名,并交代了详细的犯

    罪经过。

    通过这个实验证明,保罗·英格拉姆的证词根本没有任何可信度。但为什么会发

    生这种情况?据推测这可能与保罗·英格拉姆所居住的名叫华盛顿州瑟斯顿县的地方

    环境有关。那是一个小乡村,保罗·英格拉姆担任共和党在当地的区主席。虽然他在

    当地是一个很有地位的人,但因为当地包括教会在内的权威主义至上的浓厚独裁氛

    围,造就了他对上层人物的任何指示都需要点头说“是”的心理习惯。

    保罗·英格拉姆是一个容易被别人言论左右的人,而他的孩子们接受过容易引发

    记忆谎言的催眠治疗。结果就诞生了一个冤案。

    这种虚假指控有一个通用的模式:孩子们记忆谎言的萌芽,通过心理咨询师的

    催眠治疗而逐渐成形,然后植入记忆,最终发酵成一个案件。成年人普遍相信“孩

    子不会撒谎”。这点也同样适用于法庭。毫无根据的主观信任最终导致一系列冤案

    的发生。

    “孩子说的都是事实”的主观信念

    和儿童相关的还有另一个著名的事件。

    那是在1985年,发生于美国新泽西州的一个名为“关爱幼儿园”中的事件。一

    位护士在医院测量了一名4岁儿童的体温。直肠体温是通过在肛门处插入温度计来测

    量的。然后,孩子就说:“这和在幼儿园里,午睡时老师对他们做的一样。”大吃一惊的护士,认为该儿童所在的幼儿园发生了非常严重的事情,就直接联系了警

    方。

    其结果是,幼儿园的名叫玛格丽特·凯利迈克尔的幼师,因对33个孩子实行了共

    计299次的性侵犯及性骚扰,被判有罪。

    玛格丽特老师到底对孩子们做了什么呢?被指控的罪行非常严重,在自己的阴

    部涂上花生酱,让孩子们舔舐;在孩子的阴部插入刀或叉子;还有其他很多令人发

    指的罪名。

    按时间顺序来说,该案件于1985年4月被告发。1988年8月,经过11个月的审

    判,玛格丽特老师被判47年的有期徒刑。但5年后,玛格丽特老师就被释放了。

    到底发生了什么?这一事件不是由“谎言的记忆”引起的,而是由“诱导审

    讯”引起的。

    警察和检察官们询问孩子们,“玛格丽特老师对你(们)做了什么?”然而,他们在整个询问的过程中,都是以玛格丽特老师做了坏事的假设为前提进行的,在

    孩子们开口说话并给到他们想要的答案之前不会让孩子们回家。孩子们开始渐渐地

    变得烦躁起来。由起初的说不知道,开始慢慢变成说,确实被插入叉子。

    在这次事件中也根本没有任何物证。此外,如果你冷静思考一下的话,就会发

    现这位老师不会有那么多时间,在背着别人及其他儿童的情况下,去进行此类犯罪

    行为。然而,情急之下,检察官方面也认为“一定发生了什么可怕的事情,为了拯

    救无辜的孩子们,必须查明事情的真相”,所以一个接一个地进行提问。

    如果你看到实际的审讯视频,会发现那询问令人震惊。

    调查人员一上来就直接问孩子,“有在你的屁股上插入叉子吗?没有吗?”

    孩子回答说:“我不知道。我不记得了。”

    然后调查人员再次诱导道:“喂,拜托。如果你回答我的问题,你就可以回家

    了。”“告诉我,老师对你的屁股做了什么。然后你就可以回家了。”

    然后孩子依然说:“不。”调查人员道:“拜托了。”

    然后孩子放弃抵抗开始努力回想,说道:“好吧,我知道。”

    最后,调查员再次问道:“她放在你屁股里的东西是什么?”

    孩子们说:“叉子。”

    因为起初问孩子,“有在你屁股上插入叉子吗?”所以孩子会认为“如果说叉

    子的话,就可以回家了”。

    孩子不可能做虚假的证言,“孩子说的都是事实”的主观信念最终导致了冤

    罪,这是多么可怕的案例。

    现在在美国的审判中,由于冤案持续不断,对孩子进行诱导审问而得出的证词

    及正在接受催眠治疗的人的证言,将不予以采用为证据。可是,在那之前有太多的

    冤案牺牲者了。

    可以相信最新的测谎仪吗?

    正如您在前面记忆相关的事例中所看到的,在审判中被采用的“科学依据”,还有很多是尚不清楚的事情,所以会产生冤案。以前的DNA鉴定也造成了很多冤罪,所以很难决定在何种程度上应该将科学技术作为法律依据导入。

    科学是一个高精端的领域。拥有高超技术的人会在某项实验中取得成功。但

    是,这只有在拥有丰富知识,具备合格设备的情况下才能实现。而要将这些技术普

    及到即便现场的警察也能简单使用的程度(譬如简易毒品的检验化验),还需要很

    长的时间。

    可是,作为警察和检察官,由于需要扩展证物的采集手段,是希望尽早引进最

    新科学技术的。那本身绝对不是什么坏事。比起非科学的搜查,使用最新科学手段

    的搜查明显会更好。但问题是,像DNA鉴定那样过度相信科学也是有问题的。对于普

    通民众来说,如果说“DNA鉴定结果为有罪”,大家会不假思索地点头认可。但切不

    可忘记的是,在以最新科技为据而定罪的案件中,常常也会有冤案的出现。电视剧里经常出现的测谎仪也是科学搜查的代名词。

    测谎仪目前已经出现一种以MRI(磁共振)原理而设计的新品。通过观察人脑中

    血流的状况,大脑的活跃区域块,来判定是否有谎言行为。只是MRI技术目前还并不

    是很成熟,仍在发展当中。

    如果用普通的测谎仪和最新的MRI技术同时做实验,普通测谎仪很大概率上能够

    成功揭穿谎言。而最新技术的通过查看脑部MRI的方法,好像还无法有效地识破谎

    言。

    将来,采用MRI技术的测谎仪的精度应该会随着技术进步而提高。目前的测谎

    仪,是通过查看皮肤的出汗状况、身体的电压差等综合因素来判断人是不是撒谎

    了。不过,最终可以撒谎的是人的大脑。因此,如果能仔细查看大脑的反应的话,早晚会发现究竟有没有撒谎。

    只是现在还处在脑科学的黎明期,大脑的动作中,什么代表谎言,什么不是谎

    言,还不是很清楚。因此,虽然有根据最新的脑科学而制作出来的测谎仪,但目前

    精度还比较低。由于其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我们相信随着科学的进步,将来的精

    度应该会提高很多。

    科学也是有极限的。虽然科学每天都在进步,但有时也会出错,有时也会向不

    好的方向发展。所以说,在任何事情被称之为“科学”的瞬间,最好不要完全去相

    信它。对科学的盲目信任——才是最可怕的事情。不存在所谓的自由意志?

    自己的行动是已经被决定好的吗?

    我们每天都在自己判断,自己思考,自己生活。活到现在,你应该对此毫无怀

    疑。但是,人类真的是根据自己的选择来做决定的吗?按照以前的哲学术语,这叫

    作“自由意志”。我不由自主地想起以前的一个有名的实验。

    那是在20世纪80年代进行的本杰明·李贝特(Benjamin Libet)实验。实验的

    内容是让被实验者弯曲手腕,观察那个时候的脑活动。在这个实验中,当弯曲手腕

    时,观察到了大脑的“准备电位”。准备电位是身体将要活动时大脑先发生的活

    动。也就是说,你知道你想什么时候弯曲手腕。准备电位是什么时候产生的呢?首先记录一下那个时间点。其次,向被试验者

    本人确认“你觉得自己什么时候想要弯曲手腕的?”并记录时间。

    结果表明,在被试验者有意识地动手腕的三分之一秒前,大脑已经产生了准备

    电位。

    也就是说,首先你被告知可以在自己喜欢的任何时候弯曲手腕。然后,你表

    示“好的”,从那之后开始控制意志去弯曲手腕。但是,从大脑波形图来看,自己

    想弯曲手腕的时候,也就是在表示“好的”的三分之一秒前,已经发生了准备电

    位。据说在自己确认“弯曲手腕”的意志之前,在潜在意识中手腕弯曲的事就已经

    被决定了。

    阿尔巴罗·帕斯卡莱昂(Alvaro Pascual-Leone)后来进行了类似的实验。实

    验的内容是让被实验者随机选择是活动右手,还是活动左手。无论哪个都可以,活

    动下一自己想动的那只手。

    虽然这么说,但实际上对被实验者的大脑施加了磁力,刺激其大脑的右半球或

    者左半球。一般来说,右撇子的人大致有60%的概率活动右手。但是据观察,在磁

    场刺激右脑的情况下,80%的人会活动左手。对支配左手的右脑给予磁场刺激的

    话,不知不觉中就会活动左手。

    问题是,被试验者认为是他们的自由意志选择了活动哪只手。

    被试验者们没意识到被外部因素所操作的事实。

    会产生通过电磁波操控人行动的装置吗?

    如果把相关电磁波装置植入到手机中,用电磁波来刺激人的大脑,发出譬

    如“进入某家商店”“买下某个商品”的指令,说不定在某种程度上能操控人的行

    动。只是想象一下,都会让人毛骨悚然。

    脑科学的发展使我们明白,在产生自由意志的一瞬间之前,意志和行动就已经

    被决定了。也就是说,如果能够完全监视一个人的大脑的话,就能预先知道那个人

    会采取怎样的行动。同时,通过电磁波等的刺激,就能在其毫不知情的情况下,左

    右他的行动和选择。总觉得脑科学是一门令人毛骨悚然的科学。祈祷这些脑科学的研究成果不会被

    那些疯狂的科学家们滥用。

    那些让人感到恐怖的实验

    把老鼠与恐怖联系起来的实验

    有一个名叫约翰·华生(John Watson)的心理学家曾经进行过一场可怕的实

    验。那是对出生后刚满十一个月的名叫阿尔伯特的婴儿实行的“附加恐怖条件”实

    验。

    首先让阿尔伯特看白老鼠。当阿尔伯特想要摸老鼠的时候,在他背后用锤子敲打铁棒,发出巨大的声音来让他受到惊吓。在实验前,阿尔伯特并不害怕老鼠,但

    是经过实验后的他,不仅对老鼠,而且对兔子、毛皮大衣等任何有毛的东西都产生

    了恐惧心理。

    约翰·华生声称大人的不安和恐惧是来源于幼年时期的经历。和巴甫洛夫的狗

    (Pavlov's Dog)的实验[1]

    一样,虽然老鼠本身并不可怕,但是当他在面对老鼠而

    被巨大的轰鸣声惊吓过后,即使再没有了轰鸣声,他只要看到老鼠就会条件反射性

    地变得害怕。

    不过,这个实验最大的问题是,是否该对一个刚出生十一个月的孩子进行这么

    恐怖的实验。比起恐怖心理的验证,做相关实验的学者就像疯狂科学家一样可怕。

    约翰·华生出生于1878年,于1958年去世。如果他生活在现代的话,做这样的实验,会被以虐待儿童的罪名逮捕吧(即使大学的伦理委员会应该也不会通过这样的实验

    吧)。

    约翰·华生倡导行动主义心理学。他认为,所谓行动,基本上就是受到某种刺激

    而产生的反应。约翰·华生通过类似的实验来进行他的研究。他曾豪言壮语道:“只

    要有一打的婴儿和适当的环境,无论这些婴儿拥有怎样的才能、爱好、适应性、祖

    先、民族性、遗传等,这些因素都将无关,我都能培育出医生、艺术家、小偷,甚

    至乞丐等任何我想要的人。”按现代人的标准来看,约翰·华生就是一个典型的疯狂

    科学家。但是,约翰·华生却于1915年成为美国心理学会的会长。据说在近一百年

    前,这样的实验,不但不被看作是虐待幼儿,反而是作为最新科学而被允许。

    如果整个社会还不够成熟,不能清楚地表明“这种科学是不被允许的”的话,恐怕任何恐怖实验都会被冠以科学的名义而堂而皇之地进行。

    科学家是一个好奇心异常强烈的群体,所以很难通过科学家内部的揭发来阻止

    这种情况的发生。因此,也只有科学家圈外的人才能阻止这些疯狂行为的发生。而

    能担得起如此重任的,恐怕只有记者和纪实类作家这样的人吧。

    失去责任人就变了

    还有一个可怕的实验,是有名的米尔格伦实验(Milgram experiment)。米尔格伦实验,是通过高压电来施加疼痛的相关实验。被试验者总共有40人,对其中25人将电压提高到450伏。表面上,这个实验有教师、学生和实验者三类人物

    角色。学生角色只进入学生的房间,实验者和教师分别进入别的房间,相互之间只

    能隔着对讲机听到对方的声音。

    学生回答问题。“教师”会对回答错误的“学生”施加电击惩罚。然后实验者

    对实施电击的教师下达指示,让其在“学生”每次回答错误时,加大惩罚电压。

    实际上被试验的对象是扮演教师角色的人。学生角色和实验者角色是为了配合

    实验的知情人,实际上也并没有电流通过产生电击。实验者对扮演教师的人说“现

    在学生回答错了,请提高电压”,教师就会提高电压来电击学生。扮演学生的人就

    会假装很痛苦。学生痛苦的声音其实也是提前录好的。

    在实验进行的过程中,会出现一个有权威的博士模样的男子,并强烈地申

    明,“不需要扮演教师角色的人员承担任何责任。一切责任由大学方面来承担”。

    这样,在接下来进行的实验过程中,教师角色的所有人都将惩罚电压提高到了300

    伏。而且,有60%的教师角色把电压一直上升到最大电压450伏。

    尽管由于自己的亲手操作,让学生角色的被试验者受尽折磨。但是由于不需要

    自己承担任何责任,又有权威存在的背书,此时最基本的道德伦理观已然形同虚

    设。

    设计这个实验的理由是为了从心理学上分析希特勒的屠杀。希特勒基于优生学

    思想屠杀了许多犹太人,但参与屠杀的相关人员,真的只是因为“被命令”的理由

    而进行的屠杀吗?通过这个实验想要探究,人在被命令的情况下会妥协到什么程

    度。

    实验的结果表明,竟然有60%的人从头到尾都忠实地执行了相关的命令。另外

    40%的人虽然在很大程度上遵从了指示,但因为无法忍受良心的谴责而最终拒绝执

    行。而令人吃惊的是,没有任何人从一开始就拒绝执行命令或者退出实验。

    对于一个从一开始就宣称是“心理学实验”的实验,都无法做到拒绝其无理指

    示的话,更不用说被强行加入到唯命是从的军队里了。在不服从命令就会遭到严厉

    惩罚的情况下,在周围人都会顺从的氛围里,恐怕几乎所有人都会去执行屠杀命令吧。

    人类,本来就是一种令人恐怖的生物吧。

    [1] 巴甫洛夫的狗的唾液条件反射是经典条件反射中最著名的例子。(译者注)Part 2 关于疾病的可怕话题

    切除脑部的脑叶白质切除术

    脑切除治疗法?

    有一位叫埃加斯·莫尼兹(Egas Moniz)的可怕的医生。他也是葡萄牙的政治

    家、医生和神经科医生。他是臭名昭著的脑叶白质切除手术的发明者,并且竟然是

    1949年度的诺贝尔生理学·医学奖的获奖者。获奖理由是“发现切断前脑大脑神经对

    治疗某种精神疾病的重要性”。

    脑叶白质切除法是一种为了治疗综合失调症而切除前额叶的一部分的治疗方

    法。现在,这种手术因为完全破坏了人格而被否定了,不过,在过去的一段时间被

    认为是非常有效的,并因此还得到了诺贝尔奖。科学和医学的定论,也会随着时间

    的流逝而发生变化,以至于连诺贝尔奖都会颁错。

    莫尼兹的一生经历非常传奇。他出生于1874年,从1903年起的17年间一直担任

    国会议员,同时还兼任外务大臣。此后,到1944年,他在里斯本大学做神经学的教

    授。1927年还发明了使用X射线的“脑血管造影法”,是一位非常稳健的神经学者。

    莫尼兹于1936年和同事一起实施了脑叶白质切除手术,然后该手术不知道怎么

    就传到美国,并在那里广为流传。在美国,弗里曼和华茨两人通过“改良”莫尼兹

    的方法,开发出了一种谁都可以简单操作的脑叶白质切除手术。使用类似于冰锥的

    器具,将该器具的尖端插入鼻子顶部,搅拌大脑相关部位来进行所谓的“治疗”。

    被施行了手术后,患者就不会像原来那样痛苦了,但随之而来的是患者的人格

    丧失。患者会变得没有精神,感情没有了起伏,完全变成了另一种人格。这真是非

    常不人道的。在翻拍成电影的著名畅销小说《飞越疯人院》(肯·克西著)里,披露

    了脑叶白质切除手术的相关情况后,1975年以后,这种手术就完全不再被实施了。

    莫尼兹在65岁的时候,被原患者枪击而伤了脊髓。莫尼兹被认为是疯狂科学家

    的典型,他的名字至今仍出现在诺贝尔奖的获奖名单里。如果你去诺贝尔奖的官方网站,虽然上面写有一些像是借口的申明,但是历代的获奖者名单中,莫尼兹的名

    字赫然在目。毕竟当时一流的医生和科学家都曾称赞过他,表彰过他。

    科学的局限性

    莫尼兹获得诺贝尔奖的时间是1949年,正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刚刚结束不久的时

    候,所以为莫尼兹颁发诺贝尔奖的事情才能被世间毫无波澜地接受。不过,即使在

    现代,大概也发生着类似的事情吧。现在被认为是划时代的治疗方法,再过半个世

    纪后,可能也会被评价为疯狂科学家的肆意妄为吧。非常遗憾的是,科学技术也

    好,医学也罢,很多都是直到后世才能有最终定论的。

    人类,与其说是短视,不如说是连自己的同时代的状况都看不清楚,总是下意

    识地认为“自己能看明白”,可事实上,谁都看不明白。实际上,有相关统计数据

    表明,科学技术的“将来预测”有八成是不靠谱的,就好像预测股票价格一样。如

    果事后验证一下的话,就会发现,即使是著名的专家,也只能达到两成左右的成功

    率。

    当你看到脑叶白质切除手术所造成的悲惨案件时,可能会想“为什么当时就没

    人注意到呢”,然而,那都不过是事后诸葛亮而已。这就是科学或者人类的局限

    性。话虽如此,想想如果被一名令人景仰的医生固定在手术台上,眼前是不断在逼

    近的冰锥,那将是多么可怕的场景啊。

    食人细菌的恐怖致死率30%的恐怖细菌

    有一种叫作食人细菌的恐怖生物,它们有很多种类。比如连锁球菌,由A群连锁

    球菌引发的“重症型A群连锁球菌感染症”,因为被刊登在1994年的英国周刊杂志

    上,而成为人们的热门话题。

    感染了这种细菌的话,最初只是手脚感到轻微的疼痛,然而,在经过短短的数

    十小时以后,人就会因为脏器官功能衰竭和手脚坏死而死亡。致死率是30%。即使

    勉强保住了一条命,被感染的部分也必须要做大规模的切除手术,常常会留下非常

    严重的后遗症。

    球菌是我们身体上经常带有的细菌。比如会出现在喉咙里或者皮肤上。这也是

    为什么小孩子经常会患咽喉炎的主要原因。丹麦的研究表明,大概2%的人身体中都

    携带有A群连锁球菌。也就是说,虽然没有出现发病的症状,但并一定就没有携带有

    相关的细菌。据说,咽喉炎、扁桃体发炎,还有皮肤表面的肿瘤都是由这些细菌引

    起的。但是,平时也只是“嗓子疼”或者“皮肤表面长了痘痘”这种程度的轻微症

    状,不会对人体有太大的伤害。

    那么,什么时候会突变成重症型呢?这个目前还不是很清楚!这些细菌就在我

    们周围晃荡,虽然平时一点儿事也没有,但是某个瞬间,它们会突然发疯似的攻击

    甚至杀死被感染者。虽然不知道原因,但是一想到,如果自己和家人感染了这种细

    菌的情景,就不由觉得脊背发凉。

    会有多大的概率发病呢?令人吃惊的是,只是在日本,大概每年就有50人会发

    病。

    据推测,这种细菌会释放出和我们咽喉中的连锁球菌不同的毒素,从而致使人

    的身体受到伤害。

    当然,受伤害的程度有可能和被感染者本身的身体素质有关联。所以有的人会

    有对这种细菌有较强的抗性,有的人则较弱。但是,更详细的情况目前还不是很清

    楚。

    断头台科学化断头台是人道的刑法吗?

    人类发明了许多残酷的刑法。其中最有名的大概就是断头台吧。

    在18世纪发生的法国革命中,很多人被判以死刑。与之前的王侯贵族所不同,发动法国革命的市民们,开始寻求一种“科学的及医学上痛苦较小的砍头手段”。

    那便是断头台。

    断头台,被认为是“只会觉得脖子一紧,不会感到疼痛”的处刑方法。

    发明断头台的是一位名叫约瑟夫·吉约坦(Joseph-Ignace Guillotin)的医

    师。断头台是吉约坦的英语发音。吉约坦是内科医生的同时,还是国民议会的议

    员。在法国大革命以前,法国处决死囚的主流刑法是,将死刑犯的手脚用铁棒砸

    碎,然后绑在车轮上进行车裂之刑,相比之下,断头台算是比较人道的。

    另外,在断头台出现之前,法国有160名行刑人及3400名助手,到引入断头台

    后的1870年,仅剩下行刑人1人,助手5人。据说这6个人就接管了法国全国的死刑

    行刑。这类似于在工业革命中引入机器后,不需要那么多的人力了。无论如何,断

    头台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死刑行刑方式。

    但是,如果说断头台是科学的并且人道的话,这却是很难验证的。在学校的化

    学课上,一定会提到一位叫拉瓦锡(Lavoisier)的化学家。他被称为“现代化学

    之父”,发现了质量守恒的法则和燃烧是氧化还原反应等化学原理。可是,即使是

    那样的天才也在断头台上殒命了。虽然无法考证是不是确有其事,但传闻,拉瓦锡

    曾经对周围观看行刑的人说“在被断头台处刑后,看看我被砍掉的脑袋还有没有意

    识。如果我还有意识的话,会尽量做出反应。即使不能说话,也会用眨眼来示意。

    被砍头之后,我会尽可能持续地眨眼睛”。据说拉瓦锡被行刑的当天,他的脑袋被

    断头台砍掉后,确实眨了好几次眼睛。咦?就算被砍掉脑袋,也还残留有意识啊!

    完全不人道嘛!

    只是,当时并没有像现在那样可以拍摄影像,只凭这样一个传闻并不能成为证

    据。目睹了拉瓦锡被行刑的目击者们所遗留下来的书面资料里,也并没有任何相关

    的记述。从科学史的观点来看,这只是通过传闻而来的二次信息,并没有当事人的

    一手信息。因此,这个故事说不定是后世人们所编造出来的。而且拉瓦锡的这个实验不能再现,所以也不可能去验证。如果只是猜测的话,在脑袋被砍掉之后,血压应该会急剧下降。人在血压突然下降时会失去意识。所

    以,脑袋被砍掉的瞬间,恐怕就会失去意识。假如在几秒钟之内还有意识的话,能

    够将意识传达出去的方法,恐怕也只有眨眼睛了吧。

    如果只有脑袋的状态下,估计不能说话了吧,甚至连嘴都几乎动不了了吧。因

    为血液大量流出,大脑中的血液循环应该会停止。那样的话,大脑将失去机能,马

    上会变成类似于脑死亡的状态。但是,事实上,只有被砍头的人才知道到底发生了

    什么。他看到自己的脑袋掉了下来,觉得整个世界都天旋地转,正好看到刽子手看

    过来的眼神,想要说点什么,可是嘴巴却动不了。那至少眨下眼吧。光是想象一下

    这个场景就觉得好恐怖!

    人类的处刑史

    和断头台相关的,还发生过下面一些类似的轶事。

    同样是在法国革命中,被断头台处刑的还有一位名叫夏洛特·科尔代的女性,在

    被断头台砍头后,好像还被行刑人的助手打了个耳光。据说当时,科尔代的脸瞬间

    就红了,并以“愤怒的目光”瞪着那个助手。但是,由于处刑的时间是傍晚,所以

    夕阳的反射,或者是脸上沾上的血渍都可能会导致看起来像是脸红了。不管怎样,行刑人及其助手也会觉得倒霉了吧。明明只是工作而已,却要担上被怨恨、被诅咒

    的风险,真的是得不偿失(非科学性的推想,非常抱歉)。

    关于断头台,1905年有位名叫比尤利的博士还写了一篇论文。某位死刑犯被处

    刑时,比尤利博士委托他道:“在被行刑后,我会呼叫你的名字,如果你听得到的

    话,就眨下眼睛。”

    据说那个死刑犯,从头落下之后,数秒后被呼唤时,他睁开了眼,直视了博士

    数秒后,又闭上了眼。并且,不仅仅是一次,第二次被呼叫时,他也睁开眼回应

    了,不过,第三次时就没能再睁开眼了。

    但是,也有人对这个结论有异议,认为那只是单纯的肌肉痉挛而已。笔者个人

    认为,如果只是肌肉痉挛的话,可能会留下更多次数的“眨眼”记录,所以“意识

    会持续数秒”的观点也是有一定程度的说服力的。在相对比较接近现代的1956年,法国议会进行了一项相关实验。通过观测被砍

    了头的人的瞳孔反应和条件反射而得出的结论是,人在死后15分钟左右好像还是有

    瞳孔反应和条件反射,严格意义上来说,并不等同于还有意识,只能说明人到底是

    不是完全死亡。不过即使如此,15分钟,也是相当长的一段时间。这种情况下会衍

    生出来另一个问题,到底哪个时间点才算是真正的“死亡”呢?

    “在脑袋被砍掉后”的状态下,就算是意识只能维持几秒钟,可一旦人还有意

    识,断头台就不能说得上是人道的处刑法。法国在1981年9月废除死刑制度之前,一

    直实行着断头台的刑罚。

    不过,像日本这样的绞刑、美国等国的电椅之类的电击刑法,也并非是人道的

    刑法。绞刑的死因,并不是由于脖子被勒紧而导致的窒息,而是由脖子的骨折所造

    成的。另外,在一次电击中没有完全死亡还活着的人也是有的,所以更不能说是人

    道的。

    以前,为了写相关的小说,我曾研究过古今东西的各种处刑法。不过,人类处

    刑的历史,概括为一个词的话就是“残忍”。比如现在仍被用作口头禅的惯用语

    句“真想把那个家伙大卸八块”,历史上曾经真的有用好几匹马将一个人的身体撕

    裂成八块的处刑记录。那是多么令人震惊的景象啊。

    或者,还有使用垂直立在地面上的长棒,把人从下往上刺穿的酷刑。长度大概

    有正常人身高左右的长棒,尖端被磨圆后插在地面上。对着被绑着手脱光衣服的囚

    人,把长棒从其肛门处插进去。犯人在自身重力的作用下,会被长棒慢慢地刺穿。

    犯人会拼命地用脚支撑着身体,但是因为汗水而打滑,根本无法阻止身体缓慢地下

    滑。在经历了炼狱般的痛苦之后,长棒会冲破肠道,贯穿胃,最后从犯人的嘴里捅

    出来。真是太恐怖了!

    发明安乐死机器的医生

    在美国有一位病理学家发明了“自杀机器”。他的名字叫凯欧克因·杰克(Jack

    Kevorkian)。他发明了安乐死机器。

    他发明出来的自杀机器一共有两种,分别命名为Thanatron和Mercitron。

    Tanatos是希腊语,意味着死亡。Thanatron就是所谓的“死亡机器”。然后,Mercitron来源于是mercy,也就是慈悲,是所谓的“慈悲机器”。

    “死亡机器”需要使用药物。首先给患者安装点滴装置,进行生理食盐水的注

    射。当患者自己按下开关时,一分钟后会开始滴入硫喷妥钠。硫喷妥钠一旦进入身

    体,患者就会失去意识,陷入昏睡状态。最后氯化钾的点滴会自动地开始注射,最

    终昏睡中的患者会因心脏病发作而死亡。

    实际上,有两名癌症的末期患者使用这个“死亡机器”自杀了。虽然凯欧克因

    极力主张安乐死,但是密歇根州还是剥夺了他的医师执照。因此他再也无法获得药

    物,“死亡机器”从那以后也就再也没有使用过。据说当时这个机器的制造费用大

    概只有30美元。

    另一种“慈悲机器”是利用了一氧化碳中毒的原理。患者戴着的氧气罩连接着

    含有一氧化碳的气缸,一旦打开阀门,患者就会因一氧化碳中毒而死亡。这也是失

    去意识之后的安乐死。虽然凯欧克因极力主张安乐死,但是作为医生,制作这样的

    自杀机器并提供自杀服务,在伦理上是否被允许,在当时引起了很大的争论。凯欧

    克因于2011年6月3日去世。死刑的方法,安乐死的方法,目前还是科学和医学的灰

    色地带,到底哪种方法的痛苦更少一点,可以说是一个很难回答的问题吧。

    希特勒所推崇的优生学

    什么是优生学?

    优生学是因为纳粹德国的残暴而闻名全球的。优生学是一门可怕的学问,通过

    遗传基因的品质来判断人类的优劣,并试图排除劣等基因。

    弗朗西斯·高尔顿(Francis Galton)是这项研究的发起人。他是查尔斯·达尔

    文的堂兄。他在阅读达尔文的“物种起源”后受其影响,却不知为何会走向了优生

    学的道路。

    自高尔顿以来,有很多人都主张拥护优生学。例如,发明了电话的贝尔。贝尔

    在一个叫马萨诸塞州马撒葡萄园岛的地方,发现耳朵听不清楚或者无法发声的聋哑

    人的比例非常高,然后就得出听力障碍是会遗传的结论,并鼓励人们不要和有遗传

    性听力障碍的人结婚。这就是一种典型的优生学思维。任何去除遗传性的特质、特性的行为,都属于优生学的范畴。

    阿道夫·希特勒领导的纳粹德国,曾进行过各种各样的人体实验。在1930年到

    1940年之间,纳粹德国是基于优生学的理念来定义“不符合资格的人”,对数十万

    的人强制性地实施了绝育手术,甚至强行实行安乐死,最终残害了数万人的生命。

    此外,在美国,好像从1896年开始,康涅狄格州开始实施一项法律,内容是限

    制癫痫和智力残疾的人结婚。在日本也曾有相类似的,禁止麻风病的患者生孩子的

    政策。为了防止患有麻风病的人生育孩子,他们被强制执行了绝育手术,已怀孕的

    甚至被强制流产。

    以保护母体为目的,而强制执行堕胎的“母体保护法”,在1996年修订之前,其名称为“优生保护法”。优生学在世界各地以各种各样的形式存活了下来。

    换个形式卷土重来的优生学

    患有精神疾病和精神发育不全的人,在优生保护法中,属于被绝育的对象。虽

    然法律于1997年被修订,但这项法律直到几十年前还一直存在着。

    而现在,优生学改头换面,以别的形态大行其道。在遗传基因技术飞速发展的

    基础上,婴儿疾病的事前诊断成为可能。但这里就会产生伦理道德的问题。

    通过基因检查,医生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识别腹中胎儿是否患有遗传性疾病并

    提前进行筛选。这是一个非常微妙的问题。如果它是一种致命的疾病,你会事先知

    道出生的孩子会承受很大的痛苦。这种情况下,堕胎就成了一个水到渠成的选择。

    最近,父母双方都有某种遗传病,他们的孩子有很大的概率会患同样遗传病的

    情况下,会提前做相关的测试。例如,有一种名叫Tay-Sachs的先天性异常疾病。

    患有这种疾病的新生儿,刚生下来会像正常婴儿一样成长,但到6个月以后,身体和

    精神的发育会明显放缓,视听觉会出现异常,无法进食,多数的病患儿童会在5岁之

    前夭折(在20岁或30岁之后发病的案例也有)。

    如果父母患有Tay-Sachs病,孩子也有很大的概率会患有Tay-Sachs病,因此

    进行相关的检查会比较好。检查的内容大致为,通过人工授精的方法制作受精卵,并且在细胞分裂的阶段,抽取细胞并检查DNA。如果受精卵没有遗传Tay-Sachs病的话,该受精卵会被送回母亲的子宫。换句话说,它是已经被选择过的生命。

    用于早期发现胎儿的先天性异常的检查方法有很多,比如,通过怀孕8周的孕妇

    血液检查胎儿的DNA的方法,采取胎盘绒毛的方法,还有羊水穿刺检查的方法等。

    说到底,这是为了父母及即将出生的孩子的幸福而进行的检查,不过,有可能

    在无意识中助长了优生学。

    假设有一个人患有遗传性疾病。那么,他们的父母可能会有50%的概率患有相

    同的遗传性疾病。然后他的兄弟姐妹,他的孩子也有大概50%的概率患有遗传性疾

    病。

    当他通过相关检查发现自己患有致命的遗传病时,就会面临“把这个事情准备

    告诉谁?”的问题。

    那些根本不了解这种遗传病,甚至不想知道的亲戚们,会有一定的概率和他患

    有同样的疾病。肯定也会面临是否应该告诉医生的进退两难。从保护个人信息的角

    度来看,还存在个人隐私的问题。或者告诉亲戚是一个好的主意,但是当保险公司

    询问你相关信息的时候,应该如何回复呢?

    如果患有这种遗传性疾病,保险公司是不会允许他入人寿保险的。医生应该向

    保险公司提供他的这些信息吗?毕竟,获得这些信息的保险公司会知道他的亲属有

    很大的概率会和他一样患有同样的遗传性疾病。

    或者,当一家公司招聘员工的时候,如果公司发现他们准备雇佣,以及将来要

    花很大一笔钱去培训的这个人,可能因为遗传病会有早逝的风险时,公司是否还会

    雇佣那个人?对经常考虑风险对冲的公司来说,这种病理信息将会是他们极力想要

    获取的吧。

    本来,为了提升人类的幸福程度而发展出来的疾病治疗和早期检测预防技术,因为和现实社会没法完全隔离开来,所以总是会有相关联的优生学问题会出现。

    优生学和健康保险

    在美国曾经有过一个非常激烈的争论。日本推行的是全民医疗保险的制度,但美国却不是这样的。虽然美国前总统奥巴马在任期内极力推行保险制度的改革,但

    肯定会出现优生学相关的问题。

    假设有一个人患有遗传性疾病。他在明知自己患有遗传性疾病的情况了生了一

    个孩子,并且孩子患有相同的遗传病。“在了解遗传病风险的情况还要坚持生下孩

    子,这完全属于自己的责任,那么为什么要用其他纳税人的钱来为这个孩子的医疗

    保险费用买单呢?”这样的争论在美国应该是司空见惯吧。

    不过在日本,作者认为这种争论出现的可能性不大。因为实行的是全民健康保

    险的制度,用税收为饱受疾病折磨的人和绝症做斗争的人提供帮助,已经获得了日

    本全体国民的同意。

    但是,由于美国是一个个人主义意识非常强的国家,合理的使用税收是天经地

    义的事情,因此针对任何有可能浪费税收的行为都会产生争议。这时,优生学的理

    念就会死灰复燃,“让所有国民都接受基因检查,这样的话就会减少遗传疾病婴儿

    的出生,从而避免税金被浪费”之类的议论就可能会出现。

    优生学会加重歧视

    历史上还有过这样一个荒诞的言论。20世纪60年代,基因里带有多余的决定男

    性性别的Y染色体的人被称为“Macho”(男性荷尔蒙旺盛的人),而且多数的情况

    下“Macho=暴乱”,人们普遍认为“Macho”有很高的概率成为犯罪分子。

    虽然目前这种论调已经被推翻,但当时关于监狱里服刑人员时的一项研究申

    明,多数的犯罪分子身上带有多余的Y染色体。这是赤裸裸的优生学啊。

    另外,还有抑郁症。长期以来人们一直认为抑郁症具有遗传性,但现在并不认

    为抑郁症存在明显的遗传性。精神分裂症也是一样。

    还有一段时间,人们认为同性恋者也是由遗传决定的,但最近这种言论渐渐地

    消失了。

    当你看过这些案例后就会发现,人类似乎一直有向优生学倾斜的趋势。当这种

    趋势太明显时,就会引发各种各样的社会问题,歧视问题也会随之浮出水面。然

    后,随着法律的修正及新的研究结果的驳斥,优生学的思维方式会慢慢衰退。然而,优生学并不会消亡,而是改头换面再次以新的形态出现在世人面前。

    甚至一些有名的科学家们天真地预言道,未来的人类会为自己的孩子设计基

    因,甚至会造出超级人类。这完全就是优生学的思想在作祟。

    可怕的优生学将会反复出现。我们必须小心应对。可能在我们没有意识到的情

    况下,已经参与了很多加重歧视的行为。

    强毒性流感的恐怖

    新型流感危险吗?

    2009年,新型流感引起了很大的骚动。回过头来看,这种病毒的死亡率与季节

    性流感大致相同,因此似乎不应该会引发如此大的骚动啊。为什么会引起人们的恐

    慌呢?

    那是因为这种流感的近亲中有一种名叫“H5N1型”的怪物病毒。这是人们恐惧

    的根源。世界各地的研究人员都对“H5N1型”严加戒备。之所以如此,是因为感

    染“H5N1型”后的死亡率会非常高。原本,流感来自于禽鸟类世界。但是,禽鸟类

    的疾病很少直接传染给人类,通常是先从禽鸟类传染到猪,然后再从猪传染到人身

    上。

    从1918年到1919年间,全世界有数千万人死于“西班牙流感”。这实际上也是

    一种流感,但当时人们并不认为这是流感,而认为是一种“感冒”。此外,即使西

    班牙流感的毒性仅仅是弱毒性,就导致那么多人的死亡,那么比西班牙流感的毒性

    强太多的“H5N1型”流感该有多么的可怕。

    为了让各位读者有一个更直观的理解,我们来简单介绍一下弱毒性和强毒性之

    间的区别。

    弱毒性的流感会导致呼吸道炎症,比如说,喉咙疼,鼻子堵塞,然后它会演变

    成支气管炎,并且在严重的情况下会变成肺炎。虽然只有呼吸系统受损,但仍然会

    导致死亡。然而,如果是强毒性的流感的话,病毒会依附在呼吸器官以外的整个身

    体上,甚至会导致大出血。由于全身都会受到病毒的攻击,所以感染后,死亡率会很高。

    一周内扩展到世界各地?

    在过去,即使传染病在某个地方爆发,也有可能只在该地区蔓延,而不会扩散

    到其他地方。然而,现代由于包含飞机在内的交通网络的高度发达,感染病毒的人

    能在一周内从地球的一端移动到另一端。这种情况下,几乎没有任何方法能阻止病

    毒的扩散。为什么不能在机场就控制或阻止病毒的扩散呢?

    这是因为当疫情被发现,并且知道病毒正在传染扩散的时候,有人已经携带着

    病毒离开了。在世界的某个地方,当新型流感“H5N1型”的感染被发现的时候,可

    能已经有人带着该流感病毒乘坐飞机来到日本。现代人的移动速度比起以前快了很

    多。

    正因为如此,甚至有的研究人员认为,2010年流感爆发时,在机场施行的温度

    测试对防止疫情扩散没有任何作用。

    如果“H5N1型”的新型流感爆发的话,在最坏的情况下,只是日本的死亡人

    数,就可能会达到64万到210万人之间。日本整体的GDP将会面临大概4%的损失。

    那么,能采取什么样的措施呢?在“H5N1型”爆发的情况下,据说厚生劳动

    省[1]

    储备了大概1000万人份的预防疫苗。这仅有的1000万人份疫苗的发放顺序是,首先是相关的医务人员。在医院工作的医务人员拥有优先权是毫无疑义的。然后,就是国会议员及政府官员会优先接种疫苗。不幸的是,这些储备疫苗里并没有普通

    民众的份。

    针对剩余的1亿民众,厚生劳动省的对策是,在“H5N1型”感染者发病后,为其

    服用达菲[2]

    或其他抗流感病毒的药物。但是,病毒是会不断地变异,一些具有达菲

    抗性的病毒将会出现。关于“H5N1型”,虽然最初推测达菲能够有效地克制它,但

    由于“H5N1型”还没有在人类世界大规模爆发,我们也无从知晓达菲是否真的有

    效。这就是一场捉迷藏的游戏,病毒变得具有药物抗性只是时间早晚的问题。

    日本预防政策的摇摆不定关于“H5N1型”,现在被称为“H5N1型禽流感”病毒。现在只是在禽鸟类之间

    传播。

    然而,从禽鸟类传染到人类身上也是很有可能的。这是因为许多流感病毒能在

    没有经过猪中转的情况下,直接传染到了人的身上。然而,目前还没有发现病毒从

    一个人传染到另一个人身上的例子。不过,似乎出现过一些疑似病例,但由于看不

    到相关数据,最后也不了了之了。不过至少在日本没有发现此类病例。

    如果“H5N1型”能在人和人之间直接传染扩散的话,那将是非常可怕的事情。

    那时流感的名字也就从“禽流感”变为“新型流感”。现在主要还是禽鸟类到禽鸟

    类之间的传染,仅有极少数直接从禽鸟类到人类的传染。那种情况下,只要隔离被

    感染的人就好了。然而,一旦“H5N1型”进化到可以在人和人之间相互传染的话,就很难控制了。短时间之内,病毒就会蔓延开来,导致很多人死亡。

    目前,我们时不时会听到或看到,感染禽流感的禽鸟被大量杀死的消息,因为

    除此以外没有任何对策。除了杀死所有疑似患有禽流感的禽鸟,别无选择。然而,它已经在禽鸟类世界中肆意横行了,进入人类世界将只是时间的问题。

    这就是为什么提前做准备是非常关键的。事实上,不同的国家所采取的应对措

    施也不同。为了预防,有的国家会直接接种“H5N1型”的疫苗,有的国家会在流感

    爆发后,使用“H5N1型”的病毒做成疫苗。日本好像还没有正式决定采取哪种应对

    措施。

    譬如美国就认为“预防是不可能的”。为了预防,将使用目前的“H5N1型”的

    病毒制作疫苗,但是,病毒有突然发生变异的可能性,即使制作大量预防用的疫苗

    也无济于事。这是美国人的思维方式。

    然而,比如瑞士会采取不同的应对方法。首先给全国国民打预防性疫苗。瑞士

    认为,这样做的话,“即使发生一些病毒突变,死亡率也会下降”。

    日本是采取美国式的预防策略还是瑞士式的预防策略,目前还没有定论。确实

    很难下判断。假设按瑞士的预防策略来的话,为了制作预防疫苗,需要花费巨额的

    资金。如果疫苗没有效果的话,那么必须有人来承担责任。但是,每个人的费用是

    1000日元左右。也就是说,每个人1000日元就能买个安心?就算这些都白费了,也没人会因此被问责吧。

    不过很遗憾是,在今天的日本,肯定会谴责相关的负责人吧。恐怕厚生劳动省

    的官员和委员会相关人员会被问责吧。或许他们会被冠以“浪费纳税人税金”的罪

    名而被弹劾吧。因此,我想没有人会愿意承担这种风险。

    一旦流感蔓延开来……

    如果致命的流感疫情出现的话,日本制造疫苗需要半年左右的时间。换句话

    说,在半年时间里,人们必须靠自己的力量生存下去,预计会有64万至210万人会因

    为流感而丧生。一旦你成为这死亡人群中的一员,就万事休矣。

    目前还处于边境防御战的阶段。为了防止禽流感从鸟禽的世界入侵人类的世

    界,一旦在养鸡场发现疫情的话,所有的鸡都会被处理掉。也许有人会这么

    想,“是不是做得太过了?”其实不然,如果你不采取措施防止传染,流感马上就

    会在人类的世界开始蔓延。

    然而,这是一个只需要一周时间,流感就能从地球的一端传染到另一端的时

    代,如果其他国家没有采取适当的措施,结果也是相当严重的。发达国家在发现感

    染者时,相关信息一定会被公开并对感染源进行封锁,但是在一些发展中国家则并

    不一定如此,相关信息可能会被隐藏,甚至会被销毁。这样的话,总有一天“H5N1

    型”会入侵人类的世界!不,或许在某个地方已经入侵成功了。因为是席卷全世界

    的传染病,所以国家间的信息隐瞒才是最可怕的。

    故意制造通过空气传染的强毒性病毒

    2011年9月以后,两组动物实验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荷兰和日美联合的研究

    小组,制造了一种通过空气让雪貂之间相互传染的“H5N1型”变异病毒,并把包含

    详细实验数据的论文向世界性权威杂志的《科学》和《自然》投了稿。

    日美联合研究小组尝试将“H5N1型”病毒的一部分加入到2009年的新型病毒

    里。其结果是,雪貂之间传感染率明显上升了,不过,该病毒并没有强毒性。

    此外,荷兰的研究小组则是稍微修改了一点“H5N1”病毒的遗传基因,并向雪貂直接喷射了该病毒,结果显示,致死率明显高了许多。但是,据说该病毒还不具

    备通过空气传染的能力。

    问题是,是否应该公布这些危险实验的详细数据及结果。《科学》杂志是任何

    人都可以在书店买来读的。万一,想制造生物恐怖袭击的恐怖分子,参考了该论文

    创造出了“杀人病毒”的话,就可能造成无法挽回的局面。

    目前,生物实验室的安全水平分为四个级别。

    等级1是以“正常情况下不会造成健康的成年人生病的微生物”为实验对象,如

    果有白色外套和手套的话可以进行研究。

    等级2是以“能引起轻度疾病(可治疗的)的病原体”为实验对象,例如脊髓灰

    质炎病毒和季节性流行性感冒等,研究条件要具备安全柜、限制随意访问的实验

    室。

    等级3是以“能引起重度疾病(可治疗的)的病原体”为实验对象,例如结核杆

    菌和炭疽杆菌等,要求对废弃物和工作服进行除染。

    等级4是以“能引起重度疾病(无法治愈的)的病原体”为实验对象,例如埃博

    拉出血热病毒和尼帕病毒等,需要具备供氧的正压式人体防护服。

    此次的“H5N1型”病毒,是在等级3的实验室里被研发出来的。虽然从实验室出

    来的时候,采取淋浴的方式来杜绝试验室内的空气及细菌泄露出去,但总是觉得令

    人后怕。

    据说要达到等级4的话,需要采购高昂的实验室设备,因此研究目前处于停滞阶

    段。

    经过大规模的讨论后,这篇论文被同时刊登到了《科学》杂志和《自然》杂志

    上,这个事例再次警示我们,科学有与恐怖活动仅仅一线之隔的风险。小儿麻痹症活疫苗的悲剧

    活疫苗的使用仅限于日本?

    小儿麻痹症(急性灰白髓炎)是婴幼儿患病率较高的疾病。这是一种会破坏人

    中枢神经系统的可怕疾病,其具体的症状是,类似感冒症状之后的四肢瘫痪。

    尽管目前的日本已经根绝了自发的小儿麻痹症,但是每年大约还是有4个人会发

    病。发病的原因是集体预防接种。明明是为了保护孩子的健康而打的预防针,为什

    么会出现感染者呢?

    日本直到最近还在使用小儿麻痹症的活疫苗。因为活疫苗[3]

    是稀释了小儿麻痹症病毒而来的,所以还残留着毒性,还是有很小的概率会引发疾病。根据日本厚生

    劳动省发表的数据,发病的比例为每440万人中会有1人发病。据WHO发布的数据显

    示,每100万人中就有一个人患有小儿麻痹症。

    危险不仅仅只是如此。接种的时候,是婴幼儿直接口服的疫苗,其家人有可能

    会从孩子的粪便中感染病毒。比如,某个特定年代出生的母亲,因为没有口服过小

    儿麻痹的疫苗,没有相关病毒的免疫力。那样的话就有可能通过孩子的粪便而感染

    了小儿麻痹。这真是一个可怕的事情,而目前在发达国家中,依然使用着活疫苗的

    也只有日本了。

    而其他很多国家,早已更换为灭活疫苗。“灭活性”意味着病毒失去活性,是

    非常安全的。挪威和瑞典从半个世纪前就开始导入,即使导入慢的美国,在2000年

    前也全部更换完了。可是,只有日本迟迟没有更换为灭活疫苗。

    造成的结果就是,在发达国家中只有日本还存在小儿麻痹的病例。

    即使一年只有4人发病,那4个人也会留下后遗症。虽说是每440万人中才有1个

    的低概率事件,但对患病的孩子及其父母来说,瘫痪的痛苦会伴随他们一生。如果

    人生只是被单纯按照数字和概率来计算的话,就太没有人性了。为什么即使在时间

    和金钱都足够富余的情况下,日本也没有把疫苗更换为灭活疫苗,而是强迫国民走

    向需要面临终身瘫痪的可怕赌桌呢?

    我家在2010年生了一个女孩,所以在2011年的3月和4月自费打了从国外进口的

    灭活疫苗,避免了这一风险。可能是对日本政府迟缓的决策不抱希望了,在日本,儿科医生已经开始从海外进口灭活疫苗进行接种了。接种两次的话,感染的可能性

    会变得非常低。在幼儿园里,被周围喝了活疫苗的孩子粪便感染或者其他形式感染

    的风险也大大降低。

    为什么不引入灭活疫苗呢?

    既然活疫苗这么危险,那为什么不引入灭活疫苗呢?厚生劳动省为什么没有采

    取任何行动呢?据推测,过去由于疫苗副作用的问题,国家被起诉,甚至有好几次

    被判支付赔偿。所造成的结果就是,厚生劳动省打算尽量减少被抓住痛脚的疫苗来

    降低风险。也就是说,如果增加疫苗数量的话,产生副作用的概率就会增加,甚至面临再次被起诉的风险。估计日本政府非常抵触这件事情吧,所以涉及政治因素的

    疫苗政策才远远落后于其他国家。

    这是个比较复杂的问题。任何疫苗都有副作用。即使灭活疫苗,也不能断言绝

    对没有副作用。如果与其功效相比,不利的副作用较小的话,大多数情况下疫苗都

    会被许可的。但是,如果有副作用发生了,厚生劳动省被起诉并被判处赔偿的话,厚生劳动省里的相关负责人也会被追究责任,其结果可能是国家对疫苗的引入变得

    更加慎重了。

    另一个让人半信半疑的推测就是,因为在海外灭活疫苗被实用化,如果直接进

    口的话,日本的制药公司将无法从中获利。在日本的制药公司开始制造灭活疫苗之

    前,作为国策有可能是不会引入灭活疫苗的。

    虽然已经比其他国家晚了很多,但是在厚生劳动省的要求下,日本的制药公司

    也终于开发了含有四种疫苗的混合疫苗,也就是白喉、百日咳、破伤风,还有小儿

    麻痹一起的混合疫苗。在2012年的时候,仍处于审批的阶段,有可能在将来取代小

    儿麻痹的活疫苗。

    在今天的日本,不仅仅是孩子,即使是成人也应该根据自己掌握的科学及医学

    知识,来决定接种何种疫苗。把什么决定权都交给国家并不能很好地保护自己重要

    的家人。在调查过其他国家的情况基础上,找个值得信赖的医生商量一下或许是个

    不错的选择。看着自己年幼的女儿,一想到因为国家的政策失误,这个孩子的四肢

    有可能会瘫痪,就觉得后背发凉。

    [1] 日本负责医疗卫生和社会保障的主要部门。(译者注)

    [2] 用于治疗流行性感冒的药物。(译者注)

    [3] 又称减毒活疫苗。(译者注)Part 3 关于宇宙的可怕故事

    穿着便服进入宇宙空间会如何?

    人类无法在外太空生存的原因

    这个话题可能来得有点突然,如果宇航员穿着便服进入宇宙空间,会怎么样

    呢?实际上,这样的场景出现在了斯坦利·库布里克(Stanley Kubrick)导演的科

    幻电影《2001太空漫游》(2001: A Space Odyssey)(原著:亚瑟·C·克拉克Sir

    Arthur Charles Clarke)中。主人公中了人工智能HAL的圈套,结果陷入毫无保

    护措施的太空“裸游”状态。也许您看过这部电影,那样的事情真的有可能么?追

    求真实感的库布里克导演应该不会欺骗大家,但仍然还是想问,真的能做到太

    空“裸游”吗?

    另外一部影片讲的不是太空,而是火星。主人公被扔到火星表面,脸部膨胀,眼珠就要蹦出来的科幻电影《宇宙威龙》(英文原名为:Total Recall,原著菲利

    普·K·迪克 Philip K. Dick)。如果说“火星大气稀薄,气压很低”,那么跳进近

    真空状态的宇宙中,眼球会瞬间飞出,身体也必会爆裂。究竟,这两部电影所描述

    的场景哪部是真实的?

    让我们把它看作一个科学问题。如果,宇航员出于某种原因必须从宇宙空间站

    出去,当然,他马上就会死去。那么,他大概多久会死去?死因是什么?关于此有

    几种不同的假说。

    假说①由于宇宙空间是真空,因此身体会爆裂而死。

    假说②由于宇宙空间的温度是零下270度,因此会被冻死。

    假说③由于宇宙空间没有空气,因此会窒息而死。

    读者您认为哪个是正确的答案?

    答案是,假说③的窒息死。因为宇宙空间是真空,如果人类在没有任何防护措施的状态下从宇宙空间站走出来,那么会因肺中的空气膨胀而受到损伤。但是,却

    不会因此而迅速死亡。此外,由于人体皮肤非常强大,即使进入真空状态,皮肤也

    会保持坚韧不裂。

    那么,不是被冻死的原因是什么呢?事实上,宇宙中的温度确实是零下270度,但是为了让我们能够感受到寒冷,热量必须通过空气散出。由于真空中没有空气,热量很难传递,所以不会那么容易变冷。换句话说,没有可以带走热量的导体。

    如此一来,结果就是人类宇航员会因为没有空气,在大约两分钟内窒息而死。

    在窒息死亡之后,身体逐渐变冷并且会膨胀。但是,由于无法用人类进行实验,所

    以实际上也无法进行验证。

    根据NASA(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的理论研究和动物实验(这种动物是什么并

    不为人知),将该实验动物活生生地扔到宇宙空间中后,很明显其肺部会膨胀而受

    损,然后因为极速的减压会患潜水病。

    还有一种假说认为,血液中会形成气泡并且沸腾。但在极短的时间内血液是不

    会沸腾的,并且皮肤也不会崩裂。结果就是会由于没有空气而致命。

    这样一来,类似于科幻电影《2001太空漫游》中的场景一样短时间的宇宙空间

    暴露的话,还是有可能的。果然库布里克导演在坚决地做科学的并且真实的电影

    (或许本来应该说原著是真实的,不过电影画面的缜密性也是在实在令人敬佩)。

    不过,在宇宙空间中似乎最好是要闭着嘴巴,因为唾液会有沸腾的危险。然后

    眼睛也一样需要闭上,因为眼泪会蒸发。如果你闭上眼睛,捂住嘴巴,并且屏住呼

    吸,那么跳一下很可能就能到达100米左右的距离。

    此外,宇宙空间中最可怕的事情可能是来自太阳的直射阳光。很多宇宙射线都

    来自太阳。宇宙射线是包括γ射线等在内的放射线。

    总之,强烈的放射线的辐射,会对皮肤和眼睛产生危害。被关在宇宙飞船外

    面,然后不得不从另外的舱口再进入的场景,想想就觉得恐怖至极。不过如果按照

    NASA的研究来看,有两分钟左右的求生时间,说不定在这两分钟时间里能找到活路

    呢。去时美好,归来可怕——黑洞

    黑洞是如何产生的?

    说到宇宙中可怕事物的代表,非黑洞莫属。黑洞是恒星的终点。比太阳大很多

    倍的星球在其能量全部燃烧殆尽后,会引发超新星爆炸,星球被炸成碎片后,突然

    打开的“时空之洞”就是黑洞。

    在解释为什么黑洞可怕之前,先简单地浏览一下恒星燃尽能量后变成黑洞的过

    程。

    恒星的内部是个“熔炉”。在那里,首先会燃烧最轻的氢,如果氢气没有了,接下来就燃烧氦。就按这样的顺序,燃料一个接一个地改变。虽说是熔炉,但和钢

    铁厂有很大的不同,“燃烧”这个词也是用来进行比喻的。在恒星的熔炉里发生的

    反应,应该叫作核聚变。

    在地球上,核聚变反应堆还尚未投入实际使用,但简而言之,太阳发出光的原

    理就是核聚变。当小小的原子核融合在一起成为别的大原子核的时候,多余的能量

    会被释放到外面。

    核聚合的原理就是爱因斯坦的“E=mc2”公式。“E=mc2”与牛顿的“F=ma”被

    一并称为是世界上最有名的公式。E是“能量”,“m”是质量(这里的质量请理解

    为重量)但是,从地球到月球时,质量不变的情况,月球上的重量只有地球的六分

    之一。在科学上应该正确地区分使用的语言,但是如果太过严格地区分的话,就会

    渐渐变得可怕,所以在本书中,会灵活地使用相关词汇。“c”是光速。光速为每秒

    30万千米,或者说是90万马赫(音速的单位)。经常能够看到理科系的学生穿着印

    有这个公式的T恤走来走去,其实这个公式是个非常可怕的公式。

    这是因为,当1克重量的物质全部转换为“E=能源”的话,需要乘以“c”的平

    方,即使质量只有1克也能产生庞大的能量。这个“庞大”会令人感到恐怖。

    在核聚合中,小原子核之间融合的时候,质量会减少。也就是说,一部分会消

    失。虽说如此,也并非完全消失,而是作为“E”(能量)释放到周围。根据爱因斯

    坦的公式,能量来自于核聚合。只是,即使不断“燃烧”,只有到铁为止——元素才能通过核聚变产生能量。

    从轻的元素开始燃烧,虽然有时会导致初期的爆炸,不过,顺利的话,较轻的元素

    会被全部燃烧,最后就只剩下铁的“燃烧残渣”。燃烧到铁的话,已经没有可供燃

    烧的能源了。燃尽了能源,恒星将不再发光并死去。

    当所有能量都耗尽时,从恒星内部再也不会有能量出来。在恒星还在星光闪耀

    的时候,因为从内侧核聚变的能量被释放到周围,所以对周围会产生一个压力。就

    像使气球膨胀的氦气的压力超过周围空气的气压一样。

    当来自氦气的压力消失时,气球会在周围空气的气压之下收缩。恒星的状况几

    乎和气球完全相同,如果恒星停止发光,它会随着自己的重力而缩小。

    这也是个想象一下都觉得可怕的光景。设想一下,在地球上,地面一齐崩塌,落入深渊底部的场景,是多么的恐怖啊。接下来,想象一下,太阳表面出现同样坍

    塌的情景。以及,重量是太阳的10倍或者1000倍的巨大的恒星表面由于重力崩溃的

    画面,可以算得上是宇宙规模级的恐怖吧(顺便说一句,地球和太阳因为质量相对

    较轻,不会因为重力而崩溃,所以不用担心)。

    随着恒星逐渐缩小,小小的原子也会被压碎。最终当被压缩到一定程度时,会

    反弹回来。无论怎么压缩,原子核的部分还是很硬的,就像无论孩子把棉花糖捏扁

    到何种程度也不能让它小到完全消失,一定会在某个时候突然地反弹回来。

    这种反弹就是超新星爆炸。超新星爆炸所发出的光是非常明亮的,日本平安时

    代末期的藤原定家也留有“夜晚变得像白天一样明亮”的记录(这里的记录不是他

    的亲眼所见,而是他收集记录的一些口头传说)。顺便说一下,超新星爆炸有很多

    种,这里描述的场景不过是其中之一。

    只许进不许出的“事件地平线”

    超新星爆发之后会诞生黑洞。在时空中突然一下子打开一个洞的状态。大概的

    状况就好比太过沉重的物体过分地集中在一个狭小的地域,所造成的结果就是形成

    了一个洞。

    用锥子把力量集中在一点上,木材就会被打开一个孔。相类似地,在时空中一点聚集了足够的能量也会打开一个洞。

    黑洞的周围会存在“事件地平线”。事件地平线是一个边界面,哪怕只是跨入

    那里一步,也再也无法逃出来。

    和星球表面一样,黑洞也有表面。在星球的表面是,各种各样的物质凝固形成

    地面,也有大气层和大气的表面。

    黑洞的表面则是存在的“看不见的表面”。那就是事件地平线。这个表面虽然

    眼睛看不见,但是一旦越过了,就意味着再也不能出来了,所以也被称为“宇宙陷

    阱”。的确是“只许进不许出”。

    此外,由于某种原因,即使越过那个边界面进入黑洞的内侧,也不会意识到越

    过了事件地平线。如果乘坐宇宙飞船进入那里,通过事件地平线的时候,什么也感

    觉不到,也不会有突然重力变强的感觉。

    事件地平线存在于距离黑洞中心相当远的地方。但是,当穿过那条线(严格说

    来是面)的时候,宇航员是不会注意到的。

    在科幻电影和动画片里,黑洞都是用一个大的黑孔来表现。原本“黑洞”这个

    名字的由来是指“连光都无法从那里出来”的意思,所以看上去是黑色。

    所谓看上去是黑色,换句话说,也就是无法看见。那么我们怎么观测黑洞呢?

    如果黑洞有一个相伴随的恒星(双星系统),在彼此的周围不断地旋转的同时,黑

    洞会从那个相伴随的恒星上连续不断地吸取物质,简直像吸血鬼一样。只不过吸取

    的是物质而不是鲜血。

    当物质被黑洞吸入的时候会变得非常热,会对周围放射出包括X光线在内的各种

    各样的东西。通过捕捉X射线,就能知道“这一颗恒星在被吞噬”。进而推断出,那

    个在吞噬恒星的物体是黑洞。因此,黑洞是不会直接看见的,是通过间接地推测来

    判定它的存在(将来,以被吸入气体的光辉作为背景的情况下,说不定就能够直接

    看见事件地平线的“轮廓”了)。

    让我们来思考一下宇航员即将飞往遥远宇宙的例子吧。如果宇宙星空图上标注

    有黑洞的位置的话,还可以避免被黑洞吞噬。但是,宇宙的所有黑洞未必都出现在宇宙星空图上。即使在地球上,不是也有“没有被标注在地图上的岛”吗?

    如果不知道黑洞的位置的话,就会在不知不觉中越过事件地平线。然后,过了

    很长时间才会意识到“好像有点不对劲”。但即使试图改变宇宙飞船的方向,也已

    经是徒劳的。虽然想调转航向原道返回,但只会被吸到黑洞的更深处,再也回不去

    了。

    当得知自己在不知不觉间越过事件地平线时,宇航员肯定会越过恐惧而直接处

    于绝望的状态。已经再也不可能见到自己的家人和朋友了,甚至连通知他们“自己

    掉进了黑洞的事”都做不到(通讯电波也是光的一种,所以也无法传播到黑洞之

    外)。

    那情景就像顺着瀑布落下的船一样。河的下游就是瀑布。在瀑布的周边,水流

    的速度会加快。乘坐小船的情况下,在某个时候段,用全力划动船桨的话还有一线

    希望能掉头返航,不过,当超过某个临界点的时候,就只有被瀑布吞没。

    黑洞的事件地平线和瀑布的那个临界点相同。如果能及时发出“越过这条线是

    危险的”之类的警告的话该有多好啊,但事实上,预先的危险警告根本不存在。有

    的只是黑洞那突然打开的,等待宇航员主动落网的陷阱。

    人被挤压成意大利面的恐怖

    读到这里,觉得不是太可怕的人也许会从容地认为,“只是不能返回原来的世

    界而已,并没有直接死亡,结局还不算太坏吧”。但是,黑洞里还潜藏着更可怕的

    秘密。

    那黑洞里面到底是怎样的呢?事实上,到现在还不是很清楚。但是,有研究人

    员,对假设越过“事件地平线”进入黑洞的宇航员的情况,进行了理论性的推算。

    在刚越过事件地平线之后,重力还不是很强,宇宙飞船还能保持原来的形状。

    可是,即使飞船调转航向,全力向反方向航行,也只会被不断地拉向黑洞的中心。

    并且,随着逐渐接近中心,重力会越来越强。

    那样的话,宇宙飞船就会被像称作“潮汐力”的“大手”抓住了一样,被它的

    力量任意摆布。潮汐力是天体附近必定会存在的作用力,原本是指在月球的影响下导致地球上的海洋会潮涨潮落的力量。

    在地球上,朝向月亮部分的海平面会升高,而背对月亮部分的海平面也会升高

    (意外的盲点)。这就是潮汐力的特征。也就是说,当有一只“大手”抓住地球并

    用力握紧时,导致物质从“大手”的大拇指侧和小拇指侧被挤压出来的力,就是潮

    汐力。

    之前发生过一起,休梅克·列维彗星(Shoemaker Levi)经过木星附近时分裂

    开来的事件。这是因为小小的陨石经过巨大的天体附近时,被木星的潮汐力撕裂

    了。黑洞的情况也类似,接近中心部的话,潮汐力会变得非常强大。

    宇宙飞船进入黑洞的结局其实是非常可悲的。由于被潮汐力的“大手”握住,前后会被拉长。最终会被挤压到分子水平,像意大利面那样延伸开来。构成宇宙飞

    船和人类的所有分子会被挤压成长长“念珠”,然后就像意大利面一样,被拉进黑

    洞中心的深处。

    我不知道黑洞的中心是什么样的。据说,里面有一个被称为“奇点”的东西。

    所谓奇点,就是能量和温度变得无限大,一般的物理法则都不能解释的奇异点。

    换句话说,也就是说“不知道会变成什么样”。只不过,奇点是在数学及理论

    上被推测出来的东西,也有可能根本就不存在。

    另外,也有另一种观点认为,黑洞的中心是和别的宇宙相连接的。如果能连接

    到另外的宇宙空间的话,将会形成一幅奇妙的景象。

    ◆ 宇宙从黑洞中诞生?请参照上方的图。把黑洞看成一个漏斗,到最底部时,管部会被拉伸(①),断裂开来(②),宇宙被分割。

    最上面有我们的宇宙,有从孔洞延伸出来的黑洞长管,长管裂开的话就是另外

    的一个宇宙。还有一种假说认为,这另外的宇宙的不断扩大的样子就是“宇宙大爆

    炸”。这个宇宙被命名为“子宇宙”,也就是宇宙的孩子(child universe)。已经

    成为分子状态(形似意大利面)的宇航员身体和宇宙飞船,有可能再次在另外的宇

    宙中,通过大爆炸被重新转换成纯粹的能源而释放出来。如果真的到了那一步的

    话,已经不知道是应该害怕,还是应该满怀希望。

    黑洞可以人为制造吗?

    以上的解释不过是一个理论上的假说。在没有人探索过黑洞的前提下,谁也不

    知道黑洞的真相是什么(即使能去探险,也无法再回来)。即使向黑洞发射代替人

    观察的观测装置,由于观测装置的电波无法被传播发出,所以也无法知晓黑洞的内

    部到底是什么样的。

    如果将来科学发展到一定程度,应该是有可能人为地制造出黑洞的。因为在时

    空的某一点上聚集巨大的能量的话,黑洞就能被制作出来,所以也并不是极其困难

    的事。在法国和瑞士国境的CERN的研究所里有大型强子对撞机(大型基本粒子加速

    器)。在这里,将质子在隧道中加速,并使之正面碰撞。那条质子隧道全长约27千

    米,大约相当于东京山手线[1]

    的全长。以99.99%左右的光速使质子相碰撞。这样一

    来,据说就可能会形成一个小小的迷你黑洞。

    只是,由于那个黑洞太小,可能一转眼就会消失不见。著名的物理学家史蒂芬·

    霍金博士也说过,伴随着时间的推移,黑洞会消失掉。

    从黑洞的周围,也就是事件地平线上,会漏出一点点放射线。这是“量子力

    学”领域的相关计算所得出的结果,并以霍金博士的名字,将这种放射线命名

    为“霍金辐射”。向周围放射能量,就是说明能量在减少。能量减少的话,黑洞就

    会变小,直至最后完全消失。所以小的黑洞会在短时间内消失。

    如果没有霍金辐射的话,在地面实验室里制作出来的黑洞将“只会不停地吞

    噬”。假设黑洞能通过不断地吸入物质而逐渐变得大的话,小小的黑洞会没有限制

    地持续吸入周围的东西,首先会吞噬研究所的建筑物和人,变得更大,然后吞没瑞

    士和法国,最后说不定会吞没整个地球。这太吓人了,不是吗?

    可是,如果霍金辐射的机制正常运转的话,就不会发生这样的悲剧。大多数物

    理学家认为存在“霍金辐射”,并声称,即使是产生了迷你的小黑洞,也会在它吸入周围物质之前就自然地消失。

    只不过,并不是所有人都相信这个理论,就有人在美国的夏威夷州提起了诉

    讼。前任美国原子能安全检查官主张:“一旦出现小黑洞,就有可能导致整个地球

    被吞噬。应该立即停止这种实验”,并向法院起诉,禁止相关实验。审判的结果

    是,“CERN的计算结果是可信的。假设形成黑洞,也会由于霍金辐射而消失,因此

    不用过度担心”。

    但是,万一因为某种原因没有发生霍金辐射的话,会变成什么样呢?一丝不安

    仍然存在,还是有点可怕!

    在我们的银河系中心也有……

    黑洞可以用公式来进行说明。如果知道黑洞的重量,黑洞消失的时间也就可以

    计算出来。如果黑洞越重,它消失所需要的时间就越长。因此,大到一定程度

    的“流浪黑洞”在银河系中移动时,一旦进入太阳系的话,我们就会很危险。因为

    这些大黑洞需要几亿甚至几十亿年的时间才会消失,所以非常危险。只不过,大的

    黑洞的话,应该比太阳都重得多,如果它们接近太阳系的话,所造成的影响,通过

    天文观测,应该是能够事前观测到的。另外,就像F1赛道那些的急剧弯曲的弧度一

    样,靠近黑洞的天体会急速地改变方向,离开黑洞的情况也有很多,并不一定全部

    被黑洞吞噬。

    顺便说一句,在我们所处的银河系的正中央,就有一个黑洞。这个黑洞的质量

    是太阳的数百万倍。因为太过巨大了,以至于无法想象它的真实大小和重力的强

    度。对于它周围的星球来说,巨大的黑洞是个非常大的威胁,但是对于位于银河系

    边缘的太阳系来说,因为距离黑洞太过遥远,应该不会直接受到来自黑洞的任何影

    响,所以可以相对安心一点。首先应该担心的是朝太阳系方向移动的流浪黑洞吧。

    星系和星系之间的碰撞?

    再继续说说星系层次的可怕故事吧。

    在我们居住的银河系的旁边,有一个仙女座星系。银河系和仙女座星系是通过

    引力相互吸引的,因此两个星系的距离也越来越近,并且会在将来碰撞在一起。相互靠近的速度是大约每秒300千米,通过计算,大约再过30亿年两个星系就会碰撞在

    一起。

    什么?这个银河系会撞上旁边的星系?是的,没错。当然,在你我的有生之

    年,并不会看到这一幕,但大体上可以肯定这两个星系会相撞。只是不知道,人类

    是否能够存活到那个时代。

    然而,即使两个星系相互碰撞在一起,有趣的是,星球几乎不会相互碰撞。在

    各种银河系相关的照片中,银河系看上去似乎有许多星球密集地聚集在一起,但实

    际上它是非常空旷的。因此,即使星系相互碰撞,构成星系的星球之间也几乎不会

    碰撞。就类似政权交替的这种感觉吧。即使国家整体发生巨大的变化,国民的生活

    也不会有太大的变化。虽说如此,星系的形状也应该会发生变化,例如从当前的旋

    涡星系变为椭圆星系之类的重组应该会发生吧。

    如果星系互相融合的话,星系中心处的巨大的黑洞也有可能会融合,形成一个

    更大的黑洞。实际上,宇宙中充满了巨大的黑洞,到处都有大型的黑洞。然而,为

    什么星球会聚集在巨大的黑洞周围成为一个星系,为什么会形成一个巨大的黑洞之

    类的详细原因我们并不知道。

    这个星系碰撞的故事,乍一看好像很恐怖,但实际上可以说是并不那么可怕。如果外星人真的存在的话

    与地球相似的五颗行星

    目前,开普勒太空望远镜正在观测着太阳系外的行星。这架望远镜是由NASA发

    射的,它紧随着地球围绕太阳公转的轨道而运行。

    开普勒太空望远镜对太阳系外的类地行星进行探测时,于2011年2月发现了54

    个太阳系外类地行星。也就是说,有生命可能性的行星有54个。

    此后,有宜居带存在的行星也逐渐被发现(因为发现的速度太快,在写这本书

    期间,状况时刻在发生变化)。顺便说一下,太阳周围唯一的宜居带就是地球。

    水星和金星因为太靠近太阳,所以水会变成水蒸气。然而火星又因为离太阳太

    远,水会结成冰。像地球一样水以液态形式存在,可以孕育生命,并且与恒星的距

    离适当,这被称为宜居带(habitable zone),也就是一个生物可以居住的地方。

    太阳系以外的类地行星,因为其与地球非常相似,那么有太阳系外生命体存在

    的概率就大大提高了。

    听了这个观点,很多人都会兴奋吧。但是,有科学家主张这是可怕的事情。那

    就是史蒂芬·霍金(Stephen William Hawking)博士。他的主张如下:

    假设在某个行星上,真的存在着生命体。该生命体也是高等生物,可以制造各

    种各样的机器的生物。我们完全无法保证他们的文明程度比我们低。甚至他们的文

    明程度压倒性地高于我们。假设他们已经掌握了某种人类未知的科学技术,并以此

    开发出来可以在宇宙中远距离移动的方法。如果他们的文明程度发展到那种程度的

    话,那么他们很有可能也会拥有强大的破坏性武器吧。

    咦?越来越可怕了。

    可接触的外星人是……

    如果他们来到地球会发生什么呢?回顾历史,当先进的文明(所谓先进的,有各种各样不同的标准,在此我们以

    使用科技武器的水平为标准)遇到落后的国家,毫无疑问,落后的国家将成为其征

    服的目标。诸如西班牙在南美洲所做的事情,或者是从非洲带走大量奴隶的先例。

    先进文明带着其伦理观进入科技落后的国家,并与那个国家共存共荣这样的事

    情,在地球的历史上没有发生过。大多数情况下,都将在军事上或者经济上支配对

    方。

    如果以宇宙尺度来设想在地球上发生的事情……如果外星人文明程度高的话,地

    球便是其征服的对象。旅行者号探测器(Voyager)已经从地球向宇宙发送着“我

    们在这里”的信息,可我们无法判断这究竟是否是一件正确的事情。如果存在着可

    以接收到从地球发出的信息,并且可以解密信息的文明的话,恐怕他们能够来到地

    球吧。

    当他们可以解读信息并来到地球的那一刻,就证明其文明更先进。这么说的原

    因是,如果问及当外星人向地球发送信息时我们是否能够接收到这些信息,答案首

    先便是不可能。因为现在地球周围有我们人类存在的空间只有宇宙空间站。国际宇

    宙空间站只不过有几个人。在那里偶然地,不知从宇宙何处漂浮而来的探测器,以

    刚刚好的速度接近我们的宇宙空间站,这样的事情首先不可想象,因为概率实在是

    太低了。

    也就是说,如果可以从宇宙空间中接收到我们的信息并且可以将其进行分析的

    文明,那一定是比地球文明极其先进的文明,这一点毋庸置疑。如此一来,地球不

    是会被他们所支配么?史蒂芬·霍金博士所说的“可怕”应该是出于这样的理由。

    说不定我们会被外星人奴役,最坏的情况也许会被当作饵食。但是大多数人对

    于外星人的存在只是感觉是一件很浪漫的事,很难像霍金博士那样去基于现实而考

    虑。所谓现实感,指的也就是令人害怕的感觉。

    用虫洞将时间缩短

    假设我们用开普勒望远镜向发现的遥远行星发射光(电波)。比如说名为“开

    普勒22b”的行星,它是地球大小的2.4倍,处于宜居带,其距离为600光年。以光

    的速度来算需要600年。就人类现在的科学技术水平而言,不管联络速度能有多快,那都是600年后的事

    情。开普勒22b星人(在此我们暂且命名为“开普勒22b星人”)如果拥有比人类水

    平更高的科技,那么,现在他们很有可能就拥有一些我们所无法想象的通信手段。

    接下来讲的就属于科幻小说的范畴了。最可怕的情况应该是他们拥有在宇宙中

    构建隧道的技术吧。对于一般正常的移动来说,按光速也需要600年。但如果他们找

    到了捷径,那就很严重了。所谓捷径的方法就是隧道——也就是虫洞

    (wormhole)。

    虫洞是宇宙的虫蛀洞(worm在英语中是“虫”的意思),据说在理论上它是存

    在的。这就像黑洞一样,是连接宇宙中的A地点和B地点的隧道。如果他们拥有构建

    虫洞的技术,等电波到达之后的几年左右外星人将会来临……这太可怕了。

    如果对方文明程度高的话,我们就会像动物园里饲养的动物一样。不管被如何

    对待,我们都无从反抗。或许有可能会被关起来做人体实验。也或许,人类会被当

    作美食吃掉。好恐怖!无限宇宙和有限宇宙

    如果宇宙无限延续的话……

    大家是否还记得,当小时候听说宇宙无限大的时候,那种恐怖的感觉吗?听到

    父母或老师说“宇宙是无限大的,无论你怎么往前走都永远走不到尽头”的时候,我估计大多数人都不由觉得害怕。对于自己未知的东西,以及自己未曾见过的东西

    一直在持续着这样的事情,我们会感到非常恐怖。

    有一种镜子叫作三面镜。通常是正面和左右都有镜子的梳妆台。把脸放入三面

    镜中央尝试关闭左右两边,光会被多次反射,于是自己的脸会持续被反射在镜子

    里。严格来说,在镜子的世界中并非产生了无限次反射,但是近似于无限次反射的

    自己的脸会在镜子中越来越小,并且不断持续着。那便是潜藏在无限世界中的恐

    怖。

    江户川乱步(Edogawa Ranpo)有一部名为《镜地狱》的作品。讲的是一位被

    魔镜魅惑的男人,最终进入由镜子做成的球体镜中狂性大发的故事。这也是一部恐

    怖的小说。

    另外,由哥伦比亚大学教授布莱恩·格林(Brian Greene)所著的《隐藏的宇

    宙》(The Hidden Reality,竹内薰监修)一书中,有着各种各样的多宇宙、平

    行宇宙的介绍。

    书中有一种假说,叫“拼接布宇宙”(又译“百衲被宇宙”)的假设。拼接布

    (patchwork quilt)指的是用各种颜色一块一块拼接而成的布。拼接布宇宙所说

    的是什么意思呢?如果宇宙是无限大的话,那么我们所能够观测到的范围,也就是

    光可以到达的范围,是有限的。光就是“光速”,每秒30万千米。

    从宇宙诞生到现在,约有137亿年。光用了137亿年时间前进的距离是137亿光

    年。也就是说,从原理上讲只能看到这个范围。现在到达地球的光,是137亿年前的

    光照射过来的。但是,如果宇宙是无限大的话,那么比这更遥远的宇宙我们就绝对

    观测不到(宇宙在以惊人的速度膨胀,据说宇宙半径有约400亿光年以上)。

    这个宇宙的某个地方有和自己一样的人!?光确实是经过137亿年的时间照射过来的,但光在发出之后,发光的地方却越来

    越膨胀且逐渐远离,如果测量其距离,大致半径是470亿光年左右。

    但是,也许宇宙比这还更加广阔。所谓的“拼接布宇宙”的假设即是,以发光

    的地方为中心考虑的话,约半径470亿光年左右宽度的领域为拼接布宇宙的一个领

    域,那么宇宙的真正姿态其实是由无限多个类似的拼接块拼接而成。

    这样一来,与我们相同的,也就是和地球完全相同的东西,存在于某个地方。

    无限模式的存在,指的就是这个意思。

    模式是分子的排列。人的身体和地球都是由分子组成的,所以它的排列是有限

    的。如果宇宙无限大,有无限多的星球,那么与地球同样的分子排列,或者说与竹

    内薰完全同样的排列也应该存在。再重复一遍,如果宇宙是无限大的,那么是因为

    无限模式的存在。

    这样想的话,这个宇宙的极为遥远的远方,存在着一个虽然可能无法相遇,但

    却完全相同的自己。或者,也许稍有点不一样的自己。他和我长着一张同样的脸,声音也一样,但却是个非常坏的家伙,可能是那个星球上的杀人恶魔。这样想下

    去,可能会感到非常可怕。或者,他和我不同,也许过着如国王般的奢华生活,也

    许过着更为悲惨的人生。

    问题在于,那样的自己的“化身”是随机分布的。换句话说,“化身”并不总

    是在宇宙无法观察到的远处。那个另外的自己,说不定就会意外地出现在附近。据

    说即便地球上也有与你像双胞胎一样的人存在于某处,如果宇宙是无限大的话,那

    么你的“化身”大体上确实会存在于宇宙的某处。

    终极智慧的生物创造宇宙?

    还有一种关于宇宙不是无限的说法,即宇宙是出乎意料地非常小的假设。当

    然,虽然这种说法假设它很小,但也不是太阳系的尺寸或水准,而是能容纳几千

    个、几万个银河的大小,但它仍然是有限的。也就是,宇宙是有限的,以某种几何

    形状(类似多面体)存在的假说(“庞加莱十二面体假说”)。

    根据这个理论,如果一直向前,走到宇宙的尽头并继续前进,那么你将再次从宇宙的另一侧重新进入宇宙。这就好比是打开阳台的门走到外面,然后可能瞬间又

    从门口进入到了家里。

    如果宇宙具有几何形状并且是有限的,从某种意义上说,我们是被困在宇宙之

    中。人类本能地害怕被困。

    再想得更远一些,我们会不会是在动物园里。有一种非常聪明的高等生物,它

    创造了一个小宇宙,宇宙中的我们被饲养着。关于这个假想著名的是亚瑟·C·克拉克

    的《2001太空漫游》。在那部作品的最后一幕中,我们被超越人类的存在所观察

    着。

    我不认为人类是这个广阔宇宙中最聪明的。应该会有更先进的文明存在吧。那

    样想相对比较自然。智力不断提高的文明最后会变成什么样呢?也许最终可能会有

    能力人为地创造宇宙。在那个文明中,科学家们也将会进行实验,也许会在自己的

    实验室中造一个宇宙然后仔细观察。如果说我们只是那其中的受验动物……无法想象

    的恐怖……

    模拟宇宙中神将诞生?

    还有一种假说与刚才提到的非常接近,叫作“模拟宇宙”。在高度发达的文明

    中,计算机也将高度发达。在那个世界里,计算机的处理速度应该会比我们现在的

    超级计算机还要快得多,内存也应该会大很多。如果有超高速计算机,那将能够做

    很多事情。像电脑游戏的“模拟城市”(SimCity)和“模拟地球”(SimEarth)

    一样,文明也可以模拟。也就是说,这将是终极模拟。

    飞行模拟器在最新的版本当中,也已经实现了接近实际飞行水平的图像和操作

    感。同样,如果计算机的运算能力提高,能完全模拟在地球上正在发生的事情,那

    么地球上人类的个人意识也将会变得完全可以模拟吧。

    也就是说,谁都不能证明这个宇宙不是更高度的文明在其电脑中的模拟。如果

    在电脑中,预先设定与DNA的机能同样的信息,那么生命很可能将会发生进化。因为

    所有物理法则都可以用数学公式来表示,那剩下的就仅仅只是通过模拟来计算的问

    题了。我们的生活,也许只是一台大型计算机中的模拟。这是一个可怕的想法。如果

    正在运行该模拟的人因为“我厌倦了这个模拟”然后按下关闭按钮,那么我们及周

    围的世界将立即消失。那将是“神”所发挥的作用。我认为“神”这个概念,也是

    有这种可能性的。掌握着这个世界的命运的存在——那就是“神”。

    “神”可以终结这个宇宙,但那将极其责任重大。如果不小心脚把电源线绊

    到,电源“啪”地一下子断了,那一切都无法挽回了。至少,希望能给我们一些时

    间用来惊恐,然后再慢慢地结束。

    [1] 东京的环状铁路。(译者注)Part 4 关于地球的可怕科学

    人类灭绝的可能性:磁极反转,陨石撞击,全球冻结

    北极是S极?南极是N极?

    地球有北极和南极,而在罗盘磁铁中,有N极和S极,N指向的方向是北极。换句

    话说,北极,即地球的“磁铁”(地磁)的S极。

    什么?这是什么意思?

    乍一听虽然可能有点不可理解,但稍微细想一下便会很自然地明白,磁铁是N和

    S相互吸引。因此,罗盘磁石N所吸引的方向是S极。那么如果把地磁和地球整体作为

    一个磁铁来考虑,则北极是S极,南极即N极(这个知识很有可能在初中的入学考试

    题中出现)。

    平均而言,磁极大概在数十万年左右会发生一次反转,这种现象被称为“磁极

    反转”。由于是“平均”数十万年,这意味着并不一定是每隔几十万年就会发生一

    次磁极反转,由于目前地磁处于持续减少的状态,如果按目前这种状态继续减少下

    去,估算大概再有1000年地磁将会归零。然后一旦归零之后地磁将会发生磁极反

    转。

    什么?我怎么从来没有听过还有这样的事情?这么重大的事情,政府为什么没

    有公布过?

    诚然,即使环境省[1]

    大做文章也没有什么不可思议的,但对于人类来说,用千

    年为单位的时间尺度算是一个较遥远的未来,类似政府和企业之类活在“现在”的

    忙碌的人们来说,磁极反转基本是一个毫无关系的话题。然而,从科学角度来

    看,“地磁归零并且逆转”是一件大事。

    地磁在地球周围产生磁场,以防止宇宙射线从太空飞来。所谓宇宙射线指的是

    各种粒子。比如光的伙伴伽马射线、X射线,以及电子和它的朋友μ子之类的粒子。因为它从外太空飞来,我们称它为“宇宙射线”,但基本上你可以认为它与“辐

    射”是相同的东西。

    从太阳也会飞来很多粒子。太阳风也是粒子的集合。太阳表面发生大规模爆炸

    (太阳耀斑)之后,太阳风或“太阳风暴”将袭击地球。

    有害的粒子也会从遥远的宇宙中飞过来。例如,极强的γ射线在射束状态下飞过

    来的γ射线暴现象。可以说,地球一直处于被外部粒子攻击的状态。

    人类被地磁保护着

    当宇航员长时间待在空间站时,宇航员的身体会受到很多粒子的辐射。这是一

    项非常危险的工作。这就是为什么必须达到一定的年龄才可以成为宇航员的原因

    (虽然一般情况下不怎么公开说明),但是对于儿童和孕妇来说,空间站的粒子辐

    射对他们来说是十分危险的。

    对于地球上的我们来说,宇宙射线会在与大气中的空气分子发生碰撞时产生形

    态变化甚至会消失,同时磁场也会将它们阻隔在外。这样一来,我们受到的是双重

    屏障的保护。虽然我们不用担心空气会消失,但是磁场会消失的事实会让我们裸露

    在辐射当中,紫外线也会变强,罹患皮肤癌的概率也会增加。

    从现在起的1000年以后磁场消失时,双重屏障保护将会消失一个,存储在细胞

    核中的DNA突变将比以前更频繁地发生,我们对于来自宇宙中的有害放射线将处于无

    防备状态,那个时候人类应该怎么做?比如外出时,可能我们必须要穿防护服才可

    以出门。

    然而,由于生物物种也会通过变异而产生“进化”,如果我们考虑地球的整个

    生态系统,这也可能是新的进化产生的触发器。尽管如此,如果由于整个地球规模

    的“进化”演变而造成人类灭绝,这仍然是非常可怕的。

    地磁逆转现象最近一次发生在80万年以前。因为日本人松山菅野先生是进行地

    磁学研究的先驱,所以被称为“松山逆磁极期”。

    在这里,我们来总结下过去生物大灭绝的几个时期。首先是白垩纪末,距离现在约6500万年。再之前是三叠纪末,距离现在约2.1

    亿年。再早期是二叠纪末,距今2.48亿年。生物的大规模灭绝时期正好与地磁的逆

    转时期相重叠,但并非“地磁反转”就等于“大灭绝”。因为在约8亿年前发生地磁

    反转时并没有出现大规模灭绝。

    所以我们推测,生物的大量灭绝可能是由于全球气候出现大的变化,并与地磁

    反转相重叠,这样多重因素共同作用而产生的结果。

    大规模生物灭绝过去发生过11次

    附带说明一下,生物的大规模灭绝曾经发生过11次,包括前面提到的3次。在过

    去的5.4亿年中,生物大规模灭绝出现过11次。好吧,我不知道这个数字算多还是算

    少。

    这11次中有5次规模很大,大致70%~80%的生物物种出现灭绝。距离现在最

    近的一次大规模灭绝是刚刚提到的白垩纪末。恐龙的灭绝就发生在那个时期。同

    时,事实上76%的海洋生物也在那个时期灭绝。据说原因是巨大陨石的撞击。从外

    太空飞来的陨石袭击了墨西哥尤卡坦半岛的北部。到现在那里仍然有一个直径约180

    千米的陨石坑。从宇宙中都可以看出该陨石坑是圆形的形状,由此可以推测当时巨

    大陨石的撞击造成的爆炸威力有多大,整个地球尘埃激荡,海啸肆虐。

    整个地球由于被烟尘覆盖而变得寒冷,气候开始变得异常。这被认为是发生大

    规模灭绝的原因。但是,这11次的大规模生物灭绝是否原因都来自于陨石,似乎并

    非如此。

    还有一种理论认为大规模生物灭绝是由于来自地球内部的物质“甲烷水合

    物”的泄漏而引起的。那就像是一次全球规模的火山爆发,据说甲烷水合物从海底

    的每一个地方都“咕嘟咕嘟咕嘟”冒出来,但事实是否如此仍然是个谜。

    濒临灭绝的命运在1亿年前就已成定局

    实际上,巨型陨石的故事还有一些补充的话题。让我来详细说一下。

    1978年,在墨西哥尤卡坦半岛的石油开采过程中发现了一个直径180千米的陨石坑。这是前面提到过的白垩纪时期的陨石。由于太大,当时并没有人知道它其实

    是一个圆形的陨石坑,以为就是一片洼地或者说是地形地貌的一种。

    陨石的直径是10千米。那是一个极其巨大的尺寸,这么大的巨型陨石从天而

    降。说到10千米,从我居住的横滨到川崎一带的整个区域都会被压碎。如果你抬头

    仰望天空,发现两个大型规模城市大小的黑色大块,以时速1万千米的超乎想象的速

    度“降落”下来。(因为同时在燃烧,估计实际上看起来应该是红色的)。最先进

    的波音787的巡航速度大概是每小时约900千米,那么陨石的下落速度将是该种飞机

    飞行速度的10倍以上。

    “杞人忧天”一词来源于中国,是一个担心天空会掉下来的愚蠢人类的讽刺故

    事,但从现代科学观点来看,天空会掉下来这一说法,事实上是存在的。

    不过,即便你能注意到一颗巨大陨石的坠落,由于它的速度太快了,你根本无

    法逃离。天文学家即使在一年之前就注意到一颗正瞄准地球冲过来的巨大陨石的存

    在,在那个时点也不能准确知道它将撞击地球的何处。因此,从结果来看,陨石坑

    的直径为180千米,即180千米的范围内都会瞬时湮灭。那便是从东京到静冈一带都

    会被压成“肉饼”。这么一想,这已经完全超越恐惧,不知道该如何形容,是悲壮

    还是凄惨……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周围的环境也会不断走向灭绝,最终演变成一

    个重大的全球变化。同时似乎还引发了数千米的海啸,所以这已经完全不是一个该

    去哪里避难的话题了。

    这个陨石是从何处而来的,最近开始逐渐明了。

    据说火星和木星之间的小行星巴普提斯蒂娜(Baptistina)是原因所在。在

    1.6亿年前,小行星巴普提斯蒂娜与另一个小天体相撞。1.6亿年前的撞击碎片用了

    一亿年的时间以极快的速度在宇宙中一边漂移一边向地球坠落。于距现在6500万年

    前坠落到地球。

    这就意味着恐龙灭绝的命运在大约一亿年前就已成定局。换句话说,在很久以

    前,“走向灭绝的按钮”就已经开启。地球上的生物在毫不知情的情况下度过每一

    天,然后命中注定地,一亿年之后陨石坠落……

    这种天体碰撞的连锁反应被研究人员称为“死亡台球”。1.6亿年前的小天体之间的相互碰撞,最终会落到地球上导致生物大规模灭绝。举例而言,即使接下来有

    一颗陨石会落到地球上,现在的我们就算担心也并不能改变大约在一亿年前就已经

    被决定的命运。那个按钮是由谁按下去的?又或许那仅仅是个单纯的偶然巧合?

    我们可以像《世界末日》中描绘的那样去保护地球吗?

    电影《世界末日》(Armageddon)中描绘了小行星接近地球及人类如何面对危

    机的场景。运行轨道接近地球的小行星被称为“NEO(Near Earth Object)”,白垩纪末发生的巨大陨石撞击,据说是由近地小行星造成的。

    至于这种小行星之间碰撞发生的频率,直径约1千米的小行星是100万年间数

    次,直径约5千米的小行星则每1000万年一次。至于那些更小的小行星,则大概每个

    月都会发生一次。如果没有大气层这个屏障作保护,地球的表面就会像月球表面那

    样到处都是陨石坑(过去也有陨石像雨滴下落一样的时期,但地球表面一直在变

    化,并且有雨水侵蚀,所以这样的坑坑洼洼几乎都消失了)。

    百万年当中数次,1000万年当中一次,这个频率似乎听起来没有那么高,地球

    的年龄已经有46亿岁了,以1000万年一次来做个简单计算的话则是已经有过几百次

    了。

    直径5千米的小行星以极其快的速度直击地球,这确实也会导致恐龙灭绝。

    那么,直径再大的小行星撞击地球很可能就会导致人类灭绝,因此美国宇航局

    NASA反复观测小行星的碰撞。例如,2002年4月NASA公布一颗直径为1千米的小行星

    将在2880年的3月16日这一天以0.3%的概率击中地球。

    即使知道这颗小行星会在2880年以0.3%的概率撞击地球,我们还是不知道应

    该如何应对。此外,据说在2006年7月3日,一颗小行星在距离地球42万千米的位置

    与地球擦肩而过。这便是小天体碰撞的未遂事件。

    再者,2008年10月7日,一颗刚被发现仅仅一天时间的小行星,冲入大气层并

    在苏丹上空爆炸。据说这些碎片是作为陨石被回收的。

    2008年10月7日的这次是在撞击的一天前发现的,然而,并不是所有的碰撞都

    能被人类及时发现。在目前的观测系统下,对于较小的天体,不到最临近的时刻很难被观测到,这是我们所担心的问题。

    由于小行星本身不发光,被太阳反射到的小行星才会被观测到。离得越远越不

    容易被发现,因此,想要把所有的小行星全部掌握似乎很难实现。

    在电影《世界末日》中,人类靠火箭接近了小行星,在小行星上开了一个洞并

    将其进行核爆炸。如果小行星是由坚硬的岩石组成的,那么通过爆炸将其粉碎是有

    可能的。可如果是系川小行星,内部是像海绵一样质地的中空且重量极轻,那么通

    过局部放置核弹能否将其粉碎则需要画个问号。

    如果几年之后,一颗直径为5千米的小行星撞击地球,我们该怎么办?

    首先,我们应该花半年左右的时间进行轨道计算。当陨石将会撞击的事实变得

    确定时,在世界范围内采取措施并开始考虑如何转移或摧毁轨道。然后我们需要在

    实际发生撞击的大概前一年左右开始着手处理。如果通过发射火箭,发射导弹都不

    能顺利解决的话,最终可以考虑人为(或者机器人)去直接接近小行星,将火箭装

    载到小行星上将其发射,以带动小行星改变运行轨道等方法。

    但是,即便如此,我们都不能确定是否能成功改变小行星的运行轨道。

    预测陨石将会坠落何处十分困难。进入大气层时将以什么角度进入?会在途中

    发生爆炸,还是会以其巨大的尺寸原封不动地撞击到地面?抑或会冲入海洋?类似

    上述的这些计算几乎都是不可能实现的。

    事实上,在现实中,考虑到由于恐慌而会导致事故发生,政府不太可能会做

    出“该地区周围100千米范围内均有危险请撤离”这样的事情。比较现实的是,回收

    卫星,或将其沉寂到海底,或于澳大利亚回收隼鸟号(日文名为HAYABUSA)小行星

    探测器。隼鸟号回收成功是因为一直控制得当,而小行星的轨道仍然无法实现完全

    控制。

    如果巨型陨石的撞击成为一个确定的事情,虽然不是末世论,但可疑的宗教将

    会开始流行,抢劫掠夺也将会发生。假设全人类的六分之一将会灭绝,那就像一个

    无法逃脱的俄罗斯轮盘赌。人类还没有办法从那样的恐惧中逃离。

    地球已经冻结了好几次全球范围灭绝的可能性不只来自于这些从天而降的大恶魔。“全球冻结”也有

    可能造成人类灭绝。全球冻结在英语中被称为“雪球地球(Snowball Earth)”。

    据推测,地球出现包括赤道在内的冻结现象,也是过去发生过大量生物体灭绝的原

    因。

    最古老的全球冻结时期是休伦冰期(Huronian glaciation),距今24.5亿年

    前至22亿年前。之后是瓦兰吉尔冰期(Sturtian-Varangian glaciation)和马

    里诺冰期(Marinoan glaciation),距今7.3亿年前至6.35亿年前。

    全球冻结一旦发生,即使是原生生物也会大量灭绝。原生生物指的是藻类、水

    霉、变形虫、草履虫、黏菌等既不是动物也不是植物的无法分类的东西。在全球冻

    结时期,据说原生生物也出现了大规模灭绝。

    然而那之后,出现了各种各样的生物。有一种理论认为,多细胞生物也是在全

    球冻结之后出现的。这是关于全球冻结引发各种物种出现的一个假说。

    全球冻结为什么会发生?又为什么会结束?到现在都不得而知。有几种假说,但并没有一个“就是这个原因”的确切说法。当全球冻结发生时,地球的整个表面

    都变成白色的冰。一旦变成白色的冰,太阳光线会被反射而不会被吸收,然后地球

    将会变得更冷。

    地球一旦冻结之后理应不会再融化,但是现在我们生活着的地球并不是冻结着

    的。作为猜想,有这么一种假说,全球冻结的结束可能是由于火山爆发。即使地球

    表面被冻结,地球内部也是活跃的,因此火山爆发的可能性便存在。火山爆发之后

    二氧化碳就会被释放。它成为全球变暖的天然气,然后全球开始变暖。最终结果

    是“全球冻结”状态结束。

    但是否真的如此,我们不得而知。今天,全球变暖是一个全人类的课题,但反

    过来看,一旦全球冻结,人类将会灭绝的可能性也存在。仅仅是想象一下一个纯白

    色的冰冻的地球,就会顿时觉得寒意遍布全身。

    地震、海啸、核电

    地球上可能发生的最大地震震级是M102011年3月11日发生的东日本大地震的震级最初被公布为8.8级,但随后被修改

    为9.0。按当初的计算,该地震能量是阪神淡路大地震能量的355倍,但这个数值是

    错误的。

    震级大小的标准有两种,一种是气象厅标准的震级,另一种是世界标准的震

    级,阪神淡路大地震的震级(以下用M表示)数值7.3是日本气象厅的标准,换成世

    界标准则是M6.9。

    在东日本大地震中,政府宣布的数值是世界标准而非气象厅标准,即M9.0。也

    就是说,本来应该用来比较的数值是M6.9和M9.0,这样计算的话能量将变成“1400

    倍”。这意味着相当于阪神淡路大地震的1400倍的能量袭击了日本东部。

    为什么会发生这么大的地震?顺便说一句,地球上可能发生的最大地震,目前

    预计是M10,是东日本大地震能量的30倍。人们认为在地球上不会发生比M10更大的

    地震。

    这样比较的话,东日本大地震真的是一次破坏力非常大的地震。对于日本来说

    算是一千年一遇的大事情。1000多年之前,类似于这次一样的大海啸袭击了东北地

    区并直接到达内陆,在东日本大地震之前我们就发现了这样的痕迹。但是,当时并

    没有做这种基础研究的预算,那次大海啸也没有对我们以后的防灾起到作用。

    宫城县有一个地名叫“荒浜”的地方。这是一个由地震而引发大规模灾害的地

    方。我猜想,“荒浜”一词,可能是由于过去被大海啸侵袭过,所以(为了纪念)

    将其留作地名。

    过去也有过超过30米的海啸

    在东日本大地震中,我们目前所知道的海啸达到的最高高度是38.9米。过去的

    明治三陆地震海啸仍存留着达到38.2米高度的历史。东日本大地震海啸的高度完全

    超过了明治三陆地震(即便是高度10米的海啸,由于有冲击的势头,最终完全有可

    能升到30米的高度)。

    在这次地震中,灾害预测地图根本没有起到作用,即使提前避难到所谓的“撤

    离到这里便安全”的预设避难场所。好多避难所都被海啸吞噬,很多人都死于此。或许人类的科学力量对预防自然灾害还是有极限的吧。曾经假定的4次地震会同

    时连动发生也是令人惊讶至极,这次地震导致横跨500千米的板块边界都发生了偏

    移。政府也曾预想到500千米范围内会发生4次大地震,但是并没有预想到其会同时

    发生连动地震。政府所预想的是,震级在M7到M8左右规模的地震,一个一个单独发

    生。也许,如果这次是单独发生的地震的话也不至于会出现如此多的受害者。

    当然,也有专家曾发出连动地震也是有可能的警告。人类可以假想任何最糟糕

    的情况,但是否能应对任何最糟糕的情况……现实是很困难的(因为预算的限制,即

    使警告有千年一次的灾难,预算也很难在国会通过吧)。

    危险的是核辐射?还是放射线?

    另外还有核电站的问题。关于核电站的事态会恶化到这种程度,是当初很多人

    没有想象过的(尽管作者以前曾系统地学习过原子物理学并以科普作家作为职业,也不敢想象到会造成这种程度的灾害)。尽管核燃料的储存容器是由27毫米厚的钢

    板制成的,但还是有裂缝出现在储存容器上。除非发生意外,否则储存容器是不会

    破裂的。储藏容器中的气压是四倍的大气压。由于要使用内部的水蒸气来转动涡轮

    机,所以压力比较高(在我们周围的气压是一倍大气压)。据说在设计上可以承受

    12倍大气压。此次,最危险的时候内部的压力上升到了8倍大气压。虽说在到达设计

    上限的12倍大气压之前,应该是不会爆炸的,但是实际最高气压达到通常运行状态

    的两倍,因此陷入了非常危险的境地。

    如果破碎的储藏容器发生爆炸的话,里面的核燃料会被全部炸飞掉。那将会是

    预想中最糟糕的状态。比如,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的事故,真的是很恐怖的爆炸,令

    人难以置信的是,竟然没有任何储藏核燃料的容器。切尔诺贝利核电站是非常原始

    的核反应堆,没有储藏容器,只有储藏室之类的建筑物。

    福岛核电站内储水池的核辐射数值已经高得离谱。与正常运行时的炉水相比,是正常值的10万倍。显然核燃料已经破损,并有放射性物质泄露出来了。

    核电站事故令人可怕的原因之一就是“看不见的核辐射”。而且,到目前为

    止,关于核辐射,我们几乎什么都不知道。人类对于未知的事物会感到强烈的恐

    惧。另外,语言的定义也有问题。媒体经常使用的“核辐射来了”“核辐射到东京

    了”这种说法在科学上是错误的。

    核辐射就是“放射性”。放射性来了,从严格的意义上讲,其本身是不成立。

    来的是放射性物质,放射性物质会产生放射线。

    放射性物质也就是一些元素,譬如铀235、碘131、铯137,这里原子核的重量

    就直接标记为数字。原子核由许多中子和质子组成,数字表示其重量和大小。

    假设铀235因核裂变而分裂。这样,体积就会变小。核裂变产生的“碎片”,即

    新的核元素,例如碘131和铯137。

    并且,核裂变的时候会释放出放射线。因为受核电站事故的影响,“放射线是

    什么?”之类的话题出现的次数很多。但是,实际上每个人在学校里都学过。初中

    和高中的教科书中都介绍过α射线(阿尔法射线)、β射线(贝塔射线)和γ射线

    (伽马射线)吧。名字的由来,是20世纪初,人们还不知道放射线的真身的时候,为其临时冠以α、β、γ之类的名字。

    现在,他们是什么物质都已经被探明了。α射线是氦的原子核。氦是仅次于最轻

    氢元素之后第二轻的元素。氢元素中间有1个质子。1个质子就是原子核,电子围绕

    在它周围转动。氦有2个质子,2个中子,合计有4个粒子,因此,氦的重量是4。因

    为它有2个质子,所以带有两个正电荷。为了抵消原子核里2个质子的正电荷,周围

    会围绕有2个电子。这个氦的原子核就是α射线。

    实际上,可以用一张纸屏蔽α射线。只需举起一张纸就可以阻断飞过来的α射

    线。

    使用放射性物质的暗杀案

    曾经有人使用这种α射线进行暗杀活动。2006年,俄罗斯的亚历山大·利特维年

    科被前克格勃的暗杀手段所杀害,即让其吞食某种放射性物质而导致中毒身亡。

    手法很简单。如果用口香糖的包装纸包住放射性物质的话,杀手就不会被辐射

    到。确实用一张纸就能完全防御。然后,在其饮料或者食物里混入α射线的放射性物

    质。即使只是少量,一旦让放射性物质进入身体内部,那就危险了。由于放射线事故最可怕的就是人体内的辐射。吸入肺中的东西,吃进身体已经被吸收的东西,已

    经再也无法除去。核电站事故发生后,曾有过不要让婴儿喝水之类的警告。一旦身

    体内部被辐射到,就危险了,所以一定不能喝被核辐射污染过的水。

    体外的核辐射,即外部的核辐射,只要不是太强的,一定程度上是没问题的。

    如果外部核辐射的话,放射性物质黏附在身体上,冲洗掉就行了。这就是常说的核

    辐射清洗。对付放射性物质基本上就和对付花粉、细菌一样,用同样的方法洗洗就

    可以了。在大学的物理学课堂上,涉及辐射的时候,讲课的教授会强调“千万不要

    让放射性物质进入体内”。放射性物质和空气一起被吸入体内、被喝入体内、吃入

    体内,这都是极其危险的。

    一旦进入体内的话,放射性物质会在自身完全崩溃之前持续地释放出放射线。

    负责处理核电站事故的东京电力公司的合作员工,被β射线烧伤了脚。那是由β射线

    引起的烧伤,因为是体外核辐射(当然还是不暴露在核辐射下最好),应该不需要

    担心体内被辐射到。最坏的情况下,移植皮肤就可以了。

    另外,即使有伤口,也只要清洗干净就可以了,放射性物质不太可能会从伤口

    进入体内。切尔诺贝利核事故的时候,婴幼儿通过乳制品摄取了大量的碘131,从而

    引发了多起甲状腺癌的病例。如果孩子体内摄入放射性物质,身体内部会暴露在核

    辐射之下,就有可能会引发癌症,并在二三十岁的时候发病。这是非常可怕的状

    况。

    究竟什么是β射线、γ射线?

    接下来让我们来解释下什么是β射线。β射线的真实身份是“电子”或“正电

    子”。这两者仅仅是符号不同。电荷的符号非正即负。电子的符号是负的,正电子

    是正的。要想屏蔽β射线,用一张纸是没用的,需要有几毫米厚度的铝。虽然铅等金

    属也可以用来屏蔽β射线,但考虑到重量,铝是最好的。

    另一个是γ射线。简而言之,它是“强光”,能量远远大于我们通常所看到的

    光。当需要强调光是“粒子”时,它被称为“光子”。名称是根据一粒光所具有的

    能量大小而改变的。

    其中,能力最强的是γ射线,稍弱一点的是X射线。就像这样,根据一粒光所携带的能量,名称逐渐发生变化,比如,可视光、然后是电波。电波仅仅只是波长的

    不同,电波也是光的一种。

    波长和能量呈倒数关系。电波波长非常长,但波长越长,能量就越低,其中每

    一个单位光所持有的能量就越小。相反,像γ射线那样,随着波长变短,能量便会增

    加。

    如果一个单位光的能量很大,那么破坏力也会随之增加。比如用于医用X射线摄

    影的X光能量很强,所以可以穿透人体。相比而言,可视光,比如伸手遮挡房间中灯

    光,光也不会从手中穿透过来,因为它的能量微弱,仅仅能停止在皮肤这一层。

    然而,γ射线能量很强,能够进入到体内。因此,接受大量γ射线辐射是非常危

    险的。

    最后,放射线中还包括中子。这是制造原子核的“配件”。中子是危险的,因

    为它可以与水发生反应。人体超过60%以上都是水分,所以一旦与中子接触,人体

    将受到严重损害。但是,由于中子基本上只在核反应堆中出现,所以我们也不必太

    害怕。

    核电、火电、水电,哪一个死亡人数多?

    目前,许多人已经开始“反对核电”。发生了如此大的事故,反对也是自然

    的。但是,这并不是现在才开始的事情。虽然这仅仅是我个人的想法,但核电或许

    就是典型的“可怕的”科学技术。当然,作为唯一被原子弹轰炸过的国家,日本对

    核爆除了恐惧还有厌恶。日本对于核武器应该从地球上消失的主张,以及对其衍生

    技术核电的感情,我不认为两者完全没有关系。

    我也有孩子,听到核事故之后自来水被污染的消息时,感觉确实是气不打一处

    来。

    不过,核电虽然可怕,但我认为消除所有核电,最终使能源变得短缺也很可

    怕。切尔诺贝利事件的发生地乌克兰,在那之后废除了核电站。其结果发生了什

    么?由于能源短缺造成了政治动荡。被迫依靠来自邻国俄罗斯的天然气供应。所以

    有了后来俄罗斯停止向乌克兰供应天然气,进行政治“威胁”的事情。大家都在讲述着切尔诺贝利事故的危险,可是虽然最终核电是被消除了,却由

    此引发了另外的可怕事件。

    因将地球视为一个“生命体”的“盖亚假说”而著名的詹姆斯·拉夫洛克

    (James E. lovelock)有一本书叫《盖亚的复仇》。其中有一些非常有趣的数

    字。

    书中提到,为了制造兆瓦(一万亿瓦特)的能量,“将会有多少人死去”。从

    该书中可以看出,火力发电所使用的煤炭(现在使用更多的是液化天然气)所造成

    的伤亡,或者与水力发电造成的伤亡相比,事实上是核电死亡的人数少。换句话

    说,虽然我们印象中核能发电造成的死亡较多,但火力发电和水力发电的死亡人数

    更多。

    火电厂,因为是化工厂,可能因为一个小规模的爆炸就会造成人员死亡。此

    外,煤矿开采事故发生也经常有人死亡。水力发电中会出现大坝决堤。和这些一比

    较,核能发电造成的伤亡反而是较少的。

    当然,这种比较的前提条件是“每个单位发电量”,这一点不能忘记。

    有人计算过由各种发电所造成的寿命缩短情况。有一本名为《无能为力的美

    国》(America The Powerless,by Alan E. Waltar)的书中记载了关于吸烟

    和核能所造成的寿命缩短的比较数据。

    究竟寿命会缩短多少呢?核能——那些“反对”核能的科学家组织的试算结果

    为两天时间。因为有核能的存在,我们普通人的寿命会缩短两天。“两天”这个数

    值取自现实中因为核能而死亡的人及暴露于核辐射的人的平均值。

    此外,根据美国核监管局计算出的数值来看,不是两天,而是0.05天。一天为

    24小时,0.05天即“24×0.05”,约为1个小时的时间。不管是两天的时间,还是

    一个小时的时间,这都是一个比较意外的数字。

    如果和一个吸烟的人结婚,那么由于二手烟等的原因会导致寿命缩短50天。另

    外,得了肺炎或者流感的话寿命缩短105天。

    令人意外的是艾滋病。得了艾滋病的寿命会缩短55天。换句话说,在当前,如果发现得了艾滋病,由于可以通过服药等避免其发病恶化,相比肺炎和流感而言,与寿命相关的危险率反而更低。

    然后,癌症会缩短247天寿命。这种情况下,已经是以年为单位了。心脏病会缩

    短1607天。两者都是来自美国方面的数据,和癌症相比,更危险的是心脏病。

    我们因为核电会危及生命而感到可怕,但科学的数据告诉我们,其实烟草和心

    脏病才令人恐惧。当然,我们也很难因为这些数据就改变对核电感到恐惧的心理。

    究其根本,我们并不是因为通过推理及数据分析而感到恐惧,而是因为恐惧所以恐

    惧。

    不结婚,寿命将会缩短?

    有点偏离主题了,为了说明什么才是真正让人可怕的,在此再补充说明一下寿

    命是以何种方式缩短的(事实上本来可以放入番外篇,因为和核电有关联,所以在

    此继续说明)。

    如果一位男士是“未婚男性”,那么他的寿命会缩短3000天。一生未婚的男

    性,和已婚男性相比,会有3000天的寿命缩短。这里有健康层面和心理层面两方面

    的原因。顺便说一句,未婚女性的情况下,会缩短1600天,约为未婚男性的一半。

    其次,过度饮酒将会缩短365天。大概就是一年的时间。车祸将会是207天。然

    后可怕的是贫困,据说会缩短3500天。换句话说,贫穷会导致过早死亡。此外,煤

    矿工的寿命会缩短1100天。从感觉上来讲,在煤矿工作的人们似乎身体会更不好,但是与之相比,仍然是贫穷更会让寿命缩短。还有,放射线工作人员、医疗相关工

    作人员、核电站工作人员寿命会缩短23天。

    这样看上去,我们依稀印象的和实际情况还是不一样的。因为有这些统计数

    字,所以到现在为止,大多数的科学家并没有说过核能是可怕的。从概率上来讲,反而是火力发电之类所造成的死亡人数更多。

    然而,有一个奇怪的现象,相比飞机事故和车祸事故,人们觉得可怕得多的是

    飞机事故。

    可在现实中,如果比较车祸事故和飞机事故中死亡人数,可以说更危险的是几乎每天都在发生的交通事故。但是我们坐着汽车的时候,会觉得飞机更危险。坐飞

    机的时候,更多的人可能会有那么一点点担心“可能会坠机,可能会死亡”,但坐

    汽车的时候,很少人会有类似这样的担心。

    人类对于一个一个单独死亡的现象不太能感知到危险,因为感觉不到恐惧。可

    是对于单独一次有可能会死亡好多人的事件则会非常害怕。大多数的人对火力发电

    并不感到恐惧的原因是由于即便总的死亡人数很多,但是每次事件并没有引发多人

    死亡。

    实际的危险率即使很低,一旦脑海中浮想到会有大的灾害,人们就会变得恐

    怖。飞机一旦坠落会有数百人死亡的这种场景可以想象出来,所以人们会感到恐

    惧。而关于核电,并不是死亡人数的多少,而是放射性污染会大范围扩散,眼睛所

    看不到的辐射,以及因为信息缺乏所造成的未知等会将我们的恐惧放大。

    总之,人类并不是由于将统计所得出的数字进行比较而感到恐惧,反而是由于

    无法用数字来比较而感到恐慌。这大概就表明理性与情感是人类心灵中两个对立的

    双方吧。

    火山群岛日本活火山有108个!

    世界上7%的活火山都在日本

    火山喷发是最可怕的自然灾害之一。2011年,在日本,新燃岳火山喷发得到广

    泛报道。同时富士山何时会喷发的议论也开始升温。据日本气象厅称,目前日本有

    108座活火山。这108座活火山包括目前有喷发活动的和过去一万年间曾经喷发过

    的。

    我们需要从两个角度来评估,长远来看会喷发的,以及短期之内会喷发的。其

    次,标准有两个,即现在和过去一万年。然后108这个数值,据说是全世界活火山的

    7%。

    会有地震,会有海啸,火山也要喷发——日本真是一个有自然灾害众多的国

    家。活火山分为三个等级。最活跃的是A级,包括珠山、三宅岛、云仙普贤岳等13个

    地方。

    其次为B级,包括藏王、富士山,以及包括新燃岳在内的雾岛山。B等级共有36

    个地方。

    活跃程度较低的C级别有36个,包括八甲田山、八丈岛、阿布火山群等。

    此外,日本还存在没有任何数据记录的火山。首先,伊豆群岛的海底火山没有

    数据,所以我们无从考证。对于海底火山来说,一方面我们不能潜入海底进行调

    查,另一方面也没有过去的记录留存。此外,北方领土的火山也缺乏数据。这些没

    有数据的火山有23个。

    再次让人感到可怕的是新燃岳火山属于B级,它并不是A级。如果是“属于A级的

    活跃活火山喷发了”那么还尚可理解,但事实是“属于B级的火山也喷发了”。这样

    说来,并不能完全依靠所谓的活跃等级分类来看待活火山。反而是,如果是活火

    山,那么任何时候都有可能喷发,这样想比较妥当。

    2004年浅间山火山喷发时,日本政府就意识到当时的监测系统不够充分,而如

    今在新燃岳火山喷发之后,才终于将铺设GPS系统等的监测体系完善。

    日本是一个火山国家,但因为并没有将足够的资金花在解决对策上,所以没有

    对火山进行充分的监测。B级火山的喷发这一事实,如果日常监测足够充分的话,应

    该会出现“很快可能会爆发,需要将其活跃程度提升到A级”这样的讨论。可是事实

    上并没有。

    更可怕的是,富士山同样属于B级。富士山的最后一次喷发是江户时代的1707年

    (宝永大喷发)。当时是将军纲吉统治时期,元禄文化盛行。据说在距离富士山100

    千米的江户地区也有火山灰的堆积。这次喷发的49天前(按目前的时间区分),发

    生了东海地震和南海地震连动的大地震。

    即使在这次东日本大地震时,富士山正下方也发生了地震,当时大家都在紧张

    富士山是否会喷发。所以富士山任何时候发生喷发都不足为奇。原因在棕榈树?不断减少的热带雨林

    目前,热带雨林正在迅速减少。在印度尼西亚和马来西亚,出现了由于热带雨

    林减少而导致猩猩不能来往河岸的情况。

    热带雨林不断减少的原因之一是由于棕榈树的种植。采伐热带雨林树木,然后

    种植棕榈树。也就是由于这些所谓的种植园(大型农场),热带雨林正在减少。

    现在棕榈油是世界上使用最多的植物油。其85%的原产国都是印度尼西亚和马

    来西亚。在印度尼西亚,1990年的棕榈树种植面积为110万公顷,2002年达到500万

    公顷。据说其中70%是由对热带雨林的开发而种植的。此外,在马来西亚,则由

    1990年的170万公顷增加到2005年的400万公顷,占到马来西亚国土的12%。我经常去马来西亚度假,在到达首都吉隆坡机场(据说是由已故的日本人黑川

    纪章所设计)前,能看到一片棕榈树种植园。最初看到这片棕榈园的时候我还满心

    悠闲地觉得“太有热带风光的特色了,太美了”,但是在多看了几次之后,便开始

    对于其过于“一致”而感到恐惧。看到广袤的地面完全覆盖着同一种植物,不禁会

    想“曾经这里生长着何种植物”,同时也意识到过度开发使我们丧失了更多。

    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棕榈树不断增加,热带雨林不断减少?这里有数据说明。

    譬如说,由于我们每年使用棕榈油,结果就是日本人平均每人要消耗大约10平

    方米的热带雨林。10平方米,大概是3米乘3米的大小,我觉得我们有些使用过度。

    顺便说一下,据说日本人最常用的油是菜籽油。菜籽油在日本人的饮食生活中

    比棕榈油更经常使用,当然对于天妇罗来说更是如此。然而,棕榈油不仅仅可以用

    于食用,还可用于制作肥皂等。认为实在没有必要牺牲热带雨林来做肥皂的也大有

    人在。

    虽说如此,我们还需要考虑到这个国家的经济活动,比如仅仅是呼吁马来西

    亚“请停下来”和“请保留热带雨林”并不能解决问题,必须要有其他的代替案才

    行。

    从整个地球规模的角度来考虑的话,热带雨林比种植园可以吸收更多的二氧化

    碳,因此在全球变暖的课题上热带雨林的减少仍是个问题。本来的热带雨林的土地

    是泥炭地。这种泥炭地是水浸土壤,死亡的植物以不腐烂(不会被分解)的状态作

    为有机物留存在土壤里。

    当我在皮划艇的自然之旅中看到河里漂浮着“油”时,作为日本人的我以

    为“河水被污染了”,但导游解释说“这是有机物”。还记得那时我震惊于日本所

    谓的“美丽的河流”与热带雨林的“美丽的河流”姿态截然不同。而当热带雨林开

    发成为棕榈种植园时,储存在该土壤中的碳被释放到大气中最终加速了全球变暖。

    我们漫不经心地吃一顿饭,或用肥皂洗一洗身体,热带雨林就在这其中慢慢消

    失,濒危物种的动植物也因为热带雨林的减少而走投无路,这又更加加剧了全球气

    候变暖,这才是非常可怕的。事实上不够吗?日本的水

    人均年降水量约为沙特阿拉伯的一半

    和能量殆尽一样令人害怕的是“水”。当水耗尽时,我们真的无能为力。

    日本给人的印象是有充足的水。东日本大地震之后立刻出现了瓶装水售罄的现

    象,但因为有自来水,所以我一直没有太多的担忧。

    然而,有一些非常有趣的数据显示事实并非如此。国民人均降水量,也就是当

    我们计算降水量时,结果是日本的降水量约为沙特阿拉伯的一半。你能相信吗?这似乎是一个谎言,但它确实是科学数据。

    日本人均年降水量为5114立方米,沙特阿拉伯为9949立方米。日本的人均年降

    水量是世界平均水平的三分之一。换句话说,日本人人均持水量并不多。

    日本降水量不少,但人口也多。沙特阿拉伯降水量较少,但人口也少。顺便说

    一句,新加坡的人均降水量最小。新加坡与日本和沙特阿拉伯相比,数值少了一位

    数。

    新加坡水资源不足。这是由于受到其为城市国家的影响。拥有大坝等可以蓄水

    的国土才可以谈到有水喝。但新加坡是人口密度世界第二大的城市国家,非城市部

    分的国土非常狭小。这样一来,新加坡只能买水。新加坡主要从邻国马来西亚购

    水,但在2010年续约时,水价迅速上涨至100倍。这简直是被抓住了软肋。

    如果马来西亚对新加坡说“决定不把水卖给你”,那么新加坡将走投无路。这

    是涉及“水的安全保障”的大问题。

    一个国家,必须始终保持能源、水和食物在一定程度上的自我确保。日本也同

    样,与食物自给率一样,水的自给率和能量的自给率也是需要我们意识到的地方。

    ◆ 世界各国降水量注:

    1. 日本的降水量是从昭和四十六年(1971年)至平成十二年(2000年)的平均值。世界以及各国降水量

    出自1977年召开的联合国水资源会议的相关资料。

    2. 日本的人口数据出自平成十二年(2000年)的国势调查。世界人口数据出自United Nations World

    Population Prospects,The 1998 Revision的2000年推算值。

    3. 日本的水资源量使用的数据是水资源赋存量(4,235亿m3年)

    世界及各国的水资源量出自World Resources 2000-2001(World Resources Institute)中的水资

    源量(Annual Internal Renewable Water Resources)

    参考:http:www.mlit.go.jptochimizushigenmizseijunkanindex-41111-1.html

    地球上可以饮用的水有多少?

    对不起,突然说到日本的水量这个话题可能吓到你了。当然,与新加坡不同,现在的日本有足够的水用来饮用。所以不必担心,让我们来考虑下地球上可以饮用

    的水有多少。

    地球上的水有14亿立方千米。14亿立方千米,即边长1千米的立方体有14亿

    个。这是一个巨大的数字,但其高达97.5%的水都是海水。而且,在包括冰在内的

    地球上存在的水中,可饮用的淡水仅为0.01%。仅仅有14亿立方千米中的35万立方千米。虽然地球被称作是一个水行星,但大部分都是咸海水,实际上的淡水量少得

    惊人。

    这里有一个重要的概念,是虚拟水的概念,指的是间接使用的水。目前日本的

    食品有60%是从海外进口的。比如说,我们在进口玉米。但是,没有水就不能种植

    玉米。换句话说,我们在进口玉米的时刻就在间接使用水。这,就是虚拟水。

    假设生产玉米的国家发生干旱,没有水可以使用。如此一来玉米将无法收获。

    因此,不仅要考虑来自日本的水,还要考虑包括虚拟水在内的“世界之水”,这种

    观点是很有必要的。不可以认为因为日本有水,所以就安全。

    如果全球水资源短缺,“食物”将不会进入日本。由于日本的粮食自给率为

    40%,那时候将变成一个非常令人不安的状况。

    基于日本在何种程度上依赖于海外虚拟水的考虑,防止全球荒漠化蔓延的国际

    贡献也是非常必要的,因为缺水终将不再仅仅是别人的事情。

    你能想象得到日本人因为世界缺水而“饥饿”的情况吗?可能会很难。尽管经

    济持续低迷,但现在日本仍然是一个“饱食”的国家。餐桌或餐馆里像山一样的残

    羹剩饭不都是被扔掉了吗?

    也许,真正可怕的是,日本人甚至可能完全无法想象,在将来的数十年之后有

    可能会出现全球水资源短缺及由此派生的粮食短缺。我们经常会听到“和平痴

    呆”这个词,对于无法感知危机正在逼近的日本来说,是否还有未来可言?超巨型海啸的可能性

    最大的海啸有多大?

    我从东京大学地震研究所的田中博之先生那里听到了一个可怕的故事。我们在

    本书中讨论过地球上最大的地震,那么最大的海啸有多大?

    当然,除了巨型陨石飞出太空的世界末日之外,目前(相对而言)平和状态的

    全球环境中,可预计的最大海啸是多少米?读者可能会惊讶至极,难以相信。有人指出,高度为1000米的超巨型海啸有发

    生的可能性。人们在位于非洲西北海域的加那利群岛的拉帕尔马岛的三分之一处发

    现了一个倾斜的断层,由于火山喷发而引发巨大的地面落入大海,就像一个孩子一

    下子跳进了浴缸一样,海平面因此异常上升。

    1000米是一个难以想象的高度。这将是一个比634米的东京天空树[2]

    高得多的

    海啸。东日本大地震中由于10米高的海啸引发了近2万人死亡和失踪,1000米高的

    海啸究竟意味着什么,应该可以明了吧。

    可能有点过于吓到大家了。

    所谓的高度1000米,指的是火山喷发周围的海域,海啸在从该海域向整个地球

    蔓延的过程中,高度将逐渐降低,到达纽约附近时据说会下降到10米左右。此外,1000米的高度指的是大部分土块同时崩落到海里的情况下的高度数值。事实上比这

    个高度低得多的海啸发生的可能性会比较大,所以也不用过度担心。

    田中先生是使用名为μ介子的基本粒子进行火山内部透视研究的第一人。是一位

    我们希望能对拉帕尔马岛断层状况及火山喷发迹象等进行事先推断的大人物。据说

    可以通过人为破坏一部分土层或是反向加固一部分,来根除巨大海啸的“萌芽”,但如此大规模的土建工程是否可以实现就不得而知了。

    总之,我们忍不住会惊讶,导致人类灭亡的危险就潜伏在大多数我们所没有注

    意到的地方。或许,不知道的,才是最可怕的。

    [1] 日本的中央政府部门叫“省”。(译者注)

    [2] 东京天空树又译东京晴空塔,其高度为634米,于2011年11月17日获得吉尼斯世界纪录认证为“世界第

    一高塔”,已成为东京的象征之一。(译者注)Part 5 关于科学家的“可怕”故事

    恐怖科学家的系谱

    原子弹和氢弹

    科学家,不是经常被世人认为是“可怕”的存在吗?尤其是物理学家,因为发

    明了原子弹和氢弹,所以留给世人的一直是一个恐怖的形象。

    例如,爱因斯坦推导出了“E=mc2”的方程式。这是原子弹核爆的原理,同时也

    是原子能发电的原理,更是恒星能发光的原理。

    如果没有“E=mc2”的方程式,物理学家或许就不会考虑从核裂变中提取能量

    吧。直到有了方程式作为原理,才明白要如何提取能量。

    让我来解释一下如何提取原子弹的能量。原子核分裂的时候,中子不断地增

    加。裂变首先产生两个中子。中子各自撞上铀,核裂变就再次发生,然后再产生四

    个中子。通过这种方式,随着一次次核裂变,中子的数量也变成了2、4、8、16,总

    之就是成倍增加。这是一种连锁反应。能量会连锁性地增加,如果它无法控制的

    话,就会发生巨大的爆炸,这就形成核爆。

    还有一个叫作核聚变。是用与核裂变相反的方式提取能量的机制。人类现在正

    在努力建立核聚变反应堆。在核聚变反应堆中将小小的氢元素和氘元素融合。当小

    核融合成大核时,能量也会释放出来。在太阳和其他恒星内部,正发生着类似的核

    聚变反应。太阳最多的能源是氢,通过氢元素的相互融合,成为更重的原子核。那

    个时候,能量就会被释放出来。并且,当氢燃烧竭尽时,接下来就会开始燃烧氦。

    即逐渐燃烧具有更重原子核的元素。

    当开始燃烧氦的时候,就会处于无法控制的“氦闪光”状态,甚至有时恒星会

    发生爆炸。也会有将元素融合并一点一点消耗能源的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 详见PDF附件(1983KB,10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