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100md首页 > 医学版 > 医学资料 > 资料下载2021
编号:4933
过犹不及:如何建立你的心理界线.pdf
http://www.100md.com 2020年4月28日
第1页
第4页
第17页
第27页
第48页
第204页

    参见附件(1244KB,244页)。

     过犹不及:如何建立你的心理界线是一本关于心理相关的书籍,书中两位作者都是美国著名的心理医师和讲师,在书中他们将给你带来非常精彩的心理知识与内容。

    介绍

    《过犹不及:如何建立你的心理界线》参照的《圣经》经典是世人皆认可的精华思想及普通大道理,所引用思想观点与我国儒家传统思想体系有异曲同工之处。《圣经》集西方文化之大成,是西方先进文化的代表,在当前世界经济一体化倾向的同时,东西方文化也在相互融合,我们在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精华的同时,也可吸收先进的西方文化。《过犹不及》在深厚的心理学知识基础上,列举了大量案例解析和论述了如何在纷繁的社会关系中建立个人的心理界限,或者说建立个人对现实生活的判断标准,并以此确定自己的行为准则,这对于当今社会大众,是非常有用的“他山之石”。

    图书作者资料

    克劳德和汤森德,他们是美国广受欢迎的讲员,拥有执照的开业心理医师,共同主持全国广播电台“新生命”广播节目,也是克劳德与汤森德传播中心、讲习会、资讯供应以及教会训练小组的合办人。

    两人毕业于同一所心理学研究院,获临床心理学博士学位;在加州新港滩合开私人诊所。他们合著了许多畅销书,包括:《为孩子立界限》、《为约会立界限》。

    主目录预览

    第一部分 什么是界线

    第一章一日没有界线的生活

    第二章界限是什么

    第三章界线问题

    第四章界线是如何发展的

    第五章界线十律

    第六章界线迷思

    第二部分 界线冲突

    第七章界线与你的家庭

    第八章界线与你的朋友

    第九章界线与你的配偶

    第十章界线与你的子女

    第十一章界线与工作

    第十二章界线与你自己

    第十三章界线与神

    第十四章对界线的抗拒

    第三部 发展健全的界线

    第十五章如何评估界线的发展

    第十六章一日有界线的生活

    过犹不及:如何建立你的心理界线截图

    作者简介

    克劳德和汤森德,他们是美国广受欢迎的讲员,拥有执照的开业心

    理医师,共同主持全国广播电台“新生命”广播节目,也是克劳德与汤森

    德传播中心、讲习会、资讯供应以及教会训练小组的合办人。

    两人毕业于同一所心理学研究院,获临床心理学博士学位;在加州

    新港滩合开私人诊所。他们合著了许多畅销书,包括:《为孩子立界

    限》、《为约会立界限》。第一部分 什么是界线第一章 一日没有界线的生活

    6:00AM

    闹钟声大响!雪丽伸手将那吵人的噪音按掉,因为昨晚一整夜没有

    睡好,醒来后仍一脸睡眼惺松。把床边灯打开,从床上坐起来,她茫茫

    然望着墙壁,试图振作起来。

    “为什么我这么不愿意去面对今日呢?主啊!你不是应许我一生都

    充满喜乐的吗?”

    等脑筋清楚一点后,雪丽记起她为何如此烦心与不想面对今日的原

    因:下午4点钟,她必须和塔德三年级的老师有一个家长会谈。她仍然

    记得那一通电话:

    “雪丽吗?我是塔德的老师,我们可不可以见个面,讨论一下塔德

    在学校的表现,以及他的……行为。”

    塔德总是无法在学校好好坐着听老师上课。他也根本不听雪丽与华

    特的话。塔德是个意志坚强的小孩,雪丽实在不想要箝制他幼小的心

    灵,难道这不是更重要吗?

    “唉,没有时间烦恼这些了!”雪丽跟自己说。拖起她三十五岁的身

    体走向洗澡间,“已经有够多的事情够我忙一整天了”!

    雪丽一边洗澡脑筋一边打转,开始在心里数算今天必须做的事。事

    实上即使她今天不是一位职业妇女,塔德今年九岁,爱咪六岁,也够她

    忙得团团转的。

    “想想看,准备早餐,弄两份便当,还得找时间把爱咪学校话剧要

    用的戏服完工。想要把那件戏服缝好了——在7点45分来接爱咪上学的

    车子抵达前完成——根本就是天方夜谭!”

    想起昨晚发生的事情,雪丽很后悔。昨天晚上她本来计划好好发挥

    自己的手艺为爱咪缝制一件戏服,让她的小女孩在学校有个特殊不凡的

    一天。没想到她母亲突然来访。一向温柔有礼的她觉得自己应该当个好

    主人,于是好好一个晚上就那样泡汤了。 也曾想要争取点时间利用一

    下,结果很狼狈!

    雪丽试图耍些外交手腕,很有技巧的跟母亲说:“妈,好高兴你来

    看我们,这真是一个很大的惊喜啊!可是,不知道我们可不可以一边谈

    心一边缝爱咪学校话剧里要穿的戏服?”雪丽卑躬屈膝地措辞,注意观

    看母亲的反应。

    “雪丽,你应该知道我是绝对不想侵犯你的家庭生活的。”雪丽的母亲守寡十二年,早就把她那寡妇的身份升高到有如烈女殉道者的地位

    了。“我的意思是,自从你的父亲过世以后,我一直生活得很寂寞很空

    虚,我仍然会想念我们以前全家人在一起生活的美好时光,所以我怎么

    可能会为了自己而剥夺了你那宝贵的家庭生活时间呢?”

    我相信我马上就知道你会怎么办了,雪丽自忖。

    “因此,我当然能够理解你为什么不太常带华特与孩子来看我了。

    我哪能娱乐你们什么呢?我只不过是一个把一辈子都奉献给自己小孩的

    老太婆,有谁会想要花一点时间和我在一起呢?”

    “不!妈,不,不,不!”雪丽马上加入她这数十年来与母亲一直合

    作无间的感情双人舞。“我绝不是那个意思!我的意思是说,您可以这

    样来看我们是我们全家人的福气。说真的,我们一直很想去看您,偏偏

    全家大小的作息总是搞得乱七八糟的,我们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啊!所

    以,我们实在很高兴您会自己主动来找我们。”主啊!请不要为我这小

    小的谎言而对我天打雷劈啊!雪丽在内心默祷。

    “我想我可以利用其它时间来缝这件戏服的。”雪丽说。求主再一次

    原谅我的谎言。“来,让我来为我们煮咖啡喝吧!”

    她的母亲叹口气。“好吧,如果你这样坚持的话,只是我真的希望

    我没有打扰到你们,否则我会很自责的。”

    雪丽的母亲一直待到很晚,当她的母亲终于离去时,雪丽觉得自己

    都快要疯掉了。可是,她跟自己找了一个好理由,至少,我让母亲寂寞

    的日子增添了稍许的温暖与亮光。有个恼人的声音随即在她的耳边响

    起:如果你真帮了她那么多忙,她怎么走的时候还一直说她内心有多寂

    寞呢?雪丽试着不再去胡思乱想,上床去了。

    6:45AM

    雪丽把思绪拉回到现实生活来。“我想,我就是再怎么埋怨自己的

    时间被人瓜分也没有用了!”她自言自语,挣扎着要把她那一件黑色亚

    麻裙后面的拉链拉上来。但是,就像他其它的衣服一样,连她这件喜欢

    的套装也变得太窄了。我那中年发福也未免进展的太快了吧?她想。我

    是真得好好减肥与运动了。

    下一个钟头就跟平常一样,也是一团混战!两个小孩一直懒着不想

    起床,华特还跟她报怨说:“你不会让小孩都准时吃早餐么?”

    7:45AM

    跟奇迹一样,小孩们终于赶上来接他们上学的车子,华特也开车上班去了。雪丽走出大门,反身把大门锁上,深深吸口气,静心祷告。主

    啊!我实在不想面对今天,求你给我一点点指望吧!车子开上高速公路

    后,她在车上化妆完毕;感谢主,让这一路上大塞车。

    8:45AM

    雪丽匆匆赶到她上班的地方–—爱丽丝企业–—她是这家公司的服装

    设计顾问。看一下表,只不过迟到几分钟而已,或许她那些同事现在都

    能明了:上班迟到对她来说是家常便饭,已不期待她会准时到达了。

    她错了!抵达后,每个礼拜的主管会议已经开始,她蹑手蹑脚走进

    去,希望别人不会注意到她。好不容易走到了自己的座位,却看到每一

    双眼睛都正盯着她看。她看看四周,向大家露出尴尬的笑容,喃喃自语

    着:“都是那可恶拥挤的交通!。”

    11:59AM

    早上接下来的时间进行得还算顺利。雪丽是一个才华横溢的服装设

    计师,对那些具有吸引力的服装不止眼光独到而且精确,她是爱丽丝企

    业一份很珍贵的资产。那天早上惟一美中不足之处发生在她正要出去吃

    午餐之前。

    她的分机突然响起。“我是费雪丽”

    “感谢主,雪丽,你还在。如果你出去吃午餐了,我就不知道应该

    怎么办了!”雪丽绝对不会错认这个声音:是露依,她从小学就认识的

    朋友。露依是个很容易激动的人,老是有紧急问题,雪丽也尽量在对方

    需要的时候伸出援手,“只要露依有任何需要,她就会在那里。”可是露

    依却从来都不会关心她,每次雪丽一谈到自己的挫折,露依不是马上改

    变话题,就是说她必须离开了。

    雪丽是真心喜欢露依的,也很关心露依所碰到的那些问题,只是,露依似乎比较像她的顾客而不像她的朋友。雪丽对她们之间那种不平衡

    的友谊关系很是不满。然而,就像平常一样,她立刻会为自己对露依所

    产生的怒气感到羞愧。身为基督徒,她当然知道《圣经》强调要爱人和

    帮助人。你怎么可以这样!她总是如此想。你怎么可以把自己又摆在别

    人之前呢?主啊请你让我对露依充满爱心,不要只会想到自己。

    雪丽问:“露依,你怎么了?”

    “太可怕了,真是太可怕了!”露依说:“今天,安妮被学校送回家

    里来,汤姆工作晋升上也出了问题,而我们的车子又在公路上抛了

    锚!”我每天的日子不也都是这样子吗?雪丽心想。内心不满的感觉又浮

    现出来了,她却只说:“我可怜的露依,你要怎么处理这么多事情呢?”

    露依倒是很乐意并巨细靡遗回答了雪丽这个问题——就是说的太详

    细了,雪丽午餐一半以上的时间都花在倾听与辅导她的朋友。唉啊,她

    想,反正还吃得到快餐,总比什么都没吃来得好吧。

    坐在车子上等快餐店给她鸡堡的时候,雪丽想起露依。如果这些年

    来我的耐心倾听、辅导、劝告、真能帮上她一点忙的话,我这一切的牺

    牲或许就都值得了。问题是,露依所犯的错误和她二十年前所犯的错误

    根本没有什么两样。我怎么这样折磨虐待自己呢?

    4:00PM

    下午,西线无战事,一切过得平静无事。雪丽正准备离开去参加塔

    德学校的家长会议,她的直属上司杰夫叫住了她。

    “雪丽,很高兴我能及时找到你。”杰夫是爱丽丝企业一位很成功的

    人物,常常点石成金,问题是:他总是利用别人在帮他“点石成金”。雪

    丽可以感觉出她这一次又要故技重施了。

    “听着,我正在赶个截期,时间很紧迫。”他说,并递给她一大叠的

    文件,“这是我们给‘金柏罗账户’一些最后建议性的资料,所需要的就是

    稍微整理与编打一下,明天就要交案。不过,我确信你一定会有办法

    的。”杰夫讨好地微笑着。

    雪丽忍不住的惊惧慌乱,杰夫那个所谓的“编打”乃举世有名。雪丽

    拿捏一下自己手中的那叠资料,这至少得花她5个小时啊!这些资料我

    早在三个礼拜以前就拿给他了!雪丽很是恼怒。这个人怎么可以要求我

    为了挽救他的颜面,而必须帮他赶他应该负责的截期?

    只是,她很快就恢复正常。“没问题,杰夫,我很乐意帮忙,你什

    么时候要呢?”

    “明天早上9点就可以了。雪丽,真谢谢你啦,每次一出状况,我总

    是第一个就想到你,你实在很可靠。”杰夫轻松悠闲地离去。

    很可靠…可忠心…很值得信赖·雪丽内心暗想.这些想要从我身上得

    到什么东西的人,常常喜欢用这样的字眼来形容我,听起来我倒真像是能

    吃苦耐劳的骡子.但愧疚感随即再次升起.唉!我怎么又来了呢,又在愤恨不

    满了.主啊!帮帮我,让我“栽种在哪里,就在哪里好好开花。”私底下,她

    却希望自己可以被移植到另外一只花盆去。

    4:30PM塔德有位能干称职的老师,能够理解小孩那些隐藏在问题行为后面

    的复杂原因。雪丽与塔德的老师今天的家长会谈就像以前很多次一样,又在华特的缺席下开始。塔德的父亲老推说他工作太忙不能脱身,两个

    女人单独谈着。

    “雪丽,塔德并不是什么坏孩子,”老师希望雪丽能够安心,“其实

    他是个聪明与精力充沛的男孩。当他在乎的时候,他真是我们班上最叫

    人愉悦的小孩之一”。

    雪丽知道好戏就在后头,等待着对方把斧头对准她劈砍下来。你就

    赶快言归正转进入问题核心吧,我知道你要说我有个“问题小孩”。其实

    这有什么好稀奇呢?连我自己都有一个“问题生活”可以用来与之搭配成

    一双呢!

    虽然老师感觉到雪丽内心的不安,她还是继续说下去。“问题是塔

    德似乎不太懂得遵守规定,比如,上自修课的时候,其他的学生都忙着

    做自己的功课,塔德总是很难服从老师的指示,他老是从位子站起来骚

    扰其它同学,话也一直讲个不停。跟他说他这种形为不适当的时候,他

    就会恼羞成怒,脾气拗的很。”

    雪丽防卫性的想要为自己唯一的儿子辩护。“或许塔德有‘注意力不

    集中症’或‘精力过盛症’的问题吧!”

    老师摇摇头。“去年,塔德二年级的老师怀疑过,只是,心理测验

    的结果早已显示不是这个问题了。塔德对他有兴趣的过程反应一直都很

    好。我知道我不是什么心理专家,但我看得出塔德是不太习惯服从规则

    的。”

    现在雪丽必须替自己辩解了。“你的意思是,我们的家庭有什么问

    题?”

    老师看起来有点不太自在。“就像我刚刚说的,我并不是什么心理

    专家,但我知道一般三年级的学生大部分都会反抗规则,可是塔德的反

    抗实在是离谱了些。每次我交代他做什么,如果他不想服从,‘第三次

    世界’大战就会马上暴发。既然他智力与认知测验显示一切都很正常,我是想了解一下,你们家里平常是怎以样一个情形的?”

    雪丽的眼泪控制不住了,她把脸埋在自己的双掌里,开始啜泣好几

    分钟,觉得自己快要崩溃了。

    她的眼泪终于慢慢停止。“很报歉…我想这些问题来得有点不是时

    候,我今天刚好过得不太顺利。”雪丽从她的皮包里找出面纸来,“不,不,事情不只如此,我想我必须对你说出真相了。事实上我与塔德的问题,也是我自己的问题。我和华特都不知道如何使塔德在家里乖乖听

    话。当我和塔德一起玩乐或谈话的时候,我真的再也找不到一个比他更

    好的儿子了;可是,当我必须管教他,我就不晓得应该怎么控制他撒野

    的行为。所以,我想我也没有办法给你什么好的解答。”

    老师缓缓的点点头:“雪丽,知道塔德在家里的行为与他有校内的

    一样,对我的帮助很大。至少现在我们可以一起来设法解决他的问题

    了。”

    5:15PM

    很奇怪的,雪丽对下班拥挤的交通竟然有一种感激之心;至少,这

    里没有人让我烦心,她想。她利用这段时间计划一下要怎样度过接下来

    的那些危机;孩子们、晚餐、杰夫的项目截期、教会…还有,华特。

    6:30PM

    “赶快来吃晚餐,这是我第四次也是最后一次喊你们了!”

    雪丽最痛恨这样吼叫了,可是她又有什么办法呢?不管两个小孩与

    华特在做什么,他们总是拖拖拉拉,好不容易每个人都来时,她准备好

    的晚餐也早凉了。

    雪丽不知道问题到底出在哪里,她确定绝对不是她所煮的食物,因

    为她的手艺很不错,何况,只要每个人围上桌来,饭菜立刻就被他们狼

    吞虎咽,一扫面光。

    每一个人,除了爱咪。每次看到爱咪静静坐着,心不在焉地吃着她

    的食物。雪丽就很难过。像爱咪这样可爱而敏感的女孩,怎么会那么缄

    默呢?爱咪从来就没有外向过,宁愿把自己的时间都花在阅读画画,或

    是单纯地在她自己的卧房“想东想西”。

    “甜心,你在想些什么东西呢?”雪丽试探的问她。

    “就是想些东西嘛!”爱咪往往如此回答。雪丽觉得自己被排斥在女

    儿的生活之外,而她多么希望母女能够谈心,说些“就是女生之间”的悄

    悄话或是逛街什么的。可是爱咪的内心深处似乎有个秘密角落是别人不

    能触及的,雪丽是多么渴望能涉足啊!

    7:00PM

    晚餐正吃到一半,电话铃响起。我们实在需要买个电话录音机来应

    付这种晚餐时间的电话了,雪丽心想,我们竟然连全家一起好好吃顿晚

    餐的宝贵时间都没有了!然后一个很熟悉的意念立即袭上心头,或许是

    有人需要我帮忙。就像往常一样,她听从脑海里的第二个声音,立刻从椅子上跳起来

    接听电话,但一认出对方的声音,她一颗心不禁往下一沉。

    “希望没有打扰你!”菲莉说。菲莉是她们教会妇女宣教组的负责

    人。

    “当然没有。”雪丽又撒谎一次。

    “我的麻烦可大了,雪丽。”菲莉说:“”玛姬本来说好要负责我们教

    会退修会的活动,现在,却说她不行了。说什么她必须“家庭优先”。反

    正。长话短说,不晓得你可不可以代替她一下?”

    退修会!雪丽几乎忘记:这个周末就是她们妇女会每年一次的聚

    会。其实,雪丽早就期待有机会把小孩与华特暂时放下,到那美丽的山

    上,清静地好好过两天。她很喜欢这种与神独处的时间,比计划的那些

    团体活动更吸引她。如果她答应代替玛姬的话,她就必须放弃那些可以

    与神单独在一起的宝贵时间了。不,那不行的,而她只需要跟菲莉

    说……

    可是,那第二个声音又不请自来了:雪丽,能服事神与这群妇女是

    你的特权啊!只要牺牲一点点自己的生活,只要撇下私心,你就可以改

    变别人的生活啊!好好想一想吧。

    雪丽根本不必再多想了,她早就学会毫无疑问的顺服那熟悉的声音

    了,就像她对她的母亲、菲莉,或神都有反应一样。反正,不管那个声

    音属谁,都已强烈到她无法置之不顾了;惯性总是获胜。

    “我很高兴帮你的忙。”雪丽告诉菲莉:“你只要把玛姬已做好的东

    西都交给我,我就会接手做下去的。”

    菲莉大大松了一口气,听得出来她顿时得到了舒解。“雪丽,我知

    道你这么做是一种牺牲,其实,我自己每天也都要这样做个好几回的。

    不过这就是丰盛的基督徒生活,不是吗?总是生活在奉献与牺牲当

    中。”

    如果你一定要这样说的话,雪丽心想。只是她真想知道那个“丰

    盛”什么时候才会临到她呢?

    7:45PM

    晚餐终于结束了,雪丽看到华特安坐在电视机前看他的足球赛。塔

    德打电话问题他的小朋友想不想过来玩。爱咪也不知何时已悄悄地回到

    她自己的房间去了。

    一大堆碗盘堆积在桌上。全家大小至今仍然不懂得帮忙做一点家事,或许小孩还太小,无法做这类的事情。雪丽开始收拾桌上的碗盘。

    11:30PM

    许多年前,每次晚餐后,雪丽就会把碗盘清洗干静,让小孩准时上

    床,还有精力轻轻松松地帮杰夫做他连一根手指都不必碰到的企案。晚

    餐后只要喝杯咖啡,在危机与截期引起肾上腺素高亢的刺激下,她马上

    就很有效率地开始工作。全能又多产。她以前被称为“女超人雪丽”绝非

    徒有虚名。

    可是,近年来,很明显地,事情似乎越来越难处理。压力不像以前

    那样催逼她工作,注意力也越来越无法集中,老是不知今夕,甚至忘记

    截期。

    然而靠着意志力,她还是把大部分的事情都完成了。杰夫临时塞她

    的那个企案,在品质上或许马虎了些,但她早就气得不觉得愧疚了。可

    是,确实是我自己答应他的啊,雪丽想着,这并不是他的错,是我的

    错。为什么我不能当面向他说个清楚,说他这样临时把工作丢给我,对

    我实在很不公平。

    现在,她没有时间想这些了,她必须把今天晚上最重要,也是最艰

    巨的一项工作完成:找华特谈一谈。

    雪丽与华特婚前的交往与她们婚后早期的关系一直都是很愉悦的。

    当她困惑的时候,华特总是很有决断力;当她没有安全感的时候,华特

    则非常的强壮。不是说雪丽在她们的婚姻当中都没有什么贡献,她觉得

    华特感性非常不足,所以她认为她的职责就是提供两人关系中所缺少的

    温暖与慈爱。神实在把我们两人配得很好,她这样对自己说,华特有领

    导能力,我有爱。在华特无法了解她感情受伤的时候,这种想法可以帮

    助她度过那些寂寞的时光。

    可是,这些年来,雪丽觉得他们的关系有了很大的改变。刚开始,情形很微妙,看不大出来,慢慢地,一切变得显而易见了。当她向他报

    怨的时候,雪丽听得出来华特好种讽刺的语气。当她试着告诉他:她需

    要更多的支持,从他的眼神,她也看出他内心根本缺乏敬意。当他越来

    越坚持她必须遵照他的意思去做时,她心中那种感觉更为强烈。

    还有华特的脾气,或许是工作上的压力,或许是小孩,反正不管原

    因是什么,雪丽不能相信这个她所委托终身的人竟然会对她说出那样伤

    人的气话来。她根本不需要真的冒犯他什么,就可以使他怒气上身——

    吐司烤焦了,支票透支了,或忘记替车子加油了——任何一项都足以使

    他脾气失去控制,大发雷霆。这些问题都指向一个结论:他们的婚姻不再是两个人组成的团队

    了–如果他们过去曾经是一个团队的话。他们的关系像是父母与子女,而雪丽总是站在错误的那一边。

    原先她以为都是自己的胡思乱想。我又来了,好好的日子不过,专

    门没事找事,自己找石头砸脚!她会这样对自己说。而这种时候总维持

    一段时间——直到华特的脾气再次发作为止。然后,她的伤痛与悲伤又

    会向她吐露她理智所不愿接受的事实。

    雪丽终于发现华特是一个有控制欲的人,但她只是责怪自己。如果

    我是他,必须和我这样的人住在一起,我也会变成他那副德行的。她如

    此想。是我使他变得如此挑剔与有挫折感的。

    这些结论让雪丽找到一个解决的办法,也是她这些年来一直奉行不

    渝的,就是“从华特的怒气中去爱他”。解决的方式是:首先,雪丽学着

    从华特的脾气、身体语言、言词中去解读他的情绪。她变得很会看华特

    的心情,知道哪些事情特别容易惹火:迟到、意见不合、她自己的怒

    气。只要她安安静静,永远与他意见一致,自然天下太平。而一旦她胆

    敢表示不同的意见、观点,她就随时有被“斩头”的危险,事情就一下子

    闹得不可收拾。

    雪丽学的很会,也很快就能够解读华特的心事。只要她发觉已经走

    在火药线上了,她马上就会进入“爱华特”的第二阶段:缴械投降,同意

    他的想法(虽然她并非真心苟同),不再多说什么了,甚至道歉,为自

    己的“难以一起生活”认错。这些都可以帮助她解除危机。

    “爱华特”的第三阶段是:为了表示她的诚意,她会主动向华特献些

    殷勤,为他做些特别一点的事情,比如在家中穿些比较有吸引力的衣

    服,或者一个礼拜内多煮几次他最爱吃的食物。《圣经》不也叫人要当

    这种妻子吗?

    这“爱华特”三步骤确实发挥一段时间功效,只是这种假和平不会维

    持太久的。“从华特的怒气中去爱他”的问题是:在安抚华特的怒气中,雪丽把自己搞得更加精疲力竭了。于是华特发怒的时候越来越长,而他

    的怒气也使得他们两人的裂痕越来越大,彼此的距离越来越远了。

    雪丽觉得自己对丈夫的感情正在慢慢腐蚀不见。她一直以为不管他

    们的关系变得多恶劣,神都会在他们身边,而他们之间的爱也一定可以

    使他们渡过那些难关。可是这些年来,她觉得自己对华特的感觉已是义

    务多于爱心了。如果她坦诚的面对自己,她必须承认,很多时候,她对

    华特除了满心的愤怒与恐惧外,早已没有什么情份了。这就是今天晚上她必须要处理的问题。他们的关系必须有所改变。

    不管怎样,他们必须设法重新点燃那“起初的爱”。

    雪丽走进起屋间,电视荧光屏上,午夜剧场搞笑的谐星正好说完他

    是后一句对白。

    “甜心,我们可以谈一谈吗?”她试探性的问。

    没有回答。雪丽走近一看,原来华特在沙发上睡着了。雪丽本想把

    华特叫醒,可是想到上一次她这么做的时候,华特那些刺伤人的话语,说她怎样“感觉迟钝”等!她只好把电视机与电灯关掉,一个人走进空洞

    又空虚的卧室。

    11:50PM

    躲在床上,雪丽不知道自己到底是比较寂寞还是比较疲惫。发觉是

    前者以后,她从床边的小桌子上拿起《圣经》,翻开《新约》来。主

    啊,请你给我一些指望吧!她安静的祷告。然后,眼睛落在一段耶稣的

    话语上,《马太福音》第五章3~5节:(现代中文译本)

    “3“承认自己灵性贫乏的人多么有福啊;

    他们是天国的子民!

    4“为罪恶悲伤的人多么有福啊;

    上帝要安慰他们!

    5“谦和的人多么有福啊;

    他们要承受上帝所应许的产业!”

    可是,主啊我已有那感觉了啊!雪丽抗议.我觉得我的灵性很贫乏,内心

    非常空虚.我为我的生活、我的婚姻、我的小孩而哀恸。我试着要谦和

    温柔,却觉得自己像被车子一次次碾过去,气馁又疲惫。神啊我的保证

    在哪里呢?你的指望在哪里呢,你,到底是在哪呢?

    雪丽在黝黑的房间里等待着,却没有听到任何从神而来的回音。她

    唯一听到的,是自己的眼泪顺着脸颊,一滴滴掉落在《圣经》上所发出

    来的卜卜的轻响。

    问题到底在哪里呢?

    雪丽试着用依照正确的方式过她的生活。她试着在她的婚姻、小

    孩、工作、人际关系以及她的神的各种方面都尽最大的努力。可是,很

    明显地,有些地方出了差错,她的生活根本就是一团乱麻。雪丽深深陷

    在灵性上与情感上的痛苦当中。不管是男或女,我们都有够体会雪丽这种进退维谷、不知所措的困

    境——她的疏离、她的无助、困惑、愧疚、最重要的,她觉得整个生活

    都已经失去控制的无力感。

    假如你仔细地观察雪丽的景况,她某部分的生活或许和你自己的很

    类似,所以,试着了解雪丽的挣扎,或许可以给你带来一些生活上的亮

    光。你将会马上发现,有些答案对雪丽根本不起任何作用。

    第一点,试着更加努力是没有用的。雪丽确实花费了很多的精力,试图拥有一个成功的生活;她并不懒惰。第二点,因为恐惧而友善是没

    有用的。雪丽那种多方取悦人的努力,似乎没有带给她所需要的亲密关

    系。第三点,替别人承担责任是没用的。雪丽是个“解题专家”,她很会

    帮助别人处理感情的困扰与种种难题,却觉得自己的生活到处都是悲惨

    的败笔。雪丽那些事半功倍的精力、出于恐惧中的友善,以及老是让自

    己负荷过重的责任感,全指向一个核心问题:她根本就没有掌管自己的

    生活,不曾拥有自己生活的主权。

    当初在伊甸园的时候,神就告诉亚当和夏娃有关主权的问题:“要

    生养众多,遍满地面,治理这地;也要管理海里的鱼,空中的鸟,和地

    上各样行动的活物。”(《创世纪》一章28节)

    我们是神照着他自己的形象造成的,就是要我们为一些特定的工作

    担负责任。而担负责任和掌握主权的意义之一,就是必须懂得什么是我

    们的工作,什么又不是我们的工作。那些硬要把别人的工作一肩承揽下

    来的人,迟早会弹性疲乏或累死自己。我们必须有智能去分辩:到底什

    么是我们应该做的,而什么是不应该的。我们没办法什么都自己包揽。

    雪丽就是不知道到底什么是她的责任,而什么不是。因为她一直渴

    望做正确无误的事情,以及避免与人发生冲突,结果让自己碰到神原本

    无意让她承担的一些难题:她母亲那些慢性疾病般的寂寞、她上司的不

    负责任、她朋友永无止境的危机、她教会领导者那些老让她觉得愧疚而

    牺牲自我的信息与她丈夫的不成熟。

    她的问题还不止如此而已。雪丽不懂得去拒绝别人,也造成他儿子

    无法延后对需求的满足,并且无法在学校里好好遵守规矩。就某些方面

    来说,也导致她女儿感情上的退缩内向。

    在我们的生活当中,任何有关责任与主权的困惑与混淆都是一种界

    线问题。就像拥有住家的人一定会在自己土地的四周建造有形的地界一

    样,我们也必须在生活上设立心理上、肉体上、情感上、灵性上的界

    线,来帮助我们分辨什么是我们的责任,什么又不是。正如我们所看到

    雪丽生活上的许多挣扎,不懂得在适当的时间向适当的人设立起适当的界线,一定会产生破坏性或毁灭性的结果。

    这就是我们当今,基督徒所面对的最严重的问题之一。许多一心一

    意想要事奉主的基督徒常常陷入迷惑不解的挣扎当中,不知何时设立界

    限才算合乎《圣经》的教导。当别人提到他们缺乏界限的时候,他们往

    往会提出一些很好的问题来:

    1、 我可以在设限后仍是个有爱心的人吗?

    2、 合理的界限是什么?

    3、 要是有人因为我设立的界限生气或受伤呢?

    4、 我要怎么回答那些需要我的时间、爱心、精力、金钱去帮助的

    人呢?

    5、 为什么设立界限会让我感到愧疚和恐惧呢?

    6、 界限与顺从有什么关联呢?

    7、 对别人设立界限不是很自私吗?

    不恰当的引用《圣经》而给予这些问题不正确的答案,将会产生许

    多界线上的错误教导。不仅如此,许多临床心理上的症状与病症,比

    如:抑郁症、焦虑症、饮食失控症、嗑药酗酒、冲动失控症、愧疚问

    题、自惭问题、惊惶症,或是婚姻男女关系上的问题等,都根源于界线

    上的冲突。

    在此书中,我们将应用《圣经》上的一些观点来讨论界线问题:什

    么是界线?界线保护什么?界线如何发展?界线如何受损?界线如何重

    整?界线如何运用?这本书除了将一一回答这些问题以外,还会谈到其

    它许许多多。我们的目标是要帮助你学习:如何适当的利用合适《圣

    经》教导的界线,来完成神在他儿女身上所希望成就的关系与计划。

    雪丽本身对《圣经》的认识似乎不太支持她设立界线。这本书的目

    的就是要协助你从界线如何表现在神的本性、宇宙的运行和与他子民的

    互动中,看清楚界线是深植于基督教的信仰。第二章 界限是什么

    有一对父母来找我,提出一个常听到的要求,希望我能够“修理一

    下”他们二十五岁的儿子比尔。我问他们比尔现在人在哪?他们回答我

    说:“喔,他不想来。”

    “为什么呢?”我问。

    “是这样的,他不认为他自己有什么问题。”他们回答。

    让他们很诧异地,“他也许没有错!”我说:“可不可以请你们告诉

    我他的情形。”

    他们告诉我:比尔的问题已经有很长的一段历史,从他很小就开始

    了。在他们眼中,比尔从来没有“乖过”,近几年来,还常常嗑药,无法

    好好待在学校念书或者找个工作做。

    很明显的,这一对夫妇很爱他们的儿子,也很为他目前的生活状态

    操心,。他们想尽办法希望比尔有所改变,过负责的生活,却枉然无

    效。比尔仍然嗑药,逃避责任,滥交一些问题朋友。

    他们说:他们总是供应比尔生活上的一切需求。让他金钱宽裕,这

    样“他就不需要打工,可以多念点书而且有个社交生活”。当比尔的功课

    当掉了、被退学了,或不再去上课了,他们很用心的再帮他找一间学

    校,想“或许其他的学校对他比较好”。

    等他们述说一阵以后,我说:“我想,你们的儿子说得没错,他是

    没有什么问题。”

    你们一定以为他们当时凝结在半空中的表情是一张快照相片!整整

    一分钟,他们一副不敢相信的样子看着我。最后,那位父亲终于开口说

    话:“我们没有听错吧?你不觉得他有问题?”

    “没错!”我说:“比尔没有问题,有问题的是你们。因为不管他想

    要什么,他几乎都可以如愿以偿,没什么好操心的嘛!反正,你们付

    钱,你们不满,你们忧虑,你们策划,你们自会使用一切精力来满足他

    所有的欲望。比尔没有问题是因为你们全帮他负担起来了。那些问题本

    来应该是他的,现在看起来,那些问题都变成你们的了。你们要我帮忙

    给他一些问题吗?”

    他们以为我疯了,但却也慢慢看见一丝亮光。“你说‘要给他一些问

    题’是什么意思?”比尔的母亲问。

    “是这样的,”我解释说:“要解决这个问题,你们或许应该把一些

    界限跟他说个清楚,这样,他就必须为他自己行为的结果负责,而不是有你们来替他担负了。”

    “你所谓的‘界线’是什么意思呢?”那位父亲问。

    “这样说好了,就好像他是你的邻居,他从来不为他家的草坪浇

    水。可是,每次你一打开你家的自动浇水系统,你们家的水全都洒在他

    家的草坪上。你们家的草坪因此发黄枯萎,比尔看看他家浇的绿油油的

    草坪,跟自己说:‘看来,我家的庭院没有什么问题嘛!’你们儿子的生

    活就是这样,他不必念书,不必有打算,不必找工作,照样住的舒舒服

    服,钱多的花不完,还能享有一个负责的家庭成员可以享受这一切的特

    权。”

    “可是,如果你们把你们家房地产的界限划分清楚,如果你们能够

    好好修理你们家的自动洒水系统,让水只洒在你们家的草地上。如果他

    仍不自己动手浇水的话,他就得住在没草的土堆中了。过一段时间以

    后,他或许就不会喜欢那种生活了。”

    “但他现在的情形呢?他不负责任而过的快乐,你们负责却过得凄

    惨。其实,只要你们跟他设立地界就好了,搭个篱笆,把他家的问题留

    在他家的庭院内;反正,那个问题本来就是他的,不是你们的。”

    “这样停止帮助他,不是太残忍了吗?”比尔的父亲问。

    “你们这样出手援助就帮了忙吗?”我问。

    他的表情告诉我,他已经开始慢慢了解了。

    看不见的房地产界线和责任

    在现实的世界里,地界很容易看得出来。篱笆、标志、墙壁、放有

    鳄鱼的壕沟、修剪整齐的草坪、树篱,都是一些明显可见的界线。外表

    或许有些不同,传达的信息都一样:这是我家地界的开始之处。在法律

    上,房地产的主人必须为他或她的地产上所发生的事情全权负责;如果

    你不是物主,你就不需要负责。

    对拥有土地所有权的人来说,现实的界线就是一条可见的土地界

    线,你可以到郡上法院找出那些地界在哪里?当地界出问题的时候,你

    必须打电话找谁负责?

    我们心灵世界的界线和现实世界的地界一样真实,只是平常不太容

    易看出来而已。这一章的主旨就在协助你对那些难以捉摸的界线下定

    义,了解它们经常存在的事实将可以增添你的爱心,拯救你的生命。现

    实的生活里,界线将为你的灵魂定位,帮助你保守与维持你的心。“保

    守你的心胜过保守一切,因为一生的效果是由心发出。”(《箴言》四章23节)

    “我”和“不是我”

    界线可以帮忙我们定位,定义什么是我,什么又不是我。界线可以

    标示我到哪里为止,别人从哪里开始,让我有“所有权感”。

    知道我可以拥有什么,我的责任是什么,将给予我自由。假如我明

    白我家的庭院从哪里开始,又到哪里结束,我就可以自由的来去。所

    以,能够为自己的生活负责会给予我许多不同的选择;不能“拥有”我自

    己的生活,我的选择或取舍就会变得有限。

    想想看,如果有人对你说:“好好捍卫你的疆土,因为你必须为那

    里所发生的一切事情负责。”却不告诉你到底你的疆土界限在哪里,你

    将多么困惑!或是,他们不给你保护疆土的工具,这不只叫你困惑,同

    时还是很危险的。

    但这正是发生在我们情感上与属灵上的情形。神造我们,希望我们

    能够活在在自己“里面”;也就是说,活在我们自己的灵魂里面,必须为

    那些构成我们自己的东西负责。“心中的苦楚,自己知道;心里的喜

    乐,外人无干。”(《箴言》十四章10节)我们必须处理我们灵魂里面

    的东西,而界线可以帮助我们为此定位。假如没人把范围告诉我们,或

    教了我们错误的范围,我们的生活就会陷入极大的苦难。

    《圣经》明确地告诉我们那些范围是什么,又如何保护它们。可

    是,我们的家人或过去的一些人际关系,却使我们常常把那些范围搞混

    了。

    界线除了告诉我们必须对什么负责意外,也告诉我们什么不是我们

    的所有物,什么是我们不需要负责的。比如,我们不需要为别人负责。

    《圣经》也教导我们绝对不可以想要控制别人——虽然我们常常花费很

    多时间与精力希望能够如此。

    “对别人”与“为自己”

    我们必须对(to)别人与为(for)自己负责。《加拉太书》第六章

    第二节说:“你们个人的重担要相互担当,如此,就完全了基督的律

    法。”这句话告诉我们的是对彼此的责任。

    很多时候,别人的“重担”(burdens)太大了,他们没有足够的力

    量、资源,或只是,来承受那些重担,他们确实需要别人帮忙。舍己去

    帮助别人承担他们无法承担的重担,正是耶稣牺牲的爱,也就是耶稣基

    督为我们所做的,他为我们担负我们无法承受的重担,他拯救我们,这

    是他“对”我们负责。可是,第五节也说:“个人必担当自己的担子。”每个人都有只有他

    (她)自己可以担当的责任,这些是属于我们个人特别的“担子”,我们

    每天都必须自己负责没法解决的。有些事不是别人可以为我们做的。我

    们对生活中某些事情有所有权,是我们自己的“担子”。

    “重担”与“担子”的希腊文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这两个字的含义与区

    别。希腊文“重担”的意思是“过度的负担”(excess bundens)或是那些重

    到会让我们倒垮下去的负担。这些负担宛如大石,可以把我们碾碎。我

    们是不可能自己一个人背负一块巨石的;勉强为之,我们的背部一定会

    被压断。面对那些巨石——即生活中所碰到的危机与悲剧——我们便需

    要别人出手协助。

    相反地,希腊文“担子”意思是“货物”(cargo),或是“每日辛劳工

    作的重担”(the burden of daily toil),就是我们每天必须做的那些事

    情。这些担子就像背包(knapsacks),是人担负得了的。因此,神期待

    我们可以处理自己的感情、态度、行为,以及他所交托我们每个人的责

    任。他期待每个人都可以背负自己的背包,即使有时候并不容易。

    当人们把“重担”误认为只是“每日的担子”而拒绝别人的协助,或是

    把“每日的担子”当做“重担”而以为自己可以不必挑负的时候,问题就发

    生了。结果,不是导致永无止境的痛苦,就是产生不负责任的行为。

    为了不使自己陷入痛苦或不负责任,及早决定“我”是什么,我责任

    的界线在哪里,别人的界线在哪里,是非常重要的。这一章的后面会讨

    论到我们必须为什么负责,现在,让我们先来了解一下,到底界线的特

    性是什么?

    “好”的进,“坏”的出

    界线可以帮助我们分辨我们到底拥有些什么,我们才可以好好照顾

    它们。界线帮助我们“勤勉的保守我们的心”,把对我们有助益的东西都

    留在篱笆里面,对我们有害的则全挡除在篱笆外面。换句话说,界线可

    以让我们把“好”东西留在里面,把“坏”东西挡在外面。界线帮助我们保

    护我们的财宝(《马太福音》七章6节),别人才不会把我们的财宝偷

    走。界线把珍珠留在里面,把猪群挡在外面。

    有时候,我们却把坏的留在篱笆内,把好的挡在篱笆外。这时,我

    们必需能够打开篱笆上的门,赶快把好的宴请入内,把坏的送出篱笆

    外。也就是说,我们所建造的篱笆必须有一道门。比如,我觉得内心有

    痛苦或罪恶了,就必须打开自己的心门,与神或者其他人交通,以便内

    心得着医治。吐露内心的痛苦或为自己的罪认错忏悔,可以帮助我们

    把“坏的赶出去”,这样,坏的东西就不会继续留在心中毒害自己了(《约翰一书》一章9节:《雅各书》五章16节;《马可福音》七章21-

    23节)。

    如果有好的东西在外面,我们就要打开心门,“让好的东西进来心

    里”。耶稣谈到那些“接待”他与他的真理的人,就是这个意思(《启示

    录》三张20节,《约翰福音》一章12节)。如果别人有好东西给我们,我们就必须向好东西打开心门(《哥林多后书》六章11-13节)。只

    是,我们却常常把从别人那里得来的好东西摒除在门外,失去享受那些

    好东西的机会。

    长话短说,界线不是城墙。《圣经》没有要我们把别人“摒除在城

    墙外”;事实上,反而希望我们能够在神里“合二为一”(《约翰福音》

    十七章11节)。我们要和别人同住一个社区,但社区内,每个人都有他

    自己可以享有的空间与属于他自己的房地产。最重要的是,我们房地产

    的界线必须使人能够通过,却也足以把一切危险都挡在界线外。

    可是,许多在成长过程中受过虐待的人,却常常把界线的功用本末

    颠倒,让坏的进来,把好的挡在门外。玛丽便是在他父亲虐待下长大

    的,他的父亲并没有鼓励她发展出正确的界线。结果,她把自己的心门

    关起来,将痛苦都隐藏在心中,不知道把她所受到的伤害表达出来,把

    痛苦赶出去,也不懂得如何打开心门,让外面的支持来医治她受伤的心

    灵。更糟糕的是,她还让人有机可乘地把更多的坏或痛苦“塞”进她灵魂

    深处。所以,当她来寻求我们协助的时候,内心装满了许多痛苦,仍然

    被人戕害,而且把外来的支持全“摒除在门外”。

    她必须把她界线的功用再次颠倒过来。她必须搭建坚固耐用的篱

    笆,把坏的东西挡在外面,并且在篱笆上加个门,让她灵魂里的坏东西

    可以出去,而她极需要的好东西可以进来。

    神和界线

    界线的观念来自神的本性。神定义他自己是明确清晰、独一无二、独立自主、绝对为自己负责到底的神。神借着告诉我们他自己的观点、感觉、计划,他允许什么、禁止什么,喜欢什么、厌恶什么,来为他的

    个性定位与负责。

    神也定义他自己与他的创造物、与我们都是分开的。神把他自己跟

    其他的一切区分开来。他告诉我们他是谁,又不是谁。比如,他说他就

    是爱,他不是黑暗(《约翰一书》四章16节;一章6节)。

    除此之外,三位一体中也是有界限的。圣父、圣子、圣灵虽然三位

    一体,却又非常不同,每位都有自己一些不同的界线。每位都有自己的位格与责任,每位都有自己一些不同的界线。每位都有自己的位格与责

    任,却又彼此息息相关,同在爱里(《约翰福音》十七章24节)。

    神对他的“庭院”也有所限制。他抵挡罪恶,允许行为的后果。护卫

    他的房子,绝对不让败坏或邪恶的东西发生或住在里面。凡爱他的人,他都邀请他们进去,而且把爱浇灌在他们身上。他那些“界线的门”一直

    都很适度的“开”或“关”。

    同样地,神也给予我们他的“样式”(《创世纪》一章26节),给予

    我们属于自己界线范围内我们承担得起的个人责任。他要我们“管理与

    治理”全地,并对他所赐给我们生命作尽职忠心的管家。要达到那个目

    标,我们一定要有和神一样的界线。我们必须以神为楷模,学习与发展

    出神所希望我们拥有的那些界线。

    界线的范例

    任何能区分你和别人的不同,或者显示出你从哪里开始、又在哪里

    结束,都是界线。以下是一些界线的例子。

    皮肤

    定义自己最基本的界线是自己的皮肤。一般人往往以此界线来隐喻

    个人的界线是否受到了侵犯。“他真是刺到我皮肤底下去了!”(He

    really gets under my skin),也就是“他激怒或惹毛我了!”的意思。你肉

    体的自己是第一个让你知道你与别人不是一体的方法。还是一个婴儿的

    时候,你就会慢慢发现你和那个拥抱你的父亲或母亲并不是同一个人。

    皮肤的界线可以让好的留在里面,把坏的挡在外面。皮肤保护你的

    血液、骨头,使其完整地留在体内。皮肤还可以防止细菌侵入,保护你

    不受到细菌感染。皮肤也有开口让“好”东西进来,比如食物;也有开口

    让“坏”东西出去,比如排泄物。

    受过肉体的戕害与曾经被性侵犯的人,对界线常常无法有明确的感

    觉或者概念。因为他们年幼的时候,别人教导他们的是:他们的所有权

    (property)并不是真的从皮肤开始,别人可以侵犯他们的所有物或为

    所欲为。结果,长大以后,他们便很难为自己建立起界线。

    话语

    现实生活里,篱笆或一些其他的结构,经常用来表示地界或界线。

    在属灵的世界里,那些篱笆却是看不见的,但是,你仍可以用你的话语

    来为自己建筑一道道保护自己的围墙。

    最基本的话语便是:“不!”。这句话让别人知道你与他们是分开存在的,由你控制自己。你的话有明确的“是”——或“不是”——乃《圣

    经》的主题之一,整本《圣经》中,处处可见(《马太福音》五章37

    节;《雅各书》五章12节)。

    不,是个与人面对面正是问题的字眼。《圣经》说我们必须面对我

    们所爱的人,说:“不,你那种行为我不能接受,我绝对不和你同流合

    污。”不,这个字眼,对限制别人虐待自己的行为也很重要。《圣经》

    中许多信息都一再激励我们要对邪恶的款待说不(《马太福音》十八章

    15-20节)。

    《圣经》也警告我们:给予绝对不要“作难与勉强”(《哥林多后

    书》九章7节)。没有界限的人却往往不懂得如何对人家说不,不知道

    如何拒绝别人的控制、压力、要求;有时在别人真的有需要时,他们也

    挣扎是否该说不。他们以为一跟别人说不了,就会破坏他们与对方的关

    系,因此,即使内心不满,仍勉强服从。有时,压力是别人加在你身上

    的;有时,却出于你自己,是你觉得你“应该”去做。不能对外来的压力

    与你内心的压力说不,你就失去对你所有物(property)的控制权了,也就没有享受到“自我控制”的果实。

    当你和别人沟通你的感情,意图,或者喜恶,你的话语正在为你的

    所有物定位。如果你不用你的话语为自己的所有物定位,别人将很难了

    解你的立场。当我们的神说:“我喜欢这个,我恨那个。”“我会做这

    个,我不会做那个。”其用意便在此。你的话语可以帮助别人了解你的

    立场,为你自己定位,让别人知道你的“地界”设在哪里?“我不喜欢你

    那样大声吼我!”给对方一个很清楚的信息,知道你如何处理你的人际

    关系,让他们可以了解你自家庭院内的“规矩”。

    真理

    了解上帝的真理与他的主权可以给予你界线,让你知道他那些界线

    到底是什么。了解上帝绝对无法改变的真理,可以帮助你在与神的关系

    中定位。比如,他说:“人种的是什么,收的也是什么。”(《加拉太

    书》六章7节)你如果不面对现实好好遵守他的真道,将因反抗而受到

    伤害。面对神的真理就是面对现实,顺从神的真理,遵守他的法度,将

    使你拥有比较美好的生活(《诗篇》一一九章2节,45节)。

    撒旦最会扭曲事实,回想在伊甸园,就是撒旦诱惑夏娃去怀疑上帝

    的界线和他的真理,结果,当然是很悲惨的。

    在真理中总是比较安全;不管是了解神的真理或了解有关你自己的

    真相。很多人因为不能设立自己的地界,不能接受也不能显示出真正的

    自我,于是,一辈子过着散漫混乱的生活。真实的了解与面对自己,才能给予你合乎《圣经》的完整或一致(integrity or oneenss)。

    地理上的距离

    《箴言》二十二章3节说:“通达人见祸躲藏。”有时,让自己离开

    现场有助于你保有界线。就像耶稣常常履行的一样,当你向对方显示你

    的界线后,与对方保持一段有形的距离,可以为你的肉体、情绪、属灵

    上的需要,再重新充电。

    或是,你可以离开一下,以避开危险,使事情不会恶化。《圣经》

    力劝我们要远离伤害我们的人,为自己建立一个安全之处。如果你能够

    避开一下,让留下来的人经历交谊上的损失,或许会使对方的行为有所

    改变(《马太福音》十八章17—18节;《哥林多前书》五章11—13

    节)。

    人与人的关系一旦存有侵犯或虐待的行为,很多时候,惟一的方法

    就是保持距离,让对方明白你所设立的界线是确实的,直到对方能够解

    决问题。为了控制“灾祸的蔓延”,《圣经》支持我们有时要保持距离,以策安全。

    时间

    当你的生活失去控制,当你的界线需要设立或重画,暂时离开一个

    人或是你所从事的工作一段时间,可以让你重新掌握生活中失控的局

    面。

    在精神上或情感上从来没有和父母分离过的成年小孩,往往需要与

    他们的父母分开一段时间。“抛掷石头有时,堆聚石头有时;怀抱有

    时,不怀抱有时;寻找有时,失落有时;保守有时,舍弃有

    时。”(《传道书》三章5-6节)从他们出生以后,他们就一直留在父母

    的怀抱,舍不得离开或是害怕舍弃自己与父母那种早已不合时宜的关

    系。他们必须有一段时间来舍弃旧有的包袱,重新为他们与父母的关系

    划出新的界线;有时,他们或许会觉得自己在疏远父母;其实,分开一

    段时间,反而可以改进彼此之间的亲子关系。

    情感上的距离(Emotional Distance)

    在情感上保持距离是一条暂时的界线,可以给予你的心所需要的安

    全空间;但非长久如此。感情受创的人需要找个安全的地方让自己的情

    绪缓和冷静。在不幸福的婚姻中,那位受到凌虐的人有时必须和戕害自

    己的人在情感上保持一段距离,知道对方愿意开始正视问题,变成值得

    信任的人。

    你不应该一再让自己受伤或失望。假如你现在正处于被凌虐的关系中,你必须等到真的很安全了,或可以看出对方确实改进了,你才可以

    回到对方身边。许多人都因原谅了对方而太早相信他(她),不先确认

    一下他(她)是否真的“结出果子,与悔改的心相称”(《路加福音》三

    章8节)。不设法寻找真相,而继续对有虐待或瘾性行为的人打开心

    门,是很愚昧的。当然要能原谅他人,却也要懂得先保护自己,知道你

    确定对方已有改变为止。

    其他人

    你还必须依赖别人来协助你建立与保有界线。那些受制于别人的瘾

    性、控制或虐待的人将发现:这么多年来他们这种“爱得太多”的情形,只有经由支持团体的协助,才有可能为自己设立界线。支持系统的扶

    持,让他们生平第一次可以向虐待或控制他们的人说不!

    为什么需要别人来帮你设立界线呢?有两个理由。第一,你人生中

    最基本的需要正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人们常常会因为人际关系受苦。

    很多人之所以一再忍受对方的虐待,就是害怕反抗后,对方将离开自

    己,而让自己变成孤家寡人。就是因为害怕落单,许多人多年来一直处

    于被虐待的景况,害怕一旦设下界线后,他们的生命中不再会有爱了。

    可是,如果他们能够打开心门,让别人来帮助他们,他们将会发现

    其实那个一再欺负他们的人,并不是这世上爱的唯一来源,他们可以从

    支持团体中得到力量,设下他们早就应该设下的界线,不再感到孤独。

    耶稣基督的教会给予他们力量去抵挡困难与伤害。

    另一个理由是我们需要新的意见与教导。很多人都被教会或家人误

    导,以为设立界限不符合《圣经》教诲,是卑鄙的,或是自私自利的。

    这些人需要好的支持团体给予他们正确与合乎《圣经》教导的扶持,把

    那些捆绑自己,老是让自己有愧疚感、并在内心一再播放的“录音带”丢

    掉。本书的第二部,我们将会仔细讨论在人生主要的情感关系当中,我

    们应该如何设立界限。现在,我们所要注意的重点是:界限并不是设立

    在虚无缥缈中的;设立界线往往是需要一个支持网。

    后果

    侵犯别人的地盘是有其恶果的。“闲人勿进!”的标语就是警告别人

    不能超越界线;一旦越过,恶果必须由自己负责。《圣经》一再告诉我

    们一个教训:如果你走这一条路,这种结果就会产生;如果走另一条

    路,其他的结果就会发生。

    就像《圣经》中所说的:怎样的行为就会产生怎样的结果,我们必

    须遵行“人种的是什么因,就会结怎样的果。”而要求对方为自己所结的后果负责到底。“如果你不停止酗酒(或“如果你午夜前不回来”“你不停

    止打我”“你不停止对小孩那样乱吼乱叫”)我就会离开你,直到你去找

    治疗。”如果夫妻中的他(她),对自己说的警言都能说到做到,许多

    婚姻其实都是可以挽回的。或是,做父母的对问题儿女的最后通

    牒:“如果你不先找到工作就随便辞职,我不会再供应你金钱花用。”或

    是“你再吸大麻,你就自己搬出去外面住”。如果父母对这些警言都能坚

    持到底,我相信很多年轻人也都会浪子回头的。

    《帖撒罗尼迦后书》三章10节,保罗说:若有人不肯做工,就不可

    吃饭。保罗不是在开玩笑。神不容许不负责任的行为,而懒惰的后果就

    是挨饿(《箴言》十六章26节)。

    “后果”好比在篱笆上加上铁刺,让别人知道我们对自我的尊重是真

    心真意的,如果有人胆敢侵犯到它们,一定会导致严重的后果。这是在

    告诉对方:我们对自己的生活很有原则,我们全心全意的承诺若要依据

    我们有助益的价值观而活,我们将保护和防卫这样的承诺。

    什么在我的界线之内呢?

    就许多方面来说,“好的撒玛利亚人”这故事是个很好的典范,很清

    楚的说明界线何时应该遵守与侵犯。试着想想看,要是那个撒玛利亚人

    是没有界限或原则的人,当时会是怎样的情形呢?

    你应该知道这个故事的:有一个人从耶路撒冷回到耶利哥,落在强

    盗手中,它们剥去他的衣裳,把他打个半死,丢下他就走了。有一个祭

    祀和一位利未人,从路的另一边经过,都当做没看到一样。惟有一个撒

    玛利亚人,行路来到那里,动了慈心,上前包扎他的伤处,把他带到旅

    店里去照应他。第二天,撒玛利亚人拿出一些钱给旅店的老板,说:“你且照顾他,此外所费用的,我回来必还你。”

    让我们暂时脱离一下这个我们熟悉的故事,假设那个受伤的人现在

    刚好醒过来,说:“怎么?你要离开我啊!”

    “没错,我需要到耶利哥去谈生意。”撒玛利亚人回答。

    “你不觉得你这样做太自私了吗?我受伤这么重,需要有个人可以

    陪我讲讲话。如果你现在离我而去,耶稣怎么拿你来当模范呢?你根本

    就不像个基督徒嘛!把我这个最需要你的人如此恶意离弃,你那‘牺牲

    与奉献自己’的精神到哪里去了?”

    “我想你是对的。”撒玛利亚人说:“把你一个人留在这里是没有爱

    心的行为,我确实应该做的更多,我会把我的行程再延后几天。”

    所以,他和那个人多待了三天,陪他聊天,确定那个人既快乐又满意。

    第三天下午,敲门声起。一个带信的人走了进来,递给撒玛利亚人

    一封他在耶利哥生意伙伴写来的信:“我们已尽可能等你很久了,最

    后,我们决定先把那些骆驼卖给别人,我们的下一批骆驼六个月以后才

    会来。”

    “你怎么可以这样对待我呢?”撒玛利亚人在空中挥舞着手中的信,对那位复原中的以色列人大声嘶吼:“看看你干的好事,让我没买到那

    批对我生意很重要的骆驼,现在,我没办法向我的顾客交代了,我很可

    能破产倒闭,你怎么可以这样对待我呢?”

    在某种程度上,这个故事对我们或许蛮熟悉的。我们都可能因为一

    时动了怜悯之心而帮忙一些需要我们帮助的人,却为了对方耍些技巧,让我们所做的超过了我们原本的意思,结果,我们变得不满、愤怒,而

    且错失我们生活必须有的一些东西。或是,因为我们想要从别人身上得

    到很多的东西,就开始向对方施压,直到对方投降。只是,他们的给予

    并非出自真心,是源于顺从,而且给的心不甘情不愿。这两种情形与结

    果,都将两败俱伤,得不偿失。

    为了避免这类情形的发生,我们必须知道什么是在我们的界线范围

    之内,我们只需为什么负责。

    感情(Feelings)

    在基督徒的世界里,感情往往被人曲解,有人说它根本就不重要,也有人说它是肉体情欲的表现,真是应有尽有。只是,接二连三的例子

    不断地在告诉我们:感情对我们的动机与行为,其实占着一个非常重要

    的角色。你看过有多少人因为感情受伤而彼此做出不讨神喜欢或者亵渎

    神的事?又有多少人因为多年来一再忽略自己的感觉而有自杀的倾向,因为罹患沮丧症而必须住院治疗?

    感情,不仅不能忽略,也不能为其所控制。《圣经》一再告诉我们

    要“拥有”自己的感情,而且要对它们有警觉性。感情常常激励人行善。

    好心的撒玛利亚人便是因为动了慈心,才会帮助那位受伤的以色列人

    (《路加福音》十章33节)。浪子回头的故事也是因为那位父亲对他的

    儿子动了慈心,而用手抱着他的颈项《《路加福音》十五章20节)。耶

    稣对那些来听他讲道的人也多次“动了怜悯之心”(《马太福音》九章36

    节,十五章32节)。

    感情来自内心,可以让你知道你与对方的关系或状况。感情可以让

    你知道你们的关系到底是维持良好或是已经出了问题。假如你觉得你们的关系一直很亲密,而你也都能够感受到很多爱,你们的情况大概很不

    错。如果你内心充满了怒气,你们的关系或许已经出了问题。重点在:

    你的感情是你自己的责任,你需要自己先拥有主权,认真地把它当成自

    己的问题,这样才能及早发现症结并设法解决。

    态度与信念

    态度,就是你对神、生命、工作,以及人与人的关系的看法与倾

    向。信念(beliefs),就是你所接受为真理的任何事情。很多时候,我

    们看不出自己的态度或信念正是我们生活不安的来源。就像我们的祖先

    亚当与夏娃一样,我们常常责怪他人。我们需要拥有自己的态度与信

    念,因为他们归属我们的地界范围之内。我们是受到它们影响的人,而

    且只有我们才能改变它们。

    问题是:我们很小就开始学习那些态度,而它们对我们以后成为怎

    样的人或如何行事影响极大。耶稣责备法利赛人和文士离弃神的诫

    命,“拘守人的遗传”(《马可福音》七章8节,《马太福音》十五章3

    节);从来不对自己的态度或信念质疑的人,最容易陷入这种困境。

    有界限问题的人对责任的看法与态度往往也扭曲了,觉得要求别人

    为他们(别人)的感情、选择、行为负责是刻薄的。他们忘记《箴言》

    一再重复告诉我们:设下界线与愿意接受责任的人,可以救命。“弃绝

    管教的,必致贫受辱;领受责备的,必得尊荣。”“不忍用杖打儿子的,是恨恶他;疼爱儿子的,随时管教。”(《箴言》十三章18节;24节)

    行为

    行为是有后果的。保罗说:“人种的是什么,收的也是什

    么。”(《加拉太书》六章7-8节)假如我们认真念书,就会得到好成

    绩。假如我们出去工作,就能得到工资。假如我们运动,身体就比较健

    康。假如我们对别人好,与对方的关系也会亲密一些。就负面来说,如

    果我们栽种的是懒惰、不负责任、失去控制的行为,我们也可以预知收

    成将是贫穷、失败,以及生活上的放荡不羁。这些都是我们的行为所得

    到的自然结果。

    但是,假如有人介入别人“因果关心”的自然法,问题就出现了。一

    个总是酗酒或虐待别人的人本来应该尝到喝酒或虐待人的恶果。“舍弃

    正路,必受审判”(《箴言》十五章10节)若有人出手干扰因果关系的

    自然法,不让这些人自食恶果,反而使这些人变得更为无能了。

    这种情形经常发生在父母与子女之间。父母常常会对孩子大声嚷嚷

    或唠叨不停,却又不让孩子去承受他们恶行的后果。“爱,却有限制”“温和,仍要求子女必须为后果负责”的父母,才能养育出有信心,对生活有控制力的子女。

    选择

    我们必须为自己的选择负责,结出“自控”或“节制”(self-control)

    的果实(《加拉太书》五章23节)。界线有一个很常见的问题:我们常

    常放弃自己选择的主权,而把选择的责任改放在别人身上。想想看,当

    我们在解释自己为什么会这样做或没那样做的时候,有多少次,我们会

    使用这种字眼:“我是不得已的啊!”“是他(她)叫我这样做的啊!”这

    些都是我们不能为自己行为负责的明证。我们总是让别人来操控我们,以为这样就可以不必为自己的行为负责了。

    我们必须了解,不管我们怎么想,是我们在控制自己的选择。这可

    以使得我们在做选择的时候,不会像《哥林多后书》九章7节所说的“作

    难或出于勉强”。假如保罗觉得对方是因为“不得不”而给,他绝对不会

    收下对方的礼物。有一次,他还把一份礼物送回去,便是“叫对方的善

    行,不是出于勉强,而是出于甘心”。(《腓利门书》一章14节)约书

    亚在那有名的“选择”宣言中所传达的意义也是一样:“若是你们以侍奉

    耶和华为不好,今日就可以选择所要侍奉的。”(《约书亚记》二十四

    章15节)

    耶稣对那位因为工资问题而愤怒不满的工人也说过类似的话:“朋

    友,我不亏负你,你和我讲好的,不是一钱银子的吗?”(《马太福

    音》二十章13节)是那个人自己要选择为那些钱做工的,他却为了后来

    的人所做的工时少而得到和他一样的工资生气。

    另外一个例子是浪子回头故事中的哥哥,是他自己选择要留在家中

    事奉,却为了浪子回来得到的待遇而生气,他需要人提醒他:那是他当

    初的选择,是他自己选择要留在家中的。

    整本《圣经》都一再强调:人享有选择的主权,人要为自己的选择

    负责。就像保罗所说的:若选择靠着圣灵治死身体的恶行,我们必要活

    着;若选择顺从肉体活着,必要死(《罗马书》八章13节)。根据别人

    是否允许,或因自己的愧疚感而做决定,将产生愤恨不满的情绪,也是

    顺从肉体而活。我们实在太习惯别人要求我们“应该”怎么做了,而以为

    自己“勉强作难”为别人所做的事,是出于自己的爱心。

    设下界线可以使你一定得为自己的选择负责。你自己做的决定,你

    就必须承担它们的后果。同样情形,你也可能因为没有做出本应该做的

    决定,而错失本应拥有的幸福美满的生活。价值观

    我们认为有价值的,就是我们所珍爱并以为重要的东西。我们却常

    常不为自己认为有价值的东西担负起责任。我们往往太看重别人的赞

    许,胜过看重神的赞许,也就是“爱人的荣耀,过于神的荣耀”(《约翰

    福音》十二章43节)。因为这种价值观的错误,我们的生活也跟着混

    沌,错失真宝。我们误以为权力、财富、欢乐,可以满足我们内心最深

    层的欲望,事实上,我们所想要的是爱。

    在我们错爱或错惜价值不会持久的东西后,对自己的失控行为能承

    担责任,或当我们愿意承认我们的心所珍惜的是不能满足我们的东西,就可以从神与他的子民那里寻求帮助,使我们有颗崭新的心。界线不是

    帮我们否认,乃是要我们坦承自己有哪些陈旧有害的价值观,然后求神

    帮助我们改变它们。

    界线(Linmits)

    要设立良好的界线,有两个观点特别重要。第一,要对别人设立界

    线。这是我们谈到界线问题时最常听到的。其实“对别人设立下界线”乃

    是用词错误,因为我们根本办不到。我们所能做到的就是限制自己与行

    为不正当的人的接触,我们无法改变别人或是使他们行为得当。

    我们的模范是神。神并没有真的向人“设限”而“使”他们行为端正。

    神只是设下一些标准,让人自己去选择要成为怎样的一个人,然后,在

    他们的行为不当的时候,他便和那些人远离。事实上,神如此说:“你

    可以选择你所要做的方式,但是,你不可以进入我的殿”。天国是悔改

    之人的去处,欢迎所有选择悔改的人。

    神设立界线来远离邪恶,远离那些不知道悔改的人;我们也应该如

    此。《圣经》一再劝导我们要远离那些具有毁灭性行为的人(《马太福

    音》十八章15-17节,《哥林多前书》五章9-13节)。我们这样做并不是

    没有爱心,是在保护爱,是在采取行动,以免受到无情的摧残。

    另一个对我们有益的观点,是要设定我们自己内心的界线。我们内

    心需要有个空间,在那里,我们可以放进感情、冲动、欲望而不表现出

    来。我们需要自制,不是压抑。

    我们必须能对自己说不,这包括毁灭性的欲望,以及那些虽然好但

    非适当时机时去追求的欲望。健全的内心架构和掌握主权、责任感、自

    制一样,是设立界线与自我定位很重要的成分。

    才干

    请将以下两种反应彼此对照一下:“好,你这又良善又忠心的仆人,你在不多的事上有忠心,我要把

    许多事派你管理,可以进来享受你主人的快乐。”

    “你这又恶又懒的仆人,你既知道我没有种的地方要收割,没有散

    的地方要聚敛,就当把我的银子放给兑换银钱的人,到我来的时候,可以连本带利

    收回。”(《马太福音》二十五章23,26-28节)

    没有其他经文更显示:我们应该将神所赐给我们的才干负责到底。

    虽然这里所谈到的是金钱,一样可以应用到我们那些内在的才干和恩赐

    上。很明显地,才干是在我们的界线之内,是我们的责任,只是,要为

    这些才干负责常常使人害怕,他是有风险的。

    这一个才干的比喻显示:当我们能够利用我们的恩赐,有生产力,甚至丰收,我们是负责的仆人。我们需要工作、练习、学习、祷告、资

    源、恩典,来克服“又恶又懒”的仆人所害怕的失败。神并不是因为懒惰

    的仆人害怕而严惩他;每一个人在开始尝试崭新或艰难的工作都会害

    怕。神严罚恶懒仆人的原因是他根本没有去面对他的恐惧,尽其所能地

    试试看。不去面对恐怖是否认神的恩典,侮辱神给予我们恩赐与恩典

    ——在学习过程中,他总在一旁支撑着我们。

    思想

    我们的心意和思想是神形象的重要反应。在这个世界上,没有其他

    的生物具有跟我们一样的思考能力。我们是世上惟一的生物被神呼召

    要“尽意”爱我们的主(《马可福音》十二章30节)。保罗也如此说

    过:“将人所有的心意夺回,使他都能顺服基督。”(《哥林多后书》十

    章5节)要在我们的思想中建立界线,牵涉到三件事:

    1. 我们知心朋友拥有自己的思想。很多人都没有自己的思想方式

    与过程,他们只是很机械性的思考别人的观点,不曾顾虑到自己的看

    法。他们把“别人”的意见、理由,全往自己身上囫囵吞枣,没有半点质

    疑,也不去考虑“到底自己的观点是什么?我们当然应该听听别人的意

    见,斟酌份量,却不可以把自己的思想双手奉送给别人。我们应该依据

    我们与对方的关系为自己来看事情的轻重,互相“雕琢”造就,而仍然保

    持自己是一个可以独立思考的个体。

    2. 我们必须在知识上有所长进,而且拓展我们的心智。我们需要

    更认识神和他的话。对于认识神的话,大卫说:“我时常切慕你的典

    章,甚至心碎……你的法度是我所喜乐的,是我的谋士。”(《诗歌》

    一一九章20,24节)我们也可以借着研究神的创造与他的一切工作来了解他。在认识他的世界中,我们服从他的诫命来“管理与治理”这世界与

    世上的一切。我们必须了解他所给予我们的世界,才可能成为一个聪明

    的管家。不管做的是开脑手术,或平衡支票本,或养儿育女,我们都必

    须好好运用脑筋,使我们的生活变得更美好,并能荣耀神。

    3. 我们必须澄清那些被扭曲的思想。我们都有看不清事情真相的

    倾向,会用扭曲的方法来思考理解事情,而其中最明显的,就是我们那

    些私人的关系。我们常常不能够看出别人的真相,而用过去的关系与先

    入为主的观念来曲解别人,甚至对那些我们最了解的人。我们看不清楚

    是因为我们眼中有“梁木”(《马太福音》七章3-5节)。

    在人与人的关系中,我们若要有控制自己思想的主权,就必须积极

    的检讨我们或许在哪里出了差错。当我们能够吸取新的资料,我们的想

    法自然随之调适,得以与现实更为接近。

    我们也必须确定我们的思想可以与别人沟通。很多人都以为别人应

    该能读出他们的心思意念,知道他们想要什么。这种观念只会导致挫

    折。连保罗都说:“除了在人里头的灵,谁知道人的事?”(《哥林多前

    书》二章11节)这真是有关界线一个最好的说法了。我们每个人都有自

    己的想法,如果想要别人了解他们,就必须自己先说出来。

    欲望

    我们的欲望也在我们的界线里面。我们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欲望和需

    求,梦想与希望,目标与计划,饥饿与渴慕。我们每个人都想要满

    足“自己”,可是,怎么会有那么少“欲望得到满足”的“我”呢?

    部分的问题出于我们的个性里缺乏有结构的界线。我们不能确定谁

    是真正的“我”,与我内心真正渴望的。许多的欲望都会乔装;情欲就是

    我们不能认知自己内心真正的渴望而造成的。比如:很多对性上瘾的人

    一再寻求性经验,事实上,他们内心所渴望的是爱与真情。

    雅各认为我们不能认知和满足内心真正的欲望,是因为我们动机不

    纯洁:“你们贪恋,还是得不着;你们杀害嫉妒,又斗殴争战,也不能

    得;你们得不着,是因为你们不求。你们求也得不着,是因为你们妄

    求,要浪费在你们的宴乐中。”(《雅各书》四章2-3节)

    我们常常不主动向神恳求所欲望的,而我们所欲望的又往往与我们

    不真正需要的混淆不清。神是诚心地对我们的渴望感兴趣的;因为是他

    自己让我们有那些正当适合的渴望。看看下面的经节:“他心里所愿

    的,你已经赐给他;他嘴唇所求的,你未尝不应允。你以美福迎接他,把精金的冠冕戴在他头上。”(《诗篇》二十一章2-3节)“又要以耶和华为乐,他就将你心里所求的赐给你。” (《诗篇》三十七章4节)“敬畏他

    的,他必成就他们的心愿,也必听他们的呼求,拯救他们” (《诗篇》一四五章19节)

    神很喜欢送礼物给他的儿女,只是,神也是个很有智能的天父,他

    必须确定他所送的礼物对我们有益。所以,在知道向神恳求什么以前,我们必须先了解自己到底是怎样的一个人,我们真正的动机又是什么。

    假如我们所求的只是用来满足那膨胀的自我或虚荣心,我怀疑神是否会

    把它给我们。但是,如果我们所求的东西确实对我们的身心有益,神就

    会有兴趣。

    神要我们在寻求欲望上扮演主动的角色(《腓立比书》二章12-13

    节;《传道书》十一章9节;《马太福音》七章11节),但我们也必须

    先知道我们所要的是什么,才能追求它们,满足我们的人生。“所欲的

    成就,心觉甘甜。”(《箴言》十三章19节)只是,这需要下很大的工

    夫。

    爱

    我们每个人都有能力去爱,并且响应别人的爱,这是所给予我们的

    最大的礼物。我们的心——神依照他的形象造的——是我们生命的中

    心,它的能力——可以打开心门去爱,也可以让爱向外流出——在我们

    生命中占着非常重要的地位。

    许多人因为受伤与恐惧,而不能爱与接受爱。他们的心门对别人紧

    闭不开,因此,他们内心空虚,觉得生活没有意义。但《圣经》明确地

    告诉我们,心的两种作用:接受恩典,而且让爱自由的流进流出。

    让我们来看看《圣经》教导我们怎样去爱。“你要尽心、尽性、尽

    意,爱主你的上帝。这是诫命中的第一,且是最大的。其次也相仿,就

    是要爱人如己。”(《马太福音》二十二章37,39节)以及我们应该怎

    样去接受爱:“哥林多人哪!我向你们,口是张开的,心是宽宏的。你

    们狭窄,原不在乎我们,是在乎自己的心肠狭窄。你们也要照样用宽宏

    的心报答我;我这话正像对自己的孩子说的。”(《哥林多后书》六章

    11-13节)

    我们那颗“爱”心,就像我们的“肉”心,需要有活生生的血流进流

    出。就像那肉心,我们的爱心也是一种“肌肉”,是信任的肌肉,它需要

    常常使用与运动;假如受伤了,就可能松弛或无力。

    我们需要为这爱的功用负起责任,并且经常使用它。隐藏我们的爱或排斥别人的爱,都足以让我们丧命。

    很多人却不为自己如何抗拒爱负责。有很多的爱环绕着他们,却因

    为他们缺乏响应,仍然感到寂寞。他们常常会说:“‘别人’的爱不‘进

    来’。”一句话就否定了他们自己必须积极响应的责任。我们总是很微妙

    地用计想要逃避爱的责任。我们必须了解我们的心是自己的所有物,惟

    有担负起责任,改进我们那方面的弱点,生命才会向我们敞开大道。

    我们必须为以上所谈我们灵魂的每方面都负起责任来,它们都在我

    们的界线范围之内,在我们的管辖之下。要照顾属于我们地界之内的所

    有物是很困难,而允许别人去照顾他们地界内的所有物也不是那么容

    易。设定界线并好好保持是非常辛苦,可是,在下一章你将会发现:界

    线问题是很容易辨认出来的。第三章 界线问题

    在我们领导整天的《圣经》界线研讨会之后,有一个妇女举手发

    问:“我知道我本身有些界线的问题,只是,我那位现在与我分居的丈

    夫,是他有外遇并带走我们家所有的钱,难道他就没有界线问题吗?!”

    我们很容易误解界线问题,乍看之下,我们常以为谁有困难去设立

    界线,谁就有界线问题。其实,不尊重别人界线的人,一样也有界线问

    题。像上面那一位妇女,她自己或许有困难去设定界线,但是,她的丈

    夫也没有尊重她的界线。

    这一章,我们要把一些主要的界线问题,分门别类,来帮助你思

    考。你将会发现,界线冲突绝对不只发生在“不会说不”的人身上。

    顺从者:对坏事说“好”

    “我可以跟你说一件很窘的事情么?”罗伯问。罗伯是我一位新的病

    人,想要知道他为什么总是无法拒绝他的妻子永无止尽的要求。由于他

    的妻子老是喜欢跟人家比东比西,他快要破产了。

    “我是我们家唯一的男孩子,也是四个孩子中最小的。在我们家

    里,打架一直有个很奇怪的双重标准。”罗伯清了清喉咙,挣扎地继续

    说下去:“我几个姐妹,比我大三岁到七岁。在我小学六年级以前,她

    们一个个都长得比我高,比我壮,她们总是利用体型和体力上的优势把

    我打得鼻青脸肿。我的意思是,她们是真的几乎把我打个半死。”

    “最奇怪的是,我父母亲的态度。他们总是对我们说:‘罗伯是男

    生,男生不打女生的,因为那是一种野蛮的行为。’野蛮行为?她们三

    个人联合起来打我一个,我只不过是防卫性打回去,这就叫做野蛮行

    为?”罗伯就此打住,他惭愧得说不下去了,却也说够了,他已经吐露

    出自己与妻子冲突的部分原因了。

    当父母教导儿女:对别人设立界线或对人家说“不!”是坏事时,他

    们所传给孩子的信息是:别人可以在他们身上为所欲为。因此,父母让

    自己的孩子毫无防卫力地进入充满邪恶的世界。那些邪恶常常以爱控制

    人、操纵人、或剥削人的姿态出现,也可能以各种不同的诱惑试探人。

    要在如此充满败坏、邪恶的世界里感到安全,小孩子需要有能力说

    出下面这些话;

    “不!”

    “我反对!”

    “我不要!”“我选择不要那样!”

    “停止!”

    “你这样会伤到我!”

    “那是错的!”

    “那样不好!”

    “我不喜欢你摸我那里!”

    阻挡一个小孩说不的能力,将使那个小孩的一生残缺不全。那些和

    罗伯一样受过这种伤害的成年人,他们所遭受的便是第一种界线上的伤

    害:他们会对坏事说好。

    这种界线上的冲突叫做顺从。一味的顺从的人有朦胧不清的界线,他们会屈服在别人的要求与需要中。他们不能单独存在,不能和那些想

    从他们身上得到东西的人分开出来。比如,一味顺从的人会为了要与朋

    友“相处得很好”,而假装喜欢朋友所要去的餐厅或电影。他们会把自己

    和别人的相异性减至最低,以避免纷争。一味顺从的人是变色虫,等过

    一段时间后,就很难把他们跟四周的环境分别出来了。

    不能跟坏事说“不!”,是会蔓延的。不只使我们在生活里无法拒绝

    坏事,还常常让我们无法辨认出什么是坏事。许多一味顺从的人要到为

    时已晚了。才发现他们处于一种危险被虐待的人际关系当中。他们属灵

    与情绪上的“雷达”损坏了;他们没有能力保守自己的心(《箴言》四章

    23节)。

    这种界线问题使得人身上那些对别人说不的肌肉瘫痪了。每次他们

    需要保护自己去跟人家说不的时候,那个字就梗在喉头,硬是讲不出

    来。这有很多不同的原因:

    怕伤害别人的感情

    怕被人遗弃与跟人分离

    希望完全依赖别人

    怕别人生气

    怕处罚

    怕羞愧

    怕被人贬低,说他有多坏或多自私

    怕不够属灵怕自己内心太严格与苛求的良知

    最后一项恐惧其实是种愧疚感。对自己太苛求的人,会责怪自己一

    些连上帝都不会怪罪我们的事情。就像保罗所说的:“他们的良心既然

    软弱,也就污秽了”(《哥林多前书》八章7节)因为害怕面对那个不合

    乎《圣经》教诲与太苛求的“内心父母”,他们把适当的界线范围都缩小

    了。

    当我们为愧疚感所屈服,我们就会听信自己内心严厉的良知。当我

    们害怕违背严厉的良知,我们就无法去面对别人,正视冲突——也就是

    说,我们会对坏事说好——因为不这样的话,我们就更内疚了。

    合乎《圣经》教导的顺服必须与这一类的顺服划分清楚。《马太福

    音》九章13节说:神所喜欢的是怜恤,不是祭祀。换句话说,神希望我

    们内外合一的顺从(有怜悯心的顺从);不是外在顺从而内心却充满愤

    恨不平(牺牲的顺从)。一味顺从的人让自己挑负太多的责任而设下太

    少的界线;不是因为他们自己的选择,是来自内心的恐惧。

    回避者:对好事说“不”

    起居室里瞬间变得非常安静。在逵克家一起查经聚会6个月后,查

    经班的成员顿时变得比以往更为亲近。今天晚上五对夫妇开始分享他们

    生活中的一些挣扎,而不是“我们来为莎拉姨妈祷告”一些平常的例行代

    祷。泪眼婆娑中,大家互相真诚支持,不再只是善意的劝导罢了。每个

    人——除了女主人拉结以外——都轮流发言。

    拉结是这个查经班成型的动力,当初就是她与她的丈夫裘伊发起并

    开放自己的家,邀请一些夫妇来一起查考《圣经》。可是,拉结一直忙

    于领导的角色,只顾引发大家敞开心门,自己不曾与大家分享她的挣

    扎,也一再回避这种机会。今晚,大家都等待着。

    只见拉结清一清喉咙,看一看大家,最后说:“听完你们的问题以

    后,神启示我说,我自己的挣扎和你们的比较起来实在微不足道,所

    以,我不应该自私地浪费大家宝贵的时间了。今晚,就谈到这里为止

    吧!...你们,谁要吃些点心呢?”

    没有人回答,然而每个人的表情都很明显的写着“失望”两字。拉结

    再次错失一次可以让别人,像她爱他们一样,去爱她的机会了。

    为什么回避是一种界线问题呢?主要的原因在于他们对界线的困

    惑,认为界线是一道

    道墙。事实上,界线应该是可以“呼吸”,像篱笆一样,有个门,可

    以让好的进来,把坏的挡在外面。把界线当做高墙的人,不管好的或坏的,一律挡在门外,没有人碰得着他们。

    在神的计划中,那些个人的界线都是有门的。我们应该是可以自由

    自在的享受安全的人际关系与避免有破坏性的关系。神甚至给我们自由

    决定是要让他进来,或把他关在门外。

    看哪!我站在门外叩门,若有听见我声音就开门的,我要进到他那

    里去,我与他,他与我同席。(《启示录》三章法20节)

    神不会因为他想要和我们有什么关系就侵犯我们的界线。他知道这

    会伤害到信任的关系。我们在有需要与忏悔时,向神敞开我们的心胸是

    我们自己的责任,可是,对回避者来说,要求他们向神或向人敞开心

    门,却几乎是不可能的。

    回避者那些密不透风的界线使得他们对神所允许的软弱或需求,完

    全没有弹性。他们以为自己所遭遇的问题或那些其实是合理的渴望,都

    是不好的、有破坏性,或会使他们羞愧的。

    有些人就像玛蒂一样,不单是顺从者,也是回避者。玛蒂在最近一

    次接受心理辅导的时候,很懊恼地自嘲说:“我开始觉得自己这已经变

    成一种固定的模式了。当别人需要我给他们4个小时的时候,我不能对

    他们说不;而当我只不过需要别人10分钟罢了,我竟然不敢向对方提出

    要求。我的脑筋是不是有问题了。”

    玛蒂这种困境相信很多人都经历地。她对坏事说“好”(一味顺

    从),也向好事说“不”(回避)。同时身兼两种界线冲突的人,不只不

    能拒绝坏事,也不能从别人得到他们自己很容易就给予的支持。他们卡

    在一种井竭泉尽的恶性循环里,没有东西可以弥补他们所失去的精力与

    能源。

    一味顺从的回避者所遭遇的就是“倒置界线”的问题,他们在需要界

    线时,没有界线,而在不需要界线时,又偏偏自己划地自限。

    控制者:不尊敬别人的界线

    “你说你不干了,是什么意思?你现在不能走啊!”史堤从他桌子的

    这一方望了过去,对他的行政助理如此说。蓝克替史堤做事很多年了,可是,他终于还是忍受不住了,他已在职位上鞠躬尽瘁,而史堤却吃定

    他似的,一直想要得寸进尺。

    一次又一次地,史堤坚持蓝克必须加那种不支薪的班,留在办公室

    帮他做些重要的企案。蓝克甚至在史堤的坚持下,曾经两次改变度假计

    划。而最后让蓝克终于拂袖离去的原因是,史堤竟然开始打电话到他家

    去。偶尔一两次,蓝克还可以理解,可是,几乎每天晚餐的时间,他们全家人都必须等他一个人与他的老板电话会议!

    蓝克向史堤抱怨过许多次,说他个人的时间受到了侵犯。史堤却从

    不了解蓝克的心疲力竭,他毕竟需要蓝克,蓝克让他看起来很成功,何

    况,他总是轻而易举地就可以使蓝克为他尽心尽力。

    史堤这个人便是有倾听与接受别人界线的问题。对他来说,别人口

    中的“不”,只是一种他必须去改变别人心意的挑战罢了。这种界线问题

    叫做控制。有控制欲的人无法尊重他人的限制,他们抗拒为自己的生活

    负责,于是,必须先去控制别人。

    有控制欲的人很相信一个有关训练销售员的老笑话;所谓的“不”,代表“也许”,而事实上就是“是”。这种观念在学习销售物品上或许真的

    很有用,但如果将此应用在人际关系上,其杀伤力是很强的。控制者是

    恃强欺弱的人,喜爱操纵别人,而且侵略性强。

    不能听到“不”的人(与不能向人家说“不!”并不相同)最主要的问

    题是:他们把对自己生活的责任投射到别人的身上。他们往往会使尽各

    种控制的方法,驱使别人替他们担负起神交付他们的担子。

    还记得在第二章有关“巨石与背包”的比喻吗?有控制欲的人除了找

    人帮他背负巨石(危机或个人难以负荷的重担)外,他们也寻找人来帮

    他们背起个人的小背包(责任)。假如史堤愿意承担他自己的工作分

    量,蓝克并不会介意有时花几个小时帮他。但史堤一再要求蓝克帮他负

    责压力,却可以使一个有才干的人干脆另觅工作。

    有控制欲的人有下面两种典型:

    1.侵犯性的控制者。这种人很明显地不会尊重别人的界线,他们

    像是一部坦克车,硬是要从别人家的篱笆碾过去。有时,他们在口头上

    辱骂人,有时,他们在肉体上侵犯人。然而大部分时间,他们根本察觉

    不出别人也是应该有界线的。他们宛如生活在一个别人只能对他们

    说“好”的世界,而不准别人向他们说“不”。他们要求别人为他们有所改

    变,要求世界配合他们那些自以为是的想法,而忽略自己也有责任去接

    受别人的本相。

    彼得就是一个具侵略性的控制者。当耶稣向其他的门徒说到他那即

    将来临的受苦、死、复活,彼得竟然把耶稣带到一边去,开始想要劝服

    他。于是,耶稣马上责备他说:“撒但,退我后边去吧,因为你不体贴

    神的意思,只体贴人的意思。”(《马可福音》八章33节)

    彼得不想要接受主的界线,耶稣当场就和彼得解决他侵犯他个人界

    线的问题。2.操纵性的控制者。操纵性的控制者比侵略性的控制者不诚实。

    操纵性的控制者试图说服别人放弃自己的界线。他们说服人家跟他们说

    好。他们间接地想要改变环境来达到心愿。他们诱使别人帮他们承负自

    己的担子。他们会利用别人的愧疚的心理。

    记得“汤姆历险记”的故事吗?汤姆就是利用这种心理来让他的朋友

    帮他刷白篱笆。汤姆让他的朋友觉得替他粉刷篱笆是一项特权,结果朋

    友们都争相排队要帮他完成。

    以撒的儿子雅各诓骗他孪生哥哥以扫放弃他长子的名分(《创世

    纪》二十五章29-34节),然后又靠母亲利百加的帮助,欺骗他的父亲

    给予他以扫的祝福(《创世纪》二十七章1-29节)。事实上,雅各的名

    字就是“欺骗者”的意思。很多次,他都诡计多端地规避别人的界线。

    帮雅各解决他那摆布别人而不把界线看在眼里的,是他与化为人身

    的神摔跤的事件(《创世纪》三十二章24-32节)。神和雅各“摔跤”了

    整个晚上,然后,神把他的名字改为“以色列”。以色列这个字的意思就

    是“他跟神较力”。神还留给雅各一个瘸了的大腿。

    雅各改变了。他变得不再那么狡诈,变得比较诚实。他的侵犯性从

    他新的名字也看得更清楚,于是,他开始正视自己侵略性的问题。对爱

    操纵人的控制者只有当面指出他的不诚实,他才能开始为自己的过错负

    责、悔改,愿意接受自己与别人的界线。爱操纵者往往会否认他们渴望

    控制别人;他们不会承认他们的自我中心。他们就像《箴言》三十章20

    节中所提到的淫妇:“她吃了,把嘴一擦,就说:‘我没有行恶。’”

    一味服从的人或一味回避的人也可能是控制者,只是,他们比较倾

    于操纵式而不是侵略式罢了。比如一味服从的回避者如果需要感情的支

    持,他们或许会先去帮助朋友,希望在自己爱了别人之后,也能被对方

    所爱。所以,他们开始等待,期待对方回馈。只是,这一等,有时就等

    上好几年了,尤其如果被施恩者读不出他们的心意时。

    这有什么不对呢?问题是,这并不是真爱。神所说的爱是一种不求

    回报,“不求自己的益处”的爱(《哥林多前书》十三章5节)。如果我

    们关爱别人的动机是希望别人也能关爱自己,这就是间接地想要控制人

    了。假如你自己也受过别人那样“热诚的帮助”,你一定可以了解我的意

    思。想一想,一分钟前你还接受别人的恭维或好处,一分钟后你竟然就

    伤害到对方了,只因你不知道他们所给予你的原来是有代价的。

    界线伤害

    在这里,你可能会跟自己说:“等一等,控制者怎么可能受到伤害呢?他们都是害人精,怎么可能成为受害者呢?”没错,控制者对别人

    的杀伤力很强,但是,他们本身也是有界线问题的人。让我们来探讨一

    下背后的真相。

    控制者是一群没有受过管教或操练的人,他们不大能控制自己的冲

    动或欲望。他们看起来拥有一切“他们所想要的东西”,事实上,他们仍

    是自己“大胃口”的奴隶。要他们延迟对需求的满足很难,这就是为什么

    他们不能接受人家跟他们说不的原因。他们迫切地需要学习倾听别人的

    界线,以便帮助他们注意自己的界线。

    控制者为他们生活负责的能力也很有限。因为他们老是恃强欺弱或

    仰赖间接迂回的方式,他们无法在世上单独生活。治疗他们的唯一方式

    就是让控制者体验不负责的下场,让他们自食恶果。

    最后,控制者是与人隔绝孤立的人。别人和他们在一起是出于恐

    惧、愧疚或依赖性。坦白说,控制者早知他们很少为人所爱!为什么

    呢?在内心深处,他们知道别人之所以会花时间和他们在一起,的理由

    是他们施加了压力,一旦他们停止威胁、操纵以后,他们就会被对方遗

    弃。就某种程度而言,他们心知肚明自己是与人隔离孤立的。“爱里没

    有惧怕,爱即完全,就把惧怕除去。”(《约翰一书》四章18节)我们

    不可能使别人感到胁迫或愧疚,又能被对方爱恋着。

    没有反应渚 :听不到别人的需要

    兰达一边说话手一边发抖。“平常,我对麦克早就麻木了,可是,过去这几个礼拜,或许是小孩子的问题以及工作上的压力,使我变得比

    以往脆弱。麦克这一次的反应并没有使我生气,我只是觉得自己受伤

    了,而且伤得很深很深。”

    兰达回想她婚姻上最近受到的一次挫折。就整体而言,她认为自己

    与麦克的婚姻还算不错。麦克很会赚钱养家,是个活跃的基督徒,也是

    个尽职的父亲,只是他们的关系也不容许她会受伤或有所需要。

    兰达所谈论的事件起先是在颇为祥和的气氛下。把小孩子都送上床

    后,她与麦克一起在卧室内谈话,倾吐她对教养小孩与对上班工作能力

    不足的恐惧。

    没有任何预警之下,麦克竟然转向她说:“如果你不喜欢那种感

    觉,就设法改变你的感受!人生本来就不简单,所以,你就….就好好

    面对问题吧,兰达。”

    兰达真是伤心透顶,觉得自己早该料到麦克只会拒她于千里之外。

    本来,她不大会表达自己的需要,尤其麦克一贯是冷冷的。现在,她觉得自己的感情一下子被他剁成碎片,麦克完全不了解她内心的挣扎,也

    根本不想了解!

    这怎么会是一个界线的问题呢?这不就是迟钝了一点而已吗?其实

    这只说对了一部分,因为事情并没有那么简单。记不记得我们说过界线

    可以帮助我们设定自己的责任范围:什么是我们自己的责任,什么又不

    是。虽然我们不需要替别人担负他们的感情、态度、或行为上的责任,但我们对彼此仍有一定的责任。

    麦克确实应该与兰达好好沟通,建立良好的关系。对这个家,他不

    只是个供应者,还要与兰达共同教养小孩子,也必须是个有爱心的丈

    夫。麦克与兰达在心灵上的沟通,是他爱她如已的一部分(《以弗所

    书》五章28-33节)。他不需要为她的情绪负责,但他对她仍有责任。

    麦克不能对妻子的需要有所响应,是他对自己责任的疏忽。

    疏忽自己爱的责任而“没有反应”的人,和《箴言》三章27节所劝诫

    我们的,正好是相反的模式;“你手若有行善的力量,不可推辞,就当

    向那应得的人施行。”(那句“你手若有行善的力量”与我们的资源、时

    间、精力是息息相关的。)《圣经》中另一句关键话语:“若是能行,总要尽力与众人和睦。”(《罗马书》十二章18节)请注意其附加的条

    件“若是能行”——视情况尽力而为;我们无法把和平带给不愿意接受的

    人。

    以上两句话者显示出相同的意义;对神放在我们生命中的那些人,在某些限度下,我们有责任去关怀和帮助。如果我们有足够的能力却不

    去行,就可能产生界线冲突了。

    “没有反应”一般可以分成两类:

    1. 对别人的需要非常严厉的人。(把对自己的需要的厌恶感,反

    射在别人身上。这个问题,耶稣在《马太福音》七章1-5节中曾经提到

    过。)他们厌恶自己的不完全,结果,便忽略了别人的需要。

    2. 太沉迷于自己的欲望与需要的人。因此,他们排拒别人(是种

    自恋的形式)。不要把这种“自恋”和与神所说的“我们应该先照顾自

    己,才有能力照顾别人。”两者混淆不清。“个人不要单顾自己的事,也

    要顾别人的事。”(《腓立比》书二章4节)神希望我们先照顾自己,使

    自己不至陷入危机以后,我们才有能力去帮助别人。

    控制者与没有反应者

    本身有控制欲又不能对别人的需要有所反应的人,大都是自我中

    心。他们认为别人必须为他们的挣扎负责,而且随时随地想要找人来照顾他们。他们最喜欢的就是没有确定界线的人,因为那些人很自然地就

    会自己挑起很多的责任又不会抱怨。就像那个有关人际关系的老笑话,说一个老想拯救万生而什么都愿意付出的人,一旦碰到一个有控制狂又

    迟钝麻木的人,他们之间会发生什么事?他们结婚了。

    事实上这很有道理。一味的顺从的回避者就是喜欢找人来弥补他的

    缺失,这样他们就可以一直都跟人家说好,同时也回避了自己内心的需

    要,而有控制欲与没反应的人不正好是最佳人选?有控制欲又没反应的

    人所寻找的则是让他们不必为已或对别人负责的人,而一味顺从的回避

    者不就是最佳搭档?

    下面是四种界线问题的一个图表(注一),或许可以帮助你看出自

    己到底有哪些问题。

    界线问题总结

    不能说 不能听

    不 是一味顺从者

    会觉得愧疚与或被别人控制

    是不能设界线的人 是有控制欲者

    会侵略性或操纵性地去侵犯

    别人的界线

    好 是没有回应者

    会设界线去抗拒爱的责任 是回避者

    会设界线以拒绝别人的关怀

    功能性与关系性的界线问题

    最后一个界线问题是分辨功能性与关系性界线的差异。所谓功能性

    的界线是指一个人可以完成一件事情、计划,或工作的能力。这与人的

    表现、操练、动机、计划有关。关系性的界线是我们能否对那些与我们

    有关系之人实话实说的能力。

    我们还可以用另一个方式来看,所谓的功能性界线指的是我们“马

    大”的部分,关系性界线指的是“马利亚”的部分(《路加福音》十章38-

    42节)。马利亚与马大都是耶稣的朋友,马大准备晚餐,马利亚爱坐在

    耶稣的脚前专心听他讲道。当马大向耶稣抱怨马利亚不去帮她的忙,耶

    稣回答说:“马利亚已经选择那上好的福分”(42节)耶稣不是说马大的

    忙碌不好,只是马大选错时间忙错事罢了。许多人具有很好的功能性界线,而关系性界线却非常不足。也就是

    说,他们可以把很难舍难分的事情做得很成功,却无法向一个朋友说他

    们实在受不了他老是迟到的问题。反之亦然。有些人可以很诚实地向别

    人诉说自己内心的不满与厌恶,却连早起准时上班都办不到。

    我们已经看到界线不同的分类了,只是,到底要如何发展界线呢?

    为什么有些人似乎天生就有界线,有些人则连个影子都没有?这和很多

    事情一样,与我们从小生长的家庭有关。第四章 界线是如何发展的

    吉姆从来不能拒绝别人,尤其是他的顶头上司。吉姆已晋升为一家

    大公司的经理,因为他很可靠,还赢得一个“万能先生”的声誉。

    可是,吉姆的小孩也送给他一个外号:“鬼魂”。吉姆很少在

    家。“万能先生”代表他必须在公司加班到很晚;代表他一个礼拜有好几

    次工作上的应酬;代表他周末必须常常出差,即使他已经答案小孩要带

    他出去钓鱼或逛动物园。

    吉姆并不喜欢如此“恶意”缺席,但他为自己找到一个合理的解释:

    我这么做还不是为了孩子们,不都是为了要给他们更好的生活享受。他

    的妻子爱丽也把“爸爸不回来吃晚餐”合理化,对孩子(也是对她自己)

    说:这就是爸爸爱我们的方式,而且几乎深信不疑。

    但是,爱丽终于受不了了。有一天晚上,她与吉姆坐在客厅沙发

    上,说:“吉姆,我觉得自己真像个单亲妈妈,有一阵子我实在很想

    你,现在,我一点感觉也没了。”

    吉姆回避她的眼神,“甜心,我知道,我知道。”他回答说:“我是

    真的很想跟别人说不,偏偏很难——”

    “我发现你倒是很容易跟某些人说不!”爱丽插嘴进来“就是我,还

    有我们的小孩。”

    吉姆再也承受不住了,只觉得一颗心碎成片片,痛楚、愧疚、羞

    惭、无助、愤怒排山倒海似的袭来。

    话脱口而出:“你以为我喜欢这样吗?你以为我喜欢屈服在别人的

    要求之下?你以为我喜欢这样让我的家人失望?”吉姆停顿一下,挣扎

    着想要恢复正常。“我一直就是这样,爱丽,我总是害怕让人家失望,我厌恶自己,我痛恨自己的生活。我怎么会到这种地步呢?”

    吉姆“怎么会走到这种地步”呢?他深爱家人,也很珍惜与妻小的关

    系,他最不喜欢的就是忽略自己的家庭。事实上,吉姆的问题并不是婚

    后才开始的,乃在早年的人际关系里就已形成,早已成为他性格的一部

    分。

    设立界线的能力到底是如何发展的呢?这就是本章的宗旨。希望借

    此你可以了解你的界线是从哪里开始设立起来或倒塌的,以及应该如何

    修补。

    读这一章的时候,请记得大卫如何为他的生活与未来向神祷告

    的:“神啊!求你鉴察我,知道我的心思;试炼我,知道我的意念。看在我里面有什么恶行没有。引导我走永生的道路。”(《诗篇》一三九

    章法23-24节)

    神渴望你知道你的伤口在哪里,有哪些不足之处,哪些是你自找

    的,哪些是别人引起的。求神让你看出哪些重要的关系和力量已造成你

    在界线上的困扰。过去,就现在的借鉴,可以用来修补现在,帮助你建

    造一个比较光明的未来。

    界线发展

    记得这句老谚语吗?“疯狂是会遗传的——从你的孩子传给你。”界

    线并不是遗传来的,而是一步一个脚印建造出来的。想要成为神所希望

    我们成就的人——说实话、负责任、身心自由、爱人,我们从小就必须

    开始学习什么是界线。界线的发展是一种不断进行的过程,可是,关键

    时期却是在孩提时期,即我们个性发展成型的那个阶段。

    《圣经》劝导父母要“教养孩童,使他走当行的道,就是到老,他

    也不偏离。”(《箴言》二十二章6节)可是,很多父母老误解这段信

    息,认为“他当行的道”就是我们

    (父母)所认为他(或她)当行的道”。你可以从这里看出界线的

    冲突已经开始了吗?

    事实上,《箴言》里那句话真正的含义是“神为他(或她)所计划

    的当行的道。”换句话说,好的父母不会情绪化地强迫儿女成为与自己

    完全相同,或完美无缺的孩子。父母应该只是在旁边协助的伙伴,帮忙

    儿女寻求神在他们身上的旨意,并帮助他们达到那个目标。

    《圣经》教导我们每个人都要经过人生各个不同的阶段。约翰就曾

    写信给“小子们”、“少年人”、“父老”。“小子们那,我写信给你们,因为

    你们的罪借着主名得了赦免。老父啊,我写信给你们,因为你们认识那

    起初原有的。少年人哪,我写信给你们,因为你们胜了那恶

    者。”(《约翰一书》二章12-13节)每一个阶段,我们都有不同的工作

    必须完成。界线也在你可以想象得出来的每个特定、明显的阶段发展出

    来。事实上,孩童发展专家们在观察婴儿、幼儿与他们父母之间的互动

    关系后,对每个特定阶段所发展出来的界线已经有了详细记录。(注

    一)

    亲密关系:建立界线的基础

    温蒂想不通为什么自己总是不能学以致用。那些教人要彼此平等对

    待的书籍,那些鼓励人要对自己有信心的录音带,以及要勇敢正视问题

    的自我训练,都在她和母亲讲电话时,全消失不见了,溶为模糊昏暗的

    心的恐惧,害怕母亲会因此排斥她,她就是被隔绝或孤立了。她需要与

    1. 我们设立界线,但很可能会失去与某人的关系。这就是温蒂内

    坏的选择:

    们将无人可诉,无处可栖。如果我们不觉得自己被爱,就被迫面对两种

    来。为什么呢?如果我们缺少与人的关系,当我们遇到冲突的时候,我

    灵魂存在的基石。当这个基石产生了裂纹或断层,就不可能发展出界线

    我们是为了人与人之关系而被建造的。人与人的亲密关系,是我们

    别人与我们有感情的联系,能够彼此信任,互相扶持。

    神所说的并不是婚姻,而是人际关系——我们除了自己以外,应该还有

    世界里,他不也说过:“那人独居不好”(《创世纪》二章18节)这里,和神一样,我们最需要的就是与别人建立关系。在神所创造的完美

    与关怀的关系。

    说:“神是爱”,爱的意思就是“关系”————与别人建立一种彼此委身

    的“家”。神的特性就是想要与人建立关系。《约翰壹书》四章16节

    我们最需要的就是归属感,在某种关系中,有个属灵上与情感上

    建立界线。更多书籍访问:

    在什么情况之下都会爱你的人有着深刻亲密的人际关系,不要奢想能够

    旁协助支持,我们根本没有办法发展或设定出界线。除非你和那些不管

    不管我们如何与自己对话、阅读、研究、练习,如果没有神或别人在一

    温蒂的挣扎指出我们在建造界线时,都会有一种基本的需要,就是

    了,不再期待事情会有转变。

    了,要到事后她生气时,才知道自己再次屈服在母亲影响力下。她放弃

    就心慌失措,保持沉默。她太懂得怎样对母亲顺从、感恩、像个小孩子

    释自己的感觉,或在打电话之前自己先演练一遍。但每次时间一到,她

    可是,她就是无法向母亲说出自己的真心话。有时,她很想写信解

    与大人”的朋友关系。

    性的贬谪、没有弹性,都坦诚地说来。温蒂希望自己与母亲是种“大人

    得通的方式。温蒂很想和母亲能有新的关系,把母亲对她的控制、礼貌

    ——天晓得她真可以采用那些处方的,但母亲老把她的方式视为惟一行

    温蒂对母亲的劝告很不满。并非她不愿意敞开心胸接受母亲的忠告

    以,你只要照着我的话去做就没错。”

    完美的教养方式。“我比你当母亲当得久”,她的母亲总是这样说:“所

    每次谈到温蒂的小孩,最典型的结果就是,她母亲会解析温蒂那不

    记忆。母亲的关系来让自己有安全感。

    2. 我们不去设定界线,继续成为别人愿望的俘虏。因为温蒂不能

    跟她的母亲设立界线,她变成满足母亲愿望的囚犯。

    所以,婴儿第一个发展的就是与父母产生感情的联系。他们必须知

    道自己出生在世界上是受欢迎与安全的。如果父母亲想要跟婴儿有亲密

    的关系,他们必须提供一个持续、温馨、充满爱心,又可预知的情感环

    境。在这个阶段,母亲的职责是借着她与婴儿的情感,来诱导婴儿与这

    个世界发展出一种关系来(虽然这大都是母亲的工作,父亲或保姆依然

    足以胜任。)

    当母亲对孩子的需要——与人亲近,被人家抱,被喂食,换尿布

    ——都能有下面的反应时,关系便逐渐形成。婴儿绝对会有需要的,而

    做母亲的如果都能满足那些需要,婴儿就会把母亲恒久慈爱的形象内化

    或吸收,成为他(她)个性的一部分。

    在这个阶段,婴儿和母亲紧紧相连,他们感觉不到自己。他们认

    为“妈咪和我是一体的。”有时,这就叫做共生,有点像是与母亲“在亲

    密的关系中同泳”。这种共生性的结合就是为什么母亲不在婴儿身边

    时,婴儿会感到恐慌;除了母亲,没有人可以使他们觉得安适。

    在出生后那几个月里,婴儿和母亲许许多多的接触,可以在婴儿心

    中形成母爱的画面。那种母亲“就在身边”的终极目标是使婴儿相信;与

    他们有感情的那物体会恒久不变,也就是说:即使母亲不在小孩身边,他们依旧会有归属感谢与安全感。母亲先前无时无刻浇灌在他们身上的

    爱,终于在他们心中开花结果,使他们有确实的安全感。

    “物体的恒久不变”就是《圣经》所指的“教你们的爱心有根有

    基”(《以弗所书》三章17节)与“在他(基督)里面生要建造”(《歌

    罗西书》二章7节)。它所彰显出来的原则是:神对我们的计划就是要

    我们能够被他、被别人所爱,让我们永远都不会感到孤立——即使是自

    己一个人独处时。(注二)

    与人有感情的联系只是个前奏曲。当儿女从那些主要的人际关系中

    能够渐获舒适与安全感,而建立起他们内心坚固的基石,在未来发展界

    线的过程中,他们就可以承受所面对的分离与冲突了。

    分离与个体

    一个灵魂的形成

    米莉教会里的妈妈团契常常举办活动与提供场地,让一些家有婴儿

    或幼儿的妈妈们有机会聚集在一起,交换彼此养儿育女的心得。有一次聚会“好像开关一开一关一样,”米莉跟她那群朋友说:“在她一岁生日

    的时候——就从那一天开始——我的希蕊突然变成我所见过的最难相处

    的小孩。我几乎不敢相信,她真会是同一个小女孩。前一天,她吃菠菜

    吃得好像那是她这辈子最后一餐了,隔天,同样的菠菜,她却全推到地

    上去了。”

    对米莉的激动,其他的妈妈都赞同地点头、微笑。这些妈妈都非常

    同意——因为她们的小孩似乎也是在这个时期个性开始360度的大转

    变。以前那个听话、可爱的小宝贝突然消失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一个

    爱闹别扭、要求很多的幼儿。

    这是怎么回事呢?任何一个称职的小儿科医生或孩童心理治疗专家

    都会同意:小孩子从一岁到三岁都会有很多改变。这种改变,有时虽然

    会制造一些突发或混乱事件,却都是正常的。这是神对小孩计划中的一

    部分。

    在婴儿得到安全感并跟人建立亲密的关系以后,第二种需要就出现

    了。他们需要自主权或独立的感觉,孩童专家称这个为分离与个

    体。“分离”是小孩需要把他(她)与母亲——从那个“不是我”的体验中

    ——分离出来。“个体”指的是小孩与母亲分离后所发展出来的身分,一

    种“我”的体验。

    你必须先有“不是我”,才能拥有“我”。就像要在一场树丛密布的地

    上盖房子,你必须把一些空间先清理出来,才有地方建盖自己的家。在

    你发掘什么是神赐给你的真实、独一无二的身份之前,你必须先决定什

    么不是你。

    《圣经》有关耶稣幼年的惟一记载便描述了这个原则。记不记得耶

    稣的父母亲回家而不知道耶稣仍然留在耶路撒冷的事情?当他们回头找

    耶稣,发现他还在殿里。耶稣的母亲训诫他,耶稣却对她说:“为什么

    找我呢?岂不知我应当以父的事为念吗?”(《路加福音》二章49节)

    这句话的意思就是:“妈妈,我与你有不相同的价值观、思想、意

    见。”耶稣非常清楚他自己是谁,又不是谁。

    这种“分离与个体”的转换过程并不是很平顺。小孩要发展健全的界

    线需要经过三个很重要的阶段:孵化、练习、重归旧好。

    孵化:“妈咪和我并不是同一个人”

    “很不公平!”一个家中有五个月大婴儿的母亲跟我说:“我们有四

    个月的时间都非常亲近,也非常幸福。我喜欢艾略的无助、依赖。他需

    要我,我是他的一切与世界。”“可是,突然间,什么都变了,他变得——我应该怎么说呢?他变

    得骚动不安,很容易生气,不大要我抱他,对别人的兴趣比对我的兴趣

    还要高,连一些颜色鲜艳的玩具都比我还有吸引力!”

    “我开始懂了,”她做个结论:“她只需要我四个月,现在我那‘母亲

    的角色’就是花十七年半的时间来让他离开我。”

    就很多方面来说,这个母亲说的一点也没错。婴儿在最开始五个月

    到十个月的生命有个主要的改变:从“妈妈和我是相同的”,变成“妈妈

    和我是不同的”。这个时期,婴儿从母亲被动的结合,变成了对外面世

    界主动地感到兴趣。他们发现外面竟然还有一个更广阔的世界,他们想

    要涉足,想要分杯羹!

    专家称这个时期为“孵化期”或“区分期”,是小孩想要探险、触摸、品尝、感觉新的东西的时期。虽然小孩在这个阶段仍需要仰赖母亲,但

    他们不像以前那样只绕着母亲转;母亲先前滋润与喂养他们的苦心终于

    开花结果——他们觉得自己已经安全得可以开始出去冒险了。看看那些

    到处爬行的幼儿,他们正在全速全力前进,不想要错失什么;他们正在

    将自己地理上的界线付诸行动——离开母亲。

    如果你能用婴儿孵化的眼睛来看东西,你将看到一双如亚当的眼睛

    正张得大大地在观赏植物、动物与神为他创造的神奇世界。你将看到那

    双眼睛充满着想要认识探掘世界的欲望与动力,就像(《约伯记》十一

    章7节暗示我们的:“你考察,就能测透神吗?你岂能尽情测透全能者

    吗?”不,我们当然不能,可是,神创造我们就是要我们去认识那全能

    的创造者,以及发现、体验他为我们创造的世界。

    “新妈妈们”在这个阶段自然很难受。就像这一章刚开始时所提到的

    那些妈妈,她们很可能感到失望,尤其那些自己以前没有真正经历

    过“孵化期”的母亲,她们最渴望的就是来自婴儿的亲密、需求、依赖。

    这类的妇女往往会生下许多子女,或想尽办法要跟年幼的婴儿黏在一

    起,她们不喜欢“分离”,不喜欢与婴儿有任何距离。对母亲来说,这是

    一条痛苦的界线,而对小孩子来说,却是必须的。

    练习:“我什么都能做!”

    “我想要活得快乐或有乐趣一点,有什么不对?人生不应该是枯燥

    无味的!”德瑞抗议。德瑞快五十岁了,却穿得像个大学生,整张脸晒

    成古铜色,而且一点皱纹都没有;对一个中年人来说,这实在是很不自

    然。

    德瑞告诉他的牧师:他想从现在参加的三十五岁以上的人所组成的团契,转到二十多岁至三十多岁人的团契。“我们那个团契的步调实在

    太慢了。我喜欢坐云霄飞车,到外面过夜生活,换工作,一些可以让我

    保持年轻有活力的事情。”

    德瑞这种生活形态表示出他仍然停留在“分离与个体”的第二个阶

    段:练习。这个阶段一般大概是小孩十个月到十八个月大(以后的成长

    过程,这现象仍会再发生。)婴儿开始学走路、学说话。

    孵化期与练习期之间的转变很大。孵化期的婴儿虽然会为外面新奇

    世界大大的吸引,他们至少还很依赖母亲。而练习期的小孩却要把母亲

    丢在后头!新近发现的走路能力让他们觉得自己是全能的。那些现在会

    爬又会走的幼儿真是感到兴奋无比,他们全身充满活力,想要尝试一

    切,包括走下高陡的楼梯,拿叉子塞进插座,追小猫咪的尾巴。

    像德瑞这样仍停滞在练习阶段的人可能会有很多的乐趣,但是当你

    把他们那些不实际、浮夸、不负责的彩虹泡泡戳破,你就变成一个“很

    扫兴”的人了。如果你和那些仍在练习期的“大小孩”的配偶(也是“扫人

    兴”的)谈过话,你就会知道:实在没有比当这种人的配偶更为累人的

    了。

    《箴言》七章7节形容尚停留在练习阶段的年轻人:“见愚蒙人内,少年人中,分明有一个无知的少年人。”

    这个少年人充满精力,却没有办法控制他的冲动,在热情上没有界

    线或限制。依旧停留在这个阶段的成年人,他们的性生活往往乱七八

    糟,结果当然只有死路一条:“直等箭穿他的肝,如同雀鸟入网罗,却

    不知是自丧已命。”(《箴言》七章23节)

    停滞在练习期的人以为自己不会出事,可是,这种人迟早会自食恶

    果的。

    正值练习期的婴儿(那些认为自己确是全能的人)从父母最需要得

    到的就是:当他们欢乐的时候,父母能与他们同欢乐;当他们兴奋的时

    候,父母能与他们同兴奋;但必须给予他们一些安全的限制,让他们可

    以好好的练习。好的父母可以与在床上跳上跳下的幼儿一起同乐,坏的

    父母不是压抑小孩的欲望而不准他们如此行,就是完全没有任何的限

    制,即使小孩跳到父母手上的咖啡或果汁溅得到处都是,也没有关系。

    (德瑞的父母就是第二种。)

    在这个练习期,让小孩子学习积极进取或正面主动乃是好的。父母

    在这个阶段必须明确地跟小孩设下前后一致与符合实际的界线,而不要

    破坏小孩的兴致,以协助他们度过这个转接时期。你看过有关“婴儿第一步”的海报吗?有些海报上的图面根本就不正

    确:婴儿正步伐不稳地走向一个敞开手臂等待着他的母亲。事实往往不

    是如此。大部分的母亲都说:“我是站在小孩的背后看见他走第一步

    的!”练习期的幼儿开始从安全温暖走向刺激探险的阶段,而肉体上与

    地理上的界线可以帮助他们在没有危险的情况下学习行动。

    练习期提供小孩精力与动力,来进入他成人“个人”的最后阶段,只

    是精力旺盛并无法永远持续。车子不可能都在全速前进,短跑选手也没

    办法一路冲刺到底。练习期的小孩必须进入下一个阶段:重归旧好。

    重归旧好:“我并不是什么都能做的。”

    重归旧好(rapprochement)大约发生在小孩十八个月到三岁的时

    期。此字源于法文,意思是“恢复原先和谐的关系。”换句话说,小孩子

    终于回到现实,过去几个月来他们那些超人的感觉慢慢变成“我并不是

    什么都能做的。”他们开始焦虑并察觉外面的世界是可怕的,发现他们

    仍然需要妈妈。

    重归旧好是小孩重回与母亲的亲密关系,只是,这一次的关系和以

    前不一样了,小孩将带进“自我”。现在的关系是分开的两个人,彼此有

    不同的想法与感情。这个小孩子也已经可以和外面的世界产生一种互动

    的关系,却不会失去自我感了。

    这个阶段对父母与儿女来说,通常都是一段很艰难的时期。重归旧

    好的幼儿常常很惹人讨厌、爱唱反调、爱抬杠、性情不定、容易生气。

    他们会让你想起那些患有慢性牙痛的人。

    让我们来看看这个时期的幼儿会用哪些工具来设立他们的界线。

    生气。生气,是一个朋友。神让人会生气是有原因的:告诉我们有

    问题发生了,要我们去面对那个问题。生气,是小孩知道他们的体验和

    别人不一样的方法。能用生气区分自己与别人不同的能力就是一种界

    线。能够适度表现自己怒气的小孩,在他们以后的生活里,将可以了解

    别人是否想控制或伤害他们。

    主权(ownership)。重归旧好时期有时会被误以为只是一个“自

    私”时期,这个阶段的小孩开始使用一些新的词汇,例如:属于我的

    (mine),我的(my),我(me)。苏西不喜欢人家摸她的洋娃娃;比尔不要

    和来玩的小朋友分享他的玩具卡车。这种成为自我很重要的部分往往让

    很多基督徒父母很难理解。“唉,人原罪的本性开始在我小女儿身上萌

    芽探头了。”父母会这样说。他们的朋友则在一旁很有智能地点点

    头。“我们试着教她跟人家分享东西,她就是和我们一样,也会为私心所困。”

    这不是正确的观念,《圣经》也不是如此教导我们的。小孩子新找

    到的字眼:“属于我的”,确实是根源我们与生俱来的自我中心——是我

    们每个人都会有的罪或败坏,正如撒但一样,想“我要与至上者同

    等”(《以赛亚书》十四章14节。)但这只是很粗浅地了解我们的性

    格,并没有把我们具有神的形象所代表的真义好好考虑在内。

    我们既然被神所造,有神的形象,就代表我们也有主权,是管家。

    就像当初亚当夏娃被神授予征服与治理这个世界的主权一样,我们也拥

    有管理自己的时间、精力、天分、价值、感情、行为、金钱的权力,以

    及第二章所提到的其他种种的权利或责任。如果我们没有这种“属于我

    的”观念,我们就没责任感要去发展、滋养、保护这些宝贵的资源。没

    有“属于我的”观念,我们就不能向神与他的国度献上自己。

    小孩绝对需要明白“属于我的”、“我的”、“我”,并不是什么坏字

    眼。“我们爱,因为神先爱我们。”(《约翰一书》四章19节)如果小孩

    拥有足够的爱,他们就会有爱人的性格。假如父母能够以合乎《圣经》

    的方法,正确地教养自己的小孩,小孩就会学习什么叫做牺牲,而且发

    展出一颗懂得给予与爱人的赤子之心。

    不!:一字界线。幼儿在经历重归旧好的阶段,往往会使用这个人

    类评议中最重要的一个字:不。这个不字虽然也会在孵化期出现,却在

    重归旧好时期臻于完美,也最恰当不过了。这是小孩子所学习的第一个

    语言上的界线。

    不这个字,帮小孩和他们不喜欢的事物分开,给予他们选择的力

    量,保护他们。学习去处理小孩说的不,对小孩身心的发展是很重要

    的。有一对夫妇没有注意到他们的小孩一直拒绝吃某些食物,后来才发

    现,原来他们的小孩对其中的一种食物过敏。

    小孩在这种年岁常常会说不说上瘾。他们不只拒绝吃蔬菜、睡午

    觉,还不要吃棒冰、不要他们最喜欢的玩具。可是,绝对值得让他们说

    不,这样他们才不会产生完全无助或无力的感觉。

    在这个不字上,父母有两个任务。第一,需要让小孩有说不的安全

    感,鼓励他们建立起自己的界线。即使小孩不可能如愿地做所有的选

    择,大人仍需要倾听小孩的不。有智能的父母不会被小孩子的抗拒所侮

    辱或因此感到愤怒。他们会让小孩觉得不管他们的“不”或他们的“好”,都是一样的重要。他们不会因为小孩子一对他们说不,就很情绪化地让

    自己的感情内缩,他们依旧会与小孩有密切的亲子关系。如果父母中的

    一方被小孩说的不搞得精疲力竭了,另一方必须出手援助。整个过程必须付出很多的心血。

    有一对夫妇便是因为每当他们的姨妈来拜访时,小女儿都拒绝亲吻

    她或抱她,而必须面对姨妈感情受伤的问题。小孩有时会想和人家亲

    近,有时却保持距离,想站在父母背后看看就好。在姨妈抱怨时,这对

    夫妇说:“我们不要凯西觉得她感情的流露是她欠人家的。我们要她可

    以控制她自己的生活。”这对父母希望他们小女儿的“是”,就

    是“是”;“不是”,就是“不是”(《路加福音》五章37节)。他们希望她

    现在可以自由自在地对人家说不,将来才有能力向邪恶的坏事说不。

    重归旧好时期,父母的第二项任务就是帮助小孩尊重别人的界线。

    小孩除了要能对人说不以外,也要能够接受别人向他们说不!

    父母必须为小孩设立适合小孩年龄层的界线,换句话说,不可以在

    玩具店里,因为小孩耍脾气了,性自己出糗了,就干脆放弃作父母的原

    则,而放任小孩为所欲为。在这种情况下,父母必须暂停正在做的事,适当地和小孩当面好好处理这个问题,必要时,甚至体罚一下都没有关

    系,“趁有指望,管教你的儿子,你的心不可任他死亡。”(《箴言》十

    九章18节),也就是说,要在一切都太迟以前,帮助小孩接受一些限

    制。界线建立在三岁小孩的身上最为明显。这个年纪,他们应该可以很

    熟练地做好下列几件事:

    1. 可以和人家感情很亲密,却仍拥有自我感与跟人分开的自由。

    2. 可以适当地对人家说不,却不怕因此失去对方的爱。

    3. 可以接受别人适度的拒绝,却不会因此在感情上内遁或畏缩起

    来。

    看到这些,有一位朋友半开玩笑地说:“三岁的小孩就必须学到这

    些?那四十三岁的人呢?”没错,这是颇为过份的要求,也不容易做

    到,可是在幼儿时期就发展出界线确实是很需要的。

    人生一还有两个时期也需要注重界线的发展,第一个是青春期或少

    年期。青少年期是人生最初那几年的重演,只是,此时所接触的是一些

    更成熟的问题,比如性、性别的认同、竞争、成年人认同的问题。在这

    一段困惑时期,知道什么时候向人说好、说不,以及可以对谁说,更是

    学习的重心。

    第二个是青春期,就是孩子离开家或大学,开始工作或结婚之时。

    在这阶段的青年人会有失去秩序或规范的感觉。没有上课钟了,没有别

    人强加在自己身上的时间表,手头上突然有许多吓人的自由与责任,加

    上男女亲密关系与委身的要求。这时期常常更需要学习设立好界线。孩子愈早学习一些好的界线,以后他(她)在人际关系上经历的混

    乱就愈少。三岁以前若能先打好根基,青春期就会过得“比较”顺利(注

    意!不是“很”顺利),而且也“比较”容易转换到成年期。如果幼儿期未

    能扎好基础,青春期好好在家多下点功夫,依然会助益良多。如果两个

    时期都有严重的界线问题,成年以后的岁月就会很难过了。

    “明白我以前应该如何受到父母的栽培和训练当然很有帮助”,有一

    次,一个来参加儿童心理发展辅导的妇女如此说:“可是,真的可以帮

    助我的是,我到底在哪里出了差错呢?”让我们来看看在界线发展过程

    中,我们到底在哪里出了差错。

    界线伤害:哪里出了问题

    界线的问题来自我们和别人那些难以数计的接触,以及我们自己的

    本质和性格。但最重要的界线冲突发生在我们的幼儿时期,在“分离与

    个体”三个阶段:孵化、练习、重归旧好其中之一,或三个阶段都有。

    一般来说,发生得越早,创伤越深,界线问题也就会越严重。

    因界线而感情退缩

    “我不知道为什么会发生,可是,它就是发生了,”格莉百思不解,一边喝咖啡,一边跟她的朋友爱丽说:“每次我不同意我妈,即使不过

    是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我觉得我妈妈立刻在我面前消失了,好像她受

    伤了,整个人退缩到内心深处,任我怎么拉也拉她不出来。那种以为失

    去自己所爱的人的感觉真的很恐怖。”

    说实在的,我们谁也不喜欢被人说不。当别人拒绝支持我们,拒绝

    和我们有亲密关系,或拒绝原谅我们,要接受这些都是困难的。然而,好的关系就必须建立在彼此可以自由拒绝对方,或可以与对方坦然正视

    冲突之上。“铁磨铁,磨出刃来;朋友相处,也是如此。”(《箴言》二

    十七章17节)

    良好的人际关系与成熟的性格都必须建立在适度的“不”上面。正在

    发展中的孩子必须知道他们的界线会受到别人的尊重。他们必须知道:

    他们的反对、他们的练习、他们的试验,都不会使对方撤销他(她)的

    爱。这对孩子是很重要的。

    请不要误解,父母的限制当然也很重要。孩子需要知道哪些行为界

    线不可以超越。而如果他们犯错了,就必须接受符合《圣经》教训与适

    合他们年龄层的后果。(事实上,如果父母不向孩子设立并坚持好的界

    线,孩子将会遭受另一种界线伤害,这我们不久就会论及。)我们这里

    所讨论的,不是要让孩子为所欲为,而是即使父母与子女的意见不合,作父母的仍然必须与子女保持良好的亲子关系。这不是说父母不可以生

    气,而是说父母不可以因此把感情撤退内缩起来。

    有多少次我们听到人家说:“神爱罪人,神恨的是罪。”这是铁一般

    的事实。神的爱永远都与我们同在,而且“永不止息”(《哥林多前书》

    十三章8节)。如果父母在稚龄的儿女做错事后,不懂得留在孩子的旁

    边,并保持良好的亲子关系,一起来正视与设法解决问题,反而只是逃

    避、远离孩子,那么神那“永不止息的爱”就没有被人彰显出来了。父母

    因为受伤、失望而感情退缩,或是消极地一旁生气,他们对子女表示:

    如果你好好听话,你就“可”爱;如果你不好好听话,你就“不可”爱了。

    孩子会把那个意思解释为:如果我是好孩子,你们就爱我;如果我

    是坏孩子,你们的爱就和我断绝。

    把自己放在孩子的位置设身处地的想一想,你会怎么做呢?做这个

    决定是不难的。神创造的我们本来就会有感情和人际关系的需要。那些

    疏离孩子的父母,其实是在灵性上、情感上恐吓孩子。这种情况下,孩

    子如果不是假装和父母意见一致,来保持双方的关系,就是继续分离而

    失去这世界上最重要的人际关系。而他最可能选择保持缄默。

    当孩子开始设定界线父母就退缩,孩子只好学会强调与发展他们服

    从、关爱,敏感的部分,但了学会恐惧、怀疑,以及怨恨自己积极、实

    话实说、与人分离独立的部分。当他们发现他们一生气、争吵,或只是

    试验某些反应,他们所爱的人就会因此感情退缩,孩子就会把自己的这

    些方面隐藏起来。

    当父母对儿女说:“你生气的时候,真是伤透我的心了。”这是要孩

    子为父母的情感健康负责。事实上,孩子反而变成他们父母的父母了

    ——即使他们不过是两三岁的小孩而已。最好的说法是:“我知道你生

    气了,可是,你还是不能拥有那个玩具。”然后,把你自己受伤的感觉

    去向你的配偶、朋友,或神申诉。

    小孩天生就无所不能。在他们的世界里,阳光普照是因他们很乖,天下雨是因为他们调皮。随着年岁的增长,当他们学会除了自己以外,别人的需要与其他的事件也是很重要的时候,他们就会慢慢不再自认为

    无所不能了。但是,在幼儿时期,他们这种全能的感觉很容易使他们受

    到界线的伤害。当小孩感觉到父母在感情上退缩了,他们很容易就会相

    信自己必须为妈妈与爸爸的感情负责,这就是他们全能的意见:“我的

    能力大到足以让妈妈与爸爸要和我隔离,所以,我最好小心一点。”

    父母在情感上的退缩可以是很诡秘的:受创伤的音调、无故的长时

    沉默、或一些完全相反的反应:时常哭泣、生病、大吼大叫。有这种父母的孩子长大成人后,很怕设立界线会造成严重的孤立与遗弃。

    仇视界线

    “你知道我为什么不能说不吗?”赖利轻笑自嘲:“你怎么不问我困

    难一点的问题呢?我是在军中长大的,我父亲的话就是法律,反对他就

    是造反。记得我九岁时,有一次,我竟然胆敢反驳他,结果至今我惟一

    记得的是,当我醒来以后,我人已经躺在房间的另外一边了,除了头痛

    欲裂,感情也受创极深。”

    第二种界线上的伤害比第一种的要容易辩认,即:父母亲对界线的

    仇视与敌意。当孩子尝试着要和父母分开,父母就开始生气,把他们仇

    视的心理以怒言怒语、体罚,或不适当的惩罚方式表现出来。

    有些父母会对孩子说:“你必须照我的意思去做。”这或许没有什么

    错,神本来就希望父母管理自己的孩子,但是,当他们接着说:“你一

    定会喜欢那样做的。”这将搞得孩子发疯,因为这否认孩子有不同个体

    的灵魂。“迫使孩子喜欢那样做”是在向孩子施压,要他们“讨人喜欢”,而不是“讨神的喜欢”(《加拉太书》一章10节)

    有些父母会这样批评他们儿女的界线:

    “假如你不同意的话,我就...”

    “你照我所说的去做,否则....”

    “不要怀疑你老妈的话.”

    “你的态度有待纠正”

    “你没有理由难过”

    儿女需要在父母的权威与掌握之下,可是,如果儿女因为成长而想

    要独立自主,父母却处罚孩子,孩子常常退缩而感到伤害与不满.

    父母的仇视心理扭曲了神设立管教的原意.管教是以因果关系来教

    导孩子学习自我控制的艺术。当不负责的行动造成令人不安的后果,我

    们就会学习要更负责一点。

    “照我的话去做,否则...”的方式只会教导孩子假意的服从,只

    会在父母亲的面前听话。而“你有自己的选择”的方式则可以教导孩子为

    自己的言行负责。与其说:“你最好整理一下床铺,否则你一个月内不

    准出门”父母可以说:“你有下面的选择:整理你的床铺,我让你打一

    下‘任天堂’电动玩具;或者不铺床,你一整天都失去电动的特权。”让孩

    子决定他们愿意承受多少不服从的后果。神的管教是教导,并不是处罚:

    惟有万灵的父管教我们,是要我们得益处,使我们在他的圣洁上有

    分。凡管教的事,当时不觉得快乐,反觉得愁苦;后来却为那经练过的

    人结出平安的果子,就是义(《希伯来书》十二章10-11节)

    对孩子表现出来的反对、不服、练习,父母若单单以敌意对待,孩

    子就失去操练的好处了。他们学不到:延迟对需求的满足以及负责任对

    他们是有益的,只学到要如何避免使某人生气。你是否想过:为什么有

    些基督徒读到多少有关神的慈爱,仍然害怕神的忿怒?

    仇视的结果平常很难看得出来,因为孩子很快就学会把内心的感觉

    隐藏在服从的假意笑容下。这种小孩长大以后,往往会有忧郁、焦虑、人际关系上的冲突,或酗酒、嗑药的问题。许多界线受到伤害的人到那

    时候才第一次发现自己有问题。

    仇视会引起“对人说不”以及“听人说不”的问题。有些小孩变得很容

    易就受到别人影响,有些则往外发展,变得很喜欢控制别人——就像他

    们仇视界线的父母亲一样。

    对父母的仇视行为,孩子可能有两种不同的反应:“你们做父亲

    的,不要惹儿女的气,恐怕他们失了志气。”(《歌罗西书》三章21

    节)有些子女对父母的严厉,会有屈服与沮丧的反应。同时,神也要求

    作父亲的不要激怒儿女(《以弗所书》六章4节)有的孩子则以忿怒来

    对抗父母的仇视,长大后,就像伤害过他们的父母一样,也成为仇视界

    线的父母。

    过度控制

    当有爱心的父母过度保护小孩,害怕他们犯错而设立太严格的规矩

    或限制,就形成过度控制。比如,他们可能怕小孩受到别人的伤害,或

    是从别的小孩学到一些坏习惯,而不准自己的小孩和别的小孩玩。他们

    担心孩子会感冒,在阴天就要孩子穿雨靴。

    过度控制的父母不了解:好父母的主要责任是控制和保护,但也要

    给孩子有犯错的空间。记住,我们都必须从“不断的练习中”(《希伯来

    书》五章14节)变得成熟。被父母过度控制的小孩很容易产生依赖的

    心理,陷入与别人冲突的网罗,难以设立与坚持自己的界线。他们对冒

    险与创造也往往有问题。

    缺少界线

    依莲长长叹一口气。每次她一有什么差错,她的丈夫鲁斯那一个礼

    拜发作两次的怒气就上来了。鲁斯这次生气是因他们原本与宁斯夫妇约好晚上一起出去,但她忘记先找保姆——直到下午4点她才想起来——

    于是,必须和宁斯另约时间。

    她想不通鲁斯干嘛为这么小的事情大发雷霆!或许,他需要好好休

    息一下了。没错,就是这样。依莲想通了,或许我们只需要出去度假一

    下,她忘了其实他们一个月前才刚刚度假回来。

    依莲的父母非常有爱心,却也非常宠溺小孩。他们舍不得要求依莲

    做什么,也不曾好好管教她,例如面对墙罚站、要她承担后果,或体

    罚。依莲的家人认为只要给她很多的慈爱与宽恕,就可以帮她长大成

    人,足以应付周遭的世界。

    所以,当依莲乱丢东西,或不懂得归位,她的母亲只会跟在后面帮

    她收拾。当她把他们有的轿车撞毁3次,她的父亲干脆另外买一部车子

    给她自己开。当她银行存款透支了,她的父母默默地把更多的钱汇进她

    的账户内。爱,不是要有耐心吗?他们说。

    依莲的父母对她没有限制、反而妨碍了她个性的发展。虽然依莲是

    个有爱心的妻子、母亲、同事,她身边的人却因为她生活的缺乏训练和

    不小心,常常深感觉挫折。每个人都必须花很多的精力来和她保持关

    系,偏偏依莲又很“可”爱,大多数的朋友不想拆台明说,以免伤她的感

    情。如此恶性循环下去,事情永远没有办法解决。

    这种缺乏来自父母的界线问题,与父母仇视界线的问题,正好相

    反。合乎《圣经》的管教方式早就提供足够的架构,可能帮助依莲来发

    展她的性格。

    因为缺少父母的设限,加上缺乏与人有沟通和来往,有时,会造成

    侵犯性控制者。我们都有一种经验:走进超级市场,看见一个四岁小孩

    完全掌握他母亲的情形。只见那个做母亲的恳请、乞求、威胁儿子停止

    发飙,结果,她终于受不了了,只好投降,把他一直哭着要的糖果给了

    他,“这是最后一颗了。”她说,还想争回一点控制权,其实,到那时

    候,根本就是痴人说梦话了。

    现在,假想那个四岁的男孩如今成一个四十岁的成年人了,景况虽

    然不同,内容还是一样,只是换汤不换药。当他得不到他想要的东西,或人家对他设下界线后,他的坏脾气就爆发。只是,这时他已经多出三

    十六年整个世界都迎合他一人的经历,要让他复原的方式必须非常强而

    有力,并且前后一致。要复原,有时必须住院;有时经由离婚、入狱、疾病等等。没有人真正可以逃避生活的管教,人种什么,就收什么。越

    晚得到管教,情况会越糟糕,因为那时候所付的代价会更高。很明显地,我们所描述的是有困难听取别人界线与(或)需要的

    人。这些人被缺少界线伤害,正如有些人被太严苛的界线伤害。

    不一致的界线

    有时,因为父母对如何扶养小孩子感到困惑,或他们本身所受过的

    伤害,使他们将严格与松弛两种方式合并使用,给予孩子一些冲突性的

    信息。结果,孩子搞不懂家规到底为啥,以及人生有什么规则。

    有酗酒问题的家庭常常会有这种前后不一致的界线问题。他们的父

    母可能今天很有爱心、很温和,明天却变得不可理喻地严厉。因为酒精

    对人的行为所产生的影响,这类情形更是特别的真实。

    酗酒问题会让孩子对界线极其疑惑不解。来自酗酒家庭的成年的孩

    子往往在人际关系中没有安全感,总是等着人家来欺骗他们或出其不意

    攻击他们。他们常常心存戒心。

    出自酗酒家庭的成年孩子很难去设立界线。因为说不,可能带来尊

    敬,也可能带来愤怒。他们觉得自己就像《雅各书》一章1节所形容的

    那个心怀二意的人:“因为那疑惑的人,就像海中的波浪,被风吹动翻

    腾。”他们不能确定自己需要及不需要负责的事。

    创伤

    到目前为止,我们所谈论的都是与家人相关联的一些问题。感情的

    内缩、仇视、设立不适当的界线,都是父母对子女的行为方式。经过一

    段时间后,这些影响都将在儿女的灵魂深处留下深深烙印。

    特殊的创伤也会损害界线的发展。所谓创伤,指的不是一种个性形

    态,而是一种极其痛苦的情感经历。情感上、肉体上、性上的虐待是创

    伤。意外、使人体虚瘦弱的疾病是创伤。严重的损失,比如:父母死

    亡、离婚、陷入极端的经济危机也是创伤。

    要分辨个性形态(比如感情内缩、仇视)与创伤之间的不同,有一

    个很好的方法,就是看看树林中的树是怎么受到损伤的。施肥不正确,土质万分不良,太多或太少的阳光与水分,这些都是个性形态的问题。

    创伤指有却是大树突然被闪电打到了。

    创伤影响界线发展,因为它使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两种必备的基础动

    摇了:

    1. 这世界大致上是安全的。

    2. 他们可以控制自己的生活。

    经历创伤的孩子觉得他们这些基础受到动摇了。他们变得不能确认自己在这个世界上是否安全,是否受到保护。面临危险而且没有能力保

    护自己,使他们感到恐惧。

    杰瑞许多年来一直受到他父母亲对他肉体上的虐待。杰瑞很早到就

    离开家,加入陆战队,有过几次失败的婚姻。现在他是一个三十多岁的

    成年人了,借着心理咨询治疗,他终于慢慢了解为什么他外表看起来很

    强壮,却总是想找有控制欲的女人。他为她们能够“驾驭”他着迷疯狂,然后,他那服从女人的模式又出现了,而杰瑞总是那个输方。

    有一天,杰瑞来做心理治疗,想起他曾经因犯了些很小的过错,他

    母亲就大巴掌打他的脸。他很清楚地记得他多次试图保护自己,却徒劳

    无效,他哀求母亲:“求求你,妈妈——我很抱歉!我什么都听你的,求求你,妈妈。”直到他答应母亲他将绝对服从她,母亲的痛打才停

    止。这种记忆和他以后在妻子或女朋友们面前的软弱无力与缺乏自控大

    有关连。她们的怒气让他恐惧,马上什么都愿意顺从对方。杰瑞母亲的

    虐待严重妨碍了他界线上的发展。

    神对受创伤的受害者总是特别关照:“他差遣我医好伤心的

    人。”(《以赛亚书》六十一章1节)神渴望那些受创伤者的伤口能被有

    爱心的人包扎照料。

    在家庭中受过创伤挫害的人,大都是家人拙劣或邪恶个性形态的受

    害者。他们从我们的界线感情退缩,并仇视我们的界线,造成更多的创

    伤。

    我们自己的个性

    你是否听人说过:他“打从出母胎”就是这个样子,或许,你一向就

    很活泼,直来直往,喜欢探险,喜爱发现新大陆。或许,你觉得你自

    己“从有记忆以来”就是安安静静,喜爱深思。

    我们的个性与我们如何处理界线问题,很有关连,比如:个性比较

    积极的人在面对界线问题时,往往比较直接、勇往直前;不积极的人则

    容易闪躲、退避。

    我们自己的罪性或败坏

    我们自己的罪性或败坏也会影响我们在界线上的发展。所谓的败坏

    就是我们从亚当夏娃继承来的原罪——我们反对人是神主权下的被造

    者,我们拒绝谦卑。我们不愿意接受自己的地位,却渴望全能与掌权,希望自己不需要任何人,也不必去为任何人负责。我们的败坏使我们被

    罪与死亡的律法奴役着,而只有经由耶稣基督,我们才能得到真正的拯

    救(《罗马书》八章2节)。现在,你对界线问题与界线发展应该有比较清晰明确的概念了。让

    我们再来看看《圣经》所教导我们的界线,应该如何运用在我们的生活

    中,以及如何能够在我们整个生命过程中被发展。第五章 界线十律

    试着想象一下,假如你是个外星人,你的星球上各方面的动作方式

    与地球上的都不一样。假如你的星球并没有地心引力,也不需要“钱”当

    物品交易的媒介。你的精力、动力都是由渗透作用而来,你不需要吃,也不需要喝。然后,没有任何预警之下,你发现你被送到地球上来了。

    当你从旅程中醒过来,走下你搭乘来此的宇宙飞船,随即跌倒在

    地。“唉哟!”你呻吟一声,搞不清楚自己是怎么跌倒的。等你站稳了,心神稍微安定一些后,你决定到附近看看,却发现因为新奇的地心引力

    的影响,你无法飞行了。你只好开始走路。

    走一会儿后,很奇怪地,你发现你竟然会饿、会渴,你心想:到底

    怎么了?在你的星球上,你的身体一向会自动补足精力的。幸好,你遇

    到一个地球人,他帮你找出问题所在,说你只需要吃点食物就会好,他

    甚至推荐你到“杰克餐厅”用餐。

    你遵循他告诉你的方向走进餐厅,设法点了些含有你需要的营养的

    地球食物。吃下去后,你立刻觉得好多了。可是,给你东西吃的人向你

    索取“七块钱”,你不晓得他在说什么。你们大吵一顿后,一些穿着制服

    的人进来把你带走,又把你关进一个有铁栅的小房间。这到底是怎么一

    回事呢?你一头雾水,完全想不通。

    你根本没有任何恶意,却被关进那个叫做“监狱”的地方,你再也不

    能自由来去。你不服气,你又没妨碍到任何人,只不过在做自己的事,而现在,你竟因为走路的关系,两腿酸软,觉得疲累,又因为刚刚一下

    子吃得太多,连胃也痛了。这个地球,真是一个“好地方”啊!

    这个故事听起来太牵强附会了吗?在功能不良的家庭长大的孩子,或在没有遵守神的方式去发展界线的家庭,都会碰到与这个外星人相似

    的经历。他们发现自己进入成年人的世界,那里灵性的原则掌管着他们

    的人际关系与身心健康,而这些原则是以前没有人教过他们的。于是,他们受伤了,他们饥渴了,而且可能被关到监牢时去,却不知有些原则

    可以帮助他们——不是与之作对——来与这现实的生活和平相处。原

    来,是他们的无知监禁了自己。

    神的世界存有律法与原则。灵性的问题其实和地心引力一样的真

    实。假如你不懂得那些规则,将会自讨苦吃,绝不会因为以前没有学过

    这些生活或人际关系的原则,它们就不会影响我们。我们必须了解神规

    划我们生命中的一些原则,而且遵照它们生活。好好学习以下的界线十

    律,可以帮助你开始用不同的方式去经历你的生命。律法1:因果律

    因果关系是生活中最基本的律法,《圣经》称此为撒种与收割的

    律:“人种的是什么,收的也是什么。顺着情欲撒种的,必从情欲收败

    坏;顺着圣灵的撒种的,必从圣灵收永生。”(《加拉太书》六章7-8

    节)

    神告诉我们:种什么,就收割什么。神不是要处罚我们,而是教导

    我们一些事实真理。假如你抽烟,你就很可能有老烟枪常干咳的毛病,甚至可能得肺癌;假如你乱花钱而透支,你很可能会有债权人常打电话

    来讨债,也很可能没有钱买食物而饥饿。反过来说,如果你总是节制饮

    食,运动规律,就比较不会感冒或生病;如果你能明智小心地平衡开

    支,量入为出,你自然会有钱付各种费用,也有钱买日常用品与食物。

    可是,有时候,有些人却没收割他们所种植的,因为有人从旁介

    入,替他们收割成果。假如你每次花太多钱,你母亲都会寄钱给你,帮

    你解决透支缺钱的问题,或帮你支付信用卡的债务,你就不会尝到乱花

    钱的恶果,因为母亲保护你免于承受自然恶果,即:四周讨债声起,以

    及饥肠辘辘。

    就像上面的例子那母亲所做的,因果关系有时会受到干扰。而都是

    那些自己没有界线的人来干扰的。就像一个玻璃杯从桌上掉下来,我们

    用手接住而干扰地心引力的作用一样,人也会出手干涉因果律,试图要

    解救不负责的人。拯救一个人免于他自己种下的恶果,不过是让他继续

    做不负责任的行为罢了。因果律并没有因此撤销,仍在进行中,只是种

    植恶因的人没有承受那个恶果,是别人在为他承担。

    今日,我们称呼那不断在拯救别人或替人家收烂摊的人为共依人。

    事实上,共依人——也就是没有界线的人——为那位不负责的人“背

    书”,将自己变成要付那些“帐单”——肉体上的,情感上的、灵性上

    的。那位挥霍无度的人却不需要为自己的恶果负责,他那不负责任的行

    为只会持续失控下去。他将继续地被人爱着,被人宠溺着,被人温和对

    待。

    建立界线可以帮助共依人在他们所爱的人身上不再干扰因果定律,而强迫那些撒种的人自己去收割他们的成果。

    对不负责的人质问他们的问题并没有什么作用。一位来找我的心理

    辅导的病人常常跟我说:“可是,我真的向杰克当面谈到那个了。我已

    跟他讲过很多次我对他那些行为的想法,也要求他必须改变。” 这位病

    人只不过向杰克唠叨罢了,杰克不会觉得自己必须改变,因为他那些不

    负责任的行为并没有让他受苦过。跟那些不负责任的人当面质问不会让他们痛苦,只有恶果才有那种作用。

    假如杰克是个聪明的人,要他正视他的问题,他或许会改变,问题

    是那些陷入自我毁灭的人都不太聪明,往往必须自食其果以后才会改变

    行为。《圣经》教导我们说,向愚笨的人说教是不值得的:“不要责备

    亵慢人,恐怕他恨你;责备恶人的,必被玷污”(《箴言》九章7-8节)

    共依者去找那些不负责的人质问,只会自取其辱或自找苦吃。其

    实,他们所须做的,就是不要干扰因果律就行了。

    律法2:责任律

    很多时候,人们一听到别人在谈论界线与自己的生活负责,他们就

    会说:“那样太自我中心了,我们应该彼此相爱”与牺牲自己。”或,“他

    们就真的变得很自私、很自我中心。”或,“当他们帮助别人一把,就自

    觉“愧疚”了。”事实上,这些责任观都是没有《圣经》根据的。

    “责任律”包括爱别人。爱的戒命是基督徒的全部律法(《加拉太

    书》五章13节,14节),耶稣称它是“我的”命令,“你们要彼此相爱,像我爱你们一样。”(《约翰福音》十五章12节)任何时候你不爱人,你就没为自己负责;你就变成“没心肝”的人。

    责任的界线一旦混淆不清,问题就产生了。《圣经》要我们彼此相

    爱,不是要我们成为对方。我不能替你感觉,我不能替你思考,我不能

    替你表现,我不能替你承受界线所带给你的失望。换句话说,我不能替

    你成长;只有你自己才可以。反之亦然,你也不能替我成长。《圣经》

    指示我们要为自己的成长负责;“当恐惧战兢,成为你们得救的工夫;

    因为你们立志行事,都是神在你们心中运行,为要成就他的美

    意。”(《腓立比书》二章12-13节)你必须为你自己负责,我必须为我

    自己负责。

    《圣经》里又说,我们要推已及人,以自己想要被人对待的方式去

    对待别人。假如我们陷入低潮、无助、绝望,我们当然希望别人能提供

    一些援助。这是对别人有责任感很重要的一面。

    另一个我们要对别人负责的观念是:我们不只要能够给予,也要能

    够对别人毁灭性与不负责任的行为设立界线。光把别人从他犯错的恶果

    中拯救出来是没有益助的,因为你这一次救他,下一次还是必须再救;

    你的拯救只是加强他的恶性循环罢了(《箴言》十九章19节)。这和管

    教小孩的原则是一样的;不对他人设下界线是有害的,会使他们走向毁

    灭之地(《箴言》二十三章13节)

    整本《圣经》都一再强调:你必须对那些需要你的人伸出援手,必须给予,但也必须对罪或败坏设下界线。界线可以帮忙你达成这此使

    命。

    律法3:能力律

    随着教会“十二个步骤”运动的发展,那些正在治疗或康复中的人都

    有相同的困惑。我对我的行为真的没有控制能力吗?若真没有,我怎么

    能够对我的行为负责呢?什么是我有能力去做的呢?

    “十二个步骤”的自我反省以及《圣经》都教导:人必须承认自己在

    道德是非上的失败。染有酒瘾的人必须承认他们对酒精没有抵抗力,他

    们内心没有节制或自我控制的果实。他们对酒精瘾头的爱莫能助,就像

    保罗说的:“因为我所做的,我自己不明白;我所愿意的,我并不做;

    我所恨恶的,我倒去做……我所愿意的善良,我反不做;我所不愿意的

    恶,我倒去做。……和我心中的律交战,把我掳去,叫我附从那肢体中

    犯罪的律。”(《罗马书》七章15,19,23节)这就是无能为力。约翰

    说我们都处于那种景况,如果我们否认这种说法,便是自欺,真理便不

    在我们里面了(《约翰一书》一章8节)。

    虽然你内心或本身没有能力去克服这些重复出现的问题,但你确实

    有能力做一些事,以后会为你带来胜利的果实:

    1. 你有能力同意那些问题的真实性。在《圣经》里, 这叫“认

    罪”。认罪的意思就是“同意”,至少你有能力同意或承认“那就是我”。

    你或许没有能力改变,但你有能力坦承问题与认错。

    2. 你有能力在神面前顺服,坦承自己的无能。你永远都有能力向

    神求援助与顺服。你有能力在神的面前将自己谦卑下来,把整个生命都

    交手给他。你或许没办法医治自己,却有能力向医生求救!《圣经》所

    要求你们的谦卑总是带来指望。如果你做了你有能力做的事——认错、坚信、祈求神的帮助,神一定会帮你成就你能力不及之事——帮助你改

    变(《约翰一书》一章9节,《雅各书》四章7-10节《马太福音》五章3

    节,6节)。

    3. 你有能力寻求神与别人,请他们帮助你看出什么是在你界线内

    的。

    4. 你有能力弃绝那些你在内心发现的败坏。这叫做悔改。

    不是说这样你就会完美无缺了;只是,你能看见你有罪的那部分,而希望有改变。

    5. 你有能力谦卑自己,求神与别人帮你处理你在发展中所受到的

    伤害,或你在孩提时期不曾得到满足的需要。你许多的问题都源自内心的空虚,你必须求神与别人来帮你满足那些需求。

    6. 你有能力去寻求那些你伤害的人而设法与他们和解。如果你想

    对你自己与你所犯的错误负责,你就必须先对那些曾经被你伤害的人负

    起责任才行。《马太福音》五章23-24节:“所以,你在祭坛上献礼物的

    时候,若想起你弟兄向你怀怨,就把礼物留在坛前,先去同弟兄和好,然后来献礼物。”

    反过来说,你的界线也可以帮助你对你无能为力的事情下定义:那

    些在我们界线范围以外的事情。让我们来看看“静谧的祈祷文”这首诗是

    怎么说的。(这大概是我所读过的最好的一首界线祈祷文了)

    主啊!求你给我静谧的心,去接受我不能改变的;给我勇气,去改

    变我有能力改变的;也给我智能,去分辨两者之不同。

    换句话说,神帮助我们看清楚与划清界线!你有能力使自己顺服下

    来,与神合作,恳求神来改变你。你没有能力改变外物;你不能改变天

    气、过去、经济,更不能改变其他人。很多人因为想要改变别人而尝到

    的苦头比自己患病时还要多。何况,那原本就是不可能的。

    你所做得到的是影响别人,只是,其中另有玄机。你既然不能改变

    别人,你就必须改变自己,使别人那些有毁灭性的形态不再对你发生作

    用。改变你对付他们的方式;当他们的旧把戏再也无法影响到你,他们

    可能因此而改变。

    回味一个可能发生的事,就是当你能够释放别人,你的身心将变得

    更健康,而他们或许会注意并羡慕你的改变,并希望自己也能得到你所

    拥有的呢!

    还有一件事,你必须很有智能地了解自己是什么,又不是什么。好

    好向神求颗智能的心,知晓什么是你有能力改变的,而什么是你没有能

    力改变的。

    律法4:尊重律

    人们在描述自己界线问题的时候,有一个名词会一再地出现:他

    们。“可是,如果我向他们说不,他们不会接受的。”“假如我向他们设

    下界线,他们会生气的。”“假如我对他们说出我内心真正的感觉,他们

    一整个礼拜都不会跟我讲话的。”

    我们害怕别人不会尊重我们的界线。我们把重心会摆在别人身上而

    看不清自己。有时问题是我们论断了别人的界线,我们会这样想或这样

    说:“他怎么可以拒绝来接我呢?根本就是顺路嘛!他如果真的想要‘一

    个人’清静,可以找其他时间嘛!”

    “她不来参加我们的午餐实在很自私,毕竟其他的人也都为此做了

    很大的牺牲。”

    “‘不要’?你这是什么意思!我不过暂时跟你借一下钱罢了。”

    “我曾那样帮助你,难道你不能回报我一点吗?”

    我们常常会论断别人划分界线的决定,以为我们最懂得他们“应该

    如何给予”。言中之意正是:“他们应该遵照我想要的方式来给我!”

    但是,《圣经》说我们怎样论断人,也必怎样被人论断(《马太福

    音》七章1-2节)。当我们怎么论断别人的界线,也必怎样被人论断。

    假如我们谴责别人的界线,我们也将同样地被人谴责。这就造成一种恐

    惧的恶性循环,使我们在必须对人设立界线时,却不敢。结果,我们只

    好顺服,然后感觉到不满或怨忿,于是,我们所给的“爱”,就变得既酸

    又臭了。

    这就是尊重律发挥功用的时候了,正如耶稣所说的:“所以,无论

    何事,你们愿意人怎样待你们,你们也要怎么待人;因为这就律法与先

    知的道理。”(《马太福音》七章12 节)敬人者,人恒敬之。我们必须

    尊重别人的界线,喜爱别人的界线,才可能要求别人也尊重我们的界

    线。我们要别人怎样对待我们的界线,我们就应该怎样对待别人的界

    线。

    假如我们喜爱或尊重向我们说不的人,他们自然也会喜爱与尊重我

    们的不。自由会生出自由,什么因就结什么果。假如我们走在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 详见PDF附件(1244KB,24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