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100md首页 > 医学版 > 医学资料 > 资料下载2021
编号:6111
男性的衰落高清全彩版.pdf
http://www.100md.com 2020年11月29日
第1页
第7页
第12页
第22页
第34页
第77页

    参见附件(35133KB,154页)。

     伦敦艺术大学校长重新定义现代男性的话题之作

    很容易让人因为书名错过的好书。这本书的书名,如果不经解释,直接看上去,是很有攻击性的,会让男性自然地产生反感的心态,这并不好。而实际上,这本书很真诚地在讨论男权给男性群体带来的压迫。你会发现,男性和女性其实都是社会地位不平等的受害者,方面与程度不同而已。面对平权运动,女性运动,男女本应消除误解,一起努力,这本书旨在给男性朋友讲清这件事。

    男性的衰落图片预览

    内容简介

    “我希望,你选择打开这本书,是因为意识到我们需要质疑男子气概,意识到性别不平等深刻影响着我们每一个人,且阻碍着世界的进步。”

    ——格雷森·佩里

    男人,阳刚、坚强、理性、独立、自信、勇敢的代名词。但对一些男人来说,这样的男子气概可能是致命的负担。在英国,四十五岁以下的男性最常见的死因是自杀。从全球范围看,男性的自杀率是女性的两倍。这些悲剧的原因不在于男人们的性别,而在于传统社会赋予他们的性别角色:“娘娘腔”免谈,要追寻成功和地位、被人仰望,要独立解决问题、承受压力,要压抑痛苦、掩藏悲伤……

    在21世纪,这样的“传统男性”对自己、他人和整个世界可能会带来什么样的危害?在《男性的衰落》中,伦敦艺术大学校长格雷森·佩里从自身经历出发,反思传统男子气概的弊端及成因,探索身处新时代的男人应如何改变,才能让自己变得幸福圆满,让世界变得更好。

    ◇男子气概是什么?如何影响着我们每一个人?

    一部在英国引起全民讨论的话题之作,《泰晤士报》《卫报》《纽约时报》《GQ》《Vogue》等全球各大媒体一致推荐

    ◇家暴受害者、异装癖和“标准男性”的自述——

    伦敦艺术大学校长、当代视觉艺术大奖“特纳奖”得主格雷森·佩里讲述亲身经历,反思现代社会性别构建,呼吁男性做出改变。

    ◇你一定能在本书中发现许多人的影子——

    “路怒族” ......

    The Descent of Man Grayson Perry PQ

    男性的衰落

    我希望,你选择打开这本书,是因为意识到我们需要质疑男子气概,意识到性别不平等深刻影响着我们每一个人,且阻碍着世界的进步。

    ——格雷森?佩里

    男人,阳刚、坚强、理性、独立、自信、勇敢的代名词。但对一些男人

    来说,这样的男子气概可能是致命的负担。在英国,四十五岁以下男

    性最常见的死因是自杀。从全球范围看,男性的自杀率是女性的两倍。

    这些悲剧的原因不在于男人们的性别,而在于传统社会赋予他们的性

    别角色:“娘娘腔”免谈,要追寻成助和地位、被人仰望,要独自解决

    问题、承受压力,要压抑痛苦、掩藏悲伤……

    在21世纪,这样的“传统男性”对自己、他人和整个世界可能会带

    来什么样的危害?在《男性的衰落》中,伦敦艺术大学校长格雷森?佩

    里从自身经历岀发,反思传统男子气概的弊端及成因,探索身处新时

    代的男人应如I何改变,才能让自己变得幸福圆满,让世界变得更好。

    对男人的一记警钟,警告他们要在毁灭世界之前平复情绪。

    格雷森?佩里在英国掀起了有关男子气概的对话。— —BBC第4电台

    谁能比格雷森?佩里更深入地研究传统男性……既是回忆录也是自我

    宣言。— —《星期日泰晤士报》

    精彩绝伦! — —维多利亚?希斯洛普(英国作家,《岛》作者)

    趣味性强,见解深刻……是时候拾起《男性的衰落》,揭开有害男子气

    概的谜团了。— —《赫芬顿邮报》 定价:59?00元

    e s c e

    格雷森?佩里

    伦敦艺术大学校长。

    英国备受欢迎的当代艺术家、陶艺家,在世界各地

    举办过大型个展。

    2003年获得英国当代视觉艺术大奖“特纳奖”。

    2008年入选“英国文化百位权威人士”(第32位)。

    2011年当选英国皇家艺术学院皇家院士。

    2013年,他在BBC年度特别节目《里斯讲座》开讲,是该节目开播65年以来邀请的第一位艺术家。

    著有《哗众取宠》《男性的衰落》等书。

    张艳

    广州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系副教授,主要从事中国

    现当代汉译英小说翻译研究,美国纽约州立大学宾

    汉姆顿分校访问学者,译著有《法布尔》、《爱尔兰经

    典童话与民间故事》(待出版)、《他们的乐园》等。

    《哗众取宠》作者格雷森-佩里全新力作!

    英国皇家艺术学院皇家院士伦敦艺术大学校长重新定义现代男性

    这个时代的男人在走下坡路吗?

    “世界上的所有问题都能归结到一个病根:有Y染色体的人的行为。”

    所有男人都应该扪心自问,什么样的男性才能让世界变得更好?The Descent of Man

    Grayson Perry

    我希望,你选择打开这本书,是因为意识到我们需要质疑男子气概,意识到性别不平等深刻影响着我们每一个人,且阻碍着世界的进步。

    — —格雷森?佩里

    男人,阳刚、坚强、理性、独立、自信、勇敢的代名词。但对一些男人

    来说,这样的男子气概可能是致命的负担。在英国,四十五岁以下男

    性最常见的死因是自杀。从全球范围看,男性的自杀率是女性的两倍。

    这些悲剧的原因不在于男人们的性别,而在于传统社会赋予他们的性

    别角色:“娘娘腔”免谈,要追寻成助和地位、被人仰望,要独自解决

    问题、承受压力,要压抑痛苦、掩藏悲伤……

    在21世纪,这样的“传统男性”对自己、他人和整个世界可能会带

    来什么样的危害?在《男性的衰落》中,伦敦艺术大学校长格雷森?佩

    里从自身经历岀发,反思传统男子气概的弊端及成因,探索身处新时

    代的男人应如何改变,才能让自己变得幸福圆满,让世界变得更好。

    O浦睿文化

    卜,V INSIGHT MEDIA

    出品人:陈垦

    出版统筹:戴涛

    监 制:余西仲召明

    对男人的一记警钟,警告他们要在毁灭世界之前平复情绪。------ GQ

    他说出了我们希望自己早点想到的东西,问出了我们想问的问题。

    一《每日电讯报》

    男性的衰落

    〔 英〕 格雷森

    佩里著张艳许敏译

    编 辑:鲁佳音

    美术编辑:凌瑛

    欢迎出版合作,请邮件联系:insight@prshanghai.com

    新浪微博@浦睿文化

    浦睿 文化

    建议上架:社科?文化

    ISBN 978-7-5404-9566-4

    定价:59.00元

    観南女鼠山虹社 L

    , - - - - -

    男性的衰落 [英]格雷森?佩里著张艳许敏译

    伦敦艺术大学校长。

    举办过大型个展。

    张艳

    许敏

    格雷森?佩里 Grayson Perry

    2003年获得英国当代视觉艺术大奖“特纳奖”。

    2008年入选“英国文化百位权威人士”(第32位)。

    2011年当选英国皇家艺术学院皇家院士。

    2013年,他在BBC年度特别节目《里斯讲座》开讲,是该节目开播65年以来邀请的第一位艺术家。

    著有《哗众取宠》《男性的衰落》等书。

    广州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系副教授,主要从事中国

    现当代汉译英小说翻译研究,美国纽约州立大学宾

    汉姆顿分校访问学者,译著有《法布尔》、《爱尔兰经

    典童话与民间故事》(待出版)、《他们的乐园》等。

    翻译爱好者,即将就读英国杜伦大学翻译硕士。

    GB湖南冬英去骅祜

    註可兄

    (的财畐】

    标准? it可为人偶

    西2為巨大福莉,。卜加墊f

    无意识6勺偏袒

    英国备受欢迎的当代艺术家、陶艺家,在世界各地PQ

    男性的衰落

    I英〕 格雷森

    佩里著张艳许敏译

    关湖啓?至The Descent of Man

    Grayson Perry

    h

    e

    j

    二央』 格雷森佩里著

    q

    张艳许敏译献给艾伦-麻疹

    和它所有住在男性心中的同伴 真相会让你自由,但首先会把你惹毛。----格洛丽亚?斯泰纳姆(Gloria Steinern )目录

    不要没事找事! ooi

    第一章和鱼聊一聊水的存在。13

    第二章男子气概部045

    第三章怀旧型男人。75

    第四章客观保护壳I

    男人,坐下抗争权利! 147

    致谢149不要没事找事!

    有一次,我骑山地自行车穿过森林,途经一条陡坡,半路遇

    见一个小男孩,他大约九到十岁,正拼命试图蹬上坡。除非是山

    地车老手,不然,对其他任何人来说,蹬上那个坡都是不小的挑

    战,更何况是一个刚学骑车的孩子。男孩控制不好变速挡,摇摇

    晃晃的,快骑不动了,泪水从他的脸颊滑落。“爸爸!爸爸! ”他

    呜咽着大喊。他哭着向父亲求助,同时也满腔怒火。我问他需不

    需要帮忙,但他沉浸在自身的恼怒和羞愧中,甚至没有注意到我。

    我骑过陡坡顶点,远远地看见男孩的父亲,他正一言不发站在自

    己的山地车旁,双手抱胸,盯着两百米外的儿子。他的脸上同样

    写满愤怒。那张脸,我在千百个足球场的边线旁见过,在千百座

    学校校门外也见过,它分明在说:“坚强点儿,别叽叽歪歪,像个

    男子汉!”我替那个男孩生气,忍不住对他父亲说:“希望你儿子

    长大后,有钱去看个好点的心理医生。”对方没有回应我。

    001“咕噌咕嚕。”怎么,你是'酷儿'1吗?” 继续,老弟。” “女人呵!

    鸠唱。”我是个娘们儿。”“求你,爸爸,求你听我说。八没人喜欢我。”

    1酷儿(Queer):原是西方主流媒体对同性恋的贬称,后成为一种性与性别的理论名。本书凡出现

    注释,若无特别说明,均为译注。我希望,你选择打开这本书,是因为意识到我们需要质疑男

    子气概,意识到性别不平等深刻影响着我们每一个人,且阻碍着

    世界的进步。我希望这本小书能让更多的人了解什么是男子气

    概,并在了解后做出改变,因为男子气概不全是好的。如果这是

    你第一次购买性别方面的书籍,我很荣幸。我们需要审视男子气

    概,不仅仅是为了让小男孩们骑山地车时,能不再愤怒地大哭,能向冷脸相对的父亲们求援;也是为了让这个世界变得更美好。

    表面看来,审视男子气概是有钱人的游戏,供生活在人均受

    教育程度较高、安定富裕的社会中的人士打发时间用。但我的看

    法恰恰相反:越是贫穷、不发达、人均受教育程度低的社会,越

    需要革新他们对男子气概的定义,使之与其时代相匹配,因为这

    些国家在发展中受到的阻力,极可能就来自它们的男子气概。放

    眼全球,过时的男子气概到处引发犯罪,挑起战争,限制女性发

    展,唆使男人搞垮经济。

    男子气概就像一张顽固的贴纸,而我们需要用哲学武装指

    甲,然后将指甲伸到贴纸下,把贴纸彻底撕掉。贴纸之下,男人

    们赤身裸体,脆弱无助一其实他们不过是凡人。媒体总说男子

    气概不知怎的永远“陷入危机”,这主要是因为永远有人在散布

    性别错位之类的垃圾论调;而在我看来,男子气概在很多方面只

    会危害社会,说它“陷入危机”,就像说种族主义在美国民权运

    动时期“陷入危机” 一样精准。有些人会质疑我的看法,但这些

    人通常是白人中产阶级的男性— —工作体面,家庭美满,他们是

    003男子气概的既得利益者。那些误入歧途的青少年该怎么办?他们

    以为,摆脱贫困和边缘化同时又能维持男性自尊的唯一方法就是

    犯罪。那些孤独终老的男人该怎么办?他们找不到伴侣,很难结

    交朋友,最后以自杀结束生命。还有那些狂躁不安的男人,他们

    将男子气概带来的压力发泄到其他人身上。所有男人都该扪心自

    问,什么样的男人才能为人类、为世界造福?

    人们会惊恐地发现,男性与男子气概问题,其实与我们面临

    的很多全球性的重大问题息息相关。一场有关时尚潮流或谁负责

    洗碗的对话,可以迅速升级为关乎强奸、战争、恐怖主义、宗教

    压迫甚至弱肉强食的资本主义等的各式各样的辩论。有时,我看

    电视上的晚间新闻时会想,世界上的所有问题都能归结到一个病

    根:有Y染色体的人的行为。拥有权力、金钱、枪支和犯罪记录

    的似乎都是男人。我认为,流氓型男子气概引发的不良后果,即

    使排不上第一,也是当今世界面临的最严重问题之一。有些男子

    气概,对于男女平等和自由包容的社会氛围有百害而无一利,尤

    其是那些暴虐无恐或极力掩藏其霸道本质的男子气概。

    女性一向在性别议题中起主导作用,这点不难理解。毕竟,她们受到的性别压迫更大。在性别这一议题上,许多男性的态度

    可以总结为“不要没事找事”;他们认为,维持现状似乎挺好。但

    我想问:“真的好吗?你确定?”如果实际情况是,男子气概的受

    害者有一半都是男人呢?有时,男子气概就像一件束身衣,从各

    方面限制男人的“自我解放”。男性迫切想要主宰一切,但他们也

    004可能忘记,自己首先是一个普通人,特别是在心理健康方面。他

    们渴望成为男子汉典范,因此可能无法让自己在更高层面收获幸

    福。我想打开美国女性主义者佩吉?麦金托什(Peggy McIntosh )

    口中男性特权那“隐形无重的背包”,查看包中的“特供品、地

    图、护照、电报密码本、签证、衣物、工具和空白支票”,看看它

    们对某些男性而言,是不是负担和福利并存。

    我感觉有必要在这里说明,我绝非笼统地反对男性,尤其考

    虑到我也是其中一员。我也并非完全反对男性主义:我可以和隔

    壁的家伙一样像个男人。这本书讲述了我对男性主义的定义,同

    时质疑它是否对我们有利,是否能让我们幸福。谈到男性主义,其中一个问题便是混淆生理性别(男性)与社会性别I (男人)。

    男性身体拥有生理上的、绝对的、不可动摇的特质,容易让我们

    认为,所有和那具躯体(男子气概)相关的行为、感受和文化都

    一成不变地刻在肉体上。对很多男性而言,拥有男子气概、举止

    像个男人,这些都是他们无可置疑的生理特征的一部分,就像他

    们长了阴茎和睾丸、声音低沉一样。但男子气概只是习惯、传统

    和信仰的集合,在历史上与男性身份相关联。千万年来,我们的

    身体进化甚微,男性主义行为却像青少年时尚、地下矿井或被遗

    忘的神祇那样不断变化。我们要改变观念,不再将男子气概视作

    封闭的行为集合,不再认为变革有危险,会违背自然,或让事物

    1生理性别(sex)和社会性别(gender):人类学家盖尔?卢宾(Gayle Rubin)最初提出了与

    生理性别”相对的社会性别”的概念。简单来说,生理性别指的是两性在生理结构方面的差异。

    社会性别指的则是两性在社会文化构建下形成的角色、行为、思想和感情特征方面的差异。

    005女性化。我将男子气概看作当下男性的行为方式。我认为它需要

    变革,涵盖一些当下被普遍视为女性化的行为,还有一些通情达

    理的,能提升生活质量、拯救星球的行为。

    我都记不清第一次意识到自己是男性是什么时候,我猜想很

    多男士记得清,但这正是男性主义的症结:它构成了我们身份认

    同的根基。早在学会说话或理解语言之前,我们就被灌输了性别

    意识。人们听说有婴儿出生,问的第一个问题通常是:“是男孩

    还是女孩?” 一旦知道了性别,我们往往分性别说好话:“她真漂

    亮,不是吗?”“看他的小脚在踢呢,以后肯定爱踢足球。”孩子

    们在学会写名字前,就已熟练掌握强势的性别印象:女孩玩洋娃

    娃、化妆、谈八卦,男孩的世界则充满宇宙飞船、运动和竞争。

    所以说,男子气概根植于男性灵魂深处。但我是一个异装

    癖,这可能是源自我在潜意识里想与男性身份决裂,或至少是幻

    想飞向女性气质。有时我喜欢假装自己是个女人,于是也很早就

    意识到,对某些长了阴茎的人类来说,男子气概只是一种选择。

    因为我是异装癖,人们时常假定我对异性有特殊的认识。但这是

    胡说:我被当成男人养大,怎么会知晓身为女性的种种体验?我

    如果说我了解,反而是在侮辱女人。一定要说的话,异装癖这一

    身份让我更加理解身为男性意味着什么,毕竟从十二岁起,我就

    开始强烈质疑自己的男性气质。我必须稍稍踏出自己的性别,在

    摇摇欲坠的男子气概超级穹顶下满腹疑惑。这并不意味着我踏进

    了女性气质的圈子,但我对男子气概抱有十二分兴趣也就不足为

    006奇,终其一生,我都试图压抑这头笨拙的怪兽,与它谈判。

    十二岁时,我在母亲的衣橱里翻来倒去,那时我内心惊恐,觉得自己古怪而孤独。我甚至不知道异装癖这种概念的存在,也

    不知道有其他男人和我感受相同。这种感觉上升为一种观念,即

    男子气概是众多男人盲目扮演的角色,他们毫无理由或冲动去质

    疑自己到底在做什么。在为我自己的电视节目《你是谁?X Who

    Are You?)探究身份认同的本质时,我意识到一件事:身份认

    同是进行时,而不是静止状态。哲学家朱利安-巴吉尼(Julian

    Baggini)写道:“'我’是一个动词,却伪装成名词。”

    记忆里,我从未有一刻彻底无条件地拥抱男性身份。我是白

    人男性(该身份近年不太光彩),但为同伴的行为感到内疚和羞

    耻。年轻时,我就对男子气概心生疑惑。我总怀疑男子气概本质

    上就有毛病,需要被矫正。母亲把身为长子的我当成一个共鸣

    箱,向我发泄她对男人的所有怒火。等到十五岁时,我已满脑子

    反男思想。时至今日,我仍常发现自己会从旁观察、评论男人,好像我不是其中一员似的。不过,大多数男人都很善良讲理。但

    大多数暴力狂、强奸犯、罪犯、杀手、逃税者、腐败的政客、掠

    夺星球资源的人、性虐待者和晚宴上的讨厌鬼确实往往是,好

    吧……男人。

    我确实找不到好榜样。在我四岁时,父亲离开了这个家,直

    到我十五岁前都与我再无实质联系。而十五岁时,我对男性主义

    已经有了自己的一套理解。随之而来的还有男性性征,在四十年

    007后的今天,它们依旧没有消失。我的大部分童年是和继父度过,他喜怒无常,举止暴力,让我非常害怕。所以在我心中,男人不

    可靠、粗野、高高在上,和我无关。我受过男性个体的折磨,也

    遭遇过男性性别本身带来的束缚。我是一个男性,学会了同情自

    己,也希望能同情众多男性。我带着好意写下这本书,希望男人

    能在这不断变化的世界里取得成功。

    我没有驱逐男人的意思。构思这本书时,我意识到一件事,那就是,尽管我有性别焦虑,我仍有相当传统男子气概的一面。

    心理治疗圈里有这样一句讽刺的话:“看到即拥有。”意思是,如

    果你注意到别人身上的什么行为,多半是因为你自己也有。我表

    现出许多与男性相关的特质。我酷爱竞争,领地意识强,尤其在

    其他男人面前。我时常问其他男人这个问题,他们屡屡否认自己

    会被对手激怒,或经历过其他类似的男性时刻,搞得我觉得自己

    因为承认想在琐事上超越他人,而变得像一头浑身充满男子气概

    的怪物。或许以我的情况看,身为异装癖艺术家,比起很多男人

    来,我不怎么需要满足社会对男子气概的要求,因此我愿意将它

    们挑出来,质疑它们,哪怕它们也是我的一部分。我觉得,我只

    会因此失去一些反社会的习惯。

    成长过程中,我的潜意识启用一种特殊的方法解决男子气概

    问题:将男性的角色转移给我的泰迪熊。或许这是因为我在某种

    程度上察觉到,如果任由自己成长为男人,和继父一起待在家里

    会有危险。若我公然展现男性主义,可能会挑战到家里这头牛头

    008怪,激发他的暴怒。精妙绝伦的潜意识有办法解决这个问题:我

    将主宰自身的男性特质寄存在挚友泰迪熊艾伦?麻疹身上。与

    此同时,由于缺少体面的男人做榜样,或许我的潜意识认为最

    好应发明一个,要完美无瑕的。这个榜样,也许现在我还在努力

    达成。

    那只泰迪熊是我第一次过圣诞节时收到的礼物,等我三岁患

    上麻疹时(这就是它姓氏的来源),我已经和它建立起亲密的关

    系。它的名字来自邻居的儿子艾伦,我最好的朋友。讽刺的是,艾伦还是我继父的中名,也是我母亲惯常用来叫他的名字。于

    是在我脑海中常会浮现两个艾伦争夺最强男性称号的场面。艾

    伦?麻疹出现在我所有的童年游戏中,一开始是真身出现,它也

    因此破烂不堪;但随着我长大,艾伦成了想象中的角色,我在卧

    室里玩乐高或飞机模型时,它出现在我随意的自言自语中。我潜

    意识里幽默的想象力给艾伦分配了和蔼的独裁者这一形象,而我

    是它的保镖。你可能会觉得,在孩童的幻想中,这个角色奇怪又

    乏味,但考虑到艾伦背负的东西,这个角色或将至关重要。在很

    大程度上,艾伦?麻疹化身为我的男子气概。它代表我心中理想

    的男性形象,象征了我年轻时认为好男人所拥有的品质。艾伦还

    和被我称作男子气概总部的神秘组织有紧密联系。这个部门就

    像斯塔西I,负责确保所有人服从男性领袖的脚本。艾伦是起义军

    1斯塔西(Stasi):前民主德国国家安全局。

    009领袖,我们的领土被德军占领(当时离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不过

    二十年),德军自然是我继父,于是我们在秘密的河谷盆地(我

    的卧室)大打游击战,一直持续到我十五岁。

    这场精神层面的战争不断产生炮火,在我脑中回响。最近,我在杂志上看见一张捷豹全新车型的图片。那是一辆红色的F型

    跑车,引擎轰隆作响,侧翼突出。我从来没有自己的车,却急

    切地想买一辆,一辆红色的。我买得起它,还开始想象它顶棚放

    下,在东盎格鲁乡间兜圈后,回到我工作室后院冷却、作响的样

    子。我和妻子说了这件事,她顺了我的意,接着我茅塞顿开一

    尽管已成就不小,我却还在努力证明自己是个男人,像继父那样

    的男人。继父就开E型捷豹。在内心某处,我仍希望自己爬上母

    亲的房子,在继父面前挥舞这个闪亮的玫瑰色的大型金属阳具。

    有些人宣称讨论男子气概没有意义,因为我们改变不了男女

    的行为模式,他们“生而如此”。其实,我很乐意承认基因对社

    会性别有一定影响,但影响不大。

    很多女性主义者和性别平等倡导者不愿认可基因对性别差异

    确实有影响,即使只有一点点。他们笃信男性和女性的大脑完全

    相同,所有的社会性别都是后天形成的,被以男性主导的环境所

    控制(因此是邪恶的)。我忍不住赞同他们的观点,将社会性别

    视作流动的人工产物,显然是更健康的思维方式。

    即使生理真的对性别差异有影响,性别平等的诉求也不会改

    变。只是说,我们要注意那些细微的固有偏见,防止谁将它们当

    010成不公平行事的借口。同时,还要保证人人机会均等,哪怕某些

    群体总想要比其他人做更多事。我们要允许男性进入育儿和护理

    行业,正如允许女性以西方民主的名义上战场厮杀,如果她们乐

    意这么做的话。

    一九七六年,社会心理学家罗伯特?布兰农(Robert Brannon )

    和黛博拉-戴维(Deborah David )罗列了传统的男子气概,或者

    说男性性别角色的四大要素。第一条是“娘娘腔免谈”。其他三条

    分别是“影响显著”(男人追寻成功和地位,渴望被仰视)、“吃苦

    耐劳”(男人坚毅、自信而独立的气场,尤其在危机面前)和“去

    死吧”(说明男人行事粗暴、大胆、有侵略性是被允许的)。

    女人当然也会展现这些特质,但这些女人通常会被看作非传

    统的另类女性。上述要素构成了男子气概的规则,被严格遵守:

    男人们都感觉自己的男子气概被严格监督,监工主要是其他男

    士,他们自己也在监督着别人。男人们都清楚,自己必须以特定

    方式行事,穿戴特定衣物,同时认为自己有特定权利,甚至以特

    定模式思考。但世界在变化,男子气概也需改变。

    本书中,我将关注四个我认为需要审视的男子气概领域:权

    力(男人统治世界大部分地区的情况)、表现(男人的穿着和行

    为模式)、暴力(男人付诸犯罪和暴力的情况)和情感(男人的

    感受)。这不是一本关于性别歧视的书,但我写的是男子气概,写作过程中,我发现很难不去谈及男人们性别歧视的无数种方式

    (无论有意还是无意)□我希望这本书能为我们扩展男子气概的定

    01 1义指明方向。

    男人的脑子里都有一位官员,那是潜意识里的一个声音,通

    过对讲机发送指令。这位官员统领男子气概部的个人分部。该部

    门希望维持男子气概的标准。男人的这位官员从父母、老师、朋

    友、电影、书籍等地方接受指令,理解男子气概是什么模样。他

    从上述来源中吸收理念和形象,将它们融为一个标准男人的模

    型。然后官员坐在那里,持续检查他的男人是否符合这一理想形

    象。如果不符合,他就会自轻自恨,在别人身上发泄情绪。男人

    可能意识不到这位官员的存在,觉得自己才是这位官员,或者认

    为自己的行动不会受限制。但男人其实一直处在男子气概部的控

    制之下,除非他们意识到它的存在,并试着去理解它。我希望男

    人能手捧这本书走进自己官员的办公室。我希望他们大胆发问,着眼未来,因为我们必须与男子气概重新交涉。

    012第一章 和鱼聊一聊水的存在

    沿着泰晤士河划船上行,你会来到河流弯道,看见一栋栋巨

    大的图腾高耸入云。大块石料被凿成阳具形状。这些奇妙的文化

    产物来自一个了不起的群体。我们身边都有人来自这一有权有势

    的群体,但我们极少(甚至从来没有)意识到,他们坐拥权力恰

    恰因为他们是这特殊群体的一员。

    在我看来,我们需要进一步审视这个群体。他们只占总人口

    的一小部分。在英国,他们大约占总人口的百分之十;从世界范

    围看,或许连百分之一都不到。借用人们对紫杉行动I的经典评

    价:他们散布在人群之间,藏匿在我们眼前。我对他们感兴趣,是因为他们手握英国乃至西方世界绝大部分权力.却堂而皇之,无人质疑。

    1 (Operation Yewtree ): 2012年,英国警方对已故名人吉米■曜尔(Jimmy Savile)涉

    调査,这F査跡作调成帽扩世人群,对英国社会检了一诙响。

    013PoseaU<

    teases

    Sui+.e p?< uk?+e

    AAAL CUss 姉5 5g

    标准男性可动人偶

    适应任何权位(从左至右依次)政客领导媒体大亨CEO

    ①仅限中产阶级白人男性 ②面孔可更换!③配备巨大福利,外加整套无意识的偏袒 ④完全可预

    见(的财富)⑤隐身斗篷

    他永远身居高位!他们占据社会金字塔顶端,有心或无意地将自身价值观和偏

    好强加给其他人。他们脖子上挂着五彩斑斓的阳具形编织物,在

    政府(百分之七十七的成员)和会议室(富时指数公司百分之

    七十九的主管、百分之九十二的常务董事)里充当主力军。

    毫无疑问,他们就是白人中产阶级异性恋男性,通常是中年

    人。自古以来,该群体能取得过高的影响力,和其中每一个身份

    都有关系。我努力想找一个词,既能代表这个群体,又朗朗上

    口,不会让书页间充斥“白中产中年异男”那样乱码似的缩写。

    “白色元点”值得考虑,但我最终决定称这类人为“标准男性” 1。

    我喜欢“标准”这个词,因为它不仅代表“不做更改下的默认状

    态”,还与我即将谈到的某群体在某些方面比较契合,比如“拖

    欠”和“逃避”。

    你可能会觉得,如今英国进入二十一世纪,讲求政治正确,情况已大有改观。但不知怎的,伟大的白人男性雄风不减,继续

    霸占社会上位高权重、收入丰厚的角色。他们拥有出色的教育背

    景,举止得体,自信迷人,性吸引力强(我喜欢管这叫“有钱”),轻易将权力纳入囊中。当然了,他们能拥有那些特质,主要靠的

    是先天身份,而不是后天成就。约翰?斯凯尔兹在自己的博客

    “管他呢”上写道,做一个白人直男,就像在玩“人生”这款电脑

    游戏时,将难度调到了 “简单”。标准男性就是权力的化身。

    无可否认,我在很多方面都符合标准男性的条件。但我觉得,1 就男性:心为 Default Man。default 礙、状态,也也可

    015自己出身工人家庭,从事艺术工作,又身为异装癖,所以能在文化

    认同上与权力之塔保持足够的距离,能从另一个角度观察它。

    一谈到身份认同,我们很容易立刻联想到与标准格格不入的

    人,或者说不同寻常的人、特殊的人。标准男性的特殊之处就

    在:很大程度上,他们就是标准本身。

    不知为什么,他们的世界观、社会观都与主流叙事话语高度

    重合,非常容易混淆。我们无法将他们的思维和感受从“恰当、正确”的社会观念中割裂开来。这就像过去,用上流社会口音、标准发音或BBC腔说话的人坚持说他们没有口音,只有北方人

    和穷人才有口音。我们的一呼一吸都在标准男性的世界里:难怪

    他们能取得成功,社会很大程度上就在按他们的规则运作。标准

    男性的世界观被植入政府、媒体以及商业运作,令社会内部出现

    偏袒(有时明显,有时相当微妙),从而有利于标准男性的性别、种族和阶级。标准男性推崇利润、效率、自主和志向等务实的目

    标,将它们置于社会凝聚力、生活质量、文化生活及幸福指数等

    情感层面的成就之上。父权制几个世纪的改造,令社会已适应并

    偏好中产阶级男性的视角。要想促进社会平等,就必须将标准男

    性的思想意识从社会内部分割开来,加入其他相互竞争的视角,从而建立一个公平的世界。

    我在自己的电视节目《你是谁?》中和一位标准男性交谈过。

    他叫克里斯?休恩'(六十二岁,曾入读威斯敏斯特公学,在莫德

    1克里斯?休恩(Chris Huhne):曾任英国能源及气候变化大臣。

    016林学院I就读哲学、政治学及经济学专业,是有自毁倾向的异性

    恋)。当被问及是否因标准男性的身份受益,或他能否代表这个

    群体时,他表现出彻底的轻蔑态度。单个标准男性永远不会承

    认,也无法完全意识到,对他所在的群体来说,这一身份带来了

    多少益处。当然了,标准男性身为这伟大的资本主义体制的缔造

    者,是作为个体存在的。

    对个体身份的坚持正是问题的核心。身为“个体”意味着他

    们取得的一切成就,都源于自身努力。我和金融界几位顶级成功

    人士交流过,每一次,他们都将自己描述为特立独行、与主流背

    道而驰的人。他们是不受限制的个体,因此颇能意识到自己打破

    了什么界限,却意识不到有些界限会将其他人拒之门外。他们认

    为,得到这份工作是因为自己够出色,而不是因为自己是标准男

    性,因此在其他标准男性眼里更出色。如果他们做了坏事,那也

    是个人责任,和他们的性别、种族或阶级无关。如果标准男性犯

    了罪,绝不是因为,这样说吧,欺诈或性骚扰是他所在群体的通

    病(咳咳),而是因为他个人品行不端。如果标准男性表现得情

    绪化,是因为他是个“感情充沛的人”,而一旦这个人是女人,人们往往将这种表现归咎于性别。标准男性不仅看上去中性无

    色,给人感觉中性无色,他们甚至就是中性无色本身,拥有中性

    无色的特质。但真实情况永远是,标准男性会打扮成中性无色的

    1莫德林学院(Magdalen College):牛津大学的学院之一。

    017样子,骨子里不一定就是如此。如果乔治?奥斯本'在公布预算

    时打扮得像弗莱斯曼2和死神的结合体,而不是穿公务西装,我

    们或许能对这位掌管国家财务的高官有更准确的认识。

    一谈到身份认同,我们通常想到坐轮椅的黑人穆斯林女同性

    恋这类群体。这是因为,人们似乎只在身份认同受到挑战或威胁

    时,才将它作为议题提上日程。若我们的身份认同不会带来任何

    麻烦,我们就不会去关注它;若我们不得已因性别、种族或阶级

    而遭受不快,往往意味着体制内存在偏见。我们的老牌标准男性

    极少受到存在层面的威胁。他们无忧无虑,从来不需要主动为自

    己争取权利、捍卫领地。几千年来,男性力量影响着我们生长的

    社会,塑造了一个有利于标准男性的体制,并使所有人相信,这

    个体制是自然而普遍的事实。可事实恰恰相反。问题就在,很多

    男人自以为完全理性,却没有意识到自己那套行事准则正好是高

    度利己的。

    标准男性将自己作为参照点,用以评判其他人的价值观和文

    化。或许他们自己都没发现,他们把自身当成了身份认同坐标的

    零度经线。

    标准男性按照自己的形象锻造社会,时至今日,甚至影响了

    其余群体的观念和感受。这些群体接受了他们的价值观,因为那

    1乔治?奥斯本(George Orsborne):曾任英国卡梅伦内阁的财政大臣。

    2弗莱斯曼(Flashman):小说人物,性格顽劣,先后出现在托马斯?休斯(Thomas Hughes)

    和乔治?麦克唐纳(George MacDonald)的作品中。

    018些观点就来自我们的长辈、教育体系、政府和媒体。在塑造我们

    内心的想法方面,标准男性的办法不计其数。我们努力想达成

    的、理想化的自我形象,都被他们一手塑造,以符合他们的需

    求。我们脑中都有一个男子气概部,里面有个办公室,塞满标准

    男性,他们不断往我们的潜意识里输送信息。标准男性赞扬的东

    西就一定好,批判的东西就一定坏。于是最后,一些人开始厌恶

    自己,只因脑中的标准男性斥责他们是女人、同性恋、黑人、蠢

    蛋或野人。

    几个世纪以来,标准男性深深影响了我们的文化,要想将这

    些影响剔除绝不简单。有一次,一位朋友搭乘从埃及起飞的航

    班,飞机即将降落在伦敦希思罗机场时,他低下头,看见了伦

    敦西部富人区一排排仿都铎风格的房子。他指给身边的埃及人

    看,并说:“哦,好吧,又回到无趣的老英格兰了。”埃及人回

    答:“啊,但我觉得它们非常有异域风情。”他说的没错。对世界

    大部分地区来说,标准英国人不过是一个滑稽的外国符号,头戴

    圆顶礼帽,身着萨维尔街'西服,一口休?格兰特2式口音,像雷

    吉?佩林3那样住在舒适的郊区半独立式住宅里。然而,这些民

    族服饰和传统却超越其他文化,成为全球权力精英的形象代表。

    领袖们穿这样的衣服、说这样的语言、接受这种模式才是社会

    1萨维尔街(Savile):位于伦敦,以众多顶级西装裁缝店闻名。

    2休?格兰特(Hugh Grant):英国演员,擅长扮演英伦绅士形象。

    3雷吉?佩林(Peggie Perrin):英国情景喜剧《雷金纳德?佩林的沉浮〉里的角色。

    019“应有的样子”。

    多个世纪以来,经验主义和思辨能力都被打上标准男性的烙

    印。这不一定是他们有意而为之,但他们才是被赋予合适时机、受教育机会、闲暇时间和权力,将自身想法散布给全世界的人。

    在人们脑海中,教授长什么样子?法官长什么样子?领导长什么

    样子?

    要等很长一段时间,卡通片里法官的经典形象才会变成索尼

    娅-索托马约尔\领导的经典形象才会变成安格拉-默克尔2o

    标准男性还垄断了正式场合的审美。这世上,若有人想在政

    治、商业或媒体领域受人重视,基本都会打扮得像标准男性,身

    穿两件套灰色西服。“权威打扮”不是无缘无故变成这样的。我

    们都见过各国领导人的曝光照:着装颜色和款式都过时得惊人。

    结果就是,许多女人也接受了这副朴素的不起眼的衣甲。世界上

    最有权势的女人安格拉-默克尔的着装合情合理,朴实无华,整

    个一个女版的男士装扮。希拉里?克林顿竞选总统时,也采用了

    相似风格。在某些商界女性口中,这种消减自身女性特征的行为

    叫作“变为第三性”。

    标准男性的身份认同无孔不入的原因,也在于它巧妙地将自己

    伪装成了 “正常”,而“正常”和“自然” 一样,都是危险的词汇,常常是仇恨和偏见的根源。少数群体受到压迫,就经常被“你这样

    1索尼娅?索托马约尔(Sonia Sotomayor):美国拉丁裔女联邦大法官。

    2安格拉?默克尔(Angela Merkel):德国女政治家,现任德国总理、德国基督教民主联盟主席。

    020子不正常”的句子公然指责。此类攻击背后的思维方式,也在塑造

    我们最传统的日常生活模式。我们要持续关注看似微小的不公,原

    因在于,消灭这些习以为常的干扰,就像关掉一台嗡嗡作响的排气

    扇,我们可能会发现,生活就此愉悦多了。正如谢尔?布尔格-卡

    特'在《优质女人》(High-Octane Women ) 一书中所写的那样:

    如今的职业女性,尤其是就职于传统男性支配领域的

    女性,不再面临第一代性别歧视(有意识地排挤女性),而面临一支更难识破的敌人:第二代性别歧视。这种歧视

    阻碍她们进步,徒增她们生活的压力。根据机构中的性别

    研究中心2的定义,第二代性别歧视是“某种职场文化和

    行事方法,表面看上去中性自然”,实质反映了男性价值

    观及生活方式,因为在传统工作安排的发展历程中,男人

    始终占主导地位。

    当然了,这些白人男性个性怪异,数量稀少,莫名占据主导

    地位,却只可能是正常的。卡尔?荣格3曾说:“正常是失败人士的

    终极目标。”这些男性权力滔天,却酷爱低调行事:权力越大,西

    装领带的样式越无趣,选车越喜欢奔驰而不是劳斯莱斯,就是一

    1谢尔?布尔格?卡特(Sherre Bourg Carter):心理学家、作家。

    2机构中的性别研究中心(Center for Gender in Organizations ):西蒙斯大学的学术部门。

    3卡尔?荣格(Carl Jung):瑞士心理学家。

    02 1个其貌不扬的老男人,在小报编辑的婚礼上和首相们聊家常。

    当我们谈身份群体时,“社群M( community)这个词经常冒

    出来。总有一个(男性)“社群领袖”分别代表着工人社群、男

    同性恋社群、黑人社群或穆斯林社群。我们鲜少,甚至从未听过

    白人中产阶级社群的说法。标准男性定义了自己眼中的“社群”。

    社群似乎成为低等弱势群体的委婉说法。社群是“他者”。

    劳拉-马尔维1在一九七五年发表的论文《视觉快感和叙事电

    影》(Visual Pleasure and Narrative Cinema )中提出男性凝视”

    一词。她在文中写道,电影镜头的凝视方法,反映了异性恋男导

    演的视角。(现在亦如此,二。一五年,好莱坞电影二百五十强

    里只有百分之七出自女导演之手,百分之二出于女摄影师之手。)

    标准男性凝视不仅掌控影视界,还像《指环王》中的索隆之

    眼一样凝视着整个社会,将其他身份群体都他者化。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晚期至八十年代早期,我在艺术学院读

    书。当时女性主义者的口号之一便是“客观视角就是男性的主

    观视角”。这句话巧妙而精简,诠释了男性力量如何嵌入日常用

    语,从底层辐射影响力。男人(尤其是标准男性)的视角有失偏

    颇,高度情绪化,却莫名被他们自己标榜为“理性”,更顾全大

    局,更适合帮助伴侣“冷静情绪”。人们似乎依旧普遍相信男人

    是理性的,而女人横竖就是控制不好情绪。网站“日常性别歧视

    1劳拉?马尔维(Laura Mulvey):英国女性主义电影理论家。

    022集合” I的某位记者在一篇带恶搞标题的文章中提到,有同事使用

    “女士逻辑” 一词,以表达对女人观点及感受的不屑。

    然而,正如二O—O年汉娜-罗辛2刊登在《大西洋》杂志上

    的一篇文章所写:

    多年来,研究者不时夸大性别差异,他们声称女人拥

    有特殊才能,实际只是在粗暴地制造性别刻板印象,如女

    人同理心更强,更擅长达成共识,更擅长横向思考;女人

    为茹毛饮血的商界引入了高级道德观。在二十世纪九十年

    代,这种女性主义商界理论显得牵强附会。但最近一次金

    融危机过后,越来越多人对此产生了共鸣。研究者开始探

    究睾丸素与不必要风险之间的关系,了解在仅考虑激素影

    响的情况下,男人是否会鼓励彼此做出鲁莽决策。这与传

    统性别印象截然相反:男人和市场站在了非理性、被情绪

    支配的一侧,女人则站在了稳健、头脑冷静的一侧。

    女人和“异域风情”的少数族裔常常被描述为“充满激情”

    或“情绪化”,仿佛标准男性就拥有独特能力,能透过最私人的

    视角全面看待事物,哪怕私人视角总是会被情绪支配。标准男性

    1日常性别歧视集合(Everyday Sexism Project):英国女性主义作家劳拉?贝茨(Laura

    Bates)于2012年建立的网站,旨在整理发布日常生活中的性别歧视行为。

    2汉娜?罗辛(Hanna Rosin):美国作家,作品多关注性别议题。

    023生来就能依靠经验冷静客观地看待世界,其他人则受情感波动、情绪失控的支配。这成功解释了为何“他者”对世界的看法总与

    标准男性相对,做不到后者所谓的冷静分析。这里的“他者”,恰好是社会上情商高、重视自身及他人感受的那部分人,是更关

    心他人而非纠结自己正确的人,是有机会比标准男性更好地领导

    世界的人。

    长期以来,标准男性统治了大半世界。他们做出的贡献不

    少,但是时候让出统治地位了。我相信,政权构成多元化只会令

    社会更美好。女人和少数族裔能带来相当不同的生活经验,对决

    策产生影响。

    情况在变化。女性主义者的言论在进一步渗入主流话语权。

    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平等。甚至男人也开始思考,若让女人拥

    有同等机会,世界兴许能更加美好。

    一场革命正在发生。我不愿使用“革”开头的这个词,因为

    它让人联想到留胡子的年轻人(男人确实更喜欢付诸此类行动),容易令人感觉突如其来、暴力激进。可这不过是又一有害无利的

    印象。根据我的体会,真正造成深远变革的革命,往往诞生于和

    平年代,且在深思熟虑下发起。

    标准男性长期统治的局面开始动摇,但进展缓慢。全球范围

    内,政治正确已从“疯话”演变为常识。人们谈论平等时,不能

    再有危机感,而要认识到它的必要性,轻松自如地去面对。我们

    要重新构建男子气概,才能让男人适应平等社会。有人会争论

    024“显而易见,在二十一世纪的职场上,女人优势明显,因为她们的社会技能更吸引人,世界观更恰当。”

    又是女权在哗众取宠!只有男人能正确理性地理解世界。”说,男子气概骨子里就包含统治的冲动,必然与现代思想及其构

    建的公平社会相违。或许男子气概本质上就是有不民主的一面。

    男人需要审视,他们的性别力量遭遇最严重的衰退到底是因为什

    么,再询问自己,这衰退与构建和谐的现代社会有什么关联。

    在这里,我想讨论的核心话题之一,以及本书名为《男人的

    衰落》的原因正是:随着女人获得应有的权力,部分男人的地位

    会下滑。那些发现自己能力不足,从而遭遗弃或走下坡路的男人

    必然会愤怒。他们要承受矫正的阵痛期,但矫正势在必行。他们

    也许会埋怨女人,但绝大多数情况下,造成伤害的将是他们自身

    无益的男子气概,还有统治精英队伍里的其他男人。那些政坛、会议室、媒体、文化界和学校的领袖,他们是什么样的人,就将

    影响人们如何思考。如今权力阶层加入了新面孔,开始比过去更

    能反映真实的社会面貌,但要其真正达到与现实相近,还有很长

    一段路要走。

    我们在媒体上看见的女性形象越来越正面,尽管实际上她们

    并不总是拥有话语权。能看见女新闻播报员,见到她和女首席政

    治记者讨论今日大事件,而且察觉到该现象越来越普遍,我备受

    鼓舞。今日社会的变革速度,取决于人类原始抵御机制改变的速

    度。我听过很多“理性”(即男性)言论,反对给弱势群体提供

    机会配额,反对照顾性地区别对待弱势群体,但我认为,在不远

    的未来,这些治标不治本的对策也能推动社会往公正方向变革。

    按如今的变革速度,要让英国议会里女性议员占百分之五十,还

    026需花上一百年。我很乐意活着见证那一天。

    那些反对照顾性地差别对待弱势群体的人,实际是在哀叹自

    己的特权惨遭取消。为了让有才华的黑人、女性和工人阶级民众

    在有限的权力圈谋得应有一席,部分标准男性必须让出座位。问

    题在于,我无法想象男人会像坐地铁为孕妇让座那样,有风度地

    放弃权位。他们不会说:“我明白你比我更聪明,更有同理心,请务必坐上我在董事会的位置。”不过这倒不是说地铁上通常是

    男人让座。

    人们不禁好奇,每当一位女性,不管在什么情境之下,因为

    性别歧视被权力圈拒之门外时,是否就有一个男人晋升到他并不

    胜任的岗位呢?在一个公平公正的社会中,男人的处境将会如

    何?人们在权势群体中呼吁平等时,极少关注因此失势的那些

    人。权力顶端的位置有限,呼吁平等,必然淘汰一些仅凭先天

    “领导特质”走运的人,比如白人、中产阶级,以及最重要的:

    长阴茎的人。我们要想办法解决男人衰落的问题,为那些跌落高

    位的人提供某种补偿。

    在我看来,社会进步至今,歧视已无法阻挡有特殊才能的

    人。才华横溢的人去谋求社会工作或大学教职,大可以凭实力熠

    熠发光,遮蔽选拔者眼中的偏见。他们的性别、种族和阶级都将

    沦为背景,成为其出众能力的陪衬。歧视往往发生在以下情况:

    选拔者面前有两个竞选者,能力中等,但都过关。这个时候,男

    性,、白人或中产阶级的身份就起作用了。真正的平等应该是,资

    027质平庸的女性、黑人或工人阶级白人在就业时,能和同样平庸的

    中产阶级白人获得均等机会。

    机会配额甚至算不上是平权措施。要是有人建议在政府及商

    界实行按照人种占比来招收标准男性的方案,这些标准男性就会

    意识到他们反对机会配额有多么荒谬。我们完全是在浪费人才。

    毕竟,在法律等诸多相关领域,女性毕业生占了大多数。

    人们常说女人无法掌权,问题在于缺乏自信。但一项研究显

    示,女性做完数学测试后估分,平均估高了百分之十五。问题在

    于,男性平均估高了百分之三十。

    英国议会拥有百分之二十九的女议员,达到全球的平均水

    平。我们和巴基斯坦一样呢!建立一个能代表不同群体、多元化

    的议会至关重要,对社会各界都将带来影响。有些人不一定能代

    表我们,但和我们有相似之处,他们露面发声带来的效应不应被

    低估。如此,议会的这一举措便可为所有权力结构树立榜样,进

    一步让平等成为标准。若议会能代表不同群体,人们就有希望不

    再看到议员为有损一方性别权益的法案投票,比如近期通过的对

    女性不利的财政缩减。政权构成多元化,相当于在政权内部安置

    不同的声音。

    女人也可能像男人一样不称职或腐败,但我相信,若女性占

    到议会半数席位,领导文化将焕然一新。新文化不再关注喧嚣吵

    闹、相互攻击的政治活动,而关注达成共识、务实辩论和推己及

    人。如今在英国,女性也许能和男性同等享有接受正式教育的权

    028利,但两者带来的社会及潜意识层面的教育有所不同。我们被白

    人中产阶级男性统治了太久,而他们以为自己的世界观就公正不

    阿。不能一说“情绪化”就联想到“眼泪汪汪”。对所有人来说,一天中任何时刻都是情绪化的,我们不可能关掉自己的情绪。大

    体来说,男人情绪敏感度更低,反而将自己易怒、刻薄、好斗的

    世界观描绘成理智客观的。女人则能在总体上提高政府情商,让

    我们离理想中的理性政权更近一步,离如今首相问答1中常见的

    恃强欺弱、针锋相对的行为更远一点。首相问答让人有机会直

    接与政权对质,重要性不言而喻,却时常沦为男子气概玩笑的比

    拼。这一传统无疑要怪罪英国公立学校荒芜的情感面貌。

    在性别平等的世界中,男人也许能潜移默化培养出良好的习

    惯。他们有机会认识到,自己在职场或家庭都受到了不良世界观

    的阻挠,这种世界观不仅歧视他人,还限制男人自己活得圆满。

    他们如果明白自己的信念和动机不过是主观情感,或许能更好地

    理解它们,提升工作效率,增加幸福指数。

    标准男性的日子所剩无几了。现在看来,他们的很多习惯往好

    了说叫老派守旧,往糟了说就可能是迂腐、危险甚至违法。他们肩

    扛一堆历史遗留的无益习惯与观念:肾上腺素上瘾、势利眼、情绪

    便秘、渴望确定性,以及过分强烈的权力意识。事实证明,这些习

    惯与观念会危害社会,也会阻碍可怜的标准男性实现人生价值。

    1首相间答(Prime Minister's Question):英国宪政传统。每周三,首相在下议院开会时,会用

    半个小时回答议员提出的问题。

    029我在伦敦南岸中心的男人节1上发表过有关男性主义的演讲,题目为“男人们,让出权力吧! ”。标题很滑稽,没错,但它旨在

    传达这样一个严肃的观点:放弃手中的部分权力,对男人(特别

    是标准男性)或许有实质好处。标准男性打造了一件束身衣,并

    非所有其他群体的成员都能适应:很多人备受煎熬,只因不擅长

    领导他人、养家糊口、追求社会地位、在两性关系上进攻,或者

    做一位典型的尊贵直男赢家。有些男人成就高、性生活丰富、野

    心爆棚,兴许会满足现状。那些社会地位稍低一等的男人,则极

    有可能从顶层控制的制度和偏袒中获利,从而乐意将父权制维

    持下去。顶层赏赐的小恩小惠,足够抵消他们低人一等的羞辱

    感。而那些无法拥有男子气概部所给予的权力或不愿接受它的

    人,不会因变革蒙受任何损失。若他们能正确认识标准男性的权

    力,他们会站在女人和少数族裔那边,一同崛起,营造未来,那

    些不符合男子气概部要求的人也能收获自己的成功,找到自己的

    幸福。

    在我眼里,撕去标准男性身份,对标准男性自己也有好处。

    这个群体不再需要永远“正确”或掌控局面,过去这种压力增加

    了得心脏病的风险。他们能生活在一个人人平等的世界,不再是

    关注的焦点,服装款式会有更多选择,也能让他人承担罪责,自

    1男人节(-Being a Man Festival ): 2014年发起于英国,目的在解决21世纪男性身份认同下

    的挑战和压力问题。

    030己偷着乐。或许真正的好处是,当他们不再“标准”,他们就不

    再隐没于标准之中,对情绪愈加敏锐,对感情愈加投入,人际关

    系因而愈加融洽一一就是幸福的真谛,对吧?

    目前为止,本书只聚焦一部分标准男性的权力,这些人都负

    责掌控我们的公共生活。但男性权力和机构权力是不同的概念。

    机构权力有关政府、军队和法律,直到最近,这些机构里才出现

    女性的声音,因此很难将其中的权力与男性权力做明显的区分。

    工业革命巩固了男性的统治地位。工业革命发生前,男人大多在

    离家不远处工作,如今他们千里迢迢去上班;结果便是,公共区

    域与男人和男子气概的联系越加紧密,而家庭成了女人和女性气

    质的地盘。有人在为男性权益疾呼时指出,如今男人越来越女性

    化,要怪男孩大多数时间都由女人抚养。但他们碰巧忘记了一

    点:工业革命深刻改变了社会,而革命的构思者、推动者和掌权

    者呢,毫无悬念,都是男人。

    我认为,我们大可以假设男性权力无处不在;它可能藏在每

    个选择、每个价值判断、每个体系中,令它们或多或少染上了性

    别歧视的污点。二。一五年,一份研究引发强烈反响。研究显

    示,空调也有性别歧视,它永远被设置在男人的舒适温度上,而

    非女人的舒适温度(女性偏好更温暖的环境)。这就像寓言里风

    与太阳的故事1,要让男性脱下权力的外衣,或许无须强硬手段,1这里指《伊索寓言》里的故事《北风和太阳》:北风和太阳比拼谁能让行人先脱衣。北风拼命吹,却

    让行人裹紧外衣;太阳轻松照射大地,行人却很快就脱下了衣服。故事寓意劝说往往比强迫更有效。

    03 1jour oukoU.

    drawee

    
    魅力股份有限公司

    “史密斯先生,我忍不住会想,你的挙止、态度和外表都让我觉得你工作不认真。”只需将空调温度调高一点,让他自行脱下即可。

    男性权力的背后有深远的历史根源。正因如此,人们很难区

    分某样事物是为助长男性力量而存在,还仅是因为出现在特殊历

    史时期才和男性权力联系起来的。十九世纪的妇女装扮,比如束

    胸衣和衬裙,显然含有控制女人的意味,但十九世纪的哥特复兴

    建筑风格呢?这会是性别歧视吗?男建筑师运用这种风格,建造

    由男性统治的建筑,令人回想起男人掌权的旧时代,联想到男性

    主宰的教堂。所以,其实可以从性别歧视角度看待它。但那些建

    筑本质上是性别歧视吗?还有很多建筑装潢花俏,比如众议院大

    楼、圣潘克拉斯火车站,反而具备我们眼中的女性化特质。我还

    是把这个问题留给性别研究机构吧。

    男性权力无处不在。男洗手间极少需要排队。公共场合的女

    洗手间几乎总是不够。为什么?因为几乎所有建筑师都是男性。

    直至近年,大多数建筑师也还是男性。他们容易患上“我

    是顾客”综合征,即以典型的男性思维思考,不懂考虑普通顾

    客,尤其是女性顾客的需求。要想辨别是否是厌女症或性别歧视

    行为,看看这几种便一目了然:建筑工人在脚手架上吹口哨挑逗

    女性,地铁上的咸猪手,差别对待男孩和女孩的教育,预设女人

    是秘书而不是老板……上述种种外加其他事件,组成了女性日常

    生活中的磨难。但随着我们一步步攀上闪亮的权力大楼之巅,父

    权制连同大楼一道消失在云端,模糊不清。男人掌权太久,由他

    们建立的世界能精准适应他们,男子气概已渗入社会内部。我发

    034现自己开始质疑一切:这个垃圾桶是不是性别歧视?交通规则是

    反女性的吗?女建筑师会设计哪种公共建筑?男子气概已成为常

    识、功能性设计和正义的一部分。长期以来,男人有能力详尽定

    义事物的模样,因此反驳“事情就是这样,宝贝”的说法相当

    困难。

    许多看似“中性”的建筑都优先考虑男性,为男性品位负

    责。每次我晃进某家公司大堂,见到满屋子纯黑皮革和米黄大理

    石,不时撞上的古怪柱状雕塑,都感觉身处一间巨型单身公寓。

    看见墙上挂着法拉利海报,角落放着一副高尔夫球杆,我也不

    会感到惊奇。还有一个例子能证明男设计师受限于自身世界观:

    二十世纪五十至七十年代的现代主义公共住房,似乎都过分强调

    房屋“生存机器”的属性,而忽略了各类基本的社交或空间层面

    的需求,结果收效甚微。

    设计师还大多有点极客倾向:我们都有搞不懂电视遥控器或

    中央取暖机的时候。技术极客设计它们时,忘记考虑非极客人群

    的感受了。苹果公司的成功秘诀正是全方位人性化设计产品,而

    非只顾逻辑。

    但这并不意味说,所有设计或生活元素只要带上男性统治的

    历史烙印就一定不堪;只是,我们如果想发出挑战,就要深入观

    察体制中的性别不平等现象,质问负面的性别偏见是否已经渗透

    万物。对此,解决方法不会简单,需要落实在每个动作、想法、言论和行动中。要去反思、观察并提醒人们男性权力的存在,再

    035以合适的方法与之对质。

    男性意识已悄无声息融入人们的日常观念,罗兰?巴特I将这

    一现象称之为“观念易名”。和男人谈论男子气概,经常让我感

    觉像和鱼谈论水。男人活在男人的世界里,接受不了其他可能。

    他们许多人因为迷恋控制的感觉,很长时间都接受不了无人驾驶

    汽车,甚至连自动变速杆都不愿尝试。很多时候,向男人描述一

    个没有父权制歧视的世界,就像描述一个没有地心引力的世界。

    性别歧视深深扎根于他们眼中的现实。

    妇女解放运动经历过挫折感最强的事,就是试图向男人(特

    别是白人男性)框定、描述男性特质和白人特质。白人男性势力

    成为参考资料的后果之一,便是他们将自己的身份中性化,并以

    此衡量他人。而女性主义者和民权运动者让白人男性“显形”,不再作为中性存在。他们将标准的统治群体同样他者化,白人男

    性当然不喜欢这样。这种显形的感觉,把白人男性提到受害者的

    位置,即本属于受压迫群体的位置。父权制察觉自己的地位摇摇

    欲坠,向平等跌落,就开始高声疾呼,仿佛自己地位下降过分,已经低于那些依然受其压迫的群体。男人感觉自己像被拖到女

    校长面前狠揍了一顿,太不公平。他们意识不到自己拥有的种种

    特权,将女性主义视作对自己身份认同的攻击,而非对平等的呼

    唤。男权群体现在的行动方向,用心理医生的话说就是:加害者

    1罗兰?巴特(Roland Barthes):法国作家、思想家、社会学家。

    036扮成受害者。

    另外,男人和男孩们经常将性别、性政治、防性骚扰和两

    性关系视为女性话题。男性的性别是无形的,在主观意识支配

    下,男性习惯将这些问题通通划给“他者”,远离自己所在的群

    体。他们拥有男性特权,因而缺少动力去讨论这些话题。有一次

    我问,做男人好在哪里,其中一位男士回答:“很自由,有种随

    心所欲的感觉。”他怎么会愿意放弃自由呢?不难想象,一个男

    人若难以适应二十一世纪男子气概的要求,就会意淫传统男子

    气概卷土重来,因为那种模式乐趣更多。西尔维奥?贝卢斯科

    尼|曾在二O一一年五月吹嘘:“问她们想不想和我上床时,百分

    之三十的女人会说’好呀’,剩下的百分之七十会回答:’什么,又来?' ”

    向当代男性罗列他们涉嫌性别歧视的不端行为,会被他们看

    成一种羞辱。性别平等似乎让双方都有损失。在我看来,若想让

    男人全身心投入变革,只能从他们的角度出发,将变革描绘成对

    他们、对社会都有利。男性的性别角色怎样侵蚀了他们的幸福?

    身为传统男性有什么损失?

    男人身为男人,察觉不到被男性角色限制是什么感受;就算

    察觉了,他们也可能把它压抑在心,就算想谈谈男性角色的劣

    势,他们也很难找到地方自在讨论。况且,真正需要探讨男性角

    1西尔维奥?贝卢斯科尼(Silvio Berlusconi):意大利政治家、企业家,曾任意大利总理。

    037色劣势的人,是那些独裁者、企业大亨、政治寡头、暴君、霸凌

    者和军阀,他们大多活在传统社会中,或将持续受到自身根深蒂

    固的男性主义的伤害。但他们愿意坐下来,研究如何放手身为男

    性的巨大特权吗?他们会说“嘿,我真的觉得,这打打杀杀的行

    当对女人特别不利。我们要研究一下后果,尝试改善男人残酷掠

    夺性的那一面。我表现出的暴戾行径,其实反映了我对自己的态

    度。你知道,我对自己很严厉”吗?不会的。

    男人在潜意识中不断提醒自己生而掌权。在著作《男人与男

    性主义研究》(The Study of Men and Masculinity )中,大卫?布

    赫宾德'谈到阴茎就像一张彩票,自带中大奖的机会。长了一根

    阴茎,就有机会赢得权位;还有暗示说,就算赢不来头奖,还有

    数百万个小奖在等你。而真相是,只有少数男人会中大奖:中奖

    梦能兜售给所有人,但男子气概的大奖只能落入少数特权人士的

    口袋。许多男人熟知男性统治的叙事话语,却活在挫折与奴役之

    中。难怪他们会愤怒。

    有些男人社会经济地位较低,在政治及文化领域权力有限,确实倾向在更原始、更强调体力的地方寻求权力,比如肌肉力

    量、音量大小、暴力行为或在公共场合大笔消费。长一根阴茎,就像有张虚幻的奖券在你面前晃荡。它象征了天经地义的权力、尊重和自尊。那些受到过男子气概的拒绝和承诺、深感无力的男

    1大卫?布赫宾德(David Buchbinder):澳大利亚科廷科技大学教授。

    038人,可以从他们认为的低等人中榨出一点尊重。低等人即达不到

    特定男性标准的人、不符合男性模式的人,还有就是:女人。

    很显然,大多数男人不是随意发泄暴力倾向的恶棍,就算是

    恶棍,大多数时间里他们也举止文明,却藏不住自己对高人一等

    的渴望。无论什么行业,男人都会在言语间进行王牌对决,我把

    它叫作“狗儿互闻底细的谈话”。一位三十岁的男士参加中产阶

    级下层的婚礼时,会询问同伴开什么车来;艺术家会互问:“你

    在哪里办展?”;骑手在路上相遇,会顺口问:“骑了很久吗?”

    这些问题都暗含挑战:你有多成功,多有钱?你活得有多正派?

    身体有多健康?

    和男人聊天的过程中,我经常会感觉到他们的攀比意识。最

    初级的男性对话,是男孩间攀比谁的爸爸有最好的工作,开最好

    的车;而十七岁的男生吹嘘自己骑过哪种摩托,去过哪些主题公

    园,擅长玩哪些电子游戏。随着教育和收入水平提高,对话也将

    产生不同版本。他们兴许会在谈话中提及近期的铁人三项赛事,或强行提到某样奢侈品的价格。研究艺术的学者会扯上一个冷门

    艺术家或作品,作为某种文化炫耀。如果把谈话比作纸牌游戏,所有男人都希望手握王牌,击倒他人,自己笑到最后。

    所有受教育程度高、聪明友善、举止得体、讲究政治正确的

    男士都会声称他们没做过这种事。但男人这个品种向来具有超强

    的自我意识,有时候,他们的得分举动只是稍显含蓄:认定自己

    偏爱的咖啡店一定最好;你称赞一部外语电影,他们一定看过原

    039声版(自然也是更佳的一版)。而且,看在上帝的分儿上,若他

    们的小宝宝把你收藏的唱片扔到地上,千万别责难,因为他们信

    奉“散养”的育儿哲学,认为遵循这一点,就能登上好爸爸竞赛

    领奖台的最高一级。他们比的不是掰手腕,而是你学识多少,品

    位如何,是否跟得上时代精神。有没有遇到过和人共进晚餐时,对方一直用iPad展示他的作品,中途不忘提到各种名字的情

    况?男子气概的核心正是渴望占据高位,打动他人。人们总会以

    不同方式表达这种渴望。

    很多时候,炫耀或攀比不知不觉就发生了。有一次我正准备

    离开晚宴时,坐在我隔壁的女士把我介绍给她丈夫。“啊,对,”

    他说,“之前见到你差点儿骑不上珀西?瑟克斯街。”我笑了,但

    “骑不上”这个词精准打击了我的自尊。不管他知不知道,自行

    车一直是我最引以为傲的运动领域。我身材匀称,是个强壮的骑

    手。每当我骑车上山,看见另一位骑手在我前方,我就必须在登

    顶前赶超他。快追上时,我会蹬慢几步,等自己喘过气,再挂上

    一副轻快笑容,和他打声招呼,气都不喘地将其甩在身后。我曾

    和中年车友打趣说,我们应该把自己的年龄贴在背上,这样超

    越年轻骑手时就能羞辱他们一番。我绝不会“差点儿骑不上”珀

    西?瑟克斯街(真的是街名,不是色情表演),他说这种话不是

    代入了自己的车技,就是下意识在贬低我。我立刻将各式人格代

    入那张老鹰般的英俊面孔:自大而脆弱、无赖卑鄙、洋洋自得,很可能爱穿牛仔靴和白衬衫,皮肤晒得黝黑,典型的中产阶级上

    040层傻瓜,对凡事都想当然。这倒不是说我----- 位生活放浪的工

    人阶级娘娘腔— —遇事会斤斤计较。

    每次踏出自己的权力圈(艺术圈和一小部分媒体圈),我都感

    觉暴露而脆弱。如果周围没有一个人认识我,我便会开始嘲笑其

    他男人的力量:我的力量比你们更优越高级稀有精致!他们

    只有人猿一样的肌肉、玩具一样的轿车,只懂商业欺诈和政治献

    媚,而我将他们看在眼里,大肆嘲弄。我以这种方式强大内心。

    现代男性永远处在危机之中,是不是因为他们本能地想高人

    一等,而背离了现代社会自启蒙运动以来的核心理念:人生而平

    等?如果真是这样,那就麻烦了。

    这种矛盾是男性主义不稳定的关键原因。现代社会讲求平

    等、技术进步和人权,大大打击了旧时男性凭生理优势统治的局

    面。大脑作为帮助人类制胜的器官,可能早已设定人类走向民

    主与现代进程,走向传统男性主义的对立面。男性的统治地位

    和文化霸权诞生于古代,那时体力胜过一切智慧和情感。但即便

    在如今的计算机、自动化生产和机动战争领域,人们依旧在意男

    人是否进化得更高更壮。我认为到了如今这个时代,为了星球的

    利益,人们或许要与千百年来的进化结果对着干。我们要孕育更

    小、情感更丰富的男人。给加雷斯-马龙1造个精子银行吧!

    我重申一遍:只有让男人看见变革的益处,他们才会参与进

    来。同样是平衡权力,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感受:对一些人来

    1加雷斯?马龙(Gareth Malone):英国唱诗班指挥、广播员。

    041说,这意味着公平,对其他人而言则是损失。社会要伸手搂住男

    人,安慰他们说:“你看,我知道这不容易,你已经成功地用你

    健壮的男性身躯统治世界、守卫国土、养家糊口,但时代在变。

    我们依然爱你,但我们不那么需要你了,你现在可以去享受其他

    事了。”我担心的是,这个提议就像建议足球迷改学织毛衣。男

    子气概在很多方面已经过时,但我们不能就这样把它扔到废物堆

    里(尽管听上去很诱惑人)。我们要想个创造性的方法来利用这

    躁动不安的男性能量。

    汉娜?罗辛认为,未来十年间有发展潜力的十五个工种里,男人只在两个中占主导地位:计算机工程和安保。特别是发展中

    国家,他们正在丧失对男孩的偏好。随着经济繁荣现代化,他们

    不难意识到,经济发展越来越需要女性技能。男孩和男人们需要

    改变,改善自身心理健康,不仅为促进社会公平,也为自己能在

    电子时代更好地生存。

    人们围绕男子气概危机展开辩论时,总会有一方反复强调,男子气概有“适应大自然”的一面,这一面将永盛不衰;它不过

    是头出身高贵的野兽,呼唤着被现代社会欺骗的当代男性回归原

    始,时刻准备解救或重塑女性化的男性群体。这种男子气概经常

    能在贝尔-格里尔斯或雷-米尔斯'主持的节目里看到。他们教

    我们如何野外求生,给死鹿扒皮,或用树枝建个庇护所。我倒想

    看他们如何试着在伦敦找间租得起的公寓,或为孩子挑家好的公

    1贝尔?格里尔斯(Bear Grylls)和富?米尔斯(Ray Mears):二人皆为野外^存类节目主持人。

    042立学校。这些才是在二十一世纪真正有用的生存技能。

    男人不是第一天为世界末日到来、所有人回归自给自足的社

    会做准备了。他们一向习惯过度武装自己。过去,这意味着摆放

    华丽的剑具,哪怕永无机会让它出鞘,或选择配有庄严围栏的房

    屋;现在,这变成了购买能在五秒内加速至时速一百六十公里的

    跑车,哪怕它声音刺耳,不够舒适,而且没地方装行李;或是买

    一辆重达七千克的自行车,哪怕主人的啤酒肚都不止十五千克。

    只有面临生死威胁或严酷竞争的家伙,才会买这些东西。

    我联想到在公路上开车的情景,那是人类最后一块塞伦盖蒂

    草原七在那里,现代男性尽情释放进化遗留的本能的渣滓:自尊

    心,保卫领土的欲望,对狩猎的狂热。汽车构造决定了我们极少

    有机会直视其他驾驶员,我们读不出他们的真实意图。如果一辆

    车危险地超车,我们会愤怒,然后质疑驾驶员的动机是否同样出

    于愤怒。愤怒的男人认为其他驾驶员也在愤怒行事,一场领土保

    卫战随即发生,结局可能是一方坚持不变道,或开始鸣笛,或陷

    入火力全开的斗殴。

    男子气概深陷危机早已不是新鲜的论调。在历史长河中,普

    世的男性形象曾多次遭到质疑,并做出相应改变。第一次世界大

    战期间,大量士兵患上弹震症2,心理界不得不重新评估“男人天

    1塞伦盖蒂草原(Serengeti):位于坦桑尼亚西北部。

    2弹震症(shell shock):即创伤后应激障碍。

    043生拥有情绪弹性”’这一理念。在那之前,工业革命爆发,机械崛

    起,有人担心白人男性体质会渐弱。两百年后,机械工业衰落,工人又陷入同样的焦虑。甚至更早时,在十七世纪,男性主义的

    理念就因英国内战2以及资本主义、殖民主义、早期妇女僻放运

    动的发展而遭受打击。或许可以说,这里有一条规律:男子气概

    的理念常常与人类文明中的社会与科技的进步相冲突。男子气概

    似乎注定属于过去一只是时间长短不同而已。

    那么,男人将何去何从?我认识的很多男人都说自己是女性

    主义者,但出于大男子的愤世嫉俗观,我有时觉得,女性主义和

    其他政见一样,只不过让男人有机会证明自己是对的。如能借此

    贬低其他男人,就更具诱惑力了。男人喜欢被当成领导,而在当

    下,女人可能最不需要这一点。记者海伦-路易斯在《卫报》中

    写道,男人想当女性主义者很简单:拿起一块抹布就行了。

    1情绪弹性(emotional resilience):指个体产生积极情绪、从消极情绪体验中恢复的能力。

    2英国内战:指发生在英国议会派与保皇派之间的一系列武装冲突及政治斗争。

    044第二章男子气概部

    清洁工可能是二十一世纪热门的男性职业之一,但我怀疑很

    多男人在挥舞抹布时,并不会觉得自己在扮演传统的男性角色。

    清洁工不符合男性占据主导地位的经典形象。男人渴望权力,他

    们最关心自己能不能从表及里地掌权。社会性别最基础的理念之

    一便是,社会性别是人扮演出来的。很多人不同意这一点,他们

    会说:“社会性别就和呼吸一样自然,怎么会是后天习得的?’扮

    演’好像说性别角色是可供选择的,而不是固定不变的。”但男

    子气概和女性气质不是与生俱来的生物特性。在很大程度上,它

    们是社会规范,我们自出生起就接受它们的教导,并需要终生遵

    循。基因和激素或许会让我们以特定方式面对环境条件,因此有

    部分男子气概和女性气质是先天的,但我相信,绝大多数被视作

    社会性别的要点都是后天习得的。等到长大成人,我们中的很多

    人已经演技纯熟,毫不费力就成了合格的男人或女人。这种扮演

    045实际场景

    男人眼中的场景模式已经根深蒂固、习惯成自然,因此需要我们花更多精力去审

    视、质问并改正它,而不是继续演绎完美“男人”或“女人”,支撑这套模式。

    我们不仅在人生这场戏剧里扮演上述角色,我们甚至还有剧

    本。人类最基础、最古老的文化形式就是叙事。故事从最深层面

    影响着我们。我们内心都收藏着一堆神话传说、民间故事、八卦

    和史诗剧。它们很多进入了我们的潜意识,构成我们日常演绎的

    剧本,赋予我们生活的意义。我为什么要工作?好伴侣是怎样

    的?怎么做才能在社区里赢得尊重?怎样成为好男人?于是我们

    终其一生寻找,想让我们扮演的角色更有个性和深度,其实都是

    在用潜意识里的剧本演出。

    人类学家凯特.福克斯(Kate Fox)曾向我展示一幅金字塔

    形图表,上面显示了英国人身份认同的组成。在这张图表上,被

    群体共享最多的、最广博深刻的影响位于底端,越向上图形越

    窄,代表更浅层、更具体的影响。图表最底层是智人,即人类身

    份,它的上面一层就是生理性别。如果社会性别是先天性别和后

    天熏陶的集合,常强加于拥有特定生殖器的人身上,那它的影响

    将非常深远,因为凯特的图表显示,生理性别的影响远比现代西

    方文化、国民文化、社会阶级、宗族、家庭、成长环境和教育重

    要。当然了,上述因素都会影响我们成为怎样的人,但身为男性

    还是女性,这点深刻决定了更高层面的因素将怎样影响我们。凯

    特向我展示图表为的是指出,我们自认为的个性对身份认同而言

    047多么微不足道。相比起作为“个体”的感受,我们的人类身份以

    及在特定社会扮演的角色更能决定我们是谁。在我们的身份认同

    内部,群体、宗族、历史和社会因素按等级排列,但社会性别在

    底端冒泡,渗透着每一层。

    孩提时期,我不喜欢用有花纹的盘子或碗吃饭,尤其是那些有

    精巧的女性化花纹的。我记得自己受潜意识里的社会性别暗示而不

    安,接受不了姑妈的花束或吃麦片时脑海中浮现的田园景象。我永

    远会选蓝白条纹的碗碟一 是我“下意识”察觉到的餐用器皿的

    性别倾向。对很多男士而言,能接受的最花哨装饰就是条纹。

    设计师在“少女化” 一件中性产品时,会说“把它变小变

    粉”。将自行车、运动鞋或剃须刀涂成糖果粉的同时,他们还经

    常加入另一种带有明显女性气质的元素。我非常喜欢这种元素,管它叫“半漩涡花边”。我们都见过这种改造。如果你没见过,用谷歌搜索“女性装饰”,弹出的前几页上的图便是。半漩涡花

    边在全球消费者眼中都代表着“女性化”,随时会在清洁毛巾或

    化妆品箱的包装上出现,但更常见于男女皆宜产品中针对女士的

    样式,比如摩托车夹克、自行车头盔和帆布背包。甚至在皇家婚

    礼的电视报道中,一簇卷曲的藤萝都会出现在荧幕角落,提醒观

    众婚礼主要是“女人的事”。奇怪的是,这些“少女化”产品往

    往比男版同款商品要贵,只因零售商们知道,女性更热衷购物。

    儿童在三到五岁期间开始产生性别意识。他们会以不同的方

    式认识到这件事很重要,尽管不明白它并非固定不变。他们紧紧

    048护住自己新习得的社会性别,生怕越界一点点,就会被剥夺这一

    身份认同的核心要素。于是女孩害怕自己剪短头发就会变成男

    孩,男孩害怕穿上裙子就会变成女孩。女性气质好像几乎能让小

    男孩产生生理不适。

    二。一四年,美国九岁学生格雷森?布鲁斯因为背小马宝

    莉'图案的书包而受人欺负。我知道你在想什么:谁让他取格雷

    森2这种名字?但学校老师制止欺凌了吗?没有,他们告诉格雷

    森不要再背他最喜欢的书包来学校。

    说来奇怪,在我长大的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物质文化尚未如

    此公然性别分化。如今走进一家玩具店(去试试看吧),你会看

    到男孩和女孩玩具之间有条明显界限。这条界限比以往更为清

    晰。男孩的玩具都和机械有关,让他们动作打斗。这些玩具都是

    蓝色、黑色或银色的,当然了,还可能是迷彩的。女孩的玩具则

    都和育儿、美容或家庭有关,毫无疑问都是粉色— —不是任何一

    种复古粉,而是很假的芭比粉。其中一个原因是,市场营销人员

    明白玩具越区分性别,销量越高。如果玩具全身粉红,有蝴蝶和

    仙子的图案,明显为女孩设计,家人就不太会将它传给弟弟。时

    尚史学家乔?B.宝莱蒂(Jo B. Paoletti)还提出玩具性别分化的

    另一个原因:孕期超声扫描技术的发展。如今,未来父母们常在

    1 4冯宝莉(My Little Pony):美国动画片,也有同名玩具品牌,最初针对女孩推出,风格粉嬾鲜艳。

    2格雷森(Grayson)可做男生名,也可做女生名。

    049孩子出生前就了解孩子的生理性别,他们和朋友家人就有充裕的

    时间出门采购性别分化的玩具。

    我们现在将粉色视作女孩专属,这恰好是社会性别的文化符

    号随时间变化的绝好例子。十九世纪前,虽然称不上是强硬的传

    统,但粉色一直被视作男孩的颜色。男孩是小男人,而男人穿

    红色制服,因此粉色属于男孩。记者乔恩-亨利(Jon Henley )

    在《卫报》中写道:“第一次世界大战即将结束前的一九一八年

    六月,美国最权威的妇女杂志《女士家庭日报》(目前仍在发行)

    为苦恼的母亲们提供了几点明智建议。’大家对这个话题看法极

    为不同,,文章写道,’但广为接受的规则是,粉色适合男孩,蓝

    色适合女孩。‘原因在于,粉色更加坚定强烈,因此更适合男孩;

    而蓝色更精致讲究,对女孩来说更漂亮。”

    两种颜色的对调过程缓慢,但到了二十世纪四十年代,零售

    商已经确立下来,粉色适合女孩,蓝色适合男孩。普遍认为,关

    键转折点是一九五三年的总统就职典礼,当时艾森豪威尔的夫人

    梅蜜穿了一件粉裙,正式确立粉色是淑女的颜色。梅蜜非常喜欢

    粉色,在丈夫的军事生涯中,她跟随丈夫在基地间周转,会随身

    携带自己最喜欢的油漆色样,以便能迅速将新驻扎地装修成家的

    模样。粉色的历史告诉我们,男子气概和女性气质的标志完全是

    随机产生的。所有标志某个明确社会性别的道具、姿势和剧本都

    非一成不变,而是暂时的社会构建的产物。

    身为孩童,我们下意识接受了来自设计的暗示。女孩的东西

    050都含有“装饰性”设计,哪怕装饰被精简到摩托车底板上的几个

    粉色涂鸦。男孩的东西则都含有“功能性”设计;男孩从小就接

    触到看上去有明显男子气概的东西。男孩玩具的包装通常用迷彩

    装饰,这种军队或狩猎风格相当于男人的半漩涡花边,而且也很

    有装饰性。迷彩出现在全球通用的包装上,帮忙确立了性别角

    色,为其提供了图案形象。从婴儿连体服到手机壳,我在任何东

    西上都能见到这种作为装饰的泥土色调保护色。穿上这种保护色

    的小男孩不全像青少年时期的我,是军校的学生。他们只是选了

    男子气概着装要求里最初级、最普通的一款。

    毫无疑问,那些善于遮掩自己的男人,即使实施犯罪活动时

    也会身着灰色西装套装。我认为,这严肃的着装主要不是为了让

    他们看上去更聪明,而是让他们隐身,就像窃贼穿上荧光工作

    服,假扮成普通“工人”那样。西装套装是掌权者的标配,它的

    无处不在就说明了一切。许多白领讨厌周五脱下正装,因为这样

    一来他们无法再匿名藏在西装后面,有可能要因“休闲”服装暴

    露混乱的本体。

    既然着装是决定我们受关注的要素之一,我们就会根据自己

    想获得的关注,去投资自己的外表。对很多男性而言,他们最想

    要的关注就是没有关注。男孩极少因外表受称赞;他们很早就明

    白,自己是负责观看的人。我常常看见夫妇结伴参加晚宴,女方

    穿了鸡尾酒连衣裙和高跟鞋,仿佛要踏上红毯,而男方只心不在

    焉地熨了熨平时穿的衬衫,搭配自己第二好的牛仔裤,不穿外

    051真男人可动人偶

    100%真实

    他们绝不会是同性恋!

    (从左至右依次)

    “我们被移民攻陷了

    路人甲

    “在湖区1很难买到一杯像样的拿铁。”

    户外自然派

    “不,说真的,我上班的路上有个四级坡道。

    好比拼的健身狂魔

    “这些天哈雷摩托让我的膀胱一团乱。”

    生活刺激的叛逆人士

    “你知道,为了养孩子我会販一点毒。”

    认真工作的顾家男人

    1湖区(Lake District):英国西北部山地。

    2四级坡(Cat4):环法自行车赛按难度将

    坡度分为五级,难度最低的为四级坡,依

    次往上为三、二、一和HC级坡。套。仿佛男人们能听见远方博-布鲁梅尔1失真的回音:“如果有

    人在街上盯着你,那你一定穿得不够得体。”

    男孩从小按老式男子气概的严格要求行事,认为买衣服是女

    性化的行为。这种能买下某种现成造型的想法,侵犯了他们潜意

    识里的观念,即男人是真实、天然、正直的。围绕社会性别的一

    句错误潜台词便是,女性气质是加工过的,和男子气概相比表演

    成分更多。就算“女人(wo-man)这个词也有附加音节。女装

    经常被看作各种添加品的集合,充斥着修饰、发型、化妆品、褶

    边和高跟,而男装都是功能性的,很少再有其他。许多老式男装

    自带严肃、得体和重要的感觉,好像它们几乎算不上衣服,而是

    生长在男性角色上的皮毛。它衍绝不是轻佻或装饰性的。老式男

    人穿衣基本只是为了丰满自己的角色,无论这个角色是商人、工

    人还是运动员,男人会觉得衣服是既定的,而非可选择的。我认

    为对很多男人来说,往镜子里看一眼自己的衣服好不好看,压力

    等同于承认自己是异装癖。就这样,在成长过程中,我总觉得男

    人就是原本的样子,而女人必须修饰自己。我错得多离谱啊!

    我记得在我很小时,自己因为不愿试穿一件新外套,在百货

    公司放声尖叫。试穿衣物好像在让人关注我的身体 件我丝

    毫不愿意关注的附属物。小时候,我极少照镜子,这中间有多少

    1博?布鲁梅尔:即乔治?布赖恩?布■梅尔(George Bryan Brummell), “Beau是绰号,在法

    语中指“漂亮、美丽”。他是英国摄政时代(1811-1820年)男性着装引领者,由他引领的男士穿

    戴规则影响至今,形成了所谓的-Dandy Style□

    054归咎于男子气概,有多少只是出于不休止的自我厌恶,我不得而

    知。我不记得自己还是男孩时穿的衣服。我最后上了一所文法男

    校。到那时,女孩和女性已经变成身负电荷的他者。对我这个初

    生异装癖来说,女性气质的电荷特别集中在她们的衣服上。穿上

    一条裙子就像穿上一套亮光,那禁忌的他者震撼着我的每一寸皮

    肤。当然,那种感觉也可能是静电,毕竟我说的是二十世纪七十

    年代早期,那时到处都是克林普纶

    在我看来,被女装吸引,我的潜意识在试图诉说的其中一件

    事是:我确实有选择。男装不是长在我背上的皮毛,它们是服装,如果我体内的什么东西在拒绝男性角色,它一定不喜欢男性服装。

    当我试图解释我认为可能导致自己变成异装癖的原因时,人

    们会用这样一个问题回应:“试图断绝男性身份或接受女性气质

    的简单方法不就是穿上裙子吗?当然你,格雷森,《里斯讲座》

    的讲师,特纳奖和英国电影学院奖得主,有比这更微妙复杂的方

    法吗?”我的回答是,我和所有人一样,对自己性别的心理认知

    早在童年时期就已经写下了,这样看来,我用异装这种看似幼稚

    的策略真的很奇怪吗?孩子的潜意识和意识在运作时,估计都使

    用同一套基本符号。好人是妈咪,妈咪是女人,女人是“穿裙子

    的人”,就像厕所门上的符号。在如今的英国做一个异装癖让我

    认识到一件事,那就是打扮成克莱尔2的时候,我会是男女混合

    1克林普纶(crimplene):-种不易起皱的人造布料。

    2克莱尔(Claire):作者发展出来的女装身份。

    055公司里唯一穿裙子的人!我们在异装癖集会上常常开玩笑说,如

    果一个异装癖伙伴开始经常穿裤子,他就真的开始认真对待女性

    角色,考虑去变性了,因为真正的女人大多数时间都穿休闲长

    裤,只有我们这些异装癖一天到晚穿裙子,以符合自己想象中的

    女性气质。

    男孩时期穿过的衣服里,唯一使我印象深刻的就是制服。我

    的中学校服是黑色运动西装和长裤。第一年和第二年必须穿运动

    西装,在翻领上别一个红色穗带。那鲜艳的红色穗带是双重羞

    辱,因为第一它是纯洁新生的特征,别红色穗带的人会被高年级

    男孩当成靶子;第二它有点古怪,别在翻领上有点娘娘腔码头艺

    人|的感觉。有些一年级学生会让穗带沾上墨水和尘土,让它看

    上去更旧,像二年级用的。让穗带羞辱加倍的是,母亲为我买了

    一个皮质小书包装书用。小书包说明你是“小孩”。她可能还让

    我穿着及膝白袜和玛丽-珍鞋2去上学。那时是名牌PVC运动手

    提包的黄金时代,任何有自尊的男孩都会带一件大的阿迪达斯、戈拉3或彪马好货出现。十四岁时,我研究了自己和稍高年级男

    孩风格的每一丝细微差别。领子翻进去还是翻出来,领带系紧还

    是系松,宽松长裤是控制长度还是盖住楔形鞋?我记得自己观察

    并模仿大男孩昂首阔步的样子,汤姆?沃尔夫4会管这种样子叫

    1码头艺人(end-of-the pier):指在游乐码头表演的艺人。游乐码头多建于英国海滨度假区,有音

    乐厅供艺人表演。

    2玛丽?珍鞋(Mary Janes):搭扣带的低跟女式鞋。

    3戈拉(Gola):英国鞋类名牌。

    4汤姆?沃尔夫(Tom Wolfe):美国记者、小说家,对“新新闻主义”的形成与发展页献巨大。

    056“大摇大摆”。我不断在内心深处开展对话,想变成合格的男人。

    我们都有意识或无意识地想符合自己所选择性别的样子,事

    实上,我们想合格地成为很多身份,无论是在性别、阶级、种

    族、职业或国籍方面。男人都在为一个隐形权威表演,那就是男

    子气概部。我们都意识不到自己被观察,于是长期自我观察,关

    注他人;我们看守着性别角色的边界,既是掌权者,又是囚徒。

    我时常看着男人,心想,他们似乎是此种社会性别“扮演”意

    识驱动下的牺牲品。他们在害怕什么?为什么他们在从体力、知

    识到小聪明上,都不亦乐乎地扮演男人这一角色?我曾见过一个

    健身壮汉摇摇摆摆走在家人身边,似乎为其满身的肌肉所累。他

    能在向谁展示呢,不就是其他男人吗?他多少明白,只有男人能

    让另一个男人拥有阳刚之气。虽然男人会辩解说,自己有一身肌

    肉、豪车和时髦西装是为了吸引女人,但他们实质是为让男性竞

    争者钦佩自己。男人只能从一种人身上认证自己的男子气概,那

    就是真正能理解这种成就的人:其他男人。成就同样高的人。

    社会性别是扮演出来的,我们大多数人都致力于成为主流二

    元体系中的一员,这种想法令很多人不安。有些人太习惯于扮演

    社会性别,甚至有可能不愿承认我们在扮演。他们会说事情“就

    是这样”。虽然世界在变化,很多男人仍不屑于打理自己的外

    表,认为这无关紧要。对传统男士来说,扮演还意味着做作,做

    作转而意味着娘娘腔,娘娘腔则意味着同性恋。真男人认为自己

    是真实的,无须扮演,换句话说,他无须在某种东西之上铺设另

    057一种行为。这里的某种东西,毫无疑问,就是我们的个性,我们

    的人性。如果社会性别是一种扮演的结果,这等于意味着我们有

    选择,还意味着我们可以改变。说不定,我们能选择在某方面改

    变,让自己更幸福、世界更美好。如果能想办法从远处观察反思

    现在的情况,我们会发现那些不知不觉沉湎于角色扮演而不自知

    的人,这样说吧,有点愚蠢。

    电影《巴黎在燃烧X Paris Burning )由詹尼-利文斯通

    (Jennie Livingston )执导,展示了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纽约的变装

    舞会文化。片中一个场景中,年轻优雅的同性恋男人打扮成直男

    形象,趾高气扬地走秀,比拼谁更“真”。他们的比赛成败让人

    更清晰地意识到,真正的异性恋男人每日轻松完成的微妙表演的

    存在。有些男人打扮失败了,因为他们太娘娘腔,而娘娘腔一

    正如橱窗设计师西蒙?多南(Simon Doonan )精妙的说法--- 是

    “不真实的表演”。

    和男性群体交谈时,包括我在内,所有人都同意的一点是,男子气概的头条要素是“娘娘腔免谈”(套用布兰农和大卫的

    话),或者说,对女子气的排斥。这提醒了我,男人对女性气质

    爱恨交织的关系既深远又复杂。讨论男性身份时,大家避而不谈

    的可能不是恐同,而是对自己看上去像同性恋的恐惧。这种恐惧

    像一座带电的篱笆,环绕着普世男子气概的领地。这多少有些讽

    刺,因为男子气概部长期宣传的传统男性形象看上去挺像乡村主

    题的化装舞会造型。

    058我记得在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同性恋男人开始将一些男性审

    美纳入囊中。在那之前,我认为这些审美形象无可动摇地属于异性

    恋:建筑工人、光头党I、摩托车手。我们偶尔能见到这条边界往反

    方向移动。浮夸的花衬衫曾经是怪异嬉皮士的专属,现在我则将它

    和毒舌段子联系起来,因为很多爷们儿的喜剧演员大张旗鼓地将它

    穿上身,大致是把它看作女性化迷彩服,用来掩盖自己的粗野。我

    还注意到,穿连帽卫衣的青少年会肩背镶嵌醒目商标图案的男士品

    牌包包。花花公子和精致男性之间的界限正日渐混淆。

    看一场高端男装秀,可能很容易让你误以为,下一季度所有

    爷们儿都会穿上长及小腿的花裤裙,在超大号银箔色大衣下套一件

    霓虹色条纹马甲。但去商业街走走,在售商品依然和上一季度差别

    不大;或许有些会跟从新流行趋势,启用“大胆”的色彩,或在西

    装翻领或裤腿宽度上做“大胆”革新。一次,彼得-琼斯在《龙之

    穴》2上因穿着亮色条纹的袜子而被称为“怪异”。男人开始更在意

    服装了,但少有人能脱离男性传统历史悠久的领土。穿上任何不被

    男子气概部准许的衣服,就是一头撞进那排同性恋电篱。

    男士时尚常年搬出的头条标题之一便是“色彩回归! ”。我热

    爱鲜艳的色彩,如果走进一家男装店,能买到亮绿色裤子、铁蓝

    1光头党(skinhead):英国青年工人阶级亚文化组织,诞生于20世纪60年代,因成员的光头或

    平头造型得名。光头党与朋克、皮衣和摩托车文化有紧密联系。

    2《龙之穴Dragon's Den),英国电视节目。创业者会上台讲述自己的创业计划,台下的富豪嘉

    宾选择是否投资。彼得?琼斯是嘉宾之一。

    059色运动鞋和鲜粉色T恤,我会非常开心。但绝大多数时间,货架

    不过是一片黑、灰、海军蓝和卡其色的海洋。亮色太过招摇。在

    正式场合中,黑色西装占据统治地位,它们仿佛在从视觉上指责

    那些穿彩色套装的人。

    有人对儿童的蜡笔颜色使用情况做了调研,结果如人所料。

    女孩对所有颜色的使用相当平均,但多倾向于用红色和粉色;而

    男孩总体上更偏好冷色,比如黑色、蓝色、棕色和灰色。有些人

    认为这种偏好和基因有关,色觉基因位于X染色体,所以男性色

    盲的概率比女性高。这可能是进化的结果:男人负责狩猎,因此

    需要关注差异和动作;而女性负责采摘,因此需要识别不同颜色

    的浆果和植物。当然,这也可能只是一派胡言。

    在学校的后几年,我很骄傲地获得了一件军队发放的迷彩作

    战服。我用平头造型搭配它。我毫无征兆地顶着平头回家,母亲

    说我像惹了跳蚤— —挺好的评价。我想我换上这身男性化十足的

    制服,是想对抗我难以控制的性别认同,那种认同令我向往华丽

    褶边、高跟鞋和化妆。或许我察觉到,制服的魅力之一就是:它

    们意味着公共角色,而不是个体身份。它们让个体的躯体像一件

    物品,而我巴不得从青少年的躯体里解脱出来。

    迷彩衣之后,我又有了一件短厚夹克,是强壮工人款,有皮

    质臂章,我搭配以一双十八孔的马丁靴。我用七十年代中期流行

    的流氓装扮保护自己柔软的内心。我买下第一辆摩托车时,母亲

    把她的旧羊皮夹克给了我,好供我在驾驶时穿。我对被人看见穿

    060女装的恐惧到了偏执的地步,以至在试图对调扣子和扣眼位置1

    时弄坏了夹克。最后,我终于买得起新衣服了,买得起男子气概

    衣帽间里的那个重要成员:黑色皮质自行车夹克。

    皮夹克,全书一直关注的男子气概的标志。第二次世界大战

    后,美国空军退伍士兵为重温战斗飞行的惊险,玩起了摩托车,穿起了皮衣。自此,皮衣一直是象征速度、危险和(打哈欠)反

    叛的衣物。它已被写入时尚,成为粗暴划分“摇滚青年”的标

    志,或中年建筑工人想穿“一件好看的休闲装”时的选择。它让

    人联想到曲折小路上的惊险历险。真糟。

    男人穿上一套制服,就会获得所有穿此种制服之人的一些力

    量。我第一次穿上皮夹克时,非常清楚穿这种衣服的车手的名

    声。酒吧仍会挂出“皮夹克禁入”的告示。皮夹克车手总是惹麻

    烦。埃塞克斯有一个传奇般的暴力摩托车帮派叫科吉歇尔混蛋,成员会穿塑料防水外衣和高筒靴。青少年时期的我以为那说明他

    们觉得起保护作用的皮革过分柔软,太时尚、太做作。每次我穿

    上皮夹克,重新骑上摩托车,都会将自己代入反社会角色中。在

    我放荡的青春岁月里,超速照相机尚未面世,我确实努力想成为

    那样的人。

    青春期的制服崇拜,似乎是小男孩打扮成消防员山姆2或蜘蛛

    1男女装扣子的雙制位置相反,女装在左,男装在右。

    2消防员山姆(Fireman Sam):动画角色。

    061男士色彩回归!侠的延续。我认为,男人应该适时把它们放到一边去。我依然留

    着自己在一九七八年买下的原版皮衣和其他东西,但不骑摩托车

    不会拿出来,因为在我眼里,这些心爱的标志已经不复纯净。我

    正在向男子气概部起草一项新法案:不超过三十岁,男人就不该

    穿皮质摩托车夹克,除非在骑摩托车。我猜想摩托车夹克的事激

    怒我,是因为它体现了男人和自己衣服的关系。男人希望感觉到

    衣服和自身地位紧密相连。穿皮衣的人应该要去面对高速飙摩托

    车的危险,而不是去选购唱片。

    但是,摩托车手的爷们儿互助会里有相当多车手。我曾在艾

    平森林'的茶屋餐厅里与一群车手聊过天。其中一个家伙昨晚去

    了一家西部乡村主题酒吧,那里的演员们穿着靴子,戴着斯泰森

    毡帽,不时表演模拟枪战。“荒唐,”他说道,“成年人跑来跑去,假装自己是牛仔。”他说这话时站在那里,没有一点讽刺意味,身着带流苏、镶满圆形金属片的皮夹克,头巾系在脖子上,旁边

    是他崭新的哈雷摩托。我们窃笑起来。评判“真”车手,不是看

    他们外表多好,车多闪亮,而是看他们的车技,对吧?花太多精

    力让服装和细节像样,暗示车手对自己的核心男性价值,即面对

    危险、接受风险方面的表现缺乏信心。在集会上,经常能看到车

    手弯腰查看自己或他人的轮胎。他想看轮胎边缘是否有磨损,如

    果有,说明车手在转弯时采用了更冒险的倾角和速度。真车手都

    1艾平森林(Epping Forest):位置靠近伦敦,占地2400公顷。

    064是疯子。

    正如《巴黎在燃烧》里的男人理解的那样,“真”是异性恋

    男子气概的高塔。真、真实、真诚、正统:这些组成了男人对男

    子气概的感受,即男子气概不知为何是一根基线,其他身份认同

    都要受它审判或与它捆绑。随之而来的,便是其他身份认同(女

    性或同性恋身份)都是虚伪、值得质疑、不正统的。但抱歉,伙

    计们,“真”也是表演出来的!

    对真男人的向往,通常是对真工人阶级男人的向往。难怪男

    人都想穿得像那些工作至死也不吭一声,可能还在这个过程中磨

    旧衣服、变得脏兮兮、最终死去的家伙。牛仔帽、土黄工作靴、马丁靴、短厚夹克、工人手套,当然了,还有牛仔裤。蓝色牛仔

    裤可能是最常见的工人群体的物质象征。眼下,我也沉迷于丹宁

    布料。估计要等一段时间,才能让杰里米-卡尔森1和一帮老年

    “叛逆人士”的气味从这块人工制品上消散。

    如果牛仔裤标志了辛劳男工极其微弱的回音,带有商标图案

    的T恤就为该群体的地位喊出更喧闹的宣言。所拥有的摩托车的

    牌子、跑过的马拉松、英勇面对过的海浪、支持过的成功团队都

    摆在那里供人阅读,像一排奖牌。天啊,我在那里想着这家伙是

    个迟钝的烦人鬼,结果他竟有一辆凯旋牡鹿2。

    1杰里米?卡尔森(Jeremy Clarkson):英国电视主持人。

    2凯旋牡鹿(Triumph Stag):英国凯旋汽车公司生产的一款汽车。

    065象征地位的标志还包括车上的贴纸、工具箱、储物柜、笔记

    本电脑。服务行业的男人在工作场合无法扮演令人满意的阳刚角

    色,或许会以选择追求某种业余爱好宣示他们的男子气概。男人

    会在兴趣爱好上花一大笔钱,比如手工冲浪板、碳纤维自行车、合金轮、立体声音响、钓鱼竿或高尔夫球杆。这些玩具会出于炫

    耀目的存放(展示)在家中各处,告诉来访者,这栋房子的主人

    不只是个白领,不,他生活惊险刺激,是个特立独行的冒险家。

    每次我们这位男人看见或接触到神圣的男人冲浪板球杆摩托

    车鱼竿,所有惊险艰苦的冒险经历都会模糊成一团,从潜意识

    浮出。他出演自己虚构的男性传奇剧本,保证自己即使在保险公

    司工作,也够格获得男人执照。当然了,这个执照由男子气概部

    颁发。

    男子气概处在经典户外运动叙事下,现代都市男人无法完全

    献身,于是爱穿所有能让人联想到旧日大胆生活的东西。肩章、徽章或任何伪功能性的拉链和带扣都让人联想到对抗外敌的战

    斗(或战斗元素),而不是拿铁和托普曼I釆购行动。设计师拉尔

    夫?劳伦曾说:“我不设计衣服,我设计梦想。”

    马甲、背包和裤腿上有许多口袋,好像主人急需携带几样爷

    们儿器材----- 个指南针、一把钳子、一些弹药。这更像士兵在

    阿富汗巡查,而不是周五晚在肖迪奇区2的商业街闲逛。男人和

    1托普曼(Topman):英国男装品牌。

    2肖迪奇区(Shoreditch):伦敦的一个地区。

    066女人一样喜欢无用的东西,不过男人会用虚假的功能包装、掩饰

    这些东西。他们在无关紧要的东西上的花费和女人一样多,甚至

    比女人更多,为的是支撑自己的性别角色。几乎所有男装都在

    暗暗把穿衣者和某种戏剧化的性别角色联系起来。每个无用的

    扣眼、口袋和补丁不是真正在乎功能,而和褶边一样,都是为了

    装饰。

    就算本身属于户外型的男人也会刻意调整外表。最近我撞见

    了理查德,我认识的一位牧羊人。他穿了一件上过蜡的棉夹克,夹克破破烂烂,几乎连披肩都算不上。我知道他买得起新夹克,可他非得保持这副经历风吹雨打的大地之子形象(虽然他展现的

    是稍精致版本)。理查德身为中产阶级农夫,想让别人觉得他已

    经在这个位置很久很久了。但即便他靠体力劳动为生,我也从未

    撞见过他赤裸上身工作的样子。

    在代表作品《英国人的言行潜规则》(Watching the English )

    里,凯特?福克斯认为,区分不同阶层男人的最好方法,就是看

    他们在任意条件下愿意裸露多少肉体。中产阶级上层男人或许永

    远不会穿短裤出现在公共场合,除非在做运动;且绝不会脱下上

    衣,除非在海滩或泳池旁。我(中产阶级)的妻子说,她宁愿看

    到我不穿裤子进厨房,也不愿见我裸露胸膛。中产阶级男人甚至

    不愿意把袖子捲到肘关节上,肉体就是私密至此。他们看重学习

    能力和智力,看到男性裸体都可能会皱眉。可能这是因为男性裸

    体让人联想到繁重的体力劳动;他们在这招摇的肉体、文身、啤

    067酒肚上看到了某些混乱而怪异的东西,与保守、高度自控的中产

    阶级身体截然相反的东西。

    在前面的章节里,我常常提到“标准男性” 一词。他们是白

    人中产阶级男人,作为社会的权势群体占据统治地位。这里我想

    引入一个新概念:老式男人。这是那类毫不质疑传统男子气概理

    念,也不愿接受社会变革的人的简称。社会对体力劳动的需求在

    下降,同时,在互联网的长期作用下,文化越来越注重视觉,这些

    导致传统男性躯体转向为观赏而存在。我们想一想老式男人,他们

    生活独立,在工作中塑造令人满意的男人形象。但今天,许多男人

    坐着紧盯屏幕,在男子气概商店消费。女性主义作家苏珊?法鲁迪

    (Susan Faludi)说道,公司制的资本主义为男人在社会或工作上表

    演并赢得男子气概提供了舞台。如今,它在社会上已帮不上忙。男

    人们通过劳动展示自己真男人风采的场景不再,他们就通过踢足球

    来体现男子气概,或是通过去某些场所活动来证明自己。我和桑德

    兰某健身房老板有过一次对话,这次谈话让我印象深刻。他说他的

    健身房已经变成造船厂和工人俱乐部,男人们通过锻炼、出汗来与

    人社交。男人现在不再打铁,而是“捲铁”。

    传统男性角色变得多余的后果之一便是,在乎外表的“超

    级”男子气概开始崛起。我认为它显然在模仿工人阶级男性形

    象。闪闪发亮的肌肉、文身、吵闹音乐和艳丽汽车全都意图释放

    这样一条信息:即使重工业衰落,男人地位不再,当事人依然是

    真男人。扮演这种形象的人非常注重细节:头发和胡子要一行行

    068涡轮增压3000

    ①性能优越,表面清洁系统同样优秀 ②超级结实、符合人体力学的碳纤维拖把柄 ③带有“锁紧装

    货”功能的可调节轻盈钛夹钳④随时可控的单手挤压收放系统⑤摩擦力小、吸水多的军用级拖把

    头 ⑥抗外力、大容量、全方向可动、符合空气动力学的辅助推车

    英国空军特别部队使用产品精准梳理,躯干要脱毛,直到看上去像电脑游戏里的人物。他们

    就像着迷于擦洗前门台阶的矿工妻子,时刻担心不慎留下的矿物

    污渍会暴露自家的贫穷。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在我的青少年时期,我对自己男性躯体

    的美感关注甚少。我不认为自己在这方面是个例。在记忆中,我

    从来没有和朋友进行过有关身体形象的谈话。如今肥胖率上升,外加互联网持续不断地传送视觉炮击,男生们被迫关注起自己的

    身体。然而,男人更愿意承认自己身体上的吸引力,这点暗示了

    男子气概在变革,这是件好事。但也有消极的一面。我认为,在

    当今环境成长起来的男人,和身患厌食症或暴食症的女性面临同

    一系列的压力。如今理想的男性身材,过去只能在健美先生和专

    业运动员身上见到。如今兜售给男人的男子气概视觉模版,和过

    去兜售给女人的一样难以企及。这种雕塑般肌肉模版的特点之一,就是它容易评估。一个人要么有六块腹肌,要么没有,要么有肱

    二头肌,要么没有。在我还是青少年的时候,这套模版是你的阔

    腿裤有多宽,裤腰有多少颗扣子。后来发展成马丁靴上有多少孔,平头有多短。男生喜欢确切的数字。将衣服搭配成放荡造型时,他们的评判标准很僵硬。如果你的数字对了,即使衣服不适合你,那也很好。

    男人追求肌肉发达的纤瘦躯体,根本原理或许是觉得脂肪等

    同于女性化、肉欲感以及明显的自控力匮乏。对结实完美身形的

    渴求清楚地表明了其内心世界最真实的认知和看法。给强壮身体

    070除毛能让该想法表达得更清晰,同时也让人联想到青春时代、古

    典雕像和广告里修图后的完美形象。健身房和肌肉道具工厂得以

    崛起,部分得益于有越来越多的男人想塑造理想身材。这种理想

    身材不是由日常经历塑造,而是为了符合那个广受欢迎的视觉刻

    板印象。

    就算肌肉只有展示功能,练肌肉依然需要刻苦练习,严格节

    食。有些人无须担心这点,因为整容手术已很寻常。女人丰胸以

    弥补天生缺憾的事,人们已见怪不怪;现在男人也开始和女人一

    样,感觉有压力驱动他们去消费,获得理想的身材。有些家伙想

    不锻炼就获得线条分明的体形,最极端情况下,他们会为获得标

    准身材而诉诸整形手术,为胸部假体或六块腹肌“脂雕术”买

    单,以达到标准效果;一般来说,想达到这种效果,则需要大量

    举重训练,甚至一点点脱水。

    似乎往往是实权最小的男人会追求“超级”男子气概。练出

    肱二头肌和胸大肌的过程,可以看作是工人阶级挖凿、掷投活动

    的表演版。一方面,男人更愿意注意身体是好事,但追求过多无

    用的肌肉和男装将装饰假扮成功能性设计是一体两面。如今,在

    服务业,工人很少用到能举起一百五十千克举重凳的手臂。男性

    美容依然建立在一个幻象上,那就是美容有实际作用,而不是单

    纯好看。

    正如其他审美和品位,身体形象也受社会阶层影响。肌肉多

    余和任何东西多余一样,很容易被人视作粗俗。特别挺拔的男性

    071体格则有可能被认为用力过猛。成熟的人想精致一点。如今,很

    多高端时尚广告商会选用特别漂亮的中性男模特,比如威利-卡

    地亚(Willy Cartier)和克里斯蒂安?布朗(Christian Brylle )o

    贵族学校的预科生会节食来令自己瘦得弱不禁风。大块肌肉看上

    去没格调。

    虽然我还没有遇过谁承认自己是时髦人士,但如今时髦男士

    无处不在,他们可以被视为对从商场买出来、健身房练出来的男

    子气概的回击。他们的特征是效忠真实、胡须和自行车,是老

    式、接地气和精致打扮的代名词;他们选择手工制造、本土出产

    的传统产品;他们和大自然保持接触。我经常对胡须的复兴持质

    疑态度,尤其质疑它关乎史前自给自足的田园生活,缺乏创造

    力。胡须和巴伯牌(Barbour)夹克、设兰德(Shetland )牌套头

    毛衣、坐在路虎卫士 |里游东伦敦一样,都是男人容易做出来的

    样子。

    这种形象是对贪婪的市场营销影响的回击,但它同样陈腐,从前就席卷过全球。留胡子的男人曾经不受欢迎,现在却几乎出

    现在每一条广告里,从手机到抵押贷款;同时,自行车成了最低

    级最常见的时尚“奇物”,被挂在咖啡馆或商店橱窗里,体现那

    么一丁点儿对时髦或环保价值观的支持。但在胡须和讨厌的投机

    行为背后,还有更深远的转变。数码时代原住民和千禧一代似乎

    1路虎卫士( Land Rover Defender):路虎的一款吉普车。

    072更能接受性别流动。在最近一两年,我们见证了人们对变装的了

    解及接受程度显著提高。年轻男士,特别是受过良好教育、住在

    大都市的男士,似乎稍微不那么担心自己看上去像同性恋了。或

    许男子气概部在失势。商业街时尚的桎梏曾经牢不可破,后来

    却被突然摧毁。或许男子气概部也有倒台的一天,到那时没人再

    愿意购买它的商品。互联网帮助许多实体店打破桎梏,或许也能

    帮助打破男子气概部的垄断。年轻男人如今在为不同版本、投其

    所好的男性角色形象买单。未来,我希望年轻男人能像买大衣那

    样,轻松接受男子气概的多样性。

    我们的穿着是视觉语言重要的一部分,能告诉外界我们希望

    被怎样对待。我们装扮自己的外表,以更好获取我们想要的那种

    人际关系。

    我不时会变装,因此这点对我来说特别明显。当我穿上带褶

    边的套装,打扮成小女孩,尽管明显是个中年男人,我会发现人

    们看待我、对待我的方式发生了变化一尤其是女人,就经常会

    对我轻声细语、宠爱有加、小题大做,甚至在我作为艺术家成名

    前就是这样。这套服装有叙事功效,而她们无意识间被带了进

    去。她们常常抚摸、拉拽或打扮我,如果我穿着公务西装,她们

    绝不会做这种事。

    演员们为角色做准备时,经常说服装是关键。他们一旦真正

    进入角色,就可以从容演完全程。所以,在社会性别大辩论中,衣服或是驱动变革的关键之一。

    073所有身份认同都是合成的。如果你希望别人把你当有权势的

    男人看,就穿成那副模样,转眼之间,人们就会有意识或无意识

    地把你当有权势的男人看。如果我们想改变男人的形象,或许核

    心在服装的改变。

    074第三章怀旧型男人

    在英国,百分之四十五的女人遭受过某种形式的家庭暴

    力、性骚扰或跟踪,而百分之七十的家暴都导致女性受到身体

    上的伤害。(与之形成对比的是百分之五十的熟人暴力致伤,百

    分之四十八的陌生人暴力致伤,百分之二十九的行凶抢劫致

    伤。)据估计,家暴每年要耗费受害者、公共服务以及整个国家

    二百三十一亿英镑。

    几项全国性调查显示,死于谋杀的女人中,有一半被自己现

    任或前任丈夫(伴侣)杀害。

    社会性别或许是扮演的结果,但绝不是过家家。对很多男性

    来说,身为男人意味着以特定的方式行事,而这些行事方式已经

    造成了太多实际后果。从最根本的层面看,男子气概似乎就是对

    统治的渴望,而要想宣示统治地位,最古老的方式就是暴力。男

    人似乎依旧天生有能力行使暴力,但生理上强壮是一回事,用这

    075怀旧型男人可动人偶

    内含细小零件,有窒息危險

    100%多余,配套过时态度和一系列完整的情感桎梏(从左至右,从上至下)内心战士内心独裁者内心

    野兽内心孩子

    现在人们想要的和以前不同了。”种力量伤害他人则是另一回事。虽然男性进化出了更多肌肉,更

    爱好冒险,但我相信,在绝大多数情况下,男人伤害别人是因为

    控制不了自身的情绪。通常对男孩,人们只会强化他的两种情

    绪:愤怒和暴力。蹒跚学步的幼儿发脾气可以是件好事,因为这

    说明他“有个性”。若小男孩动粗,人们会说“小男孩嘛”,若男

    孩受欺负,父亲可能会说:“为自己抗争,打回去。”甚至连男人

    发飙都普遍到不足为奇的地步,然而成为男人发飙的受害者,所

    受的创伤更是巨大的。这两件事紧密相连。在家暴环境下成长起

    来的男人,成为施暴者的概率比普通男人要高出三至四倍。暴力

    招致暴力。

    这是我能想到的最明显、最该死的性别不平衡。百分之九十

    的暴力犯罪来自男人,单是这一数据就该刺激政府在执政时将社

    会性别视作核心议题,但我没听说有谁这么干。每年,英国财政

    部都要为男性犯罪支出数百亿英镑。如果女性纳税人不再愿意为

    此买单呢?如果政府能废除所谓的卫生棉条税I,他们自然可以叫

    男人为暴乱后果买单一一那些暴乱几乎全由他们造成。或许让男

    人遭受足够大的经济打击,就能使他们更严肃地看待社会性别问

    题了。

    年轻时,我经常用行动表达怒火。我是世界级的路怒族:骑

    摩托车时,只要有人危险超车,我便开始尖叫、踢车、咒骂,可

    1卫生棉条税(Tampon Tax):英国于2016年设立了废除卫生棉条税的法例。

    077怕之极。我曾模仿巴塞尔-弗尔蒂I,对一辆拒绝发动的摩托车猛

    踢,上蹿下跳。在客服中心受挫后,我会把电话狠狠摔到墙上。

    有一次,花洒流出来的水突然变热,我生气地把玻璃纤维的浴盆

    砸出一个洞。我没有打过人,但很可能吓到过几个。如今我仍会

    对其他司机发火,但很少暴跳如雷了。我学会了应对刺激,掐灭

    愤怒的萌芽,更慎重地将其表达出来。愤怒很累人,也很害人;

    它流淌在血液里,破坏你的生活。现在我将愤怒的激情转移到工

    作中,尽量不去联系客服中心。愤怒是人们感觉自己无能后的反

    应。我的怒火在二十几岁时最盛:那时我贫穷,又对看似不公的

    生活忍受了一段时间。

    我在一个暴力的男人身边长大。我五岁时,继父搬来同住。

    他脾气很臭,体格强壮,业余爱好是摔跤。大发雷霆时,他会扔

    家具,大力摔门,把门把手都摔歪了。他还会把我们拎起来,扔

    出去。

    他的长辈同样为人粗暴。他的祖父曾暴打妻子,后因羞愧上

    吊自杀。他的父亲也经常揍人,于是我的继父学到了暴力的男人

    会是什么样子。

    几十年过去了,我都放不下遭受暴力的经历。晚上独自走夜

    路时,我会估摸自己遇袭后在打斗中胜出的概率有多少,并在脑

    海中模拟动作。我无法接受失败。没有客人预约来访的时候,门

    1巴塞尔?弗尔蒂(Basil Fawlty):英国情景喜剧《弗尔蒂旅馆〉里的角色。

    078铃响起,我依旧会害怕是继父上门袭击我。但现在到了五十六岁,我感到更加放松,更愿意承认自身的脆弱。在一个握着大扳手的

    大块头男人和善地面对我的路怒外加许多次心理治疗之后,我终

    于改正了自己那副暴脾气。若心中深藏愤怒,我们会有两种反应:

    将它传给下一代或上一代。我不想把我的愤怒传给孩子,于是就

    对父母发火。当然不是当着他们的面,而是通过心理治疗师。我

    大发雷霆,直到哭得一塌糊涂。我还是会生气,但不再是过去在

    作祟。

    或许在我的生命中,让我远离愤怒和暴力的最强大力量是艺

    术。凯思特勒信托基金会积极鼓励囚犯进行艺术创作或写作,基

    金会前行政长官蒂姆-罗伯森(Tim Robertson )表示,艺术可以

    帮助男人消除对男子气概的刻板印象和设想。我个人和凯思特勒

    信托基金会有过合作,也见过不少囚犯创作的艺术作品。在信托

    基金会的总部四处走动,看着几千幅由男囚创作的素描、色彩画

    和雕像,就像在他们的集体潜意识里游逛。从其风景画中我看见

    他们对安稳生活的纯真向往,从其绘画的野生动物里我感受到他

    们对自由的无限渴求和对世间不公的无比愤怒。我非常幸运:艺

    术让我从家庭过往及其塑造的男子气概观的深沟里解脱岀来,这

    种男子气概观是暴力和情感懦弱的邪恶温床。我去了艺术学校,那里是被孤立灵魂的家。

    我母亲的脾气甚至比我继父更暴烈,她也常常行事暴力,但

    总体来说,暴力是男人的事。在英格兰和威尔士,每周平均有两

    079位女士被暴力的伴侣或前伴侣杀害。这一数字约占女性被杀案的

    百分之四十。

    暴力不是年轻人从帮派里学来的,甚至不是他们从学校学来

    的,往深层次看,暴力是他们从家里学来的。政府痛心于居民住

    宅区受罪犯和流氓球迷威胁,市中心被酒后暴力行为破坏。他们

    将减少豪饮提上日程,出资为前帮派成员建造安全住房,与此

    同时,小男孩却正学着用暴力解决问题。他们在孩提时期每被

    掌掴、威胁或羞辱一次,每看见父亲乱发脾气一次,每用武力达

    成目的一次,就会学得更加暴力一些。他们不只是施暴者。年轻

    男人成为暴力受害者的概率是其他人的两倍,在陌生人袭击案件

    中,他们占了受害者的百分之八十。暴力是男人(尤其是年轻男

    人)当下的男子气概观。

    男人组成了监狱百分之九十五的人口。约百分之七十五的犯

    罪来自男人,无论是暴力犯罪还是非暴力犯罪。男人更爱冒险。

    那些受社会性别期待(强壮、主动)困扰的男人若没有正当机会

    履行性别角色,就会采用暴力方式去履行。无处发泄的男性能量

    能将男孩吞没,特别是那些没有父亲、家庭混乱、在校表现差、即将成年时发现自己差劲到找不到工作的男孩。许多男人竭力避

    免受辱,尤其是那些无法掌权的男人。许多年轻男人无法通过如

    体育实力、良好的教育、满意的工作、成为社区里值得尊敬的一

    员等常规途径获得尊严、尊重和价值感,就会下意识地被替代途

    径吸引。

    080报道犯罪时,人们总是将其归咎于经济、社会不平衡,或

    许还有宗教极端。极少人谈到主要原因,因为主要原因太普通

    了— —施暴者是男性。“男性崛起”(Man Up)这类慈善组织常常

    接触年轻的罪犯群体,他们曾报道说,男子气概的理念会阻碍个

    人发展和成长,造成消极后果。“男性崛起”组织会帮助罪犯,对所有可能误导男性走向犯罪的刻板形象和错误期待说不。HMP

    本顿维尔监狱的一位导师表示:“第一天课程结束后,一位囚犯

    对我说'面具终于掉了下来’— —(他称自己)以前要随时戴好

    面具,维持防卫姿态,而在小组里,面具掉了下来,让他觉得能

    自由做自己。”

    部分年轻人紧跟动画片里的男子气概形象不放,总想活成战

    争传奇。我曾经也是如此。我曾津津有味地读完了詹姆斯-邦德

    系列小说,还有王牌战斗飞行员冯-特希霍芬男爵(Banm von

    Richthofen)、道格拉斯?巴德(Douglas Badger)、斯坦福?塔

    克(Stanford Tuck)、盖-吉布森(Guy Gibson )和查克-叶格

    (Chuck Yeager)的传记叮暴力而英勇的战争英雄形象很自然地根

    植进我的头脑。这些形象来源于战争电影,来源于“正义的”第

    二次世界大战的光环。这让我热爱枪支、坦克和飞机。十六岁

    时,我曾参加陆军军官学校桑德赫特斯的面试。当时我的头脑依

    然在美化战争,将其分为正当或邪恶。那时,色情作品的折磨尚

    1上述五人均为英国著名战斗机飞行员。

    081未来到我这个青少年面前。成为士兵就是身穿醒目制服,在户外

    玩耍,远处是移动的目标— —而不是在市场引爆汽车炸弹后留下

    一片废墟。

    那时我走上军旅生涯是水到渠成的事,因为我觉得自己反正

    已经活在战区,时刻处于恐惧之中。我的身体时刻紧绷,准备应

    对父母暴怒带来的冲击。那是我的“正常生活”,不是正常家庭

    的小小残忍之处。某些事件将我的人生带往另一个方向:我的艺

    术才能被发掘,女友带我远离战区,我们搬家后离学校太远,我

    不得已放弃军校学业。

    战争和父母辈的暴力不能说没有关系。一个男人成长时若认

    为暴力是解决问题的方式,便有可能不幸地选择一条能将暴力施

    加在更多人身上的职业道路。该理念最极端的例子便是,心理

    学家爱丽丝-米勒(Alice Miller)认为,希特勒和纳粹的暴行在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为大量德国人接受,原因来自父母教育他们的

    方式。民众成长时遭受体罚,对父亲盲目服从,难怪他们会在无

    情的纳粹政权身上找到诡异的熟悉感。

    战争正适合传统的男子气概。战争的召唤有深深的吸引力,对众多男人来说,这种召唤挑不出毛病,他们也从不去质疑。战

    争意味着制服、地图、武器、风险、任务感和正义,是期待已久

    的召唤,让他们终于有机会用上所有的男子气概。他们就像躺在

    抽屉里的工具,停在车库里的越野车,终于等到派上用场的时

    机。男子气概就是去追逐、争斗、做爱。其他事情都有点名不

    082符实。为了让男子气概没有那么难以忍受,人们已经将其“文明

    化” 了。法律、骑士精神、礼节和礼仪逐步形成,时刻监控男人

    的原始欲望。无须将历史倒回三万年,你也能一窥史前男子气概

    的风貌。

    我在为第四频道录制电视节目《全是男人All Man)时,和斯凯莫斯代尔|的年轻男士有过交流,察觉到史前男子气概对

    他们仍有影响。我经常听男人谈论说,我们这一代被剥夺了挺身

    而出、证明自己是个男人的机会。我们这些欧洲婴儿潮一代经历

    了前所未有的和平时期。我们的父辈和祖父辈都应召参与了看似

    正义的战争。似乎为了回应内心深处的某种呼唤,这些斯凯莫斯

    代尔男孩已经谋划好一场战争,好让他们的男子气概有事可做。

    我们选择斯凯莫斯代尔,是因为兰开夏郡警方十分支持我们

    的工作。我们本来也可以选任何有犯罪问题的地方。当地人称呼

    这里为“斯凯”。斯凯的历史不长,建成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就坐落在利物浦北面。和许多战后建成的新镇子一样,斯凯承载

    了建造者(男人,毫无疑问)病态的乌托邦幻想。为了避免与日

    俱增的汽车污染,小镇几乎全是人行道,低矮的房屋之间由小巷

    连通。设计师称灵感来源于某座“意大利山顶村庄”。理想情况

    是,工人能步行去高速公路下的工业区上班,他们的孩子则能避

    开车流,安全玩耍。小镇被划分成四个大区,通过人行道和公路

    1斯凯莫斯代尔(Skelmersdale):英国西北部小镇,位于兰开夏郡(Lancashire)内。

    083干线下的地铁组成的交通网络相互连通,人行道和地铁还通向市

    民设施和商业设施。公路干线让四个区域彼此隔开,并与外界隔

    离。设计是好的,但小镇发展不如人意。

    斯凯莫斯代尔的东南部是迪格默区(Digmoor ),区里的房

    子、人行道、商店和藩篱都有修补痕迹,一副“缝缝补补又三

    年”的样子,没有任何大翻新的痕迹。倒不至于糟糕透顶,但

    绝对不受人喜爱,尤其不受地方议会喜爱。谈及青少年犯罪问题

    时,有人投诉说此处没有公园,小孩无事可做。但我看到很多空

    地有滑板公园和秋千,都在步行范围内,不过,不难想到,这些

    空地很可能是其他帮派的领土。有些边界我是看不见的。

    建筑师和城镇规划家的理想设计,反而为帮派冲突创造了绝

    佳环境。十字路口和小巷开不进警车,反而成为绝佳逃跑路线、毒贩胜地;地铁成为冲突和抢劫的爆发点;而四大区域被繁忙的

    双向马路分隔开,各自培养起了区域身份认同,四个区的人内心

    彼此敌对。

    保罗、凯文、迪恩和科肤色都很白(对常待在室外的人来说非

    常白了),十七岁左右。用“帮派”形容这个松散的青少年组织未

    免过于正式,毕竟他们只是结伴闲逛,在卡索尔赫街(Castlehey)

    尽头戒备严实的便利店附近转悠。他们像被关在笼子里的猫那样来

    回踱步,有用不尽的能量,这能量也许来自一腔青春热血,也许来

    自一罐罐红牛能量饮料。他们统一穿着北面牌(North Face)黑色

    防水夹克和运动裤,头戴黑色棒球帽,脚踏深黑和暗灰相间的运动

    084鞋。在我眼里,这就是为监控摄像头准备的打扮。

    他们打扮得宽松且舒适,用这些中性的常见衣物做伪装。连

    与他们不共戴天的敌人也统一穿成这样。这副打扮不显摆或关注

    身材,不露大块肌肉,而是方便躲在暗处,时刻准备逃跑。我注

    意到,在六月热天里,有些人穿了两件上衣和两条裤子,便向迪

    恩询问原因。“流行而已。”他回答。其实真正的原因是确保他们

    逃离犯罪现场时能迅速换衣。我想,为了暗示同伴自己时刻准备

    参与非法行动,这可真是个又热又不舒服的办法。

    诡异的是,男子气概虽日益流行,但似乎正变得幼稚而软

    弱,宛如一件巨大的婴儿连体服。一位警官和我谈话时,提到他

    们逮捕的年轻人如何“发展受阻”,如何心智不成熟。很多人从

    未出过利物浦,更别提出国了。他们的世界就是居民区,他们的

    不懈努力就是在此谋求一席之地。那里看上去像是个与世隔绝的

    部落:他们极少谈论电视或网络等文化产物,总是在外敲竹杠、吸毒、坏笑,只关注自己。在某种程度上,他们似乎已经丧失与

    他人交际的能力,只会嘟嚷着不完整的俚语,对外人听不懂的笑

    话窃笑。

    看见我们的摄像机,他们拉下帽檐,竖起衣领,含糊不清地

    朝拦在中间的水沟说些什么。他们是帮派最后几个成员一去年

    警方开展涅墨西斯行动,将一大批迪格莫青年扫进了监狱。

    这些年轻人是被女人独自养大的。当我问他们父亲的事时,他们吐出几句骂人话。他们的父亲要么长期不在家,要么早已去

    085世;要么在监狱,要么在哪里寻开心。他们的男性偶像就是同伴,或稍大一点的年轻人,他们为这些人跑腿,或时刻警惕他们。有

    些人在识字前就辍学了。待在他们中间,我只感觉相当抑郁。

    情况似乎是,这些男人被剥夺了现代社会赋予他们的一切机

    会,如教育、成就、天赋、社会技能和爱,便诉诸获得尊严与地

    位最原始的手段:领土。或许对他们来说,文化的教化作用微乎

    其微,进化本能便占据上风,怂恿他们用暴力守卫族群领地。有

    位年轻人曾因在袜子里藏刀被捕,据他说,他是在临近居民区坦

    豪斯(Tanhouse )巡视,想保护自家房产和财产。我本能地觉察

    到他的犯罪意图。我怀疑他潜意识里想捍卫什么以显示英雄气

    概,于是想出这样半真半假的动机。

    在某些文化里,这种捍卫领土的需求更为深远。在罗马尼亚

    的偏远省份马拉穆列什(Maramures ),男人们还不时为巴掌大的

    土地相互残杀。那里的农场都很袖珍一一欧盟有九百万座农场,其中一半在罗马尼亚。我们也常听闻英国普通郊区邻里的争执,甚至还闹出过人命。

    在斯凯,年轻的男人们潜意识里都在为男子气概找事情做。

    他们守卫着自己被虫蛀得差不多的草地和一座矮墙,那是他们的

    基地,可以给他们提供良好的视野,监控“条子”或外区敌人是

    否出现。他们说自己是为了 “找刺激”,但除了能把生活活成反乌

    托邦电子游戏,从而获得些微小的乐趣,这种行为似乎相当乏味。

    我和这些年轻人说过话,他们有些在押。我问他们怎么落到

    086今天这处境,他们归罪于父母失职、教育资源差劲、就业机会不

    足、休闲设施缺失— —全都是常见的经典理由。他们也没说错。

    但当我问,为什么我交流过的所有罪犯都是男性时,他们似乎愣

    住了。毫无疑问,女性也和同一批父母长大,进入同一批学校,面临同等就业机会,不是吗?我的结论是,他们是男子气概这一

    主流社会势力的受害者。男子气概像只蜗牛,黏附在其他社会

    势力上,把年轻人逼进墙角,那里画满涂鸦、破破烂烂、垃圾遍

    地。年轻人坐在贫民区里汗流泱背、随地吐痰、无精打采。

    他们中有个人叫凯文,身穿蓝色阿迪达斯运动服,神情慌张。

    我注意到他往树丛里藏了什么,八成是大麻或小刀。他坚持说

    “没人能告诉小凯该做什么”,但这句话听上去空洞得可悲。这些

    年轻人看上去从来没做过任何决定,从来没有任何紧迫感,从来

    没有人鼓励他们发展其他的男性特质:自驱力、抱负、竞争意识。

    如果父母靠不住,孩子就会学着时刻尽力为自己争取。他们永远

    学不会延迟满足。生活涌到他们面前,而他们随波逐流,心怀怨

    恨,以行动发泄。我遇到他没多久后,凯文就因暴力袭击情节严

    重被判了数年有期徒刑。于是我开始想,这些男生步入犯罪深渊,真正的原因之一就是,犯罪对他们而言是最唾手可及的选项。

    我非常确定,这种封闭的小型文化之所以有吸引力,很大一

    部分原因在于它属于青少年,而不是父母或社会;这些青少年做

    着青少年做的事,和父母区别开。同时,它还是场刺激的游戏:

    犯罪让年轻人轻易体会到快感,而这些年轻人本身无法从努力工

    087作或长期目标里获得快感。年纪相仿的男生都在自行车越野赛上

    做后空翻或者组乐队,他们却在和警察玩猫捉老鼠、偷电动车。

    这场游戏能带来实打实的回报(尽管我始终震惊于罪犯为了那么

    一点钱,竟甘愿承担坐牢的风险)和后果。他们玩这场游戏,时

    常玩到玩死自己。

    有一次我们去了骇人的帮派凶杀现场,现场已被清理,但墙

    上仍留有血迹。还有一起事故,年轻的受害者面容和善,一年前

    曾死里逃生,这次却被坦豪斯的人设局,身中十几刀。我想和他

    谈两句,他却沉默以对。这究竟是迪格默版的“拒绝作证” \还

    是年轻人的不善言辞?

    迫害他们的似乎是原始的本能、不合时宜的情绪以及在这残

    酷环境中生存下去、充当保护者的渴望。若一个人生活贫困,心

    理失调,对了,还受到社会、文化中男子气概的干扰,他内心原

    始的一面就会开始显露。这些年轻人还在像原始人那样挤在篝火

    旁,或捍卫自己随机划分的领地,高度区分“我方”和“敌方”。

    近期让他们聚在一起的,似乎是贩毒活动。历经数代,犯罪已刻

    进他们骨子里,他们血液里流淌的男子气概悲剧性地毁灭了他

    们。他们早已习惯非法交易、威胁他人和打架斗殴,脑子里似乎

    没有别的选项;他们被过时的糟粕禁锢,只会用行为模仿最初级

    1拒绝作证(omerta):意大利南方(黑手党猖獗地区)当地人的行事准则,即本人无论有没有参

    与犯罪,绝不向官方或外人透露有关犯罪事件的任何信息。

    088的男子气概。他们只习得男子气概最基础的内容,对其延伸的文

    化修养、实用技能、精神气质和组织纪律则一窍不通。

    他们心怀基础荣誉观,但也只是说说而已。他们自称会照护

    好同伴,团结就是力量,但被问及是否探视过生病或入狱的伙伴

    时,这份“忠诚”就不攻自破了。照顾他人不属于男子气概游戏

    的一部分— —好吧,或许照顾他人是女孩的事。

    必须说明的是,这些年轻人只占少数。他们身边不乏体面的

    工人阶级。但几个这样的年轻人就足以祸害几千条生命。接触该

    群体时,我震惊于自己对他们的感受。我发现他们就是一群难搞

    的混混,叫人喜欢不起来。可考虑到我十六岁时差点成为他们的

    一员,或许我该更感同身受。但我想,我关注的是他们身上的男

    子气概,而这种男子气概并不让我喜欢。他们让我看到了过去的

    阴影。

    相信暴力会随时消失就太天真了。看看电视上的新闻,你会

    更加坚信暴力已深深扎根于人类社会。我意识到,自己之所以能

    有钱有闲地俯视男人和暴力,是因为有警方、武装部门这类合法

    的暴力机关在巡逻站岗。这些机关的高层人员(通常是白人,通

    常是中产阶级,永远是中年人)将类似斯凯青年的年轻人派出

    去,让他们为守卫公民、保卫边界、捍卫价值观而负伤、牺牲。

    每次我看见“热血男儿”为对抗某种落伍观念而冲锋陷阵,都会

    半开玩笑地说:“他们又去保卫我出言不逊的权利了。”

    我这一代人躲过了征兵,英国并没有陷入战争。人们讨论如

    089何处置社会闲散青年时,会给出类似征召的提议,无论是将他们

    征入军队,还是召入某支维和部队。很多人反对义务兵役制,某

    种程度上是因为,公众视线里的士兵总是一副创伤累累的英雄形

    象。很长一段时间里,战士受苦,为国家牺牲生命、致残失智的

    形象统治了媒体。但我觉得,大多数第二次世界大战时入伍的男

    人都对军旅生涯有正面评价,认为那段日子锻炼了能力,自己回

    归平民生活后依旧受用。绝大多数男人事后发现军队生涯相当有

    益。我和负伤老兵聊过天,他们很多人都为不能再做士兵而难过。

    我不是宣扬说,解决年轻男性犯罪问题的答案就是恢复兵役

    制,但对大多数年轻男人来说,为国效忠是最新型的正规成年

    礼。许多男人认为军旅生涯塑造了他们的人格:军旅生涯帮助他

    们远离混乱的童年,重新长大。“我现在是你妈妈了,小子。”军

    士长会对二等兵说。我们要找到适当的途径,去解决社会无处安

    放的男性能量。

    解决犯罪的另一传统方法是运动,这点尤其体现在拳击俱乐

    部里,年轻人认为拳击训练已经够男人了,便不再花时间外出抢

    劫。拳击能发泄他们的怒火,约束他们混乱的生活。我和好几位

    笼斗手'交流过,他们进军综合格斗(MMA)的理由都差不多如

    此。我想理智地提醒那些想解决青年犯罪问题的人弄明白一点:

    愤怒、失控和冒险的冲动不会自行消失。而这些情绪影响的不仅

    1笼斗手(cage fighter):综合格斗手需在铁丝网围成的笼子”中对决,因此也被称为笼斗手。

    090是底层居民区.我在看新闻时,发现全球诸多问题似乎都源于失

    控的男子气概。

    在世界范围内,男人与男人的竞赛里,传统男子气概都妥妥

    地成为对付老式男人的有力工具。老式男人好面子,经不起羞

    辱。否则美国中情局(CIA)不会无缘无故羞辱关塔那摩湾的囚

    犯,让他们经历肛交,模仿同性性行为,受女审问官奚落,甚至

    穿上尿布。

    我曾问一个男性心理治疗团体的成员,在他们眼中,女人可

    能不了解男人的哪一点。答案是男人超爱冒险。治疗团体里全是

    中产阶级中年男人,却都有涉及危险驾驶、吸毒、性交或施暴的

    故事可讲,还讲得津津有味。在全是男性的环境里,冒险是所有

    人的激情源泉。

    我记得自己也曾被暴力影像撩拨心弦。还在上学时,我们

    男生喜欢交流前一晚电视里看到的血腥故事。清晨,在公交车

    站,我们会笑着回忆《不列颠之战》'里飞行员护目镜溅满鲜血的

    画面,或历史剧里任何截肢砍头的情节以及截肢砍头后飞射的血

    流、触目惊心的伤口。但我不是受那些镜头吸引才差点加入军

    队,我选择军队是想活成男人的样子,外加想逃离家庭。

    在成长过程中,我看到的代表男子气概的卡通角色都是牛

    1《不列顺之战Battle of Britain),英国电影,上映于1969年,讲述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英军与

    德军对阵的一场惨烈空战。

    091仔、士兵、警察、强盗、摩登派I或摇滚青年,让我感觉打斗才

    能解决问题,男人就是要做好动粗的准备。童年时期,我忙着收

    集、陈列或检查幻想中的武器装备。我几乎踏进征兵处大门,将

    幻想引入残酷现实。如果参了军,最后我很可能会跑到北爱尔

    兰、福克兰群岛2或波斯尼亚3。谢天谢地,我没去,不过我依旧

    有满肚子躁动的男子气概无处发泄,直到快四十岁时接受心理治

    疗,我才得以摆脱它的控制。

    你们这些爱读书的中产阶级娘娘腔会觉得男性暴力只属于穷

    人、低学历的人或外国人这类“他者”。找位离婚律师问问吧。

    闲嘴阶级4可能会以为,只有贫民区穿背心的秃头文身男才会打

    老婆。他们觉得自己世代教养良好,懂得克制情绪,施暴只会被

    认为是有失体面。然而,我和一位离婚律师聊过,他告诉我,中

    产阶级家暴同样常见,不过中产阶级的家暴不怎么留伤,更多是

    操控、恐吓、欺凌或情感勒索,比如“我要告诉你家人,你是个

    多么糟糕的母亲疯子酒鬼婕子”。男人一旦在出轨中挣扎,陷入暴怒或沮丧情绪,样子都不会好看,无论他是否出身名校。

    正如阿曼达?普劳斯(Amanda Prowse )在《电讯报》发表的有

    关中产阶级家暴的文章所写:“在独立住宅里,没人能听见你的

    1摩登派(Mod ):英国20世纪60年代出现的文化群体,成员为穿着时髦的年轻人。

    2福克兰群岛(the Falklands):位于南美洲,又称马尔纳斯群岛。

    3波斯尼亚(Bosnia):欧洲国家。

    4闲虜阶级(chattering classes):英国记者奥伯龙?沃(Auberon Waugh)创造的单词,用以

    讽刺那些受教育程度高、政治生活活跃、爱评论时事的中产阶级。

    092尖叫。”

    当代西方男人不难发现,自己的躯体和天性已经派不上用

    场。社会在进步,重活都交给机械完成,打斗则多外包给专业人

    ±O男子气概的本质是渴望统治,这点似乎与现代社会格格不

    入。随着我们按预期缓慢向一个平等、包容的社会迈进,男人与

    生俱来的生理及心理特征越来越显得多余。

    在发达国家,理想男性形象几乎已无实际功效。男人们不过

    像一群哑剧演员,用肢体动作表演着男子气概。发达国家的男

    人早已无须外出狩猎或打仗,连繁重的体力劳动都很少需要做。

    一九九九年的电影《搏击俱乐部H Fight Club)便聚焦于这个主

    题。电影改编自恰克?帕拉尼克(Chuck Palahniuk )的小说,片

    中主人公遇到了魅力超群、充满男子气概的泰勒?德登,两人建

    立起深厚友谊,成立了一个俱乐部,供男人打架斗殴,释放受挫

    的男性冲动。俱乐部随后发展成一个反物质、反政府组织。最终

    观众却发现(剧透预警),泰勒是主人公分裂出来的人格。影片

    结局深深吸引了我,一部分原因是,我曾在童年时期将男子气概

    从自身分离,投射到泰迪熊艾伦?麻疹身上。虽然如前文所述,艾伦是位游击队战士,英勇抵抗入侵德军(即我的继父),但艾

    伦随后发展为宗教领袖的形象,反映了我稍微平和的一面。

    我每次谈到男子气概的概念、行为、感受和审美,都觉得它

    们有种陈旧感。人们观看《搏击俱乐部》或谈到男子气概话题时,经常流露出的情绪就是怀旧。女性主义一直朝前看:女人总有一

    093天能获得权利,女人的角色会逐渐变化扩展,女人正为更好更公

    平的未来努力,等等。女人似乎拥抱改变,不仅拥抱社会的改变,还拥抱自身的改变。为了担得起不断扩展的角色,女人要学会适

    应,学习新技能,变得更加自信。男人呢,却不断回顾幻想中的

    (男人的)黄金时代,因为那时候男人还是“男人”。他们的黄金

    时代是原始狩猎年代(惊险又刺激)、战争年代(惊险、刺激又无

    趣)和重工业时代(惊险又无趣),那时传统男人自带的火暴脾

    气、暴力倾向和肢体力量都能各司其职,男人能统治女人。

    对许多男人而言,先进的女性主义言论让他们有挫败感,好

    像在否认他们,羞辱他们。你没用了,我们不再需要会伐木打仗

    的狩猎者。过去常常认定女人更初级、原始、进化不足,容易

    “情绪激动”,行为“不够理性”。如今,从电视报道的有关恐怖

    主义、财政管理失策、腐败、犯罪和排斥异己的新闻来看,男人

    才是不文明的初级群体。男人才需要向前看,思考如何改变。

    这种向后看的立场,似乎控制了男子气概对话的方方面面。我

    们要小心对待怀旧情绪:人类喜欢在熟悉的事物中获得慰藉,但打

    破舒适圈能带来更多回报,绝不会让你后悔。尝试新事物不单指去

    跳伞或丛林跋涉,这一类的男性常规挑战早已过时。我说的新要新

    在行为上:对外界更开放、对自己更好一点,脱下伪装的面具。

    我之前说过,现代男人越来越把户外业余爱好当成男子气

    概。他们会在周末戴上安全帽,穿上潜水服,平日则将它安全地

    留在楼梯下的橱柜里,自己继续做一个合格的赚钱养家者、父亲

    094或爱人。如今大批人参加马拉松、铁人三项、国际障碍赛挑战、爬山或冲浪,不只代表他们想保持身材,更是说明他们想给自己

    的男子气概找点事做。男人眼中的运动是耐力、力量和高难度肢

    体技能的测试,是接触危险、主导全局的机会,是男子气概派上

    用场的绝好时机。我在《全是男人》里采访过许多男人,其中最

    能和自身男子气概和平共处的就是格斗手“怪胎”科林?弗莱彻

    (Colin uFreakshown Fletcher )o科林体型强壮,是位出色的职业综

    合格斗手,他以开放而幽默的姿态谈论自己的男子气概,让人感

    觉他毫不心虚。他打斗时的人设是恐怖秀小丑,身上滑稽的文身

    仿佛在嘲笑其他格斗手展现的常规男子气概。他就是行走的(挥

    拳的踢腿的绞杀的)活广告,告诉人们运动有益心理健康。

    运动绝对是我能想到最具男子气概的东西。

    我的继父热爱运动,于是青少年时期的我即使运动天赋不

    浅,也拒绝和他比拼体育。十六岁时,我赢下一场校级跑步比

    赛,他对我说:“你也是时候用身子,而不是脑子做点事了。”我

    再也没有参加过跑步比赛。

    又过了十六年,我才真正和自己的运动天赋达成和解。

    尚未和解的日子里,出于对运动的逆反心理,我开始练习滑

    板。滑板是酷炫的加州风情运动,还带有朋克的激进个性。滑板

    看上去无关耐力或速度,只与态度有关。我开始练滑板时是个

    “悲伤小子”,因为当时我住在乡村,要步行几英里才能去到最近

    的柏油碎石空地滑滑板。一九八三年,我在伦敦市中心落脚后,095才正式进入滑板圈。伦敦有一小撮玩家正在崛起,这些人聚集在

    早期对外开放的滑板胜地(总体非常简陋):坎特鲁斯花园公园、肯宁顿公园、南岸区,还有我的最爱:韦斯特威公路下的闵怀尔

    二号滑板公园我偶尔还会去到罗姆福区1 2的商业滑板公园罗姆

    (现在已经是著名景点了)。

    我们滑着宽大的硬轮鱼型板,穿着匡威板鞋和醒目的宽松冲

    浪短裤,当时后两者还远没有成为流行单品。我们从《思拉舍》

    (Thrasher)杂志读到西海岸滑板高手的故事,该杂志最初只是

    装订成册的几张相片影印件,在诺丁山野贸唱片公司下的滑板店

    销售。滑板爱好者们看上去咄咄逼人,都来自城市,当然了,都

    是男性。水平最高的滑板手不一定是玩转最难特技的那位,而往

    往是胆子最大、男子气概近乎高雅的那位。高手都很酷:他们会

    漫不经心地秀出水平,好像自己是出于礼貌才做了展示。腾空

    时摆出上镜姿势是必须的。破烂短裤、开胶板鞋和开裂滑板都会

    让人更有型。要想加入这场非正式比拼,就要在上板前喝下一罐

    啤酒。

    就这样,一九七七年后的十几年间,我以这种方式寻求刺

    激,直到身体再也撑不住,摔下水泥地。于是我开始转向山地自

    1 坎特■斯花园公园(Cantelowes)、肯宁顿公园(Kennington Park)、南岸区(the Southbank)、韦斯特威公路(Westway)下的闵怀尔二号滑板公园(Meanwhile2):皆为伦敦滑板爱好者们常聚

    集的场地。

    2罗姆福区(Romford):位于伦敦东北部,罗姆滑板公园(Rom)是其地标。

    096行车,比起滑板它似乎相对安全。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除了极

    限小轮车,其他自行车运动都被视作书呆子气,让人联想到一群

    北方老男人骑着难骑的公路自行车,靠在路标上吃三明治的画

    面。山地自行车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才真正流行起来,和别的自

    行车运动都不同:它娱乐性强、难度系数高,而且一般不容易摔

    伤屁股和手肘。小混混仍会借助这项运动碾过街边碎石,飞速穿

    越小巷,一边看短信一边甩开警察。

    我迅速被艾平森林里的骑手忽悠进这项运动,并在一九九二

    年参加了人生第一次跨国山地自行车竞赛。我清楚记得那赤裸裸

    的竞争让我兴奋不已。(我和同行艺术家之间的竞争要隐晦得多:

    拍卖会上谁的作品最好卖?有多少人去看他的展览?)超越第一

    个车手时,我几乎狂喜地大喊:“滚蛋吧,废物!”很快我还意识

    到,玩滑板并没有帮我保持身材。

    和公路竞速比起来,山地自行车竞赛相当公平。撇开意外情

    况不论,实力最强的五位选手通常就能获得前五名。这种竞赛

    里,选手车速较低,赛道为技术型,较为狭窄,因此不存在主车

    队有风向优势,或主车队紧追或拦截你的情况,所以比赛主要靠

    你自己,除了偶尔也要肘击对手,争夺赛道。我在三十二岁至

    四十四岁期间参加过比赛。有人声称和老山地自行车手比试,就

    像五十个选手互相礼让,说着“你先请吧”,但现实中的许多老

    车手竞争力强大。我在上坡段赶超对手时经常采取如下策略(而

    且如前文所提,直到今天我还改不掉这个习惯):骑慢几秒,调

    097整呼吸,然后全力冲刺,超越对方,微笑地和他打招呼。我记得

    自己尿过裤子,只因不想转身放弃起跑线前排的好位置。我记得

    自己减慢速度,调整呼吸,在狭窄路段落后对手,一等到开阔路

    段就冲刺,拉开距离。

    我很快对竞赛着了迷,并开始刻苦训练。有一年我甚至请了

    线上教练专门辅导我。我想搞清楚自己有多健康,能骑多快,事

    实证明还蛮快的。我甚至赢下了几个地区级竞赛。我每周训练四

    次,每次训练两到三小时,每天早晨起床前测量心率,并将结果

    绘制成表格。我会逼迫自己提升无氧阈值1 ,进行法特莱克训练2o

    大众普遍认为艺术家不应该擅长运动,而这种观念只让我更受运

    动吸引。运动和陶艺一样,都有点老土。自行车竞赛还让我看

    到另一种亚文化:清爽干练的男人们在起跑线互瞟,心里想着:

    “他体重多少?我起跑时该排在他前面吗?他会超过我吗? ”比赛

    结束后,所有人内啡肽激增:男人们汗流泱背,满身尘土,在身

    体激素的刺激下情绪高涨,互相交流感想,展示伤疤。没有人把

    我当成艺术家;我只是拿了第五名的那个家伙。

    只有人类才会运动。运动是文明版的战争,让人们合理释放

    野性。我不喜欢花样滑冰或跳水这类要靠裁判定胜负的运动。对

    艺术家来说,黑白分明定胜负的机会非常迷人。

    1无氧阈值(anaerobic threshold ):人体在运动时,乳酸浓度在血液中超过某临界值,由有氧代

    谢变为无氧代谢,此临界值被称作无氧阈值。无氧阈值越高的运动员,往往耐力越强。

    2法特莱克训练(Fartlek):慢跑和快跑结合的跑步训练方法,用以提高机体抗疲劳能力。

    098但是,运动届的胜负分明,可能会对男子气概造成负面影

    响。男孩喜欢的男性卡通角色都会做运动,胜负观强烈,你要怎

    么阻止他们跟随这种简单易懂的男性形象,转而接受更细致微妙

    的男子气概呢?我们怎么才能劝说他们不再死板地扮演男子气

    概,从而适应二十一世纪呢?

    运动是好事,但生活没那么单纯。在明信片上写下女性主义的

    目标不难,但男子气概的目标呢?男人喜欢明确界定的目标宣言,但如果问题就出在男人喜欢明确界定的目标宣言呢?男人真正需要

    的,或许是学会应对日常生活中不分输赢的大小挑战。男人或许该

    减少花在肱二头肌上的精力,转而关注自己的直觉。

    如果说主流男子气概需要革新,以适应性别角色更细致的世

    界,谁能比一群关心此议题的男人更适合劝说人们革新呢?男性

    性别运动最初发声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和第二波女性主义运

    动、黑人权力”运动(Black Power movement )及学生激进活动

    同时崛起,其最初目的是解放男人,探讨男孩和男人要怎样去适

    应一个性别平等的社会。该运动审视男性角色带来的限制,和女

    性主义者审视女性角色的方式很像。男性性别运动每次都伴随女

    性主义运动而生,但很快就会分裂为对立阵营:女性主义支持者

    和女性主义反对者。

    随着女性主义思想迅速被西方左派价值观吸收,男性性别运

    动的特征发生了改变。随着社会走向平等,那些思想陈腐、人

    际交往能力过时的男人开始愤愤不平。这种情绪催生出一种全

    099角色模型(口袋版)

    来收集全套吧!

    (左时针依次)

    单身父亲

    超能力:脾气超好,乐趣无穷,会用

    洗衣机

    时尚达人

    超能力:每款不重样,创造力超群,了解女性主义

    情绪男

    超能力:爱哭,拥抱很暖,可用于成

    立男性治疗团体

    女总裁

    超能力:无,终有一日泯然众人

    虚拟双性人

    超能力:性别流动,不怕羞,即使被

    误解也能泰然姓新的男性性别运动,该运动公开与女性主义叫板。沃伦?法瑞

    尔(Warren Farrell)是最早发声的人士之一,他在二十世纪八十

    年代写了一本书《男性力量之谜》(The Myth of Male Power )o他

    的理念是,男人是不被珍惜的性别,被送上前线战斗、派去营救

    他人或在艰苦环境工作。他的书被视作一剂苦口良药,被用来反

    对在性别议题讨论上占主导地位的女性主义。保罗-埃兰(Paul

    Elam)视法瑞尔为导师,他运营着最受欢迎的男性性别运动网站

    “为男人发声”。保罗对男子气概的思考似乎智慧而敏锐,该网站

    大部分内容也引人深思,相对中立,但我总感觉许多文章背后暗

    藏着难以察觉的委屈之情。在男人说教'、男人岔腿2和包皮环割术

    话题文章的旁边,是取名“现代女性主义的危险”的一组特写,其中一篇直指某位女性主义者,感觉是在为她制造仇恨。这个网

    站上有许多富有深度、视角独特的东西可看,有些还是女人写

    的。但我觉得,社会宣扬无用的理想化男子气概,男人对此满腔

    怒火,却很容易将矛头指向女人和女性主义者,而不是男性统治

    者。这个网站上的男人似乎觉得,女性主义攻击男性父权制,就

    是在攻击他们男性身份的核心。他们似乎把消灭性别歧视当成消

    灭自身。总体来说,我认为男人才是自己最大的敌人。男性性别

    运动本是一场真挚的呼唤,号召人们重新审视、重新想象男人在

    1男人说教(mansplain):指男性居高临下对女性说教的习惯。

    2男人岔腿(manspreading):指男性在公共场合就坐时岔开双腿,占据很大空间的行为。

    1 02现代社会的位置,现在却被一群年纪较轻、满腔怒火甚至毫不掩

    饰自己厌女症的男人绑架。

    这点或许最该怪罪互联网的本质。网络似乎能将抽象的怨气

    具化为偏执的谩骂盛宴。“在男人走自己的路”(MGTOW)这类

    网站读帖子时,我开始怀疑自己成了某些女性主义者阴谋的牺牲

    品,被仇男的左派媒体洗脑。然后我又想,等等,我从来不觉得

    愤愤不平,或许我是奇葩……

    MGTOW论坛上,很多人喜欢用《黑客帝国》里红蓝药片的

    比喻。影片中,男主角有两个选择:服下蓝色药片,回归虚构的

    现实;服下红色药片,看看现实真实的模样。部分在MGTOW ±

    发言的男人觉得自己对女性压迫越来越敏感,于是认为自己服下

    了红色药片。

    其中一位昵称为“沉默”的男人这样写道:

    服下红色药片后,有什么东西是你再也无法忍受的?

    我注意到自从服下红色药片,我对很多曾经享受的东

    西都无感了。

    我再也无法忍受的东西有:

    百分之九十九的动画片

    百分之九十九的现代电视剧

    所有影院上映或DVD销售的现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 详见PDF附件(35133KB,15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