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100md首页 > 医学版 > 医学资料 > 资料下载2021
编号:6805
金小安婚姻的勇气完整版.pdf
http://www.100md.com 2021年1月5日
第1页
第19页
第26页
第38页
第53页

    参见附件(10939KB,288页)。

     婆媳、出轨、育儿,这一道道沟坎将我们弄得遍体鳞伤。你还会想和我继续走下去吗?

    畅销书作家、婚姻长乐讲师、婚姻鼓励咨询师金小安的婚姻攻略手册。

    内容简介

    这是畅销书作家金小安讲述改善亲密关系、经营婚姻的励志读物。

    作者面对80、90后独生子女庞大的群体,深度剖析了现代婚姻更容易出现的问题,同时更注重本书的实操性,在书中介绍了许多了具体的经营婚姻的方式,简单易行,且能帮助夫妻双方各自检视反省自身的问题,找到问题的根源,也能更有效地解决婚姻中的问题,促进亲密关系。

    婚姻是一种承诺,一个需要信守的约定,它表明你和伴侣都相信彼此,觉得世界上没有人比对方更加重要。你们会抱怨、愤恨、推让和你死我活地争吵,但你们依然选择二人同行,共同努力成长。

    编辑推荐

    夫妻本是同林鸟

    “自我启发之父”阿德勒心理学理论 150个真实的咨询案例!

    深度剖析,我们觉得“不幸福”的幕后黑手!

    “没有什么是*差和*坏的,只要我们觉察、接纳、勇于改变。”

    鼓励咨询创始人、正面管教联合创始人 畅销书作家 琳·洛特 倾情推荐!

    三有成长联合创始人 张婷婷 共同推荐!

    婚姻的真相是什么?

    附:与婚姻长乐创始人、畅销书作家 简·尼尔森、张宏武 对话婚姻

    作者简介

    金小安

    时尚媒体人

    《时尚芭莎》《Madame Figaro》《Ginger》等国内多家时尚媒体特邀专栏作家

    10w+都市女性情感类公号“安小球儿”的主理人

    资深旅行家

    婚姻长乐讲师、婚姻鼓励咨询师

    职场赋能引导认证讲师

    NLP神经语言程序学执行师

    著有《别着急,反正一切来不及》《我们说好不走散》

    婚姻的勇气预览

    作品目录

    写在前面的话 001

    1.船已启航 001

    2.步入殿堂之前,我们讨论一下? 011

    3.接受我们的不同 021

    4.如被蜂蜇的婚姻 035

    5.撒娇是一把利器,态度比技巧更重要 047

    6.你应该这样做 055

    7.非黑即白,拔剑弩张,你死我活 063

    8.谁需要改变 075

    9.婚姻这场硬仗,需要具备抱持全场的能力 083

    10.从我会尝试到我去做 097

    11.我们是不是走到头了 103

    12.离婚需要理由吗? 113

    13.假如我们决定离婚 123

    14.情绪的毛球 129

    15.我们犯了一个错误 139

    16.婚姻的世界,是你看法中的模样 155

    17.是什么原因让你停滞不前? 163

    18.为关系赋能并优化自我 171

    19.找一个合适的时机好吗? 179

    20.如同左手摸右手般的床事 189

    21.妻子们,请切入主题 199

    22.听话,算是爱的表达吗? 209

    23.独立而共生 217

    24.诚实的情感表达 225

    25.告知预期 233

    26.挤时间去相爱 243

    27.失望从何而来? 251

    28.谁说很简单? 257

    29.从点滴开始,并快乐着 265

    30.营造积极正向的感觉 271

    31.创造双赢的婚姻 281

    致谢 288

    后记 291

    参考文献 293

    精彩原文

    我们是不是走到头了?

    不要怀疑婚姻。

    现实生活里的婚姻,也可以像电影作品中那般天荒地老、海枯石烂。任何一份感情都会褪色,也都会进入瓶颈期。

    生活中有很多事与愿违,随着时光的流逝,爱情耀眼的光圈开始变得污浊,柴米油盐这些琐事慢慢成为婚姻的主体。很多婚龄较长的夫妻表示,孩子作为家庭新成员,最好能在双方都做好心理准备的时候到来。当然,对于上天赐予的礼物,人们会感到欣喜,但是心理建设和经济准备,也是和谐婚姻持续的前提。

    经验表明,经济压力、社会压力和突如其来的不幸会使夫妻靠得更近。经济、工作压力或社会不认可这些因素,往往不是干扰婚姻最深层的缘由。最深层的,多数是两人共同合作的意愿不足。当我们将隐藏的冲突和夫妻之间的怨恨暴露出来,深入挖掘这些行为背后的目的及缘由时,就会看到原来是夫妻双方归属感不足,他们并不愿意同舟共济。

    鲁道夫·德雷克斯说:“只有人类才会因自己的缺点而受苦时反而去挑剔别人,于是,我们变得对别人的缺点感兴趣。”

    在冲突一次次发生,问题始终得不到解决时,我们逐渐把对方的需求抛诸脑后,不愿意再花时间和精力去理解、尊重别人。我们除了满腹怨言、恶言相向,在感情恶化以后,都抱着希望去结束这段婚姻。

    我的导师张婷婷在课堂中说过一句话,我一直印象很深。当她的婚姻触礁时,有个朋友曾经对她说:“如果你不会游泳,换个游泳池有什么用呢?”

    离婚确实是解决矛盾的一个方式,但需要承认的是,每个人都在制造冲突中起了一些作用。如果觉察不到最根源的问题同样出自自己,矛盾将始终得不到解决。

    不是有句话曾说,就算再坚牢、再幸福的婚姻,彼此都会有一万次想掐死对方的时刻。

    只有竭力地触底,才能反弹。

    当强烈的无力感压得人喘不过气时,几乎所有的人都会把放弃当作一个聪明甚至救命的抉择。双方在任何一种情感关系中感到气馁的同时,都会产生很强的失败感。在失败感中,你可能会一下子否定爱、不愿意去接纳、感到愤怒。甚至在没有矛盾冲突的阶段,也没有主动去交谈的兴趣和新鲜感,觉得对方不再能够触及自己的心灵深处。

    这时候,你心里也许会浮出一个声音,对你说着连你自己都不敢去面对的想法——到尽头了。

    这并不是一件坏事。

    《亲密关系》一书中指出,因为失败和无力感而想要放弃的这种感觉,是一个清楚的指标,表明内省过程已经开始。这同样也是鼓励咨询课程中,琳·洛特一直强调的——觉察。

    来看看这些是不是你曾体会过的感受:

    ● 感受

    难以捉摸的倦怠感

    无聊

    失去重心

    困惑

    迷茫

    焦虑

    感到自己不重要,没有价值

    觉得自己像个保姆

    被排斥或排斥对方

    过度忙碌,只要见不到或者双方忙碌就好

    冷漠

    ● 身体反应

    生理、心理的疲惫

    生病

    对某件没有价值的事情上瘾(手机、游戏、赌博、自慰等)

    性生活不协调(功能障碍、没有兴趣)

    ● 婚外恋或卷入复杂的男女关系

    想离婚

    轻生

    你是否觉得,目前的这段婚姻已经没有必要再继续下去了?你们不再爱对方,且你们在一起组建家庭,根本就是一个天大的错误。所以这时候最好的方法就是放弃,因为这段感情里已经没有任何希望。应该离开,去找个真正爱你的人。

    在婚姻中不可否认的是,绝大多数人都会有或者曾经有过诸如此类的想法。然后,生活中所经历的诸事并不是我们不快乐的原因,真正的缘由,是因为这些事情发生后我们的想法。

    许多女人对自己的未来没有多少信心,并确信自己处在一个毫无希望的困境里,结果是要么完全不努力去建设更好的婚姻,要么去寻求肤浅的、便宜的补偿。

    情感关系中,没有一道万能方程式可以解决所有的问题,任何一种相处模式都是独特的。

    在婚姻里,没有人是绝对的牺牲者。当一个人选择站在“受害者”和“牺牲一切为了家庭”的位置,会自然而然地感受到不公平和愤恨。为了摆脱这种模式和地位,他/她周而复始循环性地反抗,然后倍感心力交瘁。

    你有没有问过自己,在你信誓旦旦要结束的这段婚姻中,你想要的是什么?和谐的生活、被疼爱、孩子身体健康、永远相爱……这些都不是具体的目标。具体而清晰的目标,是你到底想要一个什么样的婚姻?

    ● 这个婚姻里,是否充满了正向的元素?你们彼此之间有没有尊重和鼓励,又会不会给彼此以内心的力量?

    ● 这个婚姻是不是自己的选择?

    ● 你想要的婚姻,是否具有整体平衡性的?意思是你的快乐与要求,并不是牺牲在任何人不快乐的基础上;反之亦然。

    ● 在这个婚姻里,你能主动做些什么?你又做了些什么?这些给你带来了怎样的改变,又给对方带来了什么影响?

    ● 你所做的,离你想要的婚姻状态,是更靠近了还是更疏远了?

    仔细回答这5个问题,再次审视这段你准备结束的婚姻。你要清楚,无论它是否继续下去,两个人在这段关系中都做出过贡献。

    记得小时候,我们读的王子与公主的童话故事尾声,总会有那么一句:“最后他们结了婚,过上了幸福生活。”仿若结婚就等于幸福生活。现实中并不是这样的,“他们结婚了”只是一个开始,是不是能“幸福地生活下去”,只有靠他们自己。

    同样,没有人有义务为你的快乐负责。如果你在这段婚姻中学不

    会相处和解决问题,那么下一段依然会存在同样的问题。

    如果你还是执意决定结束这段婚姻,在结束之前,你可否做3件令伴侣快乐的事情?你知道是哪3件事情可以让他/她快乐吗?

    金小安婚姻的勇气截图

    图书在版编目(CIP)数据

    婚姻的勇气金小安著.—北京:现代出版社,2020.6

    ISBN 978-7-5143-8435-2

    Ⅰ.①婚… Ⅱ.①金… Ⅲ.①婚姻-通俗读物 Ⅳ.①C913.13-

    49

    中国版本图书馆CIP数据核字(2020)第058420号

    婚姻的勇气

    著 者 金小安

    绘 图 谈朔

    责任编辑 赵海燕 王羽

    出版发行 现代出版社

    通信地址 北京市安定门外安华里504号邮政编码 100011

    电 话 010-64267325 64245264(传真)

    网 址 www.1980xd.com

    电子邮箱 xiandai@vip.sina.com

    印 刷 北京瑞禾彩色印刷有限公司

    开 本 890mm×1240mm 132

    印 张 10.25

    字 数 186千字

    版 次 2020年6月第1版 2020年6月第1次印刷

    书 号 ISBN 978-7-5143-8435-2

    版权所有,翻印必究;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推荐语

    我读了一两个篇章之后,竟然完全停不下来,很想知道故事发展

    成了什么样,作者又会如何解答。我绝对会立即购买这本书,而且不

    遗余力地推荐给我的客人和上过我课程的人们。

    这本书汇集了很多智慧和有趣的实际案例,人们在阅读过程中,自然会联想到自己和自己的生活。不枯燥,而且很有深度。

    期待你拥有更多的读者,我也很愿意帮你在我自己的课程中和网

    站宣传。

    这将是给读者的一个很好的礼物。

    琳·洛特(Lynn Lott)

    正面管教联合创始人和鼓励咨询创始人目 录

    推荐语

    序

    前言

    对话鼓励咨询创始人琳·洛特——逾越坎坷的密码是鼓励自己

    对话婚姻长乐创始人简·尼尔森和张宏武

    Chapter 1 船已启航

    Chapter 2 步入殿堂之前,我们讨论一下?

    Chapter 3 接受我们的不同

    Chapter 4 如被蜂蜇的婚姻

    Chapter 5 撒娇是一把利器,态度比技巧更重要

    Chapter 6 你应该这样做

    Chapter 7 非黑即白,剑拔弩张,你死我活

    Chapter 8 谁需要改变

    Chapter 9 婚姻这场硬仗,需要具备抱持全场的能力

    Chapter 10 从我会尝试到我去做

    Chapter 11 我们是不是走到头了?

    Chapter 12 离婚需要理由吗?

    Chapter 13 假如我们决定离婚

    Chapter 14 情绪的毛球

    Chapter 15 我们犯了一个错误

    Chapter 16 婚姻的世界,是你看法中的模样

    Chapter 17 是什么原因让你停滞不前?

    Chapter 18 为关系赋能并优化自我Chapter 19 找一个合适的时机好吗?

    Chapter 20 如同左手摸右手般的床事

    Chapter 21 妻子们,请切入主题

    Chapter 22 听话,算是爱的表达吗?

    Chapter 23 独立而共生

    Chapter 24 诚实的情感表达

    Chapter 25 告知预期

    Chapter 26 挤时间去相爱

    Chapter 27 失望从何而来?

    Chapter 28 谁说很简单?

    Chapter 29 从点滴开始,并快乐着

    Chapter 30 营造积极正向的感觉

    Chapter 31 创造双赢的婚姻

    致谢

    后记

    参考文献PREFACE

    序

    阿德勒说过,所有的问题,归根结底,都是关系的问题。

    我认为,在我们人生需要面临的各种关系中,婚姻关系是最难处

    理的。朋友关系,可深可浅;亲子关系或者我们与原生家庭的关系,因为有血缘在,打断骨头连着筋,当我们无处可逃时最终不得不去面

    对;唯有婚姻关系,它既可以让两个人亲密到像血缘关系那样骨肉相

    连,却又存在着太多的退路和选择。婚姻中的任何一点小问题最终都

    可能演变成婚姻破裂的导火线——婚姻关系就像一面镜子,让我们原

    形毕露,检视我们真正面对困难时解决问题的能力。我们借由婚姻这

    个特殊的媒介,遇见真实的自己——要么成为生活的逃兵,要么获得

    一次成长蜕变的机会。

    经营婚姻关系需要勇气,而写一本关于婚姻的书,更需要勇

    气。当我还在思考如何总结这些年在课堂上分享的、自己个人心灵成

    长的以及经营婚姻过程中的见解和收获时,小安已经带着勇气行动

    了。

    本书以阿德勒个体心理学为基石,整合了小安近几年在鼓励咨询

    师、婚姻鼓励咨询师、婚姻长乐、神经语言程序学(NLP)、正面管教

    等课程学习中积累的知识和案例,她涉猎的婚姻相关书籍后的理解和

    感悟,以及她作为婚姻专栏作家收集到的最新婚姻相关数据、读者反馈的热点问题和调查。小安以通俗易懂的语言、生动的案例、具体的

    实操,让读者不仅能够理解现代婚姻常见问题背后的本质是什么

    (What),为什么会有这种问题(Why),更重要的是她提供了具体的

    改善婚姻关系的方法(How),让读者可以根据本书的提示去反思、去

    行动,让婚姻关系的改善变成可能。

    当男权主义逐渐日落西山,现代人们对婚姻关系的诉求开始从原

    来的纵向关系(命令和服从)逐步往横向关系(平等和尊重)变化。

    在变化过程中,传统观念与现代观念之间的冲突,正在深刻地影响着

    新时代的婚姻。比如说,一个男人可能希望妻子像自己的母亲那样贤

    良淑德,却教育自己的女儿要独立自强——这个简单的例子折射出我

    们现代婚姻中的挑战是如此之多,除了有我们个人处理问题的能力,也有着深深的时代烙印。因此,在这个高速运转的年代,我们如果在

    婚姻中缺乏学习和成长意识,那婚姻就很容易变成沼泽,让人痛苦沉

    沦,更谈不上幸福。本书从人们开始步入婚姻殿堂的期待,到面对婚

    姻的一地鸡毛,再到婚姻中我们甚少愿意直面的出轨、性生活等问

    题,都一一进行阐述,并提出解决方法。在我看来,尊重、合作、共

    赢、行动,是本书向我们传递的婚姻幸福的秘诀。

    当然,今天婚姻已经不再是人们生活的必然选择了。记得我在美

    国学习的时候,有一次和几位同学闲聊,其中一位意大利朋友接到一

    个电话,于是和我们说:“抱歉,我孩子的妈妈打电话来了,我去接

    一下。”待他结束通话后,就有同学好奇地问道:“在意大利,你们

    习惯叫自己的太太——孩子妈妈?”意大利朋友回答道:“哦,不是

    的!她不是我太太,现在我们在意大利都不结婚了,因为离婚太麻

    烦。”不知道这样的情景是否也会发生在中国,而从相关部门公布的数据来看,离婚率节节攀升、结婚率年年走低已经成为现实。因此,我觉得这本书的内容不仅仅适合愿意经营婚姻关系的人,其实任何想

    要经营好一段亲密关系的朋友,都值得一读。而阅读这本书的方法,既可以是跟随本书的章节细嚼慢咽,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挑选一些

    章节重点学习。

    当我们步入婚姻殿堂的时候,我相信没有人是以离婚为目标的,每一对新人都满怀着对对方最深的爱,期待与对方白头到老——只是

    有时候,我们走着走着,就迷失了,新婚时的山盟海誓变成了生活的

    讽刺,刺痛着在婚姻中迷失的人。

    小安在书中引用了我课堂中分享过的一句话,在此也作为结尾语

    与大家分享——如果不会游泳,换了游泳池还是不会游泳。重要的不

    是我们和谁在一起,重要的是我们是否具备让婚姻幸福的能力。经营

    婚姻就像游泳一样,是一项需要练习的技能。但愿有更多人可以通过

    阅读、学习本书的内容,锻炼“经营婚姻”这个技能,让更多的婚姻

    关系迈向幸福。

    张婷婷

    2019年7月,深圳PREFACE

    前言

    上完正面管教(Positive Discipline)两位创始人的婚姻课程,我笃定地告诉自己:要把这些课程的所得所悟记录下来,慢慢内化并

    分享出来。学习心得之所以宝贵,不仅来自点睛理论和体验式课堂的

    实操感,更多的是小火慢炖——我们在生活里开始觉察和真正地改

    变。

    这半年我翻阅了不少情感类书籍,说实话,很多题目响亮却内容

    空洞。译文版的,有些会浪费至少18的时间在翻译造成的歧义上,或

    许因为年代久远,抑或许因为文化差异。毒鸡汤呢,又过于励志,有

    些话很戳心,却不能带动我们从根源上面对与解决问题。教材类的,实用有效,但若作为“预科”类的书来阅读,仿佛无法得到“体验

    感”,不太能置身其中,也非长久之计。

    最完美的流程,一定是读有感染力、实操性强的书籍,带着生活

    中的实例,保持疑问,走进实战课堂。没有什么比亲身感受和自发性

    的觉悟更能让人进步的了。

    有次十几岁的小侄女突然问我:“请问情感专栏作家,在婚姻失

    败率很高的当下,我们为什么要结婚呢?”让我目瞪口呆的并不是问题本身,而是这个如此尖锐的问题已经

    在影响着我们的下一代,从一个十几岁的孩子口中吐露出来。当然,我支持带着觉醒的疑问。

    婚姻是人生某阶段的认可,它表明你们彼此都认定对方是那个

    Mr.Mrs. Right,彼此在今后的生活中将扮演举足轻重的角色。婚姻

    是一种承诺,一个需要信守的约定,它表明你和伴侣都相信彼此,觉

    得世界上没有人比对方更加重要。你们会抱怨、愤恨和你死我活地争

    吵,但你们依然选择二人同行,共同努力成长。新时代的婚姻,一定

    是发自内心、自由而快乐的情感选择,绝非一项被迫履行的义务、搪

    塞长辈的伎俩或达成目的的方式。

    记得我刚成为婚姻长乐讲师的时候,朋友们调侃般地问道:“什

    么是婚姻常乐呀?学了就能乐了?”我一个问题就怼回去了:“那你

    先回答我,婚姻又是什么?”

    我收到的答案,敷衍又无味,负面为多:“就两个人待一起

    呗。”“相濡以沫就是两个人在一起,被彼此的吐沫淹死。”“爱情

    的坟墓,不,火葬场。”……是,婚姻里的两个人,必定要经历长时

    间的相处磨合,跨过无数考验,生活在一起,也许感情与日俱增,又

    或许逐渐淡漠,甚至分道扬镳,但这并不是婚姻呈现给我们的唯一模

    样。

    在婚姻中,我们都得学会克服重重困难——挑剔、自私、抱怨、诉求无限、叫板、殷勤、旁若无人、猜忌、怀疑、不耐烦等。在结婚之前,有多少人会主动参加经营婚姻的课程或者工作坊,又有多少人认真读过婚姻中亲密关系类的书籍?我们舍得在婚纱照、购置新房、酒席上花大量的金钱,让婚姻“看起来漂亮”,却甚少花

    时间去了解婚姻的真相。这也就是若干问题会在日后被无限放大的原

    因,因为准备不足,接受不了其中的不堪,所以轻言放弃。

    心理学教父阿尔弗雷德·阿德勒(Alfred Adler)在《个体心理

    学》一书中指出,亲密关系,是人生很重要的三大生活任务中的一大

    项。

    别以为“别人家的老婆”和“别人家的老公”在生活里就不会遇

    到坎坷和羁绊。作为人类,共性都是一样的,我们都有急躁的情绪、言多语失的行为和无法抑制的牢骚。

    在成为婚姻鼓励咨询师之后,我经常收到这样的信息:“能问你

    一个关于婚姻的问题吗?”我当然会回答:“能。”但同时我也预

    见,一个问题之后是另外一个问题,是婚姻里像泉涌一般冒出来的无

    穷无尽也无解的问题。

    作为独生子女,我非常惭愧地说,若罗列我们这一代的婚姻中激

    化的矛盾和问题,比任何一代都多。我们独立自主,我们任性过度,我们赶上社会发展飞驰的年月;我们心存美好,我们不愿委曲求全;

    我们也最不愿意主动去解决问题。阿德勒说:“通过一个人处理爱和性问题的方式,可以了解他的

    性格。”

    在这本书里,我会告诉你们我所理解的婚姻,分享我收到的个案

    和课堂中学到的知识与方法。没有鸡汤也没有空洞的建议,它更像一

    个工具箱,并没有一劳永逸的法宝。每个个体都是那么独一无二,更

    何况配对组合。面对社会压力、经济危机、隔代关系、成长环境、教

    育背景……需要我们在不同的状态,使用不同的方法。

    这不是一个简单的流程。婚姻,是海誓山盟之后的烟火。我们不

    是神仙,不可能不食人间烟火,可怎么食?食多少?又如何不闹得鸡

    飞狗跳,后院起火?

    我的导师琳·洛特(Lynn Lott)说:“不是你遭遇了什么,而是

    你决定什么塑造了你的人生。你对于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事情没有太多

    的掌控权,但是你永远都可以控制让这些事情如何影响你。”

    在婚姻的道路上,我们太需要梳理思路,跳出框架去思考,还有

    果决的行动力和接纳自己及对方的能力。

    在此,要特别感谢我的几位启蒙老师:简·尼尔森(Jane

    Nelsen)、琳·洛特(Lynn Lott)、张宏武(Susie Zhang)、张婷

    婷(Angela Zhang)、贝蒂卢·贝特纳(Betty Lou Bettner)、罗莉

    ·昂德维泽(Lori Onderw yzer)。如果不是曾经在她们的课堂上深

    受谆谆教诲和震撼,我不会有灵感和勇气完成这本书。“惊鸿一瞥,南柯一梦,山重水复,怦然心动”的婚姻是存在

    的,任何时候都不要轻言放弃。

    婚姻的路很长,这是我们这辈子最努力的一次成长。

    金小安Dialogue

    对话鼓励咨询创始人琳·洛特

    ——逾越坎坷的密码是鼓励自己

    时隔半年,再次跟进琳·洛特的采访,我其实怀着些许忐忑:不

    确定她是否还记得我,不知道她是否愿意接受采访,又或者自己回不

    到课堂上的那个兴奋状态,无法在有效的时间聊出实质性的问题。

    果不其然,和琳在微信对接上出了一系列的技术问题,她在佛罗

    里达,我在日本,我们靠着电子邮件,足足联系了20次。琳的视频打

    进来的那一刻,恰恰是我焦虑得想放弃的时候。屏幕里她很开心地对

    着我笑,说:“谢谢你没有放弃,谢谢你的坚持!”

    琳是一个十分温暖的人,她的温暖并不来自某一句甜言蜜语。而

    是恰如其分——在特别合适的时机,特别需要的状态下,给你最到位

    的拥抱。

    金小安:我经常听到人们说,婚姻里的相濡以沫,就是淹死在

    彼此的唾沫里。大家抱怨着婚姻里不再有爱,彼此嫌弃却又不能离

    开。离婚一次次被提上日程,又始终裹足不前。在感受不到爱、忍

    不住抱怨和指责的生活里,两个人过得都很痛苦。你怎么看这个问

    题呢?琳·洛特:我刚好是认为离婚有时候是最佳方案的人,当然,这

    跟我的个人经历有关。在许多年前,我完全不敢想象离婚这件事,觉

    得这特别可怕、不能接受。然而有那么一天,我有个朋友对我说:

    “琳,你现在太痛苦了。你为什么不选择离婚呢?”我回答说:“我

    们家人是不会选择离婚的。”然后我的朋友反问道:“难道你的父母

    没有离婚吗?你弟弟不也离婚了吗?你的两个姐妹没离婚吗?”我被

    她问得哑口无言,一直在回答“呃,是哦”。她的问题让我看到了自

    己愚蠢的逻辑,在被吓到、被警醒的同时,突然觉得如释重负——我

    是可以离婚的。事实证明,这确实是一个很好的决策,不单单是对我

    个人,对我的前夫也是。他后来又再婚了,找到的伴侣比我更适合

    他。对我的两个孩子来说,那时候他们才是活得最痛苦、最艰难的。

    在我们做出决定之后,他们都接受且适应了。

    金小安:十分真诚又令人深思的回答。其实离婚并不是世界末

    日,但依然有很多人在纠结、痛苦,他们为了孩子、金钱、父母等

    而维持着名存实亡的婚姻。对于迈出这一步,人们内心满是恐惧和

    迷茫,不知道如何是好。很多母亲担心单亲家庭带给孩子的消极影

    响,或者自己无法负担离婚之后不堪想象的生活,所以甘愿得过且

    过。你怎么看?有什么好的建议吗?

    琳·洛特:我对这个话题很有兴趣,想多说几句。我工作有一个

    很大的重心,尤其是在中国,其实是帮助更多的女性找到工作——有

    稳定经济来源的工作。因为我和很多女性聊过,她们深陷在婚姻的井里——男人掌握了绝对经济权,她们连基本的家用都不够。这是我最

    不愿意见到的。目前在中国,有很多和我有工作关系的女性,她们找

    到了自己热爱的事业,还可以赚不少钱,她们教鼓励咨询的课程,帮

    助别人,同时自己也过上了更积极向上的生活。我真的很为她们自

    豪,看到这些独立自主又自强的女人们也很开心。

    金小安:我记得你在课堂上曾说:“当人们非常有安全感的时

    候,才会主动去改变。”生活中,我们总忍不住先去指责对方:

    “拿走你的脏袜子!”“你就不能早点儿回家?”……有没有什么

    方法,我们能主动地先去改变自己,同时不会有不安的感受?

    琳·洛特:说到改变,那就不能不提一下鼓励咨询课程里的3A

    了。我认为,这是最好的改变之路。第一个A,是Awareness(觉

    察)。你需要知道问题在哪里,是什么。比如,“在婚姻里面我感到

    很痛苦”,即便你对自己说,“我知道我绝对不会离婚的,但是我真

    的希望能离婚”,这些都叫作觉察。第二个A,是Acceptance(接

    受)。很多时候,人们会曲解“接受”——“离婚没事啊,离就离

    吧”,这不是接受。接受更多的是接纳,“我是这样想的,我是这样

    感觉的……”“即便我并不打算改变自己的想法,但是我所想的

    是……”“我所想的带给我的感受是……”接受,其实对于绝大多数

    人来说,是最难的一个阶段。去接纳那个自己喜欢的部分很容易,去

    接纳自己不喜欢的、恐惧的部分却很难。第三个A,是Baby Step

    Action(小步前进的行动)。我们总是把“改变”看得特别大,好像

    要跨越一个很大的鸿沟一样。不是的,真正的改变,就是从一点一滴

    开始的,这就够了。金小安:是啊,从一点一滴开始,积少成多就会有很大的改

    变。不知道你是否记得,在我们的婚姻鼓励咨询课程里,我认真地

    数了数,有60%以上的女人都说看到了自己目前婚姻中的问题,也

    愿意去改变。可是,“一个巴掌拍不响”,两个人的关系,明明是

    需要双方共同努力的。那如果只有一个人前行,另外一个人停留在

    原地怎么办?一个人的力量就足够吗?

    琳·洛特:当然!其实你需要的推动,就是一个人而已。这就是

    我为什么长年以来,在鼓励咨询中一直非常建议大家去寻找内心的小

    孩。在正面管教中,人们都想做好的家长,在学习正面管教的过程

    中,他们也感受到了自己比之前做得好很多。但是很多人,对自己内

    心的小孩而言,却不是好的父母。鼓励咨询想带给大家一个特别的理

    念,就是去找到那个你内心的小孩,然后运用在正面管教中学到的方

    式方法,去和自己内心的小孩有爱地共融。

    短短的20多分钟时间,我和琳跨越大洲的对话,像采访又像聊

    天,像授课又像人生指路。无论是婚姻还是日常生活,就像琳说的,任何一个时候,都不是谷底。

    没有什么是最差和最坏的,只要我们觉察、接纳、勇于改变。Dialogue

    对话婚姻长乐创始人简·尼尔森

    和张宏武

    大多数人在步入婚姻之前,对婚姻关系都是未知的。步入婚姻之

    后,我们在想,如果婚姻能像开会那样有一个标准流程去参照,也许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会少走很多弯路。然而在经历诸多坑坑洼洼之后

    我们会想,如果当年不曾无法控制地伤害对方或有意识地审视自己,也许结果会不同。

    2018的5月中旬,在古都西安,终于盼到了和正面管教创始人简·

    尼尔森博士近距离接触的机会,我参加了婚姻长乐工作坊和讲师班,在提升自己的同时深度了解了课程精髓。

    婚姻长乐课程的英译为“Keeping the joy in relationship”,更广义地说,是“如何在情感关系中保持快乐”。要知道,快乐是情

    感生活中多么珍贵的东西。

    特别幸运地邀请到正面管教的创始人简·尼尔森和我国慧育家创

    始人张宏武——我专访中第一次邀约两位重量级的女嘉宾,来一起聊

    聊婚姻情感关系及婚姻长乐课程。金小安:现今日新月异、发展急速的社会中,婚姻似乎变成了

    一个目的性的话题,人们会为了生活居所、生儿育女、给社会一个

    交代而结婚,你怎么看这个问题呢?

    张宏武:个体心理学奠基人阿尔弗雷德·阿德勒说过,人生在

    世,每个人都需要面对三大课题而结婚。由相知相爱到走进婚姻的殿

    堂,这不仅仅是人类繁衍生息的需求,更是两个个体灵魂深处联结的

    渴望。如果仅仅把它看作生理层面、生存需求,或者社会压力下的一

    项任务,婚姻将变得欲望驱动、急功近利、压力山大,我们将失去人

    生中重要的美好体验。我理解目的性的婚姻,因为一些基本需求可能

    需要通过婚姻得到满足。同时,我认为婚姻须建立在爱情的基础之

    上,又超越爱情。当年,他她可能是,也可能不是你的白马王子梦

    中公主。然而,随着岁月的流逝,随着两人并肩走过坎坷艰难,相扶

    相拥由少年到白头,你渐渐发现,他她是看过你最丑、最窘、最脆弱

    的那一面仍然欣赏你、接纳你的人,且不离不弃;他她还是孩儿他

    爸孩儿他妈,是在一地鸡毛的生活琐碎中仍然力挺你、心疼你的人;

    他她懂你,是你的灵魂伴侣(Soulmate)。

    金小安:有人说,当两性生活或者婚姻中出现问题的时候,应

    该尽最大努力去想办法解决而不是放弃,现在很多人在“为了孩

    子”而维持着婚姻,却没有尝试修复关系。这样会不会对双方都伤

    害更大呢?简·尼尔森:其实孩子是完全能感受和体会到父母关系出现问题

    的,这对孩子来说非常痛苦。父母之间的争执和冷言冷语,会给孩子

    带来一个非常不好的范本行为,对他日后的影响不可想象。所以应尽

    最大可能地去修复夫妻关系。

    张宏武:在婚姻中,当爱情不再新鲜,出现裂痕的时候,不尽最

    大努力去想办法解决,选择任由破裂的关系继续,维持表面上的婚

    姻,这样的不作为是一种逃避:缺乏足够的内心力量为自己而活,缺

    乏追求幸福的勇气。不论选择修复,还是选择分手,都需要勇气。至

    于伤害,当问题出现时已经在承受着情感的伤害了,逃避是用钝刀子

    割肉,伤害仍在继续,甚至蔓延到孩子和家人身上。

    金小安:设计婚姻长乐课程的目的是什么?

    简·尼尔森:我们在教授正面管教的家长课程时,运用的基础原

    则是:给予尊严和尊重,和善与坚定并行,掌握良好的沟通方式。我

    们有为家长设计的工具卡,我们发现同样的原则和卡片,完全可以更

    好地运用在婚姻关系中。有些父母在上了长乐工作坊的正面管教课程

    之后,找到了如何以尊重的方式和孩子相处,却不能对自己的伴侣给

    予同样的关注和尊重。婚姻长乐工作坊就是专门为夫妻设计的,尤其

    是当他们共同参加以后,除了找到快乐婚姻的相处模式,更可以在教

    育孩子方面达成一致。金小安:请用一句话概括长乐婚姻的相处模式,它有特定的目

    标人群吗?为什么建议推荐给夫妻们?

    简·尼尔森:我的想法是,当婚姻关系中有爱与尊重时,每个人

    都更加快乐。任何一个想改善情感关系的人,都可以来参加这个工作

    坊。前段时间我们还在讨论,如果情侣在婚前一起来参加这个工作坊

    会更有意义。这样情侣们会学到一些在婚姻生活中特有的沟通技能、换位思考的表达方式等。而不是蜜月期过了以后,开始争吵和抓狂,互相埋怨对方。他们会学习怎么去挖掘和看到彼此最积极的一面,学

    会感谢和欣赏。日后有了孩子,也会更好地站在一致的起点上。

    张宏武:相爱容易相处难,婚姻需要经营,才能让爱情历久弥

    新。我们希望这个课程能帮助任何准备在亲密关系中做出改变的人。

    注意,这里是“婚姻教育”,而不是“婚姻咨询”,不必等婚姻出现

    危机时再来。

    金小安:特别有感触的是课堂中导师说的一句话,“要尝试改

    变对方,先努力改善自己”,我理解这是婚姻长乐课程的精髓之

    一。我们总是忍不住将错误转嫁到对方的身上,而很少真正意识到

    自己的不足。改变自己犹如搭建楼宇的奠基石一般,起到了至关重

    要的作用,两位对此有什么来自自身的经验、体会或者看法吗?简·尼尔森:完全如你所说的那样。

    张宏武:我们在婚姻中常犯的一个错误,是让配偶为自己的幸福

    负责。常听到有人抱怨,就是因为他她,我的婚姻不幸福。其实,幸

    福是自己的事,自己成长,而不是尝试改变对方。

    金小安:很多夫妻会提出婚姻不幸福,其实是两个人的问题,如果单方参与婚姻长乐课程愿意提升自我,伴侣却拒绝配合和接

    受,我们如何给出更好的建议呢?

    简·尼尔森:别小看单方面的力量,一个人,也能在婚姻关系中

    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当你尝试着不去争吵,停止埋怨,把对方的优

    点不断地扩大,尝试着做一个最完美的伴侣,这时候你也会看到一个

    不一样的对方。

    张宏武:当我们自己做出改变时,除非关系真的到了尽头,我们

    看到的是对方或多或少、或迟或早会给出回应。如果你们仍然珍惜彼

    此,继续尝试去努力吧。再次强调,努力的方向不是改变对方,而是

    改变自己。

    结束语:有句老话叫作“一个巴掌拍不响”,课堂中我们有个同

    学提到“人心隔肚皮,何况两个人还隔了两层肚皮”。很多时候,我

    们容易沉浸在自己勾勒出的情感丰盈的世界,不由自主地浸泡在这样

    或那样的情绪里面。心理学家阿德勒曾说过:“你的想法本身没有意义,除了你赋予它的意义。”还有的时候,我们明明没有努力过,就

    操之过急地去责备评判。责备和埋怨这个东西,真的比冷水还冷,什

    么样的熊熊烈火,也能被瞬间浇灭。

    所以在大家都在晒红包、撒狗粮的那天,我在朋友圈写下这次婚

    姻长乐课程最深的体会:“只有自己不断修正,才有资格期待和值得

    拥有那么好的对方。”

    再次感谢简·尼尔森博士和张宏武老师这次的倾心回答,愿我们

    在婚姻生活中探索美好的自己,学会以尊敬和崇拜的心情,珍视缘分

    带给我们的另一半。Chapter 1 船已启航

    当我们被宣布结为夫妻时,不得不承认,那种爆棚的幸福感的确

    此生难忘。这是人生的一个崭新旅程,我们离开父母,也许即将为人

    父母。

    很多年前,有部电影叫《二十七套礼服》(27 Dresses)。讲的

    是一个酷爱当伴娘的姑娘,几经周折终于找到真爱的故事。在她的世

    界里,参加婚礼是一件让人有勇气去“相信”的仪式:新郎新娘的眼

    神交织,直击人心的婚礼誓言,其乐融融的祝福气氛……她说婚礼能

    让人感受到最美好的人生,所以她从花童做到伴娘。尤其是新娘走向

    新郎的时候,那脸上特有的表情,给人以去爱的勇气。

    没错,他她也许相貌平平,并不是多金,看不出有什么过人的才

    气,可就是和他她在一起,你会哭会笑,愿意敞开心扉,一切事物都

    想和他她分享。你俩难免吵闹,总会争执,可临睡的时候还是愿意紧

    紧相拥,睡醒的时候还是忍不住亲吻对方的额头,你愿意对方看到最

    真实的自己。见不到的时候会刻骨地想念,在一起时能感受到输送到

    心尖的开怀。

    是的,这就是我们期待中婚姻生活的样子。大风大浪也好,春华

    秋实也罢,余生只愿拥有彼此。有段时间,网络上流行一句话:“曾经以为你是避风港,谁知道

    你就是风雨。”这句话让许多人产生了强烈的共鸣——没错,婚姻就

    是一场腥风血雨。很多人都说,婚姻让人苦不堪言。我们曾经眼中的

    明珠,走到一半才发现是块磨刀石,把每个人都磨成了一把利剑,戳

    人伤己。婚姻,难道真的应了张爱玲所说的,在身边的是朱砂痣,没

    能得到的才是窗前的一抹皎洁月光?

    婚姻是不是避风港?不是,真的不是。婚姻的目的绝对不是让你

    逃避人生任何一个阶段或者难题,婚姻本身就是一个挑战性的难题。

    作为已经走向社会的成熟的高级动物,我们必须知道在面对生活

    问题时,只有勇敢和自信才是一切问题的出路。但这并不代表我们不

    会犯错,不能怀疑自己,而是要具有坚定的态度,及时环顾脚下的

    路,且行且更正。

    我曾不止一次收到过类似的问题:“领证的日子即将到来,突然

    很害怕、很胆怯,觉得这不一定是个正确的决定。也不太确定自己是

    否真的愿意改变现在的状态,怎么办?”

    什么才是正确的,又是什么让你认为它会不正确?晚一点领证,并不会耽误你一生的幸福,如果这个对象真的是你此生的伴侣。

    ● 你和他她在一起的时候,对方是不是很友善,有同情心?

    他她的品行是不是正直?● 他她是不是和你有共同的目标,也同时确定你们即将建立的

    终身关系,是否能让你们一同学习、一同成长?

    ● 他她有没有自己的行事风格、生活方式、兴趣爱好?

    ● 你们的大部分价值观和世界观有交集吗?

    ● 你们有没有一些共同的兴趣爱好,可以用来一起打发休闲时

    光?

    ● 他她是否想成为你最好的朋友兼灵魂伴侣?

    ● 他她会和你谈论感情吗?他她对自己的情感世界有无认

    知?

    ● 他她能处理好矛盾心理和抑郁情绪吗?能不能宽容地对待你

    的、他她自己的和别人的失败和缺点?

    ● 在他她给你的物质生活带来新鲜感的同时,能不能也给你的

    精神生活带来新能量,从而让你们的二人世界更精彩?

    ● 他她能否激发出你最好的一面?

    很多船只在启航之前都会鸣笛,如同现在流行的“官宣”一般。

    结婚之后,为人夫为人父,为人妻为人母。和一个没有任何血缘关系

    的个体,结合成最亲密的人,未来的路,与依偎在父母身边的日子截

    然不同,和单身独立的生活模式也大相径庭。我们的选择,成就了一双筷子:无法单行,无须绑定,却要并

    行。筷子被赋予的意义——同行与合作。

    在不婚、同居、离婚之外,你选择了婚姻。在未来的日子里,你

    会感觉到这个决定犹如闪电般在生活灰暗时照亮全局,并且能清晰地

    感受到背后的支持力量。这份力量就是你的伴侣、你的家人和你对他

    们的爱与坚定。

    鲁道夫·德雷克斯(Rudolf Dreikurs)曾说,“对于具有高度社

    会兴趣的个体来说,奉献自己和接受对方的渴望结合在一起,对对方

    有持续的、排他的兴趣,以及渴望两个人在一起的欲望”,才算是

    “爱的感觉”。

    当然,我们同样深知,在婚姻中维持这份“爱的感觉”,实在不

    易。

    所以在启程之前,我们先看看船上的储备和要准备的行囊吧!

    阿德勒多次提出,我们寻找归属感和价值感的最重要途径,是建

    立连接。那么,你准备好和你的另一半建立通往彼此世界的重要途径

    了吗?心理学家贝蒂·卢曾将阿德勒的核心理论,总结归纳为4C的关系

    原则:

    用“关键的4C”阐述阿德勒核心理论这关键的4C,是否存在于你的婚姻中?

    我们来看这样一个故事:

    曾有个男孩在婚前找我做咨询,说未婚妻是父母喜欢的类型,漂

    亮懂事,很听话。只不过毕业后一直没工作,零散地做过一些杂工,但是后来都放弃了。她和之前的同学也陆陆续续断了联系,没有朋

    友。男孩说:“既然她喜欢在家,那就待在家里好了,她还是会成为

    一个好妈妈,然后相夫教子对吗?”

    他其实已经开始有些许顾虑,可又急于去找一个可以说服自己的

    理由。

    在他的叙述中,我捕捉到了两个很关键的词:没有朋友、没有工

    作。熟悉心理学教父阿德勒的理论的人一定都知道,个体心理学将生

    命问题划分为三个部分:与他人的关系问题伙伴关系;与工作相关的

    问题从事有用的职业造福于他人;与爱情相关的问题彼此幸福感相

    当且乐意精诚合作。在这个例子中,这位男孩的未婚妻缺失与其他同伴之间的桥梁和

    联结,更无从谈及社会情感。所以,在未来的个人发展或者情感道路

    上,也必将受到一定的限制和约束。

    要知道,人的性格与生活方式基本在4—5岁时已形成定式。人们

    对生活意义的勾勒、对于目标的追寻、行事风格乃至情感倾向都是定

    型的。

    这个女孩,很有可能很胆小——她逃避那些自己无法解决的问

    题,生活态度以及处事方法都暴露出她的胆怯。

    这个女孩也许是个被宠坏了的孩子——她并不知道价值感是需要

    自己赢得和付出的,她觉得一切都需要别人给予。

    在婚姻生活中,“回避”是最没用也是最愚蠢的方式。一些问题

    都会在最不适当的时候暴露出来。

    所以我问男孩:

    “你愿意给她启迪,让她从‘需要别人为我做一切’的习惯中被

    唤醒吗?”

    “你愿意教导她不去给自己设限,平息她面对自身处境和面对社

    会问题的恐惧吗?”

    “你愿意给她勇气,向她指明她依然具备合作的能力吗?”很多时候,对方寻找的并不是一个答案,他们心中早已有诸多备

    选答案。人们需要的是一个方向和能够朝那个方向去努力的意愿。

    她能否激发出你最好的一面Chapter 2 步入殿堂之前,我们

    讨论一下?

    中国有句老话:“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在我们的文化中,“把丑话说在前面”似乎是一件非常难以启齿的事情。但如果匆匆忙

    忙地卷入一场婚姻而并不知其然,日后我们会面临更多的难以启齿。

    步入婚姻后,只要我们爱着对方,也被对方深爱,这份感情中就

    一定会经历崎岖的波折和灰暗的地段。我们会因为鸡毛蒜皮的小事,变得狂躁易怒、戒备自卫、批评挑剔、怨声载道、要求苛刻、麻木不

    仁、怒不可遏……也会在大的原则上互相较劲,争执得互不相让。

    婚前,我们需要讨论些什么?

    你和我,如何成为我们?

    我们是谁?我们能做什么?我们现在想做什么?

    在做厮守一生的约定之前,我们需要准备什么?

    价值观(对金钱、友情、亲情等概念的定义)、信仰、工作量分

    配、性爱喜好、人生规划、教育程度、亲密感需求度和情感风格等,都会成为日后婚姻里经常困扰我们的循环性话题。《蜜月之后》的作者、心理学家丹·怀尔(Dan Wile)曾说:“当你选择了一位长期的

    生活伴侣时,同时你也不可避免地选择了一系列特殊的无法解决的问

    题,你会同这些问题斗上10年、20年或50年。”

    现在,我们来看几个常见的问题:

    1. 你的家人,我的家人

    作为传统的中国人,结婚后要面临的一大考验,就是姻亲:婆婆

    丈母娘、公公老丈人。我们婚后是否会和父母生活在一起?如果不生

    活在一起,那么多久会去看望一次?每年的春节将如何度过?和哪一

    边的父母过?在男方家几天,在女方家几天?还是各回各家、各找各

    妈?……有数据显示,在中国,每年春节有很多家庭会产生纠纷,不

    欢而散,有的甚至打成一团。

    但凡能预见到的隐患,都不如在第一时间摊开来放在桌面上,不

    一定要立即解决掉,至少两个人要一起商讨出可以共同付诸努力的方

    案。

    我们并不要求对方因为爱我,就得完全无私地爱我的家人,但基

    本的尊重和理解,在婚内是必要的。更需要意识到,夫妻之间的“我

    们”,是一个团队,在这个团队里,很多有关家庭的问题是无法避免

    的,我们需要站在同一个立场上,以团队的形式去思考和解决。很多独生子女组建新家庭后都会面临双方家长不和睦的情况,因

    为很多平日把孩子当成掌中宝的双亲,都存在着过度参与孩子生活的

    情况。即便子女成家之后,他们也想知道孩子在新家庭中生活的细枝

    末节,参与从柴米油盐到家庭决策的各种事情。

    无论是妻子还是丈夫,都觉得自己需要受到足够的尊重,同时他

    们还有可能因为对方父母的干预和管辖而心生不满。这一点,同样需

    要夫妻达成一致来协调,而不是单方面屈从于父母的期望去妥协。

    2. 组建家庭之后,琐碎的家务如何分

    配?

    飞速发展的时代、不断更新的物质条件,给我们的日常带来了越

    来越多的富足和最大化的便利。大部分家务劳动是可以寻求外力帮助

    的,很多琐事也不再成为琐事。但是任何一个家政人员,都不可能代

    劳生活中的所有。有分析指出,分担家务或合理地共同从事家务,有

    助于增进感情。

    当今社会,很多家庭模式不再是“男主外,女主内”——两人都

    在外奔波忙碌,那么家庭的琐碎事务谁去料理?

    我认识这样一对非常成功的企业家夫妻,儿女都在国外读书。一

    尘不染的家里常年有保姆打扫,步入中年的女企业家白天在公司用

    餐,晚上只吃简单的减肥代餐。丈夫在儿女离家之后就再也没有吃过

    早餐,衣服穿到破了洞,也只能让助理去买。他在公司加班,基本是常年吃外卖,晚上多数时间都是参加酒局。这对夫妇在和朋友用餐

    时,还会毫不在意地开玩笑说,在儿女出国之后,两人关系形同室友

    一般。

    也有人说,这是人类进步的一大新现象。

    但是,这是我们步入婚姻殿堂时信誓旦旦要拥有的幸福生活吗?

    对于家庭的琐碎,双方都需要承担起属于自己的那部分责任。从

    很多受到挑战的婚姻案例中不难看出,好多时候,因为过度放任和给

    予,反而导致对方肆无忌惮的懒散。一方无止境地索取、享受而不知

    回报;另外一方一味地承受,无底线地退让。

    这里并不是说结婚之前就要列个单子写出来你洗碗还是我做饭,而是需要设定一个责任分担界限来保护自己。在伴侣越界时,需要及

    时沟通和调整。看清自己的责任,首先有助于纾解心中的怨气和愤

    怒,学会谅解与宽容;其次,不能培养任何一方的惰性与忽视。

    互相扶持,彼此理解、信任、接纳,才能走得更长远。

    3. 要不要孩子?

    抛开奉子成婚的婚姻案例不说,孩子的问题迟早会被提上议事日

    程。首先,一个生命来到这个世界,需要两个人共同选择。孩子也许

    是上天赐予的礼物,但是要孩子绝不应是来自父母的压力、社会的压

    力而为之。这需要夫妻双方共同商讨和带有爱意地尊重对方的决定,同时做好规划。

    但凡觉得这个决定是因为别人而做的,在日后我们就会将问题的

    矛头指向他人——“我根本就没想过要孩子!”伤人又伤己。

    孩子是爱情的结晶,也是一份不可推卸的责任;孩子是无辜的,不是我们推来推去的包袱。

    4. 钱物资日后的家庭开销如何处理?是两人共同分担,还是一人负责?

    如果是只有单一经济来源的家庭,那么是否需要持有共同的银行

    账户?

    多余的财产谁去管理?

    是否需要婚前公证?

    需要注意的是,讨论的目的并不是每一个细节或者棘手的问题都

    必须有个非此即彼的答案,而是双方都要明白真正的问题出在哪里,并都有下决心解决的一致目标。

    日后即便问题冒出来,我们就不会总是听到“你怎么不早说?”

    “早知道这样根本不会和你结婚!”这类没有意义且伤人伤己的话

    了。

    与此同时,在爱情的火苗燃烧得最旺盛之时,我们不如借着这股

    力量,来做一个约定:

    ● 全情投入我们的家庭生活,无论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

    ● 用开放的心态聆听彼此。

    ● 吃饭的时候请放下手机。

    ● 尊重隐私。这些约定是根据二人的共同认知来添加的,但是需要记住,这是

    基于双方互相尊重的情况下的共同约定,并不是任何单方的过度诉

    求。

    看到这里你可能会嗤之以鼻。我知道,这看起来像一份完美的协

    议书。当然,因为人性,我敢打赌,这份约定很快就会被打破。即便

    如此,约定是双方在彼此尊重的基础上共同制订的,先来让两人一起

    阅读、通过并且接纳吧。剩下的议题,我们可以慢慢地留到家庭会议

    中。

    正面管教课程中有个非常重要的活动是“家庭会议”:在固定时

    间里,讨论一周内的家庭问题。刚开始组建家庭的夫妻,开家庭会议

    的成员只有两个。有了孩子,或者与父母、孩子共同生活的家庭,可

    以一并接纳父母参加会议。

    家庭会议的目的是让大家看到彼此在家庭内外的付出,找到自己

    的存在感和价值感,同时找到一起解决问题的努力方向。

    家庭会议一般分为致谢、讨论议题和欢乐时光三个部分。

    在对张婷婷老师的访问中,她曾建议,刚开始召开家庭会议时,可以在前面几次只进行致谢、欢乐时光这两部分,把家庭会议变成家

    人都认可和期待的时刻,让大家知道这是一件开心的事情,等家庭氛

    围慢慢变得越来越有爱以后,再在家庭会议上提出讨论的议题。议题通常是从比较小的事情开始,比如核对大家下一周的时间安

    排,再慢慢讨论更深入的话题。家庭会议的重点是每周定期举行,共

    同搭建一个让家人可以看见彼此、感恩彼此、关爱彼此、支持彼此的

    平台。Chapter 3 接受我们的不同

    树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叶子,同样,这世上也没有完全相同的

    两个人。不同的原生家庭、成长环境,成年后的生活经历等诸多因素

    都会造成人与人之间的差异。我们每个人,又是通过各种体会、经

    历,建构起自己独有的价值观和世界观。不可回避的固有记忆(童

    年)是每个个体生活和成长的奠基石,它不但影响这个人的情感态

    度,也显现出他她需要克服的诸多障碍,同时,还决定了他她的生

    活兴趣和生命发展的方向。

    同样一句话,带给我和你的感受很可能是截然不同的,我们有着

    不同的认知地图。

    原生家庭养育者的教养方式、所处的家庭环境、被灌输的家庭价

    值观、父母的个性、父母之间不同时期的关系都决定了你现在面对的

    这个另一半独一无二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他她对婚姻关系、合作和协商的看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她父母处理冲突和分歧的方

    式。

    例如,一个在儿时受到母亲极度宠爱和纵容的独生“妈宝男”,就会十分需要伴侣像妈妈那样为他全情投入。步入婚姻生活后,他甚

    至会将两个女人进行无意识地比较,这也许会妨碍他的情感。因为他

    在恋爱关系中,未必能做到“两性相处时所需要的互相迁就”。同样,非常依恋父亲的女孩可能会期望她的丈夫具备父亲般的品质,为

    她提供像爸爸一样的理解、耐心、指引和保护。她可能不会意识到,在和她同龄的男孩中,未必有很多人具备像她父亲一样的品质——成

    熟稳重、理解度高、极度耐心和具有保护力。男人需要很长的一段时

    间去成长,父亲也是一路这样成长起来的。

    童年被养育的方式在成长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不谙世事的

    童年,没有人会明白,父母的消极情感态度和不当的教养方式,具有

    非常长远的影响和杀伤力。当时未成年的我们,在遭到父母的拒绝、批评、责骂时,自惭形秽,将原因归咎于自己身上,认为一切都是自

    己做得不对,内心充满自卑、懊恼、悔恨和羞愧。这像一个地雷,深

    深地埋在了内心的土壤里。时隔多年,当类似的情感氛围重新涌现时,我们很容易把伴侣的

    观点或评论视为对自己的批评、责骂,甚至冷漠无情的拒绝。于是,我们无法心平气和地与对方交流。有时候甚至会产生错觉或误解,伴

    侣但凡稍有微词,自己就会反应过激。实际上,造成这种情形大部分

    的原因,是我们昔日的经历带来的那些感受又刺痛了自己。通常来

    讲,和伴侣在一起,你感受到的安全感,很多时候反而会激发出你内

    心深处的恐惧。

    原生家庭里父母的相处模式同时有决定性作用。他们是否同时存

    在于你成长的环境中,又或者有一方离开家庭,只有另外一方单独抚

    养你?有没有哪一方是长期缺席,或者只是出现很短一段时间?父母之间是否经常发生强烈的争执甚至家暴?又或许你的父母一直都是互

    相尊重、互相合作的?

    如果在我们成长过程中,父母非常相爱,父亲能耐心地聆听母亲

    倾诉她的失意与沮丧,也能始终如一地关心与理解母亲,如此耳濡目

    染,对我们有巨大的教化作用。同样地,如果母亲对父亲的态度是尊

    重的,没有太多的责备和抱怨,我们同样会从中学会理解与共荣。

    这些影响,会决定你“认为”婚姻的样子和相处模式:婚姻是可

    以信任的,或者婚姻是充满暴风雨的。

    很多人在陷入情网之后,特别确定生命中的这个另一半,是和自

    己志同道合的。也有许多人,在婚前无数次提出疑问——“到底应该

    找一个和自己相似的伴侣,还是相异的?”

    相处的关键并不在于相似或迥异,只要我们接纳和挚爱这个人,他她的缺点就无关紧要;而当我们拒绝接纳一个人时,他的缺点就成

    为让我们产生敌意的好理由。

    男女之生理构造的差异,同样影响到我们思考问题的方式与交流

    沟通之不同,也造成了相处时可能会出现的龃龉和矛盾。

    张先生和张太太就是很典型的例子。张先生出生在工程师家庭,从小父母对他要求严格。在他的成长

    环境里,他没怎么见过父母去积极地表达爱,或者行为上的亲昵。父

    母总是告诉他,人是需要努力的——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不能

    太肆意地去表达自己,需要隐忍。男人要顶天立地,而且控制感情是

    一个人成功路上最基本的事情。张先生后来也学了理工科,成了一名

    工程师。

    而张太太出生在一个美声老师的家庭,父母热情奔放,很在乎感

    官带来的生活体验。在她的印象中,父母一直很相爱,很快乐也很重

    视表达,他们经常聊天,也会很直接地告诉对方自己的诉求。张太太

    十分感性,喜欢看文艺类的电影,有着天马行空般的梦想,也经常因

    为小事泪流满面。

    在这个家庭中,张先生受到最多的抱怨就是自己太冷漠太冷酷,他不能理解,为什么太太会有那么多情绪?而张太太也经常被先生贴

    上“没有脑子,过度敏感”的标签,她也不能理解,为什么丈夫的世

    界那么冷冰冰?

    在他们的分歧里,目标并不是改变两个人的处事风格和性格、解

    决二人的迥异。因为教养方式的不同和男女性别的差异,这个冲突会

    一直存在。他们的目标,应该是如何减少这个问题带给彼此的困扰和

    伤害。

    《男人来自火星,女人来自金星》的作者约翰·格雷(John

    Gray)有个很有趣的视频,叫“My wife is not happy”(我老婆就

    是不高兴)。大概内容讲的是,男人回家之后,会很有意识地找一个低坐标点的位置坐下,然后,仿佛背后有个开关一样,他们会关上这

    个开关,看电视就是看电视,玩游戏就是玩游戏,所有的繁杂事情可

    以在那个当下被抛诸脑后。这时候,男人的大脑血流速度会较缓慢,呈放松状态。而女人却不是这样的,她们看到男人百无聊赖地窝在沙

    发里,一句话不说,也不主动嘘寒问暖,就会气不打一处来。这时候

    坐在沙发上的女人,即便看上去是一同看电视的样子,但她们的脑部

    血流速度却是非常快的,内心戏很多,情绪波动也大。

    当丈夫对妻子视若无睹时,他并非存心要忽略和冷落对方,也许

    他正在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处理白天的工作压力。但妻子盼望的是“亲

    密无间、无话不说”的沟通。女人在很多时候,并不在乎解决问题的

    策略,而是需要先吐露出心中的真实感受以引起他人的理解与共鸣。

    在这一点上,我们需要意识到男女之间的差异,才能从根本上有

    效减少矛盾与冲突的概率,更进一步地了解彼此,从而令双方的情感

    关系日渐加深。维系一段美好的感情,无须付出过多的精力,也不需

    要一直保持面对千难万险、举步维艰的心态,需要的是我们用心适当

    地调整精力的投入方向和方式,让我们的伴侣充分欣赏到我们的努

    力,彼此感激对方的付出。

    现今中国大多数40—50岁的男人属于“70后”或者“60后”,在

    他们成长的过程中,很少或者几乎没有看到过父亲对母亲的体贴与关

    爱,相反地,他们感受到的大多是母亲在源源不断地付出,任劳任

    怨,却并没有得到相应的回报。很多这个年龄层的男士表示,他们在

    无意识之中,依然继续沿袭着曾经感受过的父母的相处模式,而忽视了婚姻内对方满足感的重要来源是自己。他们并不应该受到责怪,这

    并不是谁的错,他们只是不知道如何给予而已。

    现在让我们来做一个小游戏(Family pie,家庭饼图练习,来自

    鼓励咨询课程):

    ● 把你家里所有孩子的名字(包括自己的)都填进去,每个人

    占一块。

    ● 用两个或者三个词来描述每个人的小时候,包括自己。

    ● 你觉得自己是什么样的?

    ● 你觉得现在的自己还是这样吗?

    同样的问题,问一下你的伴侣:

    ● 他她的家庭成员。

    ● 他她对每个家庭成员的形容。

    ● 他她认为自己是什么样的(形容词)?

    ● 他她现在还觉得自己是这样的吗?

    请看看你们两个的家庭饼图,差异在哪里?对自己的看法和形容

    又有什么不同?我们所画出的家庭成员饼图,代表了孩童时代我们对自己的定

    位。尤其是在有兄弟姐妹的家庭中,我们会无意识地把自己代入一种

    角色中去比较。独生子女会把自己放置在中心,因为自己就是“宇宙

    的中心”。少数的独生子女因生活环境的原因,会把自己与表亲、堂

    亲,甚至父母或者邻居做比较。别小看这样的比较,它会一直影响着

    我们,并伴随我们的一生。

    需要留意到的是,独生子女最缺失的是良好的社会存在感和合作

    精神。因为从小就是家庭的中心,总是能让所有人围着自己转。很少

    有家长能培养出孩子良好的合作意识,独生子女在骄纵与专制贯穿的

    生活中长大。步入社会之后,独生子女慢慢失去受宠爱的地位,他们

    最容易在情感关系中表露出的行为就是——刷存在感,求关注:“我

    才是唯一的,我才最特别。你需要看到我,看到我,只看到我一个

    人。”

    “你为什么冷落我?”

    “工作至于那么忙吗?”

    “你就不能关心我一下?”

    “你妈重要还是我重要?”

    很多独生子女的父母成长于供给不足,愿望被剥离的年代。这些

    父母很少有人会有精力或者有意识去学习更先进的养育方法,他们能

    给予的,是过度地要求之后再过度地补偿。大多数父母都会极度溺爱孩子,想让孩子拥有他们那个年代所有没有过的福利和物质,与此同

    时,因为自己付出得如此之多,所以更希望孩子攀得越来越高。

    我私下和很多独生子女夫妻聊过他们的感情观。大多数人反馈,在成长过程中父母总有一方非常强势,虽然自己心里一路抗拒,但表

    面上又会服从。阿德勒曾提出,这些记忆或者早期图景,是早期生活

    方式得以发展的一部分,也称为原型(原型这一词汇在个体心理学中

    不再被使用)。每个人都会记得一些东西,而那些存在于记忆中的东

    西往往是至关重要的。

    这些独生子女夫妻,很大程度上还是不可避免地沿袭了父母带来

    的模式——接纳感差、主观、爱批评别人。

    两人相处至关重要的一点,是不要期望我们的伴侣总是能附和赞

    同我们的观点,也不要总觉得他们应该以我们的方式去思考、以我们

    的感受去感受。

    即使我们的观点不尽相同,和谐一致仍然能帮助我们理解和支持

    伴侣的观点或者需要。尽管有时候找到双赢的解决方案并不容易,但

    是如果有了良好的沟通和我们不曾放弃的爱,有共同的努力方向,那

    么,一切依然是可行的。

    分享几个小故事:故事一 你晚睡,我早起——我根本看

    不到你

    A太太的生活十分规律,早6:45起床,晚上照顾好孩子的起居之

    后,看一会儿电视,11点之前准时关灯睡觉。A先生因为工作关系,需

    要每晚都在外面陪客户,最早也要12点多到家,且大多数时候都是筋

    疲力尽的。两个人像一对共同分享房间的室友,见面时间错位,没有

    机会沟通。A太太向我抱怨说:“如何接受不同的生活方式?我一个家

    庭妇女,他一个工作狂,见面都费劲,这根本就是道无解的题。”

    古今中外,男人生命中最重要的事情,就是事业、成就与效率。

    在匿名调查中,大多数男士都承认,他们最大的恐惧是不够优秀,能

    力不济,不能给女人最大的幸福。在A太太决定放弃这段关系之前,她

    首先需要了解的是,A先生拼死拼活努力工作背后最主要的目的——不

    单单为了赚钱,而是寻找自己的社会价值感。

    我并没有建议她去刻意改变自己的生活模式,但是偶尔,等待先

    生晚归,煮一顿消夜,或者促膝长谈一次也是不错的尝试。同样,周

    末时光可以很好地利用起来,可以是二人世界的“特殊时光”,也可

    以是携带着孩子出行的“家庭日”。

    火焰总需要有人去点,也需要具备燃起的条件。

    故事二 为什么你不能改变C太太很喜欢看演唱会,C先生很不喜欢吵闹。C太太买了两张演唱

    会的票,想让先生陪着去,先生非常不情愿,两人为此事提前两周就

    开始争吵。C先生不能理解,为什么太太要强迫他去接受自己并没有兴

    趣的事情,找别人去不是一样吗?C太太也不能理解,既然先生说爱

    她,为什么不能尝试改变一下自己呢?

    鲁道夫·德雷克斯说:“让对方做他不喜欢的事,比放弃做你喜

    欢的事,难度要高。”很多时候我们没有必要把自己的爱好强加在对

    方身上。既然他不喜欢而你十分着迷,那么不如自己先尽情地去享受

    这份快乐,再回来分享。

    我们需要做的,不仅仅是知道彼此之间的差异,更要接纳对方的

    不同,尊重他她的需要,也尊重自己的需要。不忌讳毫无隐瞒地表达

    爱和感受,培养良好的沟通技巧。

    有了良好的沟通技巧,不同的兴趣爱好根本不会成为冲突之源。

    当一个女人抱怨“我的丈夫一天到晚老是打球”或者“我老公天天泡

    在健身房”时,真正的出发点并不是因对方热衷于运动而抱怨,而是

    他们没有利用良好的沟通方式去培养感情,满足各自的需求。于是,指责就会产生。

    她特别想逛街,他却疲惫不堪。

    他想看场关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电影,她却觉得太血腥。

    她很想周末出去吃饭,他却嫌外面饭菜太油腻。他想做爱,她却说“忙了一天很累”。

    吃完晚饭,她想去散步,他却想留在家里看球赛。

    他加班到半夜回来沾床就着,她却想聊天,吐槽一下和妹妹之间

    的矛盾。

    她想出去旅行,他说最近经济不景气,最好待在家里。…………

    上面是若干个大家司空见惯的典型例子。我们彼此的兴趣和渴望

    都被无限放大后再被弱化,两人之间的重重障碍并不是因为差异,而

    是不能建立沟通的桥梁使彼此互相理解和原谅。

    当我们的兴趣截然不同时,差异也有可能使两个人在自己的兴趣

    里更好地成长。我们将变得更为完整、更有接纳能力、更有爱和更体

    谅对方。Chapter 4 如被蜂蜇的婚姻

    度过婚后的甜蜜期,你内心也许会周而复始地出现这样的感受:

    1. 你根本就不懂我

    我们带着需求来到这个世界,这一生我们的所作所为,都是带着

    需要被满足的渴望的。

    “我们追求或吸引别人来做我们的伴侣,是因为我们需要陪

    伴、照顾、了解、支持、接受、赞赏、抚摸和相拥而眠。”

    ——克里斯多福·孟

    带着需求没有什么不对,但是这并不是任何一个伴侣需要承担

    的。我们要的快乐、安全感、自尊或者其他感受,如果都需要经由别

    人来实现的话,问题就会滋生了。

    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我们越来越多地接触电视节目。很多非常

    喜欢看电视剧的女性甚至表示,很容易也很喜欢把电视剧情节带进生

    活里,希望自己能像公主一样被宠爱,情人节没有收到礼物就是丈夫

    另有新欢;先生需要像英雄一般出现在每一个关键时刻,否则就是不负责任;约会如果迟到了就是没有时间观念,自己不够重要……因为

    电视剧里的男主角都不是这样的啊!

    她们感到非常失望,认为自己不被理解,不被重视,婚姻并没有

    想象中那样光鲜亮丽,也会一次又一次地问自己:“他不懂我,不爱

    我,这真的是我想要的生活吗?”

    前面讲过,每个人的生长环境和个人经历,都让我们形成了自己

    认知世界的地图。与此同时,每个人迥异的思维逻辑,又会设立很多

    的等同性:A=B。

    他临睡前没有和你说晚安=不爱你;

    他在街上没有拉你的手=不爱你;

    他没有秒回你的微信=不爱你;

    她没有等你回家就睡着=不爱你;

    她责怪你迟到=不尊重你;

    她说你工作不负责任=看不起你。

    我们直接将自己感受到的A,诠释成自己认为的B,并将之扩大

    化。这就是繁杂琐事和矛盾的形成,也是自己和对方都认为不被理解

    的根源。他没有说“我爱你”,可能他从小的生长环境让他疏于表达;他

    没有准备礼物,有可能中午趁着午餐时间跑出去订花;他在你期盼他

    在场的时候没有第一时间出现,因为他满脑子都想着你前几日提出的

    诉求,想着如何去安排;他迟到,是因为老板要求他加班,他要赶快

    安排处理老板交代的事。

    别太急着下定论,给自己和伴侣多些了解对方的时间和空间。2. 怀疑

    “我无法相信伴侣的爱,我觉得他她早晚会伤害到我。”

    “我觉得我自己不够好。”

    “他说我很美,那都是假的,他一定是为了讨我欢心才这么说

    的。”

    “我觉得我们走不到头。”

    “我觉得他会爱上别人。”

    “我觉得她会离开。”

    很多新婚夫妇表示,即便两人相爱,即便结婚了生活在一起,还

    是经常会有这样的质疑。也未必是生活中发生了什么特殊事件,就是

    觉得不够信任对方。

    要知道,所有的怀疑都是源于对自己的怀疑。这背后真正的根

    源,是你不能相信自己。对自己的不肯定,把过去的创伤错误地投射

    到当下和未来。对现状怀疑、对未来的不确定让你变得畏畏缩缩,不

    敢表达,却反过来转移在伴侣的身上,甚至用过去感受过的不善的沟

    通或相处方法,得到暂时的安全慰藉。

    你需要学会识别自己的行为,就能在自己做出行为时有所觉察,并且能面对自己的恐惧,而不让关系进一步恶化:● 你害怕的是什么?

    ● 如果你害怕的事情是真的,那么事情会如何发展?你们的婚

    姻将呈现何种模样?

    ● 如果你害怕的事情真的发生了,那么你是否具备处理的能

    力?

    ● 如果不具备,那么你的困扰又是什么呢?

    怀疑背后的恐惧并不会在一夜之间消失,但是我们可以通过了解

    自己、打开心扉,比如和自己内心的小孩沟通,逐步解决困扰。

    现在我们试着用查找童年回忆的方式来寻找一些你的思维逻辑

    (练习来自鼓励咨询课程):

    想一件你小时候发生的事情,用类似于电影的描述写下来。

    在我________岁的时候,发生了________,当时是怎样的?

    你的感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你的决定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如果你有一个魔法棒去改写这段经历,你会改写这个故事中

    的哪一部分?如果这部分改变了,那么,你觉得你的感受会是________你

    的决定将是________

    别小看这个小练习,它真的能探寻你内心的世界,并从根基给予

    修复和重塑。

    小时候,当我们迫切地希望父亲或母亲爱我们,但又经常被责备

    为“比猪还蠢”“养你真是折寿”时,觉得自己不值得这份爱,做什

    么都做不好。在成长的过程中,我们给自己建立了“我不被认可”

    “我不足够好”的价值观,我们愿意做任何事情,不计成本和代价,也要让自己被关注和被喜欢。

    早期记忆会为你提供一把打开你内心的钥匙,揭示出隐藏在你潜

    意识中的宝贵信息。对自己的童年记忆了解得越多,对自己小时候形

    成的思维逻辑就能获得更多的理解,同时能更好地认识自己。人们的

    记忆都是有选择性的,我们只愿意留下符合自己思维逻辑的部分,通

    过这个小练习,可以更多地了解自己的思想、感受和行为模式源于何

    处,而且能更加精确地找到自己需要采取的解决办法。

    曾经的你,也许对所发生的一切,没有主动权;但现在的你,可

    以去决定这些经历如何影响你。

    如果没能妥善处理好自己的消极情绪,就很难让自己享受当下的

    幸福,更不要提倾听和理解伴侣的伤悲、失望与沮丧等情绪了。最关键的,是我们需要以悲悯、包容及接纳的态度来倾听自己的

    内心。

    我的导师张婷婷老师说:“不要把婚姻当作一个任务,或是人生

    的一个不可避免的阶段。婚姻是一个变成更好的自己,让自己去成长

    的道场。”

    我们来看一个故事:

    雷先生小时候很喜欢吃冰棍,但是妈妈从来不会给他买。就算是

    六一儿童节或者过生日也不可以吃。唯一能吃到冰棍的时候,就是考

    试拿了好成绩,哪怕是冬天,妈妈会特别开心,兴高采烈地给他钱让

    他去买冰棍吃。

    所以,他的思维逻辑是学习好才会被父母认可,才能被喜欢、被

    看重。迄今为止,他依然认为,只要加薪、升职、事业上获得成功,就会得到伴侣的认可。反之,一旦他无法获得事业上的进步,或者不

    能给家庭带来更多的财富增长,他就会变得十分不安,觉得会被家人

    唾弃,没有了安全感。

    从这个例子中不难看到,多数人会把曾和父母互动的模式,直接

    套用于和伴侣的相处中。

    我们无法抹去原生家庭的养育方式带给我们的影响。每当我们面

    对某个自己觉得不能解决的问题时,这种影响带来的思维模式,就会不断占据我们的思想,好像独白一般不停地萦绕在脑海里。

    不幸的是,大多数人并没有准备好当自己面临困境和冲突时,还

    能给予爱人勇气和安慰。我们之所以会去怀疑,是因为自己曾不被信

    任。

    当我们心生疑虑,不信任别人时,先看看这三个要素是否在我们

    的婚姻中有所缺失。

    ● 自由

    自由是以不侵害其他人的自由为前提的、独立行事的。这并不是

    指我们可以肆意地做任何想一出是一出的事情,否则我们会将某些压

    力强加于他人。在婚姻生活中,带有底线的自由是必不可少的,任何

    一个人都不是对方的囚鸟,我们找的是人生伴侣,不是傀儡。

    ● 秩序

    我们常说的“家有家规”,任何一个特殊情况出现,即便是满心

    愤怒,也不要乱出牌。

    ● 内省

    内省是检视自己内在想法和感觉的过程,其终极目标是让你能和

    自己的内在和平相处,并且正向、坦然地面对它们。你发现没有,身边特别有魅力的人,遇到困难时未必会马上迎刃

    而解,但他一定能找到方式让自己自信前行。

    我理解,相爱的两个人,不一定总是迷恋对方,但一定会在尊重

    的基础上鼓励彼此。无论何时何地,不要埋怨也不要恶言相向,那不

    过是你发泄出来的最胆怯的自己。

    卡尔·荣格(Carl Jung)曾赋予“投射”这个词以意义:“我们

    所看到的外在世界的每件事,其实都是我们内心世界的反映。”

    内心愤怒的人,总觉得别人做什么都是错的,有很多惹人生气的

    缺点;内心恐惧的人,就会觉得大家看起来都很凶恶;内心充满疑虑

    的人,会觉得任何事情都不可相信。

    你多有爱,就会有多被爱。Chapter 5 撒娇是一把利器,态

    度比技巧更重要

    让我们来回忆一下,你们刚恋爱时,第三次、第四次约会时候的

    情景。你会不会远远地跑过来,一下子用尽全力地拥抱他?他又会不

    会提前几十分钟就坐立不安地在你楼下等待?

    然后再来看看,现在你们的婚姻中,当伴侣回家时,你是如何迎

    接他的?

    当他推门而入时,你是坐在饭桌上一动不动,点下头说:“哎,回来了?”还是他归家的时候你已经早早入睡,被吵醒后,只是翻个

    身、转个头。或许他根本就不会惊动你,又或许因为孩子的出世,你

    们已经分房睡很久了?

    不知道你有没有看过近些年很流行的一个韩国公益广告,开篇是

    一个男人带了礼物回家,面无表情、交功课似的递给妻子。妻子也百

    无聊赖地把礼物放在一边,连包装都没有拆开。某一天,男人突然提

    出离婚,妻子同意,但条件是,这一个月内丈夫需要每天都对她说

    “我爱你”,临出门前亲吻她的额头,晚上睡觉的时候拥抱着她,上

    街时牵着她的手。一个月过后,妻子就会签字离婚。丈夫觉得很无理

    取闹,但是为了达到离婚的目的,就答应了妻子的要求。这30天,丈夫一开始做这些事情时觉得很难堪,好像被架上了台

    一般。即便如此,他也做到了承诺,说“我爱你”、拥抱妻子、拉着

    她的手上街。这感觉从尴尬变得熟练,从熟练变得有些欢喜。丈夫突

    然意识到,这4条是当年自己向妻子求婚的时候,单膝跪地时的承诺,如今却没能遵守。

    当他觉察到的时候,一个月的时间已到,妻子按照约定好的,在

    离婚协议书上签了字,搬了出去。他在大雨里拼命地奔跑,到处找

    她。

    很多男士认为,一旦组建成家庭,就大可不必像恋爱时那般煞费

    苦心,那些增添浪漫情调的小曲目,可有可无。

    “都是两口子了,彼此那么熟悉,何必再去做那些小事、拘那些

    俗礼,不显得很生疏吗!”——男人们如是说。

    他们并没有意识到,正是他先前那些浪漫的举动,点燃了女人的

    内心,使女人注意他,对他着迷。

    任何一种循环型模式的生活,都需要调剂品。简·尼尔森认为,“打情骂俏”的技能,在生活中至关重要。一个简单的需求,我们如

    果使用勒令或者通知的方式要求对方,效果通常不是很好,撒娇在很

    多时候非常奏效。有位同学曾经分享她闺密的小故事,这个女孩从小到大,一直拥

    有很多疼爱她的男人。旁人都不解,她相貌平平,身材也不算很诱

    人,为什么那么多男孩子会很宠爱她?闺密说起她和男朋友吵架的细

    节:她把自己关在房间里生闷气,当打开房门的时候,男朋友一副爱

    答不理的样子,耷拉着脸。这个女孩马上泪流满面,跑到他面前生气

    地说:“最让我生气的,是你没有马上抱着我,我很伤心!现在请你

    抱我!”

    听过这个故事的很多男生都说:“果然是个撒手锏。”与其争吵

    不已,这一句软软的撒娇,男性们都自觉地想退让。

    现在,我们来做一个小游戏:请你紧握住拳头,另外一个人尝试

    用一切方式打开它。握拳的人请使用最大的力气去握拳;而另外一

    方,尝试各种各样的方法去打开。然后更换角色。

    你们的感受如何?是不是越是使尽全身的力气想打开,对方越是

    较劲?打开的这一方呢,是不是看着对方收紧拳头,就气不打一处

    来?

    这就好比婚姻中我们总是较劲的状态:

    “我偏不做。”

    “我还就不信治不了你。”

    “不行,你必须这样!”“你无权干涉我!”

    日复一日,双方都陷入僵持且紧绷的状态。沟通有很多方式,在

    很多没有太大原则的争吵上,撒娇和服软未尝不是一个更好的解决办

    法。

    很多人对我说,“我就不是一个会撒娇的人”或者“我凭什么卑

    躬屈膝”,婚姻不是真正的战场,你不需要赶尽杀绝,让家庭充满了

    杀戮的味道。任何一方过度骄傲矜持,都没有什么实质性的效果。我

    相信你不是“不会”和“不能”,而是“不愿意”。

    可以尝试着从改变人称开始,说话时以“我”开头,而不是以

    “你”开头。第二人称在很多时候会给人压力和“矛头被指向感”。

    心理学家海姆·吉诺特(Haim Ginott)注意到,以“我”开头的短语

    通常不太可能是批评性的:

    “你必须听我说话”换成“我会很高兴你能听我说话”。

    “你就这么挥金如土”换成“我很希望我们可以有些积蓄”。

    “你根本不在乎我”换成“我觉得被忽视了”。

    以“我”开头的句子比那些以“你”开头的句子,显然温柔许

    多,也更容易让对方对你产生共情。积极的回应方式,也许不会让伴侣马上下意识地附和你,但是它

    带来的“余震”却是不可忽视的。

    A:你从来都不碰我!

    B:那天在这里你拉了我的手,这感觉好像我们当年一样,整个人

    都触电了。

    A:你怎么又把车刮了?说了多少次了,你行不行?不能开就别

    开!驾校的钱算是白交了!

    B:我看到车门上有个新的划痕,发生了什么呀?其实我挺担心你

    自己开车的,希望你注意安全啊!

    A:你总是把我放在最后!我在你心里根本没有地位!

    B:我觉得好孤单啊,很想你。

    谁没有数以万计的方法来表达自己和吸引别人呢?

    每个人都可能是莽撞或耐心、冷酷或敏感、自私或体贴的。

    在生活中,女人的包容和原谅会成为男人强大的动力,使两人今

    后的相处更加和谐。通过温言软语软化对方,反而能促使他她审视自

    己的行为,更加信赖彼此。Chapter 6 你应该这样做

    每一个争吵故事的背后,都有一根导火线。而藏在每一根导火线

    背后的,未必是你认为或者“看起来是”的那个原因。

    需要承认的是,我们的传统文化里,依然存在着严重的大男子主

    义现象。很多女孩在成长的过程中都会被告知,“贤惠且听话”才是

    她的最高价值。极具讽刺性的是,这类女孩找“大男子主义型”丈夫

    的概率特别高。

    在健康的婚姻关系中,我们需要互相尊重,与对方探讨如何合

    作,而不是强行要求对方改变。妥协看起来是最佳的解决办法,但是

    事实上,每个人都会觉得自己是被迫的一方。因为我们都心知肚明,这只是单方退让的结果,并没有真正解决问题,不是最佳方案。

    被妥协的一方,也许还会变本加厉不停地提要求。重复性的过度

    要求,更容易引起恼怒、产生不和甚至敌对。

    张太太和张先生在朋友眼中一直是“模范夫妻”——男主外,女

    主内。张先生周一至周六忙着应酬,周日回家陪太太和孩子。张太太

    把家里料理得十分得体,每月一次的朋友聚会,张先生的朋友总是对

    张太太赞不绝口:“张先生真是有福气啊!这才是女人该有的样子!这才像个家!”张先生呢,也一直以自己一言堂的“高贵”地位而自

    豪。

    张太太在女儿留学后的第二年突然提出离婚,理由是被生活压抑

    了太多年,想活成自己想要的样子。朋友们都诧异不已,张先生也是

    痛苦万分。

    一直听话的张太太,为什么突然放弃“夫唱妇随,看起来美好”

    的生活?

    张先生一直认为做太太就应该是这样的,“出得厅堂,入得厨

    房”“男人说话女人不要插嘴”“男人的事情女人不要管”“照顾好

    小孩就好了”。张先生理念疆域里的这些“应该”,正是太太忍辱负

    重了多年、不想再接受的事实。

    虽然太太不吵不闹不抱怨,但并不代表她在婚姻中是快乐的。

    这种现象在近些年的日本十分普遍,结婚几十年,到先生退休,太太决意从家庭主妇的岗位上“退休”。

    常年的沟通失效、家庭地位不平等,让这些太太逐渐把婚姻当成

    一份工作。到孩子长大成人离开家庭,她们便感到是时候为自己而活

    了,可以离席了。先生可能一直没有留意到,太太是否真心享受和他

    在一起的生活,生活除了柴米油盐、孩子健康、父母满意还缺少了什

    么?阿德勒的个体心理学有提到“水平关系”和“整体论”。在人与

    人之间的相处中,唯有平衡的关系,才是最长远的。单方面的男人面

    子有光,女人心里不平衡,或女人过于强势,男人卑躬屈膝,婚姻都

    无法持久地维持下去。

    阿德勒在《个体心理学》中,曾分享过这样一个故事:

    “一个男人只有晚上下班回到家时才会哮喘。他45岁,已婚,有

    一份好工作。被问及他的哮喘是如何发生的,他解释道:‘你看,我

    的妻子是一个追求物质生活的人,而我是一个理想主义者,所以我们

    经常意见相左。下班回到家我就想放松放松,静静地待在家里,但她

    想出去活动。久而久之,她总是抱怨不能出门玩个痛快。于是我就会

    发脾气,开始窒息。’”

    这一定不是一个人产生哮喘的真正原因,但真正的原因是什么

    呢?这个人为什么会窒息?

    阿德勒分析道,这个男人小时候的一些身体因素影响了他的呼

    吸。曾经有个小护士非常疼爱他,总是坐在他身边安慰他,小护士让

    他形成了这样的印象:全世界的人都应该逗他玩,安慰他。但是他4岁

    时,这个护士因结婚离开了他。护士走后,他就对母亲说:“她走

    了,以后再没人对我感兴趣了。”不难看出,他成年以后有和童年时一样的想法——寻找一个理想

    的人,总是愿意逗他玩,安慰他,只对他一人感兴趣。他真正的问题

    不在缺乏勇气,而是总想控制一切。所以当他开始窒息的时候,他的

    妻子就不能再想着出去社交或者去剧院了,他便实现了这一目的。按照他的理解,“这些都是应该的”。

    《亲密关系》一书中提到,在情感关系中,我们只有两条路可以

    走:第一条路,是意识无止境地追逐需求,如果有必要就操纵他人,能拿什么就尽量拿,并在其他方法都失败时选择妥协。第二条路,是

    借由一些方法来了解真正的自己,用沟通来达成让双方都满意的结

    果,以及永远把自己与伴侣的快乐一并当作优先的选择。

    哪条路更有效且长远,一目了然。Chapter 7 非黑即白,剑拔弩

    张,你死我活

    婚姻内的争吵——权力之争下的输与赢。

    心理学教父阿德勒认为:“只有人类才会在因自己的缺点而受苦

    时反而去挑剔别人,于是,我们会对别人的缺点感兴趣。”

    婚姻内争吵的原因很少是因为谁对或谁错,而是整个事件带来的

    感受是愉悦的还是令人生气的,是被尊重的还是被唾弃的。争论的焦

    点反而变得次要,成为附属角色。在气氛紧张的时候,人们不会记得

    应该用得体或有效的方式与对方进行沟通。

    来看看这是不是一段司空见惯的婚内对话:

    “我都跟你说过了这样行不通,你不听,你看看现在是什么结

    果?!”

    “你就会马后炮,那你帮我一分一毫了吗?”

    “你连听都不听,我帮你干吗,我就要看着你摔跟头!”

    “真的是受够了!”在婚姻生活中,最常见的就是意见分歧。一旦出现异议,一开始

    还想要商量的两个人,瞬即因为语气带来的不悦演变成争吵。有的甚

    至在毫无预警的状态下直接升级为“战争”。进入“战争”状态,大

    家都带着愤怒的情绪,开启互相伤害模式。愤怒是一种特别普遍的情

    绪,我们又往往特别认真或过激地对待愤怒。人在愤怒的状态下,会

    尖酸刻薄地相互指责,毫不思考地攻击对方的尊严,更多的时候,愤

    怒还会导致行为升级(例如冷战),让两个人更难了解彼此的真实感

    受。

    以下是我们最常见的婚内吵架循环模式:

    妻子:质问抨击埋怨……丈夫:解读意义,然后辩解……

    妻子:曲解,开始争吵……

    更大范围的争吵或冷战……

    其中一方妥协……

    不了了之……

    很快地,这一循环模式会再次上演。一切计划好的事情,曾经的

    耳鬓厮磨,都变成了一场旷日持久、永无休止的煎熬。

    “你还真是没完没了了。”

    “行了,别说了。”

    责备也许能求得一时的效果,但无法解决根本问题,还会夺走对

    方挑战困难的动力和解决问题的信心。男人失败时,如果女人怨愤不

    平,不依不饶,男人多数就会变得怒不可遏。犯了错的男人会特别急

    于捍卫自己,常常摆出一副高度戒备的状态,似乎要和女人激烈地论

    战一番。对于男人来说,承认自己的错误,无疑就等于承认自己的失

    败,所以他非但不道歉,反而对女人的循环式抱怨产生抵触和反感。

    阿德勒曾说:“一旦不当行为引起瞩目,人们就会重复这种不当

    行为,指责成了促使对方染上恶习的最佳训练方式。”一味着眼于对

    方的不当行为,只会招致相反的效果。如果我们能使用温和的语气谈话,更有助于沟通结果的协调一

    致;如果我们选择战争和生气,说出来的话就像皮鞭抽打一样,带来

    情感上的伤害。不当的表达方式,比单纯的意见不合更具伤害性。恶

    劣的态度、尖刻的言辞、不屑的表情、猜忌的心态,都会伤及对方的

    自尊心,使本身不严重的事情急剧恶化。

    吵架永远无法改变强烈情绪下的对立态度,不论逻辑对错。所有

    争执都源于双方共同的痛。可惜的是,大多数时间,我们往往宁愿用

    愤怒掩饰自己,却没有面对痛苦的勇气。

    任何一种情感关系中,争吵都是最具破坏性的武器之一。我们越

    是深爱,越是靠近,越是动辄得咎,遍体鳞伤。为什么我们总是对最

    亲近的人,说最伤人的话?我们和爱人之间,反而最不能体谅他她的

    消极情绪,不能客观地去接受。

    在婚姻生活里,面对妻子的歇斯底里,丈夫最常用的方法就是冷

    处理——不说话,显得漠不关心。这对女人来说,反而是更彻底的攻

    击,犹如一种挑衅。女人很多时候,自己都不知道自己说了什么,不

    知道已深深伤到对方。在愤怒时面对“冷漠”这个挑衅,她会更不由

    自主地尖酸刻薄,充满了怀疑和排斥。

    避免你死我活的最好办法,就是把争执扼杀在萌芽状态。一旦发

    现要进入无休止的吵架模式,即刻停下来,各自冷静反思,之后再交

    谈。不要口不择言急于表达。我们随时都要提醒自己:“此时此刻,我最想要的是什么?”

    “如此针锋相对地争吵下去,离我的目标是靠近了还是疏远了?”

    “我应该如何做,才能达到我的目标?”

    缓和语气、注意声调(声调真的很重要)、理解对方,必要的时

    候可以暂停谈话,稍作冷静。

    学会不批判、不指导、不给建议的倾

    听。

    很多时候,我们并没有真的在倾听,而是一边听,一边在用自己

    的方式方法去解读对方的诉说。在倾听的过程中,请尽量始终保持平

    和、不去批判的态度,不要因为对方倾诉的内容而沮丧或生气。这等

    于给你们的婚姻送上了一份完美的礼物。

    以色列哲学家马丁·布伯(Martin Buber)对需要放下已有的想

    法和判断,全神贯注地体会对方的深意做如此描述:“尽管有种种相

    似之处,生活的每时每刻就像一个刚出生的婴儿,一张新的面孔,我

    们从未见过,也不可能再次见到。我们无法停留在过去,也无法预见

    我们的未来。我们需要不带成见地感受变化。我们需要全身心地去倾

    听。”

    当你想逃避痛苦,证明自己在某件事上是对的,对方是错的,死

    咬着不放的时候,你需要考虑到,这样的逃避方式会带来一场持久

    战。当接受他人痛苦的信息时,我们常常给予建议、安慰或表达我们的态度和感受。试想当一个人想要别人了解他她的处境时,听到的却

    是安慰和建议,那么他很可能感觉并不舒服。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例子,哪些行为会妨碍我们体会他人的处境?

    建议:“你就不应该这样,你应该……”

    比较:“这算不了什么。你听听我的经历……”

    教唆:“我跟你说,如果你这样……你将会……”

    安慰:“这不是你的错,你已经尽力了。”

    回忆:“这反倒让我想起……”

    否定:“高兴一点儿,没什么可难过的。”

    同情:“唉,真可怜!”这些表达并不能让对方感到被倾听。怎么判断对方的感受是否已

    经充分表达了呢?

    ● 在伴侣说话的时候,即便他她带着强烈的情绪,你有没有看

    着对方的眼睛?

    ● 你有没有把手机放到一边?

    ● 你们之间的距离,是让彼此舒服的距离吗?

    ● 你真的在听吗,还是假装在听?

    如果一个人觉得别人已经完全明白他她的意思了,他她就会变

    得放松起来。这时,我们能感受到这种轻松感。另一个更为明显的表

    象是,他她结束了倾诉。

    聆听有5个层次:

    ● 忽略。

    ● 假装在听。

    ● 选择性。

    ● 全神贯注在听。

    ● 感同身受抱持同理心地聆听。

    看看平常沟通的时候,你是在哪一个层面。神经语言程序学中介绍过高效倾听的5个步骤:

    ● 不评判。

    ● 充满好奇。

    ● 全神贯注地倾听。

    ● 注意说话者的非语言表达。

    ● 站在说话者的立场倾听。

    同时,我们还需要给一些反射性的倾听以语言反馈:

    ● 我理解你说的话(表示理解)。

    ● 我明白你的观点(不是妥协与认同,但是表示尊重和听

    到)。

    ● 我大概明白……

    ● 我理解你的意思是(看看我们理解的,到底是不是对方想让

    我们知道的)。

    还有个很有趣的小方法就是,如果其中一方不能及时冷静下来,仍处于歇斯底里的状态,另外一方可以把自己调整成“录音机”模

    式。

    什么是“录音机”模式?录音机会做什么?

    录音机会一字一句地录下声音。如果我们告诉自己,目的是一字

    不差地在脑子里“录”下对方的话,然后再一字不差地重复出来,看

    看效果如何。在一些生活练习中,有些人甚至因为过于集中地记录对

    方说的话而完全摒弃了自己撮火的情绪;而大部分情形是,当聆听者

    能完整地或部分完整地叙述听到的内容时,情绪激动的一方也会觉得

    自己被接纳、被尊重,从而缓解冲突发生时产生的不满情绪。

    至少在这个模式中,我们能做到“全神贯注地在听”。

    神奇的语言沟通方法,还有问问题:

    ● 发生了什么?

    ● 你可以多说一点儿吗?

    ● 是什么让你有这样的想法?

    ● 你的反应是什么?

    ● 你感觉如何?

    ● 有什么是我们可以去做的吗(这个问题暗藏着解决问题的主

    动性)?

    记住,不要问缘由:“为什么你要这样对我?”“为什么你会有

    这样的感受?”“为什么”是一个让人很有压力的词汇,还记得我们在小时候被

    问及“为什么”的时候吗?想到这个词就带着莫名的被质问感。

    对方在回答你时,不用怎么思考,很多时候就会得出答案。

    你的回答呢?同样是给选择:1,2,3,4(不一定是找答案,而是扩

    大可能性)。

    有什么有可能优先解决的?

    有什么是能够解决的?

    有什么是应该做的?

    对于幸福婚姻来说,对错并没有那么重要,事实也不是最重要

    的。

    接受对方的缺点和优点,并找到有效的沟通方式解决问题,这才

    是最重要的。Chapter 8 谁需要改变

    “改变是个过程,而非终点。”

    ——琳·洛特

    有很大一批人是带着改变对方的念头进入婚姻殿堂的。

    “她不喜欢安静,我会慢慢创造安静的空间给她,让她感受到祥

    和的气氛是多美好!”

    “他果断自负,我会拉着他去上各种修行课程,改善他的臭脾

    气!”

    “她不喜欢野外,我会带着她逐渐适应,让她爱上大自然!”

    我们深知,对方不一定是完美的,但是,我们有强烈的意愿去打

    造他她成为“完美的另一半”!

    随着一些没有扭转的局面,我们曾经认为可爱的事实逐渐改变:

    以前他对家里的事情还挺上心的,现在基本不管不问;她曾经也算是

    热爱生活的啊,现在怎么就知道抱着iPad煲剧。进入婚姻后,在恋爱

    时段我们不算太介意的生活恶习也出来了:乱丢袜子,不倒烟灰缸,头发掉一水池,水池里泡了隔夜的脏碗……这时候我们唯一能做的,似乎只有:

    用蛮横的态度去恐吓伴侣改变生活习惯、说话方式、为人处世的

    风格、时尚品位;

    通过倾诉烦恼来控制对方的行为;

    默不作声,置之不理;

    彼此放弃,各自另起炉灶。

    许多妻子都会好心好意地想帮助伴侣改掉缺点——“我是为了让

    你变得更好!”却在不知不觉中,削弱了男人的力量,伤害了他的自尊。任何企图重塑男人的行为,实际上都是在剥夺他应有的享受被信

    任、被接纳、被欣赏、被崇拜、被认可及被鼓励的权利。男人最基本

    的感情需求如果得不到满足,就会逐渐失去对情感关系的眷恋。

    在婚姻关系中,我们唯有放下掌控欲,改变自己,才能看到更宽

    广的世界。我们可以决定自己看待事物的角度,决定自己持有何种观

    念,未必要去强行改变对方。

    小时候,我们会把自己想象得无限大。比如,让一个5岁的孩子画

    画,房子、人、车、狗,他也许会把这些事物画成同样大小,在自我

    认知的成长过程中,我们慢慢学会寻找自己的位置。婚姻,也是一

    样。这是一个冗长的认知过程,我们寻找自己的位置,调整位置。当

    问题出现时,先改变自己。

    记得在上婚姻长乐讲师课程(KJR)的时候,我向导师简·尼尔森

    提出了问题:“我们惯有的思路就是‘一个巴掌拍不响’,一个人的

    改变怎么可能推动整个关系的改变呢?”

    简·尼尔森博士给我们举了个例子:

    一个女人去见离婚律师,说老公劈腿。女人怀着极大的愤怒对律

    师说:“你去帮我想办法,我要和他离婚,我要狠狠地伤害他,让他

    一无是处,一无所有!”律师说:“好的。那么从今天开始的3个月

    内,你就做个前所未有的好太太,能对他多好就多好,能有多爱他就

    多爱他。”女人不解:“这怎么可能?!我为什么要去对他好?我要的是和他离婚!”律师说:“对啊,你不是要以最狠的方式伤害他

    吗?最狠的伤害就是你给他许许多多的爱,然后拿走这份爱。”女人

    点点头,答应了,然后离开办公室。

    大概4—5个月后,律师在面包店遇见了这个客户。他走过去打招

    呼,并问起她:“你不是要离婚吗,怎么又不离婚了?”女人一脸笑

    容地说:“自从我改变了自己,他就是世界上最好的丈夫了。我又怎

    么可能离开那么好的丈夫呢?”

    “仅仅靠着改变自己,我们就可以扭转生活的局面和周遭人

    们看事物的态度。”

    ——鲁道夫·德雷克斯

    没有一个人需要对你的快乐负责

    电影《别担心,他不会走远的》(Don't worry, he won't get

    far on foot)里,酗酒多年的男主人公,在参加戒酒工作坊的时候这

    样介绍自己:“我妈妈是个红头发的女人,她抛弃了我。我因为酗

    酒,出了车祸,成了残疾,这一切都是因为她抛弃我。”周围人对他

    这番话嗤之以鼻。他勃然大怒,吼道:“你们知道作为一个残疾人的

    痛苦吗?!你们知道被抛弃的感受吗?”坐在旁边的一个女人很平和

    地说:“我有先天性的残疾,同时患有癌症,我也曾是一个怨天怨地

    的人。但直到现在我终于明白,这都不是我不快乐的原因。是自己看

    不起自己,是自卑使我觉得所有人都在亏欠我。”你的快乐是你选择的。我经常会听到这样的投诉:

    “是他令我不快乐!”

    “她没有让我感受到做丈夫的尊严!”

    “我老公已经把我逼疯了!”

    “作为妻子她就应该照顾好一切!”

    是你选择了这份不快乐。

    也是你选择了做一个没有尊严的丈夫。

    更是你选择了给对方逼疯你的权利。

    没有任何一个妻子是“应该”做的,每个人在家庭中都有不同的

    分工。

    婚姻不是50+50=100,而是每个人都是100,也需要100%地全情付

    出。

    从自己做起,这是所有获得成功和有效解决问题的唯一基础。面

    对婚姻内的种种挑战,只有一个问题能够将挑战引向建设性解决方

    法:“在这段关系中,我可以做什么?”

    没有人应该满足我们的需求,没有人必须让我们快乐,更没有人

    该为我们所受的伤负责。想法改变之前,先了解对方的深层行为。很多时候,我们希望去

    改善这些关系,却不愿意花时间去了解对方的深层要求。比如,了解

    一件事情的原委,以及伴侣的处境。

    如果不改变一下我们的生活态度——对自己的信念、行事方式,我们无法从深层改善自己的情绪。只有我们适当地去处理冲突,才能

    更稳步地向前。

    我们对事情的态度,决定了所谓“事实”在我们面前到底是什

    么。同样,我们如何去沟通、去处理,决定了事情发展的方向和结

    果。神经语言程序学中有个小程序叫作“对方的反应就是自己沟通的

    结果”。意思就是说,当对方没有出现自己预期的反应时,说明自己

    的沟通方式有待改进。

    归咎错误给对方,当然是最简单的,但它并不能够顺利地帮助你

    解决问题。一切在于你自己是如何想的,你想要得到什么样的结果。Chapter 9 婚姻这场硬仗,需要

    具备抱持全场的能力

    “每个人,都会伤害他爱的人。”

    ——奥斯卡·王尔德(Oscar Wilde)

    在健康良性的婚姻关系中,我们需要:

    ● 尊重对方,尊重自己

    在工作环境中,我们十分尊重自己的顾客和领导。比如他有东西

    遗忘在你那里,你会及时提醒:“你忘记了笔记本!我先帮你保管

    好,然后再给你送去!”但是在婚姻中,当伴侣忘记东西在你的车

    上,你的反应很可能是:“你怎么回事?做事带点儿脑子行吗?我都

    跟你说了多少次了,弄得我还得翘班给你送一趟!”

    我们经常把搞砸的事情本身嫁接到人身攻击上,对最亲密的人无

    法做到尊重。

    无论面临的矛盾冲突是什么,双方的第一个决定——尽管是无意

    识的,却很明确是将这件事当作理由相互伤害,还是真诚地尝试解决问题。

    ● 共同归属的感觉,有安全感,信任对方

    很多年前,在我还是学生的时候,一个年长的好朋友结婚。当时

    我很不解,我问他:“是什么原因使你想结婚呢?”他当时的回答,我至今记忆犹新:“就是你遇到一个人之后,你会知道,即便哪天全

    世界都背叛你,但她不会。同样,你也会如此对她,无条件地付出和

    信任。”我想,这就是婚姻中最需要的信任和归属感吧!

    ● 做真实的自己,并且欣赏彼此真正的样子

    很多人都因为爱伴侣,而勉强自己去“成为对方想要的样子”。

    把话压在心里不敢说出来,自己的喜好疏于表露。让他她看到你真实

    的样子,彼此接纳欣赏,才能更长久地走下去。

    ● 在一起的时候——快乐

    没有什么比和自己爱的人一起生活,更能充满欢声笑语的了。

    ● 拥有属于自己的时间和空间

    不必在任何时候都做“连体婴儿”,你们可以有单独和朋友相处

    或者完成自己兴趣爱好的时间。想念和惦记也是一种感情升温的方式

    呢!● 合作

    婚姻的破裂通常是由于伴侣间没能不遗余力地合作。婚姻就像一

    碗水,如果两只手捧着碗,会平稳得多。单纯依靠任何一方努力,都

    不是长久之计。

    很多妻子都惯于提出诸多要求和表达失望情绪,期望她们的伴侣

    找到解决方法。相比之下,当意识到丈夫在母亲和爱妻之间存在矛盾

    左右为难时,聪明的女人不论自己的抱怨多么有情有理,她都会先站

    在丈夫的立场上帮助他,而不是用抱怨来让他不安。

    只要她试着从丈夫的角度考虑,鼓励他、支持他、帮助他克服面

    临的冲突,就没有什么能破坏他们的和谐。

    记得张宏武老师在课堂上曾经举过“天鹅”的例子,她说:“别

    看天鹅在水上浮游翩翩的样子如此婀娜优雅,其实水底下的小腿也是

    在使劲倒腾呢。”没错,哪一份如此美好的生活,不需要经营与努

    力?哪一份不堪的场面,不需要定力呢?

    一抹微笑、一句表达关心的话语、深情的一吻、表示真情挚爱的

    语言,都可以创造奇迹。● 彼此成长

    横向看待婚姻关系,而不是纵向。别指责丈夫是没长大的“儿

    子”,也别埋怨妻子是太阳棚里的“乖乖女”,这只会给你们的婚姻

    伴侣贴上不属于他她的标签,无益于你们关系的改善。既然是夫妻,无论在哪个年龄结合,都可以携手共同成长。● 有共同的兴趣

    有共同的兴趣爱好,绝对是婚姻关系的加分项。两个人能够花更

    多的时间在共同的爱好上,一起分享、共同商讨,甚至拌嘴,都是生

    活中七彩的快乐。

    ● 互相鼓励

    生活中难免出现磕碰和摩擦,先别着急把责任重大的话题搬出

    来。多鼓励:“你可以的!”“我相信你!”“我看到你的努力

    了!”“我感受到你的付出了!”让对方看到自己在婚姻关系里的价

    值。

    ● 真正地沟通

    很多夫妻之间,只有沟壑,却没有通道。真正的沟通,不是单项

    的,不只有一个人倾诉,另外一个走神无动于衷。要像打网球一样,一来一往,我们应放下高傲,放下成见,放下时时想评判的态度。

    ● 分享并倾听彼此的感受

    再次强调的是,当你倾听时,需要把自己的评判关掉,假装自己

    如同一个录音机一样,对方说什么,你就想方设法把重点内容记住,同时重复一些对方的话。他她会觉得被尊重、被聆听。你这样做之

    后,也会神奇地发现,自己的情绪起伏开始缓和起来。● 接纳差异

    无论是观点还是生活习惯上的迥异,我们不一定要去妥协或者迁

    就。但是需要接纳迥异的存在,并表示尊重。

    “我听到”不代表“我认同”。

    “我明白”也不代表“我同意”。

    只是这样的表达能够让对方充分地感受到尊重。在婚姻里,这很

    重要。

    ● 擅长看到缺点中的优势部分,将其发展

    你是否听过这样一个理论:一个人在某一方面有缺陷,会在另一

    方面比常人更突出。心理学家阿德勒曾拿古斯塔夫·夫莱塔格

    (Gustav Freitag)做过一个很好的例子,正因为古斯塔夫视力不好

    而且散光,他更加注意训练自己的想象力,因为他想成为一个好作

    家,他会比常人看到更多现实中美好的事物。

    比如很多饕餮之人,其实都有消化功能紊乱的问题。因为在他们

    成长的过程中,有个爱操心的母亲,总去叮咛他什么可以吃什么不能

    吃。于是在他们的潜意识里努力克服自己的肠胃问题,变得对三餐感

    兴趣,对食物的执着,甚至让他们变成了好的厨师或餐饮专家。婚姻中也是一样,出生于破裂家庭的孩子,婚姻就一定会不幸福

    吗?小时候有过童年创伤的人,就一定不可修复吗?我们一定会延续

    原生家庭的错误模式吗?

    在婚姻课堂中,有同学曾分享过,父母离异,整个童年充满了争

    吵的经历,反而让她更能体会爱的来之不易和可贵。在自己的婚姻

    中,她更懂得自检,很敏感地觉察生活中的问题,并及时修补。因为

    她从很小的时候就告诉自己,长大以后,一定不要把日子过成父母那

    般模样。

    ● 用餐的时候,请远离你的手机

    在很多场合和讲座中,我不止一次地提到过,手机这个高科技产

    品偷走了我们很多时间和亲密感。在外用餐时,你一定见过这样的场

    景:一对一起用餐的夫妻或情侣,面对面坐着,每个人都举着手机划

    来划去,眼睛停留在手机上,没有沟通,没有对白,没有眼神的交

    流。

    科技在我们的生活中渗透得越来越深,很多习惯和规矩逐渐被打

    破。有时候你会发现,和伴侣正聊得如火如荼,转眼间两个人又各自

    玩起了手机。大家还会解释,“我就看一眼”或“稍等,我回复一下

    信息”。其实,大家分别看了很多眼,都是不得不刷的朋友圈和没啥

    营养的群聊,回复着一些并不是生死攸关的信息。如果你真的特别需

    要在特殊时刻处理一个电话或者回复一个信息,请提前告知伴侣,并

    以最快的速度解决之后,放下手机。我的神经语言程序学导师黄重生(Talis Wong)还曾开玩笑说:

    “这哪里是两个人在吃饭,是一群人在吃饭。大家都在和手机里的人

    吃饭。”

    用餐时间是一个很特别的场域,我们的味蕾、嗅觉得到满足的同

    时,还是非常好的沟通时间。用餐时候的话题,不一定要解决一件迫

    在眉睫的事情,哪怕就是听听对方说说自己最近的喜好、经历、身体

    变化,都是十分有益的。

    这就是为什么一开始谈恋爱的时候,除了看电影,一个重要环节

    就是我们需要“一起吃个饭”。在用餐的时候,请你放下日理万机的

    工作和焦虑,放下手机。无论是在家还是在外,好好地聆听或倾诉,看着对方的眼睛,认真地一起吃饭。● 闭上嘴巴

    很多时候,我们都会有些情绪无法控制。我们又很容易如此画等

    号,“因为我爱你才向你发脾气”“因为我爱你才会一直哭闹”。

    “冲动是魔鬼”,此话不假。情绪是具备功能的,在运用得不妥

    当的时候,它就是一个魔鬼,将你所处的这段关系引至深渊。

    当你在经历沮丧、绝望、焦虑等情绪时,想去诋毁、去伤害、去

    骂街……请及时闭上嘴巴。有些话只允许飘过脑海,不要让这些尖酸刻薄的话毁掉你的生活。

    不妨给自己做个小练习:

    如果我在某个情境下感到( )(括号内填写当下的情绪),事情的后果是什么?

    我在感受到这种情绪后,说出了恶言恶语,事情又会怎么发展?

    感受到这种情绪后,如果不说出伤害人的话,事情又会如何发

    展?

    如果在同样的情境下,我选择( )(另外一种情绪),事情

    的后果又是什么?

    停下来,想一想。

    比如,某天晚上临睡前你突然发现没有牛奶了。这时候丈夫正瘫

    在沙发上,专心致志地看着电视。你让他去超市买牛奶,他眼皮都没

    有抬地回答:“我正看电视呢,你去不行吗?”你忙碌了一天,他回

    家吃完晚饭也没有帮忙做半点儿家务,你已经感到精疲力竭了,请求

    帮助又遭到拒绝,你很想说:“家里没牛奶了。孩子明早喝什么?我

    一天从早上开始连坐会儿的时间都没有,我是你们的保姆吗?我是可

    以自己去,但就这么一点儿忙你都不能帮吗?我要你来干吗?”——

    你的受挫情绪,可以让你轻易地飙出这些话语,并一直拓展到生活中

    其他你不满意的事情。但想一想,这样做事情的结果是什么?如果你选择另外一种方

    式,或者另外一种情绪,事情的结果又是什么?

    当然,生活中有些时候,你的建议未必是有效且中听的。不要总

    想着为对方指点迷津,不妨咬紧牙关,三缄其口。你的温存和耐心,会让他她更加依恋及信赖,让他她愿意在冲突稍稍平复一些的时候

    再去和你分享一切。

    ● 尝试些新鲜的事情

    对于没有大块时间相聚或者没有共同爱好的伴侣来说,哪怕一起

    看一个新电影,或者试吃一家新开的餐厅都可以。● 守候在原地

    我们经常听到如此之对白:

    “你怎么了?发生什么事了?”

    “没什么。”

    “可你一进门就黑着脸,到底怎么了?”

    “真的没什么。你让我自己待会儿行吗?”“你看,我就说吧,到底发生了什么?你为什么不能和我沟通?

    你拿我当什么了?”

    接踵而至的,是争吵与失控。我们自己和爱人都可能如雷般咆哮

    出一些让自己都后悔的激烈言辞,好像消防车的喷枪,一下子把伴侣

    淋得呆若木鸡。

    每个人的情绪都是有意义的,他可能只是不知道这些情绪的意

    义。每个人都有情绪低落且需要自行消化的时候,这时伴侣所能给到

    的最大的支持,就是在他她需要的时候,守候在原地。我们只需要告

    诉他她:“如果你需要找人聊聊,我很愿意听你的想法和感受。我一

    直都在那里。”

    “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没错,也是最常青的。Chapter 10 从我会尝试到我去

    做

    在婚姻鼓励咨询师的课堂中,有个志愿者和大家分享了自己的个

    案,导师琳·洛特在帮她梳理完情绪的毛球之后,志愿者最终找到了

    途径和答案,她说:“嗯,我会去尝试的。”琳马上纠正了她的话:

    “不,不是会去尝试,是我要去做。”

    这位同学在课下还主动找我单独聊过,因为在分享中她发现,我

    与她先生的性格和表达方式有类似之处。她很坦白地表示,想多了解

    一些我的想法,从而找到和先生更好的相处模式。我说了一些感受和

    看法,她当时一脸疑云,眉头紧锁。但我感受到了她的聆听与耐心。

    时隔半年,我又见到了这个女孩子。她的样子比半年前阳光了许

    多,涂着玫瑰红色的口红,时不时还会笑得前仰后合的。我十分好奇

    这半年发生了什么,她又是如何改变的?于是主动找她询问。她对我

    说,在上婚姻鼓励咨询师课程的时候,她和先生正处于冷战阶段,关

    系非常僵化。这半年她尝试了许多方法与先生进行沟通,并一直记得

    导师的那句话:“不要去尝试,是去做。”她真的以自己为出发点,在审视问题的同时,还寻找了许多让自己变得快乐的方式。现在和先

    生竟然恢复到了以前谈恋爱时的状态,会煲电话粥,会嘘寒问暖,虽

    然偶尔也有矛盾,时而也有争吵,但两人都朝着共同的解决问题的方

    向,不言放弃。说罢,她脸上又洋溢出幸福的笑容。

    我们都渴望拥有能够聆听和理解自己的生命伴侣,在他她面前,无须矫饰和隐藏自己,他她能包容我们的缺点,安抚脆弱的灵魂。我

    们可以完全地信赖他她,一起跟对方分享种种感受。对于我们的困境

    与难题,他她不会加以批评、责备和嘲笑。在我们无拘无束地倾诉心

    声时,如若能感受到伴侣给予的绵绵爱意,会更容易排解怨恨、愤

    怒、恐惧等消极情绪,摆脱负面情绪带来的影响。

    那么,如何做才能达到自己渴望的状态?抱怨、吵闹、冷战、要

    求,都不会让我们靠近自己的所需。去尝试,也不够果决。

    任何产生困扰的问题,都是要求互相鼓励和互相协助共同完成的

    任务,夫妻双方认识到这一点,对婚姻幸福来说至关重要。

    在职场里,很多时候我们设定的目标需要具体、可衡量、可实

    现、实际和有确定的时间节点。而在生活中呢?如果说“我想要一个

    幸福的婚姻,我想要一个能沟通的伴侣”这个目标过于笼统抽象。不

    妨参考神经语言程序学“清晰结果的目标”中的框架:

    ● 正面的。(健康的婚姻关系。)

    ● 自己可为的部分。(在这个目标里,我可以做什么?)

    ● 大小。(你有多想达成这个目标?)● 整体平衡。(这一点至关重要,在你的付出与努力中,是不

    是可以平衡整体的?例如:改善家庭经济状况却会缺席很多

    家庭聚会,这时候你要考虑哪一项对你当下是最重要的?你

    的改变将会如何影响他人?这会和他们的价值观相冲突吗?

    他们会如何反应?在这个过程中你会失去什么?这样做是否

    值得?)

    ● 资源。(我拥有什么样的资源和方法,可以达成我的目

    标。)

    在确定具象、可行且深思熟虑的目标后,大胆行动吧!Chapter 11 我们是不是走到头

    了?

    不要怀疑婚姻。

    现实生活里的婚姻,也可以像电影作品中那般天荒地老、海枯石

    烂。任何一份感情都会褪色,也都会进入瓶颈期。

    生活中有很多事与愿违,随着时光的流逝,爱情耀眼的光圈开始

    变得污浊,柴米油盐这些琐事慢慢成为婚姻的主体。很多婚龄较长的

    夫妻表示,孩子作为家庭新成员,最好能在双方都做好心理准备的时

    候到来。当然,对于上天赐予的礼物,人们会感到欣喜,但是心理建

    设和经济准备,也是和谐婚姻持续的前提。

    经验表明,经济压力、社会压力和突如其来的不幸会使夫妻靠得

    更近。经济、工作压力或社会不认可这些因素,往往不是干扰婚姻最

    深层的缘由。最深层的,多数是两人共同合作的意愿不足。当我们将

    隐藏的冲突和夫妻之间的怨恨暴露出来,深入挖掘这些行为背后的目

    的及缘由时,就会看到原来是夫妻双方归属感不足,他们并不愿意同

    舟共济。

    鲁道夫·德雷克斯说:“只有人类才会因自己的缺点而受苦时反

    而去挑剔别人,于是,我们变得对别人的缺点感兴趣。”在冲突一次次发生,问题始终得不到解决时,我们逐渐把对方的

    需求抛诸脑后,不愿意再花时间和精力去理解、尊重别人。我们除了

    满腹怨言、恶言相向,在感情恶化以后,都抱着希望去结束这段婚

    姻。

    我的导师张婷婷在课堂中说过一句话,我一直印象很深。当她的

    婚姻触礁时,有个朋友曾经对她说:“如果你不会游泳,换个游泳池

    有什么用呢?”

    离婚确实是解决矛盾的一个方式,但需要承认的是,每个人都在

    制造冲突中起了一些作用。如果觉察不到最根源的问题同样出自自

    己,矛盾将始终得不到解决。

    不是有句话曾说,就算再坚牢、再幸福的婚姻,彼此都会有一万

    次想掐死对方的时刻。

    只有竭力地触底,才能反弹。

    当强烈的无力感压得人喘不过气时,几乎所有的人都会把放弃当

    作一个聪明甚至救命的抉择。双方在任何一种情感关系中感到气馁的

    同时,都会产生很强的失败感。在失败感中,你可能会一下子否定

    爱、不愿意去接纳、感到愤怒。甚至在没有矛盾冲突的阶段,也没有

    主动去交谈的兴趣和新鲜感,觉得对方不再能够触及自己的心灵深

    处。这时候,你心里也许会浮出一个声音,对你说着连你自己都不敢

    去面对的想法——到尽头了。

    这并不是一件坏事。

    《亲密关系》一书中指出,因为失败和无力感而想要放弃的这种

    感觉,是一个清楚的指标,表明内省过程已经开始。这同样也是鼓励

    咨询课程中,琳·洛特一直强调的——觉察。

    来看看这些是不是你曾体会过的感受:● 感受

    难以捉摸的倦怠感

    无聊

    失去重心

    困惑

    迷茫

    焦虑

    感到自己不重要,没有价值

    觉得自己像个保姆

    被排斥或排斥对方

    过度忙碌,只要见不到或者双方忙碌就好

    冷漠

    ● 身体反应

    生理、心理的疲惫

    生病

    对某件没有价值的事情上瘾(手机、游戏、赌博、自慰等)性生活不协调(功能障碍、没有兴趣)

    ● 婚外恋或卷入复杂的男女关系

    想离婚

    轻生

    你是否觉得,目前的这段婚姻已经没有必要再继续下去了?你们

    不再爱对方,且你们在一起组建家庭,根本就是一个天大的错误。所

    以这时候最好的方法就是放弃,因为这段感情里已经没有任何希望。

    应该离开,去找个真正爱你的人。

    在婚姻中不可否认的是,绝大多数人都会有或者曾经有过诸如此

    类的想法。然后,生活中所经历的诸事并不是我们不快乐的原因,真

    正的缘由,是因为这些事情发生后我们的想法。

    许多女人对自己的未来没有多少信心,并确信自己处在一个毫无

    希望的困境里,结果是要么完全不努力去建设更好的婚姻,要么去寻

    求肤浅的、便宜的补偿。

    情感关系中,没有一道万能方程式可以解决所有的问题,任何一

    种相处模式都是独特的。

    在婚姻里,没有人是绝对的牺牲者。当一个人选择站在“受害

    者”和“牺牲一切为了家庭”的位置,会自然而然地感受到不公平和愤恨。为了摆脱这种模式和地位,他她周而复始循环性地反抗,然后

    倍感心力交瘁。

    你有没有问过自己,在你信誓旦旦要结束的这段婚姻中,你想要

    的是什么?和谐的生活、被疼爱、孩子身体健康、永远相爱……这些

    都不是具体的目标。具体而清晰的目标,是你到底想要一个什么样的

    婚姻?

    ● 这个婚姻里,是否充满了正向的元素?你们彼此之间有没有

    尊重和鼓励,又会不会给彼此以内心的力量?

    ● 这个婚姻是不是自己的选择?

    ● 你想要的婚姻,是否具有整体平衡性的?意思是你的快乐与

    要求,并不是牺牲在任何人不快乐的基础上;反之亦然。

    ● 在这个婚姻里,你能主动做些什么?你又做了些什么?这些

    给你带来了怎样的改变,又给对方带来了什么影响?

    ● 你所做的,离你想要的婚姻状态,是更靠近了还是更疏远

    了?

    仔细回答这5个问题,再次审视这段你准备结束的婚姻。你要清

    楚,无论它是否继续下去,两个人在这段关系中都做出过贡献。

    记得小时候,我们读的王子与公主的童话故事尾声,总会有那么

    一句:“最后他们结了婚,过上了幸福生活。”仿若结婚就等于幸福生活。现实中并不是这样的,“他们结婚了”只是一个开始,是不是

    能“幸福地生活下去”,只有靠他们自己。

    同样,没有人有义务为你的快乐负责。如果你在这段婚姻中学不

    会相处和解决问题,那么下一段依然会存在同样的问题。

    如果你还是执意决定结束这段婚姻,在结束之前,你可否做3件令

    伴侣快乐的事情?你知道是哪3件事情可以让他她快乐吗?Chapter 12 离婚需要理由吗?

    离婚已经不再是一件骇人听闻的事情。

    民政部官方数据显示,2018年全国结婚登记人数为1010.8万对,离婚登记人数为380万对。短短8年时间,2010年离婚结婚占比为

    21%,2018年离婚结婚占比增至38%。

    东北三省离婚人口比例排行前三,其他城市依次为天津(离婚率

    62%)、上海(离婚率49%)、北京(离婚率48%)。

    社会学家惊叹:“中国家庭在飞速崩溃,中国婚姻在火速终

    结。”各类都市婚姻剧十分热门,无论是离婚还是婚内生活,都成为

    大家关注的热点。

    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公布的数据,2018年,全省所有离婚案件

    中,排在第一位的原因,不是出轨、不是家暴、不是经济纠纷,而是

    “生活琐事”。

    离婚原因(数据来自网络):

    家庭经济原因占1.49%、出轨占2.51%、缺乏沟通占3.33%、性格差

    异占5.17%、赌博占6.06%、家庭暴力占8.44%、感情基础薄弱占8.63%、分居占30.16%、生活琐事占34.21%……

    据司法大数据研究院给出的数据,2016—2017年,全国法院处理

    的离婚案中,73.4%是女方提出离婚。而在91.09%的案件中,是一方执

    意要离婚,另一方表示茫然。

    在全国离婚纠纷一审审结案件中,73.4%的案件原告为女性。

    在全国离婚纠纷一审审结案件中,夫妻双方只有一方想离婚,另

    一方不同意离婚的案件占比例为91.09%。

    有50%的人在离婚时都抱着希望——也许会遇到新的、更好的姻

    缘。再次选择伴侣这个任务,并不比努力让自己适应现有婚姻轻松。

    我们自己才是婚姻幸福与不幸的根源。

    日本作家江国香织的《那一年,我们爱得闪闪发亮》一书中,有

    个非常短的小故事,讲的是一对结婚五年有余的夫妻,妻子突然提出

    离婚。并着急谈判,丈夫却不停地问她问题:“洗衣液还有多少?洗

    甲水还够吗?化妆棉需要不需要?”丈夫十分了解妻子的个性,她是

    一个任何细节都必须回答的人。丈夫在妻子回答完之后就出去买了洗

    甲水、洗衣液和化妆棉。回来的时候妻子发了一顿牢骚,却笑了。文

    章最后一句话是:“丈夫也笑了,窃喜道:‘我赢了。’”

    这虽是一个平淡的小故事,却十分写实。在婚姻课堂中,也有同学曾经提问过导师琳·洛特:“婚姻生活

    索然无味,没有激情,开始吵闹,后来连吵架都不吵了,是不是应该

    离婚?”琳·洛特回答说:“人生就像过山车,总会有上有下。”她

    并没有直接回答同学的问题,而是把问题指向了另外一个疑问:“如

    果离婚了,你索然无味的问题,能够解决吗?”

    向内探索的问题,能把我们引向自我觉察之路。

    在我后来跟进琳·洛特的采访中,我们也聊到了离婚的话题(详

    情参见前文的采访稿)。

    现在,让我们来看看这个小故事:

    A小姐结婚6年有余,近些日子顿感婚姻状态之疲惫。我们见面的

    大半个小时的谈话中,她一直在说生活的琐事:儿子幼升小、母亲身

    体弱、老公工作忙、婆媳关系很不好、公公又体弱多病……生活的压

    力压得她根本透不过来气,想离婚都找不到由头。

    我问她:“你还记得当年你和你老公为什么会结婚吗?”

    她十分嗤之以鼻:“这有什么记得不记得的,怀孕后才领证的。

    爱情这个东西根本没法当饭吃。”

    哭诉了40分钟有余,A小姐的心情并没有变得更好,也没有在我的

    问题中找到答案。于是我决定放下课本中的方法,只是引导她回忆一下过往。

    “你还记得你当年爱你老公什么吗?”

    她面无表情地说:“认识太多年了,当年的事儿根本想不起来

    了。”

    于是我又问:“所以当年你是完全不带情感奉子成婚是吗?”

    她回答说:“那倒不是,我们也是一起工作的同事,谈了一段时

    间的朋友。后来发现有了孩子,也到了适婚的年纪,就结了。”

    当她回答这个问题的时候,脸上的表情完全没有刚才哭诉现状时

    那般痛苦,于是我继续问:“所以你是爱他的对吗?”

    “嗯。”A小姐虽然没有直接回答我的问题,但是这个“嗯”代表

    了认同吧。

    这时,我想起在婚姻鼓励咨询课堂里,我曾组织的一个活动叫作

    “婚姻中你的贡献”,该活动是用来启发参与者在婚姻内发现自己的

    价值的。显然,A小姐明显地觉得自己在婚姻中是有价值的;但另外一

    半的价值,她仿佛并没有看到。

    于是我反问道:“你能不能想到你老公在婚姻中的一些贡献呢?

    多少都可以。”她的第一反应是拒绝:“没贡献,他就是忙,赚钱也少。”我补

    充道:“很小的事情都可以,比如今天下班从补习班接了儿子回

    来。”她眼中露出了一丝丝的迟疑:“在外面赚钱、养家糊口,还

    有,有时候回来会做饭,或者去看他爸,对我妈也还可以……”

    她一边说我一边记录,好像挤牙膏一样,但陆陆续续地,我竟写

    下了27条之多。我把纸条拿给她,说:“你看。”

    她一下子愣住了,在她长久以来的感觉中,丈夫是一个毫无付

    出、一无是处的人。也正是因为这种毫无付出和没价值,她觉得婚姻

    根本走不下去了。可没想到竟然从自己的嘴巴里,说出了对方那么多

    优点。

    很多时候,让我们感觉不好并不是事情本身,而是我们自以为是

    的想法,带给我们不好的感受。

    鲁道夫·德雷克斯说:“人们结婚的真正原因——不管他们主观

    意识到的原因是什么,都是对联合的深切渴望,而联合是人类的基本

    需要。”对方有时候不一定真的没有价值,或许是你没有留意到,又

    或者是你根本不想看到。既然尚未分开,就一定有持续下去的理由。当然,需要承认的是,生活中同样存在一些不良的夫妻关系。比

    如一方已经尽了一切努力,弄得自己身心疲惫,另外一方却袖手旁

    观。

    虽然收拾对方放纵后的烂摊子并不是你的职责,但对方的放纵行

    为却与你息息相关。如果你一直不停地后退牺牲,那么就一定有人一

    直纵情把你推下悬崖。这些都是你自己选择的。

    离婚并不需要特别多的理由,但是决定分开需要看得长远。在没

    有觉察的情况下,离婚很可能变成一种行为模式,人们想去选择不同

    的伴侣,甚至再婚,然后重复和以前一样的生活方式。在生活中不乏离婚好几次的人,他们总想着建立新的家庭关系,但他们不过是在重

    复之前的错误,徘徊于自己的问题中。Chapter 13 假如我们决定离婚

    “宁可好好地吊死也不结坏的婚姻。”

    ——莎士比亚《第十二夜》第一幕第五场

    在有些情形下,离婚未尝不是一个更佳的决策。琳·洛特在采访

    中也曾说道,我们没有必要被一些固定的思维逻辑所束缚。当你觉察

    到问题,进行接纳、尝试改变之后,依然发现离婚是一个更适合彼此

    的决定时,那么这很可能就是适合你的决定。

    不用固执地认为,和目前的伴侣分开就意味着人生永远失败。如

    果你不能做适合自己的选择,即便是留下来,持续“应该的”和“被

    认为是对的”事情,结果两人都沉沦为不快乐的受害者。离婚不是一

    个事件,它决定在未来的很长一段时间里,你认为别人如何看待你,你又会如何看待自己。离婚是一个深思熟虑后的选择,你们兵分两

    路,去追逐更适合自己的生活。

    或许这场婚姻的基础从来就没有强大到足以应对人生路上的波澜

    和沟壑,或许曾经建立起的脆弱堡垒已被严重损坏,你们尝尽了诸多

    方式,彼此互相伤害,又去修补伤害,直到最后一根稻草酿成毁灭性

    的结果。有些情感关系必须结束,因为它已经变成一种虐待,使两人都处

    在停滞不前、不愿解决的状态。这时候,最好且最有效的共识就是:

    “是时候迈向新的纪元,分道扬镳吧!”

    面对自己深思熟虑的决定,不用再多申辩,也无须试图去用逻辑

    讲道理说服他人接受你的现状。接纳自己的选择,不让步。

    勇敢面对,是最好的解决方法。无论你采取的措施是什么,需

    要考虑所有相关人的利益,尤其是有孩子的父母双方。由于家庭是孩

    子的第一个社区和单位,对他她来说,家庭代表生活的总体写照,这

    种印象完全取决于家庭成员如何关系紧密地、真实地描绘家庭以外更

    大的外部世界。父母的不和及分开并不是孩子造成的,不要在负面情

    绪中归咎于孩子。孩子只需要知道,这是爸爸妈妈共同的选择,同

    时,这并不会改变爸爸和妈妈都很爱他她的事实。

    有些夫妻因为两人矛盾激化,会在孩子面前恶言相向,甚至诋毁

    对方。有的父母甚至把气撒在孩子的头上:“就是因为你,才夺去了

    你爸爸对我的爱!”“就是因为你,我才失去了生活、失去了自

    己!”这是特别忌讳的。父母越是试图把自己的负面信息和意愿强加

    给孩子,他们成功赢得孩子配合家庭重组的机会就越少。更糟糕的

    是,不同年纪的孩子,还会有意识或无意识地进行反抗。

    离婚是一项必须通过双方合作来解决的共同任务,否则这个程序

    就容易变得冗长,成为困难和痛苦的根源。你还需要知道的是,在没有对情况有更直接深刻的见解、没有充

    分分析更深层的心理问题的能力,没有充分了解婚姻所涉及的所有人

    员,任何人都没有资格评判这个决定是否明智。他人的建议只是建

    议,只是在他的认知范围内能给你的最好的信息。最终,这个选择权

    还是在你自己的手里。

    在神经语言程序学课程中,我们了解到一个程序方式叫作:“每

    个人都在做当下最好的选择。”你的决定就是你在当下这个情况里,对自己能做出的最负责任、最好的选择。

    离婚未必是一件坏事,它同样可以是一笔财富,使我们提高识别

    能力、对自己有所觉察并接纳。

    原谅曾经带给我们伤害的伴侣,同时原谅在这个过程中张牙舞爪

    的自己。认识到曾经的错误,才能学习和成长。即使感情破裂,也不

    要心怀愤恨或愧疚,这样,你就为之后的美满铺平了道路。对下一段

    感情会更懂得珍惜与经营。

    最好的方式,莫过于带着感激的态度而分手,这是这段关系中最

    后一次合作。Chapter 14 情绪的毛球

    婚恋,是生活的三大重头戏之一,但生活中出现诸多繁杂的问

    题,又不仅仅来自婚姻。在生活中,我们能感受到各种积极的情绪,比如被爱、温暖、幸福、被相信和充满感恩;同样地,我们也经常会

    收到负面感受,愤怒、哀愁、恐惧、焦虑、悲伤。

    我感觉到我体会到( ),括号内通常是个形容词。正是

    这个形容词,给我们带来这样或那样的情绪。琳·洛特将繁杂的情

    绪,归结为“情绪的毛球”,这比喻极其形象。养猫的人都知道,猫

    会在舔舐毛发之后,时不时地吐出一个毛球出来。我们无法解释又处

    理不了的情绪,就像那个毛球一样,噎在喉咙里,不上不下,很难

    受。

    很多时候,社会环境还会给我们带来一种错误的意识,大家认

    为,越是职场里表现卓越、意志坚定的那个人,越不应该有情绪化的

    一面,更无须清理情感。其实不然。在事业上承受很大压力的人,更

    多且更容易受到外界干扰和消极情绪的影响。他她也许更需要彻底地

    梳理自己的情感。

    前几年有一篇文章,说很多男人在回家之前,都会在车里静坐一

    会儿,安静地抽一根烟。那个时候他是属于自己的,不再是员工、是老板;那个时候他需要沉淀自己一天的情绪,因为上楼之后,他就是

    爸爸、是丈夫。

    这篇文章在当时得到了很多男人的共鸣,也让很多妻子突然意识

    到,每天晚上推开门进家的那个男人,内心背负着何其沉重的包袱。

    当人们产生情绪的毛球,心情有起伏时,他们会感到:

    ● 受伤

    ● 生气

    ● 委屈

    ● 担心● 没有吸引力

    ● 被批评

    ● 想要离开

    ● 孤独

    ● 焦虑…………

    还有很多关于情绪的描述,不一一列举了。而这些感受,是由什

    么引发的呢?

    ● 我觉得在婚姻中不重要

    ● 我觉得伴侣对我十分冷淡

    ● 我被拒绝

    ● 我的自尊心受到了伤害

    ● 我感受不到伴侣的爱

    而这些感受,很可能来自:

    ● 我被养育的方式

    ● 上一次的情感关系● 过去我受到的挫折、伤害

    ● 我对情感的恐惧和不安全感

    ● 过去别人对待我的方式

    面对不愉悦的情绪毛球时,通常会做出什么样的举动:

    ● 抽离自己的情绪

    ● 假装什么都没有发生

    ● 抱怨,责怪对方并要求他们改善

    ● 祈祷问题会消失

    ● 用别人的嘴来说自己的话,施压

    ● 用愤怒来麻痹或掩饰

    在系统地捋顺了情绪的毛球之后,你会发现,很多的感觉和情

    绪,与此刻所经历的事情并不是真正关联的。很可能是你加载在这些

    事情上的想法,让你的情绪越来越糟糕。

    当情绪特别低落时,我们的关注点就会放在平日婚姻关系里竭力

    隐藏的不满、郁闷,甚至未满足的需求上,它们会一并涌出,变成一

    种痛楚。哪怕一丁点事与愿违的过往,混杂在一起,让整个人变得消极沮

    丧,五味杂陈。在这个阴云密布的阶段,最需要的就是沟通和被倾

    听。

    有很多人和我形容过那种情绪低迷期的感受:整个人沉湎于无意

    识的自我中,不想说话、不想沟通,看什么都觉得不对劲,对什么都

    没有兴趣。对方的身上,不再带有曾经自己喜爱和钦佩的光环。即便

    有,也被各种黑暗和散乱的情绪淹没得无法顾及。

    心情不好的时候会失眠,严重时甚至能感到紧缩般的心悸。半夜

    醒来,会觉得自己是孑然一身、茫然无助的。这个时候看到身边安睡

    的伴侣,会觉得十分陌生。明明知道这是自己的问题,却完全不知道

    怎么走出来,很无助。

    很多妻子都说,最怕也最难接受的,就是她倍感绝望、想表达感

    受的时候,丈夫告诉她:“你不应该这样。你想多了。没事的。”不

    被重视和拒绝,引来的就是怨恨的情绪。怨恨是一种让现状朝反方向

    发展的敌对情绪。怨恨不同于抱怨,是因为恐惧和缺乏信心,它会阻

    碍我们找到令人满意的解决方案。

    那么有效解决情绪毛球的方案是什么呢?

    疏导,并鼓励对方。你需要让对方看到是他她低估了自己,以此

    来减少来自潜意识里的自卑感。当伴侣开始紧张、惶恐不安,仿佛马

    上“奓毛”的时候,我们不妨做一些能给到他她温暖感受的事情,然后再去解释,他她的这种恐惧如何在二人关系中成为绊脚石,并给自

    己也带来极度的不适。

    有效沟通,是最积极的解决方式。

    阿德勒曾说:“生命总是努力生存,生命力绝对不会放弃挣扎而

    屈服于外界障碍。”

    现在,我们来看这个小故事:

    D太太今天心情很不好,又在生理期的第二天。早上起来天气很

    冷,8岁的儿子非要穿短裤上学,争执了许久孩子还是在车里把长裤脱

    掉了。半路上下起小雨,道路十分拥堵,D太太上班又迟到了。收到客

    户邮件抱怨前天的内容不符合标准,要求改动。

    赶在儿子下补习班之前回家做饭,D太太已是筋疲力尽。D先生进

    门换鞋以后第一句话就问道:“我的车险你帮我交了吗?”听到这句

    话,D太太一天的心情,就好像一团乱的毛球一样,委屈、难过、伤

    心、焦虑一下子吐出:“你就知道让我做事!我又不是你的保姆!你

    从来都不管孩子!你从来都没在乎过我的感受!……”

    “从来”这个词,是很多时候我们表达内心沮丧感受的一种夸张

    方式。但是在被对方解读时,往往会被理解成实际情况。尤其是男

    人,他们很容易直观地从字面上理解女人说的话,这样就特别容易曲

    解女人真实的意思,常常跟随着一起被带入情绪的旋涡。情绪毛球的危险词汇:

    从来、从不会、根本、你就是想、我就知道……

    神经语言程序学中有个情绪成分叫作“感元”。感元是由个人主

    观经验决定事物的必要性或可能性。有些感元词汇也是很敏感的,它

    直接就会带来一定的情绪。

    感元用词——情绪

    必须:有压力的、不知所措的、着迷的。

    不能:无助的、不适当的。

    如:“你不能睡觉,咱俩必须把这件事聊完了!”

    应该:有压迫感的。

    如:“你就应该对我好!”

    不可能:令人绝望的。

    如:“算了吧,别狡辩了,你就不可能做好。”

    作为男人,要知道的是,你绝对不能只从字面上解读女人的意

    思。用“必须”这个词,只是女人表达当时内心需求的一种强烈渴

    望。大多数男人在解读时,只会死抠字眼,把它理解成实际情况,并

    感受到重重压力。当听到这些敏感词时,我们往往不能客观地对待另一半的情感表

    达,甚至一味地否定或忽视对方的感受,造成隔阂与纷争。我们会觉

    得自己付出的爱完全没有得到对方的认同和感激。

    只描述事实,不做评价或判断,学会以积极的方式提出心中所

    想,提升表达的技巧,这是婚姻成功维系所必须具备的能力。如果能

    坦然面对问题,又有勇气去梳理,这个情绪的毛球很快就会被你织成

    一张美丽的地毡。

    如果我们朝着正确的方向,即朝着勇气与社会兴趣方向不断进

    步,朝着与别人合作、争相做贡献和解决问题的方向前进,那么,有

    什么问题是不能解决的呢?Chapter 15 我们犯了一个错误

    鲁道夫·德雷克斯曾提出,在“男性至上”社会衰落之后,男性

    与在同一社会阶层的女性发生性关系,在满足自己性欲的同时,不会

    像以前一样被要求付出代价——婚姻。他不用承担全部责任,也不用

    放弃梦寐以求的自由。

    永恒的、牢不可破的挚爱和忠诚,虽然在很多文学作品里一直被

    推崇和强调,但现实中却始终未能普遍实现。

    婚内出轨,越来越多地出现在我们的生活里,“劈腿”从一个让

    大家惊诧、痛苦、挣扎的经历,逐渐成为家常便饭,甚至整个社会熟

    视无睹的现象。

    更为夸张的是,有些婚姻中竟出现两方都出轨,却还依然“相安

    无事”地一起生活。曾有哲学家说:“女人总体上更倾向于感受真正

    的价值,而且不会轻易就成为虚构的、危险的谎言的牺牲品。”而现

    代婚姻中的女人,她们明知道对方出轨却没有选择离开,活活把自己

    逼成了“戏精”。

    沉默,到底是不是最好的答案?

    很多人不能理解。明明是最亲密的人,为什么需要演戏?身边不止一个女人和我提过,要想婚姻过得去,就必须学会装腔

    作势,也必须懂得难得糊涂。很大一部分人甚至知道另一半出轨,却

    假装浑然不知。

    越来越多的婚外情不仅仅限制于男性,以下是匿名社会调查数

    据:女性婚外情调查(共33271位已婚女性参与)。

    1. 你有过婚外情吗?

    是的占84.7% 28181票

    没有占15.3% 5090票

    2. 什么原因导致你发生婚外情(仅限发生者)?

    与丈夫感情不好占12.97% 3948票

    性生活得不到满足占28.26% 8601票

    就是被婚外那个人所吸引占

    48.57%

    14784票

    丈夫先做了对不起我的事占

    10.2%

    3106票

    3. 婚外情发生后,你后悔吗(仅限发生者)?

    是的,感觉很愧疚占29.02% 8752票没有,做了就不后悔占70.98% 21402票

    4. 你会因为婚外情选择离婚吗(仅限发生者)?

    会占12.52% 3777票

    不会占87.48% 26397票

    5. 发生婚外情后你会如何做(仅限发生者)?

    告诉老公寻求解决方案占3.52% 1070票

    瞒着所有人占81.34% 24693票

    找闺密倾诉占15.14% 4596票

    惊人的数据耐人寻味——到底是什么导致了婚外情?又是什么,让我们不会因此而改变现状?

    当婚姻中出现欺骗与背叛,你的反应是什么?

    周而复始、歇斯底里地吵闹,还是装作不知道?

    出轨,大多是一种透支状态下的现象。当夫妻二人在爱和信赖

    中越发滥用职权,不断取出,爱与坚守的信用度就越发降低,外力就会从这种裂缝中一拥而入。婚姻生活中的细节就如同在银行储蓄,每

    次的出击和回应,都是一种积累。

    曾经有位女士和我说,她回家之后很想和先生沟通,但是先生表

    示此刻身体不太舒服,十分疲倦,不想听,明早再聊。先生临睡前,说出了准确的时间——“明早8:30我们谈。”到了翌日8:30,她很期

    待能和先生沟通的时候,先生却一副百无聊赖的样子,完全不记得前

    一晚的约定。她主动要求,先生又再次拒绝,说现在不想听。那一刻

    她感到十分沮丧,也认为没有和先生沟通的必要了。

    你回馈给伴侣的“没时间”“算了吧”“不重要”,会像颗种子

    在对方心里生根发芽。相反地,当你能积极地回应对方,尝试沟通,选择靠近,就像往银行存钱一样,给未来矛盾发生时储存了缓冲的资

    本。

    当这些琐事让二人状态透支,出轨就有可能发生了。

    都说女人的直觉是敏感的,在男性出轨的案例中,高达80%的女性

    是凭“感觉”觉察到了异样。

    到确定,从心痛不已再到歇斯底里,直到陷入窘境。当婚姻触

    礁,人们的情感曲线从愤怒到悲伤,悲伤到恐惧,再到愤恨。一方深

    陷在被欺骗和受伤的角色中,另一方在尴尬与歉疚中徘徊。大多数伴侣都会想了解得彻彻底底,每一个细节都要查出来,对

    事件复盘。手机是这个年代最危险的沟通工具,很多出轨,都是从伴

    侣突然换密码,手机不离手,莫名其妙地买礼物补偿而察觉的。在有

    些夸张的案例中,还会派私人侦探跟踪,拍视频,找记录。

    当第三者被发现,曾经在婚礼上“呵护和疼爱我一生唯一的挚

    爱”的诺言被打破,一切信誓旦旦都显得不堪一击。我们以为的,原

    来并不是我们以为的样子。

    对方只是告诉了我们想听到的,却依旧做了他们想去做的。

    法国精神分析学家简·大卫·纳索曾说:“不说真话是为了维护

    和他人之间已经建立的关系。人们说谎是因为我们害怕失去爱,害怕

    失去对方。”

    现代生活中的出轨,人们怕失去的,不单单只是伴侣,还有伴侣

    存在下的构建状态:车子、房子、孩子、存款和家人关系。

    还有部分人在发现伴侣有婚外情或婚外性行为之后,会克制自己

    的感受和爱,不会大吵大闹,反而掩饰分歧,让自己逐渐在掩饰、间

    接伤害和抽离里失去感觉。心存芥蒂,也不会拿出来讨论,更不愿意

    找人倾诉。很快,失望和恐惧、怨恨和委屈在阴暗角落里滋生的同

    时,自己在婚姻中越发找不到方向,也会变得十分多疑。问题从来不会消失不见,如果它是个问题。我们可以逃避一时,却无法逃避一辈子。

    阿德勒曾说:“行为的目标是有归属感和价值感的。错误的行为

    是来自寻找归属感和价值感的错误信念。”那么,在目前看来,触礁

    的婚姻关系中,发生了什么,让他她找不到在夫妻关系中的价值?

    婚姻中,如若两人有共同解决问题的意愿,他们的关系就会变得

    越发紧密。反之亦然。

    当一个人对爱感到气馁,想要退缩、惩罚或展示他的权利时,就

    会产生想要其他伴侣、想要多样性爱的倾向。换句话说,当他她找不

    到自己在婚姻里的价值,认为不被关注、自己不再重要、不被尊重、不被听到,就十分有可能有出轨的倾向。

    不单单是对伴侣,我们有时对自己都没有足够的信心。我们不确

    定当被拒绝、被冷落、被不公平对待时,自己是否能做到不寻求外

    力,而内化解决。我们也不确定,当遇到和伴侣态度迥异的人,刚好

    填补自己内心的孤寂与空虚时,自己是否能抗拒这份吸引,平衡好行

    动的利弊。

    夫妻关系出现问题,背后的原因是什么?

    丈夫在家时间少,不负责任,不懂关心;妻子喋喋不休,只会抱

    怨,不懂感恩……我们很想知道,再深一层的原因是什么?

    家庭经济基础差、两人磨合时间短、兴趣爱好不一致、孩子占用

    了大部分的时间、独生子女还需要顾及双方的老人……

    又或者是社会关系中位置出现问题?

    不要浪费时间寻找造成伤害性事件发生的原因,刨根问底地想

    搞明白到底需要责怪谁,这没有实质性的意义,它并不能改善现状

    和修补关系。

    心理学家卡尔·荣格说:“孤独并不是来自身边无人。感到孤独

    的真正原因是因为一个人无法与他人交流对其最紧要的感受。”

    一些社会调查指出,当男人感到被需要和依赖时,他们就会变得

    积极上进,力量无穷,有如神助;女人感到自己得到珍视和呵护时,她们就会格外自信,生机勃勃。也正是因为不被需要和没有价值,让

    他没有动力前行;同样是因为不被尊重和关爱,让她丧失信心。

    当问题发生,持续性的怀疑和冷战一定会导致更深一层的敌意,会让原本导致伴侣寻求婚外情的问题继续恶化。当一个人感到沮丧的

    时候,我们似乎习惯于采用一些令事情变得更糟糕的行为方式,心理

    学称之为“被动反应式行为”:

    ● 当你感到气愤或怨恨时,是不是仍然强颜欢笑?● 你是否曾用愤怒来掩饰内心的恐惧?

    ● 你感到悲伤、受到伤害时,是不是仍然勉强自己保持笑容,说一些笑话?

    ● 当你感到内疚和害怕时,是不是下意识地马上把过错推给别

    人?

    忘记在哪本书上看过这样一个故事。有一名身披铠甲的骑士,在

    田野里策马扬鞭。突然,他听到了一个女人的求救声,他向声音传来

    的方向飞奔而去,发现有一条凶猛的火龙盘旋在城堡的上空,劫持了

    美丽的公主。这位骑士拔出了佩剑,将火龙劈成两半,救出了公主,也获得了公主的芳心。

    所有人都称赞他的英勇,把他当作旷世英雄,并邀请他住在城堡

    中。然后,骑士与公主不出意料地相爱了。

    一个月后,骑士暂别公主外出。在回城的路途中,他听到了心爱

    的公主的求救声,另外一条火龙又盘旋在城堡附近。骑士再次拔出他

    的利剑准备杀掉火龙。

    正在他挥剑的时候,公主突然在城堡里大喊:“不要用剑!要用

    绳套!听我的!这个比你的剑管用!”她扔下一根绳套,指手画脚地

    告诉骑士该如何如何。虽然骑士并不情愿,但他还是听从了公主的

    话。他把绳套扔向火龙,一下子就套住了火龙的颈部,杀死了火龙。全城的人们都出来欢呼,但是骑士却很不开心。他觉得自己什么

    都没有做,因为是公主告诉他要用她的绳套,并且指点他该如何去

    做。他觉得大家不应该视他为英雄,他非常沮丧。

    又过了一个月,骑士再度远游。公主看到他只拿了宝剑,就提醒

    他一定要带上自己亲自为他准备的绳套。回城的路上,火龙又来了,他像往常一样奋勇直前地去营救公主。这时候他突然变得很犹豫:

    “到底应该用宝剑呢,还是用绳套,哪一种更好呢?”在他犹豫不决

    的时候,火龙喷出很长一道火焰,烧伤了他的右臂。他感到惊慌失

    措,曾经的英勇消失殆尽。这时候,公主在窗边对着他大喊:“用毒

    药!这种火龙绳索不管用!”

    她扔给骑士一瓶毒药,于是,骑士把毒药灌进火龙口中,很快就

    毒死了火龙。全城的人再次欢呼,骑士越发不开心。一个月以后,骑士决定再次出远门。公主看到他只拿了宝剑,又

    特意嘱咐他带上绳套和毒药。这次,公主提醒他的时候,骑士觉得很

    烦躁,但依然带上了这两样东西。

    在外远行的时候,骑士听到了一个女人的求救声。他赶忙跑去营

    救。当拔出宝剑的那一刻,他突然又犹豫了:“我是应该用剑还是绳

    套,抑或是该用公主给我的毒药?公主知道了又会怎么想呢?”

    他开始变得很沮丧,很无助。但是一念间他突然想到,在没有遇

    到公主之前,他是一名只拥有一把宝剑的英勇骑士,宝剑被他擦拭得

    锃亮。他鼓起了极大的勇气,一下子扔掉了绳套和毒药,拔出利剑深

    深刺向火龙的喉咙。火龙被杀掉了,整个城市欢呼起来。

    就这样,骑士再也没有回到公主的身边,他留在了小镇,快乐地

    生活着。那个被救下来的姑娘从来就不会告诉他该用什么不该用什

    么,他则永远都是她爱慕崇拜的骑士。

    这是一个引人深思的故事,也很适合婚姻出现第三者的家庭。第

    三者,从来都不是两人关系破裂的真正原因。外遇多数并不是关于

    性,而是当事人在寻求友谊、支持、理解、尊重和关心。这些本是婚

    姻中需要具备的。第三者只是个引爆点,并非一段婚姻死去的真正原

    因。

    很多时候我们在爱里掺杂了过多的干涉和指导,你应该这样,你

    应该那样……让对方觉得在关系中被扼杀了自信,找不到自己的价值,他就会不由自主地远离。在婚姻里,妻子的态度拥有十分神奇的

    魔力,它既可以使男人斗志昂扬,也可以令他转身离去。

    现在再看回来:

    ● 目前,你婚姻关系里面临的挑战是什么?

    ● 你想得到什么?

    ● 他想要的又是什么?

    ● 在得到的过程中,你们彼此尊重了吗?在一起的时候彼此有

    适度的自由吗?有无互相理解对方?有无情感上的联结?

    让我们来看几个故事:

    故事一

    唐先生,37岁,育有一女,保险公司从业人员,结婚7年零6个

    月。上有老下有小,在社会关系中迷失方向。工作调动、领导频繁更

    换,让他找不到自己的归属感及方向。情绪不稳定,失落,倍感步入

    中年的压力。出现婚外情,他说,那个女孩子给他的,是一个不一样

    的世界——被尊重、被疼爱。

    当被问及他与妻子的关系时,他第一句话就是:“她只知道要

    钱。”

    故事二一对看似近乎“完美”的夫妇——郎才女貌。丈夫有钱有权有

    势,妻子很漂亮,一儿一女,两人都有很好的工作。丈夫对妻子百依

    百顺,对老人孝顺,疼爱子女。唯一不能解决的问题,就是无法在婚

    姻内保持忠诚,频频出轨。

    不难看出,故事一里的丈夫是无法在婚姻里找到自己的价值感及

    被认同。故事二呢?

    阿德勒曾提出,那些过于强调性欲、讨论多配偶制、性开放或试

    婚的人,其实是在逃避对性行为问题的社会性解决办法。他们不能通

    过夫妻双方的合作找到解决社会适应上存在的问题,并幻想着用某些

    方法逃避这一切。

    回到最开始的原则,在婚姻中,两人共同合作的意愿是走出一切

    窘境的密钥。

    忽视或过分焦虑都会使出现了第三者的关系加速恶化。聪明、有

    理解力,并且着重于解决方式的伴侣,会找到许多微妙的方法,将想

    要冒险的伴侣吸引回来,而不是压抑他想要的自由和独立。

    有关错误行为,着重点并不是错误的本身或是其产生的缘由,更

    重要的是,这个错误带给我们的影响是什么?我们的决定又是什么?

    ● 是不是不接受?● 是不是想要躲避,甚至报复惩罚?

    ● 是不是想要掩盖、谩骂?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在成长过程中,我们并没有受过专业情感

    引导,却听过太多身边不成功的情感范例。对于很多人来说,恋爱、结婚、生子,困难的程度不亚于没有经过专业训练就去开一架喷气式

    飞机。也许一开始能侥幸起飞,却未必逃得过不幸坠落的命运。

    经营婚姻,是我们一生的功课。

    解决心碎的最好方式就是——承认错误,避免伤害。

    任何一种模式的歇斯底里和置之不理都没有太大意义。如果决定

    继续这份感情,那么最需要做的,就是处理心碎。发生过的创伤如果

    没有及时处理使之愈合,会产生很多负面的影响,在日后漫长的岁月

    里,这件事情会像定时炸弹一样不时地炸一下,再次伤及双方。一次

    又一次重新经历旧痛,只会将关系不停地撕裂,最终难以修复。

    如果我们用健康的方式把伤口处理好,用了解且悲悯的心去疗

    伤,改正由伤痛衍生出的许多自我局限的错误概念,心情、态度、信

    念也会随之改变。

    需要意识到的是,在这个恶性循环中,我们必须要做的是弥补自

    己的缺点。保护自己常常被使用的方法是:麻醉自己和遗忘。我们把痛苦深

    埋在潜意识里,然后尝试着掩盖、忘记。往往创伤越深,我们掩盖的

    力度就越大,想去遗忘的初衷就越强烈。

    只有先对自己的痛苦负责,停止责备,表达自己的痛,让它浮出

    水面,才可以选择爱自己。

    用爱和谅解,陪伴他她从错误中吸取教训,度过婚姻中最黑暗的

    时刻。Chapter 16 婚姻的世界,是你

    看法中的模样

    在没有GPS的年代,我们出行游玩时总会拿出地图去寻找目标位

    置。

    地图上有什么?有我们现在的位置名称、我们要去的目的地和如

    何到达的路线。我们会看到很多选择,高速公路、国道、县道、乡

    道,甚至无名路。有时候,到目的地就只有一条路可供选择。

    还记得我们与爱人刚刚组建家庭的时候,充满激情地画下人生的

    蓝图吗?我们要去这里那里,你的家人就是我的家人,我们用嘴巴和

    意愿画满了一张未来人生的地图:

    信任、支持、尊重、浪漫、沟通、体贴、理解、有爱、有激情、包容、忠诚、坦诚、一同进步、一起成长、互相帮助、聆听,诸如此

    类……

    那时候我们想法中的样子,就是婚姻中该有的样子。直至矛盾出

    现,直至争吵开始,直至我们拆掉了当年恋爱时彼此头顶的光环。这

    时候,地图中的板块开始随着想法改变,色泽也逐渐不够鲜艳。“末日四骑士”(The four horsemen of the apocalypse)的概

    念,源于《圣经》中的《启示录》。在世界终结时,四位分别骑着

    白、红、黑、灰色马的骑士,将瘟疫、战争、饥荒和死亡带给接受最

    终审判的人类。在婚姻中,约翰·戈特曼(John Gottman)也提出了

    “末日四骑士”的概念,通常他们会按照下面的顺序依次闯入婚姻的

    心脏地带:

    ● 批评:攻击另一个人的性格,而不是就事论事。

    “你昨晚临睡前没有关灯,很浪费电。”这是对事件的抱怨,而

    “你这个人怎么老是不长记性,从来不上心?”这就是批评。

    “就这样,你在公司还能当领导?可笑!”

    “我讨厌你这种不负责任的态度,你根本就不配做老公!”

    “真是没见过比你还蠢的人了!”

    这些批评是不是听上去很耳熟?因为在许多婚姻中,伤害都是从

    刻薄的言语开始的。

    ● 蔑视:讥讽、翻白眼、挖苦、冷嘲热讽。

    “说得好像你多能干一样,你那么有本事,还能混成这样?”

    “你要是能做,母猪都能上树了。”“你想多了,我根本没拿你当回事。”

    蔑视会引起更多的冲突,离和解越来越远。它十分可怕,因为它

    让人性里“恶”的一面显露了出来,并被彼此看到,激发出彼此“好

    斗”的欲望。

    ● 防御辩护:自以为是的愤慨,问题不在自己身上,归咎于

    他人。

    “你知道我有多不容易吗?要不是因为嫁给你,我根本不至于走

    到今天这个地步。”

    “你早干什么来着?要不是你一直拖拉,事情会这样吗?”

    这让关系变得更加紧张,进入恶性循环。辩护其实是另外一种变

    相的责备,伴侣多数不会真的退让或理解,反而会激化矛盾。

    ● 冷战:我们常说的“冷暴力”,从互动中撤出,拒绝沟通。

    “别碰我,不要和我说话。”

    “嗯,知道了。”

    不说话,也没有反应。关系被大面积的负面情绪所覆盖,两人进

    入对立状态。作为一个经历过婚姻的人,我十分惭愧地说,这4个骑士,都曾出

    现在我的婚姻里。这些骑士,的确是有害无益的,他们会火速将你的

    婚姻带进低谷,曾经的信任与疼爱消失殆尽,二人的关系急速走向终

    点。

    在爱情的初始期,人们在享乐状态或处于有利地位时,会无法看

    清自己的处事方式;而发展到瓶颈期或者处于逆境中,当他们面临困

    难时,处事方式会变得不同,矛盾也会凸显。此时的处理方式带着未来感,此刻的想法、决定及行动,也预言

    着今后的发展方向。婚姻需要经营,同样需要用心、用脑、用合适的

    方法……做出改变的最佳方式是停止过度思考、谈论、计划和分析,然后迈开腿行动。

    阿德勒心理学中曾提到“原型”一词,虽然这个词后期不再被使

    用。但夫妻之间的关系网建立,依然是有“原型”的依据可查的。原

    型是未成熟的果实,像所有生涩的水果一样,如果里面有条虫,它长

    得越大越熟,里面的虫子也变得越大。

    遇到问题时,我们习惯于用忧虑、紧张、暴躁、恐惧、慌张或者

    是全力抗拒来面对。恐惧带来的反应则是挣扎、疑惑、拖延以及抗

    拒。

    阿德勒曾经在分析犯罪心理学的个案时说道:“总要有人先开

    始,别人是否合作与你无关。不要担心别人是否合作,去做。”当婚

    姻里的末日四骑士出现时,最好的办法就是进行修复,哪怕最简单的

    “让我们彼此都冷静一下”,在尊重的基础上进行表达,也可以避免

    这种危险状态继续恶化。每一对夫妻的相处模式都不同,没有什么固

    定的模式和方法,只需两人都抱有想去缓解紧张状况的意愿。

    不求回报地付出、真心诚意地付出,是一种完全不同的体验。你

    不会觉得支离破碎,也不会因为得不到回报而愤愤不平。你只是注重

    这个付出的过程。“我说爱你并不是等你去回应,我说爱你,是因为我想让你知道

    我爱你。”

    去做,并不是为了索取,而是想要去做。Chapter 17 是什么原因让你停

    滞不前?

    个体心理学的一大目标是社会适应。我们在婚姻中缺乏勇气,就

    会找诸多借口去避免尝试。因为害怕失去所熟悉的“具备安全感的范

    围”,所以当同样的问题重复出现时,我们总是用熟悉的、未必会有

    帮助的方法去处理。

    当婚姻中出现争吵、指责、不信任的问题时,任何一种纯逻辑论

    证都是没有效用的。这里面没有固定的套路,那些道听途说的、小说

    和电影里看到的情节只会让情形变得更加糟糕。

    有个女孩子在课堂上曾分享,她是看韩剧长大的,所以在心目中

    一直觉得生活应该是按照韩剧里的情节去发展的。丈夫忘记他们的结

    婚纪念日,她暴怒;丈夫没有在她生产的第一时间出现,她十分心

    碎;当丈夫面对生活琐事采取睡一觉的方式去解决时,她陷入了深深

    的迷茫——为什么这些都不是我曾经期待的模样?他为什么是这样子

    的?我是不是选错了人?

    小说和电影给我们展现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 详见PDF附件(10939KB,28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