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新医学》 > 20202
编号:13510932
关于防控疫情一线科室医护人员在2019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救治工作中的体会与建议(2)
http://www.100md.com 2020年2月1日 《新医学》 20202
     一、新冠肺炎的发病机制及临床表現

    在呼吸系统,2019-nCoV感染的靶细胞为呼吸道上皮细胞。呼吸道上皮细胞高表达一类血管紧张素转化酶2(ACE2)的膜受体。2019-nCoV通过ACE2受体黏附并侵入宿主细胞[8]。病毒在宿主细胞内的核酸复制、蛋白合成、新病毒组装及分泌会损害宿主细胞,同时病毒繁殖激活免疫反应,诱导免疫细胞产生大量促炎性细胞因子。这些剧烈的免疫反应导致宿主细胞变性、坏死乃至脱落,引起黏膜充血、水肿和分泌。当病毒蔓延至下呼吸道,可引起毛细支气管炎和间质性肺炎、肺水肿、肺泡出血等严重的病理反应,并导致重症肺炎或ARDS[9]。

    根据目前病例统计数据,新冠肺炎潜伏期约1 ~ 14 d,临床表现以发热、乏力、肌肉酸痛、干咳为主要表现,多数患者起病症状轻微,可无发热,或伴随消化道症状,血常规示白细胞总数无升高甚至降低,淋巴细胞计数减少,影像学表现为间质性肺炎,临床表现为“非典型肺炎”,多在1周后恢复,多数患者预后良好[7, 10]。对于2019-nCoV,目前尚没有确切的特效抗病毒药物[11]。部分患者在感染1周后出现呼吸困难,严重者快速进展为重症肺炎、ARDS、脓毒症休克、难以纠正的代谢性酸中毒和出凝血功能障碍 ......
上一页1 2 3 4 5下一页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4736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