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华老年医学杂志》 > 2005年第6期
编号:11038115
慢性帕金森病MPTP猴模型纹状体区质子磁共振波谱的动态研究
http://www.100md.com 2005年6月1日 张允建 曹学兵 贾 清 朱 清 刘昌勤 孙圣刚
第1页

    参见附件(380KB,5页)。

     [摘要] 目的 观察慢性帕金森病(PD)1—甲基—4—苯基—1,2,3,6—四氢吡啶(MPTP)猴模型纹状体区质子磁共振波谱(’H:MRS)的动态变化,探讨’H—MRS在PD早期诊断研究中的价值。 方法 4只健康成年雄性猕猴,以MPTP(皮下注射,0.1 mg·kg—1·d)制备慢性PD全身模型,造模前及其后6周内每周应用GESigna 1.5T超导型NV/i磁共振扫描系统,行双侧纹状体区1H—MRS采集,观察氮—乙酰天门冬氨酸(NAA)、胆碱化合物(Cho)和肌酸及磷酸肌酸(Cr),采用随机软件FuncT0014.o对各代谢物含量行半定量分析,计算NAA/Cr和Cho/Cr的变化,并与行为学评分、MPTP累积剂量进行相关分析。

    结果 4只猴经MPTP处理后均达到PD诊断标准,平均出现症状时间为(18.3i 1.3)d,行为学评分稳定时间为(26.3±1.3)d,MPTP的累积用量为(17.78±0.27)mg。相同时间点双侧纹状体区NAA/Cr和Cho/C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使用MPTP后第1周至行为学评分稳定期间,NAA/Cr呈进行性下降,Cho/Cr呈进行性升高,行为学评分稳定后NAA/Cr和 Cho/Cr趋于稳定;MPTP处理后第3周NAA/Cr和Cho/Cr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3.59,P1H—MRS能够早期发现慢性PDMPTP猴模型纹状体区的代谢及生化改变,间接反映MPTP的毒性作用及病变程度,为PD的早期诊断和症状评价创造了条件。

    [关键词] 帕金森病; 1—甲基—4—苯基—1,2,3,6—四氢吡啶; 磁共振成像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380KB,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