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针灸》 > 2000年第2期
编号:11037744
穴位刺血对实验性变应性鼻炎鼻粘膜组胺激发阈值的影响
http://www.100md.com 2000年2月1日 《中国针灸》 2000年第2期
     (广西民族医药研究所,南宁530001)

    摘 要 以卵清蛋白为致敏原建立豚鼠实验性变应性鼻炎模型,对动物模型给予穴位刺血治疗,并设立穴位中药敷贴、二丙酸氯地米松治疗对照,测定治疗前后各组鼻粘膜组胺激发阈值。结果显示:穴位刺血疗法有提高实验性变应性鼻炎鼻粘膜组胺激发阈值的作用,即能降低实验性变应性鼻炎模型鼻粘膜对组胺的敏感性,效果与中药穴位敷贴治疗对照组一致。

    主题词 鼻炎,变应性,常年/针灸疗法 刺血疗法 组胺释放/针灸效应 鼻粘膜/分泌 穴位刺血疗法古称刺络疗法,是通过刺破穴位浅表皮肤或小静脉,使之少量出血,以达到祛除病邪、调整机体功能的一种外治法。临床运用其治疗变应性鼻炎效果较满意,为了探讨其治疗变应性鼻炎的作用机理,笔者运用卵清蛋白建立了实验性变应性鼻炎豚鼠模型,探讨了穴位刺血对实验性变应性鼻炎鼻粘膜组胺激发阈值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1 材料和方法
, 百拇医药
    1.1 动物及分组选择健康Hartely种豚鼠40只,体重350~450g(由卫生部北京生物制品研究所提供)。雌雄各半,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8只)、模型对照组(8只)、穴位刺血组(8只)、中药穴位敷贴对照组(简称穴位敷贴组,8只)、二丙酸氯地米松对照组(简称BDP组,8只)。各组动物同等条件下分笼喂养。

    1.2 变应性鼻炎的造模方法变应原的制备:基础致敏液由卵清蛋白(O.V,中国医学科学院血研所提供)30mg作抗原,氢氧化铝粉末(北京化学试剂二厂提供)3g作佐剂,加生理盐水100ml制成混悬液。强化致敏液由O.V250mg加生理盐水100ml制成。攻击致敏液:O.V1g加生理盐水100ml制成。

    造模方法:参考章如新等[1]报道的方法并给予改进。实验开始将造模4组豚鼠以基础致敏液1ml腹腔内注射,隔日1次。第14天停基础致敏,改强化致敏,每日每只豚鼠以强化致敏液滴鼻3~4滴,每日1次,共5次,第19天停强化致敏。间歇1周后,第26天每只豚鼠以攻击致敏液50μl鼻腔内滴鼻攻击即完成造模。正常对照组同步给予生理盐水刺激。
, http://www.100md.com
    1.3 组胺激发阈值测定法以pH7.2磷酸缓冲生理盐水溶解组胺,制成101,102,103,104,105,106μg/ml的溶液(以下简称为101,102,103……)。用皮试注射器先各滴1滴101溶液于豚鼠双侧下鼻甲前部粘膜表面,观察30min内有无喷嚏出现。如无则滴102,依次顺推,以引起喷嚏组胺液浓度为组胺激发阈值。若滴至106未出现喷嚏,停止实验,其组胺激发阈值即定为107。每只豚鼠均于实验治疗前后测定其组胺激发阈值。模型对照组和正常对照组组胺激发阈值的2次检验均与治疗组同步进行。

    1.4 治疗方法穴位刺血组:常规消毒后,用刺血针于豚鼠双侧"迎香"、"合谷"、"曲池"、"后三里"穴位行快速刺血治疗,以挤出1滴血为度。每日治疗1次,10次为一疗程。

    穴位敷贴组:参照李鹏等[2]报道的方法于豚鼠"大椎"、"肺俞"、"膏肓"、"肾俞"、"膻中"穴位给予穴位敷贴白芥子、延胡索、甘遂、丁香、白芷、细辛、生姜汁等中药糊治疗,每次贴敷3h,5天贴1次,3次为一疗程。
, http://www.100md.com
    BDP治疗组:给予二丙酸氯地米松喷雾剂喷鼻,每日喷1次,连用10天。

    3组同步开始治疗,穴位刺血组和BDP组治疗时间一致,穴位敷贴组略为延长。模型对照组和正常对照组不予任何治疗。

    2 结果

    2.1 造模结果造模组豚鼠在基础致敏阶段无明显的鼻痒(双前足抓挠鼻部行为)、喷嚏、鼻溢等行为和症状,强化性致敏的第3~5天开始,于给药后30min内可见部分豚鼠有不同程度的鼻痒和喷嚏行为,但无明显的鼻溢。第26天攻击液攻击致敏后,全部动物出现典型的变应性鼻炎反应行为和症状。表明豚鼠实验性变应性鼻炎模型建立成功。

    2.2 治疗前后组胺激发阈值的变化实验治疗前(即成模后)各实验治疗组组胺激发阈值偏低,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显示差异有极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组胺激发阈值,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BDP治疗对照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穴位刺血组、中药穴位敷贴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极显著统计学意义(P
, 百拇医药
    3 讨论

    在I型变态反应中,肥大细胞颗粒释放出多种介质,导致临床变态反应病。在这些介质中最重要的是组胺。组胺可引起变应性鼻粘膜炎的全部症状[3]。组胺激发试验反映人为变态反应后期鼻粘膜非特异性的过敏性,也即鼻表1 治疗前后鼻粘膜组胺激发阈值的变化(10珔x±s,μg/ml)组别n鼻粘膜组胺激发阈值治疗前治疗后正常对照组8104.705±1.159104.570±1.168模型对照组8101.929±1.315①101.861±1.525穴位刺血组8101.769±1.461①103.562±1.219②③穴位敷贴组8101.795±1.670①103.386±1.326②③BDP组8101.834±1.278①102.030±1.404 注:①治疗前与正常对照组比较P, http://www.100md.com(陈永红 吕 琳 陈 红 李凤珍 韦金育 李 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