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针灸》 > 2000年第4期
编号:11037681
《内经》经络体系的再认识
http://www.100md.com 2000年4月1日 《中国针灸》 2000年第4期
     (如东县中医院,江苏226400)

    主题词 《内经》 经络学说/历史 阴阳学说

    《内经》经络体系是在阴阳学说的指导下形成的,由经络血管体系和经络图式体系组成,是经络研究的基础。

    1 阴阳学说在经络理论形成上的指导作用

    1.1 阴阳学说与"体表十二分法"

    《素问·天元纪大论》说"阴阳之气,各有多少,故曰三阴三阳也。"《素问·金匮真言论》说"夫言人之阴阳,则外为阳,内为阴。言人身之阴阳,则背为阳,腹为阴。"若用"-""+"来表示阴阳,则在外在背者为太阳"+++",在外在前者为阳明"++",在外在两阳之内者为少阳"+";在内在前者为太阴"---",在内在后者为少阴"--",在内在两阴之间者为厥阴"-"。三阴三阳与手足相配则可将体表分为十二部,每部各有其名。而经络也就可以根据其所在部位命名。

    我们知道四肢部位的长骨、血管、神经都呈对称性的纵向分布,且都为1~3条,这就说明采用纵向划分的"体表十二分法"是很科学的,是"十二经脉"理论形成的前提和基础。如果古人采用的是"体表八分法"或"体表十六分法",那么我们看到的将是"八经脉"或"十六经脉","八经脉"显得过简,"十六经脉"又显得过繁;如果古人采用的是横段分法,则根本无法形成经脉理论。

    1.2 阴阳学说与"经络相贯,如环无端"

    《素问·口问》说"阳者在上,阴者在下。"《灵枢·终始》说"阴者主藏,阳者主府,阳气受气于四肢,阴气受气于五藏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5587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