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针灸》 > 2000年第9期
编号:11037460
面偏侧萎缩案
http://www.100md.com 2000年9月1日 《中国针灸》 2000年第9期
     张××,女,19岁,农民,住院号14562。因右面肌发紧5年,伴面肌萎缩、挛痛1年,加重1月,于1993年11月3日收入我科。查体:右面部皮肤干燥,毛孔小,右侧面肌明显萎缩,右眉棱至前额角有"刀痕"骨性凹陷,该处头发、眉毛和睫毛脱落。右眼球略突出。鼻梁右歪,右鼻孔明显小于左侧。无面瘫体征,右颜面痛、触觉稍减退。其它系统检查均阴性。脑电图示:阵发性活动异常。中医诊断:面痿、面痉(寒湿阻络);西医诊断:面偏侧萎缩症。以针灸加中药治疗。针刺颧、下关为主穴,辅以颊车、地仓、迎香、合谷等,采用浅刺多针之法,留针15分钟;刀痕凹陷毛发脱落处用皮肤针轻叩出血,刺后TDP照射。每日1次,7次为一疗程,间隔2日。另选内关、上星,间日1次,平补平泻。神阙、关元、足三里,艾条温和灸,每日1次。中药以大秦艽汤加味。治疗2个疗程后,右额角部已有纤细毛发生长,额部凹陷有一定恢复,而面痛、面痉未再发,面痿有所改善。患者遂出院回家。随访数年,未见面痉复发,面痿进一步恢复。

    按语:面偏侧萎缩症(又称Parry_Romberg氏病)是一种罕见的疾病,以年青女性稍多。起病缓慢,一侧眼眶、下颌、颊部、鼻部、舌以及前额部出现萎缩,并发展至半个面部。皮肤萎皱,常伴脱发、白斑、汗腺分泌减少;颧骨、额骨等下陷,称之为"刀痕"。约半数的患者脑电图有阵发性活动。病程进展慢。本病病因不明,推测与交感神经病变有关。受损部位肌肉所含结缔组织消失而缩小,但肌纤维并不受累。

    本病中医学范畴尚无相似病名。主要是风寒湿阻于颜面阳明、太阳脉络,营卫失于濡养温煦则面肌萎弱,血气闭阻不通则筋膜挛急疼痛。病变始于局部微脉络,皮腠毛窍枯萎,遂形成"刀痕"凹陷及毛发脱落。由于损伤局限且缓慢,故患侧面肌虽萎缩而肌力正常。

    目前本病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但中医针灸综合治疗似有可为。本例采用"大秦艽汤"加减,针对病因以祛颜面之风寒湿邪;患侧局部相关腧穴浅刺多针,并沿皮肤凹陷处叩刺,以激发卫气,开郁除瘀;艾灸神阙、关元、足三里等穴,养血扶阳固本;再选内关、上星,间日1次,调神定志,以冀调节植物神经功能。患者仅3次治疗而缓解,2疗程后症状消失,毛发新生,面萎有所改善。笔者认为本病治疗关键在于激发卫气,开郁通痹。"浅刺多针"法,为何树槐老先生所倡,又称"针针倒",专取浅层之卫气。颧居颜面中央,是面部经筋所聚;下关为阳明、少阳之交会,均有解痉止痛,疏通经络之作用。

    四川646000 泸州医学院附属中医院

    王鸿度 何 迅 谌业华

    (收稿日期:19990318,成平发稿),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