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针灸》 > 2002年第6期
编号:11036622
穴位注射治疗慢性乙型肝炎53例疗效观察
http://www.100md.com 2002年6月1日 《中国针灸》 2002年第6期
     [摘要]目的:观察穴位注射法对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探讨其作用机理。方法:随机分为治疗组53例,并设口服药物对照组30例。治疗组采用相同穴位交替选择药物,隔日或隔2日1次注射治疗,并从临床症状、HBeAg、HBVDNA标志物及肝功能等方面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4.3%和76.6%;肝功能及HBeAg、HBV-DNA转阴效果等相比较,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具有可比性。

    2治疗方法

    2.1治疗组

    (1)取穴:A组足三里、三阴交、胆俞;B组足三里、阳陵泉、肝俞。两组穴位交替使用,隔1或2日1次,3个月为一疗程,一般2~3个疗程。每疗程结束复查血清HBV5项指标和HBV-DNA,肝功能不正常者每月复查1次肝功能。

    (2)操作方法:采用黄芪注射液,每次10ml穴注,丹参注射液,每次10ml穴注,每次选一组穴位、一种药液。穴位常规消毒,用6号或5号针直刺入穴位(肢体穴进针1~1.5寸,背部穴约0.5寸),有针感时回抽无血后注入药液,此时应有酸麻胀感觉。快速推进为泻,缓慢注入为补,宜根据病情辨证施法用药。每次肢体穴注入药液2ml,背俞穴1ml,3个月为一疗程,疗程间可休息5~7天,再进行下一疗程。

    2.2对照组

    乙肝灵浓缩丸(吉林四平松辽制药厂),1次2g,每日3次,口服;鸡骨草胶囊(广西桂林制药厂),1次4粒,每日3次,口服。治疗时间、疗程和检测方法同治疗组。

    3治疗效果

    3.1疗效标准

    按照1991年12月中国中医药学会内科病专业委员会天津会议通过的病毒性肝炎中医药疗效标准[1]。临床基本治愈:主次症状消失,肝脏恢复正常大小且无压痛、叩痛,肝功能恢复正常,HBeAg、HBV-DNA全部转阴,且稳定6个月以上;显效:主次症状消失1/2以上或好转2/3以上,肝脏明显回缩且无压痛、叩痛,肝功能恢复正常,HBeAg、HBV-DNA有一项转阴;好转:主次症状消失1/3以上或好转1/2以上,肝脾肿大稳定或回缩且无明显压痛、叩痛,肝功能较原来值下降1/2以上,HBeAg、HBV-DNA有一项转为弱阳性;无效:未达到上述指标者。

    3.2治疗结果

    (1)两组临床疗效比较治疗组愈显率79.2%,有效率94.3%,对照组愈显率43.4%,有效率76.7%,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

    (3)两组肝功能恢复情况比较两组肝功能主要指标对比显示,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2],促进细胞免疫,增强网状内皮系统和巨噬细胞吞噬功能,提高淋巴细胞转化率,诱导干扰素生成增加,增强人体免疫[3],保肝及防止肝糖原减少;能扩张血管,增加肾血流量。丹参能改善肝脏微循环[4],促进受损肝细胞修复,调节免疫、回缩肝脾[5]。当药液注入穴位,其针刺及药液吸收过程对腧穴的物理刺激有针灸效果,加上药物有效成分的循经作用,药力较集中,能较长时间持续发挥效应,提高药效,激发经气,使热者清之,湿者利之,滞者通之,清中有补,虚实皆宜,起到非穴位注射事半功倍的临床疗效。治疗结果表明,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有效率分别为94.3%和76.6%,两者差异有显著意义(P, 百拇医药(吴沛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