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针灸》 > 2002年第8期
编号:11036520
散刺法治疗痤疮120例
http://www.100md.com 2002年8月1日 《中国针灸》 2002年第8期
     1 临床资料

    共计120例病人,全部病例来源于暨南大学医学院中医系针灸培训中心,病人皆为暨南大学学生,其中男22例,女98例;年龄最小19岁,最大23岁;病程最短1年,最长7年。

    2 治疗方法

    于患者面部局部取穴,在粉刺、结节、脓疱等处下缘取之。患者取坐位或仰卧位,局部常规消毒后,用1寸毫针在粉刺、结节、脓疱的下缘0.8cm左右处刺入,针尖向其根部刺,针刺取穴点视病情轻重(粉刺、结节、脓疱大小及多少)而定,一般针刺取穴点在8~12穴点之间,留针30分钟,留针期间可适当施提插,出针时摇大针孔,最好能见到出血,以泻血热。每周治疗2次,10次为一疗程,一般治疗2个疗程后统计疗效。

    在最初5次,一般出针时行泻法也很难见到出血,但5次以后做手法常常伴有出血,1个穴点出血量最多可达2~3ml。

    3 治疗效果

    痤疮消失,皮肤光泽恢复正常,随访1年未复发为治愈,计105例,占87.5%;痤疮基本消失,皮肤色泽接近正常为显效,计15例,占12.5%。有效率为100.0%。

    4 典型病例

    肖××,女,21岁,北京籍学生。1999年10月12日初诊。主诉:面部痤疮2年。病史:随月经周期面部周期性地出现暗红色粉刺,粉刺、红斑、丘疹、脓疱,集簇成片,见于面颊及唇周三角区。月经常先期而行,色鲜红,量偏多或有血块,症状重复出现,每月发作影响学习和生活。经中西医治疗,效果不显。诊断:痤疮。按上法治疗10次,第11次在行泻法出针时,伴随多个针孔有暗红色血液流出,量较多,继续治疗10次,面部皮损全部消失,皮肤光泽恢复正常,随访1年无复发。

    5 体会

    痤疮是现代医学病名,中医称粉刺,俗称"青春痘"。祖国医学认为本病由于心、肺、胃肠等脏腑有蕴热,血热郁滞,上熏于颜面而成。加之饮食不节、肺胃湿热、蕴久成毒,溢于肌表而发病。此外冲任不调,亦可致肌肤疏泄功能失调而发为经前面部痤疮。《素问·六节藏象论》曰:"心者,其华在面,其充在血脉,为阳中之阳,通于夏气"。经文明言,心火与血热和面部疾患密切相关。中医治则为"菀陈则除之","热者寒之",故用针散刺面部疮疹,手法采用摇大针孔泻其血热,消痤养颜。

    笔者10多年来一直不断地探索痤疮的治疗,尝试过多种针刺方法,最满意者为此法。笔者体会到粉刺、结节、脓疱长得越大越多者效果明显,恢复得快,反之恢复比较慢。

    (收稿日期:2001-11-07,马兰萍发稿), 百拇医药(魏 波 陈孝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