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针灸》 > 2005年第2期
编号:11035561
调神疏肝针法治疗郁证的理论基础
http://www.100md.com 2005年2月1日 杜元灏 李桂平
第1页

    参见附件(372KB,4页)。

     文章编号:0255 2930(2005)02-0143 04

    中图分类号:R223.1

    文献标识码:C

    传统中医学认为人体情志活动与五脏相联系,并且强调统于心,即传统理论中的“心主神明”。在认识郁证时,历代医家多从心、肝、脾论治,认为郁证的发病机理多为肝郁气滞、心脾两虚、肝郁火旺等导致心神失调,即从“五脏主五志”的思维模式认识郁证。本研究在临床实践的基础上,运用中医文献学及中医思维模式对郁证的病机进行了新的诠释,认为五志虽归属五脏,但总由脑神所主。因此,郁证的发生与脑神关系最为直接,并与肝密不可分,提出了郁证的发病机理为“脑神失调,肝失疏泄”,治疗原则为“调神疏肝”,确立“调神疏肝针法”。下面对此理论体系作一初步探讨和阐发。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372KB,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