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针灸》 > 2007年第1期
编号:11364756
针刺镇痛机制的探讨(2)
http://www.100md.com 2007年1月1日 张 吉 张 宁
第1页

    参见附件(570KB,4页)。

     丘脑是伤害性信息传人大脑皮层,不仅是引起痛觉和痛反应的重要中继站,而且是一个复杂的分析、综合中枢,板内核群的束旁核和中央中核是痛觉感受和调制的重要中枢。实验证明刺激中央中核可抑制束旁核放电,其刺激的适宜频率和抑制痛放电的时程,均与穴位电刺激非常相似,中央中核兴奋后,可通过3条途径抑制束旁核,阻断伤害性信息向大脑皮层的传递。

    上丘脑的缰核在痛觉调控机制中具有重要作用。激活缰核可抑制中缝核而兴奋蓝斑。实验证明,刺激缰核可减弱针刺镇痛效应,而损毁缰核可加强针刺镇痛效应,蓝斑与缰核存在双向联系,从蓝斑到缰核的去甲肾上腺束和从缰核到蓝斑的乙酰胆碱束,可使这两个功能核团活动互相加强,共同发挥针剌镇痛作用。

    下丘脑的弓状核室旁核视前区,在痛觉调制机制中发挥镇痛作用。下丘脑弓状核集中大量内啡肽神经元和一些脑啡肽神经元,电针刺激大鼠弓状核产生镇痛效应的同时,脑内p一内啡肽的含量明显升高,电刺激下丘脑弓状核内啡肽神经元后,大致通过以下途径发挥镇痛作用:①激活PAG中缝大核系统;②兴奋中缝背核,通过5 HT递质系统抑制束旁核的活动;③抑制蓝斑;④参与PAG至伏核上行的镇痛通路。

    视前区含有丰富的中枢神经递质,主要是阿片肽和NA,电刺激视前区可产生镇痛作用,刺激视前区一下丘脑前部,可抑制中脑痛敏细胞的痛放电,损毁视前区可抑制针刺镇痛效应;刺激室旁核可升高痛阈和增强针效,损毁室旁核则痛阈降低和减弱针效。电针能抑制室旁核神经元的伤害性反应。进一步研究表明室旁核参与针刺镇痛作用的主要递质是血管加压素。

    4 边缘系统和基底节对痛觉调控机制

    边缘系统与痛觉情绪反应有关,针刺可抑制痛觉的情绪反应。针刺信息与伤害性信息可到达边缘系统的不同脑区起到调控作用。

    (1)伏核:近年研究表明针刺镇痛机制,至少部分是通过伏核调制痛觉的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570KB,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