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针灸》 > 2007年第1期
编号:11364857
针刺、艾灸治疗小儿鼻衄32例
http://www.100md.com 2007年1月1日 赵妍敏 杨艳华
第1页

    参见附件(118KB,1页)。

     文章编号:0255-2930(2007)01-0014-01

    中图分类号:R246.4 文献标识码:B

    近年来,笔者采用针刺、艾灸治疗小儿鼻衄32例,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32例小儿鼻衄患儿均为2004年11月一2006年5月问我科门诊病例,男18例,女14例;年龄4~12岁,轻者鼻出血一周1次,重者鼻出血一周2~3次。所有患儿均经血常规及出凝血时间检测无异常,由外伤引起者不在本病治疗范围。32例患儿就诊时都无出血表现。

    2 治疗方法

    2.1 针刺

    穴取合谷、孔最、迎香。常规皮肤消毒后,选用直径0.3 mm、长25~40 mm毫针,分别直刺健侧合谷、孔最,用泻法提插捻转5~6次,使针感上传,留针15~30分钟。针刺患侧迎香穴,使针体与皮肤呈30~40°角向上方刺入8~13 mm深,有酸胀感后留针15~30分钟,并间断捻转5~6次,使针感保持在中等刺激水平,不用强力提插,若疗效不佳,再加对侧穴位。

    2.2 点刺放血

    常规皮肤消毒后点刺上星、印堂、大敦,均点刺放血1~3滴,重症鼻出血一周2~3次者可适当多放血3~5滴。肺热配少商,胃热配内庭,肝热配太冲。

    2.3艾灸

    以艾条悬灸涌泉穴,使热力内透,持续时间10分钟,若患儿伴气血两虚,悬灸关元、足三里。

    以上治疗每日1次。

    3 结果

    32例患儿经1次治疗后,25例鼻出血停止,5例经2次治疗,2例经3次治疗后鼻出血均停止。随访6个月未见复发。

    4 体会

    中医学认为头面为诸阳所聚,鼻居面中为阳中之阳。《灵枢·百病始生》说:“阳络伤则血外溢,血外溢则衄血。”小儿鼻衄主要与肺胃火热上炎和脾虚不能统血有关。《诸病源候论·鼻衄候》认为:凡血与气,内荣脏腑,外循经络,相随可行于身,周而复始,血性得寒则凝涩,热则流散,而气肺之所生也,肺开窍于鼻,热乘于血,则气亦热也,血气俱热,血随气发于鼻,为鼻衄。合谷清泻阳明之热,止血之效最捷;孔最为肺经之郄穴,为治疗血证之要穴;迎香为局部取穴,疏通鼻部气机,3穴同用,共达清热止血之目的。上星属督脉,取之清泻督脉,清泻诸阳经之热;印堂为常用奇穴,取之以降火;大敦为足厥阴肝经之井穴,以平肝抑木,泻降刑金之火,同时艾灸涌泉穴使上逆之火下行,针灸并用共达止血之目的。

    (收稿日期:2006-08-22,齐淑兰发稿)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118KB,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