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针灸》 > 2007年第6期
编号:11488193
经脉线组织结构研究及生物特性概况(1)
http://www.100md.com 2007年6月1日 《中国针灸》 2007年第6期
     文章编号:0255-2930(2007)06-0427-05

    中图分类号:R224.1 文献标识码:A

    [摘要] 从形态学、生物物理学、生物化学等方面对有关文献进行分析和归纳,旨在全面了解经络研究状况,拓宽研究思路。从神经、血管-神经、缝隙连接、结缔组织几方面探讨经脉线的存在方式;从温度、疏松结缔组织、生物压效应、相干态电磁场等方面归纳了经络的生物物理学特性;从经脉线的离子浓度、二氧化碳呼出量、细胞外基质、酶学等方面归纳了经络的生物化学特性。虽未揭示经脉线的实质,但反映出当前探讨和研究的多学科性及其发展趋势。

    [主题词] 经络研究;经络实质;经络/解剖学和组织学

    经脉线组织结构研究是经络学说研究中的重要课题,多年来许多医学、生物学及相关学科工作者从不同途径,在不同水平进行了探讨,总结前人的经验,能更有效地指导我们进行此项研究。现就近10年来国内发表的有关文献综述如下。
, 百拇医药
    1 形态学研究

    1.1 神经说

    早在20世纪50~60年代,即有学者提出经脉线与神经系统关系密切,目前,这方面的探讨仍在不断发展和深化。焦顺发总结并分析了经典医著中对经络系统和针刺治病的若干论述,将经络系统理论与现代医学之人体神经系统相比较,发现两者在人体的重要地位、与脊髓的关系以及全身分布的网络性、躯干两侧的对称性、支配的节段性等诸多方面极其相似。因而认为中国古代医家所发现的经络系统与躯肢神经相关。神经学说虽然得到许多实验资料的支持,但有些经络现象似乎又难以用神经说去解释,如为何感传的速度远较神经传导速度慢等。于是,毛永军等提出了植物神经反射接力的设想,认为植物神经系统是经络系统的主要构成部分,经脉线实质为体表上富含神经末梢的组织带,穴位则是有着更为丰富的神经末梢。当穴位受到刺激时,所激发的交感神经反射接力的兴奋点所到之处,使肥大细胞释放各种生物活性物质,刺激相应的躯体或内脏传入神经末梢,产生各种感传,即循经感传。感传的速度远较神经传导的速度慢,是因每一反射弧所跨越的距离很短,从而使每个交感神经反射弧的相继激发表现在体表上,兴奋点的移动就慢得多了。刘里远等以125I-酪氨酸为示踪剂,用宏观放射自显影的方法,显示出大鼠皮肤中存在纵贯全身的系列交感物质分布线,连续清晰,左右对称,在头部和肢体末端形成环路。在沿物质分布线经过的背上部切断皮肤,可以显著阻断针刺“足三里”产生的针刺效应,表明这些交感物质分布线就是针刺信号的传递线。结论:皮肤交感神经敏感线的假说得到了形态学的证明,或者说经络的形态学基础已经显现出来。林文注等认为脊髓脑干内存在着与体表经络相对应的神经网络链。根据这种生物神经网络链所建立的人工神经网络模型,在相邻穴位神经网络的突触交联的量级差和自然频率为一小量时,可产生全经的冲动传递,即循经感传。蒋正生等认为经络是一种组织,是神经组织间的功能活动的表现。在脊髓较高水平或延髓及中脑内可能有传递痛温觉的不交叉的短链束,不管针感来自何处节段或相邻节段,都可抑制后角中该节段内痛敏细胞放电兴奋,同时针感经短链束传递到脑干网状结构激发其下行抑制纤维,对病痛节段发挥突触前抑制,达到治疗效果。这样就能解释经线上穴位针刺的超节段、不同经络同节段穴位主治不同、不同节段同经络穴位治疗相似等特征。
, 百拇医药
    1.2 血管一神经说

    《灵枢·本藏》篇说:“经脉者,所以行气血而营阴阳,濡筋骨,利关节者也。”这是说经脉可通行血气、营养阴阳、濡润筋骨、滑利关节。《灵枢·脉度》篇更说:“阴脉荣其藏,阳脉荣其府,如环之无端,莫知其纪,终而复始。其流溢之气,内溉藏府,外濡腠理。”除指出与前条所述基本相同的生理功能外,特别明确地肯定经脉是一个“如环之无端”“终而复始”的循环系统。《素问·血气形志》篇中有“太阳常多血少气,少阳常少血多气,阳明常多气多血”等记载,可见血与气是同时存在于经脉内的。贾得道通过对文献资料和临床实际的研究分析,认为《内经》中所提出的经脉是中医对循环系和神经系混淆不清的朴素认识,经脉的流通气血,实际上是既完成了血液的营养作用,也完成了神经的支配作用。林仰光亦认为经络的物质基础离不开神经系统、血管等网络状组织,经脉实际上就是神经等网络状组织局部感应重心的连线。成少利为从形态学验证张保真教授1985年提出的关于经脉线路的轴索反射接力联动假说(该假说认为经脉线路的形态学基础包括肥大细胞、血管和神经。血管是经脉的方向导引者、组织者和可能有的活动参与者,神经纤维才是经脉信息的传递本体。肥大细胞与神经纤维形成不同程度、不同距离的形态和机能关系,前者分泌出来的介质和其他物质,调节局部的生化环境,有利于经脉信息的传导),认为它们既然在功能上连成一体,共同起作用,那么在形态上自然有密切关系。用碳素墨水血管灌注和美蓝活体染色方法,在同一张切片上显示出这三者的结构:神经纤维和肥大细胞被染成蓝色,动脉、静脉以及毛细血管被染成黑色,从而可以更好地观察研究它们的分布、循行和相互关系。
, 百拇医药
    1.3 缝隙连接说

    徐宇瑾等用电镜与光镜的形态计量学方法研究了大鼠胃经胸腹段和膀胱经背部段体表循行线表皮的结构特征。结果表明,经脉线表皮细胞缝隙连接的面数密度、数密度、平均外径和平均面积均明显大于邻近对照表皮。经线上每个表皮细胞膜上的缝隙连接面积为其邻近对照表皮细胞的12倍以上,而表皮厚度、角质层厚度、表皮细胞层数、细胞间隙体密度和桥粒体密度等参数在经脉线与对照表皮间均未见显著差异。袁冬等从微观上检测大鼠幼鼠背部膀胱经表皮细胞层的缝隙连接在经脉线上与线外差别,采用硝酸镧示踪法,在超微结构水平,对10只大鼠幼鼠背部膀胱经上和经外对照区表皮细胞层缝隙连接做了比较性研究,并用生物体视学中的方网格和平行线两种测试系统对其进行了体视学测量,发现经脉线上和经脉线外对照区表皮细胞层缝隙连接的二维、三维8个参数均差异明显(P

    [ 下 页 ], 百拇医药(计 毅 刘艳彬 郑利岩等)
1 2 3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