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新中医》 > 2010年第8期 > 正文
编号:12482451
非瓣膜病性心房颤动的中医证候特点及与病因的关系
http://www.100md.com 2010年8月1日 盛小刚 陈佳杰 陈秋雄 郑朝阳 屈玉春
第1页

    参见附件(173KB,3页)。

    盛小刚 陈佳杰 陈秋雄 郑朝阳 屈玉春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番禺中医院;

    【摘要】目的:调查分析非瓣膜病性心房颤动(房颤)的中医证候特点,探讨中医证候与病因的关系,为中医辨证论治非瓣膜病性房颤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196例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患者入院时的情况进行回顾性调查研究,构建非瓣膜病性房颤中医证候及病因信息数据库,对非瓣膜病性房颤的中医证候及病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非瓣膜病性房颤患者常见的中医证候分布特点依次为:气虚证(65.3%)痰浊证(偏寒)(28.1%)血瘀证(22.4%)痰浊证(偏热)(21.4%)阴虚证(11.2%)阳虚证(9.7%)水饮证=气滞证(6.1%)血虚证(4.1%)。不同病因性非瓣膜病性房颤的中医证候分布各有其特点,总体上均以气虚为主,但血瘀证、痰浊证在特发性、高血压病性、冠心病性、糖尿病性非瓣膜病性房颤中较常见;痰浊证(偏热)、阴虚证在脑血管病性、甲亢性非瓣膜病性房颤中较常见。其中血瘀证与特发性房颤、阴虚证与脑血管病性房颤关系密切。血瘀证和水饮证与左房偏大,气滞证与高血糖、凝血功能异常有一定的相关性。结论:各病因性非瓣膜病性房颤中医证候分布各有其特点,以气虚为主,其中血瘀证与特发性非瓣膜病性房颤、阴虚证与脑血管病性非瓣膜病性房颤关系密切。

    【关键词】 非瓣膜病性心房颤动 中医证候 证候分型 病因

    【基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课题(编号:200707004)

    【分类号】R259

    随着风湿性心脏病发病率的减少,非瓣膜病性心房颤动(房颤)成为房颤的主要病因,发生脑卒中的危险率是其他患者的5~6倍[1]。目前房颤的治疗仍以西医为主,但抗心律失常药物和射频消融术效果尚不确定。而中医辨证治疗房颤具有一定的疗效,且副作用少、毒性低,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173KB,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