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浙江中医杂志》 > 2006年第6期
编号:11047317
论赵继宗的《儒医精要》
http://www.100md.com 2006年6月1日 陈红梅
第1页

    参见附件(257KB,2页)。

     摘要 明代儒医赵继宗的医论代表作《儒医精要》,曾在本土亡佚。通过文献考证得出结论:《儒医精要》成书于1522年之前,直到1621年以后才在本土渐次亡佚。

    关键词 儒医精要 成书 亡佚 文献研究

    儒医赵继宗,明朝慈溪人,弘治三年进士,将自己平素所作的三十三篇医论汇集成册,因其医论是“略举诸症精要”[1],故命名为《儒医精要》。

    就《儒医精要》的成书时间,学界均认为在嘉靖七年(1528年)。如:[日]真柳诚《儒医精要》解题说:“本书有嘉靖7年(1528)赵继宗自序,谓由礼部刊行。俞弁《续医说》(1537年序刻本)亦云:‘余近见赵继宗《儒医精要》一书’。可知该书成于1528年,并有同年礼部刻本”[2]。郑金生先生就《儒医精要》的成书时间与真柳氏先生基本相同,认为“《儒医精要》前有赵氏嘉靖七年(1528)自序,可知其成书也在1528年”[3]

    我们认为以上关于《儒医精要》的成书时间值得商榷。从《海外回归中医善本古籍丛书》第十二册《儒医精要》可见:该书确有“嘉靖七年戊子(1528年)六月”赵继宗自序,但并不等于“该书成于1528年,并有同年礼部刻本。”今录其自序相关文字如下:“仰国恩之未报,生斯世之可羞,乃以一得之愚,窃比荇曝之献。尤恐浩繁,有渎圣览,略举诸症精要共三十三篇,录为一帙。欲以保圣寿于无疆,竭涓埃于万一。具本封进,缙绅之在朝者,咸曰俱至理,发前人之所未发。蒙圣旨:‘书送太医院,礼部知道’。感恩自天,报德无地。及恐四方之有病者,去圣愈远,私智愈多,误人命脉;(继宗)体皇上惠民好生之心,倩工刻梓,以广其传。如有病而得痊者,皆皇上之所赐也,继宗无与焉。”后面的落款是:“嘉靖七年戊子(1528年)六月既望赐进士广东佥事休致慈溪赵继宗序”[4]。从这段序文可见:第一,赵继宗“具本封进”之书(即《儒医精要》),送到了太医院,而且还在礼部有备案,以便以后朝廷用人有所依凭。第二,联系上下文“倩工刻梓,以广其传”的施动者是赵继宗,即赵继宗本人因“恐四方之有病者,去圣愈远,私智愈多,误人命脉”,又“体皇上惠民好生之心”,才“倩工刻梓,以广其传”。并在自己刊刻此书时作了这篇自序。所以1528年刻本并非礼部刊刻而是继宗本人所为,且《儒医精要》撰成的具体时间应该在其被“录为一帙”之时,而非1528年。

    “录为一帙”之时到底为何时?我们可以从别的途径得到答案。《儒医精要》撰成之后,从目前可知的材料来看,第一次对它有所记载的是(明)姑苏俞弁《续医说》,其中“医书《儒医精要》”条下有“余近见赵继宗《儒医精要》一书,驳丹溪专欲补阴以并阳,是谓逆阴阳之常经,决无补阴之理;二辩王叔和命门属火之误;三辩张仲景伤寒无汗吐下法;四辩张洁古无中暑中热之分;五辩中风无火气湿三者之论;六辩十二经之脉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257KB,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