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浙江中医杂志》 > 2006年第6期
编号:11047315
穴位形态学研究近况
http://www.100md.com 2006年6月1日 王海生 严振国
第1页

    参见附件(260KB,2页)。

     关键词 穴位 穴位形态 文献综述

    对穴位形态研究已近几十年,穴位区除了已知的常见的组织结构外,并未发现新的组织或结构,目前对于穴位的形态结构实质仍无定论,现将对其实质形态研究的现状综述于下。

    1 穴位与神经的关系密切

    韩氏等[1]认为经络虽是对“脉”认识,但神经学说传入我国后,即用神经学说来解释经络沟通人体体表与体表上、下之间,体表与内脏内、外之间特异联络、调控和反应功能,甚至把“never”一词译为与经络功能相关的中医词汇如“细筋”、“系”等。现代研究也认为神经应当是穴位物质形态的主导物质,因为大多数穴位是位于神经干或神经周围,穴位针感传导物质基础可能是皮神经或者是交感神经。如胡氏等[2]对手少阳三焦经穴解剖研究认为穴位内皆有较多神经分布。徐氏等[3]沿针体作断面解剖观察手三里穴进针层次深度及针体周围结构的形态特征,发现针体周围93%为含桡神经深支和桡侧返动脉的致密结缔组织。郑氏等[4]在探讨研究经络的实质后,认为经络的循行径路位于皮下的软组织内,其物质基础主要与皮神经及其分支有关。刘氏等[5]认为皮肤中存在传递针刺信号的通道,实质是交感神经敏感线,针刺信号传递或循经感传发生在皮肤中,针刺后皮肤经线交感递质释放及阻断与经络传导相关,皮肤中存在特异的儿茶酚胺细胞。刘氏等[6]又切断大鼠皮肤中的交感物质分布线后,显著阻断针刺“足三里”产生的针刺效应。Croleya[7]认为穴位区真皮乳头比非穴位区多1倍,真皮乳头含有明显的毛细血管袢,其外包有交感神经,穴位上高的电传导性可能与包有交感神经的真皮乳头有关。

    2 穴位与血管的关系

    穴位形态实质同血管关系相当密切,尤其是微血管,其可能是穴位形态的重要物质基础之一。如王氏等[8]认为经络的实质可能是以血液系统为源头,神经系统为主导的,而穴位则是经络的枢纽。上海中医学院[9]研究了309个经穴与动、静脉的关系,发现有286穴正当动脉干,或旁有动、静脉干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260KB,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