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浙江中医杂志》 > 2007年第6期
编号:11479375
黄褐斑的病机及辨证论治研究现状(1)
http://www.100md.com 2007年8月17日 蓝善辉 余土根
第1页

    参见附件(263KB,3页)。

     关键词 黄褐斑 中医病机 辨证论治 文献综述

    黄褐斑属中医学肝斑、黧黑斑、蝴蝶斑等范畴,是一种由多因素综合作用所致的颜面部色素沉着性皮肤病。多见于中青年女性,表现为额、眉、颊、上唇等处的淡褐色或淡黑色斑片,形状不规则,有碍美观。本病病因不完全明了,临床治疗上也无特别有效的方法,中医药治疗有较大的优势。本文就本病的病因病机及中药内服治疗的研究现状进行归纳。

    1病因病机

    黄褐斑的形成,普遍认为主要与肝、脾、肾功能失调有关,也有人认为气滞血瘀等是本病的病机。

    1.1肝肾受损:凡先天不足,或房劳过度、烟酒失度,致使肝肾阴虚,虚火上熏于面,燥结成斑;或肾阳不足,不能温养经脉,寒凝血滞而致。产后或更年期黄褐斑多与肾精亏耗有关[1]。明《外科正宗》:“水亏不能制火,血弱不能华肉,以致火燥结成斑黑”;清《张氏医通》:“面尘脱色,为肝木失荣。” 此观点在后世医家中得到广泛赞同。肝肾同源,若肾水亏虚,则肝阴失养,水枯则流缓,血液运行不畅,不能上荣头面而出现褐斑,现代研究认为黄褐斑患者血清FSH、雌二醇(E2)含量明显增高[2],而肾虚的女性病人E2水平也偏高[3],因此肾虚型黄褐斑患者可能与内分泌(性激素)失调有关。

    1.2情志失调:《医宗金鉴》云:“黧黑如尘久始暗,原于忧思恼怒成。”肝失疏泄与神经精神功能、内分泌及血液循环等有内在联系,忧思则气结,肝气不舒,气血不得上荣于面而生褐斑;或肝气郁结,久郁化热,耗伤肝血,肝火上冲,血热不能华面所致[4]。王邦才[5]也认为黄褐斑的病机主要责之于肝,情志不畅,肝失疏泄,气血失和,不能上荣,则面生色斑。情绪因素与黄褐斑的相关性得到了很多学者的证实,情绪及精神因素可能通过丘脑—垂体轴进一步影响其内分泌功能,致使黑色素细胞代谢紊乱,形成黄褐斑。任朝霞[6]的研究也证实了长期情绪不佳(半年以上),与黄褐斑的发生有相关性。

    1.3脾胃虚弱,气血不足:脾为后天之本,主统血,升清降浊,由于长期思虑过度,心身憔悴,劳伤脾土;或恣食甘肥、偏食五味、食积化热而致脾虚失运,痰饮内停;或情志郁结,肝气不疏,克伐脾土,而导致脾胃虚弱,气血生化乏源,运化失调,清阳不升则不能上荣于面,浊阴不降则痰湿水饮上蒙于面,而生褐斑,故《张氏医通》云:“痰饮积脏腑,则面黯。”

    1.4血瘀气滞,肌肤失养:明《普济方》曰:“面上皯黯,此由凝血在脏。”不少医家赞成“无瘀不成斑”的观点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263KB,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