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浙江中医杂志》 > 2008年第2期
编号:11646089
试论《黄帝内经》的抗衰老思想
http://www.100md.com 2008年2月1日 《浙江中医杂志》 2008年第2期
     摘要 古往今来,留住青春,延缓衰老,一直是人们不懈努力的目标。早在两千多年前,我国第一部中医典籍《黄帝内经》就提出了抗老防衰的理论思想。该文试就《黄帝内经》所示的人类生命规律,自然界与人的关系,以及危害人体健康与生命的各种内外因素,研究和探索《黄帝内经》抗衰老思想。

    关键词 黄帝内经 抗衰老 中医学术发掘

    祖国医学抗衰老的研究历史悠久,源远流长。现存最早的经典医籍《黄帝内经》(下简称《内经》)中抗老防衰思想博大精深,方法丰富多彩,它总结了先秦时期诸子百家与此有关的理论和实践经验,作了较详细的论述。今不揣肤浅,就管见所及,与同道探讨。

    1、奠定了抗老防衰的理论基础

    祖国传统的抗老防衰,亦称延缓衰老,古籍多记载为“不老”、“增年”、“延年”、“养生”等。相关的文字记载,可以从甲骨文中找到。而最早有关延缓衰老的理论著作,则是《内经》。《内经》不但系统阐明了人体生、老、病、死的规律,而且还全面总结了有关延缓衰老的理论和方法。如《素问·上古天真论》、《素问·四气调神大论》、《素问·生气通天论》均有非常详尽的论述:“余闻上古之人,春秋皆度百岁而动作不衰,今时之人,年半百而动作皆衰者,时世异耶?人将失之耶?岐伯对曰: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天年,度百岁乃去。今时之人不然也,以酒为浆,以妄为常,醉以入房,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不知持满,不时御神,务快其心,逆于生乐,起居无节,故半百而衰也。”“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原文对古今寿命的长短不同进行了全面而系统的比较,指出早衰的重要原因在于人们不知养生,通过“上古之人”保养天真以却病延年的原则、方法、道理来说明如何才能获得长寿。并且告诫人们,酒色过度,起居无常,终将精亏气耗,神衰形弱,形神相失,导致“半百而衰”;强调只有顺应四时,养正避邪,锻炼身体,强壮筋骨,饮食有节,滋补气血,按时作息,怡养神气,劳逸结合,保全形气,遵循养生法则,这样才方能保精养神,益气全形,从而达到形与神俱,延缓衰老。
, http://www.100md.com
    除了合理膳食、节欲养性、适量运动外,《素问·四气调神大论》还提到,“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所以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故与万物沉浮于生长之门。”说明春夏秋冬四时气变乃万物之根本,无论气候寒温,昼夜长短,人的动息都应当顺和,以保持人体的气机与自然的变化相一致,使得形全神益,防止早衰。《灵枢·本神》在总结养生防衰时也主张:“必顺四时而适寒温,和喜怒而安居处,节阴阳而调刚柔。如是,则僻邪不至,长生久视。”这些精辟的经旨,均揭示了中医学防衰之道,奠定了抗老防衰的理论基础。

    2、揭示了人体生命规律及自然寿命

    对人体生命规律的认识,《内经》有较明确的论述。《灵枢·经脉》说:“人始生,先成精,精成而脑髓生,骨为干,脉为营,筋为刚,肉为墙,皮肤坚而毛发长,谷人于胃,脉道以通,血气乃行。”故指出“经脉者,所以能决死生,处百病,调虚实,不可不通。”人的生长壮老已是按既定程序发展的。人的生命周期,《内经》认为约为100年,称为“天年”。《灵枢·天年》将人的生命过程,以10年为期,进行详细而又生动的描述:人在10岁时,“五脏始定,血气已通,其气在下,故好走”;20岁,“血气始盛,肌肉方长,故好趋”;30岁,“五脏大定,肌肉坚固,血脉满盛,故好步”;40岁,“五脏六腑、十二经脉,皆大盛以平定,腠理始疏,鬓发始白而好坐”,而到了50岁,“肝气始衰,目始不明”;60岁,“心气始衰,苦忧悲,血气懈惰而好卧”;70岁,“脾气虚,皮肤枯皱”,80岁,“肺气衰,言语多误”;90岁,“肾气竭,诸脏经脉空虚”,百岁,则“五脏皆虚,神气皆去,形骸独居而终”。
, 百拇医药
    从以上论述,我们可以看到,人体的整个生命过程,即是五脏功能自然盛衰变化的生理过程。而人体的自然寿命,依上面所述为百岁,这在《素问·上古天真论》也有论述:“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手术数……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天年”就是指人的自然寿命,可达“百岁”左右,甚至一百岁以上。这在我国的一些古代文献也有记载,如《尚书·洪范》有“以百二十岁为寿”之说,《老子》有“人生大期,以百二十为度,”之载。这些观点在现代医学中也得到了充分的印证。科学家研究发现,人体细胞分裂极限约为50次,分裂周期为2.5年(即每2.5年分裂一代),人类寿命上限照此计算方法应为:细胞分裂次数(50次)×细胞分裂周期(2.5年)=人的寿命上限(120岁)。一般认为,最高寿命至少是110~150岁。这与《内经》所说的“度百岁而动作不衰”的数限十分接近。另据1953年我国人口调查,资料显示百岁以上老人3384人,最高寿者155岁。截至2000年,百岁以上老年人增加到17877人。由此可见,《内经》对人生命周期及自然寿命的理论是科学的论断。

, 百拇医药     3、描述了人体衰老的原因和衰老的征象特点

    人为何会变老?导致人体衰老的原因是什么?老年有何征象特点?这些均可在《黄帝内经》中得到解答。如《素问·上古天真论》认为,肾气主盛衰,女子以7年为一周期,男子以8年为一周期。女子35岁、男子40岁以后,肾气渐衰,生气日减,五脏六腑精华随之日损。女子49岁、男子64岁左右,天癸数穷,月经闭止,精气难充,生育无能,形体也日渐衰颓。表明肾虚是人体衰老的关键,肾藏精,主生殖,主生长与衰老。《灵枢·天年》亦认为,人到90岁,肾气焦枯,使肝、心、脾、肺四脏及元气更加空虚,每见“形骸独具而终矣”,若欲寿期颐,常常是很难办得到的事。《内经》还指出,肾是“先天之本”、“生命之根”,是“命门”,肾气虚衰和肾精亏耗是人体衰老的最重要因素,肾对于生命的生、长、壮、老、已变化具有相对突出的作用。

    此外,现代医学也证实:老年。肾虚与机体内分泌系统功能低下、免疫功能降低有密切关系,而益精补肾方药具有增强人体免疫力、抵抗力、生命力的效果。诸多研究表明,人到老年往往会表现出一系列衰老的征象,其中尤以头面五官等部位反映明显:如鬓发斑白,面布皱纹,面憔齿槁,牙齿脱落,两目视物渐昏糊不清,双耳或鸣或聋,记忆力下降等,这些从老年人外表衰老体征观察所作的结论,就是“老从上”为表现的衰老征象特点。《素问·上古天真论》指出:“五八,肾气衰,发堕齿枯;六八,阳气衰竭于上,面焦,发鬓斑白;七八,肝气衰,筋不能动,天癸竭,精少,肾脏衰,形体皆极;八八,则齿发去”;而《灵枢·天年》亦指出:“四十岁,……腠理始疏,荣华颓落,发鬓斑白”。“五十岁,……目始不明”,“六十岁,心气始衰,血气懈惰”,“脾气虚,皮肤枯”,“肺气衰,魄离,故言善误”,“肾气焦,五脏经脉空虚”这些描述,言赅意深,形象生动,所勾勒的人体衰老的种种征象特点,与现代医学所说的老年人脑动脉硬化、心血管机能改变、消化系统功能减弱、内分泌功能减退、免疫功能降低、蛋白质等物质代谢合成失调及功能低下等所呈现的老年人症状,颇相一致。
, 百拇医药
    4、指出了健康的心理是预防衰老的灵丹妙药

    心理健康是预防衰老的灵丹妙药,这在《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就有“为无为之事,乐恬淡之能,从欲快乐于虚无之守,故寿命无穷,为天地终”的明训。精神因素对人的健康有着很大影响,甚至可以直接导致疾病的发生和发展。

    心理因素在疾病发生、发展及转归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如“五神藏”理论与“以情胜情”的治疗法则,都反映出心理因素与生理功能的相互作用。心理活动是以五脏的生理功能为物质基础的,反过来心理活动又主宰、制约、影响着脏腑生理活动,二者互为影响,心理变化既可引发脏腑病变,脏腑病变又可引起心神异常。故《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怒伤肝,悲胜怒”;“喜伤心,恐胜喜”;“思伤脾,怒胜思”;“忧伤肺,喜胜忧”;“恐伤肾,思胜恐”。内无扰动七情,心气平和宁静,无私欲杂念,无喜怒刺激,是养生长寿之道。反之则如七情暴起,气血逆乱,疾病发生,五脏相悖,加剧早衰。

    心理平衡也是抗衰老的最佳武器。《内经》中有记载“心为君主之官”,意思是心主宰着人体全身,只有做到心理平衡,心理健康,才有利于人体各系统生理功能的运行,减少疾病,延缓衰老。《内经》以人为本,重视以心理健康抗衰老的学术思想,与现代医学日益重视疾病的心理、社会因素不谋而合。

    《内经》关于抗衰老的精辟论断,奠定了中医抗衰老的理论基础,具有巨大的生命力和现实意义,就象《内经》本身,历千年而不衰。因此,研究和探索《内经》抗衰老思想,对增强人类健康、防治衰老及延年益寿有重要价值,可为人类从事争取健康与长寿的活动,作出较大的贡献。, 百拇医药(林 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