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浙江中医杂志》 > 2009年第3期
编号:11763885
治疫明理论(2)
http://www.100md.com 2009年3月1日 《浙江中医杂志》 2009年第3期
     中医“治未病”的内容,还包括已病防变,这在疫病防治上也得到了充分体现。叶天士在《温症论治》中对温病(含温疫)的治疗秉承了张仲景“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之旨,强调“务在先安未受邪之地”,以杜绝病势的蔓延。疫病初愈,将养失宜,易致复发,前贤对此早有“食复”、“劳复”、“女劳复”等记述,《松峰说疫》还设“善后”专篇,强调“淫欲”、“劳顿”、“忍饥”致病后变作虚损、早衰、劳嗽等疾,示人重视病后调理,以防复发。近贤姜春华教授遵照“上工救其未萌”之古训,匠心独运地提出了“截断扭转”的观点,极力主张在疾病(含瘟疫)传变过程中,须采取果断措施和特殊功效方药,直捣病巢,及时阻止和扭转病势向不良方向传变,不能被动地等待出现什么病证后才用什么方药,这显然是属于预防性的治疗措施,应予以积极评价。

    3 究治法,识亮点,方能抓住重点,提高疗效

    考历代中医文献治疫的大法颇多,其中代表性的有元·朱震亨《丹溪心法》提出“治有三法,宜补、宜散、宜降”。清·程钟龄《医学心悟》对疫病治疗提出了发散、解秽、清中、攻下、补虚等五法,并列香苏饮、普济消毒饮、神术散、败毒散、人参白虎汤、黄龙汤、四顺清凉饮等常用方剂。尤怡《金匮翼》也提出治疫五种大法及代表方剂,即表里俱备而盛于表者用普济消毒饮;病不在表,又不在里而直行中道者用达原饮;表里俱热者用三黄石膏汤;邪盛于表而里无热证者用败毒散;寒湿客于肌表者用圣散子。迨温病大家叶天士、吴鞠通出,疫病的治疗大法始有绳墨可循。叶氏《温症论治》提出:“在卫汗之可也,到气才可清气,入营犹可透热转气,……入血就恐耗血动血,直须凉血散血。”吴鞠通《温病条辨》谓:“治上焦如羽(非轻不举);治中焦如衡(非平不安);治下焦如权(非重不沉)。”现代《温病学》一般将温病(含温疫)治法归纳为解表、清气、和解、祛湿、通下、清营凉血、开窍、息风、滋阴、固脱等法 ......
上一页1 2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7074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