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浙江中医杂志》 > 2009年第3期
编号:11763318
柴牡三角汤治疗中风验案举隅
http://www.100md.com 2009年3月1日 《浙江中医杂志》 2009年第3期
     关键词 中风 柴牡三角汤 医案

    柴牡三角汤系名老中医陈苏生的经验方。陈苏生先生从事中医工作60多年,认为医之关键在于“行之有效”,“学无古今,唯善是从,药无中西,唯效是尚”,临床注重疗效。其“柴牡三角汤”治疗中风,颇有应验。近年来,笔者反复酌用此方,亦收到同样满意的疗效。

    中风为临床常见危急重病,病因以积损正衰,病位在脑,病机多由气血逆乱,导致脑脉痹阻或血溢脑脉之外。从改善脑部血液循环这一角度着眼,创立的柴牡三角汤,有宣畅气血、化瘀醒脑功效,清除脑内积瘀与潴液,从而调整脑部血行障碍,对逐步恢复脑功能,改善后遗症,有良好的作用。柴牡三角汤组成:柴胡9~12g,生牡蛎30~40g,山羊角15~24g,水牛角15~24g,生鹿角6~9g。方解:柴胡宣畅气血,推陈出新。生牡蛎潜阳软坚,消痰行水。柴牡同用,无升阳冲逆之患,有降泄疏导之功,不仅通血道,亦走水道,为君药。山羊角代羚羊角,能平肝熄风,善解脑血管之痉挛,但用羚羊角效更佳。水牛角代犀角,能清心凉血,治神志昏迷,起醒脑解毒作用。生鹿角能行血消血肿。古人有用一味生鹿角碾末,醋调敷乳痈立消者,故以之移治脑部凝血留瘀,起潜移默化之效。五味药合而为方,对脑部气血郁滞,水液潴留,有疏通消散作用。

    适应症:因脑部血流不循常道,凝瘀潴留,以致中风引起之诸症。有出血、缺血(脑血栓形成、脑血管痉挛所致供血不足)之不同。临床随症加味:①当脑溢血尚未完全停止前,除保持安静外,如见颜面潮红,意识模糊,加代赭石、生地、苎麻根各15g;重者可酌用犀角1~2g磨汁冲服;口噤者可用鼻饲。②脑溢血甫停,仍须防其络创复裂,加用女贞子、旱莲草各9g,仙鹤草15g,三七粉3g或云南白药3g。③中风后血压仍偏高,头痛头晕,泛恶拘急者,加生石决明30g,代赭石15g,干地龙、牛膝各9g。④中风后,口眼歪斜,语言蹇涩,半身不遂者,加天麻、僵蚕、决明子、茺蔚子、郁金、石菖蒲各9g,钩藤(后下)12g,全蝎4.5g。⑤中风后,痰涎壅滞,时时抽搐,咳嗽不爽者,加陈胆星6g,天竺黄、郁李仁、全瓜蒌各9g,淡竹沥(冲服)1支;大便闭结不下者,加用生大黄(后下)9g,以得下为度。⑥中风后,余热不退,或有感染,汗出不减,口干舌绛者,加土茯苓30g,忍冬藤24g,连翘、白薇、丹皮、山栀各9g,合欢皮24~30g。⑦脑部水液潴留未能及时排泄,引起各种壅阻现象者,重用柴胡、生牡蛎,加泽泻、泽兰、郁李仁,以冀起疏导脱水作用。至于个体禀赋不同,脑部病灶有别,其相应之症状亦比较复杂。如阴虚者养阴,阳衰者助阳,以及香附、乌药之调气活血,苍术、厚朴之健胃宽肠,夜交藤安神和络,合欢皮和血缓痛,郁金散瘀,菖蒲开窍,又当随所宜而增损,根据辨证、辨病、辨人三大原则来随机调整。

    如治李某,男,73岁。住院号273837。有高血压、冠心病、房颤病史,2006年12月21日,因操劳过度,晚饭后,突发右侧肢体无力,跌倒在地,呼之不应,小便失禁,家人按人中,刺十宣,大声呼唤后苏醒,右侧偏瘫,急送至本院,CT提示:急性脑梗死,因在发病3小时内,试用巴曲酶溶栓治疗,第二天,因口鼻出血,而停用,查头颅MR提示:左侧颞叶、顶枕叶、岛叶、左基底节大面积急性脑梗死,伴颅内多发性腔隙性脑梗死。予以甘露醇、甘油果糖降低颅压,依达拉奉针脑保护剂,清除自由基,川穹嗪针改善血循环等治疗。因是本院家属,早期请中医会诊及康复介入。诊见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语言蹇涩,吞咽呛咳。舌胖有瘀斑、苔白,脉结代。予以柴胡、苍术、郁金、菖蒲各9g,生牡蛎(先煎)30g,羚羊角(先煎)、三七粉(冲)各5g,水牛角(先煎)24g,生鹿角(先煎)、川厚朴各6g。水煎500ml,分3次鼻饲。第三天,出现发热,咳嗽咳痰,痰色黄,喉间痰鸣,苔黄,加用土茯苓30g,忍冬藤24g,连翘、白薇各12g,合欢皮15g。药后热退,咳嗽咳痰减少,未用抗生素,同时配合康复治疗。第五天,鼻饲管脱落,已能自行进食,无呛咳,半月后已能缓慢行走20米,无偏瘫步态,能简单交流,从完全性失语到遗留命名性失语(理解但不能称呼家人及物品名称)。回家后继续“柴牡三角汤”加减调理3月,生活自理。

    收稿日期 2008-12-03, 百拇医药(吕雪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