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浙江中医杂志》 > 2009年第8期
编号:11819466
试析陆懋修从阳明论治温病之特色
http://www.100md.com 2009年8月1日 《浙江中医杂志》 2009年第8期
     关键词 陆懋修 阳明 温病 中医学术发掘

    陆懋修(1818—1886),又名免矾,字九芝,号江左下工,又号林屋山人,江苏元和(今江苏吴县)人,为清代后期著名的医学家。陆氏出身于官宦之家,儒医兼通,陆氏秉承家学,对先人的医学成就颇为敬重。他曾三十余年坚持潜心研究《内经》、《伤寒》等医学经典著作,终于贯通医理而成为一代名医。陆氏一生博览群书之余,著述不断,有《世补斋医书》流传于世。陆氏阐述医理必据《内经》、《伤寒》之论,临证治疗多宗仲景之法,并参考柯琴、尤怡两家之言而自成体系,对《内经》运气学说及《伤寒》阳明病论治多有发挥。其从阳明论治温病的医学思想成为陆氏之一大特色,他对温病的治疗思想及用药经验对后人颇有启发。

    1 温病归属于伤寒之内。治疗应从阳明论治

    明清,伴随着温病学派的兴起,一些医家认为,《伤寒论》只是论述了风寒邪气致病,而对于温热病却论之不详,于是当时社会上出现了一遇外感温热病,无不力辟伤寒方的“重今轻古”局面。陆懋修以为伤寒“正名为始”,全面系统地继承了仲景伤寒学说,并且进一步引申发挥,寓温热病治疗于伤寒之中,对纠正时弊确实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难经》认为:“伤寒有五。有中风,有伤寒,有湿温,有热病,有温病。”陆氏主张前者伤寒,为外感病之总名。外感病分类应以前者之伤寒为纲,以其下五者为目。因此,温病应归属于伤寒(广义)之内。温病的发病常由里而出表,其始即为阳明证,或者始自太阳而入阳明。

    正如在温热病中,除春温外,暑温、伏暑、湿温等发病初起即见气分证候,温热性质温病初起往往以热盛阳明证为多见,而且病情严重。这一阶段,邪正交争最为激烈,如果治不得法,邪气往往内传深入营血,甚则导致液涸、窍闭、动风等险局。因此,临证正如陆氏所强调的那样,治疗要牢牢把住阳明气分关,而使病愈于气分阶段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6960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