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浙江中医杂志》 > 2009年第9期
编号:11817444
从细胞电生理角度阐述甘松抗心律失常机理
http://www.100md.com 2009年9月1日 《浙江中医杂志》 2009年第9期
     关键词 甘松 心律失常 离子通道 细胞电生理

    心律失常是指心脏冲动的频率、节律、起源部位、传导速度或激动顺序的异常,是临床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之一,属于祖国医学中的心悸、怔忡、胸痹等病范畴,临床表现为心悸不安、胸闷气短、脉律不齐,甚至出现胸痛、眩晕、晕厥等症状。中医药治疗本病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经验,不但突出了其整体观念及辨证论治的特点,而且在基础理论研究方面近年来也有了很大进展,如中药甘松、苦参、黄连等的抗心律失常作用的研究[1]。笔者试从细胞电生理学基础方面阐述中药甘松抗心律失常的作用机制。

    1 甘松药理与临床

    甘松为败酱科植物甘松的干燥根茎及根,味辛、甘,性温,归脾、胃经,具有理气止痛、开郁醒脾之功。可用于思虑伤脾或寒郁气滞引起的胸闷、腹胀,不思饮食及胃脘疼痛等。现代药理研究发现甘松除具有镇静降压、抗溃疡等作用外,还具有抗心肌缺血,提高心肌耐缺氧能力及抗心律失常作用。甘松对氯化钠、氯仿-肾上腺素引起的心律失常有对抗作用,其提取物缬草酮对异位性室性节律的抑制,强于奎尼丁及甘松挥发油;而在损伤性心房扑动及乌头碱性心房颤动方面的抑制,则与奎尼丁相同。但对洋地黄引起的室性心律失常无保护作用[2]。

    2 心律失常发生机制

    心律失常可发生在有器质性心脏病,或没有明显器质性心脏病的患者,它以电活动的异常为发生基础,包括冲动形成异常、冲动传导异常或两者兼而有之[3]。

    2.1 冲动形成异常:分自律性增强和触发活动。

    2.1.1 自律性增强:在传导系统中窦房结、房室结、二尖瓣、三尖瓣附近细胞为慢反应细胞,窦房结自律性最高;心房肌、心室肌、希氏束、浦氏纤维为快反应细胞,浦氏纤维自律性最低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6112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