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浙江中医杂志》 > 2011年第4期
编号:12096430
中医药治疗慢性腹泻研究概况(1)
http://www.100md.com 2011年4月1日 《浙江中医杂志》 2011年第4期
     关键词 慢性腹泻 中医药疗法 文献综述

    腹泻是消化系统疾病中的一种常见症状,系指排便次数多于平时,粪便不成形,呈溏软、溏薄或水样,或带有粘液脓;腹泻持续或频繁。慢性腹泻是指病程在2个月以上或间歇期在2~4周内的复发性腹泻,可见于肠道感染性疾病、肠道非感染性炎症、小肠吸收不良和运动性腹泻等[1],属中医学久泻范畴[2]。中医药在治疗慢性腹泻方面有较好的疗效。现将2005~2010年以来有关研究综述如下。

    1 病因病机

    腹泻病位在肠,病变脏腑在脾胃,脾的运化功能受损,则湿自内生,升降失常,水谷并走于下而作腹泻。故《景岳全书•腹泻》谓“腹泻之本,无不由于脾胃”,《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谓“湿胜则濡泄”。腹泻之病因病机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3]。

    1.1 感受外邪:以暑、湿、寒、热较为常见,其中又以湿邪致泻者最多。脾喜燥而恶湿,外邪袭体,可直接影响脾胃的运化功能,使脾失健运,而为腹泻。风、寒、暑、热之邪亦多夹杂湿邪而为病,故《杂病源流犀烛•腹泻源流》谓:“湿盛则飧泄,乃独由于湿耳?不知风寒热虚,虽皆能为病,苟脾强无湿,四者均不得而干之,何自成泄?是泄虽有风寒热虚之不同,要未有不原于湿者也。”

    1.2 饮食内伤:饮食不节,暴饮暴食,食停胃脘而不化,或过食肥甘油腻,或恣食生冷、不洁之食,或饮酒过度,以致脾失健运,水谷不化,水反为湿,谷反为滞,升降失调而发为腹泻,正如《症因脉治•内伤腹泻》所谓:“饮食自倍,膏粱纵口,损伤脾胃,不能消化,则成食积腹泻之证。”

    1.3 情志失调:肝与脾胃关系密切,肝气可疏泄脾胃气机,协助脾胃消磨水谷 ......
1 2 3下一页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6474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