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 2012年第5期
编号:12825661
氟对脱矿和再矿化牙釉质表面的影响(2)
http://www.100md.com 2012年5月1日 吴娜 周学东 郝玉庆
第1页

    参见附件。

     1.2 标本的制备和分组

    选择2~3岁牛的新鲜下颌,体视显微镜下观察中切牙。取来源于同一牛下颌的无龋损、氟斑、裂痕牙15对,去污,分离冠根,用硬组织切割机沿正中

    矢状长轴将每个牙冠切成釉质块各2个。将来源于同一牛下颌的4个釉质块标记后随机分到4个组,即空白对照组(A组)、非氟化组(B组)、低氟化组(C组)和高氟化组(D组),每组15个。包埋后暴露唇面釉质,用抛光机(800、1 200、2 400目)在流水下依次磨平,超声清洗去除碎屑,去除表层约200 μm。pH4.0枸橼酸溶液处理25 s,去除表面玷污层。自然干燥后,开窗9 mm(冠根向)×4 mm(近远中向),开窗区冠根向边缘线每3 mm标记三等分点,其余部位涂布两层抗酸指甲油。以显微硬度计(Knoop压头,50 g,5 s)于每个标本釉质表面开窗区正中作一观察点。

    1.3 氟化实验[1]

    将C、D组釉质标本分别用含0.1%和1%F-的氟化液处理3 d,每天3 min,100 r·min-1,37 ℃。A、B组不做处理。

    1.4 脱矿实验[2]

    切下不含正中观察点的1/3面积,将B、C、D组标本余下的2/3面积用脱矿液处理5 d,每天30 min,100 r·min-1,37 ℃。A组标本余下2/3面积不做处理。

    1.5 pH循环再矿化实验[3]

    切下不含正中观察点的1/3面积,将B、C、D组釉质标本余下1/3面积用pH循环再矿化处理10 d,每天3 h脱矿液和21 h再矿化液间断进行,100 r·min-1,37 ℃。A组釉质标本余下1/3面积不做处理。

    1.6 观察

    1.6.1 体视显微镜和显微硬度计观察 将每个实验后的标本依次置于体视显微镜(×30)和显微硬度计(×1 200)下,在观察点周围观察取像。

    1.6.2 SEM观察 将釉质标本进行真空干燥、喷金镀膜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