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 2014年第4期
编号:12813737
不同矢状骨面型髁突位置的锥形束CT对比研究(1)
http://www.100md.com 2014年4月1日 杜凌晨 赵强 田美玉 衡超 崔雪涛 李卿
第1页

    参见附件。

     [摘要] 目的 比较骨性Ⅰ类和骨性Ⅱ类受试者的髁突位置,为临床诊断与治疗提供指导。方法 选择50例骨性Ⅰ类受试者(A组,男27例,女23例,年龄18~30岁,平均年龄26岁)和50例骨性Ⅱ类受试者(B组,男24例,女26例,年龄18~28岁,平均年龄25岁)。两组均拍摄锥形束CT(CBCT)并应用相应软件进行测量分析,测量髁突位置相关测量项目。所有数据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A组和B组双侧髁突位置测量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前后间隙与B组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前后间隙比较B组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骨性Ⅱ类受试者相对骨性Ⅰ类受试者髁突位置为居中位偏后。

    [关键词] 骨性Ⅰ类; 骨性Ⅱ类; 髁突位置; 锥形束CT

    [中图分类号] R 783 [文献标志码] A [doi] 10.7518/hxkq.2014.04.015

    髁突位置异常可改变关节内压力的平衡,从而引发颞下颌关节紊乱病(temporomandibular joint disorcler,TMD)[1],是诱发TMD的重要因素之一。多年来,许多学者对健康人群或无颞下颌关节紊乱症状的人群牙尖交错位时髁突在颞下颌关节窝中的位置进行广泛的研究,但始终无一致的意见。在临床中,了解特定的颅颌面形态是否具有特定的髁突位置,对于颞下颌关节检查有较大的意义。本研究通过锥形束CT(cone-beam computed tomography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