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华武术》 > 2005年第9期
编号:11032940
武式太极拳赏析
http://www.100md.com 2005年9月1日 《中华武术》 2005年第9期
武式太极拳赏析
武式太极拳赏析

     武派太极拳为清直隶广平府(河北省永年县广府镇)武禹襄(1812~1880)所创。写下了《十三势行动心解》《四字密诀》等言简意赅、脍炙人口的经典拳论。

    武氏创立之太极拳派围绕“以柔克刚”技击方针,以古代哲学之“太极”“阴阳”学说立论,突出“阴阳相济”原理,强调“用意不用力”理念。把“五行八卦”之原始数理文化引入拳学之中,创建起融北方拳术、人文精神、科学精神于一体的新型拳派——武式太极拳。从偏安一隅,而走向全国,走向世界,历经一百五十余年,诞生出如武禹襄、李亦畲、郝为真、郝月如、郝少如、姚继祖等诸多太极拳家,使这一拳学从实践到理论不断成熟、完善,成为中华武术宝库中最为系统的一派拳术之一。

    本文选取现当代有代表性的三位武式太极拳传人郝少如、姚继祖、吴文翰之两组典型拳照做一分析,供爱好者欣赏。

    武式太极拳行功走架须以心行气,以气运身J0心神宜内敛,行气宜鼓荡。心为令,气为旗,腰为纛。劲起于脚跟,发于腿,主宰于腰,行于手指,由脚而腿而腰而手,上下相随,完整一气。步法分清虚实,注意折叠转换之法,周身无处不松静,用意不用力。

    具体要求:

    出手不过足尖,高不过头。左右手不相逾越,各护持左右半个身体,一身备五弓,阴阳相济。武派拳首重身法。“身法”一词在太极拳运动中是对参与运动的躯干、四肢的特定要求和法则,共计十三条,即:提顶、吊裆、松肩、沉肘、涵胸、拔背、裹裆、护肫、腾挪、闪展、尾闾正中、气沉丹田、虚实分清。

    一身备五弓,是练习太极拳的一个基本要求。武式太极拳宗师李亦畲对“身备五弓”有明确阐述,以人体脊椎骨为主弓,大椎与脊骨根上下两端为弓梢,腰(命门处)为弓把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6448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