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华武术》 > 2007年第5期
编号:11480205
梅花桩拳及梅花桩拳代表人物(1)
http://www.100md.com 2007年8月17日 《中华武术》 2007年第5期
     梅花桩是干枝五势梅花桩的简称,也叫梅花拳,是我国比较古老的拳种之一,传说已有上千年的历史。它出自僧门道派,属于昆仑派,系内家拳一类。它的练功讲究内外结合,形神合一,形气合一。它的动作舒展大方,刚柔相济,动静有致,徐疾中节,无论形神皆有独特风格。

    梅花桩在先前不论是练功还是技击,都在桩上进行。在长方形的拳场上,按照套路,每步一桩,约栽桩百根,最低桩为三尺三寸,随着习武人功夫的不断增长,桩子也慢慢加高。梅花桩基本套路之中分桩步与行步,桩步的基本姿势按天干地支分为五势,即大势、顺势、拗势、小势、败势,合称之为桩步五势,为静止的拳势,是练全身之力和全身之气的主要方法。由于桩步五势左右对称练习,宛如盛开的双瓣梅花。而行步则以三法为主,即扎法、摆法、撤法,又宛如梅花的干枝。行步三法、桩步五势巧妙地联系起来,交替出现,动静相问,故得名干枝五势梅花桩。

    由于时代的变迁,栽桩花费太大,渐渐由桩上改为地上练习,故又有“落地干枝五势梅花”之称。目前民间流传的梅花桩拳中有大架梅花拳和小架梅花拳之分。
, http://www.100md.com
    民间还有一种说法:一年四季春为首,梅花又是春天最早开放的花朵,真是“桃未芳菲杏未红,冲寒先已笑东风”。梅花拳种历史悠久,经过了风风雨雨,战严寒傲风雪,形成了具有独自特点的拳种,又因为梅花有五个梅瓣,梅花拳有五个基本拳势,故得名五势梅花拳。

    梅花桩拳中器械的练法与梅花桩的拳术一样,演练时也多为左右对称,左右活把,朴实大方,动静相间,招无空去,意无空回,挑刺腾挪,潇洒自如。梅花桩拳的众多兵器,以棋盘大枪为帅,春秋大刀为先锋,除刀、枪、剑、戟、斧、钺、钩、叉以外,还有许多罕见的器械,如镗、燕翅镗、拦马橛、提戟、文棒、五虎神钩、沉香拐、虎平拐、流星拐、九环锡拐、方便铲、南阳叉、梅花坤棍、风火轮等等,可谓长短杂陈,奇正并有。梅花柿拳兵器中既有单练也有对练,对打的套路很多,如空手夺匕首、空手夺枪、空手夺刀、双匕首对花枪、单刀拐对花枪、双刀对枪、双拐对枪、镗叉对大刀、五虎神钩对扎、对劈杆子、大杆子对扎对劈刀、对劈剑、沉香拐对花枪、对劈双拐等等。

    梅花桩所用木桩,直径3~5寸,每一步桩一般约栽108根桩。随着功夫不断增进,桩要不断加高,有的加高到5尺。由于栽桩花费较高,也有人在初练阶段以砖块代桩,先在平砖上练习,再站横砖,进而站立砖。布桩讲究上应天象,下合地时,中合节气。梅花桩拳因立于桩上练习和练桩的套路,而有别于诸拳,其难度远非地面练习可比,练起来要求势正势稳,要建立严格的动力定型。梅花桩拳不但可一人练习,还适合两人以上的集体练习,众人围成一梅花状,忽开忽合,伸缩无定,饶有兴味。其套路除五式固定外,无一定型,其势如行云流水,变化多端,活而不乱。
, 百拇医药
    梅花桩拳分大架小架两种。桩上有5势(式)即1大式(丹凤朝阳),2顺式(大鹏展翅),3拗式(二郎担山),4小式(猕猴攀枝),5败式(霸王卸甲)。演练时,1式变2式,2式变3式,3式变4式,4式变5式,循环无端,变化无常。

    梅花桩的步法有八方步和行步两种。八方步也称群步。八方步又分大、中、小三种。小八方步是基础步法,运动中便于闪、转,伺机进击。中八方步和大八方步用以对付多个对手,快而不乱,进退自如,可取主动之位置,占有利之地形,进退随情,起落随形,变化有法,动静有术。行步有三法,即摆法、扎法、撤法。这三法是练习忽进忽退,忽上忽下,行东就西,形左实右,灵活多变,使敌如坠入五里雾中而不能辨其方向。

    梅花桩拳的练法分架子、成拳、拧拳和器械等部分内容。五势梅花桩除拳术套路练法外,还有“凝神聚气”“得门而入”“檠停成论”等精湛深奥的理论。其拳法讲究大开大合,威武实用,步法灵活多变。击技出手快如闪电,内力浑厚;招式丰富无穷,变幻莫测;集兵法与拳法一体,步法与阵法合一。久练之可以强身健体,技击制敌,开发智慧,治病救人。
, 百拇医药
    过去梅花拳法是以家传形式在民间流行的,轻易不外露。直到明末清初时才在我国山东、河北、河南一带显露传播开来。并在清末民国时期官方和民间组织的各种武术擂台上取得优异的成绩。随着时代的发展,梅花桩拳在当代仍然深受广大民众喜爱,成为我国颇有影响的拳种之一。梅花桩拳是中国最古老的、受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影响最深的拳种之一。

    有关梅花桩拳形成的时间,民间传说纷纭,主要有西周说、春秋战国说、明末清初说。不管是哪一种说法都在民间言之凿凿,成为梅花桩拳史上可歌可泣的故事传奇。梅花桩拳的出现离不开中国武术整体发展的历史背景,离不开中国人特有的思维方式,离不开养育中华民族这块热土的地域文化。依确切的史料记载,作为武术重要活动形式的套路,至少在宋代已经渐趋成熟,在明清的正史中开始见于时人著述。

    关于谁是梅花桩拳的创始人,在杨炳(清康熙年间武探花)的《习武序》中称是“收元老祖”,始于“古佛”;在《梅花拳密谱》中记的是昆仑派祖师“云盘”,被称为一世“法王老祖”。梅花拳内部的另一份抄本《根源经》中在提及“传文武,度众生”时记有“拜法王,真佛祖,凡圣交参时”的文句,有关法王的记述,在其他一些史料中也有见到。诸如在《佛祖经》中记述“佛祖西域坐法台,治世干枝梅花开”,显然,这里的“梅花”是作为其“治世”理念的一个象征。《佛祖经》讲述的是佛祖降世传下梅花武艺打退流贼,继而梅花拳始祖由南往北开武之道的事迹。梅花桩拳内的《皇极宝卷》《根源经》和《佛祖经》等,构成了梅花桩拳门的一种话语体系,其中蕴涵了梅花拳特定的思想意识。
, 百拇医药
    梅花桩拳传承的一百个字与道教传承的一百个字基本相同,梅花桩拳理中的天人合一、顺其自然等等,均说明梅花桩拳与道教文化有着密切的联系,所以梅花桩拳中又流传有僧门道派和龙门道派等众多说法。拳史的研究是一项系统工程,也是文化继承发展的系统工程,需要长期系统化整理,用实际史料说话,排出梅花桩拳的断代史和编年史及知名人物传记,还历史真实面目。我们寻根认祖排序传承谱系与寻艺的关系,是寻根为了寻艺,寻根是说明自己所学之艺渊远流长,而寻艺是为了取经悟道。求艺之人,艺不存身,寻根就失去了意义。

    1、杨炳

    杨炳是历史上有文献记载的梅花拳大师之一、清朝康熙武探花。出生在河南内黄县城关镇丁庄村。在清光绪十六年木刻版重印本的《内黄县志》卷八记载:(康熙)五十年赐武进士杨炳探花及第。卷十一记载:杨士兴以孙炳诰赠招勇将军三等卫兼都司佥事。杨达以子孙炳赠同前(注:用“赠”字,表明康熙大帝封赠时杨士兴、杨达已经过世了。康熙对

    [ 下 页 ], 百拇医药(韩建中)
1 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