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华武术》 > 2007年第5期
编号:11480050
武术服饰之美
http://www.100md.com 2007年8月17日 《中华武术》 2007年第5期
     武术之美,一般认为是通过武术动作的姿势、劲力、节奏、传神和结构等来表现其独特的形式美,然而武术服饰本身所给予人的美感也绝对不能忽视。这就要求我们在欣赏武术技术动作的同时,更应从特定的武术服饰人手,来深入领略武术更深层的意义。武术服饰的美学特征与中国独特的哲学美学思想,以及由这种独特思想为基础所产生的直观感悟式的掌握世界的思维方式联系在一起,主要表现为“肥硕宽大之美”“庄重威严之美”“悬垂之美”和“飘逸之美”,它是在表现一个浑然整体的人(文化形象),而不是视觉感官中的生理性的人体。武术服饰在人文精神方面的充分参与及精心锤炼,使武术文化增添了不少特色化和内涵化的品质。因此,要想认识和掌握武术文化,就少不了对武术服饰进行观察和思考。什么是武术服饰?换句话说,武术服饰的本质是什么?要探讨武术服饰的本质,必须首先探讨服饰的本质。服饰是人体所附着的各种物质性东西。那么,人为什么要穿戴这些物质性东西?它们对人有何意义?我们认为服饰是为保暖御寒的自然需要及宗教、遮羞和仪式等社会需要而制作的。正是出于这种考虑,人们把服饰的起源和本质都归结于护体、遮羞或宗教的目的,但这种解释却不能解答为什么原始人普遍具有的装饰倾向问题。有很多证据说明,早在旧石器时代人们已经有了打扮自己的倾向了。许多动物虽然大多数也穿着美丽的“衣服”,但都是为适应不同的气候环境被动地更换“衣服”,从来不会主动地自己装扮自己,而人则是为满足自己去更换衣服的。日本服饰美学家板仓寿郎说:“衣服不被穿戴就不成其为衣服,挂在衣架上和穿在模特身上的衣服,就无法表示出服饰美的真正意义。”也就是说,服饰是通过装扮人来实现其自身的存在意义的。“装扮”的“装”字是从包装东西的意义转化而来的,故装扮就是打扮修饰。因此服饰的本质就是装扮,即通过人的穿着而使人产生形象的改变。通过以上的分析,可以说武术服饰就是练武人在进行武术活动时通过有意识的“装扮”来改变自己日常形象,以体现武术的“内外合一、形神兼备”的民族特色。
, http://www.100md.com
    就武术服饰而言,几乎涵容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各种成分和要素,中国古代的儒家、道家与道教、佛教、民间宗教,以及各种民俗文化,都对它产生过不同程度的影响和渗透。当我们在刀光剑影中欣赏武术精湛的攻防动作时,千万别错过另一方妙趣横生的美景,那就是武术服饰之美。

    一、肥硕宽大之美

    中国人素来讲究“天人合一”,武术更是把“天人合一”视为练武的最高境界。“天”是外在的意志、理想、福地的化身和所在,“天”被视为神圣的、伟大的、无限的,由此而推衍来的“大”于是就成了一种美的境界。孔子曰:“大哉!尧之为君也,巍巍乎!唯天为大,唯光则之。”故《庄子·知北游》云:“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受这种理念的影响,古代中国人的服饰多以肥硕宽大为美。完全植根于中华文明土壤,并已成为中国文化大系统之下的一个完备文化形态的武术,必然包含东方哲学思想。所以武术服饰也以肥硕宽大为美。特别是太极拳、形意拳和八卦掌等的服饰更是如此,甚至不束腰以突出其肥硕之美。练武时穿着比体形宽大的服装,一出手,手臂就成为—个巨大的面,如果双手舞动,则为两个大面的叠加,形成厚巨的气势;一行步,下体的“灯笼”裤飘动开来,同样表现出宽大的气象。这种“大美”和武术精湛的攻防动作结合在一起,自然会给人以气势磅礴、威风八面的感觉。
, 百拇医药
    二、含蓄矜持、庄重威严之美

    中国传统的武术服装大都是把人包裹得严严实实,几乎没有西方运动服那样的“合理”裸露。故而武术服饰表现出的是一种神秘的不可捉摸的美,它着力渲染的是博大精深,而不是显露人体的健与美。也许出于这种考虑,古代的武术服饰不光做得又肥又大,可资掩盖身体和身材,而且颈项腿臂等常动部位也要以服饰包裹,不允许有过多裸露。有时为了掩饰身体某些部位,武术服饰的形制设计甚至可以以牺牲人体的活动、散热、透气、舒适为代价。就审美效果来看,武术服饰含蓄矜持,具有一种神秘、内敛的审美效果,而庄重威严有时具有一种肃穆稳重的审美效果,这两方面正好符合了武术的神秘性和注重内省的文化特征。

    三、“静定”——悬垂之美

    就服装的悬垂效果而言,并不是武术服饰所特有的。所有的柔软面料都可以出现艺术性的悬垂感。但是,武术服饰的悬垂感却是独一无二的,这取决于武术服饰的材质,即丝绸类面料。它们的柔软和轻盈,加上武术传统服饰的肥硕宽大,使服装垂下的部分自然形成垂直的褶皱,它由秋水般明净清澈的衣面以及自然下垂的犹如山溪陡然直泻的衣纹组成。这种褶皱不是人工折叠压制的,而完全是凭借着一种浑然天成的非加工手法。武术服饰悬垂感的形成,除了服饰面料和款式符合前提条件之外,还必须要求练武者处于静态姿势(如:定势、造型)之中。悬垂是属于静止状态的,它与飘逸的流动状态相对,然而它并不是死水一潭,而是静如海洋,内含无法抗拒的巨大力量。这种静止之势与遒劲有力的武术动作造型相呼应,犹如大山般巍峨,似乎任何强大的力量也推它不动,在静止中傲然富有生气,给人一种勃发的生命气息。此时的“静”是“以静待动”,一旦发生什么情况就会很快做出反应。如果从武术服饰的悬垂效果来讲,应该在衣服的悬垂之外,还有佩饰的悬垂,也就是说武术服饰的悬垂之美不仅仅在于丝绸类面料悬垂后呈现的竖纹褶皱,其束腰彩绸、剑穗、刀彩、枪缨等佩饰也往往垂挂着,特别是悬空垂下来的效果更呈现出动感。在武术服饰中,这两种悬垂都是具有艺术性的,而且两者相辅相成,共同构成了武术服饰的独特风格。
, http://www.100md.com
    四、“动速”——飘逸之美

    中国是“丝绸古国”,丝绸在中国服饰艺术中具有突出的地位。先进的丝绸生产加工工艺,保障了中国人能生产出薄厚、疏密、轻重、素艳、软硬均有很大差异的数十种丝绸制品。就丝绸的特点而言,它最适合用来制作那种宽松肥大的服饰,这样可以尽显其优。若用它作紧身贴体的服饰,则反倒使其优越之处不能显示出来。从中国服饰艺术发展的全局高度来看,实际上也就是宽松肥大的丝绸服装最能体现中国传统审美文化的某些审美特征。练武者穿上这种宽松肥大的武术服饰,在攻守进退、闪展腾挪的运动中,一种灵动飘逸的审美效果就立刻凸现出来。虽说练武者走动时也能引起武术服饰的飘动,可是若没有动韵十足的攻防动作,武术服饰的飘动只能是在悬垂与飘逸之间。这样说来,可以认为武术服饰的飘逸感是借助武术动作的魔力。也就是说,这种灵动飘逸的美感来自于武术服饰在运动中所产生的曲线、块面、光泽的逶迤变换及动静交替。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中国武术服饰这种灵动飘逸的审美特征,同武术所追求的逸、神、韵、妙的境界要求是相一致的。特别是在体现阴柔、舒缓的套路中,例如八卦掌,“步法转接灵活,身法拧转自如,手法穿换多变,气势舒缓飘逸,柔中见刚”;再如太极拳,“动作含意缠绵,方法柔和多变,身法柔转徐疾,气势柔中藏刚”。应该说,武术运动与武术服饰共同创造的这种意韵是其他体育运动所不能刻意追求的。丝绸类武术服饰所具有的长处,很容易引发中国人追求服饰美的种种想象,实际上它也为中国人用其所长,挖掘武术审美的潜力留下了充分的余地。

    总之,武术服饰有丰富的内涵和精深的哲理,它使武术的本质融于绚丽多彩的套路演练之中,以势夺人,以形娱人,使人能在刀光剑影中品味到淳厚的民族传统文化。人们在欣赏武术技术动作的同时,也应从武术特定的服饰人手,来进一步领略武术运动更深层的意义。武术服饰这种独具民族特色的美学特征,值得我们武术工作者去发掘、分析和整理,最终让体现着中华悠久文明的武术瑰宝,在世界民族之林中焕发光辉。

    责任编辑 龚建新, 百拇医药(唐韶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