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现代家庭》 > 20102
编号:13780372
耄耋老人一不留神成“作家”(2)
http://www.100md.com 2010年2月1日 《现代家庭》 20102
     很快,报社将稿费寄来了,杨玉文老人专门安排了一顿丰盛的晚餐,特别请女婿、儿孙以及教过她写字的左邻右舍来吃饭。杨玉文老人饶有兴趣地说:“我就是让大家伙儿知道,以前有人笑话我,这是极其错误的,要尽快纠正才是。”此后,杨玉文老人写作像上了瘾,每天都要写上千八百字,她的故事也越写越有趣,越写越精彩。?

    无意成名,一不留神弄出惊世大作

    杨玉文老人名气远播,当老人写到一定字数的时候,李钐伟就要对作品进行及时整理。杨玉文老人手稿很有个性,写作语言用的都是口语,文内错别字连篇,局外人很难看明白。李钐伟说:“我岳母每天写书的时候,经常碰到不会写的字词,只好到晚上问别人后再一点一点的填上。”杨玉文老人也说:“第二次写书连续写了一年半的时间,手稿累计有30多本,再经过女婿整理,女儿打印后才能正式拿出来示人。”她希望自己的书对社会有点用处,也算是记录了过去那段苦难的历史。

    杨玉文还透露说:“她特别喜欢写诗。”记者发现杨玉文老人写的“诗”都是些民间顺口溜。这些顺口溜后来在整理时都被删去了,老人心疼不已。“我写书不懂规范,也不讲究写法,心里怎么想,稿子就怎么写。”杨玉文老人说。杨玉文老人写到30多个笔记本时,李钐伟经过逐次整理后编辑成册,取名《鬼子来了》。整理后的稿件都加上的标点,修正了错字别字,删掉了原文中重复的话语。?
, http://www.100md.com
    2006年,杨玉文老人接到出版社寄来的样书,她的处女作《鬼子来了》由东方出版社正式出版。杨玉文出版的处女作在临近的朋友圈内引起巨大反响。杨庆录是杨玉文老人的侄子,他收到姑姑寄来的书后激动万分。杨庆录说:“我活了这么大岁数,如果没看到这本书,真的不知道家里还有这么多的故事,更不要说什么国家大事了。姑姑做了一件大好事!”

    黑龙江省一位社会学者读杨玉文写下的这些故事后,似乎回到了旧社会的生活中,让人们再一次亲历“九一八”事变,目睹日本鬼子的凶残骄横,这些都是在历史书中看不到的故事,杨玉文记下的这些文字很有历史保存价值。

    杨玉文老人出书的消息传出后,很多亲友都到老人的家里索书看,《鬼子来了》一书的问世,让老人感到成功和自豪。如今,这个89岁的耄耋老人,成了牡丹江市的知名“作家”,每天都有人向她索要书籍,每送出一本书,杨玉文老人都要在上面签上自己的名字。高兴的时候,她还会写上几句自己称为诗的“顺口溜”。?
, 百拇医药
    在牡丹江市人大培训中心四楼会议室,牡丹江市作家协会还为杨玉文老人纪实文学《鬼子来了》一书开了研讨会。会上,市作家协会宣布:正式吸收杨玉文老人为牡丹江市作家协会会员,并向省级作协予以推荐。

    提起创作的事儿,杨玉文老人的话匣子一下子打开了:“前段时间,我又写了几万字,大多是关于旧社会女人缠脚的事儿,但二女婿说这些事人们都知道,要写人们不知道的一些趣事儿。杨玉文就写一些建国后新社会的变化,整理成书稿后,给年轻人看看,让他们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说着,老人拿出了她存放的材料。材料里面有老人获得的证书,还有各家报纸媒体对她进行的报道。老人的侄女说,这些都是她的宝贝,家人平时都动不得。

    在材料中,记者看到了老人写的一首诗:“杨柳逢春万物生,玉从石出磨砺成。文章自古寻常事,八旬仍作秉烛明。十年梦醒师造化,五官不抵青年用。留得碧水青山在,念及老母一片情。”当记者看到杨玉文所写的这首诗时,惊诧于这竟是一位只读过一年多私塾的八旬老人所作。
, 百拇医药
    杨玉文老人每天的生活十分有规律。吃过饭后,她便看报、看新闻,然后去锻炼。2008年5月12日,四川省汶川县发生特大地震,老人因为不认识“汶”字,不断地问家人这是什么地方?在四川的哪个位置?当她知道汶川特大地震死伤人数较多后,老人每天都关注那里的情况……

    最近老人在报纸上看到可以到社区做义工,便询问,义工可以做些什么?当她知道了义工是无偿为社区居民服务时,也动了心,一直琢磨着想为居民们做点什么。“别看杨玉文89岁了,但她的记忆力特别好,谁有个什么事交给她帮忙提醒,她准忘不了。”杨玉文老人的二女儿说,她母亲生活得特别充实,每天都会为自己安排许多事,或许这就是老人长寿的秘诀吧。

    2009年11月,听说有记者采访,杨玉文老太穿好衣服就下了床,她很认真地问女婿李钐伟:“要不要照相?”这一问,满屋子的人都乐了。老人高兴地把书拿起来,她要照张相作永远的纪念。据老人的女儿透露,杨玉文老人还要写更多的新书。, 百拇医药(耀 忠)
上一页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