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现代家庭》 > 20102
编号:13780448
扇情者
http://www.100md.com 2010年2月1日 《现代家庭》 20102
     扇情者不是煽情者,扇情者是一个对扇子情有独钟的人。扇子曾是中国文人的名片。当年文人雅士出入社交场所,折扇为必带之物,聚会时大家先从玩赏扇子开始,通过扇面的精美、扇画的精致、扇骨的精到、扇套的精巧,来表明各自的身份。从这个意义来看,扇子近乎面子了。

    黄沂海,典型的上海男人,白白净净的面皮,戴一副金丝边眼镜,全身穿得挺挺刮刮,皮鞋擦得清清爽爽,整天笑眯眯的,比书桌上那尊弥勒佛还要开心。

    黄家书房叫“扇有善报”斋,主角不是书,是各种扇子,平时一把一把摊开来,比书占地方多了。好在收起来又比那些大部头大砖头容易得多:一旦赏完乐完,主人就把它们统统塞进行李箱:扇骨、扇面、扇套,三位一体放放好——“呼哧”一声,拉链一拉,谁也不知道这个貌似平常的行李箱到底值多少钞票;还有一些单独的扇面则被安放在书桌右手边的抽屉里——不能说胡乱,因为主人对每把扇子的方位都清清楚楚。

    黄沂海新近出了本《扇有善报》,说尽自己和扇子的故事。黄沂海诚恳地说自己还是“小学生”,并检讨以前爱好太多,连小人书都收。后来觉得扇子好藏、好看又好玩,“扇有善报”还能讨个好口彩,于是专一起来,只对扇子抛洒爱。他说自己收藏的第一幅扇面是贺友直先生的“小二黑结婚”,因为从小就爱看贺先生的漫画,所以这第一回藏得既开心又有纪念意义。至于价钱:“够买四五台空调的!”
, http://www.100md.com
    为什么会对擅自情有独钟呢?黄沂海给自己编了个小段:“扇子故事多,充满喜和乐,若是你到扇中来,收获特别多。”扇子在我国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四大古典名著里就有关于扇子的描写:《西游记》里有孙悟空三借芭蕉扇,《红楼梦》里有晴雯撕扇的情节,《水浒传》里蒋门神驱暑赶蝇的蒲扇,《三国演义》里诸葛亮手中微摇的羽扇……

    于是黄沂海爱扇藏扇,为扇痴狂。以至于《扇有善报》就成为一本他收藏扇面的图文集。他将收藏扇面归结为三大好处:好藏、好看、好玩。先说好藏:扇子体积小,折扇收拢后仅尺把之长,故有“怀袖雅物”之美称。不像收藏明清红木家具,或是四屏条八屏条字画,家里无处安身。他集藏的百来把扇子,一个拉杆箱足矣,藏而不露,委婉涵蓄,非常符合主人的性情;再说好看:扇面艺术源远流长,方寸之间蕴含着大千世界。在扇面上挥毫,难度极大,明代大书法家祝允明,曾将扇书比作美女在瓦砾上跳舞。折扇扇面,上宽下窄,形式特殊,要求画家必得精心构思,巧妙布局,使扇面疏密聚散有序,“长河无点墨,似见笔纵横”,视觉上有延伸感和想象力;最后说好玩:扇子赏玩最方便,不管是一人独处,还是邀三两知己,烹一壶新茶,展一柄折扇,可关注笔墨,可赏析意境,可检弄扇骨,可把玩扇囊,情景交融,心灵相通,不再讲究谁人职位大小,亦忘却窗外的阴晴雨雪。“好吃不如饺子,好玩不如扇子”啊!
, http://www.100md.com
    当下电风扇退避三舍,空调遮天蔽日,执扇纳凉难得一见。扇子本是生风物,一不留神,与书画结缘,成了文化的载体。艺术大师吴冠中说得精辟:“扇子送凉,不意成艺”。好扇无好画,恰如好马无好鞍,成艺之扇的审美价值,远超其实用价值。收藏界有“一把好扇四尺画”的说法,扇面虽小,天地无限,价值空间很大。不过,黄沂海藏扇作,不看重作者是否有名头,价值能否起蓬头,更在乎扇子是否有说头,这个“说头”,就是每把扇子都要有故事可说。因而,这一年多来,他忙里偷闲,以扇会友,集藏了一百五十余幅扇面,其间既有名声赫赫的书画大家,也有初出茅庐的丹青后生,并用尽可能风趣的笔调,记成扇缘扇事,以飨同好。日后,他的藏扇价值若能扶摇直上,自然春风满面,即便无甚回报,这“故事”也是一笔可观的财富呐。他的“扇有善报”,善在过程,善在心情,扇情者,善在扇中。

    罗素说过,“一个明智地追求快乐的人,除了培养赖以支撑生活的主要兴趣之外,必会设法培养其他许多闲情逸致。”藏扇也是其一。, http://www.100md.com(阿 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