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现代家庭》 > 20107
编号:13777239
领导代他领来结婚证之后……(1)
http://www.100md.com 2010年7月1日 《现代家庭》 20107
     如果用现在眼光来看,当年发生在他身上的事情,我们都无法理解。结婚五年,他从没有给妻子写过一封信,没有给妻子寄过一次钱,连一年一度的家属探亲,他也从未在妻子的寝室过夜。甚至连和妻子唯一的一次性生活也只是为了传宗接代……

    与我们现在拿着身份证和户口簿直接可以去民政局领结婚证不同,上世纪80年代初领结婚证还必须要单位证明、婚检合格证等许多手续。

    可那时候,有个叫张志鸿的人,他的结婚证却是这样领的:那天,领导乐呵呵地回来将一本红彤彤的本子递给他,他打开一看,居然是一本结婚证,顿时心里五味杂陈。他一遍遍地问自己,“我真的就这样结婚了吗……”是呀,他是真的结婚了,站在他旁边的那个羞涩女孩就是新娘,刚刚坐了十几个小时火车来到上海。

    二次提退婚 “合理”愿望遭“合理”扼杀

    张志鸿三岁时,母亲就过世了。在山西平遥的农村,为了将他拉扯长大,父亲张康年付出了不少艰辛。1971年,16岁的张志鸿开始变声,嗓音由童声变得粗而低沉。这让张康年意识到儿子快成年了,便自己做主,挑中了比儿子小三岁的同乡女孩王如燕。

    别看王如燕是个农家女儿,可长得清秀白净,人也温顺周正。于是,几个长辈聚在一起,一番商量后,就热热闹闹地替两个尚不晓人生的“大孩子”订下了这门亲事。

    “订婚”,这在如今自由恋爱的年代看来早已经是一种可有可无的形式,可在那时的农村却是非常神圣的。虽说同样是不被法律所承认,但那时男方无一例外地都要给女方一定数量的彩礼。在这个仪式背后襻附着的经济的力量,人情的因素,旧俗的惯性,甚至往往比法律更能制约人 ......
1 2下一页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6038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