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现代家庭·生活版》 > 20145
编号:13685186
理财的逻辑是慢慢来
http://www.100md.com 2014年5月1日 《现代家庭·生活版》 20145
     被社交网络黏住的人,将大把光阴花在碎片式阅读中,特别容易陷入洞悉未来的错觉里。大众媒体和自媒体都算上,通病是动辄鼓吹新时代的降临,类似“XX已死”、“XX革命”之类的。“互联网金融”是最新案例,近半年来,相关报道中满是关于未来金融业的颠覆性预言,诸如微信支付会怎么颠覆消费环境,互联网企业会怎样颠覆银行。我们只是用微信叫个出租,用支付宝买个货币基金,怎么就颠覆了呢。

    从金融服务的便利性上看,的确有变革发生,但这变革自“网上银行时代”就早已开始。它在移动端的进展,其实早在业界预料之中。互联网金融飞速成长,未必以杀死传统金融机构为前提。一大家子人,外婆去银行,老爸喜欢网银,闺女玩转手机钱包,这才是现实。金融服务的使用者们不会轻易将某种界面弃之不用,而是依不同场景选用不同服务。

    “变革性”的技术与“变革”是两码事。以手机为终端的移动金融,带来的是使用频次的大幅提升。这可不一定是好事。余额宝的年化收益率很诱人,但你还得观察下,把钱放在里面,会不会同时提高自己在淘宝花钱的频率。人们习惯认为快就是好,但支付环节的极简化,意味着更多的金钱决策风险。过去,你买件东西可能会犹豫两天再说;现在,各种支付应用都在招着手让你快点掏钱。

    对理财者来说,金融产品是不断更新的工具箱,而积累财富的内在规律是很难发生变化的。多数技术变革都能相对轻易地改写商业模式,但个人理财者的财富逻辑却以许多颠扑不破的东西为主。收益、风险、流动性,资产管理的核心要素就这么几个;时间价值、生命周期、资产配置,现有的理财理论框架已经具备包容、适应时代变迁的能力。

    之前我们谈过,买点儿余额宝还挺不错的;而从根本上来说,不追这些潮流,也不会对你实现财务自由产生决定性的影响。所以,可以为了更便捷去尝试新鲜的金融服务,但不必被市场的声浪所裹挟去追随一波又一波的流行产品。做一次认真的理财规划,比天天查看货币基金收益有价值得多。理财这件事的逻辑,就是慢慢来,比较快。, 百拇医药(香克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