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 2007年第10期
编号:11534899
心理治疗中相通的干预机制(1)
http://www.100md.com 2007年10月1日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2007年第10期
     【关键词】 心理治疗;干预机制;相通;转变;案例分析

    中图分类号:R749.0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6729(2007)010-00714-07

    目前,国际上各种心理治疗体系纷至沓来,更替匆匆。Karats在1986年的报道中指出,目前的心理治疗流派多达400余种[1]。然而,各种心理疗法之间的共同性远超过其表面差异[2]。没有任何一种治疗理论在有效性上能独霸市场,在效果上能明显优于其他疗法。各种疗法虽技术各异,疗效却无明显差异。这样,确定心理治疗中相通的干预机制或治疗因素也被认为是当代心理治疗最重要的趋势。

    1 研究方法

    本文主要采用案例分析的方法,试图从治疗师与当事人对话式的案例记录中寻找当事人转变的契机及治疗师采用的干预机制。案例主要涉及四个主要的心理治疗流派:经典精神分析[3]、行为疗法[4]、当事人中心疗法[5]和理性情绪疗法[6]。弗洛伊德( Sigmund Freud)、沃尔朴(Wolpe J)、罗杰斯(Rogers CR)、艾利斯(Ellis A)分别是这四个流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本文选取的案例都相对完整,都是以上心理学家亲自做过或亲自评价指导过的原始案例记录,分别代表了他们各自的治疗特色,也是他们自认为较为成功的经典案例。

    本研究的最大特点在于抛开了对各流派的刻板印象,不去具体探讨各流派的理论概念,不在于各流派说了什么,更重要的要看各流派在案例中实际做了什么,着重于当事人的转变及治疗师与当事人之间的互动 ......
1 2 3 4 5下一页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5868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