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 2007年第11期
编号:11534365
抑郁症患者内隐自尊及其稳定性研究(2)
http://www.100md.com 2007年11月1日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2007年第11期
     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表明,抑郁症组的前测内隐联想测验结果与正常对照组差异不显著(270.2±103.7/283.3±172.1,t'=0.35,P=0.720)。

    2.2 抑郁症组及正常对照组内隐联想测验及Ros-erberg自尊量表评分差异比较

    把抑郁症组和正常对照组的被试作为一个总体,分别计算每个被试的内隐联想测验(以前测为准)与Rosenberg自尊量表标准分,检验结果表明,抑郁症组被试的内隐联想测验标准分显著高于Rosenberg自尊量表标准分(-0.05±0.74/-0.62±0.86,Z=2.38,P=0.015),正常对照组被试的内隐联想测验标准分显著低于Rosenber自尊量表标准分(0.05±1.22/0.62±0.71,Z=2.21,P=0.037)。

    2.3 抑郁症组和正常对照组内隐自尊的稳定性状况 以前测内隐联想测验值为协变量进行2(被试类型:抑郁/正常)×2(反馈类型:控制/失败)协变量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反馈类型主效应显著(F(1,55)=9.20,p=0.004),失败反馈对内隐自尊有显著影响。被试类型主效应不显著(F(1,55)=1.48,P=0.229),抑郁症组和正常组被试的内隐自尊无显著差异。被试类型和反馈类型的交互作用显著(F(1,55)=4.68,P=0.035)。
, http://www.100md.com
    对被试类型和反馈类型的交互作用进行简单效应分析,对抑郁被试来说,反馈类型的差异显著(F(1,55)=13.38,P=0.001),失败反馈显著降低了抑郁被试的内隐自尊水平;对正常被试来说,反馈类型差异不显著(F(1,55)=0.36,P=0.549),失败反馈对正常被试的内隐自尊水平没有显著影响。

    3 讨 论

    本研究结果显示抑郁症组的内隐自尊水平与正常对照组差异不显著,与国内外相关研究的结果一致,但与抑郁的认知理论相悖,有研究者认为,抑郁者的自我图式并不完全是消极的,其中既有积极内容也有消极内容,抑郁者与正常人的主要差别在于提取、加工和组织自我图式中积极内容的方式不同。另一种观点认为,内隐自尊体现的是由童年早期的积极情绪经验经加工编码而形成的积极自我图式,研究发现,早期由母亲抚养的孩子在内隐态度测验中更喜欢女性,而在外显态度测验中对性别的偏好没有差异。由此可见,内隐自尊作为一种内隐态度来源于童年早期的情感经验,即使以后经历挫折,产生抑郁,但早期已经形成的这种积极情感体验仍不会改变。抑郁症组与正常对照组在内隐自尊水平上虽然没有显著性差异,但并不表明他们的内隐自尊与正常人完全相同。本研究发现,抑郁症患者的外显自尊低于内隐自尊,而正常人的外显自尊高于内隐自尊。与蔡华俭的研究结论一致。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差异呢?精神分析理论和人本主义都认为,人类天生有自尊的需要,这种需要内化为内隐自尊会有利于个体对周围环境的适应。从某种程度上讲,外显自尊就是为了保护内隐自尊,以满足这种内在自尊需要。当个体的外显自尊低于内隐自尊,个体的内在自尊需要得不到外在满足和保护时,就容易产生内心冲突,久而久之就有可能导致抑郁。因此,外显自尊低于内隐自尊很可能是抑郁产生的诱发因素。
, http://www.100md.com
    关于内隐自尊齣稳定性,本研究结果显示,对抑郁被试反馈类型的差异显著,而对正常被试反馈类型差异不显著,即抑郁被试的内隐自尊受失败反馈的影响,而正常被试的内隐自尊不受失败反馈的影响。这与Ccmar等人的研究一致,但与付春江所得到的结论恰好相反。原因可能是由于付春江所使用的抑郁情绪者与真正的抑郁症患者是有区别的,内隐自尊是在大量情感经验累积的基础上所产生的自动化的积极自我评价,是难以改变的,暂时性的抑郁情绪还不足以影响内隐自尊的稳定性,因此抑郁情绪者的内隐自尊状况与正常人有相似之处,具有相对的稳定性。那么为什么抑郁症患者的内隐自尊具有不稳定性,更容易受失败反馈的影响呢?可以用以下两个理论对此结果进行解释。

    首先,精神分析理论认为,自尊等内部安全感的丧失会造成各种内部的心理变化,从而最终导致抑郁的形成。内隐自尊是潜意识的自动化过程,失败后内隐自尊的降低可以看作是抑郁症患者内部自尊的丧失,这正好与精神分析理论是一致的,可以为精神分析理论提供实证支持。其次,抑郁的自我价值关联模型认为,抑郁者具有高条件的自我价值感,当条件得不到满足,他们就会有比正常人更大的情绪反应,于是抑郁就产生了。有研究发现,内隐自尊可以预测消极反馈后的情绪反应,这表明内隐自尊与情绪反应之间的密切关系。因此,抑郁症患者和正常人内隐自尊水平虽然没有差异,但他们这种看似正常的内隐自尊其实是条件性的,是脆弱和易变的,一旦遇到应激性生活事件,就会出现波动,产生消极情绪,从而促进了抑郁的产生。

    结合以上研究可得到如下结论,内隐自尊高于外显自尊和不稳定的内隐自尊,是抑郁症患者独有的特征,同时也可能是抑郁产生的素质因素,会促进抑郁的发生。

    责任编辑 张卫华, http://www.100md.com(席明静 张月娟 李玉霞 阎克乐)
上一页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