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 2010年第12期
编号:11979256
社区精神卫生——应对中国精神卫生挑战的“抓手”?
http://www.100md.com 2010年12月1日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2010年第12期
     【关键词】 社区;精神卫生;挑战;政策

    中图分类号:R749.01,R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6729(2010)012-0885-03

    doi:10.3969/j.issn.1000-6729.2010.12.001

    中国的精神卫生在长期等同于“看护”、“收养”、“监管”数十年后,近十年来似乎在春潮涌动,直到“十七大”报告中出现“心理疏导”这四个字眼,这一迟来的对焦才算达到顶点。然而就像中国其他领域一样,精神卫生尽管与过去五十年相比,已经取得了巨大的进步,但比起日益增长的需求来说,依然是差距巨大。不能不说我们这些年在针对决策层的健康倡导和普罗大众的健康教育方面确有成效,“心理健康”、“心理和谐”频频见诸政府高层的讲话甚至文件,更常见于大众媒体。精神卫生工作者在重大自然灾害、热点新闻事件中的多次高调出镜,固然有助于扩大精神卫生的宣传,但也不否认会一次次吊起大家的胃口,让政府和老百姓对精神卫生服务的期望值有增无减。利用手边有限的资源,在短时期内做出有目共睹的成绩,就要用到中国独创的方法:找“抓手”。在2002-2003年那一段特定的语境中,这个“抓手”就是社区精神卫生。以有肇事肇祸风险的重性精神病人为工作对象,以全程服务为工作目标,以社区为工作场所,2004年“686”项目正式启动。经过近五年的探索和实践,社区精神卫生至少在精神卫生工作者中已经耳熟能详,甚至在某种意义上有了“political correctness”的意味。

    在中国,社区是一个外来词汇,一般用于城市,近几年才在城市和农村都使用了。长久以来,有工作单位的人生活在由工作单位提供的住所里,例如大院里的单位宿舍。这种居住形式的社区与人们的工作场所紧密结合,因此使得监督与管理变得简单易行,医疗保健也同样如此。在有诊所的单位中,诊所不仅为员工提供了最基本的医疗保健,同时也为生活在该区域的居民提供服务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7314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