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 2013年第7期 > 正文
编号:12412736
汶川震后孤儿创伤后应激障碍认知行为治疗的初步观察
http://www.100md.com 2013年7月1日
第1页
第4页

    参见附件。

    曲晓英 刘豫鑫 廖金敏 王希林 北京大学精神卫生研究所;山东邹城兖矿集团公司总医院;北京大学精神卫生研究所 卫生部精神卫生学重点实验室(北京大学);

    【摘要】目的:对汶川震后的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孤儿进行心理干预,探讨认知行为治疗技术的效果。方法:选取汶川地震11个月后的创伤后应激障碍患儿12例,均为孤儿(年龄11~15岁),其中1例脱落,5例完成了每周1次共8次的团体心理治疗,6例完成了每周1~2次共8次的个体心理治疗。采用事件影响量表(IES)、心理治疗效果评定量表(FEP)、UCLA孤独量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自尊量表(SES)在治疗前、治疗后及3年后随访时进行评定。结果:治疗后11例患儿的PTSD症状均明显缓解,随访时症状无反复,IES总分治疗前、治疗后及随访时逐次降低[(31.6±10.2)vs.(18.2±10.3)vs.(9.0±2.8),均P0.001];FEP量表总分、SAS焦虑量表和UCLA孤独量表得分治疗后均低于治疗前[(45.7±16.4)vs.(67.1±23.2),(40.3±9.2)vs.(50.1±10.3),(44.2±8.2)vs.(51.4±10.5);均P0.05],随访时与治疗结束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ES评分治疗前、治疗后及随访时逐次升高[(24.6±3.3)vs.(27.9±4.1)vs.(31.8±2.8),均P0.05]。结论:本研究提示,认知行为治疗适用于地震灾后应激障碍儿童少年,效果良好。

    【关键词】 创伤后应激障碍 事件影响量表 地震 孤儿 认知行为治疗 调查

    【基金】国家科技计划项目(2008AA022605)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000594)

    【分类号】R749.5

    创伤后应激障碍(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PTSD)是少数具有明确病源的精神障碍之一,是对异乎寻常的威胁性、灾难性事件的延迟和(或)持久的反应[1-2]。对PTSD的治疗包括心理治疗和药物治疗,而心理治疗是最常用的方法,药物治疗仅用于症状较重的患者。心理治疗技术中认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4099k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