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保健版 > 心灵空间 > 大众心理
编号:12617279
心理健康,源于准备
http://www.100md.com 2015年3月1日 父母必读 2015年第3期
心理健康,源于准备

     你准备好接受“再教育”了吗?

    从怀孕到生产,很多女性都觉得已经做好一切当妈妈的准备了。但实际上,也许我们的物质准备足够丰富,我们也自认为做好心理准备了,但实际上,因为我们都没有当过妈妈,所以在心理上再如何准备,当新生儿降临并且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还是会感觉手足无措,力不从心,甚至会出现沮丧、抑郁等情绪,产生挫败感。想一想,带宝宝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一个漫长的学习过程。因此,想成为合格的母亲,不是单纯地经过生育就自然获得了母亲身份,必须要经过艰苦的“再教育”。不仅是学习,还要反复操练,并在操练中承受及修正错误,使自己变得优秀、强大。

    在这项漫长而艰难的“再教育”里,找到宝宝的个体规律,帮助宝宝形成更好的生活规律,建立起宝宝与自己的默契度和情感关联,是新妈妈的首项必修课。

    你准备好和别人家不一样了吗?
, http://www.100md.com
    很多妈妈觉得,有些事情看起来挺简单啊,或者别的妈妈很轻松就搞定了,为什么我不行呢?由此产生的心理落差,也会影响新妈妈的心理健康。而实际上,每个人的能力都是有差异的,你身边是不是有得力的人能帮你,也会使得每个家庭带宝宝的状态不一样。

    如果宝宝一直带得还比较顺利,可能妈妈的感觉会好一些;但如果宝宝出现的问题比较多,比如容易生病,爱哭闹等,妈妈就会自责:同样母乳喂养,同样用名牌物品,同样的育儿方式,为什么我带得那么不好呢?其实,这里还需要有一个重要的心理准备,那就是你的宝宝也和别的宝宝不一样。他也许就是个敏感、难养型的宝宝,那么养育的过程可能就需要花费更多的心思。

    职场妈妈,你准备好“后手”了吗?

    职场妈妈最需要“后方稳定”,孩子安顿好了,妈妈的整体状态也会相对好一些。如果“后方”有变化,比如老人病了,保姆辞职等,就会陷入到狼狈混乱的状态里。所以,职场妈妈的备案特别重要,也就是准备“后手”。
, http://www.100md.com
    “后手”分两个层次,第一是遇到突发情况时的缓冲。比如老人突然病倒的情况下,家里的亲戚朋友或哪些机构能暂时帮到你,是否和领导就家里如果出现特殊情况的办公方式有过事先的商量等。第二是当事情真的“到底”时,你是否做好了辞职回家照顾宝宝的准备。如果能在这个层次上真的做好心理准备,可能也会使你更淡定一些。

    全职妈妈,你准备好“冒险”了吗?

    全职妈妈是一种伟大的选择,同时也具备风险。全职妈妈要明白它的风险在哪里,也许没有了经济上的独立和社交,也会让你在家庭中处于尴尬的位置。另外,很长时间不工作,也许会使自己懈怠,那么再想出去工作时,能否还有你的社会位置?

    如果全职妈妈把陪着孩子看得比天大,而且没有任何关于自我的心理预期和风险评估的话,她的生活可能会出问题。

    完全准备好要承担全职妈妈风险的女性,也应该和老公有商议,有协定。也需要对方认同自己的选择并非是依附于他,而是个人价值的不同体现方式。
, http://www.100md.com
    全职妈妈对于自己再次进入社会也应该有所准备,比如是打算宝宝1岁后重新上班,还是上幼儿园后重新找工作。这样的准备不会让自己一下子跌入生活中完全只有孩子的境况,而是因为对未来有规划,而有继续学习和思考的意愿和动力,对某个将来想进入的职场领域有关注等。

    你准备好“顺其自然”了吗?

    生活中太多的纠结都是因为无法顺其自然。比如周末既想多陪孩子,又不想放弃泡咖啡馆、看电影等私人时间;既想一下班就赶紧回家陪宝宝,又想逛逛街。当陷入到这样的纠结中的时候,无论选什么心情都不好,不是内疚就是委屈。

    其实,顺其自然就好了。如果你知道,其实紧密地陪伴宝宝并不是一个很长的时间段,几年之后在你还没陪够的时候,他就不需要你了的话,也许会少些委屈感,尽可能多地享受这段所谓“牺牲自我”的时光。如果你真心觉得没有自我,你就很难心平气和地带孩子,那么你应该明白,去享受私人时间,是为了更高质量的陪伴,因此不需要自责和内疚。

    暂时放下和不放弃,是每个新妈妈可以根据自己的内心进行的自由选择。听从内心的需求,只会让事情变得更好。其实,对于新妈妈来说,尽快地提高自己的各种能力,包括育儿能力,学习能力,心理调节能力,既能带好宝宝,又能同时享受好自己的生活。

    人生的每个阶段都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纠结的人总会感到憋屈和不顺,而懂得顺其自然的人,则能很快地把问题处理好,让整个人生都显得有光彩,很精彩。, http://www.100md.com(李建茹)


    参见:首页 > 保健版 > 心灵空间 > 大众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