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父母必读》 > 2015年第10期
编号:12581455
世界上的另一个我(1)
http://www.100md.com 2015年10月1日 父母必读 2015年第10期
世界上的另一个我
世界上的另一个我

     从青春期开始探索与自己的关系,到进入婚姻后摸索两个人如何相处,现在,我们开启了人生的另一段修行——和来帮忙照顾孩子的祖父母,共同应对一种更为复杂的家庭关系。

    下面的几个故事是隔代育儿家庭中常见的一些场景再现,通过解读,我们可以学会透过问题表面看到复杂关系中的自己和他人,也学会如何在“长长的个人历史”中去更理解“人”。

    故事1 接纳痛

    李莉无法理解公公婆婆怎么就不能来北京帮自己带孩子!丈夫是他们的独生子,自己的儿子也是他们唯一的孙子。她忍不住向丈夫抱怨:“你真的是他们亲生的吗?!”

    老公经常出差,而李莉也必须要恢复正常上班,而且自己的妈妈也需要她的照顾。她不得不狠狠心把1岁的孩子送到四川的公公婆婆家照看。为了过渡,她带着儿子到老家与公婆一起生活了半个月,结果让她感到更加不安和无法理解。因为她发现爷爷奶奶每天生活的主旋律就是搓麻将,对孩子的照顾就是给吃饱饭,而且常常是早上就做好了一天的饭,中午和晚上凉着吃。回京后,每次李莉打电话,基本上说不了两句话都会听到牌友催促的声音,而儿 子也是叫两声妈妈就跑开了。
, 百拇医药
    每次她想儿子时,就忍不住暴怒,然后是深深的自责,又感到无奈,她觉得自己马上就要得抑郁症了。而当她与丈夫因为公公婆婆对孙子的态度争吵时,丈夫总是感到非常不理解,他经常重复的一句话就是:“我就是这么被养大的,不是好好的?!”

    从地域文化到家庭文化的巨大差异

    虽然我们还不是特别了解李莉与丈夫的成长轨迹,但是能明显地感受到这两个原生家庭存在着的不同。丈夫的家庭中,关系相对比较独立,老人喜欢待在自己的“窝”里,那里有他们的朋友、熟悉的文化和更适宜的气候,同时他们对孩子的教养也持有比较随意的态度,是宽松的放养式。正像丈夫说的一样,自己就是这样被养大的。

    李莉生活在北方一个关系比较紧密的家庭,甚至有许多依赖和界限不清的问题。她的父亲猝然去世之后,母亲就一直没有从悲伤中恢复,身体越来越差,常常需要李莉的照顾。在母亲和李莉眼里,家人就是要为彼此考虑,要悉心地照顾彼此,甚至要做出牺牲。
, 百拇医药
    地域文化的差异也让这3个家庭的关系更加错综复杂。比如在四川,打麻将是件非常普遍的事,那里气候温和,人们不太习惯吃热气腾腾的食物。但在李莉从小生活的地方,打麻将可能是被认为逢年过节偶尔的消遣,每天都玩则属于不务正业。因为寒冷的季节时间较长,也让人觉得小孩子不能喝凉水、吃凉的饭菜。

    这个例子有些特别,不一定每个家庭都会碰到。但是因为吃米饭还是吃稀饭婆媳间吵翻天的例子并不在少数,因为让不让孩子穿袜子引发的育儿矛盾也不少,这些争吵和矛盾之后,是家庭和地域文化的双重差异。当矛盾爆发时,我们的内心马上就变成了另一个自己,那个小小的成长在原生家庭中的自己,因此就没有能量去接纳差异,接纳别人与自己的不一样。

    解决

    方案

    对于李莉来说,如果把孩子送回老家养是当下唯一的选择,那么她就需要学习接受丈夫及他家庭的不同文化,并且信任这种不同。至少公公婆婆用这样的方式养育出了她健康而成功的丈夫,并且老人们也愿意在他们可接受的范围内全力地支持这个小家庭。
, 百拇医药
    系统转化式家庭治疗大师萨提亚女士曾说:“我们因为相同而彼此联结,因为不同而彼此成长。”不错,在复杂的婚姻关系中,接纳对方的家人和原生家庭文化,有时候确实是一种痛,但这种痛,就像每个孩子的成长痛,又像是分娩痛,不真正经历过,是永远不会超越自己,发生质变的。

    故事2 合体者

    志红的爸爸是警察,平时工作很忙;妈妈是教师,在单位是优秀教师,在家样样拿得起放得下。用志红的话来说,自己一直是在严厉的管教下成长起来的,但却觉得无论怎么努力都不能使父母满意。警察父亲对很多方面都有极其严格的规范和要求,对不良行为有更高的警戒线;而教师妈妈心目中永远都有无法超越的“理想孩子”。志红记得自己发表第一篇英文时,父亲在亲友前高兴地炫耀,等到宾客离开,父亲却悄悄地问她:“这论文真是你写的吧?不是抄的吧!”那一刻,她感到自己像嫌疑犯一样,在父亲面前被小心地审视并感到羞辱。而妈妈,好像对志红的任何成就都只是淡淡地笑笑,还不忘了补上一句:“继续努力!”
, 百拇医药
    志红决心要给自己的孩子创造宽松的教育环境,她找了位幽默、开放的丈夫,她也喜欢和公婆住在一起,因为在这个家里,每个人都自在和放松。

    但是,很快,可爱的小家伙让双方父母都不舍得放手,于是他们商定每家轮流照看半年。志红发现,每当自己的父母高高兴兴来照顾孩子时,她就会高度紧张。虽然她感觉父母亲已经不像自己记忆中那么严厉,但每次遇到女儿犯错被姥姥姥爷教育时,或者是姥姥教她看书认字时,她都如芒在背。最近一次,当父亲批评孩子乱扔玩具,而女儿又露出委屈的表情时,她突然前所未有地爆发了,对爸爸嚷嚷起来。

    不能再让小时候的自己受委屈了!

    志红看到那样的场面,女儿已经不再是女儿,而变成了小时候的自己。她感受到了她的恐惧,她甚至都能觉察到她背部的紧张和发痛。除了害怕,她更担心站在那里的那个小女孩像自己一样,变得十分听话而从不敢表达自己。和女儿的“合体”,让她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多年被压抑的委屈爆发了。

    在隔代育儿中,我们经常会发现自己有这样的情绪,其实老人做的某件事非常普通,你却完全不能忍。如果你肯仔细地去回顾整个事件的细节,就会发现,你不是因为他们对孙辈做的事不能忍,而是因为这件事触发了你童年某个不愉快情绪的开关。比如志红小时候受够了警察父亲的严苛的规则,那么其实本来姥爷告诉外孙女要收拾好玩具这么一件很普通的事,在她看来已经忍无可忍。如果出现在同一个场景中的是孩子的奶奶,志红就不会有这么激烈的反应。, 百拇医药(张仙峰)
1 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