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父母必读》 > 2019年第3期
编号:13390331
一顿吃饱,十顿喝汤
http://www.100md.com 2019年3月1日 《父母必读》 2019年第3期
     一顿吃饱,十顿喝汤—食贵有节

    “一顿吃饱,十顿喝汤”这句民间谚语的意思是,如果饮食不注意节制,吃得过饱,必会损伤脾胃,影响胃的受纳和脾的运化,出现食欲不振,只能喝汤来调理脾胃。中医经典名著《黄帝内经》曰:“脾胃者,仓廪之官,谓为水谷之所聚也。儿之初生,脾薄而弱,乳食易伤,故曰脾常不足也。”又《黄帝内经·素问·痹论》曰:“饮食自倍,肠胃乃伤。不可不慎也。”均说明了饮食失宜极易伤及孩子的脾胃。

    饱则易伤,饮食失常

    明代医家万全的《幼科发挥》言:“小儿脏腑娇嫩,饱则易伤,饮食失常。”《诸病源候论·小儿杂病诸候》(隋,巢元方)云:“小儿食不可过饱,饱则伤脾,脾伤才能不消于食,令小儿四肢沉重,身体若热,面黄腹大也。”意思是,孩子如果吃得过饱,会损伤脾胃,导致腹胀、腹痛、身热、手心热,也会出现面色萎黄、神疲乏力等脾虚的症状。

    “幼儿无知,口腹是贪,父母娇爱,纵其欲,是以脾胃之病视大人犹多也。”说的是孩子的脏腑娇嫩,脾常不足,脾胃功能尚未健全,饮食不知饥饱。但家长爱子心切,总想让孩子多吃点、吃好点,给孩子过多食用高热量、高营养的食物,或由着孩子的性子吃过量的食物,超出了孩子脾胃正常的运化功能。如果脾胃长期处于超负荷状态,必然导致其运化功能受损,出现消化不良、腹泻、厌食等病征,正如明代医家王肯堂的《证治准绳·幼科·宿食》说:“胃纳水谷而脾化之,儿幼不知撙节,胃之所纳,脾气不足以胜之,故不消也。”

    脾胃虚弱,百病生

    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如脾胃功能受损,气血生化乏源,机体就会失去水谷精微的养护,导致疾病的发生。正如明代医家万全所说:“若饮食无节,寒暑不适,则脾胃虚弱,百病生矣。”脾胃受损,孩子不仅容易感冒、咳嗽,生长发育也会受到影响,體重不增,身高不长,甚至会由于气血不足,表现为精力不济、注意力不集中等。

    清代陈复正所著的《***成》曰:“小儿病后,必不可妄用荤腥,只可素食调理,或一月半月,待其脾气已健,始可略与清汤,仍不得过用甘肥。盖甘肥之物非但不能益儿,适足以致病。”可见,孩子患病期间或疾病恢复期间,脾胃功能未完全恢复,此时进食肥甘厚味、滋补之品,不仅不利于病情的恢复,反而会加重脾胃负担,适得其反。此时应给孩子吃营养丰富、易消化的食物,少进生冷油腻、难消化的食物,以利于脾胃运化功能的恢复。

    万全提倡“调理脾胃者,节其饮食,适其寒温,为中和之道也。苟能饮食有节,寒温适宜,则脾胃强实,外邪不能侵,内邪无由起,何病之有哉”。所以,家长日常一定要注意孩子脾胃的养护,根据孩子生长发育的规律,循序渐进、科学合理地喂养,做到乳贵有时、食贵有节、乳食勿过量,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使孩子的脾胃功能健康运行,减少疾病的发生。

    一顿吃饱,十顿喝汤:并非不让孩子吃饱,而是不要让孩子吃得过饱,或过于偏重某一类食物,比如肉食。平日要注意均衡饮食,不要饥一顿饱一顿,爱吃的就吃到撑,不爱吃的就不吃。总之,要保护好孩子的脾胃,脾胃健康,孩子自然就健康。, 百拇医药(崔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