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父母必读》 > 202010
编号:13801228
用思维导图探索旅行中的各种可能性
http://www.100md.com 2020年10月1日 《父母必读》 202010
     思维导图应该成为以后每次亲子旅行“必带物品”清单中罗列的第一项,因为它能在旅行中把掌控权交给孩子,让孩子从规划路线、制订计划开始,在自由与自主中探索旅行中的世界,遇见旅行中的每一种可能。

    在《带上思维导图去旅行》这本书里,作者袁坚老师通过运用思维导图的方式,简单又轻松地提高了孩子的参与度,锻炼了孩子的分析能力、规划能力、应急处理能力、知识拓展能力,以及记录、表达等能力。那么,什么是思维导图?带上思维导图去旅行又会带来怎样的惊喜和收获呢?让我们跟随作者一起带着思维导图去旅行吧。

    有趣的思维导图

    思维导图的概念是由英国人东尼·博赞于20世纪60年代提出的,指运用关键词、颜色和线条等基本要素,将脑中紊乱的想法整理成条理分明的图像。它兼具记忆缓存、集中思维、发散思维、提高兴趣等优势,帮助大脑逐层分析,理清逻辑。有趣的是,画出思维导图中的“图”,竟然是我们大脑选择的结果。因为我们的大脑处理视觉信息要比处理文字信息快60000倍,并且图像能够激发想象,产生丰富的联想,超越语言交流的限制,刺激左右脑协同作用。所以绘制思维导图的过程就像是在让大脑里看不见的思维做游戏,在愉快的感受里让思维发散。东尼·博赞先生曾说过:“就像拥有无限潜力的脑细胞一样,思维导图也是拥有无限潜力的思维工具。”

    更重要的是,思维导图特别适合还处于图形化思维阶段的孩子。就像袁坚老师所指出的那样,思维导图是个非常好的工具,它不仅可以把抽象的思考变成各种具象的图形,在结构性思维和发散性思维之间做很棒的结合,还能展示出事物、问题的全貌,让孩子对事件获得整体的把握。更有趣的是,边画边写的形式也很轻松,好像涂鸦的升级版,能够让孩子在“游戏”般的情境中潜移默化地有所收获。

    一張图读懂这本书

    右下图按照顺时针,从右上角依次读取,便是本书的全部主要内容。从图中可以清晰地看到作者通过旅行的全过程——“准备—出发—行程—游玩—归来”,从自己的家出发,以自己的家庭旅行经验为例,全方位地讲述了如何真正做到在旅行中应用思维导图,并体会思维导图所带来的改变。

    在旅行中我们可以使用思维导图做些什么呢?作者提到5个部分:制订计划或修改计划、做旅行记录、讨论问题、拓展思维、头脑体操。下面我们从这5个部分分别来看一看,作者是如何结合实际旅行经验讲述思维导图的应用的。

    大家也不妨一起找一找,以下5个部分发生的故事分别对应在这张思维导图的什么位置上呢?

    制订计划或修改计划

    一份旅行计划不只有去哪里、做什么、要带哪些行李这些内容,还有更为琐碎的预定机票、预定酒店、租车、办理护照、预约签证等事情。袁坚老师建议我们,在旅行开始前,不妨带着孩子一起画一张思维导图,把实现这场旅行所有需要考虑、需要做的事情都列出来,看一看究竟有多少事情需要准备。而这些事情之中,有多少事情是孩子不知道的?现在可以去学着“操心”和考虑的?于是,我们就可以根据画好的这张思维导图,适当放手,让孩子去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提高孩子的参与度,更重要的是培养他的一种思维方式和思维习惯——当他未来面对陌生的、未知的事情时,首先想到的就是用思维导图进行分析、列举、思考,而不是胆怯、回避。

    拓展思维

    好奇心是孩子认识世界最直接的方式,而思维导图不仅能够激发孩子的好奇心,还能够锻炼孩子的发散性思维,提升孩子的联想力,为未来的学习生活打下良好的思维基础。书中,袁坚老师为我们讲述了她与孩子在机场因“飞机的轮子为什么那么小”这个问题展开的非常丰富的思维拓展活动:首先,通过科学、历史人文、驾驶3个类别对飞机展开联想,探索飞机的奥秘;接着,按照不同的功能位置对机场进行空间探索、设施探索、人群探索等;最后,她还留给读者一些开放性问题作为思维拓展的建议,比如,“如果让你在机场开一家店,你会开什么店?”袁坚老师通过孩子的一个细小的观察和提问,让一次行程有限的亲子旅行变成了一场无穷无尽的探索之旅。

    讨论问题

    在旅行中遇到变化,是令每一个旅行者头疼,却又无法避免的问题。当计划出现变动时,孩子会不会因为他特别想去的项目被取消了而感到沮丧?怎样才能让孩子对新计划同样兴趣盎然呢?此时,不妨邀请孩子一起运用思维导图,共同思考和制订新计划。面对这个问题,袁坚老师提出了3个供我们讨论问题的理论:头脑风暴、6顶思考帽子、罗伯特议事规则。其中,6顶思考帽子的思维导图会给人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全图根据帽子的6种颜色,作为6个主要分支,分别代表讨论问题时的6种态度。然后根据联想到的几个方面,来展开对问题的讨论,清晰明了。袁坚老师认为通过这样的“旅行会议”,能让孩子学着参与决策,了解搜索信息、思考分析、共同讨论、做出决策的整个流程。当孩子看到讨论的成果马上就会被落实在接下来的旅途中时,会产生极大的参与感与成就感。

    做旅行记录

    日记是大多数家长让孩子记录旅行的主要方式。可当孩子想起要使用自己还不熟练的文字去“堆叠”旅行日记时,就会产生压力和无趣感,也无法让写日记这件事与旅行中的美好场景建立联系,更别提回忆起旅行中点点滴滴的细节了。因此,袁坚老师建议大家不妨试试运用思维导图来做旅行记录的方式。因为思维导图不仅可以记录行程,还可以让孩子用图像、简单的词语等随时记录旅行中那些印象深刻的事情。当孩子把自己认为有趣的、值得探究的内容记录下来后,我们就可以和孩子一起梳理他的感受和思考,将所有的记录、联想整理为一篇思维导图旅行记录。

    在不能去旅行的日子里,我们可以把所有的照片、视频拿出来,和孩子一起回顾,按照时间、地点的顺序,让孩子把觉得好玩的事情、印象深刻的场景做个标记,之后也能借助思维导图的形式整理成一篇旅行回忆记录,孩子也许能发现当时没有注意到和感受到的一些细节,会对那次的旅行有一种特别的感情,这种感情其实就是一种主动参与的感觉——这是我的旅行。

    头脑体操

    想象力是创造力的根源,如果大脑能够经常做做头脑体操,锻炼一下想象力,是不是就意味着在为创造力积蓄能量呢?袁坚老师认为,旅行就是在日常生活的世界之外,帮我们打开位于其他地方的新的世界。在此基础上,我们还可以借助想象,构造出更多样的、更加激动人心的旅行故事。

    一般来说,创编故事可以分为两个类型:创意故事和系列故事。创意故事就是通过结构化思考的方式,按照“设置主要人物—设置目标与阻碍—构造故事情节—构造故事结尾”的步骤,结合旅行经历来编故事。系列故事就是通过构想一个或多个旅伴,跟自己一起到处旅行,把每个地方都编织到同一个(系列)故事里。为了创编更好的故事,孩子会在旅行中不断地观察、思考,收集更多的资料,做多方位的探索。

    通过以上5个功能的拆解介绍,你是否找到了它们在思维导图中的哪一部分呢?相信你此时已经对思维导图有了深刻的认识,也对“带着思维导图去旅行”有了更深刻的体会。那就行动起来,为你们下一次的亲子旅行做准备吧!

    父母必读书架:发展思维天性,开拓人生更多可能

    《带上思维导图读绘本》 北京出版社

    通过这本书,你会发现:好的阅读方法,能让孩子收获更多。书中讲到了多种不同的思维导图模型,每一种都对应着特定的思维方式,孩子掌握以后,不仅可以把它用在阅读中,还可以用在写作、整理所学到的知识、思考问题的方法上。

    《思维导图完整手册》 中信出版集团

    思维导图发明人、“世界记忆导师”东尼·博赞新作,改变全球数亿人的思维训练工具,让你零基础快速掌握思维导图。该书分析了什么是真正的思维导图,如何用思维导图实现幸福人生,以及如何运用思维导图关联信息、激发创意思考。

    《思维导图学习力训练》 化学工业出版社

    本书通过科学而易懂的方式引出改变学习方式的重要方法——运用思维导图做作业。运用思维导图可以帮助孩子解决学习难题,通过语文、数学、英语、历史、地理、科学课程的举例,让孩子掌握“少做作业,成绩飞跃”的秘方。, http://www.100md.com(娄宇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