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大众医学》 > 2001年第7期 > 正文
编号:11030072
读者俱乐部
http://www.100md.com 2001年4月1日 《大众医学》
     让更多的白血病患者拥有美好的明天

    张 虔(男,23岁,大学生,吉林人):读完《如果还有明天》,我的心灵受到震动:一位年仅17岁的花季少女,不幸患了白血病,因为没有更好的骨髓捐赠者,她带着美好的梦想离开了我们。可以说,她的离去,值得我们深深思考:究竟是在12亿中国人中找不到理想的骨髓,还是在中华骨髓库里可供配型的骨髓太少了?答案是后者。中华骨髓库成立于1992年,到目前为止,捐赠骨髓的志愿者仅1.3万人。与12亿人口相比,这个数字小得不可思议!至少说明我国在这方面的宣传教育工作大大的滞后了。

    就我而言,读了这篇文章才明白了整个捐赠过程,所以消除了顾虑。我愿意将自己的骨髓资料存入中华骨髓库,成为一名“待命者”。

    孙继武(男,医生,解放军第251医院):《如果还有明天》一文中介绍,大陆人患了白血病,在本土很难找到合适的组织配型,而在台湾的同宗同族人群中却能够找到救命恩人。这样的远距离操作,加上两地的交往限制,直接影响移植的成功率。所以不论从哪方面讲,凡是符合条件的大陆公民,都应当成为中华骨髓库的一分子。这就需要在民众(包括一些医务工作者)中进行长期、广泛的科普宣传,同时政府有关部门应立法。二者紧密结合,中华骨髓库的明天将是我们患了白血病的同胞用之不尽的骨髓资源。让大家拿出行动来!

    樊乃龙(男,20岁,大学生,甘肃中医学院):我曾经担心捐赠骨髓会影响健康。这篇文章完全解除了我的顾虑。从理论上讲,在普通人群中为一名白血病患者找到适合的组织配型,其概率为1/10000。那么,在大陆12亿人口中应当有12万人可以救治杨珂。读完这篇文章,作为热爱医学、身为医学生的我,感到无地自容。相信许多读者和我一样都会很快加入中华骨髓库的行列。

    姚允怡(男,20岁,学生,华中农业大学水产学院):我是大学学生红十字会会长。《大众医学》发表的这篇文章,非常具体地讲解了骨髓捐赠是取捐赠者的血液(而非骨髓),然后严格按照科学步骤进行,对健康几乎没有影响。朋友们,当你了解这一切之后,你一定会加入捐赠者的队伍。只要人人献出一点爱,未来将变得更美好。我呼吁社会各界,尤其是红十字会的同志们,在中华骨髓库的发展壮大之时,我们要率先作出榜样,为我们民族作出应有的贡献。我请求贵刊发表我的信,并请将稿费捐给上海市红十字会中华骨髓库。

    周慧龙、曹秀芬、蔡小玲、顾振邦、荇荇、乔建英等读者,都来信表示要捐赠骨髓,还有许多读者致电编辑部,要为白血病患者献上爱心,为我国的骨髓捐赠事业添砖加瓦。

    (编辑部:朋友们的来信、来电感慨至深至诚,上面摘要刊出几份。大家在这方面还有什么新动态、新信息或新问题,请随时与我们联系。《大众医学》的工作人员像大家一样,要为患者献上一片爱心,已先后报名,自愿在红十字会留下一份“ 待命”的骨髓档案。各地志愿者可以与当地红十字会联系,就地抽血备好骨髓档案,应患者进行组织配型之需。)

    上海中华骨髓库捐赠热线:62478117

    “四步规律训练”治疗习惯性便秘真灵验

    王桂芝(女,39岁,吉林):我女儿今年13岁。十几年来,大多数时间都受到便秘的折磨,家里常备开塞露。每隔4~5天大便一次,每次都要用一只开塞露,非常难受,女儿的这个习惯很顽固,我们全家人对此无可奈何。我在图书馆工作,经常翻阅各种医学卫生杂志。终于在今年第二期《大众医学》上读到专家对习惯性便秘病人的具体而详尽的指导。我的女儿按袁教授的指导,通过四步规律训练,没有几天,她便能够一天解一次大便。请代我们全家向袁教授致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