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大众医学》 > 2001年第12期
编号:11030476
在跳动的心脏上“搭桥”
http://www.100md.com 2001年6月15日 《大众医学》 2001年第12期
在跳动的心脏上“搭桥”
在跳动的心脏上“搭桥”
在跳动的心脏上“搭桥”

     冠心病是一种危害人类健康和生命的常见病,其病因是供应心脏血液的冠状动脉壁上出现粥样硬化斑块,造成动脉管腔狭窄、血流不畅,导致心脏本身的血供减少,不能维持正常跳动。所以,有效地恢复心脏供血,是治疗冠心病的关键。为此,世界各国学者做了大量不懈的努力。1967年美国率先成功地施行了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简称搭桥术),现在美国每年搭桥手术的数量已超过30万名。我国的搭桥手术始于20世纪70年代中期,近年来发展迅速。目前,搭桥手术已成为治疗冠心病安全而有效的一种常规方法。

    所谓的心脏搭桥手术,就是采用病人自身的一段血管(常取自于大隐静脉、乳内动脉、桡动脉等)作为“桥”,两端分别吻合在主动脉和狭窄的冠状动脉远端(见图),让血流绕过有狭窄的冠状动脉,通过“血管桥”恢复心脏的血液供应。传统的搭桥手术需要使用人工心肺机代替心脏的功能,即让心脏暂时处于“静止”和“无血”的停跳状态,然后医生在“安静休息的心脏上”架桥开道,以保证手术安全、准确地进行。这种手术的缺点是,体外循环对病人的生理状态影响比较大,有时还能引起某些重要器官的损伤,甚至出现多种并发症,如神经系统病变、肾功能不全、出血等,或使病人的康复时间延长。这个弊病在老年病人中更为突出,一些合并肾功能、肺功能、心功能不全的冠心病病人往往失去手术治疗的机会。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微创技术的逐渐成熟,无须借助于体外循环直接在跳动的心脏上搭桥的方法在世界范围内逐渐兴起。心脏不停跳搭桥术是借助心脏稳定器,让心脏需搭桥的局部处于“静止”和“无血”状态,而大部分心脏仍在正常不停地工作。由此可省去体外循环,大大地简化了手术过程,缩短了手术时间,避免了体外循环可能带来的种种弊病。

    心脏不停跳搭桥术是微创技术在心脏外科应用的一个成功的典范,它具有以下优点:①失血少,病人只需少量输血,甚至无须输血;②病人恢复比较快,一般术后一周左右就可出院;③手术费用比较低,比传统的手术住院费用约低1万元;④术后疼痛也较传统的搭桥手术轻;⑤除少数病人,如心肌梗死病人合并有左心室室壁瘤(需切开心腔)仍需要在体外循环辅助下做传统的搭桥手术以外,绝大多数需做搭桥手术的病人均可适用,对高龄有心功能低下、肝肾功能不全、升主动脉钙化、出血倾向、脑卒中后遗症等有体外循环高危因素的病人同样安全有效。

    心脏不停跳搭桥术需要由经验丰富的医生施行,因为他们除了具有较高的医技水平外,还能根据每位病人的具体情况制定最合适的手术方案。不过,接受了搭桥手术也并不是一劳永逸的,手术后病人仍需注意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控制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等病症,并服用一些降低血黏度的药物,保持“血管桥”的通畅,预防冠状动脉再次狭窄。, 百拇医药(李颖则)